杨陵农业示范园有农业科技陪训学习班吗?种植与养殖

  塔吉克斯坦从去年第23届杨凌农高会上将中国先进的节水灌溉、温室栽培等农业科技带回去,解决当地干旱半干旱的环境下,农作物耐寒耐旱、提高产量的问题。

  第24届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昨天(5日)开幕。杨凌示范区党工委书记郭社荣表示,第24届杨凌农高会要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为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杨凌力量”。

  1.第24届杨凌农高会昨开幕首次设脱贫攻坚馆

  杨凌农高会已经成为向世界集中展示中国农业发展建设最新成就的窗口,更多的“杨凌声音”“杨凌力量”正通过农高会的平台传向全国各地、世界各方,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生产手段通过杨凌农高会走到世界各国农民的田间地头。

  第24届农高会将围绕科技扶贫、产业扶贫两大板块,专设脱贫攻坚馆,建设标准展位670个,首次专区举办科技扶贫精准脱贫主题展、精准扶贫和“立足陕西、面向全国”助力脱贫攻坚战专题展、媒体助农扶贫展,以及种植业、畜牧业、农资等特色产业扶贫专题展。同时,还将举办首届杨凌脱贫攻坚论坛,展示扶贫成效、交流扶贫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脱贫攻坚贡献“杨凌力量”。

  机型齐全。本届农高会无人机展将有电动多旋翼农用无人机、电动单旋翼农用无人机、油动单旋翼农用无人机三个型号,分别有载荷5kg、10kg、15kg、20kg、50kg等多个系列,共计20多款机型参与示范飞行。

  王安柱为农户解答疑惑

  一带一路助推农业现代化

  地址: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产业路国际馆国际合作部电话,传真:86(0)29-94驻北京国际合作代表处电话:

  最有力量是科技、最大声音是专家

  2000年11月5日第七届杨凌农高会开幕式在国际会展广场举行

  第24届杨凌农高会的主题为“一带一路助推农业现代化”。杨凌示范区展览局国际合作部部长郭秦英介绍,本届杨凌农高会上有57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参会,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参展参会国家达到35个。

  今天是2017年11月6日,星期一,农历九月十八,西安最低气温7℃,最高气温19℃,晴。

  用云技术催化整合“三农”

  开幕式当天,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等9国近百名代表参加了2017杨凌国际农业科技论坛。来自中国、乌兹别克斯坦、美国、南苏丹、尼日利亚、安提瓜和巴布达、荷兰、阿塞拜疆、德国、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的农业官员、专家、企业界人士出席了“一带一路”农业合作部(州)长圆桌会议,大会发表了《杨凌合作宣言》,号召相互学习,共同创新农业技术,开展形式多样的农业人才交流,培养现代农业科技人才,通过不断深化在农业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同推进各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第24届杨凌农高会开幕启动仪式

  主宾国活动由加拿大或日本(待定)主办。届时,举行主宾国展览启动仪式,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会见主宾国代表,主宾国代表在杨凌现代农业高端论坛发表演讲,开展投资贸易合作洽谈等活动。

  以“一带一路助推农业现代化”为主题的本届农高会,5天内先后举办了国际农业合作交流、特色现代农业展览展示、项目招商与技术交易等88项重大活动,首次设立了脱贫攻坚展和农用无人机展,首次开通“农科专家”APP在线咨询服务。国家8个部委、20个省区市以及国外共2000多家企业和单位组团参展,并集中展示了9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及先进适用技术。

  遨游太空后育种的75公斤重南瓜

  第24届杨凌农高会上,无土栽培植物墙、无人机、VR体验、多媒体沙盘等国内外各种农业科技成果和高科技手段应用频频亮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员王安柱表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教授现在都联系的有农户、都有对口帮扶的村、都要在“试验站”“农广校”带学生、做课题,在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拉手为农民示范,让科研、教学“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带得走”。王安柱每年农高会都要结交一批农民朋友,手把手教、手机、视频指导农民,随叫随到,把杨凌农高会办到了农家、大棚里,成了不落幕的农高会。

  推荐乘坐动车组,票价相对较高,但可大幅节约时间。车次及时间为:西安-杨陵镇D从西安出发,8:07抵达杨凌;D从西安出发,18:35抵达杨凌。杨陵镇-西安D从杨凌出发,10:29抵达西安;D从杨凌出发,21:21抵达西安。西安去杨凌的普通车次还有K591、K5、K1085、K1009、K165、1043.杨凌回西安的普通车次有K592、K6、K1086、K1010、1044等。

  11月6日上午,第24届杨凌农高会汉中展团在杨凌示范区会展中心举行了专场签约仪式。本届农高会,汉中市专门编制了招商项目册,现场发布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四大类54个,总投资74.37亿元。现场签约项目31项,总投资金额约7.46亿元,项目主要涉及农业种养殖业、创新成果转化和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这些项目充分体现了汉中市农业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具有良好的投资发展条件、技术保障和市场前景。

  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2017年3月认定,“杨凌农高会”品牌价值达615.99亿元,位居中国农业区域品牌价值榜首,名列中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榜第4位。2016年杨凌科技成果和专利申报量3081件,万人发明专利数全国领先。杨凌示范区在全国18个省(区)建成示范推广基地277个,年均推广效益160亿元以上,受益农民6000万人左右。杨凌作为全国唯一的农业自贸试验区,努力为中国现代农业创新、示范贡献“杨凌力量”。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中,深化农业对外合作,打造农业国际合作交流创新平台,发出“杨凌声音”。

  中国农业发展既要靠天,更要靠云,用“互联网+”“云技术”整合“三农”资源。杨凌力量、杨凌声音正在把云技术融入科技创新,裂变、催化一批“硬科技”、新科技,为“三农”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第24届杨凌农高会的亮点不少就来自中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太空育种技术等。

  11月5日,农高会B馆内的航天“种子”大南瓜。杨喜龙摄

  陕西省委书记、省长胡和平在第24届杨凌农高会开幕式上表示,20年来杨凌示范区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路,较好的履行了支撑和引领干旱、半干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使命,成为全国农业科技创新的“领跑者”,以改革促发展的“排头兵”,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国家队”。

  农高会参观人群络绎不绝

  1、据了解,在2017第24届杨凌农高会现代农业论坛中,举办的首届脱贫攻坚杨凌论坛,将邀请各级扶贫工作主管部门负责人、企业家代表,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进行研讨交流和项目对接;

}

    作为具有84年办学历史的高职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社会服务方面有着优良传统。特别是近年来,杨凌职院以“建成国内一流,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高职名校”为奋斗目标,恪守“明德强能 言物行恒”的校训,弘扬“诚朴 勤奋 求实 创新”的校风,坚持“照准目标,矢志不渝”的学院精神,瞄准国家战略需求,始终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

    从减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学费,到建立10县(区)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开设我国首个农民全日制学历教育班、成立水利特色订单班,再到结对帮扶宝鸡市太白县、麟游县和咸阳市旬邑县3个贫困县……杨凌职院立足自身优势,紧抓西部地域特点,因地制宜,独辟蹊径,走出了一条既符合时代要求又切合自身特点的办学新路子。

    赴三门峡市灵宝市实地考察红啤梨,在西安市蓝田县讲农产品市场营销策略,为咸阳市乾县残疾人、旬邑县农户作实用技术提升和苹果栽培管理关键技术培训,到榆林市榆阳区举办果树产业致富带头人暨110服务培训会……这个暑假,杨凌职院教授马志峰依旧很忙,虽然几乎没有休息,但他感到很充实。

    除了马志峰,杨凌职院还有许多农业专家教授利用暑假时间,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技服务,解答农民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致富出点子、指路子。 

    为突出农业职教的办学特色,持续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杨凌职院不仅选派教师深入杨凌各镇(办)开展科技包村及实用技术推广工作,还依托科研推广项目,在合作的50个企业中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在杨凌、彬县、凤县等地建立了11个实践教学、科研推广、生产示范“三结合”基地,在宁夏吴忠市孙家滩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教学实训基地,做到了农民增收致富和学生在生产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两不误。

    彬县基地是杨凌职院建立较早的产学研示范基地。自1984年以来,该院一些专家教授经常带着课题到田间地头、进村民家中,了解群众的真正需求,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项目服务群众,先后建立了彬县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和旱作农业、生态农业、设施栽培、优果工程、新品引进等6个专业示范区,同时引进名、优、新、特优良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农业高新实用技术,使不少群众手上的“土疙瘩”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金疙瘩”,有效推动了全县农业及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产业薄弱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老大难”,只有培育富民产业,才能让农民持续过上好日子。多年来,杨凌职院充分运用与“三农”密切挂钩的人才、技术优势,组织农业专家教授常年活跃在杨凌及周边地区的农村生产一线,现场指导农民生产,辅导引领当地农业产业,培养了一批带动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增效的致富带头人,并探索形成了技术服务型、专家大院型、科研试验型、科技包村型、基地示范型和企业带动型6种产学研示范推广模式。

    9月5日是杨凌职院2018级新生注册报到的第一天,从四面八方赶来的6600多名新生,手握录取通知书陆续办理入学手续。与其他高职院校不同的是,这些新生里还有一些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他们是学院今年新招收的32名杨凌村干部学历教育班学员,也是该院实施农民全日制学历教育的第三批学员。

    农民是我国一个重要的大群体,提升农民学历层次、技术技能及文化素质,不仅畅通了农民发展上升的通道,更有利于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杨凌职院以农民学历教育班、职业农民培育学院、新生代职业农民培训班为路径,将教育办到生产一线,探索建立了校地联动、教产衔接、开放融合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模式。

    继2016年9月杨凌职院招收18名富平县职业农民、32名杨凌村干部入院学习,开设我国首个农民全日制学历教育班以来,学院现已招收了富平、杨凌、眉县的162名学员来院学习。由于生源特殊,学院量身定制了每个学历教育班的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任课教师专门编写了近20门课程的教材,并在教学组织、授课方式和学生管理等方面,把学历教育和实用培训紧密结合,打造高效教育。在校就读期间,这些学员与大学生一样上课、学习,修满学分完成考试后,才可获得由该院颁发的国家承认的大专学历文凭。 

    此外,杨凌职院还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办学新模式,先后在关中的杨陵区、富平县、彬县、周至县、眉县、麟游县和旬邑县,陕南的镇坪县、太白县,陕北的洛川县等,建立了10个县(区)职业农民培育学院,确保了三大区域的农民都能在家门口轻松学到并应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训中,该院积极与各县(区)政府部门深入交流,按照县域产业和群众意愿,重点围绕果树管理、设施农业、电子商务、手工生产、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经营管理等方面,科学确定专题,合理设置科目,认真制订培训计划,现已累计培训两万多人次,培养了一批带领当地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力军。

    “融不进城,还不了乡”,这是80后、90后新生代农民普遍直面的困惑。为此,2014年底,杨凌职院在生物工程、生态环境工程、药物与化工、动物工程4个有涉农专业的分院中,采取“自愿报名、择优选取”的原则,选拔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热爱农业并愿意毕业后从事农业生产,且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优秀学生作为培育对象,在学院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进行“加餐”培训,全面启动新生代职业农民塑造工程。

    在培养方式上,结合学员特点,杨凌职院紧紧围绕“学历、技能、创业”三个方面,以种植和养殖专业的教学内容为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合理安排培训时间和课时。培训过程中,该院对学员和培训专家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严格按照培训规范,抓好每一个教学环节,确保培训时数、内容落到实处。目前,一些学员已经投身农村广阔天地,为繁荣农村经济、发展现代农业贡献一己之力。

    8月16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政府部门与杨凌职院现场签订了水利人才“订单式”培养协议,成为青海省第三个引进订单培养模式的藏族自治州。

    针对青海藏区水利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实际,2016年9月开学季,在水利部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杨凌职院的共同推动下,“青海玉树州精准扶贫水利人才订单班”开学典礼在杨凌职院举行。从此,该院迎来了40名来自青海藏区的学生。

    为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强扶弱、资源共享、携手并进的职教扶贫支撑体系,2017年、2018年秋季开学,杨凌职院又相继招收了40名果洛藏族自治州学生、40名黄南藏族自治州学生来院学习。对于这120名藏区学生,该院不仅减免其一年学费,还根据藏区实际,在课程设置、生活安排、学习方式上给予特别安排。3年学成,这些学生将直接回到当地水利部门上班,不用像其他毕业生一样忙着找工作。

    在充分发挥对口援藏优势外,杨凌职院始终不忘服务地方的职责,积极将人力、物力、财力向陕西省内的贫困地区倾斜。宝鸡市太白县鹦鸽镇棉寺坝村是该院落实陕西省“两联一包”工作要求包抓结对的贫困村。由于该村地处秦岭深处,交通不便,加之村上产业单一,村民们的生活始终在贫困线上徘徊。 

    为了让“输血型”扶贫转变为“造血型”扶贫,真正实现困难群众脱贫不返贫,杨凌职院把产业作为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经过实地调研,根据棉寺坝村实际情况和村民迫切需求,分别设立了果树、蔬菜、药材、养殖、植保5个专业小队,组队带着现代农业科技下到基层一线,送到村民家里,精心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着力给当地群众谋富路的希望。目前,该村的57户贫困户已多数脱贫。 

    麟游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县。按照陕西省高教工委“双百工程”要求,杨凌职院与麟游县结成帮扶对子。为确保当地农民在家门口就能品尝到“科技快餐”,该院与麟游县政府部门签订了《关于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经济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定期组织专家教授进乡入村,开展送技术上门、送服务农家活动,举办对口帮扶就业培训班,促进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使脱贫攻坚取得长效。

    2017年,杨凌职院按照省高教工委要求,又与咸阳市旬邑县结成帮扶对子,并结合旬邑县实际,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专设了精准扶贫资金,制定了帮扶方案。扶贫中,学院统战部门和民盟委员会经常为贫困户送去慰问品和学习资料,并定期组织专家教授赴当地开展技术指导、科技服务和电商培训,切实解决了困扰当地群众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面对新的形势、机遇和挑战,杨凌职院将依托自身优势,积极主动作为,在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中,不断探索高校社会服务的有效模式和特色机制,朝着“一流高职名校”的目标扎实迈进。(裴红波 陆 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杨陵农业示范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