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之后对地表中国土壤动物检索图鉴有哪些影响?哪些类群不适宜淹水?

当前位置:&&
环境土壤学是研究自然因素和人为条件下土壤环境质量变化、影响及其调控的一门学科..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土壤学(环境土壤学)试题题库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jz.docin.com/DocinViewer-.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鄂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知识点 & “土壤中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蚯蚓①蚯蚓...”习题详情
81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80.2%
土壤中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蚯蚓①蚯蚓是土壤动物最大的常见类群之一。它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分泌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可以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在土壤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对土壤环境的“改造”。②蚯蚓可被认为是农业系统的一种资源,但是,蚯蚓的这些活动过程也不总是有利的: 比如蚯蚓将地表凋落物移走或埋入土中,蚓粪在地表的覆盖等都可能会增加水土流失;蚯蚓也可能传播杂草种子或动物病原菌。事实上,根据它们的自然生态作用,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合适的蚯蚓物种来为环境保护服务:利用蚯蚓来指示、监测土壤污染;利用蚯蚓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功能来处理有机垃圾——蚯蚓分解处理;通过实验室或田间的生态毒理学试验来评价土壤中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性;甚至还可以利用蚯蚓过滤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蚯蚓富集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③然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化学药品的大量使用,给土壤动物区系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可能毁掉这一宝贵的自然财富。因此,保护蚯蚓,让它继续其在土壤中进行生物、物理和化学活动将有益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小题1】简要概括,蚯蚓为何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2分)答:&&&&【小题2】“蚯蚓也可能传播杂草种子或动物病原菌”一句中,加点词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答:&&&&(2分)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
本题难度:较难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4-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一模语文试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土壤中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蚯蚓①蚯蚓是土壤动物最大的常见类群之一。它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分泌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可以对多个决定土...”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阅读第一段,抓住介绍蚯蚓活动能土壤的作用的句子摘引即可。试题分析:比较辨析有无此词语语意的变化,从而说明此词的作用,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这个角度来概括,要使用评价语“准确说明”。考点: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土壤中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蚯蚓①蚯蚓是土壤动物最大的常见类群之一。它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分泌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可以对...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经过分析,习题“土壤中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蚯蚓①蚯蚓是土壤动物最大的常见类群之一。它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分泌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可以对多个决定土...”主要考察你对“鄂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沪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鲁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鄂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沪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鲁教版(2014上)语文九年级下学期
与“土壤中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蚯蚓①蚯蚓是土壤动物最大的常见类群之一。它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分泌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可以对多个决定土...”相似的题目:
阅读《饺子啊饺子》,完成后面问题。(共15分)饺子啊饺子&白阿莹①几乎每个周末,我都要携妻带儿回东郊我的父母家去,陪二老吃顿饺子。②从懂事时起,我就爱吃母亲包的饺子。小时候,吃饺子还是一家人过年时最憧憬的奢望,平时家里几乎是吃不到纯肉馅的饺子的。即便如此,母亲还是会想各种办法,比如用猪油渣与蔬菜掺合了给我做出美味的饺子来。我总能吃到母亲包的美味饺子,每次都会吃得满嘴生津,直喊:“香!香!”一到这时,母亲就会拍拍围裙上的面,眯着眼笑。③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饺子对我们的吸引力大大减弱了,宴请亲朋时只吃饺子,会被嘲笑成吝啬。但母亲却依然固守着对饺子的嗜好,每周末都打电话提醒我早点儿回家来包饺子。此时我已成家立业住到城里,回父母家去吃那已有些乏味的饺子,主要是尽对年迈父母的孝道。每次回家,一半是担心父母受累,一半是不想老吃饺子,我总给母亲建议,换个主食吧,吃米饭,蒸馒头,炒点菜。母亲不吭声只皱眉看我一眼说,我现在老得想不出做啥好了,你看面都和好了,下礼拜吃米饭吧。但是下一个周末又是饺子,只是饺子皮里边的馅会有些变化。回回如此,日子久了,我也只好不再提了。④近来一段时间,儿子进入青春期,开始爱抱怨了,时常嘟囔说:“又是饺子。”我们教训儿子,奶奶包的饺子不能说不好吃。然而,我们的教训不起作用,几乎每次回他爷爷奶奶家,儿子都要闹些让我们不愉快的事。然后常常是一出家门,我就会和儿子在楼外吵将起来,结果直到当天深夜,我的心情也舒缓不过来。儿子对付我们的办法越来越多,后来干脆每次回家吃饺子,碗还没端就说吃过饭了,引得一屋人怏怏不快。我实在烦得不行,忍不住又劝母亲换个花样,让儿孙们也有个期盼。母亲听了并不吭声。我再多说,她便嘟囔一句:“想吃什么,你们自己回来做好了。”[来源:]⑤于是,那个周末,我满怀“信心”地提了一大包在超市买好的蔬菜,带着妻儿兴冲冲地迈进父母家门——厨房内外又充盈着饺子馅的香气,客厅中央的茶几上支着一个面案,上边放着一碗面,面案周围一圈摆了五只小板凳:看来母亲是早计划好了,这次要全家一起包饺子。我不好再说什么,强装笑颜坐到母亲旁边,又坚决地示意儿子赶快坐下来擀饺子皮。母亲好像忘了上周的话,只顾招呼大家围坐到面案旁来,一家人擀皮的擀皮,包馅的包馅,忙忙碌碌的,却没多少说笑。⑥妻子与父亲找了些话题唠家常,聊着聊着又聊到母亲买菜包饺子的事上了,母亲便开始夸耀起她做饺子的诀窍,说着说着,忽然问我懂了吗。我闻声抬头望了母亲一眼,但见母亲的眼睛正朝着这边盯着她的儿子。噢,母亲苍老了许多,特别是她那原本清澈乌亮的眼睛,眼仁变成了棕色,眼白已有些泛黄,眼仁眼白间没了清晰的界限,眼睛便显得异常混浊。我心里不由一酸,想说什么,却不知说什么好。⑦母亲显然看出了我情绪上的波动,说了句让我一辈子都无法忘记的话。她一边包饺子一边自言自语似地说:“你爸你妈老了,也不想吃啥了,饺子香不香,关键是心情。一家人围在一块儿多好啊,一边包一边聊,非要吃什么米饭,准备一两天,吃完你们嘴一抹走了,连句多的话都没有……”她叹一口气,眼窝湿了:“你们也有这一天呢!”⑧饺子香不香,关键是心情!天哪,我怎么就没想一想呢?心灵手巧的母亲什么菜不会做?何曾不想变个花样来款待她的儿孙?但母亲太珍惜这个阖家团圆的周末了,她渴望用这种方式营造一个其乐融融的气氛,品味生活的乐趣和悲苦,虽然仅仅是一会儿,可这段时光对于母亲和父亲来说,是多么难得啊……⑨那天的饺子皮我擀得很慢很慢,一家人也包得很慢很慢,一个个饺子又周正又美丽,犹如一个个工艺品,围着那笼屉一圈一圈螺旋着向外扩展,让人不忍下锅。那天的饺子,妻儿都说香,我却吃不出味道来。儿子问我,爸你咋了?我抬头看见镜子里自己的一双眼睛涌满了泪花,只能遮掩地说辣到了——谁又能理解,这小小的饺子承载了多少味道啊!⑩我已不记得那天的饺子是什么馅的了,但我异常高兴,因为我清晰地记得母亲吃得很香,父亲也吃得很香。&&&&&&&&&&&&&&&&&&&&&&&&&&&&&&&&&&&&&&&&&&&&&&&&&&&&&&(有删改)【小题1】本文叙述了长期以来“我”对饺子的难忘记忆与情感变化,阅读文章,填写表格(4分)时间有关记忆情感变化小时候①就是爱吃成家立业之初每周末回父母家吃那已有些乏味的饺子②近来一段时间③吃起来烦&那个周末听母亲聊饺子懂得了她的心思④【小题2】结合文章,说说第⑨段中加点词“味道”的含义。(4分)【小题3】就下面歌词与上文内容之间的相同点,简要谈谈你的感悟。(7分)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哪怕给妈妈刷刷筷子洗洗碗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0分)[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赦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乙]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颐。”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之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曾益其所不能&&&&②衡乃穿壁引其光&&&&【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时人畏服之如是B.愿得主人书遍读之得道者多助C.勤学而无烛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乃与其佣作【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小题4】[甲][乙]文两文都阐述了人才的成长过程,但[甲]文侧重写&&&&对人才的影响;[乙]文侧重写&&&&是成长的必须。【小题5】联系《送东阳马生序》一文,说说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请找出下面汉字中的错别字改正后用正楷字将整个句子抄写在田字格中。(2分)平沙远度归鹿门,现山羊公遥相望。&&&&&&&&
“土壤中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蚯蚓①蚯蚓...”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土壤中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蚯蚓①蚯蚓是土壤动物最大的常见类群之一。它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分泌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可以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在土壤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对土壤环境的“改造”。②蚯蚓可被认为是农业系统的一种资源,但是,蚯蚓的这些活动过程也不总是有利的: 比如蚯蚓将地表凋落物移走或埋入土中,蚓粪在地表的覆盖等都可能会增加水土流失;蚯蚓也可能传播杂草种子或动物病原菌。事实上,根据它们的自然生态作用,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合适的蚯蚓物种来为环境保护服务:利用蚯蚓来指示、监测土壤污染;利用蚯蚓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功能来处理有机垃圾——蚯蚓分解处理;通过实验室或田间的生态毒理学试验来评价土壤中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性;甚至还可以利用蚯蚓过滤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蚯蚓富集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③然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化学药品的大量使用,给土壤动物区系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可能毁掉这一宝贵的自然财富。因此,保护蚯蚓,让它继续其在土壤中进行生物、物理和化学活动将有益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小题1】简要概括,蚯蚓为何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2分)答:____【小题2】“蚯蚓也可能传播杂草种子或动物病原菌”一句中,加点词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答:____”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土壤中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蚯蚓①蚯蚓是土壤动物最大的常见类群之一。它在生态系统中既是“消费”者、也是“创造”者。它通过取食、消化、排泄、分泌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可以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它在土壤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对土壤环境的“改造”。②蚯蚓可被认为是农业系统的一种资源,但是,蚯蚓的这些活动过程也不总是有利的: 比如蚯蚓将地表凋落物移走或埋入土中,蚓粪在地表的覆盖等都可能会增加水土流失;蚯蚓也可能传播杂草种子或动物病原菌。事实上,根据它们的自然生态作用,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利用合适的蚯蚓物种来为环境保护服务:利用蚯蚓来指示、监测土壤污染;利用蚯蚓与微生物协同作用加速有机物质分解转化的功能来处理有机垃圾——蚯蚓分解处理;通过实验室或田间的生态毒理学试验来评价土壤中化学污染物的生态毒性;甚至还可以利用蚯蚓过滤处理城市生活污水、蚯蚓富集处理土壤重金属污染。③然而,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化学药品的大量使用,给土壤动物区系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可能毁掉这一宝贵的自然财富。因此,保护蚯蚓,让它继续其在土壤中进行生物、物理和化学活动将有益于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小题1】简要概括,蚯蚓为何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2分)答:____【小题2】“蚯蚓也可能传播杂草种子或动物病原菌”一句中,加点词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答:____”相似的习题。土壤动物有哪些_百度知道
土壤动物有哪些
气候与地质相互作用的产物,并是固体土壤动物是指在生命周期中有一段时间稳定地在土壤中渡过、物理结构、化学性质、液体和气体的镶嵌环境,因而它成为一切陆生生物的载体,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源泉。它涉及的类群非常广泛,除典型的海洋动物外,大多数的动物类群在土壤中均有其代表种类。由于土壤是一类特殊的生物生境:蜈蚣 s:双尾虫 t:鼠妇 u,对土壤的形成、发育:线虫 f:熊虫 g,及土壤的保水性,因此可把土壤动物划分为不同的功能群、保温性等诸多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是生物:伪蝎 l:蜘蛛 m-o:变形虫 c-d。所以土壤是具有生物活性的有机体:钩虾 q:马陆 r. 举例:螨 p。在土壤环境中生活的多种生物、有机物质的分解:轮虫 h:蛭 i:螺 j:蚯蚓 k: 涡虫 e,是一类特殊的生态系统。
不同土壤动物对养分的矿化作用起着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作用:a-b,而且对土壤能产生一定影响的动物
采纳率:55%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土壤学复习题
土壤学 II 复习题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就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其本 土壤:土壤就是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指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期间,土壤供应和调节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水份、养分、 热量、空气和其它生活条件的能力 3、矿物: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且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和内部构 造的化合物或单质化学元素。 4、原生矿物:是指起源于岩浆,而存在于岩浆岩中的矿物。 5、次生矿物:是指原生矿物经过风化作用,使其组成和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 的新矿物。 6、岩石: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岩石:岩石就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合体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 7、岩浆岩:由岩浆冷凝而成的岩石,又称火成岩 沉积岩:各种先成岩(岩浆岩、变质岩、已有沉积岩)经风化、搬运、 8、沉积岩:各种先成岩(岩浆岩、变质岩、已有沉积岩)经风化、搬运、 沉积、胶结、重新固结而成的岩石。 沉积、胶结、重新固结而成的岩石。 9、化学或生物化学岩:由化学或生物化学作用沉淀而成的沉积岩。 10、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或变质岩在高温高压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岩 石,称变质岩。 12、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 12、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形态、组成和性质变 化的过程。 化的过程。 13、 物理风化: 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13、 物理风化: 指岩石崩解破碎成大小不同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 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 二氧化碳、氧气等) 1-11、化学风化:岩石中的矿物在化学作用(水、二氧化碳、氧气等)的影 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响下,发生化学成分和性质的变化、以及产生新矿物的过程。 + 置换, 14、水解作用: 14、水解作用:矿物中的盐基离子被水所解离的 H 置换,分解形成新矿物的 作用。 作用。 15、水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 15、水化作用:岩石中的矿物与水化合成为新的含水矿物的过程。 16、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16、生物风化:岩石在生物的作用下发生破碎、分解的过程称为生物风化。 17、地质大循环:是指从岩石――风化产物――岩石的长期循环过程。 18、生物小循环:是指由风化释放出的无机养分转变为生物有机质,再转变为无 机养分的循环。 20、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而裸露出来的垂直切面,它是土壤外界条件 影响内部性质变化的外在表现。 21、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21、机械组成:土壤中土粒的大小及其比例状况就称为土壤的机械组成。 22、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 22、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 质地。 质地。1 土粒分级:是根据土粒直径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 23 土粒分级:是根据土粒直径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人为划分的若干 个等级。 个等级。 24、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24、土壤腐殖质:通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在土壤中新合成的一类分子量很 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植质。 大的、结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称为腐植质。 25、 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是指复杂的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等的作用下分解为简 过程: 25、 有机质的矿化过程: 单的化合物的过程。 单的化合物的过程。 26、 腐殖质化系数: 26、 腐殖质化系数: 是指有机物质施入土壤中后形成的腐殖质与原来施入的 有机物质量的比值, 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 有机物质量的比值,即单位重量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的分数,称 为腐植化系数。 为腐植化系数。 27、 有机质矿化率: 27、 有机质矿化率: 每年因矿化作用而消耗的土壤有机质占土壤有机质总量 的百分率。 的百分率。 腐殖质化过程: 28 腐殖质化过程: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进行的生化过程和一些纯化 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 学过程的共同作用下,形成腐植质的过程。 29、同晶置换:是指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水铝片中的配位中心离子,被大小 相近的离子所取代,它使其化学组成发生改变,但晶层结构未变的现象。 30、 永久电荷: 30、 永久电荷: 指由于层状硅酸盐矿物晶格中的同晶替代作用所产生的剩余 负电荷。 值的影响 负电荷。这种负电荷不受介质 pH 值的影响。 31、可变负电荷: 的变化而变化的负电荷。 31、可变负电荷:指随介质 pH 的变化而变化的负电荷。 32、土壤胶体吸收交换性能:土壤胶体吸附的离子 吸附的离子, 32、土壤胶体吸收交换性能:土壤胶体吸附的离子,可以和土壤溶液中的离 子进行交换的现象。 子进行交换的现象。 33、 阳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 在静电引力、 33、 阳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中带负电荷的胶体所吸附的阳离子, 在静电引力、 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 离子本身的热运动或浓度梯度的作用下,可以和土壤溶液或其它胶体表面的阳 离子进行交换。 离子进行交换。 34、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 34、交换性阳离子:能互相交换的阳离子就称为交换性阳离子。 35、离子的解吸过程:吸附的离子从胶体表面转移到溶液去的过程。 35、离子的解吸过程:吸附的离子从胶体表面转移到溶液去的过程。 36、离子的吸附过程:离子从溶液转移到胶体表面的过程。 36、离子的吸附过程:离子从溶液转移到胶体表面的过程。 37、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 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 37、盐基饱和度:土壤中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率。 38、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 值条件下(pH=7) 38、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一定的 pH 值条件下(pH=7) 每千克干土吸 , 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 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 CEC。 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最大量,简称 CEC。 39、土壤活性酸: 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39、土壤活性酸:游离于土壤溶液中的 H+所表现出来的酸度。 40、土壤潜性酸:土壤胶粒上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进入土壤溶液后表现出来的 酸度 41、土壤交换性酸:用过量的中性盐( KCl)溶液与土壤作用, 41、土壤交换性酸:用过量的中性盐(如 KCl)溶液与土壤作用,将胶体上 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出来,测得的酸度. 吸附的氢离子和铝离子代换出来,测得的酸度. 42、土壤水解性酸:用弱酸强碱盐( 的醋酸钠) 42、土壤水解性酸:用弱酸强碱盐(通常用 pH8.2 的醋酸钠)浸提的土壤溶液 的酸度。 的酸度。 43、土壤缓冲性:当土壤溶液中的 离子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 43、土壤缓冲性:当土壤溶液中的 H+或 OH-离子浓度发生较大变化时,土壤 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土壤酸碱性不致于发生太大变化的能力。 通过自身的调节能力使土壤酸碱性不致于发生太大变化的能力。 44、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孔隙) 44、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指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 重。 45、土壤密度:单位体积(不含粒间孔隙的体积)土壤固体部分的质量。 46、土壤比重: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孔隙) 46、土壤比重:土壤比重是指单位体积土粒(不包括孔隙)的烘干重与同体2 积水重之比。 积水重之比。 7、土壤孔隙:是指土粒或土团之间通过点面的接触所形成大小不等的空间。 48、土壤孔隙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 48、土壤孔隙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中孔隙容积占整个土壤容积的 百分数 49 土壤孔隙比:土壤孔隙容积与土粒容积之比,称为土壤孔隙比。 50、通气孔隙: 0.1mm,是土壤中的粗孔隙,没有毛管作用, 50、通气孔隙:当量孔径大于 0.1mm,是土壤中的粗孔隙,没有毛管作用, 大部分时间孔隙内充满空气, 大部分时间孔隙内充满空气, 51、毛管孔隙: 0.1-0.03mm,孔隙内毛管作用明显, 51、毛管孔隙:当量孔径 0.1-0.03mm,孔隙内毛管作用明显,毛管水移动 迅速,对植物有效,是对植物最有效的水分 水分。 迅速,对植物有效,是对植物最有效的水分。 52、非活性孔隙: 0.03mm,孔隙总是充满水份, 52、非活性孔隙:当量孔径小于 0.03mm,孔隙总是充满水份,这些水份难 运动,对植物无效, 运动,对植物无效,不能通气 53、团粒结构: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土团。 0.2553、团粒结构:指近似球形的较疏松的多孔的土团。直径约为 0.25-10mm 54、土壤结构体:土壤中的土粒或其中的一部分,通过不同的机制相互团聚成大 小、形状和性质不同的土团、土块或土片,这就是土壤的结构体。 55、土壤粘结性:指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互相连接起来的性能。 土壤粘结性: 土壤粘结性 指土粒之间通过各种引力互相连接起来的性能。 56、土壤粘着性:指土壤粘附在外物(如农具)上的性质。 56、土壤粘着性:指土壤粘附在外物(如农具)上的性质。 57、土壤塑性:当土壤湿润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变形, 57、土壤塑性:当土壤湿润到一定程度时,在外力的作用下可以任意变形, 而且在外力解除后和土壤干燥后仍然能保持这种变化了的形态, 而且在外力解除后和土壤干燥后仍然能保持这种变化了的形态,这种性能就称 为土壤塑性。 为土壤塑性。 58、土壤耕性:土壤耕作时表现出来的土壤物理性质 59、宜耕期:指适合于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 59、宜耕期:指适合于耕作的土壤含水量范围。 60、土壤热容量(容积热容量) 是指每立方厘米土壤增温(或降低) :是指每立方厘米土壤增温 60、土壤热容量(容积热容量) 是指每立方厘米土壤增温(或降低)1℃所 : 需要吸收 或放出)的热量。用焦耳( 表示。 吸收( 需要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用焦耳(J)表示。 61、土壤重量热容量(比热) :是指每克土增温(或降低)1℃所需要吸收(或放 出)的热量。 62、土壤导热性:是指土壤传导热量的性能,其大小以导热率表示。 2 63、 土壤导热率:是指温度相差 1℃时,在厚度为 1cm,面积为 1cm 的断面上 每秒钟所通过的热量。 64、吸湿水:干燥土粒通过分子引力和静电引力的作用,对空气中吸持水汽分子 的吸附力而被紧密保持的水分。称为吸湿水。 65、膜状水:当土壤含水量达到最大吸湿量时,土粒对周围水分子还有剩余引力, 可以在吸湿水外层又吸附一层新的液态水膜,这层新的水膜就称为膜状水。 66、毛管水:当土壤含水量超过最大分子持水量时,水分子不再受土粒表面引力 的作用, 而是靠毛管引力而保持在土壤的毛管孔隙中, 这部分的水就称为毛管水。 67、重力水:当土壤水份超过田间持水量时,多余的水份不能为毛管所保持而在 重力作用下沿着大孔隙向下渗漏,这部分水就称为重力水 68、质量含水量:指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 69、容积含水量:指土壤总容积中水所占的容积分数,又称容积湿度、土壤水的容 积分数 70、土水势:所谓土水势,就是指土壤水的势能与纯自由水的能量之差。 71、基质势:由于土壤的基质吸力(即弯月面力和吸附力)对水份的吸持而引起 的水份势值的降低。 72、压力势:在饱和状态下,土壤水份所承受的压力与参照水面的差值。 73、重力势:土壤水由于其所处的位置不同,因重力影响而产生的势能也不同,3 有此而产生的水势。 74、溶质势:由于土壤溶质对土壤水的作用而引起的水分势值的降低。 75、田间持水量:当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76、土壤水吸力::指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吸力与土壤含水量间的关系曲线。 77、土壤通气性:泛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不同土层之间气体扩散或交换 的能力。 78、气体扩散:指某种气体由于分压梯度而产生的移动。 79、整体流动:由于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存在总压力梯度而引起的气体运动。 80、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80、土壤养分:就是指这些主要靠土壤提供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81、 硝化作用: 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 氧化成为硝酸的过程。 81、 硝化作用: 氨在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的作用下, 氧化成为硝酸的过程。 82、反硝化作用:指土壤中的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 82、反硝化作用:指土壤中的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最后还原成 为氧化二氮或氮气等气体逸失的过程。 或氮气等气体逸失的过程 为氧化二氮或氮气等气体逸失的过程。 83、脱氮作用:指土壤氮素从土壤中损失的过程,包括反硝化作用、 83、脱氮作用:指土壤氮素从土壤中损失的过程,包括反硝化作用、硝酸盐 的淋失、 的淋失、氨的挥发等过程 87、闭蓄态磷:被氧化铁(铝)胶膜包被的磷酸盐,称为闭蓄态磷。 88、磷的固定作用:将土壤可溶性或速效磷转变成为不溶或缓效态磷的过程 89、钾的固定作用: 的过程。 89、钾的固定作用:从速效 K 变成缓效 K 或无效 K 的过程。 90、缓效态 K:指被固定在粘粒矿物晶层中的 K 和存在于部分黑云母中的 K。 91、有机质累积过程:在草本或木本植被下,有机质在土体上部的累积过程。 92、粘化过程: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累积的过程。 93、盐化过程:地表水、地下水以及母质中含有的盐分,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 逐渐向地表积聚的过程。 94、富铝化过程:又称脱硅富铝化过程。在热带、亚热带高温多雨,并有一定的 干湿季节条件下,铝硅酸盐类发生强烈分解,硅和盐基离子大量淋失,铁铝相对 富积的过程。 95、潜育化过程:土壤长期渍水、有机质嫌气分解、铁锰强烈还原,形成灰蓝― 灰绿色土层的过程。 96:潴育化过程:氧化还原交替使土体内出现锈纹、锈斑、铁锰结核和红色胶膜 等物质的过程。 79、熟化过程: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施肥、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 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着有利于作物高产方向转化的过程。 98、退化过程:由于不利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植 物生长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99、土壤分布地带性规律:一般把土壤与大气候、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称为地 带性规律。 100、纬度地带性:指地带性土类(亚类)大致沿经线(东西)延伸,按纬度(南 北)逐渐变化的分布规律(热量差异引起的)。 101、垂直地带性:是指山区与海拔高度相一致的土壤地带分布规律。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填空 1、土壤肥力的四大因子是 水(分) 、 肥(养分) 、 气(空气) 、 热(热4 量) 。 2、地壳的主要成分是有氧和硅两种元素组成,两者占地壳元素组成的 75%以上。 3、常见的成土矿物,按起源可分为 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 4、成土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5、按照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 6、从酸性岩到基性岩,岩石的颜色逐渐变:深;氧化硅含量逐渐:降低。 7、沉积岩石可以分为:粘土岩、碎屑岩、化学和生物化学岩。 8、石灰岩属于:化学和生物化学岩,砂岩属于:碎屑岩。 9、写出酸性岩、中性岩和基性岩各一种:花岗岩、安山岩、玄武岩 10、写出变质岩、沉积岩各两种:片麻岩、石英岩;砾岩、沙岩 11、写出两种含钾较高的矿物: (正、钾)长石、云母、 12、风化作用可以分为三类,包括:化学风化、物理风化、生物风化。 13、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氧化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溶 解作用。 14、物理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温度变化、结冰、流水、风。 15 用 SiO2/R2O3(硅铁铝铝)可作为母质风化度的指标,若 SiO2/R2O3 分子比值大, 说明淋溶弱,母质风化度浅,反之,则淋溶作用强,风化度深。 16、石英、黑云母和长石的风化难易程度不同,写出它们风化难易的顺序: 石英, 长石, 黑云母(从难到易) 17、常见的母质可以分为七种类型,它们是:残积母质、坡积母质、洪积母质、 河流冲积母质、湖泊沉积母质、浅海沉积母质、风积母质。 18、自然土壤剖面层次形态一般可分为覆盖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几个层 次。 19、土壤矿质颗粒分由大到小分为 石砾、 由大到小分为: 粘粒。 19、土壤矿质颗粒分由大到小分为: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20、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简制是以 0.01mm 作为物理性沙粒和物理性粘粒的分级 标准。 21、土壤主要质地类型有三种,它们是: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 22、土壤腐殖酸的两种主要类型是:胡敏酸、富里酸。 23、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主要方向是:矿质化作用和腐殖质化作用。 24、 有机残体的矿化率和腐殖化系数是考虑保持和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到某一水 平的两项指标。 25、依照电荷受 pH 的影响程度,土壤胶体的电荷可以分为:可变电荷、永久电 荷。 26、土壤胶体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它们是:有机胶体、无机胶体、有机无机复 合胶体。 27、写出三种常见的粘粒矿物: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 28、写出一种 2:1 型粘粒矿物:蒙脱石,写出一种 1:1 型矿物:高岭石。 29、 升高时,土壤可变负电荷(增多) 土壤永久电荷(不变) ,土壤永久电荷 29、介质 pH 升高时,土壤可变负电荷(增多) 土壤永久电荷(不变) , 。 30、 土壤胶体所带的电荷可以分为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大类。 30、 土壤胶体所带的电荷可以分为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大类。 有机质所带 的电荷主要属于 可变电荷,层状硅酸盐矿物所带电荷主要属于:永久电荷。 要属于: 的电荷主要属于:可变电荷,层状硅酸盐矿物所带电荷主要属于:永久电荷。 31、四种主要的盐基离子是:K+、Na+、Ca2+、Mg2+ 32、我国土壤的盐基饱和度,有自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 33、交换性阳离子可分为盐基离子和致酸离子,H+和 Al3+是致酸离子,Na+和 Ca2+ 是盐基离子。5 34、两种主要的致酸离子是:H 、Al 35、对南方酸性红壤贡献最大的交换性阳离子是: 35、对南方酸性红壤贡献最大的交换性阳离子是:Al3+。 36、 的宏观分布格局是南( 36、土壤 pH 的宏观分布格局是南(酸)北(碱) 。 37、土壤淹水以后, 的变化方向是:降低。 37、土壤淹水以后,土壤的 Eh 的变化方向是:降低。 38、酸性土壤一般用石灰改良,碱性土壤一般用石膏改良。 39、土壤比重的近似值是:2.65g/cm3 39、土壤比重的近似值是:2.65g/cm 。 3 40、适合于一般旱作生长的土壤容重范围是:1.140、适合于一般旱作生长的土壤容重范围是:1.1-1.3g/cm 。 41、最理想的土壤结构体是团粒结构。 41、最理想的土壤结构体是团粒结构。 42、土壤孔隙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 42、土壤孔隙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 43、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块状和核状、柱状和棱柱状、片状、 43、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四类,它们是:块状和核状、柱状和棱柱状、片状、 团粒 44、四种主要的土壤力学性质是:粘结性、粘着性、塑性、 44、四种主要的土壤力学性质是:粘结性、粘着性、塑性、涨缩性 45、 土壤耕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它们是: 耕作的难易程度、 耕作质量好坏 好坏、 45、 土壤耕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它们是: 耕作的难易程度、 耕作质量好坏、 宜耕期的 宜耕期的长短。 46、耕作对土壤的三个主要要求是: 作阻力小、耕作质量好、 46、耕作对土壤的三个主要要求是:耕作阻力小、耕作质量好、宜耕期长 47、土壤三相的的热容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液相、固相、气相;导热率从大到小 的顺序是固相、液相、气相。 4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分为大量养分元素和微量养分元素。 49、从土壤水分数量的观点出发,可以将土壤水份分为:吸湿水、膜状水、毛管 水、重力水 等类型。 50、土水势的主要分势包括: 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 51、土壤水总是从水势 高 处向水势低 处运动。 。 52、土壤水总是从吸力 低处向吸力 高处流动。 53、旱地土壤有效水的上限是田间持水量、下限是萎蔫系数。 54、水汽从气压 高处移向气压 低处,从温度 高处移向温度 低处。 55、土壤通气性的主要机制包括:气体扩散 和 整体流动。 56、土壤氮素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有机态、无机态。 57、土壤有机氮的主要存在形态包括:水溶态、水解态、非水解态。 58、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是包括:水解过程、氨化过程、硝化过程和反硝化过 程。 59、土壤磷素存在的主要形态包括:有机态、无机态。 60、钾按其对植物的有效性可归纳为:难效性钾、缓效性钾、速效钾 61、土壤脱氮作用包括三种,它们是:反硝化、硝酸盐的淋失 氨的挥发。 61、土壤脱氮作用包括三种,它们是:反硝化、硝酸盐的淋失、氨的挥发。 62、在常见的温度范围内,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62、在常见的温度范围内,土壤有机氮的矿化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 65、主要成土因素包括:母质、生物、地形、时间、气候和人为因素等。 66、 《中国土壤分类系统》中,从上到下共设: 土纲、 亚纲、 土类、 亚类、 土 属、 土种、 亚种 等分类单元。 67、安徽省长江以南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 68、江淮之间的地带性土壤是黄棕壤和黄褐土。 69、淮北的地带性土壤是棕壤。 70、一般地把土壤与大气候、生物相适应的分布规律,叫做地带性规律或显域性 规律。 71、土壤_水吸力_与_含水量_之间的相关曲线叫做水分特征曲线。6+3+ 72、构成层状铝硅酸盐矿物的基本结构单元是_硅氧四面体_和_铝氧八面体_。 73、土壤水分运动是从温度_高_处向温度_低_处流动。? 74、土壤适耕状态的含水量应在土壤可塑性的_范围以外。?75、膜状水是_无效_水,而毛管水是_有效水_。?第三部分、选择题 1.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为 。 A.玄武岩 B.石灰岩 C.板岩 D.页岩 2. 土壤物理性粘粒的直径范围是 。 A.&0.01mm B.&0.01mm C.&0.01cm D.&0.01cm 3.在外界风化环境条件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常见矿物抵抗风化的相对稳定性顺序 正确的为 。 A.橄榄石&辉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 B.橄榄石&辉石&白云母&黑云母&石英 C.辉石&橄榄石&黑云母&白云母&石英 D.辉石&橄榄石&白云母&黑云母&石英 4.对植物无效的土壤水分类型为 。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水 D.重力水 5.土壤胶体双电层构造中, 具较强的活性,可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 代换,也可直接向稀溶液中扩散。 A.胶核 B.扩散层 C.非活性亚层 D.决定电位离子层 6.下列陈述中, 错误。 A.土壤最基本的特征是土壤具有肥力。肥力四要素指的是水、养、气、热。 B.对同一土壤,pH 随盐基饱和度(BS)而变化,BS 高则土壤酸性就弱。 C.土壤的通气性决定于土壤的有效孔隙,即决定于大孔隙的数量。 D.NH4+、K+、Ca2+、Mg2+、Al3+等都属于盐基离子。 7.某定量土壤风干状态重 100g,烘干状态重 90g,则其土壤质量含水率为 。 A. 10% B. 90% C. 11% D. 47% 8、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土壤水分类型是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水 D、重力水9.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 。 A.活性酸 B.交换性酸 C.水解性酸 D.潜性酸 10.土壤钾素的现实供应指标是 。 A.土壤全钾量 B. 土壤无效态钾 C.土壤速效钾 D. 土壤缓效态钾 11、下列矿物中属于次生矿物的为 A.石英 B. 正长石 C. 角闪石 D. 高岭石 12、不属于耕作土壤剖面的发生层次为 A.淀积层 B. 心土层 C. 表土层 D.底土层 13、属于 2 层矿物的粘土矿物种类为 A. 高岭石 B.伊利石 C.蒙脱石 D. 蛭石 14、改良酸性土壤经常使用的是 A. 石膏 B. 石灰 C. 明矾 D. 硫磺 15、不属于盐基离子的是7 A. NH4 B. K C. Na D. H 17、土壤有效含水范围(%)为 A. 田间持水量-凋萎系数 B. 田间持水量-吸湿系数 C. 全容水量-凋萎系数 D. 全容水量-吸湿系数 18、碱性土壤的 pH 值范围是 A. 6-5.5 B. 5.6-6.5 C. 7.5-8.5 D. 6.6-7.4 19、土壤含水量为 20%, 土壤容重为 1g/cm3, 土壤总孔隙度为 50%, 则土壤 固液气相的容积比为 A.5:2:3 B. 5:3:2 C. 5:4:1 D 5:1:4 20、相对于大气, 土壤空气中下列气体成分中含量较高的为 A. O2 B. N2 C CO2 D CO 21、土壤物理性质相对最好的土壤结构类型为 A.层状 B. 片状 C. 柱状 D. 团粒 22、云母的解理为 A. 极完全 B. 完全 C. 中等 D. 不完全 23、自然界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为 A. 橄榄石 B. 角闪石 C. 正长石 D.石英 24、不属于土壤矿质化过程的为 A.氨化作用 B. 硝化作用 C. 反硝化作用 D. 腐殖质化 25、属 1:1 型粘土矿物的种类为 A. 高岭石 B.伊利石 C.蒙脱石 D. 蛭石 26、相同质量含水量时, 有效水分含量最高的土壤质地类型为 A.砂壤 B. 轻壤 C. 中壤 D. 重壤 27、下列元素属于植物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的是 A. C B. H C. O D. B 28、改良碱性土壤经常使用的是 A. 石膏 B. 石灰 C. 明矾 D. 硫磺 29、土壤胶体的直径范围是 。 A、 0.01mm 〈 B、 〉0.01mm C、 〈0.001mm D、 〉0.001mm 30、植物根系吸收的主要土壤水分类型为 。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水 D、重力水 31、土壤胶体的直径范围是 A、 0.01mm 〈 B、 〉0.01mm C、 〈0.001mm D、 〉0.001mm 32、不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土壤层次为 A、腐殖质层 B、淀积层 C、母质层 D、堆垫层++++33、能被植物迅速吸收利用的钾的形态是 A、石中的钾 B、伊利石中的钾 C、土壤胶体吸附的钾 D、白云母中的钾34、土壤胶体双电层构造中, 具较强的活性,可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发 生代换,也可直接向稀溶液中扩散。 A、胶核 B、扩散层 C、非活性亚层 D、决定电位离子层35、确定土壤酸碱性所依据的土壤酸度类型是8 A、活性酸B、交换性酸C、水解性酸D、潜性酸36、在酸性土壤环境中,仍能很好发育的土壤微生物是 A、真菌 B、放线菌 C、细菌 D、藻类37、室内风干土样含有的土壤水分类型是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气态水 D、毛管水38、能被植物根系迅速吸收利用的氮形态是 A、腐殖质中的氮 B、蛋白质中的氮 、尿素分子中的氮 D、无机态氮39、土壤颜色呈黑色,是因为含有较多的 A、水分 B、腐殖质 C、氧化铁 D、高岭石 40、属于矿质养分的有效化过程的化学风化作用是 A、溶解 B、水解 C、水化 D、氧化41、下列风化过程不属于化学风化的为 A、溶解 B、水解 C、水化 D、水蚀42、植物吸收利用的有效土壤水分类型是 A、吸湿水 B、膜状水 C、毛管水 D、重力水43、不属于自然土壤剖面的土壤层次为 A、腐殖质层 B、淀积层 C、表土层 D、母质层44、下列最难风化的矿物种类是 A、正长石 B、角闪石 C、白云母 D、石英第四部分、辨别正误 (√ )1、一般情况下,粘土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比砂土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大. (× )2、土壤最大的有效含水范围在数值上等于土壤田间持水量减去土壤吸湿系 数。 (× )3、NH4+、K+、Ca2+、Mg2+、Al3+等都属于土壤盐基离子。 (√ )4、土壤盐基饱和度高,对酸的缓冲能力强。 (× )5、花岗岩属于岩浆岩类,大理岩属于沉积岩类。 (√ )4、体积为 10cm3 的土块,若土壤容重为 1.25g/cm3,土粒密度为 2.50 g/cm3, 土壤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为 20%. 则土块的干重为 25g。 (√ )5.使用石灰可降低土壤酸性,而施用石膏可降低土壤的碱性。 (× )6.同一地区,含石英矿物多的母质形成的土壤,质地较轻,盐基含量较高。 ? (× )7.土壤与其母质间存在一定的“血缘”关系,不同的母质形成的土壤类型必 然不同。 (√ )8.碱土是盐土脱盐后形成的。 (× )9.我国北方土壤都是中性或碱性土壤,南方土壤都是酸性土壤。9 (× )10.一次灌足不如分次灌溉节水,漫灌不如滴灌节水。 (√ )11.土壤生物是土壤形成的动力,所以,没有生物母质就不能发育成土壤。 ? (√ )12.土壤 BSP 越大,对酸的缓冲能力越强。? (× )13.毛管水上升高度的大小顺序是黏土&壤土&沙土。 (√ )14.CEC 值越大,土壤的保肥能力越强。 (× )15.土壤固钾能力取决于土壤氧化物的含量,因此南方土壤比北方土壤更缺 钾。 (× )16.土壤质量的好坏等于土壤肥力的高低。 (√ )17.没有土壤就没有农业,土壤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 )18.磷肥利用率低的原因主要是磷肥具有很高的后效。 (× )19. 土壤水总是从水吸力高的地方向水吸力低的地方运动。 (× )20. 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 成的岩石是变质岩。 (× )21.当湿润峰从粘土层到达沙土层时,土壤水分立即进入沙土层而流失。 (√)22. 生物的风化作用具有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双重作用。 (× )23. 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腐殖质中的腐殖酸主要以胡敏酸为主。 (× )24. 所有土壤剖面都可以划分出 O 层、A 层、E 层、B 层和 C 层。 (× )25. 尽管土壤含水量达到萎蔫含水量以下,只要补充土壤水分 ,植物就不 会产生永久性萎蔫。 (× )26. 壤质土壤的通气透水性能一般比粘质土强,但保水蓄肥能力较差。 (× )27. 矿质养分在土壤溶液中的溶解度与含水量有关,与土壤酸碱度关系不 大。 (× )28. 人类活动在成土过程中的意义就是加强生物积累过程和减少地质大循 环的养分淋溶损失,不断提高土壤肥力。 (× )29.安徽省淮北的地带性土壤是黄棕壤和黄褐土。 (√ )30.皖南的地带性土壤是红壤和黄壤。 (√ )31.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一般呈碱性。? (√ )32.同一地区水田的腐殖质含量比旱地含量高。? (√ )33.土壤是一种具有生命的可再生的自然物质。 (√ )34.土壤中水分总是从水势高的地方向水势低的地方流动。 第五部分、问答题(包括简答和论述) 第三部分 问答题( 类为问答题, 类为简答题) 问答题(A 类为问答题,B 类为简答题) :1、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B) 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的关系( 。 从营养元素的运动方向来看,地质大循环是营养元素淋失过程,生物小循环 是营养元素累积过程。 生物小循环是在地质大循环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地质大循环,岩石中营养 元素不能释放,生物无法生活,生物小循环不能进行。 但没有生物小循环, 地质大循环仍可进行, 释放出的养料得不到累积和集中。 因此,土壤的形成、肥力的产生与发展,必须要求两个循环同时存在。地质 大循环形成土壤母质,生物作用于母质形成土壤,整个成土过程实质就是在地质 大循环基础上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是两个循环的统一。10 2、各种自然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A) 各种自然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 作用 母质: ①表现在它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上。 母质的矿物组成和化学组成, 影响着土壤的化学成分及土壤内部化学过程的 进行。 ②母质的物理性在成土过程中也有重要意义。由于母质的机械组成分不同, 则母质的孔隙性、导热性、膨缩性也不同,这些性质直接影响到土壤的通气性、 透水性、持水力以及土壤水分和其他物质的移动、转化和植物的生长等。 气候: 气候决定着土壤的水热条件。 (纬度、海陆分布) 、 气候与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关系 气候对风化过程和土壤淋溶过程的影响 在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母质中的盐分不易被淋失而逐渐积累起来,土壤中常 发生盐渍化及碱土化作用;在湿润气候条件下,母质中的盐基成分遭受淋洗,土 壤常常呈盐基不饱和状态。 生物: 植物对土壤养分的富集作用; 植物根系的伸展穿插对土壤结构形成的作用和 根系分泌物在土壤中引起一系列生化作用和物理化学作业。 土壤微生物:一方面分解有机质,一方面合成腐殖质,然后再进行分解,构 成土壤物质生物循环。固氮菌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使土壤具有氮素。 土壤动物:蚯蚓、线虫等参与一些有机残体的分解和破碎作用,对土壤结构 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地形 地形影响到土壤母质的分布 由于地形条件不同,岩石风化物或地表沉积物会产生不同的侵蚀、搬运、堆 积状况。陡坡受侵蚀影响,土层薄,质地粗,养分易流失。坡脚和缓坡常产生堆 积。因此,地形影响到土壤母质的分布。 地形影响水分条件的再分配 不同地形部位所接受的热量和雨量是不相同 的(坡顶、斜坡上部与斜坡下部、平坦地形上水分条件不同) 地形影响热量条件的再分配(坡向及海拔高度) 在山地,绝对高度每升高 100 米,一般气温就下降 0.6℃,降水量和空气的 湿度在一定限度内随绝对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时间: 土壤是在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成土因素综合作用影响下,随着时间的 进展而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的产物。时间愈长,土壤性质及肥力的变化亦愈大 3、试述砂土和粘土的肥力特征,并据此分析砂土和粘土的管理要点。 (A) 砂质土类 (1)水 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 干不易涝; (2)气 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 (3)热 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4)肥 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 后期脱肥早衰;11 (5)耕性 松散易耕。 粘质土类 (1)水 粒间孔隙小,毛管细而曲折,透水性差,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 力强,易涝不易旱; (2)气 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 (3)热 水多气少,热容量大,温度不易上升,称冷性土,对早春作物播种 不利; (4)肥 养分含量较丰富且保肥力强,肥效缓慢,稳而持久,有利于禾谷类 作物生长,籽实饱满。早春低温时,由于肥效缓慢易造成作物苗期缺素; (5)耕性 耕性差,粘着难耕。 管理要点: 沙土: 选择耐旱作物或品种, 施化肥时应少量多次, 并注意发小苗不发老苗, 后期脱肥早衰、结实率低、籽粒轻等问题。耕作管理上,一般可平厢宽垄,播种 宜较深,播后覆盖;作物种植上宜选种耐瘠耐旱作物,生长期短、早熟作物,以 及块根块茎类作物和蔬菜。 粘土:化肥一次施用量可比沙土多,苗期注意施用速效肥提苗,促早发;耕 作时要抢时。 为什么说砂土肥效快、后劲不足,而粘土肥效慢、但后劲稳长?( ?(B 4、为什么说砂土肥效快、后劲不足,而粘土肥效慢、但后劲稳长?(B) 答: 砂土砂粒含量高, 粘粒含量低, 有机质含量一般较低。 粘土粘粒含量高, 砂粒含量低,有机质含量按较高。 砂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较弱, 而粘土对外来养分的吸附保蓄能力则 较强。 因此,当肥料进入砂土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高,被 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低,所以总的有效性高,肥效快。相反,当肥料进入粘土 时,以可溶的、有效的形态存在的养分比例较低,被土壤吸附固定的比例较高, 所以总的有效性较低,肥效慢。 进入砂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快,同时被淋溶损失的也较快,肥效下降快, 因此后劲不足。 进入粘土的养分被植物吸收的慢,被淋溶损失的较慢,被吸附的养分会慢慢 释放出来,因此后劲稳长。 5、为什么说砂土保水抗旱能力弱,而粘土保水抗旱能力强?(B) 砂质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粘质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 答:砂质土砂粒含量高,粘粒含量低,粘质土粘粒含量高,砂粒含量低。 砂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多,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少, 粘质土大孔隙(通气孔隙)少,细孔隙(毛管孔隙和非活性孔隙)多, 砂粒持水能力弱,大孔隙持水能力弱,所以砂质土保水弱,抗旱能力弱。 粘质土则反之。 6、试比较化学风化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的风化效果。 (B) 物理风化的结果: 1)岩石由大变小再变为细粒,其获得了对水和空气的通透性。 2)物理风化产生的粒子一般大于 0.01mm,毛细管不发达,没有对水分的保 蓄力。 3)岩石经过物理风化后,大大增加岩石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为促进化学风 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化学风化的结果:使岩石进一步分解,彻底改变了原来岩石内部矿物的组成12 和性质,产生一批新的次生粘土矿物,它们颗粒很细,一般均&0.001mm,呈胶体 分散状态,使母质开始具有吸附能力、粘性和可塑性,并出现毛管现象,有一定 的蓄水性。同时也释放出一些简单可溶性盐类物质。如 K2CO3、Ca(HCO3)2; Mg(HCO3)2 等,水解后释放出钾、钙、镁等,它们是植物养料的最初来源。 7、试分析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土壤环境条件。 (A) (1)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 在土壤湿度适宜而通气良好的情况下:好气性微生物活动旺盛,有机物质进 行好气分解,其特点是:分解速度快,释放出的养分多;且以氧化状态存在,对 植物营养无毒害影响;很少有中间产物有机酸累积;释放出的热能多;缺点是由 于矿化过快,不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 反之,在土壤湿度大而通气不良的情况下:水分充满了大部分大孔隙,土壤 通气受阻,嫌气微生物则旺盛活动,有机残体则进行嫌气分解。其特点是:分解 速度慢,释放养分少;且多为还原态的有毒物质;还有中间产物有机酸累积,在 高度嫌气条件下,这些有机酸可进一步形成 CH4 等还原性气体;释放的热能要低 得多;优点是由于矿化慢,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累积。 (2)土壤温度状况: 土壤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25~35 ℃ ,低于 5℃和高于 45℃时,微生 物的活动要受到抑制。在夏秋高温季节,只要土壤湿度适宜,微生物活动旺盛, 有机质的分解也快,在冬季或早春土温低的季节,微生物活动弱,土壤有机质的 分解也慢。 (3)土壤酸碱度: 不同的微生物都有其最适的 pH 范围,细菌最适 pH 一般为 6.5~7.5,放线 菌最适 pH 比细菌略高一些,而真菌则比细菌低些,一般为 pH3~6。由于土壤 pH 不同, 会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的类群、 数量和活动强度, 因而对有机质转化的速度、 产物也 (4)其它因素: 土壤溶液中盐分浓度、 某些重金属盐类、 某些脂肪族和芳香族的有机化合物, 在一定浓度时对微生物有害作用。 土壤溶液中盐分浓度低于 0.2%时,微生物能正常生活。当高于此值时,往 往因为土壤溶液渗透压增高,微生物吸水困难,造成土壤微生物活动弱,不利于 有机质转化,盐土往往是这种情况。 P44。 (A 8、试分析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贡献 P44。 A) ( 1)提供植物养分 土壤有机质所含的植物营养元素全面而丰富,不但有碳、 氮、磷、钾、硫、钙、镁、硅、铁,也有各种微量元素如硼、锌、铜、钼、锰、 钴等。其中,特别是碳、氮、硫、磷含量较高。据资料报道,我国主要土壤表土 中大约 80%~97%的氮,20%~76%的磷,38%~94%的硫都贮存在土壤有机质中。随着 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这些养分将逐步释放出来供植物吸收利用。 2)促进土壤养分有效化 土壤有机质矿化时,能产生多种有机酸;在腐殖质化时,产生腐植酸。所有 这些有机酸对土壤矿质成分有一定的溶解能力。此外,这些有机酸能络合存在于 土壤矿物质中的一些多价金属离子,增加养分的有效性。 3)提高土壤的保肥性和缓冲性 土壤有机质是带多量电荷的酸性胶体,可以吸收大量的阳离子,如 K+ 、 NH4+、 Ca2+ 、 Mg2+ 等。使这些被吸附的离子免遭淋失,因而有机质具有保肥13 性能。保肥力很弱的砂土,一旦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不仅能改良砂土的物理 性质,增加养料含量,还可提高保肥能力。 由于土壤有机质对 H+的吸附和释放,使它对土壤酸碱变化具有较强的缓冲 能力。 4)减轻或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毒和重金属污染 土壤腐殖质由于具有络合性和吸附性, 因而能减轻或消除土壤中的农药残毒 和重金属污染。腐殖酸与土壤溶液中的重金属离子络合,有助于消除土壤溶液中 过量的重金属离子的毒害。此外,腐殖质胶体的吸附作用也有助于减轻重金属离 子危害。 5)改善土壤结构,增强蓄水、通气性 有机质以胶膜形式包被矿质土粒表面,并使之形成良好的结构状态,如团粒 状结构等。有机质胶结土粒的能力不象粘土那样强,因而经有机质胶结的土粒所 形成的结构松软而不硬结,有利于透水通气、蓄水保水。 6)其它作用 腐殖质可使土色加深,有利于吸热增温。 腐殖质的某些分解产物能促进某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理活性。 增强植物抗旱 能力,加速种子发芽和养分吸收。 9、土壤有机质转化的计算 P46 某土壤有机质含量 20g?kg-1 ,设矿化率为 2%,则每年被矿化消耗掉的土 壤有机质 666.7m2 为:150000kg×20g?kg-1×2%=60kg。因此每年至少要补充 60kg 的腐殖质,才能维持原有土壤有机质含量水平。要在土壤中形成 60kg 的腐 殖质需要施多少有机物质呢?假定所施有机物质为紫云英,其腐殖化系数为 0.25,紫云英含水率为 86%。设紫云英用量为 x, x=1700kg 则 x×0.14×0.25=60kg 10、 10、 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 P40 1) )有机残体的组成与状态 (1)有机残体的物理状态;(2)有机残体的化学组成;(3)有机残体的碳氮比(C /N) 2)土壤环境条件 (1)土壤湿度和通气状况;(2)土壤温度状况;(3)土壤酸碱度; (4)其它因素 11、 图示土壤胶体的构造。14 12、土壤胶体的特性及胶体带电的原因。 12、土壤胶体的特性及胶体带电的原因。 胶体的特性: 1)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比面和表面能。 物体表面的分子与内部分子所处的条件不同, 因而表面分子与界面其他物质 的分子接触时所产生的吸力不同,也就出现某些数量的自由能,即表面能。颗粒 愈细,比面愈大,表面能也就愈强。因而,颗粒微细的土壤胶体具有巨大的表面 能,使其有很强的表面活性。 2)土壤胶体具有带电性 所有土壤胶体都带有电荷。一般讲,土壤胶体带 负电荷。 土壤胶体由于具有上列两项特性,而使它成为土壤中最活跃的物质。土壤中 许多重要的物理学、 物理化学性质, 如离子的吸附和交换、 土壤酸碱性、 缓冲性、 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某些土壤水分性质等等,都与土壤胶体的上述两个特性 密切相关。因此,土壤胶体是土壤肥力的最重要的基础物质,它深刻影响着土壤 肥力。 3)土壤胶体的分散与凝聚性 土壤胶体分散在土壤溶液中,由于胶粒有一定的动电电位,而使胶粒能均匀 分散呈溶胶态,这就是胶体的分散性。当加入电解质时,胶粒的动电电位降低趋 近零,扩散层减薄进而消失,使胶粒相聚成团,此时由溶胶转变为凝胶,这就是 胶体的凝聚性。胶体的凝聚性有助于土壤结构的形成。 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1)同晶置换 是指硅酸盐矿物中的硅氧片或水铝片中的配位中心离子,被大 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它使其化学组成发生改变,但其晶层结构未变的现象。 例如,硅氧片中的 Si4+被 Al3+所取代,水铝片中的 Al3+为 Mg2+所取代,使 晶层产生剩余负电荷。 2)表面分子解离 在土壤胶体中比较普遍发生,是大多数土壤胶体产生电 荷的原因,它是指土壤胶体上的一些基团如-COOH(羧基) ,由于解离出 H+,而 使胶核表面带负电荷。 3)断键 硅酸盐粘土矿物在破碎时,引起晶层断裂,使硅氧片和水铝片的15 断裂边角上出现电性未中和的键。 一般认为, 断键是引起高岭石带电的主要原因, 对 2:1 型矿物也有一定重要性。腐殖质胶体也常发生碳键断裂,从而也产生剩余 负电荷,这也是引起腐殖质胶体带电的原因。断键引起的电荷,随着胶体破碎程 度的加剧而增大。 4)胶体表面从介质中吸附离子 胶体表面从介质中吸附离子,也会使土壤 胶体带电。例如,铁铝氢氧化物在低于其等电点(当土壤不产生可变电荷时的介 质 pH 值)的介质中,会从介质中吸附 H+,而使其质子化,使这类胶体表面带正 电荷。硅酸盐或铁铝氢氧化物胶体从介质中吸附 OH-等而使这类胶体产生负电 荷。 13、 ?(B 13、为什么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时要固定 pH 值?(B) 土壤胶体的负电荷包括可变电荷和永久电荷两部分。可变电荷随介质的 pH 而变,永久电荷则不随 pH 而变。当介质的 pH 发生变化时,土壤胶体总电荷也发 生变化,土壤吸附的阳离子的量也发生变化。因此对同一土壤而言,在不同的 pH 条件下所测得的 CEC 也不同。为了便于不同土壤比较,在测定 CEC 时必须固 定 pH,一般采用的 pH 为 7。 14、 交换性阳离子的有效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14、 交换性阳离子的有效性受哪些因素影响? 1)离子的饱和度 离子饱和度越高,有效性也就越高。 2)互补离子的影响 同一种交换性阳离子,如果互补离子不同,将会影响这 种阳离子的有效性。一般互补离子与胶体的吸附力强,与之共存的阳离子易于解 吸,有效性便较高;反过来,互补离子与胶体的吸附力弱,与之共存的阳离子有 效性便较低。阳离子的价数越高,胶粒对其吸附越紧。 3)粘土矿物的种类 不同的粘土矿物种类,吸收阳离子的位置各不相同,释放的难易也不一致, 因而影响交换性阳离子的有效性。所以在富含高岭石类粘土矿物的土壤上施肥, 见效较快 15、试分析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主要因素。 (B 15、试分析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主要因素。 B) ( 1)质地 土粒越细,无机胶体数量越多,交换量便越高。 2)胶体的种类 (1)有机胶体含量 有机胶体如腐殖质,由于分子大,功能团多,解离后带 电量也多,且有机胶体分散度高,具有很大的吸收表面,所以阳离子交换量远比 无机胶体大 (2)无机胶体的种类 无机胶体的 Ki 值(SiO2/R2O3)影响其交换量的大小。 交换量随 Ki 值的增大 而增加。 3)土壤酸碱性 土壤酸碱性是促进或抑制胶核表面―OH 群解离的外界条件,所以影响土壤 的交换量。一般是随着 pH 的提高,胶体负电荷量增加,阳离子交换量也随之增 长。 16、试分析为什么在一般土壤中 硝酸根容易被淋失。 土壤中, (B 16、试分析为什么在一般土壤中,硝酸根容易被淋失。 B) ( 硝酸根离子(NO3-)吸附力较弱,甚至对硝酸盐有负吸附现象,因此,一般 认为硝酸离子不被土壤所吸收而容易流失。所以硝态氮肥料不宜作基肥,而应适 时分次施肥,并宜用于旱作物土壤上。 17、试分析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 (A 17、试分析影响土壤酸碱性的因素。 A) ( 1)含水量(气候) 温度高雨量多的地区,风化淋溶较强,盐基易淋失,容16 易形成酸性的自然土壤;半干旱或干旱地区的自然土壤,盐基淋溶少,而且由于 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下层的盐基物质容易随着毛管水的上升而聚集在土壤的上 层,使土壤具有石灰性反应。 2)地形 (1)在同一气候的小区域内,处于高坡地形部位的土壤,淋溶作用较强, 其 pH 常较低地的低; (2)相反情况:干旱及半干旱地区土壤,由于蒸发作用强烈,使得高坡地 形有盐分的积累,其 pH 常较低地的高。 3)母质 在其他成土因素相同的条件下,酸性的母岩(如流纹岩、花岗岩) 常较碱性母岩(如石灰岩、大理岩)所形成的土壤有较低的 pH。 4)植被 不同植被因组分的差异而对土壤酸碱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针 叶树的灰分组成中盐基成分常较阔叶树少,因此,发育在针叶林下的土壤酸性较 强。森林植被下枯枝落叶层中,由真菌活动所产生的富里酸酸性很强,也会增强 土壤的酸性。 5)人类活动(施肥) 耕作土壤的酸碱度受人类耕作活动影响很大,特别是 施肥。 施用石灰、草木灰等碱性肥料可以中和土壤酸度;长期施用硫酸铵等生理酸 性肥料,却因遗留酸根而导致土壤变酸。 排水也可以影响土壤酸碱度。例如酸性水稻土在渍水期间,pH 有升高的趋 势,而排水后则相反。 6)盐基饱和度和吸收性盐基 盐基饱和度和吸收性盐基离子种类等也会影响 土壤酸碱度。 18、试分析为什么会形成“南酸北碱”的土壤酸碱性分布格局。 (B 18、试分析为什么会形成“南酸北碱”的土壤酸碱性分布格局。 B) ( 我国土壤有机质分布状况大体为由北而南,土壤有机质含量逐渐降低; 南方温度高雨量多, 风化淋溶较强, 盐基易淋失, 容易形成酸性的自然土壤; 北方半干旱或干旱地区,盐基淋溶少,而且由于土壤水分蒸发量大,下层的 盐基物质容易随着毛管水的上升而聚集在土壤的上层,使土壤具有石灰性反应。 因此,我国的土壤酸碱度有东南酸而西北碱的分布趋势。 19、试分析产生土壤缓冲性能的机理。 (B 19、试分析产生土壤缓冲性能的机理。 B) ( 1)胶体及其阳离子的交换作用 土壤胶体数量大,吸附的盐基离子多,对酸的缓冲力强。 通过胶体上的离子交换,将土壤中的活性酸度转化为潜性酸度,从而起着稳 定土壤 pH 的作用。 若土壤胶体吸附的主要是氢离子和铝离子,则对碱的缓冲力强。使土壤的潜 性酸转化为活性酸,而与溶液中的氢氧离子中和,使土壤的 pH 值不因加入碱性 物质而变化过剧。 2)土壤中存在弱酸-弱酸盐缓冲体系 土壤溶液中所含的各种弱酸如碳酸、重碳酸、磷酸、硅酸和各种有机酸及这 些弱酸的盐,都具有缓冲能力。 3)土壤中两性物质的缓冲作用 有机酸的缓冲作用,以氨基酸为例。氨基酸是一种两性化合物,它的氨基可 以中和酸,羧基可以中和碱,因此,对酸碱都具有缓冲能力。 20、试分析影响土壤氮素有效化的主要因素。 (A 20、试分析影响土壤氮素有效化的主要因素。 A) (17 (1)有机质含量和全氮含量:有机 N 是土壤全 N 的主要来源,有效 N 随土 壤全 N 和有机含量的升高而升高; (2)质地:粘质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但有机质的分解较慢,所产生的有效 N 也较少。 (3)温度:有机质矿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冬季土温低,有机质矿化 率较低, 土壤有效 N 较少。 春季和初夏, 矿化率迅速上升, 土壤有效 N 显著升高。 (4)湿度:湿度太高,有机质嫌气分解:在通气良好而适度适当的情况下, 有机质矿化作用较强,产生的有效 N 较多。湿度太高会引起反硝化作用,导致 N 的损失。 (5)酸度:在中性或微酸性的土壤中,有机 N 的矿化最强:酸性土壤施用 石灰,能明显增加有机 N 的矿化。 (6)施肥:施用化肥会促进有机质的分解,有利于有机 N 的释放,还能提 高土壤 N 的利用率。 (7) 施用新鲜有机肥料,会促进难分解有机 N 的矿化。 21、 有何关系?为什么?( ?(B 21、土壤磷的有效性与土壤 pH 有何关系?为什么?(B) 土壤对磷有很强的固定作用。固磷作用是影响土壤磷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土 壤磷的固定主要是因为形成了磷酸铁(铝)化合物、磷酸钙(镁)化合物和闭蓄 态磷。在酸性条件下,磷容易被固定为磷酸铁(铝)化合物,在石灰性条件下, 磷容易被固定为磷酸钙 (镁) 化合物, 而在中性附近, 磷酸铁 (铝) 和磷酸钙 (镁) 的固定作用都比较弱。因此,当土壤 pH 接近中性时,土壤磷的有效性最高。 22、土壤孔隙可以分为几类?各类的特征如何?( ?(B 22、土壤孔隙可以分为几类?各类的特征如何?(B) 一是非毛管孔隙(或通气孔隙) ,由大土粒或土团疏松排列或经人为锄松而 形成,常为空气所占据,故又称通气孔隙。它的主要作用是通气透水,决定着土 壤的通气性和排水状况。砂土中以这种孔隙为主。 二是毛管孔隙,指细小土粒紧密排列而成的小孔隙。土壤水分在这种孔隙中 能为毛细管引力所吸持,对作物完全有效。 三是无效孔隙(非活性孔隙)。当孔隙直径过小时 (直径小于 0.001mm,或 &0.002mm),孔隙中的水分所受吸力很大,水分基本上不能运动,作物难以利用, 故称无效孔隙。 23、分析影响土壤孔隙的因素。 (B 23、分析影响土壤孔隙的因素。 B) ( 土壤孔隙度的大小,与土壤结构、质地和有机质含量有关。 质地越细,孔隙数量越多,孔隙度便越大;质地越粗,孔隙度越小。 同时与排列紧密或疏松有很大关系 具有良好结构的表土其孔隙度一般在 55%~60%,高的可达 65%。 有机质丰富的土壤因疏松多孔,同时能促使土壤良好结构的形成,所以富含 有机质的土壤孔隙度也大, 人为因素(耕作、灌排、践踏等)和自然因素(降水、重力等)也会对土壤 孔隙产生一定的影响。 24、试分析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B 24、试分析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 B) ( 良好的土壤结构具有对土壤肥力因素(水、肥、气、热)协调供应的能力。 1)创造了土壤良好的孔隙性 在团粒结构的土壤中,团粒内部是毛管孔隙, 团粒之间是通气孔隙,两种孔隙配合适当,总孔隙也较大,为土壤水、肥、气、 热的协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从水分状况看,水气协调,土温稳定18 在团粒结构的土壤上,当降雨或灌溉时,水分迅速进入土壤并为毛管孔隙所 保持,过多的水分便渗入下层,因此,土壤接纳的水分多,径流少,减少土壤冲 刷侵蚀。 天晴或干旱季节, 表层团聚体因失水而收缩, 隔断上下相连的毛管联系, 形成隔水层,减弱水分的蒸发消耗。平时充气孔隙经常充满空气,持水孔隙充满 水分, 协调了水气矛盾, 使由水气产生的土壤热容量等热学性质适中, 土温稳定。 3)从土壤养分状况来看,保肥供肥性能良好,有团粒结构的土壤,毛管孔 隙保持较多的水分,有利于嫌气性微生物活动,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腐殖质 的合成和养分积累, 起到保肥作用。 而通气孔隙充满空气, 对好气性微生物有利, 有机质分解快,产生的养分多,供肥性能良好。两种微生物作用得以同时进行, 既能为作物提供必要的速效养分,又能适当地积累有机质。 4)土质疏松、耕性良好 团粒结构的土壤疏松,易于耕作,且质量好,团 粒间疏松多孔,减少根系生长的机械阻力,有利于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团粒内 部,孔隙小,有利于根系的固着和支撑。 总之,团粒结构发达的土壤,首先使充气、持水孔隙比例适当,从而协调了 土壤水、气、热和养分的矛盾,肥力状况良好,耕性和扎根条件也好,所以团粒 结构是良好的土壤结构体,是土壤肥沃的标志之一。 25、土壤结构成型的因素有哪些?P77 土壤结构成型的因素有哪些? 土壤结构成型的因素有哪些 (1)干湿交替作用 干湿交替作用: 当土壤干燥时,土壤各部分胶体 (1)干湿交替作用:土壤具有湿胀干缩的性能。当土壤干燥时 当土壤干燥时 脱水不均,使土体产生了不等的变形而依脆弱线开裂成小块;当干土块变湿时 当干土块变湿时, 当干土块变湿时 水的迅速吸入,使整个土块中产生不均匀的湿胀而沿裂开面破碎,同时,水被吸 入毛细管,先引起闭塞空气的压缩,以后当封闭在碎块中的空气压力超过土粒间 的粘结力时,就引起碎片中的爆破 (酥化),土块跟着破碎。土块越干,水分越 易浸透,土块便破碎得越好。 (2)冰融交替作用 冰融交替作用: (2)冰融交替作用:水分结冰时体积增大,对周围土体产生压力而使土壤崩裂。 水结冰后引起胶体脱水,有利于胶体凝聚,促进土粒团聚。冰融化后,土体便分 裂成许多小土团而变得疏松。 冬耕冻垡就是这个道理。 冬耕冻垡 由冻融交替与干湿交替所 形成的结构体都不是水稳性的,除非土壤中有充分的有机质使其稳固。 形成的结构体都不是水稳性的 (3)生物的作用 生物的作用: (3)生物的作用: 表现在植物根系对土壤的穿插和挤压 而引起收缩和形成破碎面。 穿插和挤压 而且根分 穿插和挤压, 根分 泌物对土壤具有凝聚或胶结作用。 泌物 真菌、放线菌能以菌丝体缠结土粒。蚯蚓、昆虫、蚁类等小动物对土壤结构 真菌、放线菌能以菌丝体缠结土粒。蚯蚓 等小动物对土壤结构 的改善也有一定作用。 的改善也有一定作用 (4)土壤耕作的作用 土壤耕作的作用: (4)土壤耕作的作用: 通过适时的合理的耕、锄、耙、压等给土壤以外力,能破碎大土块或结皮, 促进良好结构的形成。特别是可以创造大量非水稳性的团聚体结构,对调节土壤 的肥力状况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6、试述如何进行土壤结构管理?( 土壤良好结构的培育( ?(A 26、试述如何进行土壤结构管理?(A)土壤良好结构的培育(创造团粒结构的 措施) 措施) 1)改良土质和施用有机质肥料 过砂过粘、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结构性常常很差,特别是在不合理的耕作 情况下更加如此。在这些土壤上,客土或加砂以改良土质和施用有机肥料可以起 培育良好结构性的作用。 2)合理的土壤耕作19 正确的土壤耕作可以在一定时期内改善土壤的结构状况, 以满足作物生长的 要求。 耕作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 犁耕可破碎土块, 深耕可破坏土层深处的硬盘。 耕作要适时,尤其对粘质土壤。冬耕冻垡有利于结构改良。 3)种植绿肥 种植绿肥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的有效措施。豆科绿肥作物根系 发达, 扎入土层深处, 对下层土壤具有强大的切割、 挤压作用, 绿肥压青作肥料, 既能增加植物需要的养分物质, 又可以形成大量的腐殖质, 有利于团聚体的形成。 4)改良土壤的化学性质 对过酸过碱引起土壤结构恶化的土壤,可施用一定数量的石灰或石膏,不仅 能调节土壤的酸碱度, 还能促进土壤的凝聚作用, 改善土壤结构, 防止表土结壳。 5)应用土壤结构改良剂 土壤结构改良剂分两大类:一类是天然土壤结构改良剂(另一种是合成的土 壤结构改良剂。 它们都具有很强的黏结力, 能使分散的土粒胶结成稳定的团聚体。 27、试分析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 (B 27、试分析影响土壤粘结性的因素。 B) ( 土壤质地、水分含量、土壤结构、土壤腐殖质的含量、粘土矿物类型和吸收 性阳离子的组成 试分析影响土壤塑性的因素。 (B 28、试分析影响土壤塑性的因素。 B) ( 水分含量、土壤质地、粘粒矿物的类型和吸收性阳离子种类、有机质含量 29、影响土温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8629、影响土温变化的因素有哪些?P86-87 外界环境因素: (1)纬度 纬度:太阳辐射能的强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纬度增高地面所得到的辐 (1)纬度 纬度增高地面所得到的辐 射能减少,所以高纬度地区土温一般低于低纬度地区。 射能减少,所以高纬度地区土温一般低于低纬度地区 (2)海拔高度 海拔高度: (2)海拔高度:大气密度随海拔增高而减小,透明度则随海拔增高而加大。 所以大阳辐射能强度也随海拔增高而增大, 同时散热也随之加快。总的说来高山 总的说来高山 上土温还是比平地低。 上土温还是比平地低。 (3)坡向 (3)坡向 在北半球 北半球南坡面向阳,太阳入射角较平地大,接受的太阳辐射能量多,所以 北半球 土温较高。北坡则背阳,所以土温较低。 (4)植物覆盖与地面积雪 (4)植物覆盖与地面积雪 植物覆盖与地面积雪可以阻止太阳的直接辐射, 但也可以减少土壤热量向大 气散发,所以土温较为稳定,变幅较小。 土壤因素: 土壤因素 (1)土壤水分与空气含量 (1)土壤水分与空气含量 土壤热容量与导热率都受土壤水、气比例的影响。 含水量高的土壤热容量和导热率都较大, 土壤水分蒸发时需要从土壤中吸收 含水量高的土壤 热量,所以土温不易上升。 干燥的土壤热容量小,导热率低,蒸发量也少,温度易于升高,但也易于降 干燥的土壤 低,温度变幅大。 (2)表土颜色 (2)表土颜色 深色土壤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 反射的少; 浅色土壤则相反, 吸收的热量少, 反射的多。所以在同样强度的太阳辐射下,深色土壤的温度比浅色土壤高。 (3)土壤有机质含量 (3)土壤有机质含量 有机质对土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有机质对土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可以放出热量,同时它又可使土色变深,增加土 一方面20 壤对太阳辐射的吸收,都有利于土温提高。 另一方面有机质可增加土壤蓄水量,又不利于土温上升。 另一方面 一般说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稳温能力较强。 一般说富含有机质的土壤稳温能力较强 30、 30、调节土壤热量状况的途径 (1 耕作施肥 耕作是最普通,应用最广泛、最简便的调节土温的措施。因为土壤耕作可改 耕作 变土壤松紧度和水、气比例,从而改变土壤热性质,达到调节土温的目的。例如 苗期中耕可使土壤疏松并切断表层与底层的毛管联系, 使表层土壤的热容量和导 热率都减小,这样白天表层土温容易上升,对于发苗、发根都有很大作用。 施肥也是调节土温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农民群众很早就有“冷土上热肥, 施肥 “冷土上热肥, 热土上冷肥” 热土上冷肥”的宝贵经验。 (2)灌溉排水 这不仅是调节土壤水、气状况的重要措施,也是调节土温的重要措施。早稻 秧田管理中实行“日排夜灌 日排夜灌”可以提高土温, 促进秧苗健壮生长。盛夏酷热时实 日排夜灌 行“日灌夜排 日灌夜排”有利于降温, 可避免水稻早衰。 冷浸田、 烂泥田开深沟排水之后, 日灌夜排 可明显提高土温促进水稻生长。 (3)覆盖和遮荫 它们不仅改变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而且可以减少土壤辐射和土壤水分蒸 发,从而给土温以很大影响。一般说早春与冬季覆盖可以提高土温,夏季遮荫可 降低土温。 (4)应用增温保墒剂 增温剂喷射到土壤表面以后可形成一层均匀的、黑褐色薄膜,从而可增加土 壤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减少蒸发对热量的消耗,产生显著的增温效果。 31、 31、土壤通气的机制 1)溶解于水中的 O2 随雨水和灌溉水进入土壤。但由于氧气的溶解度很低, 所以作用不大。 气体对流(气体的整体流动) 2)气体对流(气体的整体流动)土壤空气与大气之间在总气压梯度推动下 气流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的整体流动。 3)气体扩散 是指气体分子从分压高处(或浓度大处)向分压低处(或浓 度低处)的运动。 32、 32、调节土壤通气性的措施 1)改良土壤的质地与结构 2)加强耕作管理 3)排除积水和适时合理灌溉 4)科学施肥 33、比较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的区别。 33、比较土壤空气与大气在组成上的区别。谈谈土壤的通气性对植物生长的影 响。 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的组成,其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壤空气中的 CO2 含量高于大气; (2)土壤空气中的 O2 含量低于大气; (3)土壤空气中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 (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土壤通气性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的影响: 土壤通气性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首先是影响根系生长。氧不足将阻碍根系生长,甚至可引起根系腐烂。 首先是影响根系生长21 其次,土壤通气性对根系吸收水肥的功能也有很大影响,植物根系对水、肥 其次,土壤通气性对根系吸收水肥的功能也有很大影响 的吸收受根系呼吸作用的制约,而根系呼吸作用要求有效地供给氧气,缺氧时根 系呼吸作用受到抑制,其吸收水肥的功能也因而降低。 第三, 第三,土壤通气性对土壤中微生物的活动以及土壤中一系列化学的与生物学 的过程都有重大影响, 有毒物质的积聚以及土壤结构 的过程都有重大影响 因而对土壤中养分有效化, 状况都有影响。 例如在通气不良情况下,有机质以嫌气分解为主,不仅分解速度慢,而且还 形成一些对植物有毒害的还原态物质及各种有机酸等,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 34、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34、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电荷价的影响 离子的电荷价越高,受胶体电性吸持力愈大,因而具有 比低价离子较高的交换能力。也可以说,胶体上吸着的阳离子的价数越低,越容 易被交换出来,即越容易解吸。 2)离子的半径及水化程度 同价离子的交换能力,依其离子的半径及离子 的水化程度而定。 同价阳离子半径小而水化程度大的(即带水的半径大)距胶核表面距离远,离子 与胶核相互吸引力小,所以交换力弱。离子半径小的,电荷密度大,吸附水的能 力就强,水膜厚度大,水化程度高,交换力也弱 。 3)离子浓度 阳离子交换作用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交换力较弱的离子如 果浓度较大,也可以把原来交换力强,但溶液中浓度较小的离子从胶体上置换出 来。 3 34、 34、现有 500 平方米的地块,耕层深度为 20 厘米, 若土壤容重为 1.25g/cm ,比 3 重为 2.50 g/cm ,土壤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为 20%, 试求: 1)耕层土壤的孔隙度; 1-容重/比重)*100%=(1-1.25/2.50)*100%=50% ( 4 2)耕层土壤的干土重;500*10 *20*1.25= 3)土壤含水量的体积百分数;质量含水量*容重=20%*1.25=25% 4)土壤的三相比例。50%:25%:25% 34、某块地土壤容重为 1.2g/cm3,土壤密度为 2.6g/cm3,土壤田间持水量为 25%, 求土壤固液气三相比。 固相率=容重/密度=1.2/2.6=46.2% 液相率=田间持水量*容重=25%*1.2=30% 气相率=1-固相率-液相率=23.8%22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表最强10大肉食动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