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哮喘平常要心率不齐怎么调养养好

哮喘如何调理?让老中医来教教你
哮喘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疾病,哮喘患者一旦出现严重急性发作,救治不及时时可能致会威胁到生命安全!控制不佳的哮喘患者对日常工作及日常生活都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导致误工、误学,活动、运动受限。那么哮喘如何调理是好?哮喘如何调理才能减轻哮喘对患者的伤害呢?还不知道哮喘如何调理的小伙伴有福啦,老中医手把手教你哮喘如何调理,可千万别错过了。
哮喘如何调理是好?这几种药方帮你解决哮喘的后顾之忧
1、哮喘如何调理?麻黄汤
药方:麻黄6g、桂枝4g、炙甘草3g、杏仁9g。方中麻黄、桂枝有宣肺平喘、散寒解表的效果;杏仁能帮助麻黄降肺气和平喘且能宣散外邪;炙甘草以调和诸药;四药相合共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之效。若寒痰阻肺、痰气不利可加二陈汤化痰利气;若属支饮复感外寒而喘咳、痰多清稀可用小青龙汤外散表寒、内化痰饮。此药方适用于风寒型的。
主治: 喘咳气促、胸部胀闷、痰色白而清稀,初起恶风寒发热、面白、舌苔薄白、脉浮紧。
2、哮喘如何调理?麻杏石甘汤加味
药方:麻黄5g、杏仁9g、炙甘草6g、石膏18g。方中麻黄为君药,宣肺开表以使里热得以外达,但麻黄性温,故配伍辛甘大寒之石膏为臣药,以清泄肺胃,兼透热生津;君臣相合,温寒相制,且石膏用量大于麻黄,可使得宣通肺气而不助热;杏仁降气,佐以麻黄宣降肺气以止咳平喘;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相配,共奏平喘之效。
主治:咳逆喘息气粗,喉中痰鸣如吼,胸高胁胀,痰黄粘稠,溲黄便干,口渴欲饮,舌暗红、苔黄,脉滑数。此药方多用于婴幼儿和儿童哮喘。
3、哮喘如何调理?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药方:半夏15g、陈皮15g、茯苓9g、炙甘草5g、白芥子6g、苏子9g、莱菔子9g,二陈汤有燥湿化痰之效,药用半夏、陈皮化痰降气,茯苓健脾利湿,甘草和中。三子养亲汤豁痰降气平喘;二方合用使得气顺痰消,哮喘自止。
主治:此方主要用于气喘咳嗽持续性哮鸣,痰多,粘腻色白,胸满闷窒,兼有呕恶,纳呆,苔白厚腻,脉滑之症。
4、哮喘如何调理?玉屏风散
药方:黄芪20g、白术9g、防风10g、五味子6g、桂枝6g、白芍6g、乌梅10g、炙甘草10g。自汗畏风严重者可添加人参重用黄芪以防风;形寒肢冷、哮喘频作,易于感冒者,加制附子、干姜;盗汗腰膝酸软者加用何首乌、枸杞、杜仲;小儿过敏性哮喘多属肺脾气虚,可合用参苓白术散。
主治:易发汗、怕风、常感于风寒,每因气候变化而诱发,发前有打喷嚏,鼻塞流清涕,气短声低、气短、咳嗽、舌苔薄白,脉浮或细弱之兆。
5、哮喘如何调理?玉屏风散合左归饮(肾阴虚)或右归饮(肾阳虚)
药方:黄芪15g、白术10g、防风6g、细辛3g、炙升麻3g、墨旱莲30g、五味子10g、鹿角胶(炒珠)6g、熟地10g、山药6g、桂枝9g、炙甘草10g。肾阳不足者可加杜仲、附子等;反复发作日久气血凝滞、湿浊内阻者加赤芍、川芎、当归尾等。
主治:短息气粗,往往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倦怠无力,动则尤甚,常伴有耳鸣、自汗畏风、纳差腹胀、腰膝酸软、面色不华,舌质或淡或红,苔薄滑,脉细虚或细数之症。
除以上药方外,经常食用这些食物也能很好地调理哮喘
1、南瓜麦芽
所需食材:老南瓜1个,麦芽糖2斤
制作方法:将南瓜挖个小洞,去瓜子,把麦芽糖放入瓜内蒸熟。
用法:每日早晚吃一汤匙,开水送服。
2、茯苓大枣粥
所需食材:茯苓粉90克,红枣10枚,粳米150克,精盐、味精、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方法:将粳米、大枣淘洗干净,与茯苓粉一同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大火烧沸,改用文火煮至粥熟,调入精盐、味精、胡椒粉即可食用。
用法:每日1剂,2次分服。
哮喘如何调理最好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清楚了吧。老中医解答哮喘如何调理,帮你解决哮喘后顾之忧,这些调理哮喘的妙方,小编希望有幸看见的小伙伴可以分享给更多的人,让这些知识帮助到需要帮助的人。
七嘴八舌来一句
后参与评论
文章关注排行
天天营养微信公众号
粉丝交流群:
广告合作QQ:
咨询电话:010-
天天营养网
京ICP备号-2  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有很大影响,故自古以来,我国传统的养生法中即有“四时调摄”之说。其中,饮食也是一个方面。
  春季,万物萌生,阳气升发,人体之阳气亦随之而升发,此时为扶助阳气,在饮食上也须注意。例如:葱、荽、豉、枣、芪等很适宜。
  夏季,万物生长茂盛,阳气盛而阴气弱,此时,宜少食辛甘燥烈食品,以免过分伤阴,宜多食甘酸清润之品,例如绿豆、青菜、乌梅、西瓜等。
  秋季,是果实成熟的季节,天气转凉,气候多燥,在饮食上要注意少用辛燥食品,如辣椒、生葱等,宜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甘蔗、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老年人可采取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
  冬季,是万物潜藏的季节,气候寒冷,故宜保阴潜阳,宜食谷、羊、鳖、龟、木耳等食品,注意食热饮食,以护阳气。
  对体虚、年老之人,冬季是饮食进补的最好时机。
  饮食养生中,除了根据饮食的特性、人体的特点、四季变化而注意调节以外,还须注意年龄、体质、个性、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不可一概而论。
[以上内容从网络收集,仅供医生和患者参考,由于各人体质不同,使用需谨慎。不代表本站同意其说法,处方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试试再找找您想看的资料
资料搜索:
查看相关资料 & & &
   同意评论声明
   发表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
copyright & &广电电器(中国梧州) -all right reserved& 若您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mail: & &
地址: 电话:(86)774-2826670&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性咽炎怎么调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