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世界是由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初中化学 COOCO.因你而专业 !
你好!请或
使用次数:6
入库时间: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由元素构成的.请你依据下表用元素符合填空:
(1)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是  .
(2)某单质在空气中不完全燃烧时,可产生一种有毒气体,组成该单质的元素是  .
(3)某可燃物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1)能够区别金属与非金属,记住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
(2)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CO属于一种有毒的气体;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解决此题.
解:(1)能够区别金属与非金属,记住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是铁,故答案为:Fe;
(2)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CO属于一种有毒的气体,故答案为:C;
(3)由题意得知反应物是某可燃物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得知该可燃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碳、氢,故答案为:C、H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试题答案和解析,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搜索功能。百万题库任你搜索。搜索成功率80%为什么说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_百度知道
为什么说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匿名用户知道合伙人
来自科学教育类芝麻团
物质就是一个具体的,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这句话是错误的!在哲学领域,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探讨物质和意识谁是世界本原问题,即楼上提出的世界是物质构成的还是意识构成的.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划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只能说再我们这个时代是正确的.以前那个时代是世界是意识的.为什么说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呢,简单地说,因为这个世界有许多我们改变不了的东西,并不是我们的意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一定程度上,我们还要依赖于物质或者是自然环境.举个简单的例子:例如我们想在某地建一座高楼大厦,并不是想建就建,最重要的,得看看这儿有没有这个地址条件去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紫外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是物质,它客观存在!所以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这句话是错误的!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世界是物质的,逻辑教科大全
我的图书馆
世界是物质的,逻辑教科大全
第一章&&&&&&&&&&&& 世界是物质的……………………….& 3
第二章&&&&&&&&&&&& 物质是运动的……………………….& 7
第三章&&&&&&&&&&&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21
第四章&&&&&&&&&&& 物质运动规律是可认识的…………… 28
第五章&&&&&&&&&&& 提高认知能力………………………… 31
————————————————
第一章&&&& 世界是物质的
一、&& 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
&&& 因为这个世界和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物质构成的,包括思想,也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反映,所以世界是物质的。
&&& 现代科学揭示宇宙天体是物质的。物理学揭示微观粒子是物质的。生命科学证明生命、人是从无生命的物质发展而来的,精神是人脑的机能。唯物史观证明社会历史的本质是物质的。
二、意识是大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 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它包括感性、理性的认知形式和情感、意志等复杂的心理形式。
&&&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更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沟通的需要产生了语言。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以物质为前提和基础,意识的内容受客观现实限制。
&&& 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主观能动性)。
三、人类社会是物质(客观)的。
&&& 人类社会本质是一个物质体系(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生产关系都是物质的。
&&& 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如克隆、基因改造)可以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但不是自然本来没有的物质。
&&& 电脑是人脑思维模拟,永远不能取代大脑。
四、世界的统一性和物质形态的多样性、差异性。
&&&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五、宏观物质——宇宙
&& 宇宙由数十亿个星系组成。银河系是其中一个星系,其宽度为10万光年。从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太阳系,再到银河系,河外星系及整个宇宙,有着无数天体,按距离太阳的远近分,其周围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等九大行星绕它运行,地球位于离太阳较近的第三条轨道上.地球及其他一切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处于不停地运动和发展中。 六、物质的微观结构
&& 任何物质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物质保持了物质原来的性质。物质由分子组成。分子极小,只有百亿分之几米,用肉眼不能看到,只能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由夸克组成。
&&& 弦理论是一门理论物理学上的学说。理论物理模型认为组成所有物质的最基本单位是一小段“能量弦线”,大至星际银河,小至电子、质子、夸克一类的基本粒子都是由这占有二度空间的“能量线”所组成。中文译作“弦”。
&&& 弦论的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界的基本单元不是电子、光子、中微子和夸克之类的粒子。这些看起来像粒子的东西实际上都是很小很小的弦的闭合圈(称为闭合弦或闭弦),闭弦的不同振动和运动就产生出各种不同的基本粒子。尽管弦论中的弦尺度非常小,但操控它们性质的基本原理预言,存在着几种尺度较大的薄膜状物体,后者被简称为"膜"。直观地说,我们所处的宇宙空间也许就是九维空间中的三维膜。弦论是现在最有希望将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四种相互作用力统一起来的理论。
七、物质的三态——分子按照排列顺序有三种形态:
&&& 固态:分子的间距极小,排列十分紧密,粒子间有较大的作用力,因而固体具有一定体积和形状。  液态:分子的间距较小,分子没有固定位置,运动比较自由,粒子间作用比固体小,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且具有流动性。  气态:分子间距较大,分子极度散乱,运动绝对自由,可以高速向各个方向运动,粒子间作用力极小、几乎没有,因而气体具有流动性。
八、反物质,由反粒子构成,是物质的一种倒转的表现形式。
&&& 物质与反物质的结合即粒子与反粒子结合,导致两者湮灭,释放出高能光子或伽玛射线。
九、暗物质 &暗物质已经成为了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暗物质的总质量是普通物质的6倍,在宇宙能量密度中占了1/4;同时更重要的是,暗物质主导了宇宙结构的形成。普通中发光物质占了宇宙总能量的0.4%,其他的普通物质占了3.7%,暗物质占了近23%,另外的73%是占主导的暗能量。暗物质存在于人类已知的物质之外,人们目前知道它的存在,但不知道它是什么,它的构成也和人类已知的物质不同。究竟什么是暗物质?此乃二十一世纪最大的科学之迷。
第二章& 物质是运动的
一、运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指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移动到复杂的人类思维活动乃至社会运动,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
二、物质和运动的关系: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一不是处在运动中。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必定是物质的运动。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三、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状态。
&&& 1、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系,事物的空间位置相对不变;
&&& 2、事物处于量变阶段,保持质的稳定性,呈现出相对静止的状态。
&&& 3、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运动和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两种状态,二者同时存在。静止是运动的必要条件,是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运动打破静止使事物向前发展,没有运动就没有相对静止。
&&& 相对静止一般指以下两种形态:
&&&&& ①运动和静止互相渗透,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 ②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能互换位置,相互转化。
&&&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 区别——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 联系——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辨证统一;动中有静——绝对运动中包含着相对静止;静中有动——相对静止中包含着绝对运动。
四、量变与质变任何事物在保持自身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它还在进行着量的变化(见P35)。
五、运动的基本形式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概括为以下六种:
& (1)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变动,是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它的物质基础是物体。
& (2)物理运动——指分子、电子和其他基本粒子的运动,它的物质基础是分子(热运动)、光子(光运动)、电子、基本粒子和场等。
& (3)化学运动——指元素的化合与分解运动,它的物质基础是原子。
& (4)生物运动——是生命的新陈代谢过程,它的物质基础是蛋白质和核酸。
& (5)社会运动——指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 (6) 思维运动——主体是人的大脑
&&& 各种运动形式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互相依存又互相转化,简单和低级的运动形式是复杂的高级运动形式的基础,了解低级运动形式有助于解释高级运动形式的起源和特点,研究高级运动形式有助于理解低级运动形式的性质和特点。
六、物质的维度——时间和空间。
&&&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时间是物质运动的顺序性和持续性(如一天是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月是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一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而空间则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或延展性(如任何物体都有一定的范围,以及同他物的位置关系)。一切运动着的物质都有其时间和空间的存在形式,也只有在一定的时空中才能存在、运动和发展。
&&& 在牛顿经典物理学中,时空是绝对的、不变的,物体在绝对不变的时空中运动。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推翻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指出时空是客观存在的,但又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假如我们与光保持同步运动,那么我们会感到光是不动的,时间是停止的。假如我们以超光速运动,那么我们会感到时间在倒退,光在退行。在高速运动的物体上,我们会感到时间减慢,空间缩短。所以科学幻想小说中讲乘宇宙飞船在太空高速飞行,在宇宙遨游,回来会产生天上才几天,地上已几年的感觉。太阳的空间尺度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的大小按百年周期在变化,本世纪80年代发现它一年缩小了1314公里,但它又会膨胀,这就是太阳的脉动。地球的空间范围也在变化,体积在增大,地球与月亮之间的空间距离也在拉大。地球自转的时间也在变化,40亿年前一天只有8小时,9亿年前一天是18小时,36000年前一年长达480天,现在一年是365天。时空确实是相对的。
&&& 时间与空间伴随宇宙大爆炸而产生。宇宙大爆炸开辟了物理运动场,时间与空间是场的结构,也是物理运动的自由度,可以统称为“维”,定义为 S ={T,L}。其中,T 为时间,L 为空间,S 为时空关系的集合。
&&& “维”表示方向。由一个方向确立的空间模式是一维空间,一维空间呈现直线性,只被长的一个方向确立。由两个方向确立的空间模式是二维空间,二维空间呈面性,被长、宽两个方向确立。同理,三维空间呈体性,被长、宽、高三个方向确立。四维空间呈时空流动性,被长、宽、高和时间四个方向共同确立。人类社会的万千事物都只能存在于长、宽、高确立的空间和与时间的接触点“现在”所构成的生存模式中。
&&& 空间的测量:孤立的点是零维空间,我们直接通过计数来测量。线是一维空间,我们也称作线性空间。测量一维空间要用到长度单元,我们称长度单元是一维空间的线性度量单元。测量二维空间要用到面积单元,我们称面积单元是二维空间的线性度量单元。测量三维空间要用体积单元,我们称体积单元是三维空间的线性度量单元。零维空间是间断空间;自然维空间(维数为自然数)是连续空间。连续空间必须线性化以后才可进行测量。空间的线性化就是对一个空间线性度量单元的选取过程。
&&& 在欧氏几何中,用长、宽、高三个维度来表示立体空间,即我们常说的三维空间。爱因斯坦相对论把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联系起来,统一起来,把物质运动置于四维时空中。但在罗巴切夫斯基几何中,在黎曼几何中,空间是弯曲的。因为假如我们在欧氏几何小尺度范围看,地球上的大地是平直的。但在非欧几何大尺度范围看,地球上的地面实际上并不平直,而是一个弯曲的球面。
&&& 质量与能量的本质 :质量的本质是空间;能量的本质是时间。
温度与压强的本质:温度的本质是能量,也就是时间。压强的本质是质量,也就是空间。&&& 时间与空间的真貌:空间、时间、质量、能量、压强与温度的测量都是对于一定的度量单元而言的。在选取恒定的有限度量单元的条件下,它们都成为绝对的物理量。使用恒定的有限度量单元测量宇宙时间的时候,时间是无始无终的,而且时间流速是恒定不变的。这就是牛顿数学时间。使用恒定的有限度量单元测量宇宙空间时,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平滑的无边无际的欧几里得三维空间。&&& 我们的宇宙空间就是时间与空间的黑白复合空间。时间与空间相互占据。空间的运动形成时间,时间的运动形成空间。&&& 我们体验到的时间流速与空间度量单元的大小成反比。我们取的空间度量单元越大,时间流速越慢。生物体的体积越大,它的空间度量单元越大。因此,生物体的体积越大,它的时间流速越慢。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体积越小的生物物种自然寿命越短,体积越大的生物物种自然寿命越长。&&& 我们体验到的时间流速与环境温度成正比。温度高的地方时间流速快;温度低的地方,时间流速慢。有研究证实:生活在热带的人的平均寿命比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的平均寿命要短。当然,谁也不会忘记,食物放在冰箱里会保持新鲜更长时间。我们甚至可以推论:原子钟在寒冷的环境中比在热的环境中走得慢。因此,那个据说证实了相对论的钟慢尺缩现象的原子钟之所以走的比地面上慢,是因为在太空中它所处的环境温度比地面上低许多。&&&& 时空结构&&& 当代物理学的超弦理论,已发展为膜理论,需要十一维时空,而我们说时间只有一维,那么,另外十维空间在哪里?&&& 依据广义相对论把万有引力解释为时空弯曲,可知万有引力等价于一维时空。同理,人类已知的万有引力、核弱力、核强力、光、电、磁共六种力,它们分别等价于一维时空,共六维时空。所以,在人类已知的六种力中,除了等价于时间的一种力外,其余五种力又分别等价于可弯曲的一维空间,此类空间可以弯曲,故称自由空间。其弯曲幅度取决于力的大小。
&黑洞是在宇宙大爆炸时产生的空间扭曲现象。由于空间扭曲在周围造成了无比大的引力场,引力场的效果大到可以吸住光线(很多光子)导致人眼睛看过去就是一片漆黑。 &1976年,霍金称自己通过计算得出结论,他认为黑洞在形成过程中,其质量减少的同时还不断在以能量的形式向外界发出辐射。这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但是,理论中提到的黑洞辐射中并不包括黑洞内部物质的任何信息,一旦这个黑洞浓缩并蒸发消失后,其中的所有信息就都随之消失了。这便是所谓的“黑洞悖论”。 &最近,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的科学家尼科德姆·波普瓦夫斯基使用修正过的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即ECKS重力理论来分析计算黑洞中基础粒子的旋转动量(或称为角动量),计算出时空的几何特性——扭力,扭力可以抵消重力,从而得出结论:每个黑洞中都可能存在一个全新的宇宙,而我们所在的宇宙就可能身处黑洞中。他说:“或许银河系和其他星系中央的巨大黑洞就是通往不同宇宙的桥梁。”他说,与爱因斯坦相对论所阐述的黑洞中的物质无限压缩至无穷密度产生“奇点”不同,其实时空会像弹簧一样,物质会出现反弹并不断膨胀。这种反弹现象源于时空扭力对重力产生的反斥力,或许正是这种反斥力现象创造出了如今还在不断膨胀的宇宙。 七、能量
&&& (1)什么是能量?&&&&&&& 物体可以用速度、加速度、动量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两股作定向运动的电流可以用电流强度、电压、功率等物理量来描述和比较。但是,当运动形式不相同时,两个物质的运动特性唯一可以相互描述和比较的物理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一切运动着的物质的共同特性,能量尺度是衡量一切运动形式的通用尺度。&&&&&&& 物质运动有多种形式,表现各异,但可互相转换,表明这些运动有共性,也有内在的统一的量度,即能量,简称“能”。所以,能量是物质运动的量化转换,是用以衡量所有物质运动规模的统一的客观尺度。&&&& (2)能的形式:相应于不同形式的运动,分为机械能(動能)、位能、分子内能(热能)、化学能、电能、光能、原子能等。
&&&&&&& 世界万物是不断运动着的,在物质的一切属性中,运动是最基本的属性,其他属性都是运动属性的具体表现。例如:空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体现;时间属性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体现;引力属性是物质在运动过程由于质量分布不均所引起的相互作用的体现;电磁属性是带电粒子在运动和变化过程中的外部表现;等等。&&&&&&& 物质的运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存在相应的能量形式,例如:与宏观物体的机械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动能;与分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热能;与原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化学能;与带电粒子的定向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电能;与光子运动对应的能量形式是光能;原子核内部的运动形式是原子能等等。当运动形式相同时,两个物体的运动特性可以采用某些物理量或化学量来描述和比较。 (3)能量的转换与能量守衡&&&&&&&&&&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不变。
&&&&&&& 能量的各种形式通过作功、传热等方式进行转换。摩擦生热是通过克服摩擦做功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水壶中的水沸腾时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将壶盖顶起,表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电流通过电热丝做功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等等。&&&&&&& 某种形式的能减少,一定有其他形式的能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某个物体的能量减少,一定存在其他物体的能量增加,且减少量和增加量一定相等。&&&&&&& 能量守恒的具体表达形式:
 &&&&& 保守力学系统:在只有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能量表现为机械能(动能和位能/势能),能量守恒具体表达为机械能守恒定律。
  &&&& 热力学系统:能量表达为内能,热量和功,能量守恒的表达形式是热力学第一定律。
 &&&&& 相对论力学:在相对论里,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变。计及质量改变带来能量变化,能量守恒定律依然成立。历史上也称这种情况下的能量守恒定律为质能守恒定律。
  &&& 总的流进系统的能量必等于总的从系统中流出的能量加上系统内部能量的变化,能量能够转换,从一种形态转变成另一种形态。系统中储存能量的增加等于进入系统的能量减去离开系统的能量。
&& (4)能的量度&&& 能量在物理中的符号一般是E,其国际单位是焦耳J。此外,常用的还有千瓦小时kWh和卡cal、千瓦时。 在原子物理和粒子物理中还常使用电子伏:1 eV = 1.602 176 462(63) · 10-19 J。&& (5)质能关系
  在狭义相对论中,能量和另一个重要物理概念即质量联系在一起了,建立了质能关系公式:E=mc2,这个公式更深刻地阐明了能量的物质性,表明两者存在某种深刻的联系。即质量和能量就是一个东西,是一个东西的两种表述。质量就是内敛的能量,能量就是外显的质量。正如爱因斯坦而言:“质量就是能量,能量就是质量。时间就是空间,空间就是时间。”
八、暗能量 &21世纪初科学最大的谜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在宇宙中,暗物质的能量是人类已知物质的能量的5倍以上。暗能量更是奇怪,以人类已知的核反应为例,反应前后的物质有少量的质量差,这个差异转化成了巨大的能量。暗能量却可以使物质的质量全部消失,完全转化为能量。宇宙中的暗能量是已知物质能量的14倍以上。 &什么叫暗能量?它是一种不可见的、能推动宇宙运动的能量,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和行星的运动皆是由暗能量来推动的。之所以暗能量具有如此大的力量,是因为它在宇宙的结构中约占73%,占绝对统治地位。 &宇宙的运动都是旋涡型的,所以暗能量总是以一种旋涡运动的形式出现。所以,在暗能量的旋转范围内能形成一种旋涡场,我们称之为暗能量旋涡场,简称为旋涡场。我们用En来表示太阳系的暗能量,用Ep来表示物质绕太阳系中心运动的总动能。当En=Ep时,太阳系旋涡场处于平衡状态,它既不会膨胀也不会收缩。但当En衰退时,太阳系旋涡场就会收缩,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就会向太阳靠近。& 九、事物的永恒发展
&&& 事物的运动、变化与发展。
&&&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 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地球和太阳的相互作用构成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并引起地球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比如四季更迭、寒暑易节、日食月食、风云变幻等。
&&& 一定形式的运动都意味着一定的变化:最简单的机械运动会引起物体位置的变化,物理运动是物质分子状态的变化,化学运动是物质化学成分的变化,生物运动是生物肌体的变化,社会运动会引起社会有机体的变化,等等。
总之,联系构成运动,运动引起变化,变化的基本趋势是发展。&&& 发展的本质。发展是运动变化的结果,但并非任何的运动变化都是发展。&&& 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本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过程性。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过程就是指事物自身发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一切事物,只有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的一切现象都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向前发展的。
十、十大宇宙惊奇
&&& 茫茫宇宙,浩瀚星空。这是一个对于人类来说充满种种疑团而又神秘的空间,宇宙的起源与演化、结构与发展、以及未来、地外文明等等。这是人类自古以来一直在探索、苦苦思考的问题。然而苦于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人们一直难以解开这些疑团,于是也就出现了当今种种关于这方面的猜想的宇宙观和学说,目前比较流行的有宇宙大爆炸理论、平行宇宙理论、霍金的果壳中的宇宙以及宇宙膨胀理论、宇宙全息论等等,对于这些理论目前人们还无法用充足的事实(或实验)来加以证实,也只能是解释个别或部分现象。尽管我们对宇宙的了解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多,但我们只能看到不超过2%的宇宙,以下是我们已经知道的宇宙最惊人的10个方面:
&&& 1、所有人类都可以装进一块方糖。这是因为物质内部有着不可思议的空间。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与太阳系类似,在原子内部,电子围绕一个极小的原子核运动。这意味着如果我们把全世界进行压缩,全人类将只有一块方糖大小。因为我们99.9%是空的。
&&& 2、太阳就算是香蕉做的也会一样热。太阳中心由于质量很大,所以温度超过1500万摄氏度,一切物质(究竟是什么物质已经不重要了)都呈离子状态。任何同等质量的东西聚集一起达到这么高的温度,即使是百万亿根香蕉集中在一起也会获得与太阳一般的温度。
&&& 3、96%的宇宙是看不见的。组成人类、地球、行星和恒星的物质只占宇宙质量的4%。我们了解的物质仅占宇宙的一半。23%的宇宙由看不见的暗物质组成,它的存在是因为它的引力可以拉伸恒星。还有73%的宇宙是由暗能量组成,它充斥着整个宇宙,并具有排斥力。如果你能发现宇宙看不见的96%,诺贝尔奖正在向你招手呢。
&&& 4、我们现在看见的日光是三万年前发出的,而现在生成的日光在三万年后才到达地球。因为太阳的密度非常大,使内部核爆炸产生的光很难释放出来。假设畅行无阻,无须数秒即可抵达地球,而实际非常复杂的过程则需要3万年。换句话说,我们现在接受到的日光是最后一次冰川时期生成的。
&&& 5、生活在一楼的人变老速度比五楼的人更慢。这是因为爱因斯坦的万有引力理论说,引力更强的地方时间更慢。一楼比五楼距离地心更近,因此引力更强,人变老的速度也就更慢。当然,这种效应是非常微小的。
&&& 6、你的电视机接收的电波中有1%直接来自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理论)。宇宙起源于像火球一样的大爆炸,充斥整个宇宙。大爆炸至今137亿年来,仍在我们周围扩张,但已经冷却下来了,其残余形式不是可见光,而是微波,与电视机经常接收到的一样。
&&& 7、一个原子可以同时位于两个不同的地方,相当于你可以同时出现在新泽西和北京。这不仅是事实,而且在实验室中甚至可以观察到一个原子同时位于两个地方,或者至少可以观察到其后果。目前世界上有种专业专门开发原子的这种能力。(宇宙全息论)
&&& 8、100万个宇宙的信息可以装进一个1GB大小的闪存中。因为根据宇宙的标准模型,宇宙是从一个极小的空间膨胀而来的(宇宙膨胀理论)。
&&& 9、我们每呼吸一次,就能吸入一个曾被玛丽莲·梦露呼吸过的原子。这是因为原子非常小,填满一页纸的厚度需要1000万个原子。玛丽莲·梦露呼出的原子足可传遍整个大气层,所以我们每呼吸一次都会吸入一个由她或塞万提斯或某只恐龙曾经呼出的原子。
&&& 10、宇宙之外存在着无限数量的你的复制品正在阅读无限数量的同一篇文章。这是科学家不想让你知道的秘密,因为这让他自己也很茫然(平行宇宙理论)。根据量子论标准模型合成的宇宙标准模型,可能存在与我们的宇宙平行的无限数量的宇宙。可能会有某种理论证明我们现在对宇宙的认识和量子论是错误的,而在平行宇宙中也可能存在无限数量的我们的复制品。
第三章& 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 在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中,既有偶然的转瞬即逝的方面,也有其必然的稳定的方面。规律这一范畴,揭示的就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一、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 规律就是物质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
&&& 规律和物质一样,具有不依赖人的主观意识的客观性,因而又叫客观规律。
&&& 任何人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任何一条客观规律,如果违背了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二、物质运动规律的特点是:客观性,稳定性,普遍性,重复性。
&&& 1、客观性——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不能被创造、改变、消灭、废除。相反,人的意识活动要受规律的支配。荀子名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
认为:规律是“客观精神”外加给事物的——客观唯心主义;
&&&&&&&& “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主观唯心主义。
&&& 2、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联系。
&&&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事物内部的本质联系。例如: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物体之间的本质联系;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序数之间的本质联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相适应的规律揭示了物质生产方式的内容及其本质联系。
&&& 规律(本质)和现象的联系和区别 :
个别的、片面的,事物本质多方面的具体表现
同类现象中的一般的、共同的东西
多变易逝,具有较大的流动性
内在的, 深刻的
感官可以直接感知
运用抽象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总要表现为现象。。&
&&& 总之,规律与现象密切联系,规律总要通过它的现象表现出来。
&&& 3、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的必然联系(必然性)
任何规律都是事物必定如此、确定不移的趋势,不以偶然性为转移。例如:人类社会必然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社会形态发展,暂时的曲折倒退,不能改变历史前进的总趋势。
&&& 必然性—— 不可避免、一定要发生的,确定不移的(只能这样不能那样);
&&& 偶然性——可以避免、不一定发生,不确定的(某种摇摆偏离)(守株待兔)。
&&& 4、规律是事物发展中稳定的联系(重复性、普遍性)
任何规律都是同类现象背后的共性,是丰富多彩的现象背后的稳定联系。规律的稳定性也就是它的相对重复性。只要条件具备,某种合乎规律的联系就会重复出现。
&规律究竟是一种怎样的联系?
本身固有的
外部强加的
内部本质的
表面现象的
确定必然的
偶然出现的
稳定重复的
多变不定的&
&&& 结论——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 附: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人们制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独立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不能被创造、改变、消灭或废除,是客观的
可以修改、补充或废除,属于人的意识(认识)范畴,是主观的
客观地、自发地发生作用
依靠人们的自觉遵守来发挥作用
&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三、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联系与区别&&& 自然与社会是不可分离的。自然规律的作用与社会规律的作用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无论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是客观的,都是事物运动发展中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有着原则的区别。社会发展的自为性与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并不矛盾,它们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历史的最终结果是从许多单个人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的,互相交错的个人力量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是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的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象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四、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此段与第五章第5题P38相同,但论述角度不同,故无法合并)&&&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是有其客观规律的。认识这些规律,对于客观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1、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在有一系列规律和范畴构成的唯物辩证法的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核心。之所以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这是因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可见,对立统一规律在辩证法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要认识到,核心不能代替全体,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都具有对立统一规律不能容纳的内容。而且,实质和核心也是同其他辩证法要素相比较而显现,相联系而存在,抹杀其他要素的相对独立价值,所谓实质和核心就不存在。&&& 2、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作为哲学范畴早已有之。在西方,古希腊时期人们把论证和分析命题中的矛盾,以及在谈话中揭露对方论断中的矛盾并克服这些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叫做辩证法。康德认为,人的理性内在的包含矛盾,即“二律背反”。黑格尔进一步把矛盾视为事物发展普遍法则。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矛盾的观点十分丰富。中国很早就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等命题。《易经》中的一个基本观点,认为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是产生万物的根源。以后的思想家们对矛盾概念作了许多生动阐述,如老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存”,晋国太史史墨的“物生有两”,孔子的“和而不同”、“执两用中”,王安石的万物“皆各有偶”、“偶中又有偶”,朱熙的万物“无独必有对”、“万物皆有两端”,以及“一分为二”,“合二为一”等。&&&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贯通,存在着由此达彼的桥梁,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这种性质和趋势因矛盾的本质不同,分为对抗型和非对抗型。凡矛盾都具有斗争性,但矛盾斗争形式是多样的。&&&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不是彼此分离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反过来,没有同一性就没有斗争性。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斗争是同一中的斗争。矛盾之为矛盾,便是两者的结合,失去其中一种都不成其为矛盾。&&& 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对立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达到共存、共赢。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竞长争高,此消彼长,造成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对立面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就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新的矛盾又产生。&&&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和过程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或过程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4、量变与质变、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 事物的联系和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事物的量和质是统一的,量和质的统一在度中得到体现。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和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事物就转化为它物。度的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是保持事物的质的相对稳定性的不显著变化,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连续性。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体现了事物渐进过程的中断。&&&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5、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肯定和否定及其相互转化&&& 事物联系和发展都要经过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表现为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运动。&&& 事物内部都存在着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肯定因素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因素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任何新事物都是从特定的旧事物发展而来,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因而新旧事物间存在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联系。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曲折性和前进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五、其他规律举例及其适用领域范围:&&& 惯性规律——宏观物体机械运动;
&&& 遗传规律——生物界;
&&& 自然选择、生存竞争、新陈代谢——生物界;
&&& 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规律——社会发展领域;
&&& 万有引力规律——整个宇宙;
&&& 自由落体规律——自由落体(任何没有支点和悬挂点的物体在空气中失去支持必然垂直下落)
&&& 大气变化规律——以氮、氧、氩为主的地球大气;
&&& 化学变化规律——原子分子;
&&& 水文运动规律——水……第四章&&&& 物质运动规律是可认识的
一、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认识就是人的意识活动过程: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选择建构,从而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 人们认识世界就是以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为目的,人们自觉地改造世界就是以事物的发展规律为依据。人的正确理想信念从何而来?只能来自于对规律的深刻把握。
&&& 认识必然才有自由;违反规律必受惩罚。
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主要表现在:&&& 第一,意识是主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去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怎样反映,表现出主体的选择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 第三,意识对客观世界有改造作用。意识能动性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把“观念的存在”着的模型、蓝图实现出来,变为客观现实。&&&&& 意识的主动性、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及其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美丽的花朵”,这是对意识作用的生动描绘。的确,几千年的人类历史,创造了令人自身都赞叹不已的世界文明。从洪荒之世到现代科技革命,从蔡伦的造纸术到飞船遨游太空,无不打上意识的印记,无不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三、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关系: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要达到预想的目的,就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如果不符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因此,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
&&&& 首先,遵循客观性原则: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的活动,只有那种按照客观规律去改造世界的活动才是真正的自觉活动。人们的目的必须以客观事物的规律为基础,脱离或违背客观规律的目的不能有效地指导人们的自觉活动。
&&& 其次,把握能动性原则:人们通过自觉活动能够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实质就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在实践基础上的互相转化。&&& 第三,坚持实践性原则:实践是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内在统一的现实基础
四、认识论(Epistemology)。
&&& 1、认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又称知识论。
&&& 2、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从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一唯物主义原理出发,把认识的发展同社会实践的历史发展结合起来,把认识过程的辩证法同客观实在过程的辩证法统一起来,成为彻底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
&&&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②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 ③对立统一的观点;&&&& ④实践的观点。
&&& 3、唯心主义认识论否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坚持从意识到物质的认识路线,反对唯物主义反映论,否定或歪曲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否认真理的客观性,鼓吹怀疑论和不可知论,调和科学和宗教,走向信仰主义。不可知论否认客观世界可以被认识。
五、揭示物质运动的规律是科学认识的任务
&&& 1、任河一门科学都以研究某种规律或规律群为己任。
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物理的万有引力规律、化学的元素周期率、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等,都是各门学科所揭示的事物运动的规律……。可见,科学就承担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的任务,规律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 2、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实际上是科学群。
&&& 3、科学体系本质上是规律体系的理论反映。第五章&&&& 提高认知能力
一、&& 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要努力揭示事物运动的规律。
&&& 探索规律是一个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过程。认识客观事物,必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把握规律。
&&&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
&&& 现象在客观上有真假之分,在主观感觉上容易被假象迷惑而会形成错觉:
&&& 真象与假象的关系:
指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
以否定方式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真象与假象都属于客观范畴,都是客观的东西,是本质的表现形式&
&&& 错觉与假象的关系:
&&& 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是对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它既不属于客观事物,也不是客观事物本质的某种体现,它表明的是客观事物与主观反映者之间的矛盾。)
&&& 错觉与假象的关系
假象是指那些以否定方式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
错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是对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
假象是引起错觉的一个主要原因,错觉是由于人们受假象迷惑的结果。&
二、提高认知能力就是要使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反复进行,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变化。
&人们应当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认识:  (1)整个客观世界的层次是无限的,所以认识要不断深化。  (2)整个客观世界在广度上是无限的,所以认识要不断扩展。。  (3)事物是永恒地运动变化发展的,所以认识要不断地向前推移。  深化认识,发展认识的过程:一个认识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l)由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三种互相联系、依次发展的形式)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分析、比较、综合、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或意象)——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 &(2)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如此往复进行。总之,人的认识必须无限地深化发展,这样才能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三、提高认知能力的第一阶段——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理性思维方式:主要有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 1、归纳与演绎是人类思维从个别到一般,又由一般到个别的最常见的推理形式。 &归纳法,指的是从许多个别事例中获得一个较具概括性的规则。这种方法主要是从收集到的既有资料,加以抽丝剥茧地分析,最后得以做出一个概括性的结论。归纳法有三种方式: &①普通归纳法是枚举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中的一些(非全部)对象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出该类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 &②因果关系归纳法,主要用于事物现象在时间上前后关系的场合,从中找出有因果性的联系。 &③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些事物中每一个对象都具有的某种属性,推出这类事物全体对象都有这种属性的一种归纳法 演绎法,则与归纳法相反,是从既有的普遍性结论或一般性事理,推导出个别性结论的一种方法。由较大范围,逐步缩小到所需的特定范围。演绎法是前提蕴含着结论的推理,只要前提真结论必然真。
&&& 演绎法的基本形式是三段论式,它包括:
&&&&& ①大前提,是已知的一般原理或一般性假设;
&&&&& ②小前提,是关于所研究的特殊场合或个别事实的判断,小前提应与大前提有关;
&&&&& ③结论,是从一般已知的原理(或假设)推出的,对于特殊场合或个别事实作出的新判断。
&&& 假说演绎法是演绎的创新思维。它的特点是从假说核心的理论观点中推导出解释已知的事件,或是预见未知的事件,或是实现主观创造物。例如,爱因斯坦根据自己创立的广义相对论,推出光线在引力场中必定是弯曲的。他预测星光在太阳表面附近通过时将会偏折、并能在日全食期间观察到。后来,果然各项观察都证明了这个预言。
&&& 归纳法是从特殊到一般,优点是能体现众多事物的根本规律,且能体现事物的共性。但它是一种或然性的推理,缺点是容易犯不完全归纳的毛病。
&&& 演绎法是从一般到特殊,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其结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前提是否正确,以及推理形式是否符合逻辑规则。优点是由定义根本规律等出发一步步递推,逻辑严密结论可靠,且能体现事物的特性。缺点是演绎的结论不能超出前提的范围,因而缩小了范围,使根本规律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展现。
&&& 归纳法和演绎法在应用上并不矛盾,有些问题可采用前者,有些则采用后者。而更多情况,将两者结合着应用,则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2、分析与综合  分析就是把事物的整体或过程分解为各个要素,分别加以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  综合就是在思维中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  分析与综合的结合是由事物的客观性质决定的。要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既要对事物的各个要素,各个部分,各种关系,进行分析。又要在分析的基础上从整体上进行综合。  分析和综合是统一的科学思维方法。只有对各要素首先作出周密的分析,才可能从整体上进行正确的综合,从而真正认识事物。只有对事物各要素从内在联系上加以综合,才能正确认识整个客观对象。分析是为了综合,不综合,分析也失去了意义;  3、理性思维类型与模式
&&&&& ①抽象思维(即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即直感或形象再造)、灵感思维(即顿悟,由显意识与潜意识偶触而迸发)
[注]:似乎记得以前给许睿讲过形式逻辑,可让他复习一下:形式逻辑是一门以思维形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也涉及一些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概念、判断、推理是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概念的两个方面是外延和内涵,外延是指概念包含事物的范围大小,内涵是指概念的含义、性质;判断从质上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从量上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推理是思维的最高形式,概念构成判断,判断构成推理,从总体上说人的思维就是由这三大要素决定的。它要求思维满足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理由充足律。这四条规律要求思维必须具备确定性、无矛盾性、一贯性和论证性。
&&&&& ②发散式思维(包括求异性思维、同异并求思维,即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思路得出多种答案或结论)、收敛式思维(包括辐合思维、求同思维也叫聚合式思维,即从给定的多种相关信息中得出一种有效的合理的答案或结论)、展开-整合式思维。
&&&&& ③前瞻性思维包括超前思维和决策思维
&&&&& ④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指以新异、独创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合理想象就是“立足已知事实,根据已知规律,充分发挥人的思维潜能”。合理想象在发现性的认识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发明创造,很多科学理论的提出都萌芽于合理的想象。&&& 创造性思维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性思维,很重要的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求异思维,敢于独辟蹊径,标新立异。创造性思维的结果就是创新。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思维形式的反常性、突变性、跨越性,思维过程的辨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成果的独创性,思维主体的能动性。  &&&&& ⑤创新思维——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能力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的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是新枝术和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四、提高认知能力的第二阶段:理性认识的第二次飞跃——实践  实践就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1、实践的基本特征:  &&&& 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  &&&& ②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 ③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  2、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 ①生产实践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②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作用。
&&&&&&&& ③科学实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重要。  3、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 ③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认识则把实践引入歧途。
4、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 ①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只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5、同群众实践相结合:  &&&& ①要相信群众。  &&&& ②要依靠群众。  &&&& ③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 ④坚定地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6、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系  &&&& ①改造客观世界就是改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改造主观世界,就是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和思维方法;总之是要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②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主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主观世界。  &&&& ③在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
五、提高认知能力必须掌握唯物辩证法
&&& 唯物辩证法是对现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提高思维能力的根本方法。唯物辩证法作为自然、社会、思维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1、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统一&&& 客观辩证法是指客观事物或客观存在的辩证法,即客观事物以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形式呈现出的各种物质形态的辩证运动和发展规律。主观辩证法是指人类认识和思维运动的辩证法,即以概念作为思维细胞的辩证思维运动和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既包括客观的辩证法也包括主观的辩证法,体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统一。&&& 2、唯物辩证法是科学的认识方法&&&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由于世界本来就是普遍联系,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因此,当马克思主义唯物地解决世界的本原的问题时,已经内在地包含了辩证法。同样的道理当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时,也内在地包含了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的一系列规律和范畴,都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 3、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 ① 对立统一规律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内部和事物之间都包含矛盾的两个方面,矛盾的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事物的运动发展在于自身的矛盾运动,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一般和个别)统一于客观事实。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和动力,它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它规律和范畴之中,是唯物辩证法科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
&&& ②量变质变规律: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产生新质,然后,在新质的基础上又开始新的量变。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必要的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事物发展的形式和形态。
&&& ③否定之否定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的肯定和否定两方面矛盾斗争的结果,是事物自我发展的过程,但是否定并不是全盘抛弃,而是“扬弃”,是克服和保留的统一。新事物否定旧事物然后被更新的事物否定,一切事物都是如此“螺旋式”向前发展。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即事物的发展表现为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 5、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是对事物最普遍的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是辩证思维的逻辑形式(即辨证逻辑),它们从不同侧面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
&&&&& ①内容和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形式对内容具有反作用,内容和形式存在于统一体中,不可分割。
&&&&& ② 现象和本质: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内部联系和外在表现之间相互关系的范畴,二者既对立又统一。现象是外在的、个别的、具体的、片面的、丰富的、生动的,而本质则是内在的、一般的、深沉的、单纯的。但是二者又是统一的,没有脱离本质的现象也没有脱离现象的本质,现象是本质的外露和表现,现象背后隐藏着事物的本质,二者不可分割。
&&&&& ③原因和结果:二者相互对立表现在:在特定的界限和范围内,原因和结果具有确定的界限和先后次序,原因就是原因,结果就是结果,既不能混淆也不能颠倒。二者相互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④可能性和现实:二者相互对立表现在:可能性是潜在的、尚未成为现实的东西,现实则是已经存在的东西。二者相互统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⑤偶然性和必然性:是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和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二者相互对立表现在:二者产生的根据不同,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所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二者相互统一表现在: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可以互相转化,互相过渡。
&&&&& (6)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总特征,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都是讲发展的,五大范畴都是讲联系的。
&&&&& ①联系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 ②发展的观点:物质世界是不断发展的世界,运动是宇宙间一切的存在方式。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过程,它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客观的,有规律的。
&&&&& ③一分为二的观点: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地看待事物,既要看到普遍联系,又要承认它们之间的区别,既要看到事物运动的绝对性,又要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又要看到事物的反面,既要看到个别,又要看到一般。
开启孩子的心智宝库
目录&& …………………………………………………………..1
第一章& 科学思维是开启孩子智慧宝库的锁钥………………11
1、教子成才乃人生至要;教子之道在善读善思(理性思维)
2、大脑既是知识储备库又是思维加工厂
3、人生幸福来自聪明才智
4、智慧的建构既要储备海量知识又要安装智力程序体系
5、思想维度的高低与层次
6、思想维度的高低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7、思想维度高低决定一个人品格的高下
8、思想维度的高低决定一个人心理素质的高低
9、思想维度的高低是决定做人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10、教子成才的关键在于努力培养锻炼和提高孩子的思想维度
11、教子成才赶上“新智力时代”潮流
12家庭教育是青少年理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
13培养高素质的杰出人才是国家民族的时代使命
14、本教材主旨和导读
第二章& 人脑意识的低级阶段—感性认识..............40
(一)感觉
(二)知觉(特性:选择性、意义性、整体性、恒常性)
(三)表象
(四)感性认识的加工、处理和储存功能(感觉登记、模式识别、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输出器)
第三章& 人脑意识的高级阶段—理性思维………………………..46
(一)什么是理性思维
(二)理性思维的特性:指向性、概括性、间接性
(三)语言是思维赖以进行的载体
(四)理性思维的基本方法
&&&& 1、分析与综合
&&&& 2、比较与分类
&&&& 3、抽象与概括
&&&& 4、归纳与演绎
&&&&& (1)归纳法: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简单枚举法、科学归纳法)
&&&&& (2)演绎法: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
&&&&& 5、逻辑与历史
(五)思维形式及分类
第四章& 逻辑思维与逻辑学………………………………………..86
&&&&&&& 第一、广义逻辑与狭义逻辑
&&&&&&& 第二、现代逻辑背景下的逻辑一元论、多元论、与工具论
&&&&&&&&&&& (一)朴素逻辑
&&&&&&&&&&& (二) 工具逻辑:称名逻辑、表象逻辑、形式逻辑
&&&&&&&&&&& (三)辨证逻辑
&&&&&&&&&&& (四)现代逻辑与应用逻辑
&&&&&&&&&&&&&& 1、归纳逻辑——概率逻辑、模态归纳逻辑
&&&&&&&&&&&&&& 2、时态逻辑
&&&&&&&&&&&&&& 3、数理逻辑
&&&&&&&&&&&&&& 4、模糊逻辑
&&&&&&&&&&& (五)学会逻辑思维的意义
第五章& 形式逻辑………………………………………………….133
(一)形式逻辑的三大基本要素(=思维的三大基本形式)
&&&&&& 1、逻辑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判断、推理
&&&&&& 2、形式逻辑思维的特征
&&&&&& 3、揭示概念内涵与外延的逻辑方法
&&&&&& 4、概念
&&&&&& 5、判断:直言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
&&&&&& 6、命题:原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
&&&&&& 7、推理
&&&&&&&&& (1)演绎推理: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
&&&&&&&&& (2)归纳推理
&&&&&&&&& (3)类比推理
(二) 形式逻辑的四大基本规律
&&&&&& 1、同一律
&&&&&& 2、互相矛盾和反对
&&&&&& 3、不矛盾律及其逻辑要求
&&&&&& 4、排中律及其逻辑要求
5、充足理由律
&& (三)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题
&& (四)形式逻辑与其它逻辑的关系
&&&&&&& 1、形式逻辑与朴素逻辑的关系
&&&&&&& 2、形式逻辑与工具逻辑的关系
&&&&&&& 3、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的关系
第六章& 辩证逻辑思维……………………………………………..172
(一)辩证逻辑=唯物辩证法
&&&&&&& 1、辩证逻辑的含义
&&&&&&& 2、辩证逻辑的性质
&&&&&&& 3、辩证逻辑与唯物辩证法和形式逻辑的关系
&&&&&&& 4、唯物辩证法的历史发展
&&& (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 1、对立统一规律
&&&&&&& 2、质量互变规律
&&&&&&& 3、否定之否定规律
&&&&&&& 4、实践是检验思想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三)辨证思维形式和辩证逻辑思维方法
&&& (四)唯物辩证法的五大范畴
&&&&&&& 1、内容和形式
&&&&&&& 2、现象和本质
&&&&&&& 3、原因和结果
&&&&&&& 4、可能和现实
&&&&&&& 5、偶然性和必然性
&& (五)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
&&&&& 1、联系的观点
&&&&& 2、发展的观点
&&&&& 3、一分为二的观点
&& (六)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
&& (七)辩证逻辑的意义作用和争论
第七章& 形象思维....................................192
&& (一)形象思维的概念
&& (二)形象思维的作用
&& (三)形象思维的特性:形象性、想象性、非逻辑性、粗略性、直接性、敏捷性、创造性、思维结果的可描述性、情感性
&& (四)形象思维的基本形式:直感、意象、想象
&& (五)形象思维的方法:模仿、想象、组合、移植
&& (六)如何培养形象思维能力
第八章& 创造性或创新思维(非理性思维)……………………200
&&&&&& 直觉思维(灵感思维)
&&&&&& 1、内涵
&&&&&& 2、产生原理
&&&&&& 3、功能作用
&&&&&& 4、特点:独创性、非自觉性、意象性、突发性、模糊性、互补综合性
&&&&&& 5、方法:久思而至、梦中惊成、自由遐想、急中生智、
另辟蹊径、原型启示、触类旁通、豁然开朗、见微知著、巧遇新迹
&&&&&& 6、强化办法
&&&&&& 7、训练培养
&&&&&& 8、养生方法
&&&&&& 9、实际案例
第九章&&& 理性思维的方向性分类.........................214
(一)发散思维(特性: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多感官性)...214
(二)收敛思维(特性:封闭性、连续性、求实性、聚焦法)…...217
(三)立体思维………………………………………..……220
&&&&& 1、立体思维的意义
&&&&& 2、立体思维的要求
&&&&& 3、立体思维的角度
&&&&& 4、立体思维的特征
&&&&& 5、立体思维与点、线、面思维的比较
&&&&& 6、立体思维的案例分析
(四)平面思维……………………………………………235
&&&&& 1、平面思维的概念
&&&&& 2、平面思维与立体思维
&&&&& 3、平面思维模式举例
(五) 逆向思维……………………………………………236
&&&&& 1、逆向思维的概念
&&&&& 2、逆向思维的特点:普遍性、批判性、新颖性
&&&&& 3、逆向思维的方法
&&&&& 4、逆向思维的趣味应用
&&&&& 5、逆向思维的优势
&&&&& 6、逆向思维法三大类型:反转型、转换型、缺点逆
&&&&& 7、逆向思维的应用
(六)侧向思维(触类旁通思维)……………………245
&&&&& 1、侧向思维的概念
&&&&& 2、侧向思维的特点
&&&&& 3、侧向思维的举例
&&&&& 4、侧向思维的应用方法:侧向移入、侧向转换、侧向移出
&&&&& 5、侧向思维形式
(七)横向思维…………………………………………249
&&&&& 1、横向思维的概念
&&&&& 2、促进横向思维的方法
&&&&& 3、横向思维与垂向思维相
&&&&& 4、爱德华简介
&&&&& 5、中国企业管理如何应用横向思维方式
(八) 纵向思维…………………………………………………255
(九)多路思维…………………………………………………258
&&&&& 1、多路思维的概念
&&&&& 2、多路思维的训练
(十)加减思维……………………………………………………259
(十一)简化思维…………………………………………………260
(十二)类比思维…………………………………………………262
(十三)U型思维………………………………………………….268
(十四)换位思维…………………………………………………274
(十五)质疑思维…………………………………………………276
(十六)移植思维…………………………………………………281
(十七)组合思维…………………………………………………286
&&&&& 1、组合思维的概念
&&&&& 2、组合思维的特征:创新性、广泛性、时代性和继承性
&&&&& 3、组合思维的形式:同类组合、异类组合、重组组合、
共享与补代组合、概念组合、综合
&&&&& 4、组合思维的方法:主体附加法、二元坐标法、焦点法、
形态分析法
&&&&& 5、组合思维的启示
第十章&&& 系统思维……………………………………………293
&&&&& 1、系统思维的概念
&&&&& 2、系统思维的渊源
&&&&& 3、系统思维的特点: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动态性、
&&&&& 4、系统思维的方法:整体法、结构法、要素法、功能法..
第十一章&&&&&&& 混沌创新思维………………………………304
&&&&& 1、混沌创新思维的概念
&&&&& 2、混沌创新思维的特点:耗散性、耦合性、边界性、
自相矛盾性
&&&&& 3、混沌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智力激励法、移植法、信息交合法、奥斯本检核表
第十二章&&&& 公共决策思维………………………………….310
&&&&& 1、公共决策思维的概念
&&&&& 2、公共决策思维的类型:完全理性思维、经济合理思维、渐进思维、顺序决策思维、剧烈变革思维、无为思维、创造性思维、集体思维
&&&&& 3、公共决策思维的方法: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类比法、隐喻法、群体生态法、巴拉姆驴子思维法、理想方案思维法、简单矩阵思维法
&&&&& 4、博弈思维
&&&&& 5、共赢思维
第十三章& 钱学森的综合集成思维和大成智慧……………..344
&&&&& 1、综合集成思维的提出
&&&&& 2、综合集成思维理论与技术
&&&&& 3、综合集成工程
&&&&& 4、大成智慧思维方式
&&&&&&& (1)大跨度思维方式
&&&&&&& (2)整体思维方式
&&&&&&& (3)综合集成思维方式
&&&&&&& (4)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相结合的思维方式
&&&&&&& (5)灵感思维方式
第十四章&&&&& 创新思维的障碍和病态思维障碍………………344
&&&&& 1、创新思维障碍:惯性思维(思维定势)、偏见思维
&&&&& 2、病态思维障碍:思维奔逸、思维迟缓、思维贫乏、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赘述、思维中断、思维被夺、思维插入、思维云集、思维化声、思维扩散、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性倒错思维、强迫观念
& 【后附】看一眼哈佛,就会明白中国缺什么!?…………….365
第一章& 科学思维是开启孩子心智宝库的锁钥
1、教子成才乃人生至要;教子之道在善读善思(理性思维)
&&& 宋代理学家程颐说过:人生至乐,无如读书;至要,无如教子。依此推理演绎:教子成材,至乐;教子失败,至痛。教子之道,善读善思。善读破万卷,学问博而渊;善思高维度,智慧方超凡。善思乃良好性格形成之向导、高尚品德修身之涵养、新锐创新才智之关键。善思,即不停留在浅薄的感觉导向,而向科学的理性思维跃升。善思,集创新思维之大成,乃成功人士之至要。故尔,教会孩子科学思维是开启孩子心智宝库之门。
2、大脑既是知识储备库又是思维加工厂
&&& 人类的大脑,已经进化成一个高度完善高度组织复杂系统的特殊物质,是全宇宙最复杂的构造之一。人脑中总共有150万亿个突触,将900亿个神经元链接在一起进行信号传输。这些联络线构成了大脑中的回路,使大脑中的任意一个部分子系统能够与其它部分子系统进行“交流”。人的感觉器官对外界信息产生物理的或化学的反应,传输到大脑形成感觉。这些感觉在大脑回路网络中彼此“交流”,并与网络中储存的记忆信息对比、分析,按照其经验原理作出判断,这就是大脑的特殊机能——意识。思维是大脑的功能,尤其是大脑皮质的功能,思维表现为智能,而思维的泉源则是大脑所记忆的知识。
&&& 正常人的脑子,都具有难以估量的意识潜能,既是座庞大的信息储备库,又具有信息加工运作(感觉-知觉-悟性等初级加工,理性思维高级加工,超理性思维的创新性加工)。但是,如果不读书不吸收海量的知识去充实这个信息储备库,只能是一个空空如也的脑袋;同时,如果不学会思想更不努力提高思想维度即智能,只能是个蠢人。知识+智能=智慧。既无知识又无智慧的人在南方被蔑称为“草包”,在北方被人骂作“榆木脑袋”,是人生的大不幸。天下父母谁都希望孩子一生幸福。
3、人生幸福来自聪明才智
&&& 什么是幸福?人生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部分组成并运行。物质生活是人的生存基础;生命延续及其活动有赖于源源不绝的物质供给(空气、阳光、水和吃穿用行等生活必须和超需求挥霍奢侈品)。但物质生活又受到精神的支配和控制。物质生活的困窘皆源于精神生活的贫瘠。
&&&& 精神生活就是人的思想意识活动。人的精神生活包括四个方面的内涵或者叫四个向度:
(1)怎样思想?即思想方式方法及其规律,具体包括:感觉-知觉-悟性,理性思维方式方法和规律,超理性思维(灵感)即创新思维方式、思维障碍等;
(2)怎样做人?即指导人的思想观念(意识形态),包括理想、信念、“主义”、信条、世界观、人生观、伦理道德、法治观念等等;
(3)怎样谋生?学习知识、技能和经验,包括博大精深的各种文化科学知识等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发展和创造;
(4)怎样生活?即心理素质,包括意志、情趣、气质、性格、兴趣、爱好、动机、需要、心态等等。
&&& 在以上人的精神生活的四个向度中,“怎样思想”(思维方式方法和规律)指的就是智慧,或者叫聪明、天资。“怎样做人”就是人们常常强调的“灵魂”。“怎样谋生”是知识汇集积累和技能。“怎样生活”则是人的文化素质或秉性。
&&& 在人的精神生活四个向度中,智慧(即思想方式方法)是基础,是人取得灵魂、广览博识和修养文化素质的关键。智慧就是理性思维和超理性思维(灵感)方式方法。只有经过严肃认真的理性思维,才能理解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牢固树立高尚的理想信念,人也就有了“灵魂”。只有掌握理性思维和超理性思维(灵感)方式方法“窍门”,才能以智博识,精于学业和技能,进而转识增智,不断开拓创新。只有理性思维,人才能自知之明(明智),达致对生命的理解,对生命目的的反思,对行为方式的斟酌,对实践事情的判断和洞察,正确洞见,切中肯綮。自明、自省、自控、自制、自理、自立、自强、自得、自在、自娱自乐、开放、豁达,从而达到人的全面发展和真正个性自由境界。这就是精神生活上的美好幸福的人生。
&&& 因此,幸福来自聪明才智即智慧。智慧是对事物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解和解决的能力,简称智能。智慧是人们生活实际的基础。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中,没有现代人智慧,就无法在现代社会中生存。
4、智慧的建构既要储备海量知识又要安装智力程序体系
&&& 智慧是由知识体系和智力体系及其多个子系统构成的复杂系统。
知识就是识别万物实体与性质的是与不是(称为陈述性知识,包括最简单的符号表征到较为复杂的概念和最复杂的命题),认识客观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称为程序性知识,包括操作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实践经验的固化,是人类的认识成果的积累,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科学是系统化了的知识。
&&& 知识只靠有经验的人口头传授是落后的不够的,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取得全面的系统的知识,所以国家规定从儿童起至少必须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只能说获得了最起码的基础知识而已,尚需分专业继续学习。
&&& 但是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成为书呆子。有名的“公知”易中天说:“中国教育的严重问题是只讲知识,不教思考。其实,知识就像数据,方法就像程序,哪个更重要?没有方法,没有智慧,知识就是一堆'破铜烂铁’。”动脑子思考就有个思维方式问题,思维方式构成了智慧的智力体系。知识体系好比智慧的砖瓦钢筋原材料和零部件,智力体系就是工程建构程序方法和技术;就是解析知识,内化知识,运用知识和驾驭知识方法和能力。越是运用高维度的思维方式越能建构高层次的智慧。
&&& 智慧远比知识重要。任何时候,当“伟先生”(Mr Wisdom)和“赛先生”(Mr Science)站在一起时,首先要敬重的是“伟先生”,然后才是“赛先生”。缺乏智慧,人不可能很好地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知识对他起的将不是积极作用,而很有可能是消极作用,这是我们不能过分赞扬英国哲学家和所谓科学哲学家的一个原因。
&&& 因此,要培养一个聪明的孩子,完善的知识结构是基础,高维度的思维方式是关键,两者缺一不可。思维方式的培养与知识结构的完善有着很大关系。随着知识结构的不断丰富,知识模块之间出现了各种联系,这些联系就体现出了不同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越完善,越接近于客观世界(甚至是宇宙)的结构,那么我们对客观世界(甚至是宇宙)的认识也就越彻底。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思想维度也就越接近于客观世界(甚至是宇宙)的维度,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就越接近于客观世界(甚至是宇宙)的规律。再在已有知识结构中寻找可以与新知识(或知识领域)建立联系的生长点,看能否建立起两者之间的有机联系。能够建立,就从该点出发,将新知识(或知识领域)融入原有知识结构,使之成为下一个新知识(或知识领域)的生长点;如果无法建立也没有关系:可以暂时封存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使之不受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人之所以不敢接受已有经验以外的事物,一个重要原因是怕失去自己已有的东西,怕自己受到损害。当然随着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这种恐惧会逐渐化为乌有);然后进入未知的知识(或知识领域),完全按照它自身的基本概念、逻辑起点和演变关系,构建一个独立的知识结构。建成后,再开放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将两个结构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时可能会有四个结果:A、如果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交部分,那么可以使原有结构在范围上得到扩展;B、如果它们之间是包涵关系,那么可以使原有结构得到内容上的充实;C、如果二者之间目前还看不出有什么关系,也许象围棋的布局一样,新结构可能在未来成为结构扩展的一个支撑点;D、如果二者之间是根本不相容的,可能就是到了需要提升知识结构层次(或维度)的时候了。
&&& 什么是智慧?智慧是人发现真理,创造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这一定义,具有发现真理能力的人才算有智慧,智慧因为能够帮助人发现真理才能成为真理和知识之源。知识是确定了的信念,它是明确的、有实用价值的精神产品,因而有专利,可以买卖。真理与知识相比,真理是进行性的,是“在途中”的,因而是更有活力的;知识是凝固的、“在库中”“存档”了的东西,因而不如真理有活力。从感觉到记忆到思维这一过程,称为“智慧”,智慧的结果就产生了行为和语言,将行为和语言的表达过程称为“能力”,两者合称“智能”,将感觉、去记、回忆、思维、语言、行为的整个过程称为智能过程,它是智力和能力的表现。它们分别又可以用“智商”和“能商”来描述其在个体中发挥智能的程度。“情商”可以调整智商和能商的正确发挥,或控制二者恰到好处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 智慧(狭义的)是高等生物所具有的基于神经器官(物质基础)一种高级的综合能力,包含有:感知、知识、记忆、理解、联想、情感、逻辑、辨别、计算、分析、判断、文化、中庸、包容、决定等多种能力。智慧让人可以深刻地理解人、事、物、社会、宇宙、现状、过去、将来,拥有思考、分析、探求真理的能力。
与智力不同,智慧表示智力器官的终极功能,与“形而上谓之道”有异曲同工之处,智力是“形而下谓之器”。智慧使我们做出导致成功的决策。有智慧的人称为智者。人工智能是机器人的极其艰难的最终目标,但也许永远无法达到。
&&& 教育上先进与落后的根本差别在于:先进者以帮助学生增强探索和认识真理的能力为目标,落后者则通过灌输知识以提高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为目标。前者把教学重点放在“识”上,而后者把教学重点放在“知”上。比两者都高明的教育则是帮助学生获得智慧,成为真理和知识的源泉的教育。不过,也不能因这种划分而忘掉三者间的联系,三者中智慧最高,前两种教育若能够运用智慧引导,效果就会好得多;三者中知识最基本也最容易掌握,后两种教育往往也需要以传授知识的方式进行。
&&& 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应当是平等的,但在素质和能力上,却千差万别,在这上面,世界上没有两个人是完全相同的,根本的差别在于拥有智慧的程度上。亚里士多德根据个人拥有的知识和经验判定人与智慧的距离,将人分成四等:哲学家、科学家、匠人和既无知识又无经验的粗人。真正拥有智慧的是哲学家,其他人只能够算作聪明人,所谓智慧的分类,不过是智慧与聪明的区分。
&&& 儿童有智慧。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衣》中,发现真理并说出来的是个孩子,他是所有观众中最有智慧的。中国古代故事“曹冲称象”和“司马光砸缸救人”,赞颂的也是儿童的智慧。&&& 这三种现象说明,一般的智慧在原始人、儿童以至动物中都有,它不来自学习,是人以至生物的一种天赋(和本能)。这种天赋的完善形态就是维柯所说“诗性的智慧”、“肉体的想象力”,古人就是靠这种智慧发展起自己的文明的。当人类发明文字后,理性时代开始了━━思维获得了符号作工具,一切事物开始采用文字描述,让它们变成知识。当知识积累,知识系统建成后,世界就被知识化并纳入知识系统中,纳入人的思想中。思想与“存在”变得同一。
&&& 智慧可以从知识的角度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就是前面说到的哲学家的智慧,是最高的智慧。这类智慧的对象是第一原理与原因,可称为对原与源的认识能力,即关于万物本质、本原与来源认识的能力,原与源的智慧可称为最高智慧或智慧本身。&&& 第二类是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通称知识分子的智慧,是一般智慧。这类智慧的对象是人们生活其中的世界万物,是关于各种具体事物原理与原因的认识能力,属于知识的运用和创造的智慧,即上述智慧定义的下半部分。&&& 第三类是儿童、野蛮人、原始人和受教育很少的粗人的智慧,是原始的、低级的智慧,可称为生存智慧,属于天赋。
&&& 第一类智慧属于灵魂的爱智部分,主要表现为发现真理的能力。只有当这部分能力非常强大,在灵魂中占据统治地位,灵魂的其余部分完全服从它,接受它的统治,全力支持它的活动,灵魂才能够发现真理并成为真理和知识的源泉。
&&& 第二类智慧属于灵魂的爱胜部分或激情部分,主要表现为创造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当它在人的灵魂中占统治地位时,它能够很好地应用知识去创造奇迹,有时也能与爱智部分结合将人导向善。&&
&&& 第三类智慧属于灵魂的欲望部分,主要表现为感官运用的能力和直觉能力,在正常的情况下负责人的生存与繁殖。它不需训练天生就有,是灵魂中最原始的能力。由于灵魂这部分组织的原始性质,若由它统治灵魂,人就会返回原始状态,就会显露兽性,人的智慧也就会退化为动物的智慧,因而灵魂这一部分需要灵魂前面两部分的引导和控制。
&&& 亚里士多德称第一类智慧为哲学智慧,它“是科学知识和直觉理性的结合,并施之于最高尚事物的。”可以说,只有第一种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后面两类往往不用智慧而用聪明一词相称。聪明一词的中文含义是耳聪目明,属于感官在接收与加工信息上的能力,即学习的能力,博闻强记的作为一种能力,聪明也有大小高低之分,在日常工作中常有创新和创造者,属于高等级的聪明,接近智慧,人们常用“聪慧”称赞他们。而象孟尝君门客中有鸡鸣狗盗之技帮助他蒙混过关者,就算有小聪明——比起那些只会白吃白住毫无贡献的门客强得多。智慧主要表现在发现真理的能力上,因而智慧总是善的;聪明主要表现在知识的创造与运用上,因而有可能是善的,也有可能是恶的(后来的知识是有对有错的)。坏人办坏事有时也表现出高度的技巧,如发生在美国的“9.11事件”,恐怖集团的做法确实很聪明——利用对手现成的力量摧毁对手,但决不能说是智慧的表现。人就属于聪明人一类;创造的能力则多属于智慧,提出各种新观念的哲学家就属于智慧者。智慧与聪明的差异并非是量上的而是质上的差异,两者中有个明确的分界线。从量上看也许两者差异不大,但在质上却完全变了。智慧不是比较聪明,聪明也不是小智慧。智慧象数学中的极值,聪明属于极值下曲线上其他数值,可以无限接近极值,但始终不能等同于极值,两者实际是处于不同层次上的运动,智慧者与聪明人是两种素质完全不同的人,他们间的差别形象地说就是哲学家与大富豪的差别,前者一切为灵魂,后者一切为肉体;前者的成功靠智慧,后者的成功靠聪明。
&&& 智能(intelligence)——智能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有人认为智能是多种才能的总和。Thursteme认为智能由语言理解、用词流畅、数、空间、联系性记忆、感知速度及一般思维7种因子组成。
&&& 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类的智能可以分成七个:
1.语言 (Verbal/Linguistic) 、2.逻辑 (Logical/Mathematical)
3.空间 (Visual/Spatial)、4.肢体运作 (Bodily/Kinesthetic)
5.音乐 (Musical/Rhythmic) 、6.人际 (Inter-personal/Social)
7.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 。
  1、语言智能 (Linguistic intelligence)
  是指有效的运用口头语言或及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并理解他人,灵活掌握语音、语义、语法,具备用言语思维、用言语表达和欣赏语言深层内涵的能力结合在一起并运用自如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活动家,主持人,律师, 演说家, 编辑,作家,记者,教师等。
  2、数学逻辑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 )
  是指有效地计算、测量、推理、归纳、分类,并进行复杂数学运算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逻辑的方式和关系,陈述和主张,功能及其他相关的抽象概念的敏感性。他们适合的职业是:科学家、会计师、统计学家、工程师、电脑软体研发人员等。
  3、空间智能( Spatial intelligence )
  是指准确感知视觉空间及周围一切事物,并且能把所感觉到的形象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关系很敏感。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室内设计师、建筑师、摄影师、画家、飞行员等。
  4、身体运动智能( 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 )
  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灵巧地运用双手制作或操作物体的能力。这项智能包括特殊的身体技巧,如平衡、协调、敏捷、力量、弹性和速度以及由触觉所引起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运动员、演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宝石匠、机械师等。
  5、音乐智能( Musical intelligence )
  是指人能够敏锐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音色等能力。这项智能对节奏、音调、旋律或音色的敏感性强,与生俱来就拥有音乐的天赋,具有较高的表演、创作及思考音乐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歌唱家、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调琴师等。
  6、人际智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
  是指能很好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这项智能善于察觉他人的情绪、情感,体会他人的感觉感受,辨别不同人际关系的暗示以及对这些暗示做出适当反应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政治家、外交家、领导者、心理咨询师、公关人员、推销等。
  7、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
  是指自我认识和善于自知之明并据此做出适当行为的能力。这项智能能够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意识到自己的内在爱好、情绪、意向、脾气和自尊,喜欢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哲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等。
  8、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
是指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对物体进行辨论和分类的能力。这项智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着敏锐的观察能力,能了解各种事物的细微差别。他们适合的职业是:天文学家、生物学家、地质学家、考古学家、环境设计师等。
&&& 目前,根据对人脑已有的认识,结合智能的外在表现,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对智能进行研究,提出了几种不同的观点,其中影响较大的观点有思维理论、知识阈值理论及进化理论等。
  思维理论——认为智能的核心是思维,人的一切智能都来自大脑的思维活动,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因而通过对思维规律与方法的研究可望揭示智能的本质。
  知识阈值理论——认为智能行为取决于知识的数量及其一般化的程度,一个系统之所以有智能是因为它具有可运用的知识。因此,知识阈值理论把智能定义为:智能就是在巨大的搜索空间中迅速找到一个满意解的能力。这一理论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影响,知识工程、专家系统等都是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进化理论——认为人的本质能力是在动态环境中的行走能力、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维持生命和繁衍生息的能力。核心是用控制取代表示,从而取消概念,模型及显示表示的知识,否定抽象对智能及智能模型的必要性,强调分层结构对智能进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该智能一般是后天形成的,其原因为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世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