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经济学故事和道理从中国再出发彰显了什么道理

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
来源: 光明日报 | 作者: 张胜 | 时间:
| 责编: 毅鸥
——T20牵头智库负责人畅谈G20杭州峰会亮点与机遇
编者按  
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主题,政企学研各界代表将聚焦世界经济面临的最突出最紧迫的挑战,探讨“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重点议题,为国际合作指明方向。  
如何认识本次峰会的独特作用与重要意义?中国可为全球经济治理贡献哪些智慧与方案?怎样创新G20工作机制,使其发挥更大、更广、更持久的作用?本报特邀作为G20重要外围机制和配套活动的二十国集团智库会议(T20)中三家牵头智库负责人,畅谈中国方案、中国作用和中国信心,期待即将召开的峰会为世界经济把脉开方、为全球发展提供动力。  
主持人 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陈东晓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 张宇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 王文  
让目标从纸面走向现实  
记者:“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本届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主题重大而鲜明。在各位看来,在当前全球经济金融治理面临的新形势下,世界各国对于本届G20峰会的显著期望有哪些?本届峰会的独特作用与重要意义将从哪些方面得以凸显?哪些重点议题会引起集中讨论、引发强烈关注?  
张宇燕:本次G20峰会意义重大。当前,人们关切世界经济政策的走势,却拿不准未来经济政策调整的出路在哪里,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究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原因。事实上,全球经济低迷主要缘于全球整体劳动生产率提速缓慢、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衰减、人力资本形成放缓等。从国际层面上看,存在各种阻碍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制度因素;从劳动力市场看,存在就业增长缓慢、青年人失业现象严重、劳动力市场弹性不足等问题。
为什么有人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信心不足?主要原因在于,维持目前的增速,靠的是非常宽松的、非常规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在主要发达经济体的政策篮子里,可利用的政策工具越来越少,政策空间越来越小。随之而来的是金融市场风险上升和债务水平迅速提升。这时,如果有的国家降低本国利率、促进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寻求更大份额,就很容易引发竞争性贬值。因此,各国特别是主要经济体之间要加强政策协调。此外,国际贸易投资壁垒加重,保护主义频频抬头,这些都对全球经济复苏和长期经济稳定增长带来很大威胁。因此,各国希望G20提振全球信心,消除至少是降低不确定性,为世界经济沿着强劲、平衡和可持续增长的轨道行进提供明确的理念和指导原则。  
王文:杭州峰会是近年来我国主办的级别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峰会,为全球所瞩目。让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作为本次会议主办国,发挥二十国集团引领作用,为世界经济发掘动力、指明方向,充分体现了中国的战略远见和责任担当。  
“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这个主题在2015年年底甫一提出,就在世界范围内引发热议。其英文表述为“4个I”,即innovative,invigorated,interconnected,inclusive。其中“包容(inclusive)”是对上一届主题的延续。中国吸取上届经验并提出“4个I”,延续的同时分享了中国的发展经验,提出了中国方案,切中了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症结。  
“创新”讲出了未来全球经济发展的必要动力,也表明G20要担负推动全球创新的新任务。“活力”为经济增长提供保障,中国要提出更高效的金融贸易体系,推动全球经济呈现出富有活力的状态。“联动”即互联互通,是下一轮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目前亚欧大陆两端富裕,中间欠发达,要加强国家之间、城市之间的一系列联通,如贸易畅通、货币流通、设施联通等,为世界经济提供新一轮增长的动力。“包容”指明了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方向,这也符合《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规划内容。从这个角度来看,此次峰会提出的“4个I”为全球经济指明了趋势和发展路径,将在G20杭州峰会引起高度关注。  
陈东晓:在我看来,世界各国对G20杭州峰会抱有三大期待。一是“聚焦世界经济重大问题”,特别是经济增长的动能、创新蓝图和战略、激活国际贸易与投资动力、制定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行动方案等。二是“目标从纸面走向现实”。大家普遍期待峰会不仅能够提出一般的原则和目标,更能围绕原则和共识制定G20的集体行动方案,包括具体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等。三是“成果能够共享”。G20的成果不能只是G20成员国的专利,要在更大范围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中得到认可,并与各国的发展战略相对接。  
本届峰会的意义也将在三个方面凸显:首先,这可能是历届峰会中成果最丰富的一届。尤其是创新增长蓝图、贸易投资战略、G20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集体行动倡议和中国落实2030议程的国别行动方案等。其次,这是面向发展中国家和面向未来的一届峰会,第一次把《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纳入G20总体议程中,并置于核心位置。同时,也是邀请发展中国家最多的一次,大大增加了G20议题能够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内得到呼应和落实的力度。三是中国在引领全球经济治理能力和领导力方面将进一步得到世界的认可。  
如下议题会受到特别关注:一是如何落实2030集体行动方案的倡议,包括G20成员国如何率先制定各自的国别行动方案,起到表率和领导作用。二是G20成员国能否进一步凝聚共识,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峰会协议获得G20成员国立法机构的通过,以确保巴黎协议最终生效的最低门槛。三是在国际贸易增长萎缩、全球多边贸易谈判停滞、国际贸易规则及谈判碎片化、贸易投资保护主义趋势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下,如何切实推动世界贸易体系继续沿着开放、包容普惠的道路前进。四是经济全球化与发展、财富分配的平衡问题。
1                让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
  关于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一些临时性因素不会也不可能影响中俄深化全方位合作的大趋势
  俄通—塔斯社记者: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否面临挑战?
  王毅:中俄关系是成熟、稳定的。我们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牢固基础上,也有着加强合作、互利双赢的巨大需求,完全经得起任何国际风云的检验,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去年一年,习近平主席就和普京总统会晤了5次,为中俄关系保持发展势头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两国间的大项目合作在积极有序推进,东线天然气管道已开工建设,产能和装备制造、农业、财金等领域合作也在提速。
  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需求大,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一些临时性因素不会也不可能影响中俄深化全方位合作的大趋势。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我们愿大力弘扬条约确定的世代友好理念,把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更多务实合作成果,不断丰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关于“一带一路”的进展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
  《中国日报》记者:“一带一路”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人担心这是中国实力加快向外扩张的象征,您怎么看?
  王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今天正好向大家晒一晒两年多来的成绩单。
  一是参与伙伴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意愿,30多个国家同我们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二是金融支撑基本就位。中方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开业运营,丝路基金的首批投资项目也已正式启动。
  三是互联互通网络逐渐成形。以中巴、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建设为标志,基础设施、金融、人文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收获。中欧班列贯通欧亚,匈塞铁路、雅万高铁开工建设,中老、中泰铁路等泛亚铁路网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四是产能合作全面推进。我们同近20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开创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合作新模式,一大批重点项目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提出这一倡议,顺应了亚欧大陆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快速转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奉行的不是“门罗主义”,更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一带一路”带给未来世界的,一定是一幅亚欧大陆共同发展繁荣的新的历史画卷。
  关于中国的中东政策
  中国在中东不搞势力范围,也不寻求代理人
  埃及《七日报》记者:今年初习近平主席在地区局势紧张的时候首访中东,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正在调整中东政策?
  王毅:在中东事务上,中国从来都不是“看客”。我们一直支持阿拉伯国家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与地区各国有着越来越密切的经贸联系,同时也在积极致力于中东的和平稳定。中国在中东不搞势力范围,也不寻求代理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本着客观公正态度,着力劝和促谈,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这恰恰成为中国的优势所在,中东各国都欢迎和期待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就选择了中东,对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国成功进行历史性访问,开辟了中国与中东关系的新篇章。如果说中国的政策有哪些变化的话,那就是我们愿意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更积极地和中东国家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在坚持不干涉内政基础上,更积极地参与推动中东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
  关于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
  将全力为大家撑起一把越来越牢固的保护伞
  《北京青年报》记者:中国公民走出国门的人数越来越多,海外风险也在加大,外交部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安全?
  王毅:去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增长了近10%,突破1.2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达150多个,在海外的各类劳务人员超过100万,海外留学人员达到近200万。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国家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也给海外领事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坦率地讲,我们资源有限,手段不足,能力建设也亟待加强。
  但不管面对多大困难,本着外交为民的宗旨,我们都会尽心竭力,做好领事保护工作。仅过去一年,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就处理了8万多起领保案件,平均每天处理235起,每6分钟就有1起。其中12308领保热线累计接听十几万次电话,协助166个驻外使领馆处理了1.5万起案件。我们还成功解救了在海外被绑架的55位同胞,从陷入战火中的也门安全撤离613名同胞,从尼泊尔地震灾区接回6000多名同胞。说起民众关心的护照“含金量”,去年一年我们又同18个国家达成了便利人员往来的安排。给予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免签和落地签的国家和地区达到54个。当然,这个数字与大家的期待还有不小距离,我们的努力决不会放松。
  领保工作永远在路上。事先预防而非事后补救,才是最好的保护。预防性领保将是我们今后的方向,比如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普及、在有条件国家设立警民合作中心、聘用当地领保联络员等,要把领保工作关口向国外前移,缩短领保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尽量把问题解决在当地,避免大规模转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总之,人民的利益大于天。同胞走到哪里,我们的领事保护与服务就应跟随到哪里。我们将全力为大家撑起一把越来越牢固的保护伞。
  关于中日关系
  日本政府和领导人一方面不断声称愿意改善日中关系,一方面又刻意到处给中国制造麻烦
  日本《每日新闻》记者:请问您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现状?中日关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改善出路又在哪里?
  王毅:由于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的错误做法,这些年中日关系伤得不轻。尽管在双方有识之士努力下,两国关系出现了改善迹象,但前景仍不容乐观。因为日本政府和领导人一方面不断声称愿意改善日中关系,一方面又刻意到处给中国制造麻烦。这是一种典型的双面人的做法。
  中日两国比邻而居,隔海相望,两国人民也有着友好传统。我们当然希望中日关系能够真正好起来。但俗话讲,治病要断根。对于中日关系而言,病根就在于日本当政者的对华认知出了问题。面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是把中国当作朋友还是敌人,当作伙伴还是对手?日方应认真想好这个问题,想透这个问题。
  关于对欧外交
  同欧洲各国关系呈现竞相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态势
  新华社记者:过去一年欧洲国家和中国越走越近,您怎么看这种变化?
  王毅:对欧外交是去年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超级国事访问”,掀起中欧合作的新高潮。我们同欧洲各国关系呈现竞相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态势。
  中欧关系的积极变化不是一时之计,而是长远和必然的选择。中国始终把欧洲作为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欧洲开始更加客观平和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崛起。曾几何时,中欧之间摩擦不断,但尘埃落定之后,欧洲发现,中欧之间其实不会发生战略对抗,也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相反合作需要越来越大,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当然,事物总是辩证的,中欧之间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彼此一定会越走越近,步伐也会越来越稳。
  下一步,我们愿与欧洲切实推进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的建设。这是一个世纪工程,也是中欧双方对人类发展进步应做出的贡献。
  关于外交同老百姓生活的关系
  中国外交今后还会越来越忙,服务和支持国内发展的力度会越来越大,我们老百姓从中分享的“红包”也会越来越多
  “外交小灵通”网友:中国外交这么忙,究竟在忙什么呢?跟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有关系吗?
  王毅:很高兴回答来自网友的问题。首先愿借这个机会感谢广大网友对外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这位网友说得很对,中国外交这几年的确非常忙,但忙得很有必要,很有收获。
  必要,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三年来,习近平主席20次出访,相当于环绕地球飞行10圈。所到之处都刮起强劲“中国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人的腰板越来越硬。
  收获,是因为中国外交不仅“高大上”,而且“接地气”。大家看到,中国的领导人,甚至我们的主席、总理都在出访期间亲自做“讲解员”和“推销员”。他们心里想着的是国内的发展建设,装着的是人民的利益福祉。
  我只举一个例子。今年1月习主席访问伊朗后4天,首列“义乌—德黑兰”货运班列通车,为义乌7万多家商户开辟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快捷通道,让他们拥有更多商机、更好收益。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和故事,大家如有兴趣,请点击一下“外交小灵通”。
  最近外交部推出了一项促进地方发展与开放的新举措,那就是外交搭台,地方唱戏。在外交部蓝厅为地方省区市举办全球推介活动,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及企业参加,彼此零距离交流,面对面对接。上个星期,主办了首场推介宁夏活动,反响很好。今后大概每两三个月举行一次,欢迎各省区市踊跃参与。
  中国外交今后还会越来越忙,服务和支持国内发展的力度会越来越大,我们老百姓从中分享的“红包”也会越来越多。
  记者会历时2小时,5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
让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
让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
  关于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一些临时性因素不会也不可能影响中俄深化全方位合作的大趋势
  俄通—塔斯社记者: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俄中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是否面临挑战?
  王毅:中俄关系是成熟、稳定的。我们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建立在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牢固基础上,也有着加强合作、互利双赢的巨大需求,完全经得起任何国际风云的检验,不会因一时一事而改变。去年一年,习近平主席就和普京总统会晤了5次,为中俄关系保持发展势头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两国间的大项目合作在积极有序推进,东线天然气管道已开工建设,产能和装备制造、农业、财金等领域合作也在提速。
  中俄经济互补性强,合作需求大,具有长期性和战略性,一些临时性因素不会也不可能影响中俄深化全方位合作的大趋势。
  今年是《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15周年。我们愿大力弘扬条约确定的世代友好理念,把两国高水平的政治关系优势转化为更多务实合作成果,不断丰富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
  关于“一带一路”的进展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
  《中国日报》记者:“一带一路”取得了哪些进展?有人担心这是中国实力加快向外扩张的象征,您怎么看?
  王毅:“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今天正好向大家晒一晒两年多来的成绩单。
  一是参与伙伴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意愿,30多个国家同我们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二是金融支撑基本就位。中方发起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经开业运营,丝路基金的首批投资项目也已正式启动。
  三是互联互通网络逐渐成形。以中巴、中蒙俄等经济走廊建设为标志,基础设施、金融、人文等领域取得一批重要早期收获。中欧班列贯通欧亚,匈塞铁路、雅万高铁开工建设,中老、中泰铁路等泛亚铁路网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四是产能合作全面推进。我们同近20个国家开展了机制化产能合作,开创了中国—哈萨克斯坦合作新模式,一大批重点项目已在各国落地生根。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的,但机遇是世界的。提出这一倡议,顺应了亚欧大陆要发展、要合作的普遍呼声,标志着中国从一个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快速转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奉行的不是“门罗主义”,更不是扩张主义,而是开放主义。“一带一路”带给未来世界的,一定是一幅亚欧大陆共同发展繁荣的新的历史画卷。
  关于中国的中东政策
  中国在中东不搞势力范围,也不寻求代理人
  埃及《七日报》记者:今年初习近平主席在地区局势紧张的时候首访中东,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正在调整中东政策?
  王毅:在中东事务上,中国从来都不是“看客”。我们一直支持阿拉伯国家争取民族独立解放,与地区各国有着越来越密切的经贸联系,同时也在积极致力于中东的和平稳定。中国在中东不搞势力范围,也不寻求代理人。我们要做的,就是本着客观公正态度,着力劝和促谈,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这恰恰成为中国的优势所在,中东各国都欢迎和期待中国发挥更大的作用。
  今年年初,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就选择了中东,对沙特、埃及和伊朗三国成功进行历史性访问,开辟了中国与中东关系的新篇章。如果说中国的政策有哪些变化的话,那就是我们愿意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更积极地和中东国家深化各领域互利合作。在坚持不干涉内政基础上,更积极地参与推动中东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
  关于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
  将全力为大家撑起一把越来越牢固的保护伞
  《北京青年报》记者:中国公民走出国门的人数越来越多,海外风险也在加大,外交部将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外中国公民和机构的安全?
  王毅:去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增长了近10%,突破1.2亿人次。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达150多个,在海外的各类劳务人员超过100万,海外留学人员达到近200万。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国家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也给海外领事保护工作带来巨大压力。坦率地讲,我们资源有限,手段不足,能力建设也亟待加强。
  但不管面对多大困难,本着外交为民的宗旨,我们都会尽心竭力,做好领事保护工作。仅过去一年,外交部和驻外使领馆就处理了8万多起领保案件,平均每天处理235起,每6分钟就有1起。其中12308领保热线累计接听十几万次电话,协助166个驻外使领馆处理了1.5万起案件。我们还成功解救了在海外被绑架的55位同胞,从陷入战火中的也门安全撤离613名同胞,从尼泊尔地震灾区接回6000多名同胞。说起民众关心的护照“含金量”,去年一年我们又同18个国家达成了便利人员往来的安排。给予持普通护照的中国公民免签和落地签的国家和地区达到54个。当然,这个数字与大家的期待还有不小距离,我们的努力决不会放松。
  领保工作永远在路上。事先预防而非事后补救,才是最好的保护。预防性领保将是我们今后的方向,比如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的普及、在有条件国家设立警民合作中心、聘用当地领保联络员等,要把领保工作关口向国外前移,缩短领保反应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尽量把问题解决在当地,避免大规模转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总之,人民的利益大于天。同胞走到哪里,我们的领事保护与服务就应跟随到哪里。我们将全力为大家撑起一把越来越牢固的保护伞。
  关于中日关系
  日本政府和领导人一方面不断声称愿意改善日中关系,一方面又刻意到处给中国制造麻烦
  日本《每日新闻》记者:请问您如何看待中日关系的现状?中日关系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改善出路又在哪里?
  王毅:由于日方在历史等问题上的错误做法,这些年中日关系伤得不轻。尽管在双方有识之士努力下,两国关系出现了改善迹象,但前景仍不容乐观。因为日本政府和领导人一方面不断声称愿意改善日中关系,一方面又刻意到处给中国制造麻烦。这是一种典型的双面人的做法。
  中日两国比邻而居,隔海相望,两国人民也有着友好传统。我们当然希望中日关系能够真正好起来。但俗话讲,治病要断根。对于中日关系而言,病根就在于日本当政者的对华认知出了问题。面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是把中国当作朋友还是敌人,当作伙伴还是对手?日方应认真想好这个问题,想透这个问题。
  关于对欧外交
  同欧洲各国关系呈现竞相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态势
  新华社记者:过去一年欧洲国家和中国越走越近,您怎么看这种变化?
  王毅:对欧外交是去年中国外交的一大亮点。尤其是习近平主席对英国进行“超级国事访问”,掀起中欧合作的新高潮。我们同欧洲各国关系呈现竞相发展、相互促进的新态势。
  中欧关系的积极变化不是一时之计,而是长远和必然的选择。中国始终把欧洲作为多极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极,欧洲开始更加客观平和地看待中国的发展崛起。曾几何时,中欧之间摩擦不断,但尘埃落定之后,欧洲发现,中欧之间其实不会发生战略对抗,也没有根本利害冲突,相反合作需要越来越大,共同利益越来越多。当然,事物总是辩证的,中欧之间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彼此一定会越走越近,步伐也会越来越稳。
  下一步,我们愿与欧洲切实推进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的建设。这是一个世纪工程,也是中欧双方对人类发展进步应做出的贡献。
  关于外交同老百姓生活的关系
  中国外交今后还会越来越忙,服务和支持国内发展的力度会越来越大,我们老百姓从中分享的“红包”也会越来越多
  “外交小灵通”网友:中国外交这么忙,究竟在忙什么呢?跟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有关系吗?
  王毅:很高兴回答来自网友的问题。首先愿借这个机会感谢广大网友对外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这位网友说得很对,中国外交这几年的确非常忙,但忙得很有必要,很有收获。
  必要,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的事情越来越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三年来,习近平主席20次出访,相当于环绕地球飞行10圈。所到之处都刮起强劲“中国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国人的腰板越来越硬。
  收获,是因为中国外交不仅“高大上”,而且“接地气”。大家看到,中国的领导人,甚至我们的主席、总理都在出访期间亲自做“讲解员”和“推销员”。他们心里想着的是国内的发展建设,装着的是人民的利益福祉。
  我只举一个例子。今年1月习主席访问伊朗后4天,首列“义乌—德黑兰”货运班列通车,为义乌7万多家商户开辟了成本更低、效率更高的快捷通道,让他们拥有更多商机、更好收益。其实还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和故事,大家如有兴趣,请点击一下“外交小灵通”。
  最近外交部推出了一项促进地方发展与开放的新举措,那就是外交搭台,地方唱戏。在外交部蓝厅为地方省区市举办全球推介活动,邀请各国驻华使节及企业参加,彼此零距离交流,面对面对接。上个星期,主办了首场推介宁夏活动,反响很好。今后大概每两三个月举行一次,欢迎各省区市踊跃参与。
  中国外交今后还会越来越忙,服务和支持国内发展的力度会越来越大,我们老百姓从中分享的“红包”也会越来越多。
  记者会历时2小时,500多名中外记者参加。
本届全国两会,华龙网派出3名首席记者和1名摄像记者组成的实力团队,将通过全媒体的方式传递两会声音。除常规的文图、视频报道外,还将推出全媒体脱口秀《龙哥说两会》,同时还将邀请代表做客节目,推出《龙哥说两会之代表面对面》、《全国两会微访谈》等系列报道。
·······
华龙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最佳浏览环境:分辨率以上,浏览器版本IE8以上)
地址:重庆市两江新区青枫北路18号凤凰座A栋7楼
邮编:401121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王毅:让G20从杭州再出发 让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_新浪新闻
  原标题:王毅:让G20从杭州再出发 让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  王毅谈G20杭州峰会:中国主场外交 全球瞩目期待  来源:中央电视台
  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3月8日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部长王毅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中央电视台记者:王外长,您好。首先谢谢您对于女同胞的祝福。我们注意到,今年对于中国外交来说,应该说9月份在杭州举办的G20峰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场外交活动,我们也注意到,现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增长是比较乏力的,而G20作为全球经济治理的首要平台,拿出什么样的方案应该说对于世界经济的走向都是非常关键的,但是我们也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G20面临着转型,面临着从2008年金融危机反应机制到现在长效治理机制的转型,各成员国的利益诉求也不同。请问外长,今年我们作为东道国有没有提前做一些特殊的外交的努力?我们怎么样才能够充当和发挥引领作用来回应世界期待?有没有这次峰会上做一些特别的安排?因为大家都非常关心怎么把G20办的有特色,同时让杭州峰会更有成效?
  王毅:第一个问题就问到G20峰会,说明大家对中国主办峰会的高度期待,确实杭州G20峰会将是中国今年最重要的主场外交,也是全球最受瞩目的经济盛会。这几年G20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挥着关键作用,但现在世界经济又到了一个转折点,如何来摆脱长期的低迷不振,如何找到新的增长动力,如何来有效地协调各国的政策,就像这位记者所说的,国际社会正在把目光转向中国。习近平主席已经向世界清楚阐明了中方办会的宏观思路,我们将在全面推进各项议题的同时,着力从三个新的角度来寻求峰会的突破。一是以创新发掘新动力。二是以改革注入新活力。三是以发展开辟新前景。
  王毅:我们首次把创新增长作为重点议题,期待以新工业革命、数字经济等为契机,制定一份世界经济创新增长的新蓝图。我们强调改革特别是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性,推动主要经济体就此形成新的共识,合力把世界经济重新拉回到强劲复苏之路。我们把发展问题放在宏观政策协调的突出位置,推动G20成员率先制定落实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的行动计划,以此来带动世界的包容和联动发展。我们相信,这次峰会一定能开成一次提振信心的会议,凝聚共识的会议,指明方向的会议。让G20从杭州再出发,让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谢谢。(根据网络文字直播整理)
这两年的两会,山西代表团总是很热闹的一个。原因之一,是因为每年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都喜欢在媒体开放日“讲故事”。
依法治国年代,建设法治政府语境下,类似“罚到倾家荡产”这样的官方表态应谨慎为好;如果凡是领导高度重视的问题,就作“严打”式批示,法律可以被晾在一边,公众又要对“法治”产生困惑。
能够看到“一点点”真实世界,并不是因为世界变了,而是因为我们碰巧看到了一个略大的井口……
朋友聚会,不知怎地就聊到某机关里的奇葩事。特记一二,哭笑由你(估计旁人感觉好玩的,当事人应该是五味杂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们从古田再出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