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中国家风有感》的体会

来源:日照网
&&&&核心提示:《颜氏家训》《钱氏家训》,都是名门大户人家留下的治家格言,是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的珍贵财富。我们家是普通的庄户人家,却有让我终身受益的淳朴家风。
《颜氏家训》《钱氏家训》,都是名门大户人家留下的治家格言,是中华民族有文字记载的珍贵财富。我们家是普通的庄户人家,却有让我终身受益的淳朴家风。
读过许多中国古代的、现当代的经典的家风家训,我时常在想:我的家风是什么呢?也曾经尝试制订我的家风,未果。渐渐地我明白了,家风往往不是刻意制订的,淳朴的家风如涓涓细流,润物细无声。
时常忆起童年的美好时光。其实,在这片世代以农耕为主的土地上,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劳动中度过的:下地拔草、掰玉米、创花生、挖野菜&&我最愿意和妈妈一起下地干活,劳动虽然辛苦,我却享受这个过程,每次劳动我总能感到快乐。
炎炎夏日,戴上一顶妈妈用树枝条等编成的草帽,扛上锄头,一起下地锄草是经常的事。我锄一垄,妈妈同时锄两三垄,妈妈一边锄草一边介绍着各种野草和野菜的名字:荠菜、灰菜、苦菜、七七牙、蚂蚱菜&&现在我所知道的野菜大抵是那时认识的。有时会锄出蚯蚓,我最怕这类动物,锄头一扔,躲得远远的,妈妈却不怕。至今还记得那时她给我讲的蚯蚓和蚂蚱菜的故事:很久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大地像火盆,后羿射掉了九个,最后一个太阳吓得躲在了蚂蚱菜的后面,没有被发现。有一条蚯蚓不停地喊&热死了,热死了&&&,并且出来告密说太阳藏在蚂蚱菜的后面,最后,后羿还是留下了这个太阳。从那以后,太阳对蚂蚱菜存有感激之情,所以对它格外开恩,怎么也不会把它晒干。而对于蚯蚓呢,它只要一出土,太阳就会对付它。所以,直到现在,蚯蚓成天在土里呆着。哦,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每次锄地,其他野草野菜经过一上午的爆晒都蔫了,只有蚂蚱菜跟没事似的。多么有趣的故事啊!
我聚精会神地听着故事,有时忘记锄草,妈妈会悄悄地把我负责的这垄地一起锄了,所以我锄草的速度始终与妈妈的速度一致。
去年夏天,妈妈接到舅舅打来的电话,说是四十多年前妈妈所在的大队插队的知青来看望妈妈。知青阿姨讲述了四十多年前的往事:那时妈妈还没有结婚,这些知青是四十多年前从青岛某工厂来到妈妈所在的大队插队的。那时生活是极其艰苦的,饭吃不好,甚至吃不饱,妈妈总是偷偷地把一些那时所谓的好吃东西留一半给知青阿姨。劳作时,妈妈总是和知青阿姨挨在一起,妈妈是劳动的能手,时不时地偷偷地帮知青阿姨把活干了。
无论是劳动还是休息,和妈妈在一起总是快乐的,妈妈有着无穷的生活知识和智慧。
我想,我们家和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一样,没有文字记录的家训,但从妈妈的言传身教中,我体会到了对待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智慧、爱和互助。这是我终身受益的淳朴家风。
指导教师:胡宗瑶
责任编辑:米奇
日照网新闻热线:
想咨询?要投诉?提建议?欢迎登陆
留言,参与问政。
日照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日照广播电视台下属8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日照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
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日照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读《中国家风》有感
读《中国家风》有感
《中国家风》这本书是我国国学学者张建云与赵志国共同主编的,讲述了在中国社会应有的家庭风貌。所谓“家风”就是对爷爷奶奶老一辈的孝道,是对父母的付出感恩在心;是对他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也是对一个人的教养进行评价……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而家风就是家里的规矩。
仔细品味完这本书后,书中有许多情节令我记忆犹新,使我受益匪浅,深深地体会到了一个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孩子,有些东西不属于你》和《共同呵护着那一盏古老的灯》让我至今难忘。前者讲的是教养问题,公交车上给小朋友让座这是很普遍的事情,可是却有一位这样的小朋友,她上车后公交车上还有许多空位,可她偏偏要坐一个已经有人的座位,而那个人就是作者。那个女孩毫无原则地冲着她妈妈大喊大叫不依不饶,好像是不坐到那个座位上就誓不罢休,这使我想到了一个词“溺爱”。是啊,现在有些家长对孩子溺爱之至,使我们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对父母的撒娇,什么都让父母满足我们。而后者讲的是爸爸因为说了得罪爷爷的话,爷爷大发雷霆不肯吃饭而爸爸跪在地上请求爷爷的原谅。古往今来,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一个人文明素质的体现。想想我们,父母稍有不依顺我们的地方有时就会大吵大闹,埋怨这埋怨那,从来不从自身找原因,殊不知我们的父母从来不抱怨什么,无怨无悔地关心爱护着我们。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也是我们中国家风的具体体现之一。大到我们的国家、社会,小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位成员,在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应该义无反顾地去为他们做些什么,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需要帮助的弱者得到了你的帮助,那就会感染他们,他们同样也会去帮助更弱的弱者,这样就像一根大链条大家拉起手来传递温暖。团结就是力量,那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正能量,那我们在这种和谐、互助、友爱的环境中生活、工作、学习是多么的幸福与快乐!
中国家风代表着国人的精神面貌,一个民族的文明体现,我们一定要把中国式家风世世代代地传承下去,从自身做起,做一个家风优良的好少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读中国家风有感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读中国家风有感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正家风心得体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正家风心得体会
上传于|0|0|文档简介
&&党员领导干部正家风心得体会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家风正,子孙兴》:中国优秀家风故事
栏目:出版界新闻&&记者:夏天&& 08:00&
  本书是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教授最新力作,列举了数十个优秀家风故事,让读者感受优良家风的熏陶,明白“家风是什么”,并且确立自己的家风,让子孙世代受益。
【内容介绍】&&& 家风也称作“门风”,是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的基因。家风跟生物一样,是可以遗传的,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一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了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能否兴旺,以及对外的社会形象。
&&&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它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作者介绍】
&&& 赵忠心&&& 著名家庭教育专家,中国当代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评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他是我国当代第一位专门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的专家,我国第一位家庭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出版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基础理论研究著作——《家庭教育学》,创办我国唯一的家庭教育学术期刊《中国家庭教育》。
&&& 在国内外三百家刊物上发表论文和科普文章3000多篇,独立撰写、主编出版50多部著作,总共2500多万字。代表作有《中国家庭教育从书》《中国家教之道》《中外家庭教育荟萃》《家庭教育学》《中国家庭教育五千年》《中国神童》《劝学诗》《中国家庭教育观察》《给年轻父母的一百个建议》等。学术著作《家庭教育学》被教育部指定为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教材和全国文科教材,并且在1996年获北京市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原文摘选】(原文之一)序言: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文/赵忠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日
&&& 在2014年年初召开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提出要将家风教育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
&&& 他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家长们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有的家长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抓家风教育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 要引导广大家长树立良好家风,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 在传统社会, “家风”这个词人们都耳熟能详。如今却是久违了,似乎为人们所忘却。&&& “家风”,我的理解应该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作风、审美观点、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总和。
&&& “家风”是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属于意识形态范畴,还可称为“家庭文化”。不论贫穷与富有,也不论社会地位高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特定的家风。有的用文字记载了下来,即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家训》《家规》《家范》等,绝大多数则是通过口耳相传延续下来。
&&& 作为“文化”现象,“家风”跟生物一样,是可以“遗传”的,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一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特定的风俗、习惯、作风、传统。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社会的变迁会有所“变异”,但基本的核心的东西是不会改变的。
&&& “家风”对家庭成员来说,就好比物理学中的“磁场”,每个成员生活在其中,其思想行为,必定要受到“磁力”的制约。长期生活在一个特定的家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必然会不知不觉地受到家风的影响和熏陶,其言行举止,性格气质,必定要带有这个家庭家风的特征,并自觉不自觉地朝着家庭所希望的方向发展。
&&& 特别对可塑性很强的年幼一代的性格气质,家风甚至起着“形塑”的作用。良好的家风可以使家人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不良的家风会引导家人走向歧路。
&&& “家风”好不好,对外还决定一个家庭树立什么样的社会形象,能不能获得积极的社会评价、社会威望,是否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也就是能不能赢得积极的口碑和广泛的人脉,这预示着家庭、家族未来的兴衰,事关重大。
&&& 家庭虽然是比较封闭的社会组织形式,但家庭不是孤立于社会之外的,家庭和社会生活息息相通。“家风”好不好不单纯是家庭的私事,也直接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建设。家风好,会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家风不好,会给社会风气造成污染。
&&& 因此,中国古人历来都非常重视家风培养、建设、延续,努力维护家风的严肃性。&&& 两汉三国南北朝时期,实行“举孝廉”的推选官员的制度,被推荐、选拔者必须出身于具有良好家风的家庭,必须具备孝亲、廉正的品行。为了适应这种选官制度,魏晋时期出现了很多总结、展示、颂扬家风家教的文学作品。
&&& 宋朝史学家司马光为树立节俭的家风,特意给儿子司马康撰写了《训俭示康》一文。他要求儿子:“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意思是,你不但自己要俭朴,还要教导你的子孙后代,使他们也知道并坚守我们家先辈建立的俭朴家风。
&&& 宋朝政治家包拯更是视家风为家族生死存亡的头等大事。他的家训只有三十七个字,言简意赅,旗帜鲜明:“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是说,子孙后代为官者有贪赃枉法行为的,不许进入家门,死后不得葬入祖坟之中。如有不服从我的训诫的,我不承认是我的子孙。包拯要求非常严格,为官者不能贪赃枉法,这是家庭行为规范的“底线”。如若违反家风,坚决开除“家籍”。
&&& 注重家风建设和维护是我国古人创造的优秀家庭文化传统,这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继承并将之发扬光大。
&&& 当我们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小时候父辈究竟对我们说过什么话,记得住的并不多,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有长期生活的那个家庭的印记或痕迹。这充分表明,无意识的“润物细无声”的家风的熏陶、影响要比具体的教育活动给人的影响更为深刻而持久。
&&& 家长必须明白,培养、教育孩子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相当漫长的熏陶、浸渍的过程,是通过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实现的,不能指望通过“短平快”的方式立竿见影,必须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没有良好的家风是不可能的。
&&& 特别是在当今开放的社会,各种价值观并存,社会环境复杂,孩子生存环境中的变数越来越多,而且难以预测和控制。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每个孩子都必须经历的三道“加工工序”,家庭教育作为第一道“工序”是给孩子“打底色”的,至关重要。“底色”打得正,以后即使遇到不良的影响也不会出格;而“底色”打得不正,以后想再更改是很难的。而家风对人的影响是终生起作用的,良好的家风有利于提高孩子的生存能力。
&&& “家风”看起来很抽象,实际是很具体的,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家风应该全家人共同创建,也应该全家人共同遵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相对稳定的家庭习俗、风尚、风气。&&& 如何培养良好的家风呢?
&&& 第一是父母要立足家庭,面向社会。&&& 这不是口号,是行动指南。虽说家庭是相当封闭的社会组织形式,但家庭跟社会生活是息息相通的,孩子们长大后都要进入社会,融入社会。因此,要建立家风,就必须了解社会的发展趋势和对未来成员的要求,使家风既有家庭的个性特征,也具有时代特征,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 第二是父母要加强自身修养。&&&&家风的决定者,或者说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父母。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家风。家长的自身修养至关重要。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必须先成为这样的人。这不是以身作则的问题,而是父母的人格决定家风的方向,自然也决定孩子发展的方向。
&&& 第三是利用家庭集体教育教育和影响孩子。
&&& 所有家庭成员要统一思想、行动一致,每个家长都不能放任自己,谁也不能迁就孩子。也就是说,教育孩子不能只靠某一个人,而要依靠一个教育的整体,而这个教育的整体,实际上就是家风。&&& 总之,建设有时代特点的积极的家风,一定要了解社会,研究社会。同时,还要提高分辨、识别、筛选能力,对待社会上的各种教育观念,应该有所选择、取舍。要时时刻刻坚持主流的价值取向,不能笼统地把社会上宣扬的东西都搬到家风中来。
&&&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家风建设的要求,这给新时期家庭建设指明了方向。
&&& 为贯彻中央加强家风建设的号召,我特意编写了《家风正,子孙兴》一书。书中收集、整理了我们国家历朝历代一系列有特色的优良家风的典型,介绍给读者,以便学有榜样。
&&&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道德水准上,给人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要适应社会发展和进步的要求,每个家庭应首先从建设优良家风做起。每个家庭的家风建设好了,每个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提高了,整个社会就会越来越文明、健康,就越富有生机和朝气。
&&& 《家风正,子孙兴》一书,内容丰富,特色鲜明,通俗易懂,形象生动,是家长教育子女的教材,是学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参考书,是干部、党员加强自身修养和廉政建设的读本,也是大人和孩子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通俗读物。&&& 我希望读者喜欢它。
(原文之二)1.谦让美德代代传(春秋·范武子)&&& 常言说:“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谨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古以来,很多做父母的,都特别重视对子女进行这方面的教育。
谦虚尽让是一种美德&&& 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元帅兼太傅范武子,一生功勋卓著,但却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深受人们敬重。他对儿子的要求也很严格,很注重谦让品质的培养教育。&&& 范武子告老退休以后,儿子范文子接替他出来做官,被封为高级官员“卿”。
&&& 有一天,天色已经很晚,范文子还是迟迟不归。“按往常,儿子早该退朝回家了,”范武子寻思着,“这么晚了,朝中还会有什么事?……”就在这时,只见范文子兴冲冲地回来了。&&& 范武子连忙关切地问道:&&& “朝中出了什么意外的事,怎么回家这么晚?”&&& 范文子回答说:&&& “父亲,没什么大事,是秦国来了一位客人,在谈话中,他出了几个隐晦难解的问题,要我们在座的几个官员回答。其他的大小官员,谁也答不上来,我一口气解答了三个问题,答案全都正确无误。秦国的客人听了十分满意,称赞我有见地!”
&&& 范武子听儿子那盛气凌人的语气,看他那得意扬扬的神情,觉得他简直是不知天高地厚,似乎只有他行,别人全不如他。面对儿子轻慢同列、自高自大的态度,范武子非常生气,严肃地教训儿子说:
&&& “那些官员不见得全不能解答。他们看你是长者,又是上司,谦让你,是有意让你先说,谦虚尽让是一种美德。你却自命不凡,一点儿也不知道谦让,竟在朝上三次抢先发言,真是一点儿礼貌都不懂!你看你,简直是狂傲到极点了,丢人现眼,真不知羞耻!”&&& 父亲越说越气,说着就举起手杖打了他一顿。&&& 范文子受过父亲的教训以后,觉得自己荣辱不分,以耻为荣,深深地自责。从那以后,他幡然悔过。
儿子懂得了谦让&&& 公元前589年,范文子以上军之佐的身份跟随中军元帅隙克攻打齐国,当他们凯旋的时候,受到晋国臣民的夹道欢迎。
&&& 儿子出征打了大胜,做父亲的能不由衷地高兴吗?范武子不顾年迈体衰,拄着拐杖,让家人搀扶着也来到大街上,亲自迎接凯旋的儿子。
&&& 范武子看到将士们一队队雄赳赳地走了过来,心里非常激动,可就是没有看到自己的儿子。范武子顿时紧张起来:“莫非我的儿子……”他不敢再往下想。
&&& 正当他眼巴巴地盼望儿子出现的时候,突然,他看到一个十分熟悉的面孔,只见儿子从队伍的最后走了过来。顿时,范武子心头的乌云散尽,立刻转忧为喜,蹒跚着紧走几步迎上去,拉着儿子的手,急切地说:
&&& “儿子啊,你知道我在此焦急地盼望你归来吗?儿子,你不是副帅吗?怎么走在队伍的最后边呢?”&&& 范文子谦虚地说:
&&& “这次是隙克主帅领兵打了大胜仗,是他立了大功。我若走在队伍的前头,恐怕晋国的臣民都会把视线投到我的身上。我是副帅,是主帅的助手,要是那样的话,我不就抢占了主帅的荣耀吗?”&&& 范武子听儿子这么一说,打心底里感到高兴,连连点头说:
&&& “很好,很好!我儿子明白事理了,知道谦让了,这我就放心了,放心了。”
谦让美德代代传&&& 在父亲的教导下,范文子不仅自己注意谦让,也教育他的儿子范宣子懂得谦让。&&& 公元前575年晋国和楚国交战。当时,范文子任中军副帅,儿子范宣子也跟随队伍前往战场。&&& 一天清晨,楚军发动突然袭击。因事发突然,晋军没有思想准备,立刻陷于被动。晋军虽然军事实力强大,却无用武之地。就在晋军将领们紧急磋商对策的时候,范宣子也跑来了。他不顾将领们正说什么,“下车伊始”,就哇啦哇啦地讲开了:
&&& “依我看,我们把灶平了,井填了,来个鱼死网破!就在营中列阵,跟他们硬拼,这样准能打败楚军。有什么可怕的!”
&&& 范文子看儿子如此放肆、目无尊长、自以为是,气愤极了,当场就大声斥责道:&&& “你懂什么,还不快给我滚!”硬是把他给轰走了。&&& 事后,范文子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告诫他一定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 范宣子没有辜负祖父的热切期望和父亲的谆谆教导,继承了他们谦虚谨慎的优良品德,虚心学习,刻苦磨炼,学问和武艺都长进很快,被封为中军之佐。
&&& 他所在部队的中军将去世后,按照他的资历、功绩和能力,本当“扶正”,递升为中军将。可他却认为自己还不够任职资格,主动提出让荀偃任中军将,这在部队中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
&&& 由于他的主动推让,本来许多下级军官该提升职位,也都在他的带动下,主动推辞。一时间,部队中出现了相互推让的良好风气。
&&& 晋平公在位时,范宣子出任大臣。他曾领兵攻灭贵族栾盈的族党,根据晋襄公“阅兵典礼”宣布的法令制定刑书,为晋国的兴盛立下了功劳。
&&& 范武子教育儿子范文子要谦虚谨慎,范文子又教育自己的儿子范宣子要谦虚谨慎,使这种美德世代相传。这实际上是用形成的良好家风教育下一代。这种优良传统,很值得继承发扬。
【编辑推荐】&&& ◆家风正,子孙兴!优良家风是我们留给子孙最大的财富,家风关乎儿女成才成人,塑造着人们骨子里的文化性格!
&&& ◆家风好不好,直接决定这个家庭或者这个家族能否兴旺发达,以及对外的社会形象!&&& ◆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曾说:“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家风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素养、为人处事及生活习惯等,每个方面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
&&& ◆中国家庭教育开拓者和奠基人、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原副会长、北京示范大学教授赵忠心老师最新力作!让读者感受优良家风的熏陶,明白“家风是什么”,并且确立自己的家风,让子孙世代收益!
【媒体推荐】&《家风正,子孙兴》4月份出版发行&&& 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主席关于重视家庭建设讲话,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 为何党和国家领导人如此注重家风建设?这是因为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它关乎儿女成才成人,塑造着人们骨子里的文化性格!“家风”好不好不单纯是家庭的私事,也直接关系到社会风气的建设。家风好,会对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发挥积极的作用,而家风不好,会给社会风气造成污染。
&&& 中国古人历来都非常重视家风培养、建设、延续,有的还用文字记载了下来,如社会上广泛流传的《家训》《家规》《家范》等;但是“家风”这个词对于今人来说,却是有些久违了。所以,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注重家风建设,从而引导广大民众树立良好家风,注重自身修养,注意行为举止,传承家庭美德,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孩子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家庭环境。
&&& 为贯彻中央加强家风建设的号召,2015年4月份,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赵忠心所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家风正,子孙兴:听赵忠心教授讲优秀家风故事》一书正式开始发行。赵忠心教授是我国家庭教育开拓者和奠基人,从事家庭教育理论研究数十年,这本《家风正,子孙兴》收集、整理了我们国家历朝历代一系列有特色的优良家风的典型,介绍给读者,以便学有榜样。
&&& 在序言中,赵教授指出:“作为“文化”现象,“家风”跟生物一样,是可以“遗传”的,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代一代不间断地传递、延续,逐步形成相对稳定的、特定的风俗、习惯、作风、传统。”“家风好不好,对外还决定一个家庭树立什么样的社会形象,能不能获得积极的社会评价、社会威望,是否能赢得社会的尊重,也就是能不能赢得积极的口碑和广泛的人脉,这预示着家庭、家族未来的兴衰,事关重大。”
&&& 家风正,子孙兴!希望广大读者能够感受优良家风的熏陶,明白“家风是什么”,并且确立自己的家风,让子孙世代受益。
【书评】好家风成就好子孙文/秦瑞艳 &&& 过去的时代,打听起某户人家的情况,知情的人往往会说“这家的门风好,值得一交”“那家的家风不正,趁早离远点”,可见,家风是人们评价一个家庭的好坏的重要参考标准,而过去的人们也非常重视家风的影响和建设。
&&& 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家风的建设反而越来越松懈,很多人都意识不到好的家风对一个家庭以及他们的子孙产生的巨大作用。
&&& 今年,习主席发表讲话,呼吁大家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风建设。&&& 赵忠心老师的这本《家风正,子孙兴》相应国家号召,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家中挑选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故事,来讲述好家风如何让一个家庭变得更好。
&&& 同那些如教科书一般的书面文章不同,赵老师并非板着脸说“你该怎么做怎么做”“你要怎么怎样”,而是用一个个简短的小故事,将中国优秀的品德——谦让、恭俭、自立、勇气、勤奋、责任等潜藏,让人们自行参悟,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就慢慢的明白了其中的真谛。而这样用故事串联的另外一个好处在于,这本书有很大的可读性,不仅大人可以从中学习,小孩子也可以阅读其中的小故事,让里面蕴含的思想慢慢融汇到他们的认知中。
&&& 在书中,赵老师对“家风”下了定义,他认为,家风,可以理解为一个家庭或家族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被家庭、家族成员认可并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思想作风、审美观点、价值取向、精神追求等方面的总和。
&&& 可见,好的家风并非仅从言语说教中就能培养出来的,而是从方方面面都会产生影响。中国有句成语,叫做“言传身教”,也就是说用语言传播,用行动来教育,从而到达培养孩子的目的。
&&& 在孩子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之前,会下意识的模仿学习父母的行事风格,或许很长时间以后,当他们回忆的时候已经完全想不起发生过什么事情,但那些不经意间模仿的某个动作或者语言却会成为自己都不知道的习惯,成为摆脱不掉的家庭烙印。
&&& 很多东西,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都会这样随着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去,或者时代在改变,或者子女和父母间的区别越来越明显,但某种本质却始终在家族之中存在,成为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甚或是一个国家鲜明的特点。
&&&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出人头地,能够成为榜样,能够有用一切的美好,但这些“美好”从源头来说,还是来自于父母,来自于父母身上所拥有的自身修养。
&&& 所以,我们需要注重自身的建设,培养良好的家风。&&& 仅仅是教育,我们可能只培养出一代出色的人,但良好的家风,我们却可以通过父母子女的传承方式,培养出一代又一代的栋梁。
&&& 但如何才能培养良好的家风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朝诗人杜甫的这句话很好的形容了父母对孩子所形成的影响——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是漫长的,父母的一点一滴在这漫长的时光中都会被无限强化,最终植入到孩子的脑海中。
&&& 所以,赵老师在书中反复强调,培养良好的家风,最重要的还是父母自身的提高和建设。因为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人,父母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行为,所以,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想要形成优良的家风,首先,父母需要是一个优秀的父母。
&&&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是由无数个小家庭组成的,大家庭的某个改变会对小家庭产生无可估量的影响,同样的,小家庭一点一滴的改变,也会推动着大家庭向着更好的方向慢慢前进。&&& 好家风,从小来说,能够提高孩子的素质,让我们的子女成为更好更优秀的人才;从大来说,能够变更社会的风气,促进国家的建设,更是对我国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目录】1 / 谦让美德代代传(春秋·范武子)2 / 教子戒轻狂(春秋·敬姜)3 / 拒受不义之财(战国·田稷子母)4 / 苦心教儿著《史记》(汉朝·司马谈)5 / 布囊盛尸(西汉·杨王孙)6 / 为教子而疏财(汉朝·疏广)7 / 清白家风遗子孙(东汉·杨震)8 / 一代才女的造就(汉朝·蔡邕)9 / 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曹操)10 / 驸马爷督粮(三国·诸葛亮)11 / 为儿做厚褥大被(三国·孟仁母)12 / 父子俱清廉(三国·胡质)13 / 非此母不生此子(东晋·陶侃母)14 / 书法世家(东晋·王羲之)15 / 处可欲之地不易心(东晋·吴隐之)16 / 科学家的摇篮(南朝·祖冲之)17 / 致仕临行诫子孙(北魏·杨椿)18 / 督子奉法持正(隋唐·郑善果)19 / 简葬禁佛事(唐朝·姚崇)20 / 有钱难买少时贫(唐朝·李景让)21 / 名门子弟的座右铭(唐朝·柳玭)22 / 宰相的家规(北宋·陈省华)23 / 要先忧天下之人(北宋·范仲淹)24 / 贾昌朝教子做人(北宋·贾昌朝)25 / 《泷冈阡表》记事(北宋·欧阳修)26 / 教子成“大家”(宋代·苏洵)27 / 成由俭 败由奢(北宋·司马光)28 / 精忠报国(南宋·岳飞)29 / 人活着要有价值(南宋·文天祥)30 / 不义之财,一毫不取(元朝·曹鉴)31 / 究竟是谁贤明(明朝·杨溥)32 / 退袄责子(明朝·邝子辅)33 / 谕应尾、应箕两儿(明朝·杨继盛)34 /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明朝·李时珍)35 / “治国”必先“齐家”(明朝·张居正)36 / 将门出虎子(明朝·戚继光)37 / 空前绝后的《农政全书》(明朝·徐光启)38 / 择婿嫁女(清朝·郑板桥)39 / 洪亮吉诫子(清朝·洪亮吉)40 / 呕心沥血育精英(清朝·林则徐)41 / 读书·作文·做人(清朝·曾国藩)42 / 左宗棠教子读书(清朝·左宗棠)43 / 张之洞给儿子的信(清朝·张之洞)44 / 归来堂(陈嘉庚)45 / 林纾教子为官(林纾)46 / 要珍惜国力(詹天佑)47 / 革命精神代代传(廖仲恺)48 / 一位爱国实业家的追求(刘鸿生)49 / 珍惜过去 面向未来(董必武)50 / 教子成民族英雄(朱德)51 / 属牛的孩子(钱玄同)52 / 儿女的良师(陈鹤琴)53 / 芭蕉花(郭沫若)54 / 名门之女(宋庆龄)55 / 伟大父亲的慈爱(毛泽东)56 / 循循善诱(叶圣陶)57 / 慈母兼父职(茅盾)58 / 不能搞特殊化(周恩来)59 / 小孩子不说假话(彭德怀)60 / 真正的教师(老舍)61 / 杨绛回忆父亲(杨绛)62 / 言传身教(钱伟长)63 / 有生应感国恩宏(杨振宁)64 / 母亲的远见(崔琦)65 / 根深蒂固(李嘉诚)
【图书信息】书名:《家风正,子孙兴:听赵忠心教授讲优秀家风故事》出版: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ISBN:978-7-作者:赵忠心时间:2015年4月第1版定价:39.80元开本:16开装帧:平装页数:320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
客户服务热线:010-  举报邮箱:xiandaiyuedu@}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家风建设心得体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