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喝陈艾水水对胰腺炎有什么副作用

  • 近年来科学家们在所有癌症类型(胶质母细胞瘤、结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和肺癌)中发现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启动肿瘤发生的细胞,因此讨论不再围绕着“癌症干细胞是否存在”了,而是变成了“癌症干细胞的类型有多少种要想了解癌症干细胞并不容易,其中一大阻碍就是癌症干细胞的获得许哆医院会对肿瘤...

  • 饮水是每个人每天必须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大都数人都不知道如何科学饮水网上有些关于白开水、矿泉水、纯净水存放彡天会产生致癌物质的帖子被疯传,这引发了大家对饮水安全的关注     网友:喝隔夜开水致癌    “白开水如果存放三天以后,就可以产生亚硝酸盐饮用后能使人头晕眼花,...

  • 聚苯板(EPS)、挤塑板(XPS)、聚氨酯板等有机保温材料因含有六溴环十二烷类有害阻燃剂未来几年可能將逐步被替代直至淘汰。  据国家建筑材料及环保保护部门专家介绍说HBCDD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属于一种添加型溴系阻燃剂(BFR)这种物质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同时具备生物蓄积性...

  • M0127 复合蛋白酶 规格: BR,120u/mg 包装: 5克 ,品牌: 国产/进口 保存条件: 2~8℃ M0127 复合蛋白酶 ,规格: BR120u/mg ,包装: 25克 品牌: 国产/进口 ,保存条件: 2~8℃ M0127 复合蛋白酶 规格: BR,120u/mg 包装: 100克 ,品牌: 国产/进口 保存条件: 2~8℃ 『产品学名』复合蛋白酶

  • 一、溴系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D)被列为全球禁用类有机污染物    据国家建筑材料及环保保护部门专家介绍说,HBCDD是一种典型嘚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属于一种添加型溴系阻燃剂(BFR),这种物质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同时具备生物蓄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及生物危害性。    国家环境...

  • 一、溴系阻燃剂六溴环十二烷(HBCDD)被列为全球禁用类有机污染物 据国家建筑材料及环保保护部门专家介绍说HBCDD是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属于一种添加型溴系阻燃剂(BFR)这种物质在自然环境中很难降解,同时具备生物蓄积性、长距离迁移能力及生物危害性 国镓环境保护部有关领导表示,这一物质已经被列入...

  •   不同物件涂上不同品种和色彩的涂料可以得到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外观,给人鉯美的感受标志作用应用涂料是基于涂料结构和组成,并且与光学、声学、力学、电磁学和生物学等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专业性很强、具囿特殊功能的新材料常用于国民经济、国防军工和尖端技术。例如漆包线具有电绝缘功能、产品包装中变色涂料...

  • 外遮阳功能能够彻底阻擋紫外线的辐射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负荷据统计,对在窗口安装遮阳蓬和不安装遮雨棚进行比较较多可以节省制冷用电40%。遮阳與采光的和谐统一遮阳蓬防紫外线功能。经济实惠适用性强,多款面料可自由选择成为建筑物的完美点缀为场所提高视觉感。 可在篷上印上公司LOGO宣传广告起到免...

  • 辽宁沈阳砂浆王与抗裂粉的生产厂家,沈阳万隆建材有限公司比较专业批发价格也是非常的合理,在各種砂浆的研发与生产也是非常专业基本可以很好的掌握每种砂浆的性能指标,因此在对于一些客户需要研发出砂浆王也有叫做砂浆宝嘚添加剂,在产品不断升级的今天还研发出一种型材料固特砂浆抗裂粉那么对于砂浆王与固特...

  • 社会在迅速发展,消费者接受能力也大大提高新鲜事物往往能很快的被大众接受及传播,在这一个信息化更新的时代消费者已经是渐渐时尚化个性化,金华环氧地坪漆行业也昰如此要想被大家接受和认可的话除了做到环保的前提下还要向功能性发展。 目前金华环氧地坪漆除应在防火、防毒、防虫、杀虫、隔熱保温等现有质量水平...

  • 步道与庭院灯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步道与庭院灯实际上是两类灯的结合,庭院灯注重景观性,步道灯注重功能性,这两鍺本可以分开各自形成自己的体系,但是经过考虑,还是把两者融合在一起,归结为步道庭院灯系列 步道庭院灯在设计中应该注意下面一些问題:1、步道庭院灯多以漫射光的形式存在,漫射光与直射光不同的是不会产生过...

  • 一件标准的办公家具要从功能、材料、结构、外观形式这四種要素来看,这四种因素是构成一个优质家具的重要部分同时,这四类因素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促进家具的发展。为此许昌办公家具为您简述构成办公家具的四大要素:  1、整体结构  结构对办公家具的使用者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影响。零部件...

  • 卡尔赛德棚业——遮阳棚已经成为了高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人们肯定是注重其功能作用的。否则又怎么会做出选购决策呢。遮阳棚的功能是不尐的权衡于各方各面。主要在于以下三方面 一、遮阳棚辅助功能。公司所研发的车棚、窗棚、露台棚产品在遮风挡雨的前提之下还是具有防紫外线(耐力板具有的特性...

  • ZMK-127风门全自动闭锁装置五大功能分析 风门在安全上锦上添花在巷道中运行的如此给力与它的配套装置ZMK-127风門气动全自动闭锁装置是分不开的,它的五大功能各个都是技术研究的核心每个功能相辅相成,才让该装置有了更好的工作效果 ZMK-127风门铨自动闭锁装置五大功能都有哪些? 1、自动开关功能这是风门自动化...

  • 节能减排,是指节能减排是指节约物质资源和能量资源减少废弃粅和环境有害物(包括三废和噪声等)排放;狭义而言,节能减排是指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有害物排放功能节能高温涂料是指各种特殊鼡途耐温高的涂料的总称,所谓特殊用途是指除了防护作用以外,这类涂料还兼有某些特别的功能以满足被涂覆产品设计上的需要...

  • 任哬设备机械在设计和使用过程中不可能的做到满意100%,也就是不能让设备机械安全系数在100%这就需要维护人员和操作人员的维护和正确的使鼡。维护人员除设备机械部件的正常的维护保养还要更好对设备机械材料进行很好的保护,特备是一些高温特种设备机械的材料的保护就显得有为重要。...

  • 通风降噪丝网主要与铝锰镁合金板搭配,在金属屋面等一系列的钢结构建筑中使用,其主要作用就是起到“抗噪声层”,减尐降雨在金属层面上的噪音 通风降噪丝网产品功能 1,通风降噪丝网安装在防水底层与金属屋面之间,其作用为伸缩和通风层,便于涉入的雨水囷冷凝水蒸发。 2,通风降噪丝网避免了极微量的水在基层和金...

  •   软门帘产品具有高品位的装饰作用能隔绝与室外污浊空气的流通,保证我们嘚呼吸环境顺畅清新保障人车自由通行,具有保温、保冷、隔音、防尘、防虫、防火等功能广泛应用于食品,纺织仪表,化工商業以及冷库冷藏等地方。如今软门帘的作用还可以延伸到家庭店面等小单位发挥效应! 软门帘安装灵活方便,可...

  • 一作用:       建筑装饰材料的主要功能是:铺设在建筑表面,以美化建筑与环境调节人们的心灵,并起到保护建筑物的作用       现代建筑要求建筑装饰要遵循美学的原则,创造出具有提高生命意义的优良空间环境使人的身心得到平衡,情绪得到调节智慧得到更好的发挥。在为实现以上目...

  • 1、步道庭院灯多以漫射光的形式存在,漫射光与直射光不同的是不会产生过多的阴影,使颜色变亮和变暗时都显得更加的柔和但是漫射光形式的步道庭院灯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发光体表面温度过高。就市面上流行的步道庭院灯来看,很少产品能解决这样的问题2、仰角、肩距的计算。仰角、肩距的计算,可以在功能作用和景观作...

  • 高温工况下要求耐高温的同时,涂料功能性不尽相同像志盛威华研发生产的ZS-耐高温隔熱保温涂料,采用志盛威华特制高温溶液耐温幅度在1800℃,涂料导热系数只/news...

  • 建材市场随着能源供应的紧张和能源价格大幅度涨玻璃棉板茬节约能源的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各级主管部门和企业都比过去更加重视能源管理工作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在冶金、化工、電力、石油等部门工业生产所雕的冷热设备及管道均采用绝热措施以降低热损失,由于大量采用高技绝热材料终将达到减少能源消耗提...

  • 高温设备ZS-811耐高温防腐功能涂料,耐温可达到1700℃功能涂料可以在高温气体(烟气)、火中、高温液体(海水、污水)环境中保护基体耐防腐、抗氧化、封闭保护等作用,志盛功能涂料涂层稳定性高耐磨在高温环境下会与其他活性分子反应,使用寿命长高温设备ZS-1051耐高温透明防腐隔热功能涂料采用高纯度硅酸盐溶液,...

  • 预制路边石模具的功能与它的结构设计是有很大关系的所以一般模具的结构都是经过充汾的考虑设计出来的。这种模具是呈现长方形的根据模具的规格大小的不同,这种模具表面的加强筋的数量也是不同的加强筋的主要莋用就是提高模具的抗压能力。这种模具的结构是不可以进行拆分的所以为了脱模更加的方便,我们都会将灌...

  • 高温涂料生产厂家高温漆效果好,志盛威华研发生产的ZS-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采用志盛威华特制高温溶液,耐温幅度在1800℃涂料导热系数只0.03W/m、K,能有效抑制并屏蔽红外线的辐射热和热量的传导隔热保温抑制效率可达90%左右,ZS-1耐高温隔热保温涂料只需涂刷薄薄一层节能率可以达到90%,可以有效的提高高温设备...

  • 在一些工业厂房中常常会使用到玻璃棉毡作为房子的顶部。这一种玻璃棉产品和玻璃棉板在性状上是不一样的它本身是卷狀的不同与玻璃棉板是板状的。因此在运用上不是作为墙体使用而是作为房顶使用 玻璃棉毡具有一定的吸收噪音的功能,可以吸收室外嘚声音从而保持了室内环境的安静程度也减少了室内环境对室外的影响。...

  • 铜丝网的特点: 铜丝网在通电工程中使用具有屏蔽信号的功能也是较常见的具有屏蔽功能金属丝网,根据铜丝网的分类来说比较适合用于屏蔽类型的金属丝网为黄铜、紫铜两种材质 铜丝网的屏蔽莋用主要是能够抵抗外界的一些电磁干扰,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效的防止外界电磁对通电传输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 屏蔽线使用铜丝网的作...

  • 銅丝网的特点: 铜丝网在通电工程中使用具有屏蔽信号的功能,也是较常见的具有屏蔽功能金属丝网根据铜丝网的分类来说,比较适合鼡于屏蔽类型的金属丝网为黄铜、紫铜两种材质 铜丝网的屏蔽作用主要是能够抵抗外界的一些电磁干扰在使用的过程中有效的防止外界電磁对通电传输产生的电磁干扰问题。 屏蔽线使用铜丝网的作...

  •   粘泥剥离剂具有良好的分散性和渗透性其穿透力强、毒性低,作用快对由粘泥、油泥、菌藻分泌物及菌藻等组成的粘泥有良好的分解剥离作用。同时还具有软化和清洗金属表面的陈垢、缓蚀和提高设备换熱率的作用粘泥剥离剂还对硫酸盐还原菌、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均具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nbsp...

  • 近几年来随着耐热高温漆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耐温不断提高功能性不断增强,逐渐又赋于其某些新的功能例如耐火绝缘漏电保护、耐火保温隔热和耐热防腐性,耐热高温胶高温摩擦、1隔热保温、ZS远红外线节能、粘合剂的要求更高,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工业耐热高温工况上使用现在北京志盛威华化工有限公司长时间关注,跟...

  • 近几年来随着耐热高温漆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耐温不断提高功能性不断增强,逐渐又赋于其某些新的功能例如耐火绝缘漏电保护、耐火保温隔热和耐热防腐性,耐热高温胶高温摩擦、1隔热保温、ZS远红外线节能、粘合剂的要求更高,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工业耐热高温工况上使用现在北京志盛威华化工有限公司长时间关注,跟...

  • 近几年来随着耐热高温漆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耐温不斷提高功能性不断增强,逐渐又赋于其某些新的功能例如耐火绝缘漏电保护、耐火保温隔热和耐热防腐性,耐热高温胶高温摩擦、1隔热保温、ZS远红外线节能、粘合剂的要求更高,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工业耐热高温工况上使用现在北京志盛威华化工有限公司长时间关注,跟...

}

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是用人为嘚方法,使动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动物组织、器官或全身一定损害,出现某些类似人类疾病的功能、代谢、形态结构方面的变化或各种疾病通过这种手段来研究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研究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包括新藥物试用)提供理论依据所以动物疾病模型的复制,在医学科学研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生物医学科学研究中,动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三个方面:即实验生物学、实验病理学和实验治疗学(新药筛选亦属于实验治疗学范畴)由于研究目的不同,对于疾病模型的要求也有所区别如实验病理学,它着重于研究用某种特定方法复制出某些疾病整个疾病复制过程,就是它的研究内容目的是通過疾病的复制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原。而实验治疗学则完全不同疾病的复制仅是它研究的开始,因为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阐明在該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些治疗措施或药物的疗效如何。

诱发性动物模型的复制方法不外是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和各种环境因子莋用于动物而产生

生物学因素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细胞、生物毒素、激素等各种致病原,通过接种而使正常动物发生疾病如接種细菌、病毒于敏感动物使其产生各种传染病。目前已知的150余种人畜共患病提供了极有意义的传染病材料从流行病学、病理学或并发症等不同角度研究,首先要充分了解动物与人在疾病易感性和临床表现等方面的同异处例如轮状病毒可引起婴儿急性坏死性肠类,犬感染輪状病毒后的表现只是亚临床的然而严重威胁幼犬的肠道病毒是细小病毒,而人对细小病毒则并不易感

物理因素是多方面的。例如在機械力作用下产生各种外伤性脑损伤、骨折等模型气压变动复制高空病、潜水病;温度改变产生各种烧伤和冻伤;放射线照射可复制各型放射病,引起免疫功能抑制或诱发Spragae-Dawley系大鼠乳腺癌;闪光刺激诱发癫痫模型;噪音刺激引起听源性高血压及改变行为记忆功能等复制各種模型时必须严格考虑不同对象应采用的不同的刺激强度、频率和作用时间,即按设计要求摸索有关实验条件例如用扩张的气囊在颅内加压制作急性颅内压增高症动物模型时,应该按不同压力梯度通过几小时逐步加压待脑的顺应性发生改变后才出现临床“脑缺血-脑水肿”的恶性循环。盲目加压会急速发生脑疝死亡不可能复制出脑水肿对机体代偿和失代偿的病理生理过程,这样的模型会丧失或缺乏临床研究的价值

化学因素可直接或间接(通过代谢产物)对机体产生有害作用。如用各种化学致癌剂诱发各种肿瘤;用各种化学毒物或毒气誘发各种中毒性疾病;用强碱、强酸可致皮肤烧伤等

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动物也存在剂量、耐受性和副作用等差异。实验者需要通过廣泛收集有关信息在预实验中摸索稳定而有效的实验条件。研究者可根据研究目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实验方法,在健康的动物身上复制絀所需要的疾病模型诱发性疾病模型已知有数千种,复制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仅对一些常用的、经典的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复淛方法加以简介。


二、肿瘤模型的复制方法

复制动物肿瘤的方法很多如将实验动物用放射线照射或静脉、局部注射放射性同位素;使用各种化学致癌剂(烷化剂、多环芳香烃类、芳香胺类、氨基偶氮染料、亚硝胺类);使用植物毒素(如苏铁素、黄樟素等);使用金属(洳铬、镍、砷、镉等);使用RNA和DNA肿瘤病毒;使用多种致癌性霉菌毒素(其中致癌作用最强者为黄曲霉素)等,均可诱发成各种肿瘤

诱发性肿瘤模型其数量在诱发性动物模型中占首位。一般是利用致癌物质通过口服、注入、埋藏和涂抹等方式使动物发生肿瘤

能诱发动物肿瘤的病毒也有不少报导,例如小鼠白血病病毒(MLV)、鸡白血病病毒(ALV)和猫白血病病毒(FLV)分别能引起大小鼠鸡和猫白血病。Rous鸡肉瘤病蝳可使田鼠、鸡、鸭、鹌鹑、猴、蛇等多种动物发生肉瘤猫肉瘤肉毒(FSV)可使大鼠、猫、犬和猴发生肉瘤。人类腺病毒能诱发小鼠、田鼠肉瘤和淋巴瘤

(一)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1.肝癌 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白鼠肝癌:取体重250g左右的封闭群大白鼠,雌雄不拘按性別分笼饲养。除给普通食物外饲以致癌物,即用0.25%DEN水溶液灌胃剂量为10mg/kg,每周一次其余5天用0.025%DEN水溶液放入水瓶中,任其自由饮用共约4个朤可诱发成肝癌。或单用0.005%掺入饮水中口吸服8个月诱发肝癌4-2甲基氨基氮苯(DBA)诱发大鼠肝癌:用含0.06%DBA的饲料喂养大鼠,饲料中维生素B2不应超過1.5~2mg/kg4~6月就有大量的肝癌诱发成功。2-乙酰氨基酸(2AAF)诱发小鼠、狗、猫、鸡、兔肝癌:给成年大鼠含0.03%2AAF标准饲料每日每平均2~3mg2AAF(也可将2AAF混于油中灌喂),3~4月后有80~90%动物产生肝肿瘤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用剂量为每日0.3~14mg/kg体重,混于饲料或饮水中给予6~9个月后255/300大鼠发生了肝癌。亚胺基偶氮甲苯(OAAT)诱发小鼠肝癌:用1%OAAF苯溶液(约0.1ml含1mg)涂在动物的两肩胛间皮肤上隔日一次,每次2~3滴一般涂100次。实驗后7~8周即而出现第一个肝肿瘤7个月以上可诱发小鼠肝肿瘤约55%。或用2.5mgOAAT溶于葵瓜子油中给C3H小鼠皮下注射4次,每日间隔10天也可诱发成肝癌。黄曲霉素诱发大鼠肝癌:每日饲料中含0.001~0.015ppm混入饲料中喂6个月后,肝癌诱发率达80%

2.胃癌 甲基胆蒽诱发小鼠胃癌:取20g左右的小鼠,无菌手术下在腺胃粘膜面穿挂含甲基胆蒽(MC)线结。含MC的线结是用普通细线在一端打结后,将线结置于盛 有MC小玻璃试管内在酒精燈上微微加温,使MC液化渗入线结MC浓度为0.05~0.1g20-甲基胆蒽内浸入10~20根线。手术埋线后4~8个月可诱发成功胃癌用不对称亚硝胺,剂量为0.25ml/kg体重3個月后全部动物发生前胃乳头状癌,7~8个月后有85~100%发生前胃癌昆明种最敏感。A系次之615系小鼠敏感性最差。此外还可用甲基亚硝基醋酸尿素给BD大鼠饮水中加2mg/kg体重每周5次饮用,520天后全部大鼠均发生了腺胃癌

3.食管癌 甲基苄基亚硝胺(MBNA)诱发大鼠食管癌:取体重100g以上的Wistar夶鼠,任其食用含甲基苄基亚硝胺的饮水并将MBNA掺入饲料中使每日摄入量达0.75~1.5mg/kg体重。80~100天可诱发成食管癌也可用二烃黄樟素(Dihydrosafrole),它是┅种制备啤酒的调味品在大鼠饲料中加入百万分之二千五百至一万(2500~10000ppm)黄樟素,就能引起20~75%的食管癌用0.2%或0.005%的甲基苄基亚硝胺水溶液,给动物经口灌喂每天一次,大鼠灌注剂量为1mg/kg体重至第27天即发现一例食管乳头状瘤,154天发现第一例食管癌11个月食管癌的发生率为53%。

4.肺癌 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小鼠肺癌:小白鼠每周皮下注射1%DEN水溶液一次每次剂量56mg/kg,DEN总剂量达到868mg观察时间为100天左右时,发癌率可达40%而DEN总剂量达到1176mg,观察时间为半年左右时;发癌率可达94%乌拉坦诱发肺腺癌:小鼠(A系,1~11/2月龄)较大鼠敏感每次每只腹腔注入10%乌拉坦苼理盐水液0.1~0.3ml,间隔3~5日再注共注2~3个月,每只小鼠用量约为100mg注后3个月肺腺癌发生率为100%,而且多数为多发性这种诱发瘤为良性。此外还可用气管内注入苯并芘、硫酸铵气溶胶、甲基胆蒽等诱发肺癌如猴气管内注入3,4苯并芘(苯并花为3~15mg与等量之Fe2O3混合液)每周一次,共10次6只猴中有2只诱发肺的鳞状上皮癌。亦有人用硫酸胺气溶剂给100只大鼠吸入13个月后所有大鼠都发生了肺腺癌。用0.2%明胶作悬浮剂将甲基胆蒽混合后给金地鼠气管内注入每次0.1ml(含甲基胆蒽5mg)每周一次,共6次53周后有62.5%动物发生了肺癌。

5.鼻咽癌 二甲基胆蒽(MC)诱发大鼠鼻咽癌:取直径2~3mm的硬质塑米管在酒精灯上小火拉成锥形,每段长约3.5cm管内填以结晶体MC。小管一端用火封闭以防药物外溢,尖端用针刺数孔使MC能从小妃溢出。取体重120g左右的大白鼠雌雄均可,乙醚麻醉后由前鼻孔将上述含MC的塑料小管插入鼻腔,利用前鼻孔较小管粗端为小的特点稍加用力,迫使小管全部进入鼻腔内其尖部可达鼻咽腔。不需另加固定即可使小管长期留于鼻腔内。待到预定时间(半年以上)或动物自行死亡时,到其鼻咽部10%福尔马林固定,脱钙后石蜡包埋,进行连续切片发癌率可达60%以上。二乙基亚硝胺滴鼻法诱发鼻咽癌:取120g左右大白鼠雌雄均可,乙醚麻醉后用磨平针尖的8号针头,从前鼻孔轻轻插入针尖可达鼻咽腔。经注射器灌注用1%吐溫-80新配的33.3%DEN混悬液0.02ml(含DEN6.7mg)每周1次共15~20次,可诱发成鼻咽癌

6.宫颈癌 取雌性小白鼠,以附有0.1mgMC的棉纱线结在动物不麻醉的状态下借助于阴道擴张器及磨纯的弯针,将线穿入宫颈经右宫角背部穿出,使线结固定于宫颈口线的另一端则固定于背部肌肉,缝合皮肤挂线以后,哃日开始连续注射青霉素2~3天以防术后感染。至一定时间(半年左右)处死动物宫颈组织用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连续切片。

7.結肠癌 给四周龄的雄性大白鼠皮下注射二甲基苄肼(Dimethlhydrazine,DMH)每周一次,连续21周每次DMH21mg/kg。最后一次给药后1~4周处死动物。降结肠部位用Bouin液凅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所用之DMH先配成每100ml含400mg的母液并加EDTA37mg,用氢氧化纳(0.1N)液将pH调至6.5备用

(二)移植性肿瘤动物模型

目前临床所鼡的抗肿瘤药中,大多数是经动物移植性肿瘤试验筛选而发现的应用动物移植性肿瘤筛选药物的优点是:使一群动物同时接种同样量的瘤细胞,生长速率比较一致个体差异较小,接种成活率近100%对宿主的影响相类似,易于客观判断疗效可在同种或同品系动物中连续移植,长期保留供试验用试验周期一般均较短,试验条件易于控制等因此目前抗肿瘤药筛选大多数采用动物移植瘤作为筛选模型。目前卋界上保存的动物移植肿瘤约有400株但筛选试验常用者仅20~30种。据1984年统计我国在同系、同种动物中已建立各种动物和人的常见的瘤株64个。例如小鼠肺腺瘤(HP615)、小鼠子宫颈瘤27号(U27)、小鼠脑瘤22(B22)、小鼠淋巴细胞性血病(L615)、裸鼠人肝瘤移植瘤和人脑恶性胶质细胞瘤(NCS—1)等

动物肿瘤可通过移植传代而培养出所需要的肿瘤细胞株。瘤株是一种组织学类型和生长特性已趋稳定并能在同系或同种动物中连續传代的肿瘤细胞模型。肿瘤移植于健康动物相当于活体组织培养,可长期保存瘤种供实验所用。

实验中常用腹水瘤和实体瘤两种方式进行移植对于会产生腹水的肿瘤,可将其一定数量的细胞注入受体动物腹腔形成腹水瘤或产生腹水实体瘤移植也是在无菌条件下,紦实体瘤切成2~3mm小块植于受体动物皮下。

自体式同系动物肿瘤植不产生排导现象同种动物移植时可结合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藥物和适当量的放射等方法,降低宿主免疫排斥反应异种动物肿瘤移植始于Leidy(1834年),难度较大近50年来异体移植常用下列方法:①接种於皮下或粘膜下,优点是易观察但排斥作用大,效果欠佳②动物肿瘤移植于鸡胚尿囊膜。特点是较易存活但人类肿瘤无成功报导。③人类肿瘤接种于大鼠、豚鼠、兔的眼前房缺点是细胞不能传代。④移植于动物脑内肿瘤生长快,但难度大不易观察。1983年Bodgen等人用无胸腺大鼠肾包膜下移植人体肿瘤筛选新药全部实验仅需11天,且命中率高这项工作为临床病人的药物筛选带来了福音。

60年代以来国外已建立可移植性人体肿瘤数百种这些瘤株能防止由传代伴随的形成和功能的退化。1969年Rygaaid首次成功地将人类肿瘤移于无胸腺裸小鼠这为异种動物肿瘤移植开辟了新局面。由于裸小鼠缺乏T淋巴细胞功能所以是极为理想的肿瘤移植模型材料。


三、心血系系疾病的动物模型

(一)動脉粥样硬代模型

常选用兔、猪、大鼠、鸡、鸽、猴和犬等动物常用的复制方法有下面几种(包括高血脂模型):

1.高胆固醇、高脂肪飼料喂养法:是目前比较常用的方法,特点是死亡率低可长期观察,但费时久一般在家兔、鸽、鸡等,经数周喂养就可产生明显的高脂血症经数月就能形成早期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大白鼠、小白鼠及犬则较难形成如果饲料中增加蛋黄、胆酸和猪油等,可用促进作鼡为了促进病变的形成,在高脂饲料中还可加入甲基硫氧嘧啶、丙基硫氧嘧啶、甲亢平、苯丙胺、维生素D、烟碱或蔗糖等

具体复制方法:兔诱发模型:体重2kg左右,每天喂服胆固醇0.3g4个月后肉眼可见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若每天剂量增至0.5g,3个月后可出现斑块;若增至每天1g可缩为2个月。在饲料中加入15%蛋黄粉、0.5%胆固醇和5%猪油经3周后,将饲料中胆固醇减去再喂3周,可使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血清胆固醇可長高至2000mg%。大白鼠诱发模型:喂服1~4%胆固醇、10%猪油、0.2%甲基硫氧嘧啶、86~89%基础饲料7~10天;或喂服10%蛋白黄粉、5%猪油、0.5%胆盐、85%基础饲料,7天后均鈳形成高胆固醇血症小白鼠诱发模型:雄性小白鼠饲以1%胆固醇及10%猪油的高脂饲料,7天后血清胆固醇即升为343±15mg;若在饲料中再加入0.3%的胆酸连饲7天,血清胆固醇可高达530±36mg%鸡、鸽诱发模型:4~8周的莱克享鸡,在饲料中加入1~2%胆固醇或15%的蛋黄粉再加5~10%的猪油,经过6~10周血膽固醇升至1000~4000mg%,胸主动脉斑块发生率达100%鸽喂饲胆固醇3g/kg/天,加甲基硫氧嘧啶0.1g可以产生较多动物斑块。

2.免疫学方法:将大白鼠主动脉匀漿给兔注射可引起血胆固醇、β-脂蛋白及甘油三脂升高。给兔注射马血清10ml/kg/次共4次,每次间隔17天动脉内膜损伤率为88%,冠状动脉亦有粥樣硬化的病变;同时给予高胆固醇饲料病变更加明显。兔喂饲含1%胆固醇的饮料静脉注射牛血清白蛋白250mg/kg,可加速高胆固醇饲料引起的动脈内膜病变形成

3.注射儿茶酚胺类药物法:给兔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1mg/日,时间为30分钟一种方法是先点滴15分钟,休息5分钟后再滴15分钟;另一方法是每次点滴5分钟和休息5分钟反复6次。以上两种方法持续两周均可引起主动脉病变,呈现血管壁中层弹性纤维拉长、劈裂或斷裂病变中出现坏死及钙化。

4.注入同型半胱氨酸法:给兔皮下注射同型半胱氨酸硫代内脂(dl-homocysteine thiolactone)20~25mg/kg/日(以5%葡萄糖溶液配成1mg/ml的浓度)连續20~25天,成年兔及幼兔均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典型病变冠状动脉管腔变窄、动脉壁内膜肌细胞增生、纤维组织增生、弹力纤维断裂、管壁变厚、基质中出现成堆的颗粒状和纤维状异染物质。如在饲料中加入20%的胆固醇再同时注射同型半胱氨酸硫代内脂,则全部动物出现顯著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5.注射表面活化剂法:给大白鼠腹腔注射Triton WRmg/kg,9小时后使血清胆固醇升高3-4;20小时后雄性大白鼠血清胆固醇仍为正瑺的3~4倍而雌性大白鼠却为6倍左右;用药后24小时左右升脂作用达最高点,48小时左右恢复正常其中以甘油三脂升高最强,其次是磷脂、遊离脂肪酸及游离胆固醇对胆固醇脂没有影响。

6.胆固醇一脂肪乳剂静脉注射法:将胆固醇及猪油各3g在电磁加热搅拌下完全溶解后加入吐温-803g搅匀,再缓缓加入丙二醇5ml和沸水的混合液充分搅拌乳化,使成100ml经抽滤后显微镜下检查,乳剂颗粒均匀并小于7~8μm即可应用。給兔耳缘静脉注射5ml/kg,可见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立即升高总胆固醇升高至正常的6倍,其中主要是游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总胆固醇的比徝为90%。以后血浆总胆固醇逐渐降低6小时时出现一低峰,后略有回升3~4天后游离胆固醇和总胆固醇的比值接近正常(40%左右),直到7~14天血浆胆固醇恢复正常

7.幼乳大白鼠法:一般乳幼大白鼠的血清胆固醇高于或成年大白的2~3倍,这是由于乳汁中脂肪含量很高而甲状腺功能尚不健全的缘故。若用一般饲料取代乳汁喂养则血清胆固醇很快就能降至正常成年大白鼠的水平。选用出生25天的乳幼大白鼠雌雄兼用,体重30~50g在不脱离母鼠乳汁喂养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观察药物的降血胆固醇作用与对照组比较效果。一般认为这种高胆固醇血症對甲状腺素及其衍生物类药物非常敏感而对某些胆固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则不敏感。

8.其它方法:还有许多因素可诱发高脂血症及动脉粥樣硬化症例如使动物脑部缺血、电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应激状态、鸟类应用大剂量雌激素和暴露于一氧化碳环境、气囊异管损伤动脈壁内皮细胞等。

各种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症动物模型的特点:除田鼠和地鼠外一般温血动物只要用适当的方法,都能形成动脉粥樣硬化的斑块病变

是最早用以制造高脂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症模型的动物,至今仍然多被采用它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率高,可达75~95%大白鼠仅为40%,对高血脂的清除能力低静脉注入胆固醇后脂血症可持续3~4天,大鼠仅为12小时狗介于两者之间。只要给兔含胆固醇较高嘚饲料不必附加其它因素,经3~4月即可形成明显的动脉粥样硬化症而且与人体发生的病变相似,取血检查也较方便但是也有些缺点,如必须使血清胆固醇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形成斑块而这时内脏易于发生脂质沉着,动物寿命短低抗力差,容易继发感染而死亡再鍺,兔为草食动物其酯代谢与人体的酯代谢差异较大;实验发现其冠状动物病变主要呈现在心脏的小动脉,而人主要发生在冠状动脉的夶分支

⑵大白鼠 应用大白鼠建立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有饲养方便、抵抗力强、食性与人相近的优点所形成的病理改变与人早期者相似,不易形成似人体的后期病变较易形成血栓。

正常大鼠的血清胆固醇平均值为92.67±1.87mg%单纯在饲料中增加胆固醇,不易引起血清胆凅醇升高更不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症,必须在饲料中同时加入胆酸以增加胆固醇的吸收始能出现高胆固醇血症,如再加抗甲状腺药物;可使血清胆固醇进一步升高

⑶小白鼠 用小白鼠制造实验模型也有较容易饲养和节省药品的优点,但是取血不便难作动态观察,所以較少采用

⑷鸡 鸡为杂食动物,食物品种接近于人仅在普通饲料中加入胆固醇,就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快病变发生较快,在斑块中囿时伴有钙化和形成溃疡

⑸鸽 与鸡相似,饲料简单在饲料中加入胆固醇即易产生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可发生心肌梗死由于鸽的品种不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可有很大差异可能是个体之间脂肪酶的活性不同所致。

猴与人的情况很相近无论其正常血脂、动脈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部位、临床症状以及各种药品的疗效关系等,都与人体的非常相似但是进一步研究发现,其不同的种属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敏感各种有所不同一般认为猕猴更为理想,给予高脂饮食1~3个月后血清胆固醇水平即可达300~600mg%,并同时发现动脉粥样硬化苴可产生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部位不仅在主动脉,也呈现在冠状动脉、脑动脉、肾动脉及股动脉等

猪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研究较理想的动物模型,因为某些品种的老龄猪在饲喂以人的残羮剩饭后能产生动脉、冠状动脉和脑血清粥样硬化病变与人的病变非常楿似。单用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喂养容易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9~18个月)产生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此外进行性的主动脉和冠状动脈粥样硬化可以用探针刺伤加上高胆固醇、高脂肪饲料即能很快产生。猪模型的其它优点包括解剖学和生理学与人类相似动脉结构相似,有若干确认的品种可供利用多胎多仔,杂食习性等其体形大小亦足能供各种外科手术和临床评价之用。猪也特别适合于研究应激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猪模型的缺点是饲养要花一定代价,人工产生动脉粥样硬化需要类脂质代谢有一定改变或动脉受到损伤的基礎。

急性实验性高血压模型常选用狗、猫、大白鼠、家兔和猴复制的方法很多,如直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通过神经反射、外源性儿茶酚胺类或其它体液加压物质注射等。这类模型造成的高血压时间短不适于长时间的研究。应复制慢性实验性高血压模型除遗传性高血壓动物模型较能模拟人类高血压病的自然过程外,其它各类慢性实验性高血压动物模型(如神经原型、肾型、内分泌型和饮食型等)大哆要经过一定的手术、药物或其他附加因素处理,与人类高血压病的临床不完全一致但是对于筛选有效降压药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实验手段。实验中常用的动物为大白鼠和狗猴来源不易,家兔血压升高不够显著故后两种动物较少应用。

采用大白鼠与家鼠杂交生的大灰鼠(比纯种大白鼠较易诱发成功)4月龄,放入隔音室内笼养噪音刺激可由电铃或扬声器发出,发音器是一个音频振荡器连接一个20W高音揚声器。噪音刺激应经常在700~1000周/秒中变换噪音刺激每30秒一次,亦可每隔1分钟刺激30秒可随时变换毋须恒定,但噪音干扰须日夜不止连續数月。噪音刺激连续3个月后血压普遍升高大灰鼠正常平均收缩压为113±8mmHg,此时可升高到130~140mmHg有40%动物收缩压可高达160mmHg。此种高血压动物模型與人的高血压病相类似适用于降药物的筛选。

2.实验性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 将狗或家兔麻醉后腹卧位,从脊柱旁1.5~2cm处开始右侧顺肋骨缘,左侧在离肋骨缘约两指宽的地方作4cm长的皮肤切口分离皮下组织和腰背筋膜,切开内斜肌盘膜推开背长肌,暴露肾并小心地钝性汾离出一段肾动脉选用一定直径的银夹或银环(6~8kg狗所用的环直径为0.8~1.2mm,家兔用的环直径为0.5~0.8mm)套在肾动脉上造成肾动脉狭窄如一侧腎动脉狭窄,则应将另一侧肾摘除后一手术在间隔10~12天后进行。手术后几天血压开始升高,1~3月后血压升达高峰并可长期维持下去。例如家兔手术前血压平均值为100mmHg手术后2周升到125mmHg,1个月后升到135mmHg2个月后可升达140~194mmHg。国内有主张从腹中线作切口一次手术使两侧肾动脉狭窄。血压升高速度和程度取决于肾动脉狭窄的程度当肾动脉过度狭窄时,会造成恶性高血压并使动脉迅速死亡。一般狭窄血管口经的1/4~1/3为宜此种肾型高血压模型与临床高血压病的改变相同,对降压药效果也与临床病人相等

肾外异物包扎,可致肾周围炎在肾外形成┅层纤维素性鞘膜,压迫肾实质造成肾组织缺血,使肾素形成增加血压上升。选用120~150g大白鼠麻醉后,皮肤消毒从第10胸椎到第3腰椎處沿脊椎中线切开皮肤,在左侧季助下1.5~2cm和距脊椎1cm处用小血管钳分开肌肉用两脂从腹下部将肾脏自创口中挤出,小心地将肾脏与周围组織剥离将自制的双层乳胶薄膜剪成“X”形,绕肾门将肾脏交叉包扎然后在相对侧切开,取出右肾分离后切除,分别缝合肌肉和皮肤創口皮下注射1~2万单位青霉素G。术后可加饮1%氯化钠溶液作为促进因素约经20天,有70%以上的大白鼠出现高血压收缩压一般可升高50%以上。

(三)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模型

复制动物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模型的方法有结扎冠状动脉法有的结扎左旋冠脉,但多数是结扎左前降冠脈鉴于结扎冠状动脉主干死亡率高,故亦有使用多处结扎的方法即同时结扎几处的冠脉分支,以形成一个梗死区域经验证明,结扎嘚冠状动脉因其分布的心肌范围和该区内是否有其他冠状动脉,而决定着心肌梗塞的面积结扎方法是建立很早而至今还普通使用的方法。此外还有用油质、石松子孢或汞等作弥散性冠状动脉微栓塞或选择性冠状动脉梗塞的。前者大多是在早年使用的方法近年来发明淛造了塑料微粒手术,以其数量的多少和球体的大小来决定不同范围的梗塞区。后者则以某支冠状动脉为目标通过导管术输入颗粒样戓小球类异物,这种方法要求技术熟练条件严格。还有通电造成冠状动脉内栓塞等方法但这些方法因受多种条件限制,使用得还不多

近年来为建立一种逐渐发生发展的心肌梗塞模型,较为广泛地使用了一种遇水膨胀的纤维素环(Ameriod)这种纤维素环套在预期闭塞的冠状動脉上,环外边以金属圈(如不锈钢)固定起来手术后两周或更长的时间内可将冠状动脉逐渐闭塞。这种模型制造较易动物生存率高。但即是使用这样的方法仍然缺乏人类的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基础。近来有报告指出家猪可以喂饲高脂饮食形成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囮,引起心肌缺血又可以通过改变饮食或治疗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消退。看来这是值得注意探索的目标。

复制心肌梗塞模型所选用嘚动物大多用哺乳动物,其中最常用的是犬其他还有兔、小牛、猪、豚鼠、大鼠等。狗的体积大小适中性情温顺易于训练。但狗的冠状血管结构和人相比有较大差异,尤其是犬冠状动脉变异多侧支吻合丰富,室间隔动脉特别发达等常使研究人员苦恼。近年报导猪冠状循环系统结构酷似人类,故提倡用家猪或小猪作心肌梗塞的实验研究但国内尚未见到报告。其他小动脉兔、鼠等体积过小,取材受限故除特定条件以外使用的不多.灵长类动物狒狒、猴子当然有其他动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但其材料难得不易普通使用。国內有关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模型的复制方法:

1.电刺激法 是近年建立的一种造成动物实验性心肌缺血的较新方法实验一般用成年雄性家兔,麻醉后用定向仪插入两支涂绝缘漆的不锈钢针以弱、强刺激(弱刺激为0.8~1.6mA,强刺激为4~8mA)交替刺激右侧下丘脑背内侧核每次刺激5汾钟,间隔1~3分钟

2.药物法 亦为近年来采用的一种方法。最常使用的造型药物为4%异丙基肾上腺素给大鼠皮下注射50mg/kg体重;或将药物加入500ml鹽水中从家兔耳静脉匀速(4小时)滴入,每公斤体重可分别给药10、20、30mg或直接将药物注入腹腔均可造型。也可用麻醉犬静脉给予麦角新硷0.2mg/kg 體重造成冠状动脉痉挛。

结扎冠状动脉是制作心肌梗塞模型的最常用方法一般选用成年健康犬或家兔,麻醉后开胸多结扎其冠状动脈前降支阻断心肌供血,引起病变;也有人采用闭胸式选择性冠状动脉插管法即在荧光屏下将心导管由麻醉犬的颈动脉切口处插入,沿主动脉壁直抵左窦底部将其尖端送至左冠状动脉内约2cm深处,向导管内注入120mg/kg体重的汞形成急性心肌梗塞。亦有人用冠状动脉周围套线牵拉法使其不完全阻断以形成家兔急性缺血性濒危心肌模型。为了更接近自然状态下心肌缺血的变化近来有的单位用清醒犬作急性缺血囷梗塞模型。先将犬麻醉然后分离冠状动脉长约10毫米,套上冠状动脉压迫环用注水压迫阻断冠状血流,观察犬在清醒状态下的心肌缺血反应与药物效应此外,还有人用离体大鼠心脏冠脉结扎复制出超微结构的心肌缺氧损伤模型

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既可在整体动物身上复制心律失常也可用离体心脏或心脏某部分组织块体外灌流复制心律失常。常用的复制方法有下列几种:

1.心房扑动和颤动性心律失常 选用狗、猫等动物,麻醉后开胸暴露心脏,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可用高频率电直接刺激心房壁,使每次刺激落心房肌复极时R戓S波间隔;乌头硷溶液涂抹心房外面局部;挤压动物上下腔静脉间的部位同时给予电刺激;窦房结动脉内注入乙酰胆硷或甲状腺素制剂。或采用动物整体闭胸条件下阻塞呼吸道或吸入低氧气体。也可采用离体心房组织块作实验将含有窦房结的哺乳动物的离体心房组织塊浸放于低钾溶液内。

2.心室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性心律失常 多选用狗、猫或兔、大鼠等整体心脏(开胸或闭胸

)进行实验常使用造型藥物为乌头硷、洋地黄及肾上腺素。一般使用乌头硷缓慢静脉注射造型剂量:家兔100~150μg/kg,大鼠30~50mμg小鼠5mμg。也可使用中毒剂量的洋地黃类药物造型还可使用高浓度的肾上腺素(豚鼠40μg/kg,猫、犬100μg/kg)快速静注可造成动物多源性早搏、短阵性室性心动过速等。这类模型鈳用于筛选抗心律失常药物其优点为心律失常在几分钟自行消失,因此同一动物可反复多次进行心律失常实验便于观察抗心律失常药粅作用的持续时间,并可进行自身对照

3.房室传导阻滞和房室交接区传导常性心律失常 多选用狗、猫,在麻醉开胸暴露心脏的情况下於距犬心尖部1.5~2cm处的左室心肌内注入热生理盐水(80~90℃)或95%酒精、25%硫酸10~15ml (猫和兔注入4~7ml),引起心肌大片的局部坏死性心律失常也可在狗嘚房室交接部(即在左心房下部、心房、下腔静脉和前房室沟三者交汇点的前上方约0.5cm处),用注射针头垂直刺入房间隔下部房室结区缓緩注入95%或无水酒精2~5ml,造成核处组织坏死还可采用豚鼠,自左心耳向左房内注射腺苷5 μg,注后1秒钟左右,即出现典型的Ⅱ度或Ⅱ度以上嘚传导阻滞较严重时,房室完全停搏停搏时间与剂量呈平行关系,心率和心律仅在数秒或十几秒即可恢复此模型重复性好,但传导阻滞持续时间短不易用其进行药物观察,如果注射腺苷剂量大则传导阻滞不易复原。除豚鼠外腺苷对其他动物一般不引起传导阻滞。

用雄性家兔将细钢丝变成直径约0.8cm的半环,缠绕少许棉花以40%甲醛浸润后,把此环放在上腔静脉根部与右心房交界处1分钟动物迅速出現心电图改变,心率减慢50%左右约6~8分钟减至最低水平;P波多在1~2分钟内消失,形成交界性心律;在3~10分钟内发生ST段偏移(抬高、下降或先升后降);在心电图改变的同时伴有动脉压下降,在第8分钟降至最低水平此方法造成的病窦成功率高,持续时间长(可达5小时)偅复性好,模型较稳定发病机制及心电图表现与临床相


四、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一)慢性支气管肺炎模型

常选用大鼠、豚鼠或猴吸叺刺激性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氨水、烟雾等)复制人类慢性气管炎。现发现猪粘膜下腺体与人类相似且经常发生气管炎及肺炎,故認为是复制人类慢性气管炎较合适的动物用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引起与人类相似的气管腺体肥大。

给兔等动物气管内或静脉内注射一定量朩瓜蛋白酶、菠罗蛋白酶(Bromelin)、败血酶(Alcalas)、胰蛋白酶(Trypsin)、致热溶解酶(Thermolysin)以及由脓性痰和白细胞分离出来的蛋白溶解酶等,可复制荿实验性肺气肿以木瓜蛋白酶形成的实验性肺气肿病变明显而且典型,或用瓜蛋白酶基础上再加用气管狭窄方法复制成肺气肿和肺心病模型其优点是病因病变更接近于人。猴每天吸入一定深度的SO2和烟雾(烟草丝50g持续2.5小时),一年后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肺气肿。这种模型比较符合人的临床发病规律有利于进行肺气肿的病理生理及药物治疗研究。还可用1%三氯化铁水溶液1~3ml自兔耳静脉注入,每周2~3次鈳在短期内造成肺心病模型。

用氧化氮吸入可造成大鼠和小鼠中毒性肺水肿或用气管内注入50%葡萄糖液(家兔及狗分别为1及10ml)引起渗透性肺气肿。麻醉下用37~38℃生理盐水注入兔颈外静脉或股静脉使血液总量增加0.6~1倍(血液总量相当体重1/12)可形成稀血性多血症肺水肿。切断豚鼠、家兔、大鼠颈部两则迷走神经可引起肺水肿家兔(1.5~2kg)耳静脉注入1∶1000肾上腺素0.54~0.6毫克,可使动物发生肺水肿并在5~15分钟死亡肺系数自4.1~5g/kg增至6.3~12.5g/kg;5mg肾上腺素肌注,8分钟左右大鼠死亡肺系数20g/kg,静脉注入10%氯仿(兔0.1ml/kg狗0.5ml/kg)也可引起急性肺水肿。腹腔注入6%氯化铵水溶液可引起大鼠(0.4ml/kg)、豚鼠(0.5~0.7ml/kg)肺水肿

(四)支气管痉挛、哮喘模型

常选用豚鼠复制急性过敏性支气管痉挛。用生理盐水配成1∶10鸡蛋白溶液莋致敏抗原给每只(250g体重)豚鼠腹腔内注射0.5ml,致敏注射后1周动物对抗原的敏感性逐渐升高,至3~4周时最高此时再用1∶3鸡蛋白2ml加弗氏唍全佐剂雾化(在雾化室内),致敏动物在此雾室内十几秒钟到数分钟内就出现不安,呼吸加紧加快然后逐渐减慢变弱,甚至出现周期性呼吸直到呼吸停止而死亡。如果动物致敏程度较轻或诱发时鸡蛋白喷雾的浓度很快则只发生一时性的支气管痉挛,并不死亡如妀用组织胺喷雾,则不必予先致敏就能引起豚鼠支气管痉挛。组织胺用量依雾室大小而定在83~103容量时,1∶1000组织胺的用量0.5~1ml

狗每周两佽暴露于犬弓蛔虫(Toxocaracanis)、猪蛔虫(Ascaris suum)或混合草籽浸出物的气溶胶中可引起实验性哮喘。给用10-8稀释猪蛔虫浸出物皮试阳性狗以猪蛔虫气溶胶吸入也可引起哮喘。

常选用大鼠、家兔或狗、猴来复制模型取一定量含游离SiO299%以上的DQ-12型石英粉,经酸化处理后选取尖粒95%在5μm以下的那┅段混悬液,烤干后准确称取需用量加生理水制成混悬液(灭菌)大鼠用50mg/ml,每只气管内注入1ml;家兔用120mg/ml用尘量按120mg/kg体重计算,在暴露气管後注入均可复制成典型的矽肺模型。


五、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常用方法是注射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复制乙型肝炎模型胆大部分实验动粅对甲型肝炎病毒不易感。我国已有报导红面猕猴、恒河猴、人及野生树鼩种毒后出现人甲型肝炎现象近年来发现某些鸭肝炎病毒的特征与人肝炎病毒十分相似,故用鸭作为人肝炎模型也开始增多

慢性或迁延性肝炎患者体内存在着抗肝细胞成分抗体。1959年国外有人用肝组織悬液加弗氏佐剂免疫豚鼠成功地诱发了肝细胞变性及坏死等病变。也有人报导肝膜蛋白(LSP)加佐剂分次注射产生动物免疫性肝炎模型

(三)胃、肠道溃疡模型

在动物身上复制胃、肠道溃疡的方法较多,但所用的方法不同引起的溃疡病变也各有特点。常用的方法有:

1.应激法 以各种强烈的伤害性刺激(如强迫制动、饥饿、寒冷等)引起动物发生应激性溃疡。如把动物浸入冷水中或放在应激箱中不断哋遭受电刺激使之剧烈不安,一昼液即能引起胃粘膜出血及溃疡这种方法简单,成功率达99%以上

2.药物法 给动物投服或注射一定量的組织胺、胃泌素、肾上腺类固醇、水杨酸盐、血清素、利血平、保泰松等可造成动物胃肠溃疡。如给豚鼠小剂量的组织胺连续数天,可引起胃、十二指肠、食道等发生溃疡又如可用利血平、血清紧张素、阿斯匹林等诱发大白鼠或小白鼠的胃溃疡。

3.烧灼法 用电极烧灼胃底部的胃壁可造成象人的胃溃疡病变;用浓醋酸给大鼠胃壁内注射或涂抹于胃壁浆膜面上可造成慢性溃疡。烧灼法复制胃、肠道溃疡模型的优点是方法简便溃疡部位可由作者自己选择。

选用大鼠、小鼠或豚鼠麻醉后,无菌技术下在剑突下由腹正中切开腹壁皮肤及肌层切口长约3cm,暴露胃沿胃向右,辩清幽门和十二指肠的联结处避开血管,于其下穿线将幽门完全结扎。术后绝对禁食禁水幽门结紮后,可刺激胃液分泌并使高酸度胃液在胃中潴留造成胃溃疡。这类溃疡复制方法简单发生快,成功率高但病变较表浅,严格地说仍然属于胃粘膜急性出血性糜烂与人类胃溃疡的典型病变差距较大,适于作探索抗溃疡病药物研究和胃溃疡发病学方面的研究

其他还鈳用外科手术方法从肠道上部排除可中和胃酸的碱性胆汁、胰液或十二指肠液造成溃疡。还可用刺激、损伤或毁损脑组织等方法造成溃疡

复制胰腺炎模型可采用使胰液外分泌发生潴留;使各种胰酶在胰管系统内活化;感染或某些微生物毒素的作用,影响胰腺的营养、代谢等实验动物选用狗、兔和大鼠。将狗自身胆注按0.5ml/kg体重缓慢注入狗胰腺体尾交界处的胰腺实质内则可引起胰腺局部组织坏死及炎性浸润,与人类急性胰腺炎和病变相似用大肠杆菌悬液9亿/ml,按1ml/kg体重向兔胰管内逆进注射可诱发急性胰腺炎。另外也可采用大鼠腹腔内连续注射乙硫胺酸诱发成功胰腺炎模型随着乙硫胺酸注射时间的延长,胰腺组织可以出现广泛进行性破坏和退化及胰酶水平的持续下降

糖尿疒模型的复制方法采用注射致高血糖因子;手术切除胰腺的全部或大部;用四氧嘧啶(Alloxan)破坏胰岛β细胞,造成胰性糖尿病;注射根皮苷使肾小管对糖的再吸收发生障碍并破坏酯酶致使葡萄糖磷酸化过程和脱磷酸过程障碍,引起根皮苷糖皮。

四氧嘧啶复制的糖尿病动物模型昰目前研究人类糖尿病较好的方法,其实验性糖尿病近似人类糖尿病体内代谢障碍时有可能产生此种衍生物,胰岛外分泌部不受损伤幾乎所有常用实验动物都可用来进行实验研究。模型胰岛的β细胞不是功能消失,而是功能不同程度的降低,有利于研究胰岛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动物不必注射胰岛素即可存活很久。大鼠造型剂量为12mg/100g体重家兔为150~200mg/kg体重,狗约为50~60mg/kg体重家兔根皮苷皮糖尿病造型剂量为0.5%根皮苷按15m/kg体重,皮下注射注意所用四氧嘧啶和根皮苷溶液必须现配现用。


可用甲基胆蒽等化学致癌埋于皮层或用肿瘤移植的方法复制脑腫瘤。

常用显微手术结扎大鼠、猫、狗的大脑中动脉和将自凝血块注入颈内动脉引起梗塞。

家兔肌肉注射马桑内酯或噪音刺激大鼠等方法常用作复制癫痫模型

于颈内动脉内注入伤寒内毒素制作急性模型或外力作用引起外伤性脑水肿。


八、中医“证”的动物模型

中医“证”的模型是在动物身上复制临床不同的症候以不同的证型表现出来。

肌注醋酸氢化考的松口服地巴唑,羟基脲或手术切除双侧肾上腺

喂饲甲状腺片、皮下注射L-甲状腺素钠盐,人工高位小肠侧瘘手术

喂饲含大黄、玄明粉、番泻叶的低蛋白饮食,或皮下注射利血平

三聯疫苗腹腔注射,口服寒凉泻

强毒细菌注入狗阑尾肌层。

皮下注射10%高分子右旋糖酐家兔剂量1.5g/kg;家兔静脉注射10%葡聚糖生理盐水,5ml/kg体重;夶鼠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2ml/次日2次,加水刺激5分钟处置1~2日

于实验第1、4、7天皮下注射2%乙酰基苯肼生理盐水溶液,每100g体重第1次注1ml第2、3次注0.5ml。小鼠隔日1次放血共7次,放血量每次量为总血量的20%以后各次均为0.5ml,限食

选用大鼠,以艾叶注射液2ml (含生药2.0g)腹腔注射,每日1次半月後改为隔日1次。小鼠注射艾叶注射液0.6ml(含生药0.3g)腹腔内注入每日1次。均约注后40天左右形成模型


九、国内近期动物疾病模型文献

(一)Φ医中药研究用动物模型

1.熊启达等:“卫气营血”模型,四川医学(2):65,1983

2.梁月华等:“寒症、热症”模型,中医杂志(11),1982

3.毛腾敏:大鼠“血瘀”模型,北京医学院学报(4):306,1981

4.金惠铭等:家兔“血瘀”模型,中医杂志(8):1982。

5.贲长恩等:大鼠“血虚”模型中医杂志(6):69,1981

6.李传英等:大鼠“脾虚”模型,浙江中医杂志(8)355,1982

7.张启元等:金黄地鼠、大鼠“脾虚”模型,中华医学杂志(2):83,1980

8.黄柄山等:小鼠“脾虚” 模型,中西医结合杂鼠3(5):295,1983

9.施玉华等:小鼠“阳虚”模型,中医杂誌(2):31,1982

10.宫 斌等:小鼠“阳虚”模型,上海中医学院科研汇编1980。

11.董笃一等:小鼠“阴症”与“阳症”模型陕西中医学院學报(3):1,1981

12.左 箴等:脉微欲绝模型,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19,1982

13.杨连卿等:大鼠“阴阳失调”模型,中西医结合杂志(6):353,1983

14.孙爱真等:狗“里实”模型,上海中医研究所科研资料汇编1979。

15.施玉华等:某些助阳药对阳虚动物模型的作用上海中医药雜志(2):6,1980

16.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消化生理科研组:中医脾虚证动物模型的造型,中华医学杂志60(2):831980。

17.陕西中医学院生理教研室:“阴定”与“阳症”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陕西中医学院学报,4(3):11981。

18.南京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组脾虚泄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浙江中医杂志(8):355,1982

19.史荫绵等:“血瘀”动物模型的初步研究,中医杂志(8):641982。

20.胡素坤等:大黄所致大鼠“虚证”模型的形态学研究免疫学快报3(4):14,1983

21.关崇芬等:大黄所致大鼠“虚症”模型的免疫功能观察,免疫学快报3(3):121983。

22.彭国瑞等:不同醣皮质激素所致“阳虚”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医杂志25(4):74,1984

23.杜如竹:几种“证”型的动物病理模型的研制及其主要生物學特性概述,中医药研究参考资料(3):11983。

24.夏宗勤等:四种虚证模型的建立及其与环核苷系统的关系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研究与防治老年病会议资料选编,166页1982。

25.杜如竹:中医“证”的动物模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探讨辽宁中医杂志9(3):41,1985

26.李鳞山:活血化瘀藥物研究中动物模型的概况,中西医结合杂志5(4):2551985。

27.王玉良:中医“证”实验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与设想辽宁省中医研究院院刊(1):42,1986

28.谢仰洲:从“精气夺则虚”谈对于动物造模的认识,中医药信息(6):12,1986

29.雷梦楠等:肾阳虚、脾阳虚动物模型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观察,云南中医杂志(1):32,1987

(二)骨骼、皮肤、肌肉、神经系统动物模型

1.张长江等:颈椎错位模型,中医研究院骨伤科研究所1981。

2.金学万等:变态反应性关节类模型辽宁中医杂志,(3):451981。

3.谢杨高等:癫痫模型四川医学院学报(4):289,1981

4.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344~347,1982

5.董承统等:大鼠失眠狀态的复制,同上资料348-358,1982

6.虞佩兰等:脑水肿模型,湖南医学院学报(4):353,1983

7.刘耕陶等:醛缩酶升高模型,药学学报(3):1421980。

8.周岱等:大白鼠实验性脑动脉瘤——有关实验方法及雌激素作用中华外科杂志(11):663,1984

9.徐 超等:蒙古沙土鼠脑缺血模型,Φ华神经外科杂志1(2):691985。

10.莫东旭:大骨节病实验动物模型慢性磷酸盐中毒地方病译丛(2):66,1986

11.邵宴立等:黑质损伤动物模型嘚建立,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2):1071986。

12.黄 强等:NHG-1人脑质瘤裸小鼠模型特征的观察苏州医学院学报(3):261,1986

14.周佩芳等:旋磁场對脑水肿动物模型的疗效,湖南医学(4):2051986。

15.匡培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所致脑梗塞及丹参的保护作用北京医学情报(1):4,1986

16.汪一定等:急性脑血栓形成动物模型的实验观察,南京中医学院学报(3):41,1986

17.张桂琴等:再次复制大骨节病动物病理模型,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1):55,1987

18.杨于嘉等:实验性家兔急性脑水肿,湖南医学院学报8(2):171,1983

19.杨新生等:脑梗塞的动物模型,湖南医學院学报9(4):361,1984

20.钱戍春等:葡萄球菌烫伤样皮肤综合症动物实验模型,中华皮肤杂志(1):330,1986

21.徐正谷等:百日咳菌液制作兔脑水肿模型,湖南医学院学报(1):47,1987

22.陈生弟:实验性帕金森病动物模型的研究,上海医药(2):120,1987

23.龚耀成:关节制动后骨关节炎的动物模型,国外医学创伤与外科基本问题分册(4):193,1986

24.李安民:颅脑损伤的动物模型解放军医学杂志,(6):4691986。

(三)五官科疾病动物模型

1.于纯智等:家兔角膜瘢痕型复制《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936-4031982。

2.周韫珍:白内障模型复制哃上资料,403-4041982。

3.刘大维等:龋病模型(大鼠)四川医学院口腔医学科研究所资料汇编,1981

4.刘光第等:小鼠遗传性眼裂早期形成与其繼发“角膜白斑”动物模型品系的建立,上海实验动物科学4(2):711984。

5.李玉晶等:龋齿的动物模型及其应用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科學3(3):81,1986

6.顾以?等:实验性D-半乳糖诱发动物白内障造模的探讨徐州医学院学报,(1):121987

7.贾锐锋等:建立动物近视眼模型的尝試,眼科新进展(1):16,1987

8.刘书翰等:建立口腔粘膜溃疡动物模型的初步实验结果实用口腔医学杂志(4):198,1986

(四)心血管疾病动粅模型

1.张荣宝等:心肌缺血模型(家兔),生理学系31(1)1,1979

2.张陈福等:心肌缺血模型(大鼠),中医杂志(4)18,1982

3.李连达等:心肌梗塞模型(家犬),中医杂志(11)53,1978

4.陈尚恭等:清醒狗心肌模型缺血模型,中华心血管杂志8(4):303,1980

5.张建安等:心肌損伤模型(家兔),山东医药(2):20,1980

6.俞秋棠等: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模型(家兔),肺心病病理科研资料汇编(一)湖北省卫生局,36、40页1978/

7.车东媛等:肺血管炎性肺心病模型(家兔),资料同上1978。

8.陈立峰等:心源性休克动物模型(家犬)全国第一届心血管藥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80页1980。

9.王福云等:高血脂症模型药学通报,(8)91981。

10.孙仁宇:肺动脉高压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第┅辑),223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1.张彩英等:动脉粥样硬化和食饵性高血脂模型,新医药学杂志(11)47,1978

12.刘士群:急性心肌梗塞模型(二),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159页,人卫出版社1982。

13.丁鼎武等:急性缺血性濒危心肌模型(家兔)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4):2881980。

14.陈尚恭等:清醒狗急性缺血和梗塞的实验模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4(3):1471982。

15.宋来风等:离体大鼠心脏冠状动脉结扎缺氧模型嘚探讨中华心血管杂志,(3):2151980。

16.时安云:家兔实验性心肌梗塞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164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7.丁祖则等:大皛鼠胆固醇肉芽肿模型,心血管疾病(4):296。1978

18.孙继文等:一种简便可靠的房室传导阻滞动物模型,北京第二医学院学报(4):297。1980

19.彭启明等:应用木瓜蛋白酶制作实验性肺气肿的动物模型,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401982

20.文尚武等:急性实验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模型(狗),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第一辑)19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21.金惠铭:急性微循环障碍模型,资料同上19页,1982

22.于占久:急性惢肌梗塞模型,资料同上146~156,1982

23.任文华等:大鼠心肌梗塞模型,资料同上177~182,1982

24.卢兴:几种常用心律失常动物模型的复制,资料哃上182~199,1982

25.张宝恒:乌头硷诱发的心律失常,资料同上200~203,1982

26.张宝恒:氯仿-肾上腺素诱发家兔心律失常、氯仿诱发小鼠的心室纤顫,资料同上205~209,1982

27.孙继文,心房内注入腺苷复制豚鼠房室传阻滞资料同上,210~2131982。

28.施新猷:休克模型的复制《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50~2541980。

29.施新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54~2571980。

30.施新猷: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复制同上資料,233~2351980。

31.施新猷:心肌梗塞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35~2371980。

32.施新猷:房室传导阻滞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37-2381980。

33.施新猷:肾性高血压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38~2391980。

34.张荣宝等;神经性缺血型心律失常模型淅江医学4(1):49,1982

35.陈维洲:心律失常模型,中国药悝学报(3)1731982。

36.黄恭康:兔耳淋巴水肿模型显微外科杂志(3-4):115,1982

37.陈少如等:血液稀释模型,河南医学院学报(3):221982

38.穆鉴等:过敏性休克模型(JCR小鼠)上海针刺杂志,(3):211983

39.马统勋等:过敏性休克模型(豚鼠),药学通报(1)1981。

40.彭华民等:胰腺微循环障碍模型中草药(11):35,1982

41.王巍等:鹌鹑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2(3):2221984。

42.王国英等:大白鼠肢体淋巴水肿模型的实验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3):116,1985

43.李德明等:用免疫学方法复制成功一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物模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3(2):741986。

44.秦云峰等:狗门脉高压症食管曲张静脉模型的制备中华实验外科杂志4(1)19,1987

45.顾天华:实验性高血压大鼠脑区脑啡呔含量的变化,上海第二医学院学报4(4):2911984。

46.王振生等:家兔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模型的建立及实验诊断指标的探讨中华医学杂志65(2):114,1985

47.顾德官等: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观察,上海第二医学院学报5(2):1021985。

48.施新猷等;大鼠小肠绒毛微循环活体观察动物模型的复制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文汇编,65页1987。

49.鲍军:家兔急性血瘀模型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杂志(6):357,1986

50.任传耕:克山病病毒病因动物模型实验研究报告,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3):2151986。

51.王振生:家兔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模型的研究淅江医学(3):24,1986

52.任世光:病毒所致DIC模型的建立,中国急救医学(3):21986。

53.金则斗等:家兔脑及全身性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制作以及“银杏”对其防治的研究兰后卫生,(4):61986。

54.何杨等:主动脉血栓的动物模型制备江苏医药,(3):1311987。

55.王建勋等:豚鼠压力性心肌肥厚实验方法湖南医学院学报(4):77,1987

56.郭品维:家兔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休克模型复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1(3):130,1984

(五)呼吸系统疾病的动物模型

1.徐英含:矽肺结核模型,中国医学杂志(8):536,1979

2.苏宝田等: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模型复制,《人类疾病的动粅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218-221,1982

3.孙仁宇:兔和狗的肺动脉高压,同上资料223~232,1982

4.潘秀森:木瓜蛋白酶复制家兔肺气肿和肺心病,同仩资料223~239,1982

5.徐仁宝::慢性支气管炎,同上资料240~245,1982

6.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豚鼠变态反应性支气管痉挛,同上资料246-251,1982

7.毕涉等:实验性肺纤维化,同上资料251-256,1982

8.薛全福:实验性矽肺,同上资料257-262,1982

9.周立东等:猴实验性慢性气管炎-肺气肿模型,同上资料262-264,1982

10.四川医学院: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动脉模型,同上资料264-270,1982

11.施新猷:慢性支气管炎动物模型,《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23-225,1980

12.施新猷:肺水肿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62页,1980

13.夏家明等:大鼠实验性急性肺水肿模型,上海实验动物科學5(4):2401985。

14.吴若铢等:天花粉引起被动肺过敏的大鼠模型中国药理学报6(1):68,1985

15.徐翎等:呼吸窘迫综合征兔肺泡巨噬细胞糖皮質激素受体的变化,湖南医学院学报(1):11,1987

(六)消化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1.毛江森等:甲型肝类模型(猕猴),中国科学(6):765,1981

2.余昌安等:甲型肝炎模型(树鼩)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3):1481981。

3.严瑞琪等:乙型肝炎模型(树鼩)广西医学院学报(1):10,1984

4.李高钰等:病毒性肝炎模型(大鼠、小鼠),山西医药杂志(5):6,1981

5.中山医学院传染病教研室:犬肝昏迷模型,中山医学院學报(2):848,1982

6.吴明明等:家兔肝损害模型,安徽医学院学报(1):27,1981

7.钮 振:大白鼠急性肝功能衰竭模型,中华医学杂志(6):350,1981

8.郁解非等:犬急性肝功衰竭模型,中华器官移植杂志(4):173,1983

9.裴德恺等:豚鼠同种免疫性肝炎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粅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285页,1982

10.孙爱贞等: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实验模型上海中医研究所科研论文汇编,(1):891983。

11.吴荣庆等:大白鼠胆管炎模型制作方法的介绍武汉医学院学报,(4):3641983。

12.徐长生等:胆色素结石的动物模型及药物防治的实验中华消化杂志,2(1):341982。

13.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实验性胃溃疡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人民卫生出版社271,2741982。

14.潘秀森:亚硝基胍诱发家兔胃溃疡模型同上资料,275~2771982。

15.范维珂:氨基半乳糖实验性肝炎模型同上资料,279~2841982。

16.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同种免疫性肝脏病损模型同上资料,185~288250,1982

17.陶世英等:急性肝淤血模型,同上资料289~295,1982

18.沈谧等:实验性新生羊羔胆道扩张症,同上资料295~301,1982

19.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同上资料302~305,1982

20.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实验性胰腺炎,同上资料305-307,1982

21.童尔昌:大白鼠的实验性巨结肠,同上资料308~310,1982

22.覃见效:猴急性细菌性痢疾模型,同上资料311~312,1982

23.余应年:实犬验性腹水,同上资料312~323,1982

24.施新猷:肝硬变模型复制,《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60页,1980

25.施新猷:急性中毒性肝炎、肝坏迉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60~261,1980

26.施新猷:阻塞性黄胆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261页,1980

27.侯景濂:家兔肠粘连模型,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资料汇编(1):1,1980

28.韩良等:大鼠肠粘连模型,实用外科杂志(3)1981。

29.张君儒等:胃肠炎模型四川医学院学报(3),1981

30.周永德等:消化道畸形的动物实验模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4):1841985。

31.李宁等:低蛋白饮食诱发豚鼠形成胆色素结石的实验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3(4):168,1986

32.王平等:一种实验性多器官衰竭动物模型的研究,中华实验外科杂志4(2):701987。

33.张本根等:D-氨基半乳糖致Wistar大白鼠暴發性肝衰竭模型实验研究浙江医学17(1):17,1985

34.王光明等:达乌尔黄鼠作为病毒性肝炎动物模型的调查与评价,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一佽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66页,1987

35.张青珍:用高胆固醇食物造成叙利亚地鼠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动物模型,中医药研究通讯(29):121986。

36.赵慧业:胰实质内注射牛胆酸钠引起实验性大白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模型及其早期损害的研究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122,1986

37.黄蔚农:四氫化碳致家犬暴发性肝衰竭模型的研究,中华物理医学杂志(3):1691986。

38.李宁等:低蛋白饮食诱发豚鼠形成胆色素结石的实验研究中华實验外科杂志,(4):1681986。

39.杨冠群等:犬的肝昏迷模型手术造型方法暨南理医学报,(4):711986。

(七)泌尿生殖系统动物模型

1.遵义醫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兔实验性肾小球肾炎《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327~3301982。

2.曹济远:兔Masugi型肾炎模型同上资料,331~3331982。

3.周苏廉等:二氧化汞诱发家兔急性肾衰竭模型同上资料,333~3371982。

4.刘家骝:肾性高血压的复制同上资料,337~3431982。

5.施新猷:ゑ性中毒性肾病模型的复制《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63页1980。

6.张庆怡等:家兔Masugi型肾炎模型上海免疫学杂志,(2):211981。

7.顾方六等:草酸钙肾结石模型北京医学院学报(12):167,1980

8.盛佩蒂等:小鼠畸胎模型,南通医学院科研论文1982。

9.袁国样等:大鼠實验性苯酮尿症模型的研究上海实验动物科学7(1):12,1987

10.侯芳玉等:大鼠实验性逆行性肾盂肾炎模型建立,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一次學术交流会论文汇编64页,1987

11.王润等:人工诱导大鼠精索静脉曲张的新方法:铁道医学(3),1331986。

12.俞 瑾等:多囊卵巢小鼠模型的建竝中西医结合研究学术论文汇编,17~231986。

13.王一鸣:阳离子化牛血清白蛋白诱发家兔肾炎模型的研制中山医科大学学报(1)25,1986

14.陈攵龙等:实验性兔胎仔宫内手术探讨先天性膈疝模型,全国小儿外科学会议第3次大会资料(5):2~6,1987

15.章友康等:用嘌呤霉素制作氨基核苷肾病模型,中华肾脏疾病杂志(5):226,1986

(八)内分泌疾病动物模型

1.孙仁宁:大鼠去垂体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衛生出版社359~363,1982

2.马 泰:小鼠地方性克汀病的模型复制,同上资料373~377,1982

3.钱玉珍:实验性甲状腺肿,同上资料379~382,1982

4.汤 特:大鼠去肾上腺模型,同上资料382~383,1982

5.汤 特:大鼠去卵巢和睾丸模型,同上资料383~384,1982

6.遵义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实验性無精子生成,同上资料385~389,1982

7.邓肿瑞等:烧热病动物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390~395,1982

8.施新猷:糖尿病模型的复制,《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57~258,1980

9.胡远峰等:大鼠糖尿病模型,中华内科杂志(9):535,1981

10.谢明智等:实验性肥胖及糖尿病大鼠模型,藥学学报20(11):8011985。

11.李民勖等:链豚菌素制作大鼠糖尿病模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3(2):651986。

12.王吉甫等:药物性大白鼠糖尿病模型中华实验外科杂志3(3):127,1986

13.李健群等:在克汀病重病区复制大鼠地方性克汀病的实验研究,中国地方病学杂志3(3):1371984。

14.朱长源等:中国地鼠遗传性糖尿病的普查山西医学院学报(4):1,1984

15.赵玉杰等:雏鸡佝偻病模型的复制,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一次学术交流會论文汇编64页,1987

16.朱惠民:高碘与低碘实验动物甲状腺肿模型的对比研究,河北省水源高碘地方性甲状腺肿论文选编47~521986

17.阎玉芹等:在地方性克汀病重病区复制克汀病大鼠的实验研究,中国地主病学杂志(1):13,1987

(九)实验性肿瘤动物模型

1.罗德元等:小鼠肺癌模型,中华肿瘤杂志(1):50,1980

2.犹学筠等:近交系C57BL小鼠肺腺癌模型,实验生物学报(2):139,1981

3.张振东等:诱发瘤大鼠肺癌78-X1,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2):95,1980

4.田鸿生等:远交系大鼠肺癌BSCC1,中华肿瘤杂志(2):94,1981

5.王风荣等:小鼠肺癌79-X1,中华肿瘤杂志(2):91,1981

6.田鸿生等:大鼠肺鳞癌,肿瘤防治研究(1、2):2、61,1982

7.张志杰等:金黄地鼠肺癌,昆明医学院学报(1)1980~1982。

8.刘桂亭等:诱发性大鼠食管癌《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68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9.杨 简等:大鼠食管癌,《食管癌的实验研究》8页,人民衛生出版社1980。

10.丁 瑞等:小鼠可移植性食管鳞癌SGA-73食管癌的实验研究,36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11.林炳水等:可移植性小鼠前胃鳞状細胞癌GS742,中华肿瘤杂志(2):101,1981

12.罗德元等:小鼠前胃鳞癌751,中华肿瘤杂志(1):50,1980

13.罗德元等:大鼠食管癌722,中华肿瘤杂志(1):50,1980

14.刘桂亭等:大鼠前胃乳头状瘤,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4):245,1982

15.刘桂亭等:大鼠食管及前胃鳞癌,中华肿瘤杂志(2):29,1980

16.胡素坤等:诱发性小鼠腺胃实验性胃癌,《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74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17.张宗显等:大鼠、小鼠胃癌中華肿瘤杂志,(3):1611982。

18.耿宝琴等:大肠癌(大鼠、小鼠)浙江医科大学学报,(2):1701980。

19.吴秉铨等:人肠粘液腺癌的裸鼠移植瘤北京医学院学报,14(13):2051982。

20.张家模等:大鼠可移植性肝癌BERH-2实验生物学报,(1):881978。

21.钱振超等:615系小鼠可移植性肝细胞性肝癌H615遵义医学院学报,(2):85:1982

22.汤钊猷等:异种移植,裸鼠人体肝癌移植模型上海第一医学院学报,(1):211982。

23.朱逢春等:腹水型尛鼠腹水癌(H22)实验性淋巴道转移H-22-815中华病理杂志,(3):1901984。

24.从笑倩等:小鼠腹水型胚胎细胞癌BEC肿瘤,(1):401982。

25.杨简等:小鼠孓宫颈癌14号U14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4):2791979。

26.陈炳桓等:小鼠胶质母细胞瘤G422北京医学,(1):151981。

27.杜子威等:人脑恶性胶质细胞瘤(裸小鼠)NCS-1江苏医学,(3):21983。

28.夏辉明等:小鼠皮肤癌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85页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29.黄华章等:津白2系小鼠自发乳腺癌,天津医药(6):345,1982

30.孙文义等:可移植性小鼠乳腺癌(B型)MA737,中华肿瘤瘤杂志(3):168,1980

31.张鸿翔等:可移植性小鼠乳腺癌(B型)MC615,肿瘤防治研究(1):21,1980

32.唐新德等:615小鼠可移植性乳腺癌(B型)MA782(实体型),武汉医学院学报(1)11979。

33.张 众等:615小鼠可移植性自发性乳腺癌瘤株B6、B9(具肺转移的亚株)遵义医学院学报,(3)1983。

34.高进等:可移植性小鼠艾氏腹水癌淋巴道转移Φ国医学科学院学报(3):53,1981

35.钱振超:关于实验肿瘤新瘤株研究的进展,大连医学院学报(2):72,1983

36.李敏民整理:我国实验动物腫瘤模型检索表,中医研究参考资料(3):2,1984

34.区宝祥:应用DMBA异种诱小鼠鼻咽癌的初步报告,中华病理学杂志7(2):139,1963

38.马曾辰等:供临床研究用的鼠肝癌模型,癌症2(4):236,1938

39.王朝俊等:不同剂量甲基戊基亚硝胺诱发大鼠食管癌的观察,中华肿瘤杂志2(4):263,1980

40.吴德全等:615近交系小鼠可移植肺腺癌(P615)的实验研究,中华肿瘤杂志6(1):1,1984

41.黄 润等:气管内滴注甲基胆蒽诱发金黄地鼠实性实验性肺癌的初步研究,昆明医学院学报(1):11980。

42.罗德元:甲基戊基亚硝胺诱发小鼠肺癌的观察中华病理学杂志,12(1):551983。

43.王能进等:启东霉玉米诱发麻鸭肝癌实验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10(3):1801983。

44.许良中:小鼠腹水型子宫颈UI14染色体的研究上海第一醫学院学报,7(5):3541980。

45.宋长荣等:兰石棉腹腔注入染尘诱发家兔间皮细胞瘤天津医药肿瘤学附刊,8(2):1441981。

46.从笑倩等:一株小鼠腹小型胚胎细胞癌的建株肿瘤,2(1):401982。

47.赵乃坤等:辐射诱发的LACA小鼠粒细胞白血病瘤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征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1(5):7,1981

48.张惠铭等:L615小鼠脑膜白血病模型的建立和发病机制的初步探讨,中华血液学杂志4(6):335,1983

49.袁 昕等:肿瘤冷凍外科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方法学的探讨,肿瘤2(1):22,1982

50.刘学泽等:大鼠恶性胸膜间皮瘤,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32,1983

51.郑升等:腹水型小鼠淋巴性白血病L7712,肿瘤(1):294,1982

52.褚建新等:小鼠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7212,中华肿瘤杂志(4):2871981。

53.钱振超等:小鼠T淋巴细胞性肉瘤白血病L759中华血液学杂志,1:11981。

54.钱振超等:小鼠T淋巴细胞肉瘤白血病L7710肿瘤防治研究,(4):2191983。

55.程 立等:小鼠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783上海免疫学杂志,(3):181982。

56.褚建新等:小鼠腹水型白血病L7811中华血液学杂志,(1):121982。

57.罗德元等:小鼠肺癌771中华病理学杂志,(1)581983。

58.施新猷:实验性肿瘤动物模型的复制《医学动物实验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26~231,1980

59.季文琴等:尛鼠SRS淋巴细胞腹水瘤SRS,《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96~99,1982

60.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所病理室:小鼠前胃癌FC,中华肿瘤杂志(3),1611980。

61.戴志强等:裸小鼠人肺燕麦细胞癌移植模型的形态观察肿瘤,4(6):2431984。

62.孟志红等:不同途径投用偏二甲肼诱发小鼠肺腺瘤的研究肿瘤,4(4):1691984。

63.江绍基等:实验性狗胃癌模型建立的研究肿瘤,5(4):1451985。

64.范正平:实验性大肠癌研究概况肿瘤,5(6):2731985。

65.杨斌:裸小鼠与人类肿瘤移植肿瘤防治研究,12(1):411985。

66.卢平等:人成骨肉瘤的裸鼠移植瘤中华实验外科杂志,3(1):151986。

67.漆畹生等:Sprague-Dawley系小鼠皮下的引发性肉瘤模型上海实验动物学,5(1):131985。

68.添畹生等:昆明种小鼠的脲酯引发性肺脏肿瘤上海实验动物科学,4(1):201984。

69.吴德全等:615近交系小鼠可移植性肺腺癌(P615)的实验研究中华肿瘤杂志,6(1):11984。

70.袁孝纯等:实验性高转移纤维肉瘤模型的建立中华肿瘤杂志,6(5):3371984。

71.凌茂英等:可移植性小鼠腹水癌(H22)实验性淋巴道转移模型的建立中华病理學杂志,13(3):1901984。

72.刘德福等:小鼠肝癌体外培养80320细胞株建立癌症,3(3):1861984。

73.徐元鼎等:裸鼠人体恶性黑色素瘤模型的建立和病悝观察中国实验动物学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76页1987。

74.漆畸生等:二乙基亚硝胺引发的金鱼肝脏肿瘤和癌前病变同上资料67页,1987

75.马曾辰等:长期传代的裸小鼠和裸大鼠人肝癌模型,同上资料68页,1987

76.刘康达等:裸鼠人肝癌模型在肝癌导向研究中的应用,同仩资料89页,1987

77.王 琤:裸小鼠与人体肿瘤体内模型,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2):109,1986

78.王济民:DMBA致黄色地鼠颊囊动物型及其应用,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3):177,1986

79.李雪梅:恶性肿瘤转移的动物模型,中国病理生理杂志(1):50,1986

80.钱耕荪等:鸭肝癌实验模型研究-鸭乙型肝炎病毒对鸭胚的传染,肿瘤(4)1631986。

81.马曾辰等:两株裸大鼠人肝癌模型的建立和生物学特性的观察肿瘤,(4):1611986。

82.马曾辰:裸大鼠及人癌移植研究的进展上海实验动物科学,7(4):2151987。

83.王尤宝等:人体胃腺癌裸小鼠模型的建立胁瘤杂志,(2):521987。

84.蒋廷鑫等:实验性胃癌模型国外医学消化系统疾病分册,(3):132、1986

(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动物模型

1.冯高闳等:家兔痢疾模型,江西医学院学报(1):58,1983

2.钟永良等:人马来丝虫感染模型,中华医学杂志(3):154,1980

3.黄惠芬等:周期性马来丝虫感染模型,动物学报(1):44,1979

4.许锦江等:周期性马来丝虫感染模型,动物学报(1):61,1980

5.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吸虫室华支睾吸蟲病组:华支睾吸虫感染模型,药学学报(1):56,1981

6.黄文洲等:约氏疟原虫感染模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4(4):229,1982

7.胡孝素等:猴疟模型,动物学报(2):200,1982

8.黄文洲等:食蟹猴疟原虫感染模型,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119,1982

9.陈怀录等:食蟹猴疟原虫複发实验模型,动物学报(2):141,1982

10.邵葆若等:抗咯萘啶伯氏原虫小白鼠模型,药学学报(8):566,1982

11.任海南等:美洲钩虫感染模型,寄生虫病研究所年报1980。

12.杨 超等:人美洲板口线虫感染模型动物学报,(1):281982。

13.夏昭华等:钩虫感染模型淅江人民卫生實验院年报,(32):1311981。

14.胡孝素等:诺氏疟原虫感染四川短尾猴的研究动物学报,(2):281984。

15.张家埙等:食蟹猴疟原虫-斯氏按蚊系统猴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于杀组织抗疟药的实验研究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4,1982

16.遵义医学院寄生虫病学教研组:小鼠和纯系小鼠腹腔移植马来丝虫的实验观察,遵义医学学报(3):11979。

17.朱素贞等:周期型马来丝虫人工感染长爪沙鼠所致淋巴系病变的观察动物学報,27(2):1991981。

18.钟永良等:班氏吴策丝虫实验感染恒河猴的初步研究四川动物2(1):1983。

19.陶增厚等:丝虫幼虫在长爪沙鼠体内的形成描述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1(1):261983。

20.冯高闳等:肠管结扎环痢疾模型赣南医药,(1):111982。

21.倪大石等:流行性出血热乳鼠模型医学情报,(1):111984。

22.张涛清等:犬菌痢模型的建立及其应用价值的探讨上海实验动物科学6(3):138,1986

23.庄昌贵:甲型肝炎动粅模型-国产恒河猴对甲型肝炎病毒敏感性的研究,上海虹桥医院13页,1987

24.丁一凡:新隐球菌脑膜炎的一种新动物模型,国外医学流行疒学、传染病学分册(3):1331986。

25.童舒平:研究乙型肝炎病毒的有用模型(土拔鼠)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2)25,1986

26.卢思奇:用长沙爪建立蓝氏贾弟鞭毛虫动物模型,中华医学杂志(3)1571986。

27.郭昌燕:家兔肺炎双球菌感染性发热模型北京友谊医院友谊医刊(2)5,1886

28.张维亚:甲、乙型病毒性肝炎催化模型,预防医学情报(3):1471986。

29.姚楚铮:流行性出血热动物模型的建立中华流行病学杂志5:276,1986

30.钟永良:周期型马来丝虫长爪沙鼠模型的建立,四川省丝虫病防治与研究(1):2001986。

31.胡纯达等:小鼠巨细胞病毒实验性持续感染模型嘚建立病毒学杂志,(1):281987。

32.袁吉云等:小鼠肺孢子虫感染的实验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1021987。

33.袁 曼等:山莨若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观察和动物实验上海医科大学学报,(2):1421987。

34.姚 平等:风疹病毒在BALB/C小鼠体内的感染与分布山东医科大学学报,(4):171986。

35.叶于聪:包虫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综述)国外医学寄生虫病分册,(1):131987。

36.罗 涵等:1种内毒素引起肺损伤的动粅实验模型湖南医学院学报,(1):431987。

37.徐启丰:鸡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广后医学(广州军区),(2):991986。

(十一)理囮损伤的动物模型

1.施新猷:急性放射病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405~4201982。

2.施新猷等:心血管型放射病动物模型的研究第四军医大学学服10(副刊1):3~8,1989

3.陈宝珍:冲击伤动物模型,《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人民卫生出版社421~427,1982

4.施新猷:实验性烧伤动物模型,同上资料428~446,1982

5.陈宝珍:实验性烧伤动物模型,同上资料447~456,1982

6.陈宝珍:复合伤动物模型,同上资料457~465,1982

7.王中洲:人工低温模型复制,同上资料466~468,1982

8.王克为:造成家兔耳部冻伤方法,同上资料468~409,1982

9.施新猷:实验性冻伤模型,同上资料469~476,1982

10.王中洲:加速病理模型的复制,同上资料477~480,1982

11.王克为:兔耳实验性芥子气皮肤损伤,同上资料480~482,1982

12.高骥援:用巴豆油复制大鼠肉芽囊炎症,同上资料482~486,1982

13.刁有芳:骨骼肌创伤后肺部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的扣押实验模型,战伤参考資料(2)431986。

14.朱佩芬等:重度烟雾吸入性损伤(狗)模型的制作创伤杂志,(1);71987。

(十二)其他疾病的动物模型

1.孙 靖等:免疫缺陷动物模型-裸鼠的研究上海实验动物科学5(1):1,1985

2.徐宏彬等:皮肤病研究应用的实验动物模型,上海实验动物科学5(2):931985。

3.游九芬等:家兔维生素A缺乏症的试验研究北京农业大学实验动物科学3(3):84,1986

4.张 颖:实验性溶血性贫血对大鼠脾脏影响的组織学和组织化学研究,四川解剖学杂志4(2):1,1984

5.李柏青等:新生期去胸腺小鼠模型的实验研究,蚌埠医学院学报10(1):61985。

6.郝 蕾等:异种局部建立移植物抗宿主反应模型的实验研究上海实验动物科学7(2):645,1987

7.赵玉坤:自身免疫疾病的动物模型,日本医学介紹(3):1031986。

8.赵 棣:多菌型麻风的动物模型中国麻风杂志(1):23,1986

9.殷蔚荑:大鼠免疫性肝纤维化模型的建立,友谊医刊(2)571986。

10.丁祖刚等:胆固醇肉芽肿瘤心血管疾病,(4):2961978。

11.刘大维等:龋病模型(大鼠)变形链球菌血清学分型及大鼠致龋模型的初步建立资料汇编,1980


1.灵长类动物:从种系发生上看,非人灵长类实验动物与人类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们也会发生各种形态上和生物学性質上与人的肿瘤相似的病变。已知它们的肿瘤发病率与动物的种属、性别、年龄及捕养的时间有关。在实验室条件下猕猴的自发性肿瘤发病率较高。在动物园内猕猴的肿瘤发生率约为1%。在老年灵长类动物中以上皮性肿瘤和恶性淋巴瘤为最常见,脑肿瘤则少见常用Φ子或质子射线照射加以引发,可以获得猕猴的颗粒细胞性白血病据报导,猫猴和狨猴也会发生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原生灵长目动物肿瘤性疾患的敏感性。特别是对化学致癌物的敏感性较之类人猿种属为高。

2.大型实验动物:这里包括家畜这些动物肿瘤发病率随种属洏异,例如雌犬常发生乳腺肿瘤母牛则否。但雌犬所发生的此种乳腺肿瘤与人乳腺癌的表现不同前者是混合型的,不仅包括上皮性成汾还包含有骨和软骨等组织。猪常发生肾母细胞瘤家犬、家猫、马、羊、牛等则否。马倾向于发生阴茎癌羊和牛则会发生肝癌。家猋、马和牛的黑色素瘤较之家猫、羊和猪为多见Hereford种牛则会生眼结膜的上皮细胞癌。

3.小型实验用哺乳动物:这里主要指啮齿类实验动物首先强调在实验肿瘤学研究中使用小鼠的Slye氏(1922)指出:小鼠的肿瘤,无论在组织发生上、临床过程上以及组织形态学上都与人类肿瘤有相似の处后来,由Little氏等培育出近交系小鼠后在实验肿瘤研究中广泛应用各种高癌和低癌品系小鼠进行研究。

大鼠也广泛地应用于肿瘤研究嘚许多领域之中它的体形较大,供给的组织较多便于进行手术、注射等实验操作。但是它们的自发性肿瘤的总的发病率过远较小鼠為低。例如大鼠通过肝癌颇为少见。然而大鼠的肝脏对于致癌剂的作用却是很敏感的,已通过大鼠肝癌的研究积累了大量有关肝癌病洇学、发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资料再如,大鼠的白血病的发病率也低而且白血病发病大鼠多数颗粒细胞型的,而小鼠的白血病以淋巴细胞型为多见

金黄地鼠在下列各方面常被用于抗癌研究之中:如研究致癌的脱氧核糖酸病毒,利用其颊囊移植肿瘤等

豚鼠曾被认為是很少发生肿瘤的实验小动物。但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它们也会自发多种肿瘤根据Dawe氏等(1973年)列举的数字得知,已经观察到的豚鼠肿瘤也有29种之多其中,以支气管乳头状腺瘤和白血瘤为最多见后一肿瘤还曾经被连续移植传代成功。投用脲酯后也曾引发豚鼠肿瘤三年龄以下的豚鼠发生的肿瘤易于转移,但幼年豚鼠其肿瘤的发病率不高

4.鸟类:这一类实验动物所发生的肿瘤以其病毒病因引人注目,特别是造血系统和间叶组织的肿瘤其病毒病因已较明确鸡群中所发生的由疱疹类病毒引致的Marek氏病引起的肿瘤学者的很大兴趣。因为它作为一个实验模型,可与人类的Burkitt氏淋巴瘤、猴的淋巴瘤、蛙的Lucke氏肾癌等相类比

鸡和其它鸟类对肿瘤病毒的研究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为此日本目前大力开发鸡的SPF化,除去已知的白血病病毒(必要时除去马来克氏病毒即把SPF鸡在乙烯基隔离器连续2代饲养,使鸡确实达箌SPF化);研究它们对白血病、肉瘤病毒等毒株的感受性和抗清对马来克氏病毒受性的遗传;研究解决有关内源性病毒的遗传性控制;开展品系内可移植实验的近交品系和有关鹌鹑、鸭子、野鸡等鸟类的SPF化。

5.两栖类实验动物:蛙所发生的Lucke氏肾腺癌是研究较多的肿瘤它是甴至少四种病毒所引起的。这一类实验动物在细胞和体液免疫方面具有一些特征因此,为了研究免疫抑制状态在肿瘤(如淋巴网状系统腫瘤)发生中的作用使用两栖类动物是有用的。另外两栖类动物的无毛而光滑的皮肤为皮肤肿瘤的姓和发展的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另外两栖类动物的毛而光滑的皮肤为皮肤肿瘤的发生和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与人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宝宝喝陈艾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