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变革教育改革

教育观察:VR/AR技术如何推动教育变革
【决胜网 互联网+】
每一次教育变革都是由科技推动的!在VR/AR技术呈喷涌趋势发展的一年,各行各业都在与VR/AR进行连接。更是势不可挡,上至高等教育、下至幼教,我们不断听到VR/AR技术落地开花的声音,一次次见证了VR/AR技术刷新教学体验、助力教育革新。下面,我们就为大家盘点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K12到幼教各阶段的代表性VR/AR教育产品,一起来看看VR/AR技术如何让教育变得更美好。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探索现有虚拟现实技术的极限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室主要在虚拟现实、多模式人机接口和等方向开展基础与前瞻技术研究,目前研究重点集中于“虚拟人合成”和“虚拟环境交互”。虚拟人合成方向重点研究三维虚拟人建模技术、人体运动的获取与理解技术以及虚拟人运动生成与控制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针对体育训练的数字化人体运动模拟仿真、人群运动战术演练与分析、虚拟环境中智能人体表示与生存、智能人机交互、游戏娱乐等领域中的应用。虚拟环境交互方向则重点研究虚拟环境的快速建模与高效绘制、自然灾害现象模拟与仿真、多种数字媒体融合、增强现实等关键技术,以及这些技术在公共安全事件模拟分析、影视产品制作、游戏动漫生成、数字媒体的生成、展示、管理、发布等方面的应用。虚拟人合成方向研究国泰安:将实训室打造成职业教育的第一课堂有“中国职业教育领航者”之称的国泰安,作为一家既懂教育又懂技术的企业,依托强大的教育资源研发基础,在VR教学实训研发方面独具优势。秉持“实训室是第一课堂”的教育理念,从院校对实训课程的不同需求出发,国泰安推出专业级VR智慧实训室和校级VR虚拟现实开发与实训应用中心。国泰安专业级VR智慧实训室,主要分为桌面实训区、体感交互区、沉浸体验区三个主要功能区。每个功能区根据不同专业的特色需求,搭配不同的硬件设备和教学软件,每款教学软件包含原理和实训两大模块,可在同一空间内满足多个专业教学、实训的双重需求。每个功能区既可单独构成一个VR智慧实训室,又可多种功能组合搭配。VR智慧实训室国泰安校级VR虚拟现实开发与实训应用中心,是一套为中职、高职、本科院校设计研发的用于培养VR专业人才、创新教学实训模式、开发VR教学资源及参观展示体验的解决方案。相较于专业级VR智慧实训室,可提供更全面、系统的服务,包括VR场馆设计与建设、VR教学实训资源、校企合作开发VR资源、VR人才培养及配套特色服务等,全面协助学校打造师生实习实践、锻炼、研发平台,促进教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创建区域乃至全国示范性特色品牌,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虚拟现实开发与实训应用中心黑晶科技:让学习更精彩生动,充满想象黑晶科技是国内早期从事虚拟现实的创业公司,2016年进军 VR 教育领域,并推出面向K12教育的 VR 超级教室,对传统教室进行全面改造。VR超级教室从硬件上包括以下几个硬件构成:智慧黑板、超级上课系统电脑、控制学生头显的VR控制器,学生端每个学生配备一个IPAD及VR头盔。学生带上 VR 头盔之后便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宇宙大爆炸等场景;老师则利用 VR 控制器实时调整学生所看见的 VR 内容,通过电脑得知并把握上课节奏,监督学生学习动态。目前,VR超级教室提供的课程主要为 K12阶段的科学、历史、地理、生物、物理、化学、艺术等课程。VR超级教室魔幻空间:让幼儿教育更加丰富,给孩子一个快乐充实的童年魔幻空间(MAGIC SPACE)是武汉中辉正邦的一个项目,专注儿童早期教育。从今年4月起,魔幻空间陆续发布了多款针对2-7岁幼儿的认知卡系列产品——《奇妙世界》《奇幻森林》《涂博士》等。这一系列产品融合了AR(增强现实)、图形图像识别等高新技术,首先让孩子自己动手发挥想象力去涂鸦,最大化开发右脑、锻炼握笔能力;然后家长可以用手机或平板安装自带软件,对准孩子的作品识别,让小盆友的涂鸦变成动画呈现;小盆友和家长还可以点击屏幕,与动画人物互动,动画带有音效和中英文发音,有声有色、活灵活现。AR幼教认知卡片VR/AR,作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让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VR/AR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中的不断升级和优化,VR/AR将为教育带来更多超乎想象的可能性,并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点击查看余下全文
作者:VR教育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还不够?如果您关注教育行业产业链上下游动态发展,善于发现业内具备创新与机遇的公司和产品,亦或是能对行业政策及市场变化进行深入解读,那就快给我们投稿吧,投稿邮箱是:,您的来稿或许就会影响教育未来!”
扫码分享本文章
北京决胜网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京ICP备号-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30407号
京公网安备21号 Copyright (C) 2016 决胜网
All Rights Reserved.导读:学习&&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心得,通过看课学习,知道了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是从学习方式的变迁与创新、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教育公,从改变学习者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参与者之间的教育关系、学习生态、增加学习机会五方,基于信息技术―社会―教育变革互动结构分析,从教育需求/问题、技术可为因素、社会―教育可为因素构建三维空间分析技术促进教育变,构建技术水平、心力投入二维空间提
学习&&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心得
通过看课学习,知道了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是从学习方式的变迁与创新、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生态化发展、学习环境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课堂教学变革新风向、新的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六个方面扫描技术正在引起的教育变革;从改变学习者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参与者之间的教育关系、学习生态、增加学习机会五方面阐释技术促变教育基本原理;基于信息技术―社会―教育变革互动结构分析,从教育需求/问题、技术可为因素、社会―教育可为因素构建三维空间分析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作用点;构建技术水平、心力投入二维空间提出利用技术促进教学变革的策略;并主张以智慧教育引领信息化教育变革;最后从教育文化的视角阐明技术促变教育的实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观点已得到普遍认同,近年来各国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都日益昭示信息化的重要性。
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祝智庭教授。聚焦技术正在引起哪些教育变革、为何说教育变革需要技术支撑、如何善用技术促进教育变革三个问题,从学习方式的变迁与创新、教育资源的开放与共享、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生态化发展、学习环境从数字化走向智能化、课堂教学变革新风向、新的教育技术研究范式六个方面扫描技术正在引起的教育变革;从改变学习者学习方式、认知方式、参与者之间的教育关系、学习生态、增加学习机会五方面阐释技术促变教育基本原理;基于信息技术―社会―教育变革互
动结构分析,从教育需求/问题、技术可为因素、社会―教育可为因素构建三维空间分析技术促进教育变革的作用点;构建技术水平、心力投入二维空间提出利用技术促进教学变革的策略;并主张以智慧教育引领信息化教育变革;最后从教育文化的视角阐明技术促变教育的实质。
如今,我们也在进行着一场教育改革,新课程教学实施也是一种变革。在这次学习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这段时间里,作为一名城镇中学教师,我已经看到了新课改的变化,并且有了较深的体会:我接受课改新理念,感受课改新思维,使用课改新教材,我觉得课改给了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它是一次革命,一场对话,一座平台,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
一、世界教育变革的风云
随着网络的出现,我们可以把一天的生活经历在几个小时之后几乎永久性地保存在博客、网站、QQ空间上等。我们的生活经验迅速得到分享,同时也得到永久保存。网络已成为一种传播发现、研究学术、建构社交网络等等的途径。就如我们现在利用网络平台的学习来提升自己有信息技术能力一样,很快可以和五湖四海的同行们认识,并加入关注、了解分享知识。由此可见,信息技术可以成为教育的得利助手,让教育与传播信息快速地整合为一体。曾记得邦克博士说:“技术通过促进一个人人平等的知识狂潮而发挥着核心作用,在这个知识狂潮中,学习既是开放的,
也不受班级与课表的限制。”还有一位来自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现场指导老师安东尼?葛兰西博士将其信息发布到加拿大群组博客站点上了。他说,电视和电影里描绘的考古学研究,通常远比考古学家真实的、单调的考古活动更有趣。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世界的教育也在随着这个信息技术数据大时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七十七团中学最前线的信息技术教师快速的提高信息技术能力是迫在眉睫的。
二、技术促进的教育变革
1、技术更新影响着教育
在网上查找资料发现一些数据与同行一起分享:国际数据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13年电子设备的发货数据为:1亿3440万个台式电脑,1亿8090万个笔记本,2亿2730万个平板电脑以及101万台智能手机。笔记本和台式电脑的销售数量下降,被智能手机和平板机取代。该公司预测,到2017年,智能手机的发货量将上升到每年170万台,平板机为4亿680万台,笔记本为1亿9660万台,而台式机将下降为1亿2310万台。德斯蒙德?基更说:“如果移动学习能够进入主流教育,中国应开始把在线学习材料改造成适合在智能手机和平板机上使用的材料。”相信这就是技术改革带来的效应吧,技术不断的更新,用户会选择最好最适合学习、生活用的工具,这些和信息技术网络是分不开的。
2、信息技术对教育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老师是“知识渊博”的代名词。而今天学生则是学习主体,他们会有更多的途径去学习知识。这是一个人人为师、人人为学的知识年代。老师也需要成长和进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在1999年,经国务院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正式提出“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形成开放式教育网络,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学习模式的改变和更新说明了信息技术对于教育转形的重要性。在2012年出“慕课”,随后出现微课、微视频、翻转课堂等学习方式。再一次验证的信息技术对于教育的
新课程教学实施也是一种变革,我们应该加倍珍惜,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实施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摆在我们面前的改革任务十分艰巨,需要为之不懈努力。改革有阻力,有失败,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发展的唯一出路。通过本次视频的学习,我明确了改革教学的方向,下定了改革的决心,我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包含总结汇报、文档下载、党团工作、专业文献、教学研究、应用文书、IT计算机、办公文档、计划方案、资格考试以及学习《教育变革中的技术力量》心得等内容。
相关内容搜索||||||||||||||||
您的位置:&&&&&&& 正文
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强大动力在哪里?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强大动力在哪里?
――东亚科学教育学会2015年国际会议综述
  谈到“教育”,似乎人人都有话可说,网络上有关教育话题的讨论甚嚣尘上,对我国教育功绩和弊病的争论更是引人关注。可以看到,诸多的讨论与争议都是建立在传统及个人经验基础之上的。然而,传统及个人经验已经很难再推动现代教育的深入改革与科学发展。那么,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强大动力究竟是什么呢?掌舵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的人应该是谁?东亚科学教育学会2015年国际会议给出了答案。 
  “东亚科学教育学会(East-Asian&Association&for&Science&Education,EASE)第四届国际会议”于日到18日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通过研究推动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覆盖面向学前、小学、中学、大学和公众等各类教育对象的科学、技术和工程教育以及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科学领域的各学科教育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教育改革政策研究,科学课程发展与评估,科学教材编写的理论与策略,科学教学与学习的特点与策略,学生科学学习与发展测评,科学教师教育与教师专业发展,科学领域与其他学习领域的整合,技术与工程教育研究,科学教育中的历史、哲学、社会、文化与性别议题,非正式环境中的科学教育与终身科学教育,理科学科教学论研究,ICT&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科学实验仪器、教学用具及活动设计等。 
  ――全球挑战与机遇。科技对人类社会的改变举世瞩目,当今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希望自己的公民能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和参与社会决策。然而,研究发现在世界范围内学生及公众对科学的兴趣正逐渐下降,“提升学生及公众对科技的兴趣”成为全球教育的挑战与机遇。 
  ――科学究竟是什么?世界各国都对科学教育给予了极大的重视,致力于提升国民的科学素养水平。然而,科学究竟是什么?应当让学生学习怎样的科学?学生以何种方式学习科学才是最合适的?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的答案和相关知识还不够清晰和丰富。 
  ――学生减负的科学。“为学生减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关键词,“因材施教”是大家挂在嘴边的教学原则。那么,如何做到既能为学生减负,又能做到因材施教呢?“学习进阶”及“课程-教学-学习-评价”的一致性研究正在提供基础证据及初步答案。 
  ――学生学习的科学。我们常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同时困惑于“有的学生越学越好,有的学生越学越差”。研究发现,所谓的“门”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却是一堵难以逾越的“墙”。学生不同学习表现背后的根源究竟是什么,需要依靠对学生学习的基本机制及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来回答。 
  ――教材难度的评价。教材的难度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之一,我国的科学教材常常被视为难度过大。那么,客观评价教材难度的指标是什么?如何来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教材的难度?研究表明,总体来看我国科学教材的难度还不如美国、俄罗斯或日本等国家。 
  ――教师教育的科学。世界各国结合自己的国情制定的科学课程改革规划,目标是否能够有效达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教师究竟需要怎样的知识和技能?如何处理教师的工作及学习的关系?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措施是什么?优秀教师的有效教学经验如何才能传承?这些都还需要研究。 
  ――信息技术的应用。信息技术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改变着人们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信息时代,走进课堂的学生究竟有何不同?走出校园的学生究竟又需要什么呢?如何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学生学习的最佳生态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最佳生态?这些需要实证研究来解决。 
  …… 
  答案已经很明确了,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强大动力就是“基于科学的教育研究”。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曾经指出:“如果不以来自科学研究的知识为指导,教育改革要取得显著的成效是不可能的。”EASE致力于为东亚地区科学教育交流与合作提供强大的支持平台。EASE国际会议已经在中国台北(2009)、韩国光州(2011)、中国香港(2013)举办了3次,在国际科学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科学教育研究起步较晚,科学教育研究的人员队伍还很小。然而,我国科学教育研究团队已经取得了许多重要研究成果,他们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引起了世界科学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于是,EASE第四届国际会议来到了中国,由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团队承办,主席为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的王磊教授。 
  本次大会邀请到了来自美国、德国、苏格兰、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的著名学者做主旨报告,分享了应对科学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所做的前沿研究成果。本次会议的参会人数达到700人,来自12个国家的80所大学和47所中学,分享了460篇研究论文,创历次之最,是国际科学教育领域的一次盛会。 
  本次会议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就是:我国需要加强对科学教育研究的重视和支持力度,尤其是足够而持续的研究基金的投入,应当在我国的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或教育科学基金里明确设立“科学教育研究基金”,以稳固当前的发展不易的研究队伍,同时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快国际化步伐、跟上国际研究水平,从而为我国未来的教育改革和科技发展提供基于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实证保障。(周伟涛)
【字体:】【】【】【】【】【】
{ 编辑:文慧 }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细览版权信息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
&&&&&&&&&&&&
距10月自考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
浅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
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 陈猛
摘要:本文阐述了两方面的内容:信息技术教育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六点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育 改革
从第一台计算机ENIAC的诞生,到今天只有半个多世纪,然而计算机的应用范围已经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包括学校和家庭。由计算机、通信、控制技术结合起来的信息技术产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第一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技术基础和保证。从掌握计算机这个"人类通用智力工具"的必要性来看,同学习语言、文字一样必须从娃娃抓起。计算机教育,尤其是计算机在中小学的教育显得更加重要和必要。而有关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也显得势在必行。
一. 信息技术课内教学与课外科技活动
计算机普及教育推动着教学体制的结构性改革。大量实践表明,以课堂教学为基础,课内外结合,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展学生的爱好、特长,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对学生的计算机教育要达到基础知识普及、科技素质训练、培养计算技术后备人才的多重任务,因此要课内、课外并举构成一个有机配合的整体。
⑴.课内教学要完成对青少年的计算机知识普及。首先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及使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增长对计算机的基本了解和爱好,能适应学校教学中逐步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的要求和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人担任高一年段的计算机教育课程,所开设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正是重视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讲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技术(五笔字型)、Word2000文字处理系统,VB程序设计基础等。
计算机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要重视理论知识与上机相结合。
⑵.校内、外的课外科技活动要为有兴趣、有能力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提高的条件。更好作到计算机理论与上机相结合。我校一直重视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并且取得好成绩:数学、物理、化学等都有全国、省、市竞赛中获奖的。电脑兴趣小组才刚刚起步,就有喜人的好开端。晋江季延中学在近四年"中国电信杯"信息学竞赛中三次取得了初中组团体第一、两次取得了高中组团体第一、个人奖第一的好成绩。而且信息技术会考也大面积的丰收,今年高一所有学生将参加福建省信息技术(二级VB)会考。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经过我们的努力,以后定能硕果累累。我曾设想,中学也象大学一样,提高计算机的利用率,将机房向有志学习计算机的老师与学生开放。当然这样可能产生人多、设备不够的矛盾,不过凭"机票"上机能解决此问题,我校目前每天中午与周末免费开放电脑室让学生上网进行"研究性学习",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知识,也加强了信息技术的学习。目前中学有繁重的基础教育的任务,可能会对其他学科在时间上有小的影响,但若真正推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加强计算机教学正是其有效途径。而且能真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素质,从而给其他学科带来好的影响。
二.关于信息技术教育改革的六点建议
现在教育体制改革正大力推行,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也势在必行。
1.关于信息技术课的地位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和龙头,它的出现和发展,把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创了一个技术革命的新时代。计算机把人从重复性的或有固定程式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使人类智能获得空前发展。科学家们曾预言:计算机科学将是继自然语言、数学后的第三位的,对人的一生都是大有用途的"通用智力工具"。正因为如此,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世界大趋势。在学校开设信息技术课是提高人才科学素养的需要。过去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现在恐怕不行了。社会向前发展了,跨世纪人才的科学素质应有五大支柱: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近年来国家教委提出了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的规划,强调了计算机在中小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是十分重要和正确的,也真正体现了小平同志曾说的"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的重要性。要提高信息技术课的地位,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⑴.计算机教师首先要认识到计算机教学的重要性,知道当今社会计算机的普及和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计算机教学。我们肩负着"科教兴国"的历史重任。
⑵.对已有的计算机房加强管理,让设备发挥最大效能,而不是应付上级检查或为了提高学校名气的单纯的"摆设"。
⑶.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质量,狠抓计算机教学效果,干出成绩,让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看得见"有投入必有收成"。
⑷.保护和调动计算机课程教师的积极性,在考核、晋升、进修等方面与其他学科等同对待,甚至优先考虑。
2.关于课程结构与课时调整
我们的传统教育模式"应试教育",比较重视分数。时常用考试来刺激学习,"考试是法宝,分数是命根"仍在一定程度上起很大的作用。计算机课决不能再循老路。计算机应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不实践学不会,不实践学了也没有用。针对这一特点,计算机课程应以实践为主,精讲多练,让练的比重大于讲。
一个中学生坐在计算机前,他所面对的不是一般的物理仪器或化学试验装置,而是他可以用来进行学习、动手实践和进行构思与创造的环境。学习能力,实践能力,还有创造能力的培养都可以借助于这个环境来实现。
鉴于目前中学生负担比较重的情况下,不可能拨出很多计算机课时,因此必须通过教学改革通盘考虑。比如有的课的部分内容可以利用计算机上,计算机课的作业也可以用于解数学题或物理题。总之,在中学开设计算机课,决不是仅仅多了一门课,给一些课时的单一问题。教育部门及学校都应做好课时的适当调整。中学计算机教学每周至少应安排2课时,才能满足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操作的需要。
3. 师资培训:
面对计算机普及的大潮,师资水平的提高显得越来越迫切。目前计算机课的教师紧缺,真正计算机专业人才不太愿意到计算机教育第一线。大部分中学计算机教师是从数学和物理课转过来的,多数人边教边学,非常辛苦。加之计算机学科的知识更新极快,更加使这些老师难以胜任。为此,师资培训工作很有必要开展起来。我们从事计算机教育的老师,特别是中小学老师深感计算机文化交流的范围太小,须知搞计算机工作绝对不能闭门造车,所以迫切希望教委能多给我们一些培训的机会。
师资培训还包括对其他非计算机行业老师的培训。我校就经常利用假期对青年教师进行计算机知识的普及与培训,学校规定每周六下午为学习电脑日,早在1997年就对全校教师大规模进行电脑培训,部分老师不只通过了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掌握了计算机入门知识,以及一般教学软件的使用知识,如:Windows98、Word(wps2000)、Excel、Powerpoint、IE5网络浏览器、E-mail电子邮件等。现在几乎所有老师可以通过电脑编辑打印试卷,为真正推行"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而精选试题,精讲精练,所有教师都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辅助日常教学,大大推进了信息技术在其他学科的应用。这样既提高了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又让更多青年教师能参与到计算机教学中来,从而更好推动计算机教育事业的发展。
4.要把计算机做为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学校。
现有的教学模式已经沿续了几百年,这中间有过改革,但从总的投入产出的教学系统效益看,其能力接近饱和,已经不太适应新的形势。作为新体系的物质方面的支柱,历史地落到了信息科学的头上,这里最重要的是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系统。将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势在必行,也已成为发达国家的趋势。科教兴国,重点首先是教育。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支持环境要定位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当然,限于国力,我们不能想像全国80万所中小学全面铺开,但我们又不能不开始试点。先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始试点工作,不然,我们还会贻误时机。使我们感到高兴的是我们学校算走在前列,为了推行"素质教育",我校花了大笔的资金添购新的电脑设备,还搞起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校园网络系统,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我校真正成为"窗口学校"、省重点侨校。
5.加强学生信息化教育,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开展信息技术教育
为了加强学生的信息化教育,还必须更好使用校园网络系统。只有学生的信息化教育水平提高了,学生才能主动接收并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相反,只有加强信息化教育,才能更加有效使用校园网络系统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服务。当今发达国家都把信息化教育摆在首位,我国信息化教育也必须加强,我们学校在信息课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掌握计算机与网络操作",还把"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所提供的强大能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作为重要内容,让他们能主动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学习更多的新的知识。早在几年前我校就将计算机列为了必修课,学校成立了计算机兴趣小组和网络兴趣小组,在福建省中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和计算机竞赛方面成绩十分喜人。我们还建立了一支学生计算机管理员队伍,他们不仅能在日常的计算机教学中承担管理计算机的工作,而且能指导其他学生学好计算机。同时他们也能很好使用和管理教室里的终端设备。
6.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从而开展"自主性学习"。
在校园网络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同时,我们以国际互联网为拓展,建立学校网页、班级主页、师生个人主页。学校网络系统对外通过高速光纤(10M)宽带网专线24小时全天联接Internet网,季延中学也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址:http://www.jjjy.net),网页全面介绍了学校各方面情况,开设了领导机构、光辉历程等栏目;有的教师从互联网上找到相关的资料,为做课件服务,也制作教师主页,把所教学科的一些具体内容送到互联网上,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永不落幕的第二课堂。学校每天晚上对教师开放网络教室,中午对学生开放,让他们能上网主动参与网上文化建设。还专门组织成立了网页制作班,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班级主页(比如《演义二班》)和一些优秀的个人主页。同学们从国际互联网中学习到了更多新的知识,开展"自主性学习",获取了更多的信息,使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水平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愿全社会多关心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改革,为"科教兴国"献上一份厚礼。
以上仅仅是本人在从事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建议,希各位领导与同仁们指教。
1.吴文虎主编:中小学计算机知识辞典
2.吴文虎主编:信息学(计算机)奥林匹克
3.苏秀强 梁启荣 《中学校园网建设和应用初探》;
4.钟玉琢《多媒体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
陈猛,男,中共党员。电脑教师,负责季延中学网络建设与管理,设计网页。曾写《浅谈中学校园网络建设与应用》参加全国基础教育征文比赛。邮编:362216 电话:(1
点击:&&&&文章录入:admin&&&&责任编辑:admin&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站内文章搜索
Copyright &
四川自考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咨询QQ: 商务电话:028- Email: 蜀ICP备号-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育改革中的技术力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