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联:扑克虽小,方圆乾坤内有乾坤.求下联

有特点的对联
有特点的对联
范文一:对联的特点作为文学的样式之一,对联与诗文词赋等固然有共性,但其个性也是很明显的。对联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二:一是字句灵活,二是对仗严格。先说字句灵活。律诗每首8句,五言的40字,七言的56字;绝句每首4句,五言的20字,七言的28字。词按词牌填写,各有规定字句数,如《浣溪沙》上下阕各3句,共42字,《满江红》上下阕各11句,共93字。对联则不然,字数句数完全根据内容要求,可多可少,最短的联,《挽九·一八死难者》:死“生”(注:此“生”字倒写)只有2字。《庐山含鄱口石坊》联湖光山色共4字。人名巧对:孙行者胡适之共6字。各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至于上下联各4字者,比比皆是,无须列举。长联更无字数句数限制,梁章鉅认为40字为长联,而孙髯的《大观楼》联共l80字,钟云舫《四川江津城楼》联长达l612字。正由于不受字数限制,作者可以绘景抒情,叙事写意,纵笔议论,挥洒自如。联语句式可以长短错杂,有似宋词。有时为对仗需要还可用错位方式,如无情对:五风十雨梅黄节二水三山李白诗“梅黄”应作“黄梅”,为使“梅”与“李.对,“黄”与“白”对,错位为“梅黄”。程砚秋由上海到北京演出,有人赠以联:艳色天下重秋声海上来联首嵌砚秋原名,下联为使“上海”与“天下”对,故错位为“海上”,有时为强调某一成分而倒装,如格言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原是“有未曾经我读之书”“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意思平淡,现在把“有”的宾语“书”,“无”的宾语“事”提到主语位置上,读起来就增加了警策性。然而对联最主要的特点是对仗.它的要求是严格的。所谓对仗,就是要两两相对、成排而出,如同古代的仪仗一样。要求上下联词类相同、句法结构一致,而且还要求平仄协调,这与律诗颔、颈两联的对仗要求是相同的。清人李渔有《笠翁对韵》,内容涉及到对仗的各个方面的要求。我们试以“一东”开头一节来分析:一、二两句“天对地,雨对风”,是要求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相同,也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汉语中名词最多,于是古人又将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宮室、服饰、饮食、文具、文学、器物、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等;严格的对仗当然要像《笠翁对韵》所举的那样让同一小类内的名词相对。但这确实很难,如杭州西湖岳庙内有一副名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其中“山”对“铁”、“骨”对“臣”,都是不属同一小类的名词,实际上只要词性相同就可以了。接着六句“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濛濛。日下对天中。”这是说上下联的结构应该相应.也就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最后八句“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这里有三层含义:第一,节奏要相同,句式要相应。“风高”两句都是“二三”节奏.“牛女”两句则同为“四三”节奏。“十月”与“三冬”联虽较长,但也是由“二二、四三”节奏构成的。第二,平仄要协调。古人将字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因为“不平”,所以通称为仄声。对联上下联的平仄声一定要相对,这样读起来才和谐悦耳。平仄相对的方法,与律诗相同。以五言为例,一种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另一种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风高”两句的格律就属后一式。七言的格式也有两种,在五言的基础上于每联句首加两字,逢平加仄,逢仄加平;所加两字的平仄声相同。对联的句型长短自如,平仄协调。总的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即每联内平平仄仄必须相间,两联间同一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须相对。五、七言对联由于与律诗诗句相同,因此格律要求也比较严格。尽管如此.也仍有可以变通的地方。一般来说(以七言为例),节奏点(即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声是固定的,不允许改变。但第一、三、五字则有时候是可以变动的。如“牛女”两句的声律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第一字“牛”该用仄声而用了平声,第三字“二”则应用平声而现在用了仄声,这都是允许的。原文地址:
范文二:对联的特点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阅读详情:
范文三:对联有什么特点对联有什么特点作为文学的样式之一,对联与诗文词赋等固然有共性,但其个性也是很明显的。对联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二:一是字句灵活,二是对仗严格。先说字句灵活。律诗每首8句,五言的40字,七言的56字;绝句每首4句,五言的20字,七言的28字。词按词牌填写,各有规定字句数,如《浣溪沙》上下阕各3句,共42字,《满江红》上下阕各11句,共93字。对联则不然,字数句数完全根据内容要求,可多可少,最短的联,《挽九·一八死难者》:死“生”(注:此“生”字倒写)只有2字。《庐山含鄱口石坊》联湖光山色共4字。人名巧对:孙行者胡适之共6字。各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至于上下联各4字者,比比皆是,无须列举。长联更无字数句数限制,梁章钜认为40字为长联,而孙髯的《大观楼》联共l80字,钟云舫《四川江津城楼》联长达l612字。正由于不受字数限制,作者可以绘景抒情,叙事写意,纵笔议论,挥洒自如。联语句式可以长短错杂,有似宋词。有时为对仗需要还可用错位方式,如无情对:五风十雨梅黄节二水三山李白诗“梅黄”应作“黄梅”,为使“梅”与“李。对,“黄”与“白”对,错位为“梅黄”。程砚秋由上海到北京演出,有人赠以联:艳色天下重秋声海上来联首嵌砚秋原名,下联为使“上海”与“天下”对,故错位为“海上”,有时为强调某一成分而倒装,如格言联: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原是“有未曾经我读之书”“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意思平淡,现在把“有”的宾语“书”,“无”的宾语“事”提到主语位置上,读起来就增加了警策性。然而对联最主要的特点是对仗。它的要求是严格的。所谓对仗,就是要两两相对、成排而出,如同古代的仪仗一样。要求上下联词类相同、句法结构一致,而且还要求平仄协调,这与律诗颔、颈两联的对仗要求是相同的。清人李渔有《笠翁对韵》,内容涉及到对仗的各个方面的要求。我们试以“一东”开头一节来分析:一、二两句“天对地,雨对风”,是要求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相同,也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等。汉语中名词最多,于是古人又将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宫室、服饰、饮食、文具、文学、器物、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等;严格的对仗当然要像《笠翁对韵》所举的那样让同一小类内的名词相对。但这确实很难,如杭州西湖岳庙内有一副名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其中“山”对“铁”、“骨”对“臣”,都是不属同一小类的名词,实际上只要词性相同就可以了。接着六句“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这是说上下联的结构应该相应。也就是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最后八句“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这里有三层含义:第一,节奏要相同,句式要相应。“风高”两句都是“二三”节奏。“牛女”两句则同为“四三”节奏。“十月”与“三冬”联虽较长,但也是由“二二、四三”节奏构成的。第二,平仄要协调。古人将字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声,上去入三声因为“不平”,所以通称为仄声。对联上下联的平仄声一定要相对,这样读起来才和谐悦耳。平仄相对的方法,与律诗相同。以五言为例,一种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另一种为“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风高”两句的格律就属后一式。七言的格式也有两种,在五言的基础上于每联句首加两字,逢平加仄,逢仄加平;所加两字的平仄声相同。对联的句型长短自如,平仄协调。总的原则是寓变化于整齐之中。即每联内平平仄仄必须相间,两联间同一位置上的字平仄必须相对。五、七言对联由于与律诗诗句相同,因此格律要求也比较严格。尽管如此。也仍有可以变通的地方。一般来说(以七言为例),节奏点(即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声是固定的,不允许改变。但第一、三、五字则有时候是可以变动的。如“牛女”两句的声律为“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第一字“牛”该用仄声而用了平声,第三字“二”则应用平声而现在用了仄声,这都是允许的。第三,联脚(即上下联的最末一字)的平仄也是固定的。上联用仄声收,下联用平声收。这与律诗的情况也一样。如果上下联内又包含有几个分句,那就要注意分句句脚的平仄协调。如“十月”几句的格律为“仄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上联两个分句的句脚是“平、仄”,下联句脚为“仄、平”,正好相对。以上有关字数相等、词性相同、句法结构一致、平仄协调几方面,是对仗的一般规律。对于那些立意新、内容好的对联,即使在对仗上稍有小失,也不必求全责备。尤其是撰写长联的时候,由于文字较多,节奏与句法不免复杂,要求词性、结构、平仄严格相对。比较困难,因此更允许有些变通。出于对仗的需要。上下联同一位置上避用相同的字,是对联写作的常规。如湖南岳阳楼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着两个“天下”,以突出洞庭湖之壮观和岳阳楼的雄奇,实际上已成为一种修辞现象,这种变通,未尝不可。对仗是对联的生命,它既表现在形式上,同时也反映在内容上:上下两联语意必须相联而不重复。从上下联关系上对仗可分为正对、反对和串对。正对,上下联在内容上是并列的,明代解缙有一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上下联互相补充,没有主次之分,妙在借助比喻讽刺了那些徒有虚名、不学无术的人。正对忌合掌,也就是上下两联不能说的完全同义。云泽清光满洞庭月色深云泽是洞庭湖的古名,清光就是月色,“满”与“深”都是月朗光足之意,因此上下联完全同义。反对,上下联在内容上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如: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上联正说,下联反说,把治学之道阐述得十分透彻。又如钟馗庙联:奇才人不识怪貌鬼能钦钟馗是传说中的一位貌丑心美的捉鬼之神,他对鬼凶而对人善,民间奉之以辟邪驱鬼。传说他活着的时候却怀才不遇,屡试不中,羞归故里,触阶而死。上下联首二字互文,而以“人不识”与“鬼能钦”来对比映衬,抒发了无限的感慨,给人强烈的震撼。串对,也称流水对,上下联在内容上或为连贯关系,或为假设关系,或是目的关系,等等。如果两联分别独立开来,意思就不完整,或不明白。如广州鼎湖半山亭联:到此处才行一步望诸君莫废半途在内容上,下联是紧承上联而发的。给人以忠告,使人增添前进的勇气。又如启功有联曰: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上联假设,下联推论,写得耐人寻味。对仗决定了对联的匀称性,而匀称性也规定了对联的书写格式。对联直行书写,悬挂张贴时上联在右,下联在左。字数较长的对联如一行写不完时,可换行写下去,但上联是从右往左排,而下联从左往右排,以求对称平衡。换行后第一字也应与前一行排齐,不得高于或低于前一行。*
对联的种类大全*
升学庆贺对联阅读详情:
范文四:对联的一般特点一、对联的一般特点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如: 新春富贵年年好,佳岁平安步步高。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相同。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减负恤民,浩浩东风常送暖;扶贫解困,潇潇春雨总关情。处处春光好
家家气象新一代园丁乐
九州桃李荣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全国卷)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相对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一夜连两岁岁岁如意,五更分二年年年称心。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上联:春晖盈大地 平平平仄仄下联:正气满乾坤 仄仄仄平平(全国卷)双塔隐隐,七层四面八方,孤掌摇摇,五指三长二短 。5)内容关联串对
直登岳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姓家。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正对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感慨多。反对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6)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漏网之鱼,世间时有;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二、怎样排列上下联的顺序呢?首先要区分门的上下首。在面对大门时,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其次是区分春联的上下联。一般有以下四种区分方法:一是按音调平仄分。春联比较讲究音调平仄,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三声、四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应是平声(一声、二声)。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满人间万民欢”(“欢”是平声)。二是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比如“方向正确城乡富,政策英明衣食丰”,因为只有“城乡富”这个“因”,才会有“衣食丰”这个“果”。三是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比如“风送莺歌辞旧岁,雪伴梅香迎新春”,“辞旧岁”在前,“迎新春”在后。四是按空间范围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后。比如“勤俭持家家道昌,团结建国国事兴”。这副春联中“国”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国”在后。三、写作方法:1、把握对联的基本特点2、进行联想和想象3、仿用已有的修辞手法4、利用传统的对联口诀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
——《声律启蒙》 注意:1.注意思想性
春晖盈大地 正气满乾坤2.注意针对性
学问藏今古 知识贯中西3.注意文学性
四面湖山收眼底 万家忧乐上心头四、活动: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发愤识遍天下字
雨滋春树碧连天腊梅吐芳迎红日
学海无涯勤可渡书山万仞志能攀
立志读尽人间书绿柳展枝舞春风
风送花香红满地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腊梅吐芳迎红日
绿柳展枝舞春风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2、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五、2007春节晚会对联 和睦:上联:二十四时节气,乾坤竞秀下联:五十六朵奇葩,和睦同春 ()横批:天人合一 () 和美:上联:天和地和人和,和融华夏 ()下联:歌美舞美花美,美在今宵 ()横批:新春大吉 () 和顺:上联:和和顺顺千家乐 ()下联:月月年年百姓福 ()横批:国泰民安 ()和谐:上联:党心、民心、万众一心,科学发展春风起 ()下联:国运、家运、宏图大运,社会和谐旭日升 ()横批:万象更新六、2011春晚对联征集 1下联:五十六朵花开五色十光六合春2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3上联:虎步腾空去 悄然兔耳听春步4上联: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5上联:春晚迎春春不晚第一幅上联:春晚迎春春不晚;这是一幅藏头燕尾格含义,中间要注意的是“春晚”是一个名词,也是一个节日,在对下联的时候不但要注意平仄还有讲究意境。难点:“春”“晚”俩二字做冠首和结尾,并为节日。参考对联:上联:春晚迎春春不晚下联:灯节点灯灯红节第二幅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这是以文学作品名为内容,含义是:漂泊在外的游子将思乡的惆怅化作低吟浅唱;在这个寂寞的夜里,孤独一人徘徊在荷塘赏月(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因此,只是单纯将文章、诗词或者歌曲的名称凑在一起不能算对上这个对联,一定要注意主谓关系。难点:以文学作品为内容;其中“吟乡愁”“思荷塘月色”为中心。参考对联:上联:《游子吟》《乡愁》《静夜思》《荷塘月色》下联:《昭君怨》《别离》《红楼梦》《旅夜书怀》第三幅是下联,因为是平声收尾,五十六朵花开 五色十光六合春;这是一幅以为量词主为的拆数词,含义比较清楚;五十六朵花表示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朵是也是量词,这个是难点,所以对下联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量词的对仗。参考对联:上联:九百万方龙舞
九州百姓万家喜下联:五十六朵花开
五色十光六合春第四幅对联百善孝为先,常回家看看;是一幅双关联,表达的意思是母亲对孩子的一种期望,希望在外的儿女可以回家看望家里的老人,那么这样的一种情况,一般以儿女的口吻来对下联,表达出对儿女心声和感受。参考对联:上联:百善孝为先
常回家看看下联:一言语难尽
叹归途遥遥第五幅虎步腾空去 悄然兔耳听春步;这个上联的难点在于,前一句的“虎步”和后一句的“兔耳”,有新旧交替的意思。此外,“腾空去”和“听春步”都是一种动态的表达。一些朋友在对的下联里,没有注意这一点。阅读详情:
范文五:对联的一般特点对联的一般特点 对联的一般特点 对联的一般特点 对联的一般特点 对联的一般特点 对联的一般特点
给下列对联归类,把相应的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1?、东风吹出千山绿,春雨洒来万象新。?????????????
2、死者长已矣,死而能伸民志伸国权,死犹不死!???生而为何乎?生而却为奴隶为牛马,生亦徒生!??
3、远求海外珍藏本,快读人间未见书。?????????????
4、海枯石烂同心永结,地阔天高比翼齐飞。?????????A、春联??????B、婚联??????C、行业联 ??????D、挽联嵌字联
其他对联举例
1,愿做人梯育新秀
甘为孺子当黄牛2,红梅报春早
喜鹊登枝高
3,列为无产者
宁不革命乎
5,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6,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 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
7,专心致志读定会读出点收获
穷心尽意学总能学到些东西 (合掌对)
1、为春联拟下联:A,爆竹声声脆――
(全国卷三)
B,满园春色好――
参考答案:A,祖国日日新
B,神州面貌新
2、红爆竹声声旧风俗旧习惯随旧岁离去――
(全国卷三)
参考答案:春风习习新思想新气象伴新春到来
3、为春联拟下联:A,扫千年旧习――
(全国卷一)
B,祖国山河好――
参考答案:A,树一代新风
B,大地气象新
4,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全国卷一)
参考答案:国泰民安万里河山映日红 5,为图书馆的对联补下联:学问藏今古――
(浙江卷)
参考答案:A,正气留天地
B,义理通中外
C,知识蕴乾坤
D,文化贯东西 6,为对联拟下联:荔枝龙眼木瓜
皆是岭南佳果――(广东卷)
参考答案:丹霞南华梅关
皆为粤北名胜
家中世界小 ――??
冬去山清水秀 ――
阳光普照校园花开春来早 ――
千年修炼,难得一生牵手 ――????
作业:研读上联,用本单元我们刚学过课文标题与内容对出下联:
石岂无情可堂可室
烟原有色可散可藏
--石室岩 * * 对联的一般特点 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 5、内容关联 6、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1)它可长可短,但不管长短, 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返回 2)上下联相同的位置词性应该相同。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返回 3)上下联相同位置的语法结构也应该相同。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返回 4)上下联平仄相谐,仄起平落。春回大地诗行绿 日耀长天画卷红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返回 5)内容关联 直登岳麓三千丈,来看长沙百姓家。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返回 串对:
又称流水对,上下联内容从事物的发展过程或因果、条件、假设等方面相关联,反映出句和对句的意思相连贯,对句补充出句之意,二者不可颠倒。又如: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登楼看月胸襟阔,把酒临风style='color:background-color:#A0FFFF'>感慨多。
反对: 正对: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勤奋筑起通天路,懒惰堵塞智慧门。
从两个角度、两个侧面说明同一 事理,在内容上相互补充,上下联 意思属于同一范畴。
上下联从新与旧、好与坏、美与丑 等矛盾对立的两面来说,上下联意思 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6)上下联尽量避免出现重复的字。 漏网之鱼,世间时有;脱天之鸟,宇内尚无。 返回 按时间和场合分: ①春联 ②行业联 ③喜联 ④寿联 ⑤挽联 2、对联的种类 A B? D C? 按形式分类: ①正对:上下两联所表达的内容相似或相关。 例: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②反对:即上下两联意思相反。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又名流水对,上下联连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意境。 例:style='color:background-color:#ffff66'>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趣味对联: 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 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1914年前翰林王运讽袁世凯)
苏东坡被贬黄州后的一天傍晚,他和好友佛印和尚泛舟长江。苏轼忽然用手往岸上一指,笑而不语。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狗正在啃骨头,顿有所悟,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两人面面相觑,不禁大笑起来。
其实,这是二人开玩笑的一副哑联。你猜得出来吗?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
狗 啃 河上 骨;
(和尚骨) 佛印下联的意思是:
水 流 东 坡 诗。
(东坡尸) 二、根据对联内容,猜出所写的地名。1、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2、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
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
3、说甚神仙,看千年石洞开时,城郭人民还是耕田凿井;
阅成古今,听半夜金鸡叫醒,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
(滁州醉翁亭)
武汉黄鹤楼
三、根据对联内容,猜出所写的人物。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犹留正气参天地; 永剩丹心照古今。 (杜 甫)
(范仲淹) (文天祥)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司马迁 李清照 李白 网上天地宽 ?
春来鸟语花香 雨露滋润禾苗茁壮叶更绿
万里旅途,绝无半点负心
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上联:学问藏今古
[分析]本题从句式上来说是“二一二”式,而且又是一图书馆楹联,由此我们便可以从图书馆的作用这一点上去思考,图书馆的作用至少有两个:一是藏书,二是传播知识。这样我们便可以认为上联说出了第一个作用即藏书,那么我们便可以对出下联。 文明播东西
智慧贯中西 知识达亚欧
道德照乾坤
根据下面一副对联的上联,对出下联,并拟出恰当的横批。 上联:华夏儿女文武双全建伟业
横批: 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 __________________ 振兴中华 ________ 品联赏联感受 对联魅力 勤学善学传承 华夏文明 《庄暴见孟子》,
色欣欣然臣民乐 《荆轲刺秦王》,
风萧萧兮易水寒 发愤识遍天下字
雨滋春树碧连天
腊梅吐芳迎红日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立志读尽人间书 绿柳展枝舞春风
风送花香红满地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腊梅吐芳迎红日
绿柳展枝舞春风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学海无涯勤可渡
书山万仞志能攀 1、将下列打乱的对联准确配对。 2、按对联要求调整下联的顺序和结构。
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
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红雨树边,小苑西回,
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有尧天舜日。
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绿树, 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地瘦栽松柏
家贫子读书
--陈俊卿 女子独行随橄榄
先生欲去挂石榴 --柯潜
智知日出山山山落去
泉白水圭土土土流来
--智泉阅读详情:
范文六:对联的形式特点对联的形式特点就本质而言,对联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
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
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
当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 ”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
又如: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
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
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
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
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 。
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
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
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掌握好对联的平仄和它的分布规律非常重要。仄声字具有短促有力的特点,平声字具有舒缓悠长的特点,故平仄的交替安排,往往可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产生轻重、抑扬、回旋的音乐美。如:
海阔凭鱼跃(仄仄平平仄)
天高任鸟飞(平平仄仄平)又如:
柳绿千山秀(平平仄仄平平仄)
风和万水欢(仄仄平平仄仄平)阅读详情:
范文七:对联的四大特点对联的四大特点(一)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一词来源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对仗作为一种修辞方式运用到汉语文字艺术中,即比喻用平行的两句话,成双成对地排列,表达相关或相反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中,对偶句屡见不鲜。不管是《诗经》还是《尚书》、《易经》、《老子》、《淮南子》都有对仗鲜明的佳句,两汉以后的赋体文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骈体文学,唐代以后的格律诗,对偶这一辞格逐渐被人们所掌握,成为古典文学中不可替代的修辞方式。对仗,是汉语文学的一大特征。中国的方块字,一字一言,本身便为对仗艺术的产生提供了适宜其生长的先决条件。这一特点使得骈文、诗歌、对联这种凝缩艺术千年不衰,具备了强大的生命力。对联中的对仗是在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中把同类的概念或相对的概念放在相对应的位臵上,使之并列起来,形成联句的对称美。在对联中,对仗方式尤为重要,它是对联艺术的精髓所在。民间有一则关于春联的谜语,这样写着:两姊妹,一般长同打扮,各梳妆满脸红光,年年报吉祥。只言片语,很精到地写出了对联的对称美、建筑美和祝颂吉祥的特点。对仗形式的产生,来源于客观世界本来具有的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的现象,这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本形式,这种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启示了文学艺术的对称美,同时也迎合了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中“一阴一阳为之道也”的理论。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丽辞》篇中指出,“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体为用,事不孤立。”强调了客观事物的对偶状态。刘勰还讲到:“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因为,反对更能反映充满复杂矛盾的客观存在博物馆能表现作者的辩证思维,更好地揭示事物的本质。学会写对联,必须掌握对仗方式的基本要求。古人曰:“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前人讲对仗,有明确的原则。《缥湘对类》一书提出“实对实,虚对虚”的基本法则,强调“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这为后来的楹联艺术奠定了基本框架。古人做对仗,又将汉字分为实字、虚字、助字三大类。实字类又另外分出半实字,虚字类又分出活与死两小类,并且又另附半虚字。分类如下:实字:花、草、林、山、天、地……半实:力、雄、文、武、光、雷……虚字(死):高、新、强、大、精、小……虚字(活):流、歌、升、斗、照、开……半虚:上、下、中、内、外。里……助字:之、也、然、哉、焉、何……前人对以上这种分类,概括了几句话:“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这种分类方法,比起我们现在的汉语分类,似乎单调而新颖,然而仔细分析,它同现代汉语分类也有相通之处。古人所说的实字,即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名词;所谓半实,则是抽象名词;所谓虚字部分,活的是动词,死的是形容词;助词,即是虚词,包括介词和连词、助词等。“半虚”则包括较抽象的时间词和形容词。掌握和熟悉古代词分类法,对我们今天研究和欣赏对联很有帮助。初学对联,最宜先学工对(也称严式对),也就是说,要按同类词对仗成联,下面举例说明:竹因临水情斯畅;兰以当风气亦和。联句上下第一字“竹”、“兰”均为草木类名词,第二字“因”、“以”均为介词,第三字“临”、“当”均为动词,第四字“水”、“风”均为天文、地理类名词,第五字“情”、“气”均为人文类名词,第六字“斯”、“亦”均为助词,第七字“畅”、“和”二字均为形容词。再如,杭州越秀山镇海楼联:急水与天争入海;乱云随日共沉山。联中上下首字“急”、“乱”均为形容词,第二字“水”、“云”均为天文名词,第三字“与”、“随”均为动词,第四字“天”、“日”为天文名词,第五字“争”、“共”均为副词,第六字“入”、“沉”二字均为动词,第七字“海”、“山”均为地理名词。对仗也是极工的。名词的义类相对在工对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比如,在出句中有“风雨”一词,首先要考虑到“风雨”是天文类名词,仄声,并列结构,在对句中必须用天文类名词对仗,而且要以平声的并列结构属对。比如,可以选用“星辰”、“冰霜”、“云霞”等相对。如用“日月”属对,则为失对,如用“晚霞”、“星光”则犯了词性失调的错误。因“晚霞”、“星光”均为偏正结构名词。如用“山河”属对,则不为工对,只能算作宽对了。如用“鱼龙”相对,则犯异类相对的弊病。
在对仗中,句法、结构相同的语句相对仗是较普遍的,如谢贞、王籍诗句联: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但也有一些对仗只是字面相对,并不一定在句法、结构上相同,如下联: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句中出句的“白发”不是“归”的直接宾语,“归白发”实际上是“白发归”的倒装句,对句的“扁舟”则是“入”的直接宾语。此外,在对仗中,还要考虑你在联中要表达何种感情,你所选择的词是否合乎事物的常理,你所选择的意象是否达到你所表达的艺术效果。因此,两者都要兼顾,不要以辞害义。在偶对中琢字要贴切,古人云:“选字无垠,用字有师”即是这个道理。初学者要多看多写,如暂时无好句以对,最好沉淀一段时间再动笔,或放下来,或另起炉灶。写作的艺术就是提炼的艺术。写作的过程即是提炼的过程,只要多看、多写,就会熟能生巧,出口成对了。(二)内容相关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比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此联不管从平仄对仗方面,还是从词性方面看,都能说得过去,基本对称,但它却不能算做对联。因为上下联是孤立存在的,不能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主题。上联是化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苜蓿》句:“此物长生,种者一劳永逸”。下联则是一般春联句,两者没有互相的联系。对联的联系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对联不但内容相关,而且在形式上也做到相互关联。如徐树人所撰一副对联:惟贫病相兼,乃称寒士;并钱漕不取,才算清官。此联意思是:只有贫病交加,才算寒士;不爱钱,不征税才算清官。上联是陪衬,下联是正意,一“乃”一“才”表示其转折关系。有的对联虽然不用关联词,但可以使人们清楚地看出它表示的因果关系,如雁门关联:莫愁前路无知己;西出阳关多故人。上联是因,下联是果,可见它们内部的联系是很缜密的。再请看梁启超和张之洞属对一联: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上联张之洞以“四水”、“四时”为题引出联句,意在提出问题发难。下联梁启超则以“三教”、“三才”属对,不卑不亢而对答。上联有意刁难,下联借题言志,上下联呼应有效,在内容上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契合。不管是写景抒情,还是怀古咏物,以物言志等等,在立意上象意通气,开合得当,要借助比兴手法,放得开,收得拢。不能单纯为写景而写景,为抒情而抒情。请看顾宪成书院门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意在写景,下联却独在言志,两种互不相关的事物相互为用,则上联不单是为写景而写景了,一句“声声入耳”,道破了作者的用心。而下联的“事事关心”则是作者的立意初衷。(三)文字精练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对联有极强的表现力,这不仅与中国的语言文字特点有关,更主要的是在于作者对联句进行高度的浓缩和提炼,使其达到比赋、骈文更精练,比诗、词、曲更灵活的的特殊文体。它不需要小说的三要素,只要把要说的意思用最洗练、简捷的语言表达清楚即可,如云南昆明西山三清阁联:听鸟说甚;问花笑谁。此人以拟人的手法写景,使人联想此地定是鸟语花香、风景秀丽的景区。全联仅用八个字,便精到地概括了花开似锦、群鸟争鸣的自然景观。可谓妙笔生花之句,再如吉林长白山高山亭联:千峰拔地;万笏朝天。此联是在说千座山峰拔地而起,直入云汉,又像大臣手中的玉板拱对青天。寥寥数字,把一副祖国的锦绣河山描绘的如此壮美,如果作者没有提炼语言的能力,是绝对做不到的。再请看周恩来在青年时代写的一副赠联:浮舟沧海;立马昆仑。此联也只八个字,却浓缩了如此广阔的空间和深邃的情感。从联语中,我们感受得到作者那出世救国的伟大胸襟和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可谓言简意赅,用字如金。炼字炼句的难度是很大的,不像一些人所说简而易行,信手拈来,实际上,做好一副奇绝对联,其难度不比写一首诗来得容易。提炼语言,还必须结合体验生活,才能使联句既简练,又合理。利用夸张、比拟等手法,必须做到贴切、自然、有的放矢,避免离题万里,才能使读者读之可信,嚼之有味。如一洗澡堂联:到此皆洁身之士;相对乃忘形之交。寥寥十四字便把此处风物提示的淋漓尽致。文字既典雅,又新奇,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另外,凡联句中上联用过的字,下联中则不能再用,否则犯了“重字”之忌。联意再好,如犯了重字,则不为美(巧对类联除外)。如”春风化雨;花木逢春”,从词类相对说,可属常对,然联中“春”字两出,为联中一忌,即便词意再美,不可取。(四)节奏鲜明关于对联的节奏,将在有关章节里详细论述,这里仅就节奏与结构及平仄的一些相互关系加以说明。对联与诗词的不同之处在外在形式上。即对联的字数、篇幅不限,相比之下比较灵活、自由,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也就是说,所有的对联字的总数必须是偶数。对联的节奏是比较灵活的,但它并是不无序可循。所谓的节奏灵活,是说它没有固定的程式,在长联中只要做骊大概的平仄交错就可以了,因为节奏与平仄是同气相连的两个方面。至于七言以下的短联,因字数少,要求须严格些,但无论如何,在不因辞害义的前提下,上联尾字须是仄声,下联尾字须是平声。一些名联打破这种常规实为可谅,但我们做为初学者来说,切不可效仿。仍以工对为好。这样,可提高我们的属对水平。我们把对联的特点编成口诀,以便于记忆:上下联句须相同,字词失对理不通。联句有机成一体,最忌孤立各西东。杂乱冗长生大错,意象完美见句工。节奏轻重分扬抑,一吟三叹韵无穷。阅读详情:
范文八:对联的形式特点就本质而言,对联是有历史性、政治性、时代性和审美属性的一种文体形式。认识这一点对写作对联创出新意很有帮助。对联又有其特殊的外在形式,掌握其形式特点很重要,具体来讲,对联形式有以下几个特点。(一)上下两联数字相等,长短一致
对联由上下联组成,上下联又分别可以称作出句,对句。有的对联还有横批,也叫横额。横批就好象是对联的题目一样,同对联内容相关,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对联无论长短,对上下两联而言字数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能一个字数多,一个字数少。再长的对联也是这样。需指出的是对联不管多短多长,何为上联,何为下联,要搭配好,一般次序不宜颠倒。另外,对联写作的长短一般视所挂的地方的需要而定。(二)上下两联要求对称
具体来讲就是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代词对代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词与词之间所构成的关系也需一致,要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另外要求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
当然有的对联要求也不十分严格,只要词性,结构基本相对就行了,这种对联叫宽式对。如: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这里“蝉”对“鸟”、“林”对“山”是名词对名词;“愈”对“更”是副词对副词;“静 ”对“幽”是形容词对形容词;“噪”对“鸣”是动词对动词;“蝉噪”对“鸟鸣”是主谓相对;“林愈静”对“山更幽”也是主谓相对。同时两句话的意思又分别是由一种因果关系构成的,这是两联对仗工整的句子。
又如: 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这是一句宽式对,上下联的词性都不相对,物名之间也不构成对应关系。(三)上下两联要求平仄相对
平仄即从声调、节奏、韵律方面讲。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偶句不同,不必押脚韵,但必须分节奏,调平仄。
对联要有节奏感,念起来顺口,听起来悦耳。节奏感在对联中是重要的,不论是五字联、七字联,都需节拍谐调,长短强弱不能乱。长对联是由许多短句组成的,其节拍可依据短句的要求而要求。
对联要注意平仄相对,遵守“上仄下平”的规则。
即上句最末一字要用仄声字,下句最末一字要用平声字。这里平仄是词诗格律中的术语。在古汉语中,四声为“平、上、去、入”。今天的阳平阳平相当于“平”,上声去声相当于“仄”。而古汉语的入声字是分别派入到现代汉语的四声之中了,入声字归入仄” 。
过去人们流传这样一个口决叫“平对仄,仄对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就是说,上下联相应的字平仄要相对,每句的第一三五个字可以不受限制,而第二四六三个字则必须按照平仄格式,要平仄分明。
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
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掌握好对联的平仄和它的分布规律非常重要。仄声字具有短促有力的特点,平声字具有舒缓悠长的特点,故平仄的交替安排,往往可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产生轻重、抑扬、回旋的音乐美。如:
海阔凭鱼跃(仄仄平平仄)
天高任鸟飞(平平仄仄平)又如:
柳绿千山秀(平平仄仄平平仄)
风和万水欢(仄仄平平仄仄平)阅读详情:
范文九:对联特点(1)对联特点1.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2.内容相关,上下衔接3.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4.仄起平收,音调和谐如何贴对联?对联有上联和下联之分,贴对联时就要分清上下。先说说门的上下,古文都是竖排版,自右而左。这样一来,我们面向门站立时,右手边自然就是上,左手边的是下。再就是给对联分上下,对联是讲究平仄押韵的,遵循着仄起平入规则。结尾仄声(三声、四声)的是上联,结尾平声(一声、二声)的是下联,横批的书写是自右而左。猜对联活动猜地名: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 (成都杜甫草堂)栏杆外滚滚波涛,任千古英雄,挽不住大江东去;窗户间堂堂日月,尽四时凭眺,几曾见黄鹤西来。(武汉黄鹤楼)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滁州醉翁亭)
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济南大明湖)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广州黄花岗)猜人物;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清湘应识九歌心。(屈原)
刚正不阿留得正气冲云霄,幽思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司马迁)
日月同悬出师表 ;风云常护定军山(诸葛亮)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 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曹植、李白)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辛弃疾)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扬深处;漱玉词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李清照)猜行业架上丹丸长生妙药 壶中日月不老仙龄
(药店)香分花上露水汲石中泉
(茶店)不教白发催人老更喜春风满面生
(理发店)藏古今学术聚天地精华
(书店)寒衣慰出春风暖彩线添来瑞日长
(裁缝店)前程远大脚根须站稳工作浩繁步骤要分清(鞋店)四时恒满金银器一室常凝珠宝光
(珠宝店)补充对联处处春光好,(家家气象新)扫千年旧习,(迎万古新风)学问藏今古,(文章贯中西)春晖盈大地,(正气满乾坤)爆竹声声脆,(满园春色好)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雨露滋润长城内外气象新)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上心头)绵绵春雨润万物,(皑皑白雪兆丰年)搜集对联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3、学海,让我们游泳;书林,让我们欣赏。4、你之心,在书林里;我的脑,在学海中。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6、故作轩窗掩苍翠,要将弦诵答潺湲。7、天资聪颖慧根尚在,生性懒惰才智枉存。8、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10、学如黄鹤习如鹊,勤如羽翼奋如翅。11、懒惰厌学难成器,勤奋博学出状元。12、努力拼搏,今朝汗洒书本;冲刺飞跃,明日笑映容颜。13、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14、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1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16、身体好,学习好,品质更须好;做题难,练字难,用功都不难。1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18、好好学习,天天向上。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练习 1. 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删改后的下联:(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2.将下面古诗词中的对偶佳句补充完整。远看山有色,( 近听水无声 )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茫茫九派流中国,( 沉沉一线穿南北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四海翻腾云水怒,( 五洲震荡风雷激)3.请将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爆竹声声脆
( 梅花朵朵香 )华夏儿女 文武双全建传业(炎黄子孙德才兼备展宏图)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 木棉莲花紫荆,俱为园中奇葩 )4.请补写一句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下联(平仄不论)上联:爱国诚信乃做人根本下联:( 自由民主是施政源泉 )5.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扫千年旧习,(
树万代新风
)祖国江山好, (华夏气象新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暮升日落万盏霓虹对月明) 对联的种类:对联有谐音联、拆字联、嵌字联、隐字联、复字联、叠字联、偏旁联、析字联、数字联,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等。回文联:洞帘水挂水帘洞山果花开花果山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碧天连水水连天,水天一色明月伴星星伴月,星月交辉脸映桃红桃映脸风摇柳绿柳摇风数字联:冰冷酒 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 百头千头万头一掌擎天 五指三长两短六合插地 七层四面八方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盒七彩纷,八分九分十信娇。
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向,二乔大乔一人占叠字联: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南南北北,文文武武,争争斗斗,时时杀杀砍砍,搜搜刮刮,看看干干净净;
户户家家,女女男男,孤孤寡寡,处处惊惊慌慌,哭哭啼啼,真真凄凄惨惨。顶针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鱼钓钓鱼鱼骇钓马鞭鞭马马惊鞭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船载橹、橹摇船,橹动而船行线穿针、针引线,线缝而线缀阅读详情:
范文十:1-4对联特点[对联知识篇]之四对联的特点对联是由两个相对的句子组成,即由两个形式相对、意义相关的对偶句组成,对偶(又称对仗)是对联最重要的特点。所谓“对联”,就是两个句子既要相对,又要相联。对联除了具有民族性、对称性、实用性等艺术特性死战,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它区别于诗、词、曲,其特征主要是: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强弱相当、文字相别。一、字数相等对联是有上下联的,缺少其中之一,都不成为对联,这是定格。它还规定上下联字数要相等,否则不能成对。比如上联五个字,下联也要五个字。如李大钊所引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上联七个字,下联也要七个字。如冯玉祥题秋瑾墓风雨亭联:“丹心就结平权果;碧血常开革命花”。整齐匀称的对联,具有外表美、形式美的特点,给人以美的观感、美的享受。还要说明的是,有些人认为字数相等的两行字或两句话都是对联,这是不对的。如:“百家争鸣,共同进步;并力进取,为国争光”。像这样的两句话,就不能称其为对联。因为字数相等,仅 1仅是对联要素中的一个方面,它还讲究对偶和平仄等艺术构造。只有几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称得上是对联。而只有将几个要素结合得好,才能称得上是好对联。写对联应以多少字数为宜呢?现在一般常见的以七言最多,其实是八言、九言,然后是五言、十言和十二言,四言、六言和十三言以上的较少。因为字数太少或过多都难于把握。“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对联字数的多少,应以内容决定形式,由作者根据题材来决定,既不宜过短。过短,无法完整地表达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不宜片面追求写长联,以避免不必要的废话。对联就其篇幅而言,有短有长,长联如清朝文人钟云舫所作四川江津临江城楼联竟达1612字,短者多为四、五、六、七言,也有一、二、三言的。如“九·一八”惨案有副挽联的上联就一个“死”字,下联就一个倒写的“生”字,意为宁肯站着死,决不倒着生。简短两字,充分表现了中华儿女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对联长短如此悬殊,足见其形式之灵活。另外看一个特例:袁世凯()千古;中华民 众 万年。这是民国初年某名士送袁世凯的一副挽联。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乍看根本不成对,但两联内容却十分完整。据说作者的意思是“千古”对得起“万年”,袁世凯对不起中华民众。原来,作者正是利用对联“字数相等”的基本原则,有意造成两联字数 2的差异,借以表达特殊的含义。这样的构思可谓一反常规,用心良苦。二、内容相关(相通)内容相通即语意连贯,示意完美。或状景抒情,或言志述事,意思顺承,主题鲜明。这里所说的相关,是广义的。一般说来,上下联应围绕一个相关的主题,或并行叙述,或正反表达,也可以构成延续、因果等多种关系。以杭州岳王庙联为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该联的主题赞扬了岳飞的忠贞,这从上联“埋忠骨”这几个字中已明明白白地体现出来了。下联就以眼前之景,即秦桧夫雪跪泣像为反衬,这样,就越发显出岳飞的忠贞,奸臣的卑鄙。比如说,“反对侵略”,用“保卫和平”去对,在内容上,这是可以的,因为这两句话形式上是对偶的,内容上是相联的。如果用“打扫卫生”去对,那就离主题太远了,不成为一对配偶,因为上下联不相关。有些巧对,除了形式上采用相同的手法,内容上也尽可能协调一致,如同是五行偏旁巧对,用“灯铺江堤桥”对“烟锁池塘柳”就比用“炮镇海城楼”去对要好。“灯铺江堤桥”与“烟锁池塘柳”在意境和格调上是相关的。灯光,江堤,大桥,淡烟,池塘,柳树,构成了一个宁静的世界。而“炮镇海城楼”却充满着 3烽火狼烟的气势,与出句反差很大。因此,上下联的内容不能离题万里,对句与出句切忌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情况。(无情对除外)三、强弱相当对联不仅在结构上要求整齐,而且上下联的语气也要求差别不大,修辞手法要相同或相近。特别是上下的力度要均衡,即语气强弱要大体相当。如中央电视台出过一副征联(征下联):“出山海,踞岭催涛,纵观千秋华夏风流史”;有人以“入校园,挥汗洒血,培养一代祖国向阳花”相对。仔细揣摩,对句毛病较多。从大处着眼去分析,强弱不均。内容上只局限于教育方面,远远逊于出句。看出句,是何等气魄!写山海关,雄关高踞,苍苍山岭,滚滚惊涛,万里长城,绵延西去,作者在此追溯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最后,经过评选,获冠者的对句为:“立昆仑,倚天仗笔,好绘四化神州壮丽图”。对句直上昆仑,大处落笔,气势沉雄,空间开阔,威镇出句。出句写历史,对句写现实,显示出当今中国人民建设四化的雄心壮志。对联的强弱,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上弱下强,这是允许的,也是常见的,但应注意“反差”不要过大。二是上下同等,从理论上分析,这是最好的,但并不容易做到。三是上强下弱,这是必须克服的缺点。4四、文字相别文字相别,即上下联不要有重复字,特别是处于同一位置上的字,如:“祖国建设一日千里;人民团结万众一心”。“一”字重复,破坏了对联的整体美感。因此,要注意,同位重字是对联的大忌。再如一联:“破旧章,春风涤旧垢;开新宇,旭日迎新春”。此联词性,结构,平仄都还工整,只因两个“春”字的重复,破坏了全联的价值。但有两种情况除外。一是个别带有衬字性质的虚词,允许重复,但必须放在同一位置上。如:“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讲其功”。“大肚能容,容天下能容之事;开颜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前联的“其”,后联的“之”都是带衬字性质的虚词。二是一些特殊对联如回文对等,上下联异位重字,必须交错相对。如:“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再如:“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长。”这副对联,乍看起来,七个字全重复,给人莫名其妙的感觉。其实仔细品味,方知是一副妙联。作为豆芽店门对联,它巧妙地利用同音假借、一字多音的手法,写出了豆芽的生长特点,其本意是:上联为常长常长常常长;下联的一、三、五字读生长的“长”,第二、四、七字读长短的“长”。此联一个“长”字包含了三个字的意思,真不失为高手所作,亦不失为一副别出心裁的商品广告。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是为实词,却起着“强调” 5作用,不属忌讳之例。如: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副对联,通过对“许”字的强调,揭露了宋朝年间一名叫周登的州官专横暴戾,欺压百姓的丑行。对联的其他特征,(词性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对,音韵相对等)因为与对联的撰写关系更为重要,将在对联撰写篇详细介绍。6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联下联怎么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