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小孩入学家长工作证明 家长准备好了吗

孩子将上小学,你准备好了吗?
孩子将上小学,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杨卫真 更新时间: 已阅读:1599次
暑假过后,又一批小宝贝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习生活,怎样让孩子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家长应该怎样提供帮助,一直是困扰家长、老师的难题。作为专业幼教人,本文收集了一些关于孩子的话题,与各位家长及关心幼教人士分享。
1、你的孩子身心成熟度应该适应小学学习
孩子能否入学关键看身心成熟度,不少孩子由于没有达到入学成熟水平而沦为“陪读”,如何让每个孩子有尊严地开始其学生生涯是教育必须关注的话题。&
义务教育往往是以儿童的生理年龄作为入学标准,一般来说,儿童的生理年龄与儿童的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是同步的,年龄决定了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等学习所需基本能力的方方面面;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儿童早期成长所处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父母文化程度、抚养人、抚养方式、早期教育、幼儿园的教学水平等差异,在遗传与环境的共同作用、家庭与幼儿园的联合塑造、自发生长与外在培养的相互促进下,会使相同年龄儿童的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处在不同的状态,这就使得孩子们在进入小学时即存在着很大差异,而入学主要应用的是孩子的生理成熟度和心理成熟度而不是生理年龄。
孩子的身心成熟水平要达到什么程度,才能胜任小学学习呢?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如何完成孩子心理上的顺利过渡呢?北京师范大学钱志亮教授对这个问题研究了十余年,他的课题“小学生入学准备与适应指导研究”,被列入北京“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钱志亮教授将儿童入学成熟水平分为八方面的能力,即视知觉能力、听知觉能力、知觉转换能力、运动协调能力、数学准备能力、语言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学习品质。通过这八大方面来判断一名幼儿是否达到了入学的成熟时机。
如果孩子达到入学成熟水平,在学习知识,理解老师语言、眼神及动作暗示等方面会十分迅速,被老师表扬的机会就多一些。而老师的表扬又会影响到其他同学对孩子的评价,同时也决定着孩子对自己的评价,这样孩子的学习就会更加积极、努力。
反之,如果孩子没有达到入学成熟水平,尽管并不笨,但由于不在同一起跑线上,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影响自身的发展,导致学力不济、学业不良,出现迟缓、多动等行为问题,不会听讲、磨蹭等学习习惯问题,紧张、焦虑、自我评价低等心理健康问题等。
国内著名儿童医学专家丁宗一教授指出,当前中国儿童在早期成长过程中,往往承受了过多生理成熟度以外的负担,这些负担严重损害了儿童成长发育的自然进程,甚至影响孩子以后的健康成长。
丁宗一教授认为,当前的儿童在其早期成长阶段,往往被赋予了超过儿童生理成熟度的期望值。对孩子的发展一味“提前”,乃至“超前”,严重损害了儿童生长发育的自然进程,损伤儿童潜能发育,造成儿童期、青少年期乃至成人期体力、心智、能力、性格和气质发展的迟缓、压抑和伤害。
虽然许多父母是希望孩子能早点“长大”,多学点东西,但其实这样做往往是在伤害他们的孩子。儿童的发展必须在适宜的生理成熟度的基础上,才能进行适时的训练。
因为我们国家的汉字的特殊性,根据幼儿不同年龄的理解特点,所以我们国家规定幼儿入学在六岁。
2、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孩子进入小学后,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平稳过度、尽快适应呢?
(1)家长要多陪伴孩子,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部分家长不懂得学前教育应该教孩子学什么,而是提前把上小学才学的知识硬填给孩子。孩子无论智力和能力都够不上,所以必定学不好,其结果是使孩子扫兴和反感,再加上家长的责骂和老师的批评,孩子厌学是必然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是对孩子极大的伤害,无异与拔苗助长。到了小学再学就等于留级一年,孩子似懂非懂,毫无新鲜感。无味枯燥的重复使他们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容易因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讲,养成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课、做小动作、不完成作业等不良的学习态度,反而影响了所有学习任务的完成,成了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差生”“吵生”,从而使孩子产生对学校、对学习的厌恶、厌烦情绪。许多家长总是埋怨孩子不学习,不争气,其实最该检讨和受到责备的正是我们家长自己,孩子本来是棵好苗苗,却被你急功近利的做法给“拔”得“蔫”了甚至“枯”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正好比“起了个大早”却送孩子“赶了个晚班”。我在某学校一年级听课时,老师在台上教拼音,大部分孩子在东张西望开小差。提醒一小男孩要听老师讲课,这个小孩说:“我早就学过了,我都学了三遍了。”可真让他读和写却又错了一大半。家长的陪伴,能及时发现孩子学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考试分数,和孩子一起面对。
如果你的孩子,在入学前没有学习过小学的内容,他掌握知识需要的时间肯定比已经学过的孩子要长。那么,在他进小学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一般情况下,他都考不了高分,不会给你带去荣耀。我们不能以今天老师教了,怎么别的孩子会了,你还不会,来要求孩子。进小学的头一年,无论如何,不管孩子做了什么让你难堪的事情,请不要对孩子发火,更不要让孩子难堪。如果一年实在坚持不了,请坚持一个学期。如果一个学期都坚持不了,请至少坚持三个月。至少坚持三个月,是因为这时候大部分学校,已经完成了一次期中试,这次考试,能让你看到你们的努力结果,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家长平静坚持的时间越长,你和孩子的收获就会越多。这个世界上,有一条规律适用任何事情: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人就是这样慢慢长大的。
(3)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
你是否经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也许我们一些父母正在不知不觉中,扼杀了孩子的天性和才能。一个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益一生。让孩子有失败的经历和机会,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干脆包办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机会。比如孩子洗碗将衣服浸湿了,就指导孩子再来一次,教会他避免失败的方法。增强孩子的生活自理观念,家长有意识地让儿童学会判断是非,作出选择。
(4)作为家长,孩子的这些方面不能靠老师。
* 写字和握笔姿势
如果你经历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你会感悟到,孩子写一手帅气的钢笔字,是非常有价值的技能。把字写好,是每一个家长的责任。一个班里那么多学生,老师没精力逐个纠正学生的握笔姿势,没精力激励每个孩子都去练字。
* 学习和生活习惯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家长爱卫生,孩子也就爱卫生。家长乐于助人,孩子也就助人为乐。要想让孩子成为高尚的人,家长的行为绝对不能卑劣。老师教给孩子的多是课本的知识,课本以外的,尤其是生活习惯,做人道理等等,家长永远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 &关于网瘾
对于一个有网瘾的孩子,尤其是男孩,他形成网瘾的过程,就是父母失职的过程,责任就在父母。父母对孩子的行为缺乏警觉,孩子一旦滑入深渊,带给父母的就是无尽的哀怨。孩子从上小学开始,就要控制住家里的电脑。每一个沉溺网吧的学生,背后都有一对失职的父母。当学校老师接手管理你家孩子的时候,孩子的习惯已经成型了。不要指望着老师关注你家孩子的缺点,老师顶多是在校园里和课堂上控制住你家孩子。而类似于这样的诸多劣行,都是发生在校外的。
* 孩子细节上的管理
有些孩子做作业磨蹭,有些孩子做作业马虎,有些孩子总是在最后时刻才想起赶作业。这些不好的习惯,都是家长娇纵出来的。家长要学会督促孩子,利用边角缝的时间,早早地完成作业,免得孩子最后搞突击。尤其孩子在小学阶段,家长必须要培养孩子尽早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你迁就孩子,就等于坑害孩子。完成作业了,剩下的时间,孩子可以读课外书,可以休闲。如果你有心计,可以让孩子读书,多丰富自己头脑,而不是与孩子一起抱怨,更不是和孩子一起埋怨老师或者学校。老师只管布置作业,管不了你家孩子什么时候完成作业。好的学习习惯,是家长培养的。
* 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安全意识
&&& 无论老师嘱咐了多少遍,总是有些学生在放学路上违反交通规则。对孩子安全规则的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家长别闯红灯,别抱侥幸心理,遇到孩子有乱跑乱串行为,必须要严加训斥。尤其是骑电动车的女家长,不乱闯红灯,就是给孩子做表率。老师只负责校内的安全,管不了路上的交通。一旦你家孩子违反交通规则而受伤,你将会心疼一阵子,乃至一辈子。&&
* &给孩子一个和谐的成长环境
&&& 孩子厌学,孩子逃学,孩子跳楼,貌似孩子的事儿,但实质上,是家长从小对孩子胸怀培养的结果。家长们要记住,夫妻和睦,家庭幸福,孩子就不会想不开。父母吵闹,父母离婚,父母生活习气不好,孩子成才则是奢望。最近,某中学的高材生,因为父母吵闹着离婚,孩子一气之下跳楼了。孩子没了,父母一生都会懊恼。家庭的和睦,比任何教育都重要;家庭的学习氛围,就抵得上一个多么优秀的老师。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不要在孩子面前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诋毁他人,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对老人说三道四,如果那样,将来的您,也许就会饱受孤独之苦。
3、把孩子培养成幸福的普通人
别害怕孩子爱玩电脑,这是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方式,只是得和他(她)共同制定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守;一开始别太在乎孩子成绩,要关心他是否喜欢学校;坚持一样体育运动,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都好,让他强身健体;从小学开始,一定要分点家务给他做,让他对家有责任感;&爱他,也要一样爱他的爸爸(妈妈),永远。他会记住的,学会爱他的爱人和孩子;别上奥数,那里最擅长用培养天才的口号折腾普通人;为他培养一种终生受用的兴趣,不论是高雅还是通俗,不论是大众还是小众,音乐、美术、文学、写作、集邮、手工,这些都很好,但请不要仅仅为了考级或升学去学;&试试和孩子一起看课外读物,好书是孩子受益一生的良师益友,每月带孩子逛一次书店,每次两小时以上;&耐心陪孩子玩游戏,即使你认为他的游戏内容很无聊;下棋、游泳、骑自行车、打升级、K歌,这些普通人都爱玩的项目可以早点教会他;&当他耍赖时,绝不妥协;小孩子之间的问题让他们自己去解决,这也是他成长过程中最好的学习锻炼机会;孩子越大,我们越是絮絮叨叨他的缺点,请一直用他刚出生时候的眼光去欣赏他。&除了成长中教给他诚信、善良、孝顺、尊重、原则等基础的东西外,也要包容并认同他个性,专属的特质,毕竟他是唯一的。
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我们想,孩子只要健康就好,当孩子还是个小婴儿,我们想,孩子只要快乐就好,孩子的一生,要有幸福才好。
&4、孩子,你慢慢来
&孩子,你慢慢来。你独一无二,与众不同,你有权以自己的思想主宰成长。
&孩子,你慢慢来。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成熟需要时间。小神童和小超人的人生,并不样样领先。
&人生不是短跑,也不是中长跑,是一场马拉松 ――马拉松从来没人抢跑,因为绝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孩子,你一定要慢慢来!
允许孩子慢慢成长,这恐怕是当前最着急,最不能慢慢来的事。
孩子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比如3岁是直觉思维期,5岁才有形象思维,大班的孩子才开始出现逻辑思维的萌芽,8-12岁是记忆力最好的时期。“让充满想象力,充满创造力的孩子去记忆汉字,背出一百以内的加法,他虽然不理解,但也能做到,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呢,想象力的空间被固化的知识填满了。”
一项研究表明,在学前班认识较多汉字的孩子,一年级的语文会领先其它孩子,但是到了二年级,水平就与其它孩子持平了。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精明的商家发明出来的一句广告语。”鲁林岳说,“家长被高考绑架还可以原谅,但是如果被广告左右就太不合格了。”
兴趣班的使命就是把孩子送进名校。孩子们多才多艺,但却并不享受自己的爱好。“很多钢琴十级的孩子发誓再也不碰钢琴,他们不觉得音乐是终生的伴侣,因为音乐夺走了他们玩乐的时间。”一名专门教授钢琴的老师无奈地说。
“有时候仅仅是因为太早,太急,家长反而把孩子的兴趣扼杀了。”时代小学校长高军玉讲了一个学生的亲身经历,“这个孩子来报名的时候,问我,你们学校要不要学奥数的,我说不学。她拍着手说太好了,我听到奥数就想吐。到了初中,老师发现她的数学天分,开始让她接触奥数,最后这个孩子对奥数非常着迷,拿到了大奖。”
现在我们的问题是抢跑,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上中学的课,到了大学里,反而要补幼儿园该学的东西,比如行为习惯,人格培养。”冯钢说,“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如果从幼儿园就开始快跑,需要跑几年的幼儿园、12年的中小学,那么到大学就精疲力竭了,大家都想休息喘一口气。所以,你看看中国大学生发展后劲不足,原因就在此。”杨佩昌对记者说。
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我们先来回答几个问题:
(1)我们为什么生孩子?
(2)做为父母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3)我们应该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也就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教育是什么?或者说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4)目前孩子最缺失的教育是什么?
让孩子快乐幸福是每一位父母共同的心愿,但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随着我们的功利心不断的膨胀,把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替你完成;因为你的工作不如意,就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将来要超过你;看到邻居家孩子考上重点高中,你就忙着给孩子报奥数班,看到同事家的孩子考上清华大学,你又开始忙找老师给孩子补习。让孩子失去童年,失去快乐,失去自由,失去健康,最终不堪重压,采取最极端的做法:毁灭自己!等到那时候一切都悔之晚矣!所以,让孩子幸福快乐,健康成长是我们对孩子的希望,所以考试考得怎么样不重要!让孩子珍爱生命,不仅珍惜自己的生命,同样要珍惜别人的生命,所以活着是最美好的事情。不论什么样的事情和生命相比,一切都是“浮云”。健康快乐的活着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们最重要的是培养的一个具有健全人格能独自面对社会的人。这应该是底线,是最基本的。然后再根据孩子自身的能力去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没有哪位爸爸妈妈愿意自己的孩子早产,但目前却有相当一部分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在学习“早成”,这就是目前家长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上的“浮躁”和“急功近利”。这种现象在一些家长中越来越突出,形成不可一股可怕的社会风气,给孩子身心造成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生过孩子的妈妈都知道,只有“瓜”熟了“蒂”才能落,过程很重要,而且营养要跟上。孩子的教育也是这样,没有足够的过程,就不可能有正常的结果。孩子的成长是有“花期”的,教育孩子一定要心静,只有“静”下来才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当合格家长,不仅要有一颗平常心,还要有一颗耐心,更要有一个宽容心和慈爱心。就象辛勤的农民,种下希望,满怀信心地守望,不急不慌地慢慢等待秋天的到来。没有种不好的庄稼,只有不会种庄稼的人,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的家长。
请给孩子以孩子的待遇,让他们慢慢地长大,明亮地生活,这是我们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保养好自己身体,老了别给孩子添麻烦。教育好自家孩子,大了别给社会添麻烦。幼儿园网站最新模板
幼儿园教案
按班级分类
按学科分类
幼儿园活动视频
幼师工具箱孩子要入学 家长准备好了吗(组图)
  还有不到一个月,新的学年就要开始了。一些即将入读小一的学生的家长心怀忐忑,不知作何准备。事实上,深圳不少小学在开学前或者学期开始时,都会组织优秀教师、家长给新生家长上课,传授经验。还有的区会向新生家长发布《家长指引》。就此话题,南都记者走访心理辅导专家、教师和家长,他们从不同方面提出各自的建议。
  心理准备
  刘道溶
  南山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其女儿刘诗仪曾当选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17岁远赴美国读高中,成为所在的巴克夏中学第一个获得Peter Lance AndersonG PA满分的毕业生,曾收到美国12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曾作为加州理工学院本科生与霍金同台对话。
  “别表现得比孩子还激动,别期待一入学就表现出色”
  1 .用平常心态看待孩子上小学。一些父母认为,小学是孩子求学生涯中一个重要的起点,甚至表现出比孩子还激动兴奋的心态,甚至会期待孩子一入学就表现出色。一年级新生尚处于幼儿园大班孩子的心智水平,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不能过高。
  2 .激发孩子渴望上小学的愿望。“你要上小学了,以后要认真听课、按时完成作业,不能像现在这样,天天只知道玩”,父母出于“好心”提醒孩子要好好学习,反而让孩子觉得上学是一件不快乐的事。
  3.培养孩子的社会技能。孩子上学不仅仅是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在班集体中与他人相处。在“厌学”的诸多案例中发现,孩子不愿上学多数原因是在学校没有好朋友,甚至被孤立。父母在孩子上小学前后,多为孩子提供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的机会,引导孩子学会友好地与人相处。
  4 .帮助孩子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入学前,父母帮助孩子调整好生活作息,让孩子养成在固定的时间、场合做有计划的事情。
  5 .预测孩子入小学之后可能会出现的各种不适应状况并及时帮助引导调整。孩子的个性差异很大,有的孩子静不下心,有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长时间分离,有的孩子内向胆怯……父母需要站在孩子角度,预测孩子入学后会出现哪些不适应,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学会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阅读准备
  周其星
  深圳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知名儿童阅读推广人,“三叶草故事家族”发起人。
  “阅读为梯,故事引路,调动孩子的兴趣”
  对于刚从幼儿园毕业,就要上小一的小朋友们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开始。每年这个时候,总会有家长问我:“星星老师,孩子就要上一年级了,我们该怎样做,才能顺利完成幼小衔接呢?”
  在我的《彩色的阅读教室》一书里,曾经详细描述过这样的入学情景:一个孩子牵着爸爸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地来到新学校,他穿着新校服,背着新书包,走进新班级,认识新同学,跟随新老师,领取新书本,开始新学期……那如何让家长和孩子都快速适应新的环境,走进新的旅程呢?依我看来,不妨以阅读为梯,故事引路,架起幼小之间的桥梁,实现平稳过渡。
  首先,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用集体讲故事的形式对三年幼儿园的时光作个告别。像图画书《房子,再见》中,小小熊要和爸爸妈妈一起搬家了,离开之前,向曾经居住过的房子一一说再见。生命的过程,会有许多温暖的人物和地点,陪伴孩子温暖地道别,勇敢地开始。
  新学校会发生哪些新故事呢?孩子们会面对各种新状况手足无措吗?有心的家长在这个时候就可以通过阅读的引导,陪孩子一起看《大卫上学去》,孩子会因为调皮的大卫哈哈大笑,还会从中明白学校的一些基本行为准则。看《上学去,阿尔菲》,看阿尔菲怎样为上学担心,看爸爸怎样疏导他。最终各种各样的担心来担心去,在故事书《鳄鱼怕怕,牙医怕怕》《我好担心》都发生过,让孩子们提前在故事里经历一番,激发孩子对未来的期待,并积累相应的生活经验,孩子才会有能力去面对和化解。
  深圳很多学校开始越来越重视儿童阅读,通过那些故事,缓解分离焦虑,引导孩子更快地融入和适应一年级。家长可以申请做故事爸爸故事妈妈,把这些故事带进课堂,也是一种心灵的陪伴。没有类似条件的家长,也可采取教育自救的方式,通过亲子阅读,帮助孩子完成这次过渡。
  从阅读出发,以故事为媒介,调动孩子的兴趣,呵护孩子的热情,搭起家校之间的桥梁,和孩子一起,兴致勃勃地迎接新学期的开始,这是一位智慧的家长最该去做的。
  家校关系
  宝安区滨海小学高级教师,小学二年级学生家长。
  “别当着孩子的面斥责老师或学校”
  1.新生家长对学校、老师的认可很重要。小孩从幼儿园跨入小学,面临新的环境,有些孩子可能不太适应。这时候,家长不要将孩子的不开心归咎于老师和学校。以前有家长听到孩子的“投诉”,直接当着孩子的面斥责老师或者学校,这会给孩子一种内心阴影:老师不喜欢我。这样的负面想法可能会伴随孩子整个小学阶段。所以,家长对老师、学校的认可和信任是非常重要的。
  2 .家长应该提前注意到很多细节,注意与老师沟通。比如帮小孩购买书包、文具。学校不建议购买带拉杆的可拖书包。拉杆书包虽能减轻肩部负担,但拖着书包容易踩绊。另外,有些文具兼具玩具功能,学生会在课堂上分心玩弄文具,而不专注学习。这些都是家长要提前考虑到的。
  3.家长自己不要焦虑。现在有些家长非常在乎孩子上学,总是焦虑孩子上学读书的一系列问题。其实家长首先要有阳光的心态,看待孩子的阶段性转变,即使在学习上、日常交往上出现一些问题,也不用过于焦虑,而要和老师保持及时有效的沟通,把问题处理好。
  入学指引
  孩子入学之前,家长要做哪些准备?
  孩子入小学,家长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一方面要与孩子一起分享成长的喜悦,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为孩子做一些准备,帮助孩子顺利地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建议:
  1.做好心理准备。家长给孩子讲自己童年上学的趣事,激发孩子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2.熟悉学校环境。家长抽出时间带孩子到小学去看一看,让孩子熟悉一下学校的校园环境。
  3.做好行为准备。家长可与孩子参加一些与智力开发相关的活动,如通过看书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外出游玩时注意培养孩子的观察判断能力。
  4 .调整生活作息时间。入学前,家长需要试着让孩子执行上学时的作息制度,做到早睡早起,将午睡时间减少到一小时左右。
  5.做好物质准备。为孩子购买书包、铅笔盒、尺、橡皮等简单实用的文具用品。
  家长与老师沟通有哪些技巧?
  有些父母在新生报到的时候就围住班主任老师,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孩子的情况。其实,一个班有好几十个小学生,刚开学,老师忙于注册,一时很难分辨每一个孩子,这种沟通自然难以取得效果。
  建议:
  1.刚入学时,家长应多观察学校环境和孩子的情绪,孩子不能马上适应学校生活是很正常的,家长应多鼓励孩子,然后再找机会与老师沟通。
  2.入学后,从多种渠道了解有关学校的情况,如最常见的家长会,或者多与其他家长沟通交流,从其他家长那了解关于老师和学校的相关状况,在此基础上再与老师进行沟通。
  3.入学后,家长应尽量避免为一些琐事联系老师,比如在上班的时间打电话询问孩子早餐情况、课堂表现等等。
  4.入学后,孩子在学校受委屈后回到家时,家长要全面客观看待事情,让孩子尽量把情况说清楚,也可以打电话问同学,然后再联系老师。家长也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让孩子在挫折中不断成长起来。
  5 .家长与老师沟通出现问题时,不要在孩子面前去责备老师,以免影响师生关系。
  (以上资料摘自南山区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发布的《家长指引》)
  采写:南都记者 庄树雄
  受访者供图
本文来源:南方都市报
48小时评论排行
评论245279条
评论226295条
评论161066条
评论125425条
评论123920条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小学]孩子上学家长准备好了吗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小学]孩子上学家长准备好了吗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积分入学家长会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