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与暴发的区别式发展和爆炸式发展有什么区别吗

||||||||||
您现在的位置:&&
多政策齐上阵 光伏产业迎来爆炸式发展
  工控摘要:太阳能是未来最清洁、安全和可靠的能源,发达国家正在把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作为能源革命主要内容长期规划,光伏产业正日益成为国际上继IT、微电子产业之后又一爆炸式发展的行业。  &  近几个月的地面电站抢装潮带动了这轮全行业回暖。而随着年底将至,这轮地面电站施工即将步入尾声,而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政策吹风又集中涌现。在多项政策扶持下,分布式光伏明年将迎来400%增长,或接替这一轮抢装潮掀起新一轮光伏应用。    抢装潮改善光伏各环节利润    只有在今年9月1日前核准、12月31日前并网的电站项目才享受1元/度电价补贴。明年开始电价补贴将下调至0.9元/度。导致了这一轮的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建设潮。受天气条件限制,大量土建工程被进一步压缩至2个月左右。集中的需求导致光伏组件供应吃紧,必须用现金才能订到货。光伏组件价格也从此前的3.8元/瓦上升至4.2-4.5元/瓦。    由于下游需求突然放大,英利集团光伏产品一直处于&加班加点&的生产状态,有的订单甚至已经排到了明年。这样的情况也是光伏行业陷入寒冬后首次出现。    不过,随着天气转冷,目前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的电站施工将接近尾声。近一周光伏产品虽然出货量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硅料、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集体出现轻微下跌。民生证券研究报告认为,抢装潮过去后,大型地面集中式电站明年将保持平稳增长,并网、补贴等问题则将得到明显改善。    有专家预计,这波抢装潮将消化掉国内40%的产能,令行业各个环节都保有合理利润。    分布式光伏或催生巨大市场    抢装潮尚未冷却,分布式光伏的关注度又在明显增加。权威专家透露,有关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细化政策即将出炉。为了加快推进分布式光伏发电,国家将简化对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的审批管理。在此之前,山东、浙江等地方版分布式光伏项目支持政策已先行出炉,并有效带动了带动的分布式光伏安装市场。    分布式光伏项目在山西、陕西市场潜力巨大,英利集团正在培训大量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安装人员,通过加盟合作形式抢滩分布式光伏业务。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认为,在一系列的政策支持下,分布式光伏未来将接替这波电站抢装潮,掀起新的高潮,预计明年将迎来400%的增长,将为电站开发商明年的业绩奠定厚实基础。    此外,光伏业最感困扰的融资问题也日趋好转。近日,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促进银行业支持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称,光伏产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要求避免光伏产业信贷政策&一刀切&。直到这则《通知》发布,光伏行业才算正式从银行的&黑名单&中剔除。    随着政策到位,光伏市场将再现爆发式增长。于这一历史良机,国内光伏企业所面对同行的挑战其实更为严峻。只有不断地提升光伏产品质量,打通国内、国际销售渠道,才能更好地利用机会,将企业做大做强。
(来源:工控中国)
@中国智能制造网
扫一扫,官方微博互动多
微信号:gkzhan
扫一扫,智造信息随手掌控
全年征稿 / 资讯合作联系邮箱: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智能制造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智能制造网,转载请必须注明中国智能制造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
周排行月排行
2月14日,由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及制造
来自剑桥大学的研究员计划用3D打印技术和VR技术来寻找癌症的
2月13日,福州滨海新城建设启动及多个大数据、VR项目签约入
当前我国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工业控制等新技
对于“大数据”(Bigdata)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在制造业中,人工智能已经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加入到对企业资
近日,瑞典公司Febtop Tech在Indiegogo上推出了新的三合一桌
如今,物联网已经被确认为下一个大市场。全球产业链都希望抓
小米MIX和荣耀概念手机过度透支硬件创新周期,昙花一现后又
根据确切的消息显示,小米即将推出一款智能手机,搭载自主研
在国内,基于对NB-IoT的诸多技术优势、设备商的主导、安全可
众所周知,在移动处理器制造方面,英特尔(Intel)落后于三星
尽管在过去的一年里,智能手机行业大小事故不断,但是相较于
在VR直播俨然快要成为演唱会标准配置的当下,VR影视却一脚踏
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一定是生活的便捷、舒适与安全,而在全球巨
2016年,仅一个“爆炸门”就让三星几近窒息。但从此前三星电
近年来,大庆市大力培育发展信息产业,努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
2016年被称为AI之年,在创业融资领域的案子数量飙升至650起
近日,亚马逊公布了截至日的第四季度财报。财报
人们常说,科技改变生活,如今科技也在改变着春运。今年,越
目前,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
去年到今年的变化是“分水岭式”的,从移动互联网时代转向人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更新中同步迭代,从最早的蒸汽工业时代,到
艾迈斯半导体公司宣布推出全球首款高性价比的多通道光谱片上
新春长假一晃而过,转眼迎来开工大吉!对于智能制造行业人士
  中国智能制造网年初钜惠!为回馈新老用户对本网的大力支为什么近 20 年科技发展的特别快,完全是爆炸式的飞跃?
我的图书馆
为什么近 20 年科技发展的特别快,完全是爆炸式的飞跃?
【葉一的回答(245票)】:
不谈别的学科,只谈我熟悉的生命。要了解最近是不是有“爆炸式”的发展,只要把历史上重大发现都相继列出,在和最近几十年做比较,便可得到答案:
我把生物学上的发现分成了三类Material(蓝色):物质上作为生命的结构被发现,如细胞的观测,DNA的提出等都属于这类
Concept(紫色):观念上的进步,指人类对生物现象进行总结并提出其基本运行原理,如演化论等就属于此类
Application(黄色):应用类,有的发现或发明在自然界已经广泛存在,但在人类的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如秦青霉素的发现
上方是时间,下方是时间线。
重大生物学发现 /v_show/id_XODU3OTkwODU2.html (如果觉得不清楚,可以到,在右下角的设置把View Type改为Category Bands)
可以看到,重大的生物学发现的确是在时间线上越来越密集。
1676年列文虎克观察到了细胞结构,但细胞核知道1801年才被描述。过了半个世纪,我们才迎来了几个历史上最重要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巴斯德和孟德尔。达尔文提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巴斯德否定了生物的“自然发生说”,而孟德尔揭示了遗传定律。本世纪末细胞研究更进一步(细胞分裂),人类也开始把生物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发现疟原虫,发明D等)。
20世纪上半叶重要发现并不多,我们有了新的概念“基因”,扩展了遗传定律,还发现了青霉素,第一次大规模战胜细菌引起的疾病。
20世纪中期,生物学开始加速发展。新的生命结构被发现:DNA被证明为遗传物质,聚合酶、转路子、双螺旋等遗传结构和过程都分别被解释。继青霉素后,链霉素也被发现,结核病开始被限制。桑格发明了DNA测序方法,人类第一次看到生物的密码。60到70年代,生物理论有较大的发展,生物得到了更好的分类,五界系统被提出、改良的间断平衡演化论更符合地理发现,古细菌也被确定为另一类特异的生物。80年代,疯牛病病院脘蛋白被发现,生物多样性也第一次被提出来。
近二十年生物学更进一步,虽然在理论上没有大的进步,但是在其它两个方面有划时代的建树。Material方面,1998年RNA干扰被发现,开创了一个认识生命新的方向。2002年人类更是直接“创造”了生命:从无到有合成了病毒全基因组。应用方面,1996年第一个克隆动物多利羊诞生,接着各种动物被相继克隆出来。2001年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2012年草图的详尽版被ENCODE发布。在此期间,iPS,诱导性多能干细胞方法建立,意味着人类能让细胞回到原始状态,分化成任意细胞。2007年CRISPR/cas9基因修饰方法建立,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基因进行高精度的修改。
如果从300多年前细胞发现开始作为生物学的开端,的确在最近二三十年,生物学有了爆炸性的发展。
那么,这是为什么?
仔细回顾生物学发展的轨迹,最近快速发展离不开以下几个原因
1. 基础研究的进展
生物学的发展一直依赖于基础科学和观察手段的进步。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显微镜,由列文虎克发明。虽然简陋,但显微技术直接催生了细胞结构和亚结构的发现,例如细胞、细菌、细胞核等等,直到1839年细胞学说的建立,显微技术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生物学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DNA结构的发现也是基础科学发展的成果。正是因为富兰克林、沃森和克里克利用X光技术对DNA进行观测(上图),才得出了双螺旋结果。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PCR技术催化了分子生物学,让我们从分子层面上了解生命的运行。第一代测序技术催生了分子进化学、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等等,我们开始解码生命。而第二代的测序技术同第一代测序技术相比,就如同从手枪升级到机枪,我们可以大规模地测出不同生物的基因序列,分子遗传学、人类基因组领域都快速发展。
近二三十年生物学爆炸式发展主要也借助了很多物理和化学技术应用在生物观测上,包括:
荧光分子标记
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
高通量测序技术
改进的显微技术(电子显微镜,改进X衍射,超分辨率荧光显微技术等)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计算机提升
利用这些工具,生物学家在生物信息学,基因组蛋白质组学,细胞生物学,脑科学等等不同学科展开研究,成果显著,造成最近二三十年生物学成果爆发。
2. 生物学界广泛、便捷的合作
和所有学科一样,生物学也是一个需要广泛合作的学科,实际上很多重要的生物学发现都是生物学家共同的成果。最著名的演化论,大多数人知道达尔文,但是另外一个年轻的学者华莱士的一封阐述相似想法的一封信,是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的催化剂。另一位伟大的遗传学家摩尔根不仅发展了遗传学定律,在他的指导下还直接影响了许多人的研究:比德尔阐述了“一个基因一个酶”,刘易斯的发育生物学以及穆勒(虽然和摩根关系不好)用X射线诱导基因突变。这些都是生物学家科学家充分合作带来重大发现的例子。而孟德尔的故事则充分说明了缺少合作的结果:1864年他就已经以论文的形式提出了遗传学定律,但直到1900年才被重新重视,使得这一发现推迟了接近半个世纪。
现代通信技术的提高和合作意愿的加强,也是让生物学快速发展的原因。
人类基因组计划便是广泛合作的典型。1990年美国正式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随后有更多的国际科研机构参与,包括英国、日本、法国、德国、中国,世界性的合作让这个计划提前完成。之后这个计划的“升级版”,ENCODE,由5个国家32个研究机构参与,把人类基因组从草图变成更详细更立体的图书。最近的千人基因组计划(下图),更是包括了14个国家的人类样本,期望从基因组角度回答人类起源、疾病基因等重大问题。
生物学家的合作还反映在重大发现被发表后能迅速地被重复、发展。如CRISPR/cas9基因技术被发表后,全世界范围在短短两年内已经有数百篇关于在不同生物、不同基因引用的报道(下图s)。当然,这种广泛的合作也带来强大的自检能力,如果某个成果有问题,也会被快速地证伪,例如近期让人惋惜的的STAP细胞。
3. 快速的媒体报道和产业转化
另一个让我们“认为”生物产业学科发展很快的原因,就是重要成果会被媒体广泛报道,并且快速转化。
我记得第一次我听到“克隆”这个词的时候,便是从电视上对克隆羊多利的报告。当时各种媒体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等都克隆技术进行了介绍,以至于我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克隆”就是克隆个体,这个概念一直持续到我开始克隆基因。并且现在对生物学技术的产业化越来越快。例如芯片技术和高通量测序,如今已经应用于治疗和疾病预防,个人基因组服务如23andme已经为上十万人进行了个人基因组分析。Google X成立的Calico,目标是延长人的寿命。而之前提到的CRISPR/cas9技术则更为快速,不久前两位技术的创始JenniferDoudna和张峰获得了43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创立基于这项技术的医药公司,致力于把这项技术推向市场。这些创新都被广泛报道和快速应用,让普通人能更短的时间内得到学科快速发展的消息,无哦一我们也都认为学科有了“爆炸性”的发展。
虽然根据生物科学的发展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原因:
基础研究的进展广泛、便捷的合作快速媒体报道和产业转化
但我认为在很多学科都是类似的。特别是第三点,快速的产业化让我们接触甚至使用上最新科学成果的时间大大缩短,所以让我们有呈“爆炸式”飞跃的感觉。
【王力乐的回答(836票)】:
预警:这是一个严重偏题的答案,图多且大,求折叠。
简单的答案,只有一句话:因为我们在消化以前的科学发展的成果。
题主和楼上,乃们够了!难道科技只有手机和电脑么…
以及,经敝人目测,“无进步论”将成为该问题下答案的主导——那只是说明,人们在科技方面取得的进展,已经在您的认知范围之外了;说通俗点儿,就是人类没像您(以及几十年前的我们自己)期望地那样点科技树;以及,这些年间,我们在对世界的认知上——而非雄心勃勃却不靠谱的改造和星际殖民上,花费了很多很多精力。
真正的革新,不是那些令人一惊一乍的噱头。
相信,认真学过量子力学的人,大都很反感“波粒二象性”这个词汇,也更加不喜欢用这个词汇说事儿的做法;认真学过相对论的人,也都很反感“动质量”、“钟慢尺缩”、“E=mc^2”这种只能用来诈唬人的说法吧。
二十世纪初的物理学大爆发,并不是革了牛顿的命;相反,人们是认识到了经典力学的局限(宏观低速弱场),再把原本局限于宏观低速弱场的理论,通过某些办法,拓展到了以前我们没有涉及过的领域。毕竟,从历史和逻辑上看,量子力学的真正创立,逃不出“把经典的泊松括号加了俩帽子”、“原来一切都是有相位的”的概括;相对论,也就是把物理理论的基础,从伽利略协变性,改成了洛仑兹和庞加莱协变性。
此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是也。不负责任的科普书中,常常把物理学大爆发,描述为大流血的革命——这真是很不负责任的做法:联想一下那些整天念着大新闻的“民科”吧。
三十年前,谁知道 DNA 可以通过 PCR 扩增,谁知道我们能用激光操控原子来模拟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相互作用,谁知道二维物质在热力学上不一定不稳定,谁知道拓扑序也是一种可以实作的序参量,谁知道我们能用计算机主动地设计和计算药品的性能,谁知道宇宙会加速膨胀?
如果人类继续在点航天系科技树,那么,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早已被五十年前的人们所预知了的。
但是,五十年前,谁会知道我们今日是如此地生活、如此地思考问题呢?
所以,我不妨偏个题,告诉大家,这二三十年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好吧,我就先说手机和电脑。
三十年前,模拟飞行长这样(图自):
二十年前,模拟飞行长这样(仍自二十年前,模拟飞行长这样(仍自):
十年前,微软公司大卖的 Flight Simulator 2004,在当时还不错的计算机上跑,长这样(这 A320 是 Project Opensky 的插件;航空迷可以看看里头究竟有多少错):十年前,微软公司大卖的 Flight Simulator 2004,在当时还不错的计算机上跑,长这样(这 A320 是 Project Opensky 的插件;航空迷可以看看里头究竟有多少错):
而那时,画质饱受诟病的 X-Plane 8,长这样:
十年之前运行于 Windows CE(也包括后来的 Windows Mobile)的神作,Leo flight simulator,长这样:
现在,我的手机(只是 iPhone 5s)上,X-Plane 10,长这样(我知道手机上难以模拟完备的航电,但相对于图形,航电系统模拟的计算开销很小):
为了稍稍公平一些(这本就不公平了:我在拿十年前的电脑和现在的手机比较),我只是在对比相对较为简洁的驾驶舱(比如 A320、Cessna 182、Piper Archer),而没有展现波音那种细节相对繁复的驾驶舱。作为一个从 FS 2004 玩上来的老玩家,当前天收到 Austin Meyer (此公喜欢以自己的邮箱给所有玩家群发邮件)的邮件、下载了手机版的 X-Plane 10 之后,敝人真是唏嘘不已…
换个游戏。坦克。这是十年前 S60 上的坦克游戏(可怜的谢尔曼小馒头——你其实没有那么丑):
这是今年七月份上线的 WoT Blitz(坦克世界:闪击战),运行于我的 iPad(只是去年的 iPad Air )和 iPhone 上(忙着截图,丢了个人头,没拿到“勇士”,我容易么我……):
谁要说没进步我跟谁急。
然后,我们从手机和电脑说开去。
三十年前,这货还是易失性存储器(不是闪存,里头要塞纽扣电池),容量 16 KB,卖一千多块钱,一个设计院就几张:
彼乃 PC-1500 的内存卡(对,是内存,不是外存,我还不至于内存外存不分)——家母就是在家父指导下,用 PC-1500 学的编程(敝人大前年在某宝上买了一台——尚可运行——以为纪念):
二十三年前,100 MB 的硬盘长这样(图片盗取自 wikipedia,请看右边那个):
十二年前,这货在三线城市卖一千块人民币(图片出处不可考):
剩下的事儿,大家都懂。或者,不妨脑补一下,一张 64 GB 的 SD 卡,需要多大体积的上述 100 MB 硬盘才能做到等效——这还没算读写速率。
沿着计算机的路子,我们继续往前。
下面,我们只说天体物理(没办法,其他东西我不熟悉……)中的一小部分。
二十年前,最好的宇宙学方面的计算机数值模拟,只有 65536 个用来模拟暗物质的粒子,木有气体介质和星系形成,长这样(Couchman HMP, Thomas PA, Pearce FR, 1995 ApJ 452:797–813):
去年,最好的宇宙学计算机模拟,有 120 亿个暗物质粒子 + 气体;其中的一个“小”截面(1 Gpc),长这样(摘自 ):
二十五年前,人们对微波背景辐射(CMB)的探测结果,长这样(摘自 ):
现在,人们的结果是这样(摘自 ESA 官网):
于是人们以前所未有的准确度绘出了这幅图(同样自 ESA):
与上面那个并行地,三十年前,人们完成了一次认真的巡天(说难听点儿,就是拿着大型天文望远镜到处瞎瞅),观测的星系数目是一万八千个(图自 ,每个点是一个星系):
现在,人们正做着另一次认真的巡天,发布了很多次数据;最近一次数据发布,星系数目是一百八十万个,其中很多都看了不止一次(图自 现在,人们正做着另一次认真的巡天,发布了很多次数据;最近一次数据发布,星系数目是一百八十万个,其中很多都看了不止一次(图自 ):
有了巡天和 CMB,我们才知道和进一步确认(因为有些是 SN Ia 观测的功劳)了这些:
宇宙的基本常数(幻灯片自 ESA 官网):
然后便是宇宙的演化历史(仍自 ESA):
宇宙早期的好玩现象,比如 100 Mpc(三亿光年)波长的“声音”——重子声波振荡(摘自 UChicago 的 Wayne Hu 的个人主页):
宇宙的未来(图自 ):
继续。继续。
二十三年前,人们第一次探测到了不属于太阳系的行星,可惜这货是绕着一颗中子星(恒星的一种尸体)转动的。
二十年前,人们第一次直接探测到了(意即,绕着中子星那个不算)不属于太阳系的行星,质量很大,是木星的 0.5 倍。
这些年,人们找到的不属于太阳系的行星数量,如下图:
然后人们发现了一个各方面都比较靠谱的“宜居行星”:Kepler 186f。
不仅如此,我们还看到了行星形成的过程(图自,黑线是气体/尘埃盘被正在形成中的行星扫出的空隙)
好了,停止偏题。
以上的那些稀奇古怪,其实都是从这样一个时间线上流下来的:
2009 年,Kepler 卫星升空、Planck 卫星升空。
2001 年,WMAP 卫星升空。
1998 年,"宇宙加速膨胀”被 Science 评为年度突破。
1989 年,COBE 卫星升空。
1988 年,巨磁阻效应被发现。
~1980 年,闪存被发明。
1969 年,CCD 被发明。
1960 年代,甚长基线干涉技术的概念被提出、最早的超级计算机建造完成。
1947 年,三极管被发明。
而那些,仅仅是二十年来我们所获得的新知和新生活方式的小小一隅。
最后,我们再来补充一点儿。
二十三年前,这货上线了:
二十三年间,每个月被提交到那儿的论文数量增长,如下图:
五十年以后的我们,再回首科技树的发展时,大概也会感慨:我们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与我们五十年前想象的,真的大不一样呢。
但五十年后科技树上异军突起的分支,其实已经在上面那张论文数量的图中,深深地植根、慢慢地发芽了。
【陈凯翔的回答(33票)】:
近两三百年的指数增长是比较确定的,近几十年还有爆炸趋势。
Morris和他的团队通过大量的工作,将人类社会发展的指数绘制成一系列图表,这些图表有助于我们直观了解东西方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
图1 东西方社会发展指数 (公元前14000年-公元2000年)
来源:Ian Morris “Social Development (2010)”
从图1可以看到,一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东西方的发展几乎看出不出任何差别,在这之后虽然两方的发展曲线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仍然非常缓慢。而公元1800年以后,整个图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社会发展轨迹像坐了火箭一样,呈现出飞跃式发展。
一个故事:发明家要求国王在他发明的棋盘上放米粒作为奖励,每格的数量是前一格的两倍。国王起初觉得发明家是傻瓜,直到他发现倾尽国库也放不满发明家棋盘的下半部分。
我们不知道棋盘什么时候会进行到下半部分,因为在棋盘的上半部分(1800年之前),大米堆并没有显得特别离谱。
而在库兹韦尔看来,我们已经进入棋盘下半局,奇点临近。
原因,可以理解为组合增长。互联网加手机就是智能手机,互联网加汽车就是智能汽车,互联网加原本存在的10000种东西就有10000种新东西出来。智能手机出来后,加进原本的10000个领域,就有几十万种新东西出来。
以此演化,演化速度超指数级。
【王宣的回答(22票)】:
近20年的科技,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向:
1,生命科学,生物及医学相关领域。
这20年里,基因组测序及各种组学的发展,RNAi,干细胞等等,均可称得上爆炸性发展。
究其原因,则是之前物理和化学的技术发展,终于使得生物学研究有了技术基础。如果没有PCR的发明,没有各种显微技术的发展(包括今年诺贝尔奖那个),没有核磁,质谱等波普学设备的应用,生命科学这二十年不可能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
补充:近二十年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精确自动控制和大数据处理都成为可能,也助推生命科学发展。例如基因组测序和蛋白质结构分析,都很依赖于计算机的计算能力。
发展的成果,目前能看到的可能还只是横扫诺贝尔奖(生理医学奖自不必谈,近2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有几个跟生物没关?),但接下来数十年间必然会深深的影响人类生活和健康。事实上相比20年前,我们在对抗艾滋病和癌症等绝症上都已经多了很多强有力的药物武器,而且这个武器库还在飞速扩展中(当然这些药物太贵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2,IT相关,尤其是互联网的高速发展。
3,纳米技术和新材料。
这些领域的发展,也许没有爱因斯坦这样的绝代大师作为标志,没有人类登月这样的壮举炫目多彩。但科技发展之快之迅猛,则是毫无疑问的。
=====================补充======================
很多人说近20年科技发展“爆炸”感不强,其实是因为冷战结束了。
冷战期间,一方面是军事科技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出于东西对抗宣传的需要,发展了很多听起来很高大上的项目,因此感觉炫目,典型代表如阿波罗登月计划。
而冷战结束后,军事对抗压力和宣传体制优越性的必要性都小了很多,因此科技发展更多的转向贴近生活的领域,如医学和IT,虽然对于生活质量提升极有帮助,媒体宣传上的眼球效应却要小很多。但是听起来不牛,不等于科技发展真的不牛。
【Belleve的回答(3票)】:
简而言之,组合爆炸。
ps. 其实我有点担心,以现在人类的技术水平,要是管理方面稍微出了点问题……
【冯德的猫的回答(43票)】:
最近二十年的科技进步,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半导体相关产业的飞速发展,最直观的体现就是计算能力,存储空间的成倍地提升。
1994年,IC technology的state-of-art的工艺还处在0.35um的水平,而现在intel和Samsung 14 nm的工艺已经量产,ASML的EUV已经进入10nm时代,硅基的极限正在迫近,量子计算机已经是未来的趋势。忽略设计因素,仅此一次项,计算能力提升30倍以上。
首先就是lithography光源的不断发展,越来越纯净和单向的光源被研究和制造出来,使得高精度光刻成为可能。其次,就是光刻工艺本身和互连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连工艺里从Al到Cu再到3D互连的跨越堪称里程碑。而光刻技术里面双重曝光(DoublePatterning)的微缩技术和传统IC工艺的平面向3D技术的转变是最为重要的突破,高H/W比的刻蚀工艺使得定向加工成为可能。在生活中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各种MEMS sensor和现在intel的3D Finfet的出现。
多种多样的MEMS sensor提供了我们手机里的陀螺仪,重力感应和加速感应。手机的麦克风也早已经全部转换为MEMS Mic,超声传感器也从PVDF转变为CMUT,丰富的感知体验从此打开。
IC technology也驱动了Imaging sensor的发展,从过去的胶片时代到CCD时代是第一次跨越,而这二十年间CMOS imaging sensor对CCD几乎全部的取代,则发生在这20年。IC技术发展让随时随地的高质量拍照成为可能,让卫星遥感预估粮食产量,google earth成为可能。
在传统IC technology快速发展的时候,它的旁枝也在快速的发展。OLED从无到有,直到现在AMOLED对CIE的完全超越,甚至越来越逼近Adobe RGB的出色显示。Packing里More than moor的3D封装,智能封装也迅速发展,直接受益的就是我们存储空间不断扩大,现在1TB SSD已经量产。
RF技术也在这二十年里从2.4G发展到现在的64G,甚至四次谐波的128G,无线生活就此打开。
而这些所有科技的精华,都体现在了我们身边的这部手机。
这背后是以intel,IBM ,ASML,samsung,sony为代表的公司以数万亿美元的投入获得的成果。
这20年的产业浪潮让韩国一跃成为发达国家,IC产业成为台湾经济的基石。
在IC技术之上,更有Tele公司给出的各种编码,通信标准和极大程度提高效率的DSP,这些成就造就了爱立信曾经的辉煌和现在作为中国科技创新代表的华为。
当计算能力的价格不断下降,软件业,互联网技术开始蓬勃发展,让信息交换不断的去中心化,获取信息的成本越来越低,越来越便捷,生产效率成倍的增加,这种变化带来的不仅是生活的便利,更加是社会组织形态的变化。
而这一切如此迅速的发展,都来源于我们计算能力的爆发式增长,而驱动这的,是电子行业不断对Moor Law的成功追赶。
【张洪涛的回答(62票)】:
从前有个人吃包子,吃到第十个的时候饱了,然后惊呼"这个包子怎么这么解饿,完全是爆炸式的飞跃?"
【石昊的回答(45票)】:
我的观点是现在的确处于技术爆炸的时期。那些说什么航天、无线输电、核聚变发展很缓慢,因此科技并没有发展很快的人,都忽略了一点。科技发展速度取决于需求。需求产生动力。
这也是我要回答题主的。为什么(某些)科技发展特别快,因为需求。而为什么有些科技发展很缓慢?同样因为需求。
航天技术发展慢、核聚变技术发展慢、无线输电技术发展慢,手机等电子产品发展快,IT行业发展快。这些都是因为需求不同。
航天技术能产生多少利益?为什么要大力发展航天技术?没有需求干嘛要费力不讨好地去发展航天?当时美国能在1969年就登上月球,那是因为在和苏联军备竞赛。都想胜过对方,航天技术作为竞赛一部分,自然因此快速发展,为了胜过对方,两个国家可是拼命地烧钱的。但现在何必拼命烧钱?我们国家到现在还没载人登月,是我们技术太渣?是没有需求!发射无人探测器到月球和发射载人飞船到月球,所需的金钱相差不是一星半点。我记得以前看过有记者采访我国的航天方面的专家,有没有载人登月的计划时。专家说暂时没有。因为登上月球的宇航员能做的事,无人探测器同样能做。没必要烧钱载人登月。如果真的有载人登月有较大需求。我敢说,一两年之内我国绝对能登上去,因为已经有足够技术积淀,但这目前来说,又何必?
同样的,无线输电技术前面几十年发展缓慢也是因为需求,多一个线效率更高,无线输电还要面临能量耗散等问题。多一个线而已,何必费力地发展无线输电?那为什么而今无线输电技术又抄的火热?因为这些年电子产品发展太快!以前功能机时代电池还够用,手机一质变成智能的,电池就不够用了。所以人们开始思考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而发展无线输电技术比发展电池技术容易,只要统一标准,无线输电技术可以立马在手机充电领域普及。试想一下,你去任何公共场所,比如咖啡厅,只要把手机往桌子上一扔,甚至只要拿出来,手机就在不断充电,这多方便,还可以绕过电池的局限。所以人们又开始研究无线输电技术了。
我们对航天需求不大,所以航天发展缓慢。同样的,我们对核聚变技术需求也不大。我知道肯定有人要说,核聚变技术需求还不大?石油都快用完了。是的,石油的确快用完了,但除了石油,我们还可以发展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裂变能、天然气等多种能源。核聚变只是一个备选的方案之一,而且核聚变技术每年要大量烧钱,目前石油开采使用成本还可以接受,何必费力去发展核聚变?
所以说,为什么手机等电子领域以及互联网领域发展快?因为需求快。我回答题主的问题就是这个答案,因为需求!我们对许许多多的科技需求越来越大,所以科技的发展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比如手机,其实可以说是手持式便携计算机。我们需要它,因为我们玩游戏、听音乐、写微博等都需要计算机庞大的计算能力,科研需要计算机、企业需要计算机、生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计算机,因此计算机才能遵循摩尔定律,发展的这么快。
同理,现今的物联网风头来了,为什么?因为需求。我们对计算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的需求越来越大。以前PC能满足,后来觉得不够,因此发展手机成另一个计算机(智能手机),而手机又不能满足了,因此电饭煲、门、手表甚至鞋子都会演变成另外一种形态的计算机。这也就是物联网为何兴起,因为我们需求庞大的计算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以前我们人与人的信息交流就行,PC的计算能力就能满足,现在不行。现今还需要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个人身身份ID),以后还有智能门(免钥匙、防盗、取代门铃、猫眼等)、智能马桶(分析排泄物,研究健康情况)、智能鞋(研究脚部受力,分析脊椎情况等)、智能摄像头(摄像、人脸识别等)。
甚至还会有智能眼镜、智能耳机、智能空调、智能电视、智能地砖、智能垃圾桶……当iphone的触摸屏出来时,多少人被惊艳到了。我还记得我大学第一台手机是功能机,不久后我就换了学校的合约智能机。当时切实感觉到了技术的飞跃发展。而接下来,你再看看,我敢说,十年之内,我们大家会看到成千上百类似智能手机那样惊艳到我们的科技产品出现,因为新的科技风暴已然出现,那就是物联网。不信你看。万物联网,其实从一个角度上来说,智能手机的出现,就是万物联网的开头,它首先融合了手机和计算机,让手机也能联网,因此产生了智能手机。接下来,你会看到更多的融合。更多的科技飞跃。
我举个例子,物联网风头来临后,十年后,超市乃至很多服务行业甚至都会发展成无人。比如说,你夜晚想去买点东西(假设不想在网上买,想在实体店买)。你去实体的超市,然后超市门口的地砖、门、墙、摄像头等东西采集你的指纹、外貌、体重、脚步声、语音、dna序列等信息、身上电子产品通过NFC、超声波和网络交换信息,然后综合上传到网上,计算分析你的身份,获取你的账户信息,然后人工智能语音问你需要什么服务。你说你想要一包薯片,然后人工智能调用网络超市数据库,看看薯片在哪。而超市的每一样产品的包装都能通活wifi和互联网相连,上传下载各种数据。你去超市甚至见不到一个营业员,你去买东西不用带钱包信用卡,买东西直接拿,然后直接走人就行。
甚至你还会看到这样一类情况,你在家什么也没说。突然你家的人工智能语音和你说,通过智能床分析你的睡眠质量并不好,通过智能摄像头分析,发现你脸上很少笑容,经常流泪,通过各类电子产品分析得到的信息,和某医院的数据库对比,您可能有轻微的抑郁症,已经通过距离您家1.2公里的医院给你开了抗抑郁药,然后你就听到门外敲门声响起:开门,顺丰快递。
从需求方面,我们也能看到未来什么行业会发展得非常快,什么行业会停滞不前 。
【smartbbj的回答(63票)】:
正如有人所说,目前我们很可能处在一种技术进步的假象中, IT技术的飞速发展掩盖了其他领域技术进步的缓慢。举个例子,航天技术进步十分缓慢,处于60年代的水平。对我们生活极其重要的材料技术和能源技术,都没有突破性的进展。我现在工作的发电厂的火力发电技术和IT技术相比进展缓慢,没有突破。发电系统早就在设想一种新的发电机,叫等离子发电,它的发电效率很高,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直研制到现在,没有任何突破。其他的能源技术,比如核聚变,从上世纪50年代就开始研究了,到现在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资金,但没有什么突破性的进展。据说最长的核聚变持续了几十秒,投入的能量比产出的能量还多。 唯独IT行业技术的发展,提前跨入了未来,这就是2013年我们面对的现实。遗憾的是这种现实没有被很多人认识到。
【黑豹子的回答(133票)】:
个人不认为我们目前所处的是一个大爆炸的时代。人类都多少年没登月了,猎户座加油啊!
我们现在是在高速发展,速度还特别快,某种程度可以说超过了以往,但这只是在进步,而没有在爆炸。而且,很可能已经接近到瓶颈了,。
什么叫爆炸
大约6亿年前,在上称做的开始,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门在几百万年的很短时间内出现了。这种几乎是“同时”地、“突然”地出现在寒武纪地层中门类众多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和等),而在寒武纪之前更为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的现象,被古生物学家称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简称“寒武爆发”。这样突破性颠覆性的才算
蒸汽机代替手工,这叫爆炸
电力的大规模开发应用,这叫爆炸
以全新的理论实践支撑起来的技术进步,才叫爆炸,这样来看,我们现在其实是享受着100多年前的那次爆炸的果实。
仔细看下那么我们这几十年呢,其实绝大多数只是在不断的把以前的技术进行改进,精度提高,规模扩大。我们现在的一个小小的手机是比以前的大电脑性能还好,但是,他们还是基本基于相同的原理来运行,cpu的基本架构,程序的底层语言等等。
同理,现在的汽车,比七八十年前的跑得更快,更稳,更舒适,但是,他还是内燃机驱动。
不过我们现在比以前能造出更好更大更精细的来罢了。
只是量的提升,而没有质的改变,是不能称之为爆炸的。相较而言,上世纪初量子理论的诞生更像是爆炸。
在我看来,在可预见的未来,能够称之为爆炸飞跃的突破可以有以下这些
1,可控聚变发电技术,无线输电技术实用化
2,立体布局芯片/生物质芯片/量子计算机
3,封闭空间内的生态维持(这可是个大课题)
4,超级新材料(参数完暴目前材料的类型)
5,基因控制技术(转基因技术成熟化),实现细胞生长控制(类似于壁虎断尾重新长),自体克隆移植器官等
在更加远一点的未来
1,比核电更加高效的新能源,不同于内燃机/电机 模式的能量输出模式
2,人工智能
3,极长寿命
更更久远的未来
1,反重力技术
2,超高速宇宙航行
抱歉,再往后我实在没能力联想太多了。
我一直中意的其实是两个方面
1,基于生物学方面的技术发展,对于生物包括人类自身的改造
2,宇宙探索
一个基于人类自身的突破(干上帝的事),一个基于无限可能的未来(革上帝的命)
【石昊的回答(4票)】:
这事儿上柯兹韦尔说的很清楚了,贴图只是跑题,反驳更没用。
简而言之:人类科技进步的加速度是以指数速度增长的(双指数增长)。
所以在前几万年,增长的速度缓慢到一代人看不到明显的结果;在最近一百年,一个人一生内至少可以看到一次科技的巨大进步;而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大概每三到五年就会发生与此前人类有史以来科技进步的成果总和类似的变化;而在我们有生之年,科技进步的速度将超出个人的理解能力极限(科技进入魔法阶段);他推测2050年前后人类的科学和技术成果将使得永生成为可能,现在看来不是纯扯。
当然,也有马斯克这样的人物,认为足以毁灭人类的人工智能现在已经诞生。
所以,直接回答原问题的话,就是
人类科技进步的加速度增长非常之快,所以在起步时的加速度近乎于零,而且数万年(或者数百万年)来的速度几乎都没太大变化;而加速度的加速度积累足够久之后,现在的加速度使得最近20年、甚至10年来的科技进步速度提升到人可以体会到的程度了。
【苏昕的回答(6票)】:
前面的高票答案写的都非常好,可是,所谓“无进步论”的确不能完全看做是痴人说梦的妄想,看到这个问题,忽然想起来三体里面罗辑冬眠醒来的描述:
————————————————————————————
同苏醒室中一样,走廊中没有灯,亮光也是直接从墙壁发出的,虽然很柔和,还是让罗辑眯起了双眼。就在他眯眼的同时,这一段走廊的墙壁暗了下来,这黯淡的一段一直跟随着他的床移动。当他的眼睛适应光亮又睁大时,这移动的一段也随之亮了起来,但亮度一直保持在舒适的范围内。看来,走廊的光度调节系统能够监测他的瞳孔变化。
从这件事看,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时代。
这大大出乎罗辑的预料。
在缓缓移过的走廊墙壁上,罗辑也看到了许多被激活的显示区,它们大小不一,随机点缀在墙上,其中一部分还显示着罗辑来不及看清的动态图像,好像是使用者离开时忘记关闭而留下的。
罗辑不时与走廊上的行人和自动行走的病床交错而过,他注意到在行人的脚底和床的轮子与地面的接触处,都压出了发光的水样的波纹,就像在他自己的时代用手指接触液晶显示屏时出现的那样。整个长长的走廊,给他的最强烈的感觉就是洁净,洁净得像是电脑中的三维动画,但罗辑知道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他移动于其中,有一种从未体会过的宁静和舒适。
最令罗辑心动的是他沿途遇到的人们,不论是医生护士,还是其他人,看上去都整洁高雅,走近时,都亲切地向他微笑致意,有的还向他挥挥手。他们的衣服也都映出绚美的图案,每个人的风格都不同,有的写实有的抽象。罗辑被他们的目光所慑服,他知道,普通人的目光,是他们所在地区和时代的文明程度的最好反映。他曾经看到过一组由欧洲摄影师拍摄的清朝末年的照片,最深的印象就是照片上的人呆滞的目光,在那些照片上,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眼睛中所透出的只有麻木和愚钝,看不到一点生气。现在,这个新时代的人看到罗辑的眼睛时,可能也是那种感觉了。在与罗辑相视的目光中,充满着睿智的生机,以及他在自己的时代很少感受到的真诚、理解和爱意。但从心灵的最深处打动罗辑的,是人们目光中的自信,这种阳光般的自信充满了每一双眼睛,显然已经成为新时代人们的精神背景。
这似乎不像是一个绝望的时代,这再次令罗辑深感意外。
————————————————————————
然后,这个技术“爆发”,基础理论却停滞不前的温柔、美好、体贴、包容的文明,
惨烈地毁灭了,
只觉得毛骨悚然……
哈哈看起来像是个抖机灵的答案,然而,现下的人类文明,随着第二次、第三次民主潮流的涌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也向着“人本”大幅度倾斜,这种倾斜,已经颇有些失衡的端倪了;
如若不以为然,可以想想现在的青年人的几大问题: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工作?
什么样的地方更有利于发展?
怎样的生活才算是充分享受不枉此生?
这些问题都很好,可是,这样的日子,其实是无法有机地持续下去的,
如果没有真正可以称之为“革新”的理论支持,这样的“爆发”终究是虚浮的。
当然,任何的“爆发”都需要量变的过程,我宁愿相信,现在只是在全新的文明阶段的前夜,
最后向那些默默奋战在理论前沿的小伙伴们致敬,不才太笨,估计这辈子是没指望搞这些了……
【eastflowing的回答(41票)】:
又是一个被IT技术遮蔽了双眼的人。
过去30年,除了IT技术,绝大部分技术领域都停滞不前。
最典型的,火箭推进技术在1969年之后就没有什么大的改进。原来预测1999年能登陆火星,现在2099年能登陆就算老天保佑。
【天山马贼Bigmuzzy的回答(8票)】:
让我想起来。。。氢弹刚爆炸的时候,我们说,50年后实现核聚变民用!
上世纪末,我们说,离核聚变民用还要50年!
现在,我们说,预期50年后能看到核聚变民用的有效进展(大意如此)
所以,哪里大爆炸了?
【ShenDaniel的回答(5票)】:
你这个问题提的太深刻了。因为很多人觉得科技发展缓慢了,甚至已经停滞。
首先必须确认的是,近几十年的确产生了科技爆炸。科技包括科学技术,科学的质(新理论的提出)和科技的量(对人类生活影响的广度和深度)是同样重要的。如果只是把原子能理论的提出作为科技爆炸,而不把普通民众人手一个便宜手机,人人都可以跨着大洋发帖对话视频,作为科技爆炸,是不公平和偏颇的。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里,类似于温水煮青蛙的情境。现代科技给我们的刺激太快太多,以至于我们难以感受。除非到了临界点,否则很难有震撼性的感觉。退一万步讲,即使是理论方面,超弦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也是爆炸性的。这种囊括了宏观和微观的大统一理论,其实超出了我们这个时代。
放在宇宙演化,生命进化,智能发展,和人类发展的角度上看,就更加明显了,人类的发展一直在加速!
“中国科学家李四光在他的短文《人类的出现》里写到:
“人类文化的发展,经过新人阶段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以后,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及金属时代。愈到后来发展愈为迅猛。从新石器时代的开始到现在至多不过一万年左右,金属时代的开始到现在不过数千年, 人们开始利用电能到现在不过一百多年,原子能的利用则仅是最近几十年的事; 而新石器时代以前的发展阶段,则动辄以数十万年到千百万年计。由此可见,人类的发展不是等速度运动,而是类似一种加速度运动,即愈到后来前进的速度愈是成倍地增加。”
霍金认为使世界产生不可逆转的范式转移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快。作为例子,霍金指出从现代数学的发现到计算机的发明所用的时间远小于从文字被发明到现代数学被发现所用的时间。
瑞·库茨维尔对于科技历史所做出的分析让他得出了关于科技的增长以几何级数进行的结论,他把这个结论称作“加速度回报定律”。这个定律把摩尔定律扩展到了许多集成电路科技以外的科技领域中去。”“(引自维基百科)
科技的发展是螺旋式地上升,量的积累为质的飞跃做准备,质的飞跃又为新层次上的量的积累打基础,单纯地想要质的升高是不现实不科学的。而且用我们每个人短短一生的主观感受来衡量人类发展的速度也不恰当。因为个体的主观时间太短,一个人类发展中的小小减速甚至倒退的涟漪就会引起他无限的惊恐,但其实这只是悠悠历史长河的弹指一挥间。
回到主题。近几十年的科技爆炸主要因果链条是:量子论和信息理论的提出和发展---&理论技术化---&大规模工业生产应用----&其他学科部门应用已成熟的电子信息技术并取得新成果----&降低成本普及入人类社会的生活。
根据这个链条,量子论和信息理论是爆炸的最终根源。举个例子,所谓的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etc,无不一电信技术(弱人工智能)的应用为基础,电信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从部分繁重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科研的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第一第二次工业科技革命是使人的体力得到了扩展。第三次工业科技革命则试图解放人的脑力,弱人工智能现在已经随处可见,如果强人工智能出现,那就不是简单的科技爆炸的问题,而是人类进化的自大脑出现以来又一次智能飞跃。
我们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
【蒋甬杭的回答(1票)】:
【知乎用户的回答(3票)】:
一叶障目。。。小生觉得只是苹果引领了一波互联网热潮,讨好用户能挣钱,这成了一个时代的主题,所谓用户体验交互设计等等之类都是一脉相承的。但是苹果也不是凭空而出的,在iPhone发布之前二十年间有许多人对交互提出了建设性的想法,只是由iPhone将这些优秀的思想变成了优秀的现实,大家才恍然:“以前他们说的是真的,不仅是真的,而且真得可怕”。
之后的谷歌眼镜、智能家居等等之类的,都是跟着这波热潮,将所谓的“高科技”平民化。所以你看这些五彩缤纷的新东西,才觉得这个时代是多么发达,生活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幸运。
在十年前,你能想象到你现在生活在一个满是Wifi和4G、整天盯着手机屏幕、每天呼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灰尘中为自己这个月领了几千元的工资马上就可以添置一款新智能手表的生活场景么。但要是你小时候在农村长大,回去看看那些河那些山那些人,全变了。
【管文明的回答(0票)】:
有一种现象,就是在高速路上开车的时候,一开始起步从0到60公里你会感到速度明显上升,然后缓慢上升到120公里。当速度超过120公里之后,你不会感觉到速度的上升。
现在的科技是不是也处于这种状态呢?其实速度已经极其快,但我们已经习惯了越来越快的速度,乃至感觉不到速度,还想快点、再快点。
还有一点,过去的人们对科技发展并没有什么预期,所以一旦有先进的技术出现的时候,人们都会非常惊讶。而现在,人们已经习惯了科技的发展,甚至越来越多的媒体和舆论都在说未来科技应该会怎么样,摩尔定律会让科技如何爆炸式发展。人们对未来有太多期待,总感觉自己期待的那个科幻的未来到来的太慢。。。
【VictorLu的回答(9票)】:
经过下面的讨论,我感觉大家的爆炸式飞跃的定位还是比较简单的,iphone就是一次飞跃,从年把手机颠覆了。
这么说也没有什么错貌似,操作方式的飞跃也是飞跃嘛。至少触摸屏确实比按键高级的感觉.....
-----------------------------以下旧答案---------------------------------------
比如手机,好的,我就说说手机,手机有没有爆炸式飞跃?
没有,从诺基亚的塞班开始,在通讯设备上附加了PDA功能。换句话说,就是给电话加上了极度简化的电脑,。
今天最新版的iphone上面,依然是一台能打电话的简化版电脑。
最让我感到唏嘘不已的是, 大概10年前,我玩的手机游戏,就是类似雷电的打飞机游戏,当时还是 固定视角的3D场景,粒子效果,爆炸效果都是320x240下让人惊叹的。而10年后的今天,我看到XX飞机大战,XX全民飞机的画面,还不如10年前。
------------------------------------------------下面是画面对比---------------------------------------------------
这是当年诺基亚塞班S60系统上的游戏,具体什么游戏不说了,玩过的都知道。
画面看起来粗糙,是320x240 分辨率下静态图片,动态的效果是下面这样的。
为了让你感受到当年的震撼,特意放出重制版高清图。
这张是高清版是后来重制的,但是当年玩的时候,动态画面的感受,就是这样的。这张是高清版是后来重制的,但是当年玩的时候,动态画面的感受,就是这样的。
----------------------------------这几张是某某公司最近比较火的游戏-----------------------
好吧,假如你觉得这两张比前面两张是革命性的变化,我就不说什么了。
【詹伟的回答(6票)】:
因为计算机普及
就这么简单,以前需要几百个人干几百年的事情,现在可以压缩到几百个人干几年
打个比方,一个算法验证以前需要几十个人拿算盘算数个月才能出个错误的结果
即使现在最愁人的计算机,也能很快完成他们的工作
人类的大脑被从繁复的重复性机械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能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发明创造上
人类以前需要大量时间验证的东西,现在只要计算机模拟就可以得到结果
而新的理论知识,又可以反哺计算机技术,继续提高计算的性能
只要不长期出现类似材料技术的瓶颈,人类技术爆炸就会接着持续下去
发表评论:
馆藏&58999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师消耗爆发控制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