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老于犁锄者或不能及 锄豆是什么意思思

【范成大的田园诗】论范成大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义_牛宝宝文章网|【范成大的田园诗】论范成大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义专题:2006年12月第27卷第6期湘南学院学报JournalofXiangnanUniversityDec.,2006V01.27No.6论范成大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义鄢郴兰(湘南学院图书馆。[WwW.niuBb.nET]湖南郴州423000)摘要:范成大的田园诗,深刻地体现出其爱民思想;内容上具有集大成的特点;形式、风格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键词:范成大;田园诗;重要地位;爱民思想;集大成中图分类号:1222.7文献标识码:A编号:1672—8173{2006}06—0051—04在古代诗歌的研究中人们总以唐诗为首选,而对宋诗研究相对少些;在宋诗研究中,又大都以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为主,宋代数百诗人中对范成大的研究甚少。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南宋与金对峙斗争的年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奉使不屈的志士,同时又是一位爱国爱民的诗人。他的田园诗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深切的爱民思想范成大44岁时以起居郎领资政殿大学士身份使金,使归后曾任广西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等职,至淳熙五年(1178)升任礼部尚书,拜参知政事,成为宰执大臣,后因积劳成疾,多次上书请求解职,于淳熙十年(1183)退归故里苏州。范成大晚年辞官闲居家中达十年之久,他同情人民疾苦,写了大量的农家诗、风土节序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他也因此被誉为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大诗人。南宋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大城市非常繁荣,成为官僚、地主、富商盘踞剥削的据点;市民阶层虽然日益扩大,成分也13益复杂,下层市民就成为被压迫被剥削的对象,在有着“金扑满”绰号的苏州城里,剥削者的生活是“崇栋宇、丰庖厨、嫁娶丧葬、奢厚逾度”,和贫苦市民的悲惨生活正形成极尖锐的对比,而封建士大夫的诗人中,有几个留意于下层贫苦市民并进而反映他们生活的呢?由此,更显出范成大在这方面的难能可贵。这集中体现了他情系于民的爱民思想。园杂兴六十首》,一向被认为是其所以获得“田园诗人”称号,享盛名、定身份的代表作。田家诗,我国从很早就有了,可是像这样集中地、系统地、整批地给田家写组诗的,却没有过,除了“躬耕”的陶渊明稍有不同以外,田家诗的作者多是站在“负杖阅岩耕”(宋之问)和“即此羡闲适”(王维)的角度。看到并画下一些带有“鸡犬”、“牛羊”、“桑麻”、“豆麦”的美丽图画,因此当时农家的风俗、劳动、困难、忧愁、灾难、煎迫、奋斗,各式各样的生活琐事,很难也不可能在他们的这种诗里深刻而全面地反映。我觉得这样的作者才仿佛像是在一定程度上亲自体验过那种生活的遭遇的人,明朝人曾有过“虽老于犁锄者或不能及”的话,他的艺术似乎把我们领入那种生活之中,让我们产生与作者共同参加体验的感觉。从范成大田园诗的内容上可以看到:养蚕农民的辛劳和被压迫的恐惧。“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l(P313)诗从写蚕梦人手,来表现农民精心饲蚕的劳动情况和思想感情。蚕忌风俗,由来已久,据《礼记?月令》记载,每年春月(农历三月),国家要举行与蚕事相关的祭祀活动,并有某些相应的禁忌规定。统治者这样做,不只是为了表示对蚕事的重视,也包含有“以神道设教”之意。而广大农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一方面不断总结养蚕经验;另一方面又因蚕性娇弱,从择种孵化到蚕室的燥湿明暗和温差的变化等等,稍不注意,就要影响收成。由于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农民还无法完全认识养蚕的规律,所以也对蚕桑的丰歉感到神秘莫测,于是便有女子化蚕,以衣披于人间,从而成为马头娘神等传说。既然心造了神灵,便要向她祈祷,而且必多所禁忌。范诗正是对这种情况的描范成大是名副其实的“田园诗人”。他的《四时田收稿日期:2006一03—25作者简介:鄢郴兰(1976一),女,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5l?万方数据范成大的田园诗 论范成大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义述,写得虽很朴实,字里行间却凝聚了蚕农们精心养蚕的辛勤血汗,披露了他们唯恐触禁而影响收成的紧张心情。[WwW.niuBb.NET]一年一度的蚕桑活动,对于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中的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件攸关命运的大事。范成大有干练之才且有爱民之心,他多次做官,官阶也很高,但宦情淡薄,屡次以病乞休。清宋长白《柳亭诗活》有一则记载说,相传宋孝宗想叫他当宰相,但怕他“不知稼穑之艰难”,故未授,范氏闻而作《四时田园杂兴》以自表白。这则传说是无稽之谈:一、范氏为人,绝不如此热衷仕官,他作《四时田园杂兴》在淳熙十三年(1186)61岁时,更不会有此情趣。二、范氏反映“稼穑艰难”、民生疾苦的作品,如前后《催租行》、《劳禽耕》等,数量不少,何须借此表白?不过,范成大的爱民思想还夹杂着些士大夫思想。从其田园诗有些内容上可以看到他美化了农民生活。但也要看到,南宋朝廷为了应付巨大的支出和他们的享乐奢费,为了加紧压榨农民,确曾作了类如安集流散、借贷农具、开发水利、扩垦耕地、勘界丈亩、增长品种等措施,更主要的是由于农民辛勤劳动,创造财富,南宋农业生产力确曾大为恢复并有所增长,封建农村经济达到相当高度的发展,比之陷金区的破坏生产、摧残丁壮、经济逆转、农村凋敝残破不堪的情况确不相同。苏州地区平均每亩达到三石米的产量,农民生活可能在金人停止侵略,“安定”下来已经数十年之久的时候获得相对的一些所谓“改善”。也正因为如此,他这些诗中表现出来的“安分守己”、“乐天知命”思想十分浓重,例如:“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渡河”,“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箭头响玉箫”,“晚来拭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等,虽然他的主旨是表示对“朱门”的藐视,但“知足常乐”的气味是够强的了。这样,他在揭发剥削压迫的同时,又使人感到农民对当时的生活状况是完全“满意”的,并无要求和争取改变现实的意愿与力量。而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不相符合的。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1分享到:相关文章声明:《【范成大的田园诗】论范成大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义》由“科科”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TA的分享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论范成大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义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论范成大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义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范成大的诗
→ 范成大的诗
范成大的诗
上传时间: 来源:
第一篇:范成大的诗论范成大使金纪行诗的田园内涵
范成大的七十二首使金纪行诗以爱国主义主题著称,但是其中有十余首作品 具有明显的田园内涵。这些作品或表现田园风光,或反映农家苦乐,或抒发隐逸情 绪,既上承早期田园诗创作,又与《四时田园杂兴》有着一定的联系,在创作风格、 表现内容、意象选择、艺术技巧等方面沟通了范成大的前后期创作,在继承前期 创作的基础上,由于直面故国而有了新的特点,从而推动了范成大田园诗创作的 进一步发展,使范成大的田园诗创作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具有较为鲜明的 发展脉络。范成大的七十二首使金纪行诗是其在乾道六年(公元 1170 年)以“祈请国信 使”的身份出使金国时所写下的一组七言纪行诗。诗人以近乎日记的形式记录下 了北方广大沦陷地区山河破败的景象和金人铁骑对当地人民的蹂躏,“到一处、 遇 一事,就有一处一事的观察和反映,随时随地描写陷金地区的种种真实情景,而贯 串在这些反映和描写之间的则是一条极鲜明有力的爱国思想的线索,使七十二篇 绝句,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1]21-22。陆游当年曾称赞范成大说:“其使虏而归 也,尽能道其国礼仪、刑法、职官、宫室、城邑、制度,自幽蓟以出居庸、松亭关, 并定襄、五元以抵灵武、朔方,古今战守离合,得失是非,一皆究见本末,口讲手画, 委曲周悉,如言其国内事,虽虏耆老大人,知之不如是详也”[2]。因此历来研究也多 关注其主题思想方面,着重论述诗人面对故国旧土时的强烈而复杂的爱国情感。然而这七十二首使金纪行诗并不全都在抒发爱国情感,其中的《西瓜园》《邯郸 、 道》《大宁河》等篇,极富田家隐逸风味,并无明显的爱国倾向,反而与范成大前后 、 期的田园诗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使金纪行诗中的四类田园诗不可否 认,在范成大的七十二...... 现地体辛苦,写出了丰收的来之不易,而“望都风土连唐县,翁媪排门带瘿 看”则写出了艰苦的生活条件和无情的岁月风霜对于劳动人民的伤害。这些内 容,我们在《四时田园杂兴》中也可以找到。“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 枯。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垂成穑事苦艰难,忌雨嫌风更怯寒。笺诉天公休掠剩,半偿私债半输官。”比起他之前的创作,认识更加深刻,控诉 也更加有力。无论在朝为官、出使敌国抑或退居乡里,他都关心民瘼,深切领
会到他们的痛苦,愤慨于官吏们的残暴横蛮。这种认识与感情几乎贯穿其一生, 折射到创作中,就形成了一脉相承的田园诗创作传统。伴随着这种传统,隐逸 情绪也若隐若现在其各个创作时期。“混俗休超俗,居家似出家”,早在青年时 期,佛道思想就已经在他的头脑中扎下了根。在二十九岁之前,范成大一直无 意科举,还取唐人“只在此山中”句,自号“此山居士”。后来出仕为官,在宋室 南迁,山河破碎,抗敌复国成为时代最强音的大背景下,他写下了“碧芦青柳不 宜霜,染作沧洲一带黄。莫把江山夸北客,冷云寒水更荒
范成大 ()曾长年在各地任地方官,周知四方风土人情,诗中反映的生活面比较广阔。例如他描写民 生疾苦的诗,继承了唐代杜甫及元、白、张、王新题乐府的传统,且以写法新颖生动而别具一格,像《后 催租行》中借老农之口所说的“去年衣尽到家口,大女临歧两分手。今年次女已行媒,亦复驱将换千斗。室 中更有第三女,明年不怕催租苦!”语气冷隽,但批判现实的力度并不亚于白居易诗的大声疾呼。范成大诗中价值最高的是使金纪行诗和田园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奉命使金,以谋废除有损国格的跪拜受书礼。此行虽未达到目的,但他 不顾生命危险,节义凛然,受到朝野的一致赞扬。在这次出使过程中,范成大写了一组七言绝句,把自己 在沦陷区的见闻感触一一纪之于诗,主要内容是描写沦陷区山河破碎的景象,中原人民遭受蹂躏、盼望光 复的情形,凭吊古代爱国志士的遗迹以表示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南宋诗人描写中原的诗大多是出于想象, 而范成大却亲临其境,所以感触格外深刻,描写格外真切,在当时的爱国主题诗歌中独树一帜。
第一篇:范成大的诗范成大诗歌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范成大的生平经历。2.掌握范成大诗歌创作特点。3.理解《四时田园杂兴》诗意并背诵本诗。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习诗人生平与创作的关系学习用“知人论 世”的方法赏析作品。2.诵读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2.培养学生关心民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1.掌握范成大诗歌创作特点。2.理解《四时田园杂兴》诗意并背诵本诗。教学难点1.掌握范成大诗歌创作特点。2、理解《四时田园杂兴》诗意并背诵本诗。
范成大的诗内容充实,反映的生活面相 当广泛,揭露的现实问题也比较深刻。从思 想内容上来看,他的诗歌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是关心民生疾苦、揭露残酷剥削 的诗篇,如《催租行》、《后催租行》等, 此类作品是继承了元、白、张、王新乐府的 现实主义精神而创作的即事名篇,把农民题 材提高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二类是反映民族矛盾、抒发爱国情怀 的诗篇,代表作品是他出使金国时以亲身所 见、所闻、所感而写成的七十二首使金纪行 诗,此类诗作描绘了北方失地的山川风物, 记录了沦陷区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盼望光复的 心情,在当时的爱国主题诗歌中独树一帜。
州桥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驾回。
忍泪失声询使者:
“几时真有六军来?”
第三类是田园诗,这是他最具特色、也 最有影响的诗篇,代表作品是《四时田园杂 兴》七绝六十首,此类诗作一方面大量地描 写江南乡村的田园景物、风土人情,一方面 又真实地揭示出农民辛酸悲苦的生活状况。有《石湖居士诗集》。
夏日田园杂兴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jiá)蝶飞。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范成大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 其田园诗无论是体裁形式还是思想内容都 别开生面,《四时田园杂兴》也一向被推 为田园诗的典范,他对田园诗的写作有新 的贡献。
(1)在他之前的所谓正宗的田园诗,大 都是表现作者隐逸的情趣和淡泊的志向,往 往对农事活动忽略不顾;而王建、张籍、聂 夷中等人那些揭示农村生活疾苦、斥责封建 盘剥的作品,又很少描写田园风光,而且在 习惯上也不被划为田园诗的范围。范成大创 造性地把上述两个系统结合起来,把田园风 光的描写和悯农忧民的情怀贯注一体,给田 园诗以更丰富更深刻的思想内容,赋予它以 新的生命,扩大了田园诗的境地,提高了田 园诗的价值。
(2)把田家生活以大型组诗的形式如此 集中、系统地加以表现,在中国文学史上还 是第一次。同时由于作者对农村生活有亲切 的观感和全面的体察,得以全方位地展示农 家生活的全景,比较完整地刻画出农民的面 貌,使田园诗的内容含量大为扩展。
(3)能以朴素自然的语言、真实生动的 细节描写,把田园生活表达得亲切动人,并 形成一种清新闲雅的风格,大大丰富、提高 了田园诗的表现技巧。
第一篇:范成大的诗2006年12月 第27卷第6期
湘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Dec.,2006 V01.27 No.6
论范成大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义
(湘南学院图书馆。湖南郴州423000)
摘要:范成大的田园诗,深刻地体现出其爱民思想;内容上具有集大成的特点;形式、风格方面具有一定的创新
性;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田园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关键词:范成大;田园诗;重要地位;爱民思想;集大成
中图分类号:1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73{2006}06—0051—04
在古代诗歌的研究中人们总以唐诗为首选,而对 宋诗研究相对少些;在宋诗研究中,又大都以苏轼、李 清照、辛弃疾为主,宋代数百诗人中对范成大的研究 甚少。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 居士,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生于南宋与金对峙 斗争的年代,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奉使不屈的志士,同 时又是一位爱国爱民的诗人。他的田园诗在中国古 代田园诗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深切的爱民思想 范成大44岁时以起居郎领资政殿大学士身份使 金,使归后曾任广西经略安抚使,四川制置使等职,至 淳熙五年(1178)升任礼部尚书,拜参知政事,成为宰 执大臣,后因积劳成疾,多次上书请求解职,于淳熙十 年(1183)退归故里苏州。范成大晚年辞官闲居家中 达十年之久,他同情人民疾苦,写了大量的农家诗、风 土节序诗,其中最著名的是《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 他也因此被誉为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大诗人。南宋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发达,大城市 非常繁荣,成为官僚、地主、富商盘踞剥削的据点;市 民阶层虽然日益扩大,成分也13益复杂,下层市民就 成为被压迫被剥削的对象,在有着“金扑满”绰号的苏 州城里,剥削者的生活是“崇栋宇、丰庖厨、嫁娶丧葬、 奢厚逾度”,和贫苦市民的悲惨生活正形成极尖锐的 对比,而封建士大夫的诗人中,有几个留意于下层贫 苦市民并进而反映他们生活的呢?由此,更显出范成 大在这方面的难能可贵。这集中体现了他情系于民
的爱民思想。
园杂兴六十首》,一向被认为是其所以获得“田园诗 人”称号,享盛名、定身份的代表作。田家诗,我国从 很早就有了,可是像这样集中地、系统地、整批地给田 家写组诗的,却没有过,除了“躬耕”的陶渊明稍有不 同以外,田家诗的作者多是站在“负杖阅岩耕”(宋之 问)和“即此羡闲适”(王维)的角度。看到并画下一些 带有“鸡犬”、“牛羊”、“桑麻”、“豆麦”的美丽图画,因 此当时农家的风俗、劳动、困难、忧愁、灾难、煎迫、奋 斗,各式各样的生活琐事,很难也不可能在他们的这 种诗里深刻而全面地反映。我觉得这样的作者才仿 佛像是在一定程度上亲自体验过那种生活的遭遇的 人,明朝人曾有过“虽老于犁锄者或不能及”的话,他 的艺术似乎把我们领入那种生活之中,让我们产生与 作者共同参加体验的感觉。从范成大田园诗的内容上可以看到:养蚕农民的 辛劳和被压迫的恐惧。“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 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l(P313) 诗从写蚕梦人手,来表现农民精心饲蚕的劳动情况和 思想感情。蚕忌风俗,由来已久,据《礼记?月令》记 载,每年春月(农历三月),国家要举行与蚕事相关的 祭祀活动,并有某些相应的禁忌规定。统治者这样 做,不只是为了表示对蚕事的重视,也包含有“以神道 设教”之意。而广大农民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 一方面不断总结养蚕经验;另一方面又因蚕性娇弱, 从择种孵化到蚕室的燥湿明暗和温差的变化等等,稍
不注意,就要影响收成。由于当时各种条件的限制,
农民还无法完全认识养蚕的规律,所以也对蚕桑的丰 歉感到神秘莫测,于是便有女子化蚕,以衣披于人间, 从而成为马头娘神等传说。既然心造了神灵,便要向 她祈祷,而且必多所禁忌。范诗正是对这种情况的描
范成大是名副其实的“田园诗人”。他的《四时田
收稿日期:2006一03—25 作者简介:鄢郴兰(1976一),女,湖南郴州人,湘南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5l?
万   方数据
述,写得虽很朴实,字里行间却凝聚了蚕农们精心养 蚕的辛勤血汗,披露了他们唯恐触禁而影响收成的紧 张心情。一年一度的蚕桑活动,对于长期处于贫困状 态中的农民来说,的确是一件攸关命运的大事。范成大有干练之才且有爱民之心,他多次做官, 官阶也很高,但宦情淡薄,屡次以病乞休。清宋长白 《柳亭诗活》有一则记载说,相传宋孝宗想叫他当宰 相,但怕他“不知稼穑之艰难”,故未授,范氏闻而作 《四时田园杂兴》以自表白。这则传说是无稽之谈一、范氏为人,绝不如此热衷仕官,他作《四时田园杂 兴》在淳熙十三年(1186)61岁时,更不会有此情趣。二、范氏反映“稼穑艰难”、民生疾苦的作品,如前后 《催租行》、《劳禽耕》等,数量不少,何须借此表白?
不过,范成大的爱民思想还夹杂着些士大夫思
有农忙欢歌、田园景色和乡村生活的生动描写,也有 对官府剥削和租苛沉重的深刻揭露。这类诗共有60 首,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5组, 每组12首,反映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赋予以平淡 闲适为特征的传统田园诗以更深刻、更广阔的内容, 堪称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之作,体现在(一)展现自然恬淡的农村景物,描绘“田园牧歌”
式的生活图画
如:“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芳 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1](P372)描写春光遍地涌 来的气势,很是生动。“土膏欲动”是说土地解冻、地 气回苏,“雨频催”补一笔天气。天上和地下一齐动 作,春风春雨,春意盎然。“万草千花”乍绿又红。转 眼之间,山上、地下、树林、屋角,全部变了样。这两句 概括深远,形象鲜明,使人恍如看到一组描写春神活 动的“卡通”。下面两句一转,视野缩小,镜头转到院 子一角,在屋后,一片荒废了的园地,虽然久已没有耕 耘,可是野花杂草却拼命长起来,依然是绿葱葱的一 片。再看墙根底下,忽然长出了几个竹笋的嫩芽。院 子里本来没有种竹,怎么会长出笋来啊!仔细一瞧, 原来隔邻的竹根从底下横穿过来,毫不客气地把笋长 到我家来了。这最后一句可说是传神之笔,请看,连 隔邻的竹鞭(竹根横行伸展,所以叫竹鞭)也不肯受围 墙的限制,竟然穿墙破土钻进我的院子显示,春神的 威力还不厉害吗?诗人把“春”诗写得如此生动活泼, 形象鲜明、笔酣墨饱,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佩服。又如:“蝴蝶双双人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鸡飞 过篱犬吠寞,知有行商来买茶。”uJ(P373)暮春三月,清 明谷雨前后,江南一带逐渐暖和,这时,正是春种和采 摘春茶的好时节,也是农民一年伊始的大忙时节。这 首诗,就是从这种辛劳的沸腾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个 画面。诗从写景人手,点明时令,在花团锦秀,万紫千 红,莺啼燕啭的明媚春光中,作者捕捉了蝶穿菜花的 镜头入画,突出了农家所见的晚春特色,同时又在这 一点上使人感触到整个春天的勃勃生机。第二句紧 承上句,说日长人静,无客到家。原因何在呢?在于 男耕女织,大家都去忙碌了。在这里,只是写结果,其 原因自见,表现手法颇为高明。后两句转写家中情 况。第三句写农舍环境,似从陶渊明“狗吠深巷中,鸡 鸣桑树巅”的诗句点化而来,但不是像陶诗那样用来 衬托“性本爱丘山”的隐居情趣,而是表现了浓厚的农 家生活气息,鸡飞狗叫,是因为陌生的行商,惊动了它 们,而行商下乡来走门串户,则是为了收购茶叶。在 宋代,官府控制茶叶买卖,行商们只有获得官方发给 的“短引”才能下乡收购,农民要依赖他们来出卖新 获的春茶。第三句和第四句互为因果。诗人妙在先 说结果,后点明原因,以“知有”两字衔接,过渡自然。从全诗来看,前后两句之间互相映衬,互为因果:正因
想。从其田园诗有些内容上可以看到他美化了农民 生活。但也要看到,南宋朝廷为了应付巨大的支出和 他们的享乐奢费,为了加紧压榨农民,确曾作了类如 安集流散、借贷农具、开发水利、扩垦耕地、勘界丈亩、 增长品种等措施,更主要的是由于农民辛勤劳动,创 造财富,南宋农业生产力确曾大为恢复并有所增长, 封建农村经济达到相当高度的发展,比之陷金区的破 坏生产、摧残丁壮、经济逆转、农村凋敝残破不堪的情 况确不相同。苏州地区平均每亩达到三石米的产量, 农民生活可能在金人停止侵略,“安定”下来已经数十 年之久的时候获得相对的一些所谓“改善”。也正因 为如此,他这些诗中表现出来的“安分守己”、“乐天知 命”思想十分浓重,例如:“男解牵牛女能织,不须徼福 渡河”,“从教屋外阴风吼,卧听箭头响玉箫”,“晚来拭 净南窗纸,便觉斜阳一倍红”等,虽然他的主旨是表示 对“朱门”的藐视,但“知足常乐”的气味是够强的了。这样,他在揭发剥削压迫的同时,又使人感到农民对 当时的生活状况是完全“满意”的,并无要求和争取改 变现实的意愿与力量。而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不 相符合的。因此,我们既要重视他,肯定他对农村、农民生活 的关注——他不但把反映农村生活作为首要的创作 主题,而且表现出一贯的同情贫苦劳动人民的态度。但对他田园诗中夹杂着的士大夫的生活情趣、思想感
情也要加以鉴别,并予以批判。
二、丰富的生活内容
中国古代写农家生活的诗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 是“田园牧歌”式的,如陶渊明、王维等人的田园诗,表 现的仅仅是农村那种恬淡的自然景物和生活图画,另 一类是从唐代兴起的新乐府式的“田家词”、“悯农 诗”,如王建、聂夷中等人的作品,专门反映农民生活 的辛苦、艰难和被剥削压迫的惨痛。而范成大的《四 时田园杂兴》则能把上述两类诗的内容融汇为一。既
万   方数据
为平日无客到门,所以行商之来,便易惊动鸡犬;也正 因为此时只有行商往来乡下,出入农家,就更加反映 出了那种生活节奏紧张和四野无闲人的农忙情况。(二)叙述农家艰辛的生活和惨痛的压迫,抒写强 烈的“悯农”情怀 “采菱辛苦废犁锄,血指流丹鬼质枯。无力买田 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1](丹75)描写种菱农民被剥 削的痛苦。江南的稻田、圩田,收成都不错,但农民负 担繁重的租税,生活痛苦,田地也多被兼并。有些农 民,被迫放弃耕种稻谷,改在湖上以种菱为生,但也逃 不过盘剥之苦。这首诗就是写江南农村这种情况的。第一句写农民丧失田地,只好废弃“犁锄”来“辛苦”地 种菱、采菱。第二句是具体描写采菱的辛苦:采得指 头流着“丹”红的血,农民“枯”瘦得不像人形。“鬼 质”,憔悴不像人之意,是范氏创造的名词,在《采菱 户》的“采菱辛苦似天刑,刺手朱殷鬼质青”中也用过 这个词。“无力买田聊种水,近来湖面亦收租”,更直 接揭示了他们之所以“鬼质枯”,正是由于无孔不入的 沉重盘剥。这首诗言语朴素,但感情强烈,揭露深刻,
带着农民的血泪和作者的愤恨。
长,终能‘约以婉峭,自成一家’。所谓婉,指其七古婉 转流畅,清新秀丽而言;所谓峭,则指其峭健疏宕,雄 健爽朗而言。这两者的结合,使范成大的七古婉而不 坠于柔弱,峭而不过于奇崛,甚得冲融中和之 差,,[2](P1051t) 大。正如有学者所评价的:“范成大的田园诗,出现于 ‘江西’诗风笼罩诗坛的南宋,诗人一反时人取材书 本,化用前人的诗句,进行所谓的‘脱胎换骨’、‘点石 成金’的改造,向农村生活中撷取生动的素材,这本身 就是反对新的形式主义的进步举动,代表了诗歌创作 的正确方向。”1_3J 在艺术风格上,前人曾指出,范成大的诗歌风格, 有“典雅标致”、“端庄婉雅”、“清新妩丽”、“奔逸”、“温 润”、“精致”等等,虽各得其一端,而大率以清新、温 润、精雅为主要特色,他于前辈诗人,几乎无所不学, 大抵于六朝鲍谢,唐代李杜、刘白、张王,中晚唐温李、 皮陆,北宋欧梅、苏黄,皆下过深功。此外,韩愈、杜 牧、王安石、陈与义等大家,也都对他有一定的影响。粗略说来,歌行古风,摄神太白,山JlI行游,取经老杜; 七律极有樊JlI英爽俊逸之风,五律时得武功细腻旖旎 之格;乐府,力追王仲初逋峭之姿;绝句,颇擅刘萝得 竹枝之调。因此,在宋诗中,最能脱略江西,饶有唐 韵,卓然成为南宋一大名家。
由于内容的充实丰富,艺术的手法与风格势必就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赢糠覆饱儿郎。黄纸蠲租 白纸催,皂衣旁午下乡来。”[1](P376)前一句诗中所写 “两钟输一斛”,在《宋史》卷174((食货志》中亦有记 载:“民输粟于官谓之苗,就以一斛输一斛,今以二斛 输一斛矣。”说明诗人所写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带有普 遍性的现实状况,诗人用农民的叹息口吻,用“不惜”, “尚赢”对照的句子,把官府剥削的刻毒、农民生活的 惨苦表现得漓淋尽致。后一句,写朝延下诏免除租 赋,而衙役阳奉阴违来勒索,充分反映了农民所受压 迫的沉重和官吏的腐败。此类情况宋史亦多记载“屡赦蠲积久,以苏疲民,州县不能仰承德意,至变易 名声。”(《宋史》卷174((食货志)》由此可见范诗反映 现实之深刻:触及到了封建社会的租税制度。
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多样风采,这一点正是范成大诗歌 成功的奥秘所在。前人对他诗风有不同认识,也可以 作为这方面的一点力证。
四、范成大田园诗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与同时代诗人相比:范成大和当时的陆游、 杨万里、尤袤齐名,号称南宋四大家。尤袤现存的诗 很少,无多可谈,所以实际剩下了杨、范、陆三家。这 三家早期,都曾从“江西派”人手。值得注意的是,这 三大家所以成为大家,正是因为他们能够“从江西入 而不从江西出”。他们不但风格手法上创出自己的特 色,而且可以看出,他们以前的诗人反映的生活面还 很小,抒写个人哀乐和描摹景物的作品居多,他们还 没有把歌咏人民的生活和疾苦当作自己最主要的职 责,而范成大则可以说是在这方面向前跨进了很大的 一步。程千帆曾对此评价说:“这样,他便与后来诗人 之写农民,或寄托自己闲适的感情,或嗟叹农民的艰 辛生活,却始终处在一个旁观者的地位有所不同,这 也正是范成大对田园诗的独特贡献。”[4J(P348)由此可 见,愈古愈高,“后不如前”的复古主义的观点,是不可
能看到这些事实的,不以这些事实来分析比较,被“汉
三、形式、风格上的创新
范成大把新乐府,竹枝词二者的精神,巧妙地和 田园诗结合在一起,改造并提高了传统的田园诗,而 赋予它以新的内容,新的生命,不用古体,而改用七言 绝句的形式。例如:《四时田园杂兴》,从春到冬,一年
问的劳动和生活,按照时序总摄于一组诗内,令人回
想起《诗经》里面的可贵的《豳风?七月》来。对于范成大七言绝句形式的研究,王锡九的《论 范成大七言古诗的艺术渊源》,专就其七言古诗之艺 术渊源进行探讨,指出:“范成大七古早年学习李贺、 王建、白居易、‘江西诗派’诗法,晚年归隐石湖后效仿 白氏‘长庆体’,更成了他七古创作的一个突出现象。同时,李白、苏轼也是范成大学习、效仿的重要诗人, 并从民歌中汲取营养。经过转益多师,融会各家之
魏”“苏黄”等大名震赫迷惑住了,就很难承认南宋的 诗人还会有多大的价值和意义,很难体会和看到范成 大的诗的价值和意义。
万   方数据
再从对后人的影响来看:范成大的诗到了南宋末 期,已经有了显著的影响,明朝吴宽效法他的《田园杂 兴》作《西山杂兴》七首,则全部是揭露农民疾苦,说明 了范成大这一点之具有代表性,值得注目。清初,影 响尤大,至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见蔡景真《笠 夫杂录》引《宋诗源流》奚七柱所论)。查慎行在入京 途中经过芦沟桥时,曾就范成大使金《卢沟》诗而写 出:“草草鱼梁枕水边(原句‘草草鱼梁枕水低’),石湖 诗里想当年。谁教瓮石通南北……”寄托了他自己的
爱国思想,可作为例子。
他传诵最广、最有影响的诗篇,也算得中国古代田园 诗的集大成……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 汗的气息,田园诗又获得生命,扩大境地,范成大因而
可以跟陶潜相提并论,甚至后来居上。”ⅢP1005)
总而言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突破了历 来田园诗注重于山野风景寄寓隐逸思想的樊篱,重在 从生活中汲取素材,全方位地描写农村生活的面貌, 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组诗生动真实地写出农民 的喜怒哀乐,把景、情与社会紧密相连,犹如一幅农村 生活长卷,受到了历代评家的重视”[6](P263—264)。
参考文献:
[1]周汝昌.范石湖集(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2]吕薇芬,张燕瑾,张毅.宋代文学研究(下)[M].北京:北京 出版社.1999.
还需要说明的是:范成大的田园诗除了不同于以 往的“看画图”(田园牧歌)式的诗以外,又把农家的思 想和内容写进田园组诗中,把二者巧妙自然地融汇为 一,这是从来很少有人做过的。正如周汝昌所说:“他 这样作诗,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改造了传统田园诗 (专门粉饰、美化、歪曲)的本质,因而相对地提高了田 园诗的价值。”[5](P433)所以如果只把他标签为“田园诗 人”,而不指出这个区别就可能低估了范成大的这类
[3]王宝琴.论范成大的田园诗[J].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版),2004,(3). [4]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1.
[5]周汝昌.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M].济南:山东教育出 版社,1989. [6]李梦生.宋诗三百首[M].太白文艺出版社,1997.
钱钟书的《宋史选注》提到范成大《四时田园杂 兴》组诗时说:“他晚年所作的《四时田园杂兴》不但是
On the
Important Position of Fan Chengda’S Pastoral Poetry
YAN Chert—lan (Library
of xaangnan University,Chenzhou
423000,China)
almost every part
Abstract:Fan Chengda’S poetry deeply expresses his love for his people.His poems of
cover
l如with
innovations of format and style,imposing great influences
the people after him,which enables him
significant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the ancient pastoral poetry. Key words:Fan Chengda;pastoral poetry;important position;love
for people;a variety of
subjects
℃;pq;p℃声t;产tj≯q;产
(上接第22页) A Study of the
Formation of Zeng Jize Though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 Reading
/3U Wei
(College
of History and Culture,Hunan Normal University,Clmngsha 41008
1,China)
those years of his patriotic quality,
living
Abstract:Zeng Jize was a abroad as a diplomat,he
renowned diplomat in the latter had read widely,which
Qing dynasty,before and during contributed a lot to the formation of his
the enlarging of the visions of the
world,and
had become
of the
major
sources
of his thoughts,laying
id theoretic foundation of the
diplomatic
activities.
Key words:ZEN Ji-ze;diplomacy;Confucian Classics;Briefs of Home and Abroad;universality;natural
science;foreign language;intemal
万   方数据
论范成大田园诗的思想价值与审美意义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鄢郴兰, YAN Chen-lan 湘南学院,图书馆,湖南,郴州,423000 湘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
参考文献(6条) 1.李梦生 宋诗三百首 1997 2.周汝昌 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 1989 3.程千帆;吴新雷 两宋文学史 1991 4.王宝琴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期刊论文]-青海师专学报(教育科学) .吕薇芬;张燕瑾;张毅 宋代文学研究 1999 6.周汝昌 范石湖集 1981
本文链接:http://d..cn/Periodical_czsfgdzkxxxb.aspx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锄头的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