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长途骑行的自行车用什么自行车的最新相关信息

【骑车旅行】谈一谈车,适合骑长途的自行车的配置 - 骑行生活的日志,人人网,骑行生活的公共主页
主页君正在追梦的路上,这段时间主页一直交给另一个管理员打理。 今天路过了武汉,在青旅休整中,之后一路318往西,生命不止,骑行不息。
【骑车旅行】谈一谈车,适合骑长途的自行车的配置
不是什么自行车都适合骑长途,一辆舒适的长途旅行车能给你的长途旅行带来很愉悦的心情,什么样子的车适合骑长途?
上面是一辆环球旅行自行车,一辆优秀而不昂贵的长途自行车差不多就这个样子。&正文开始啦:
&& &&& 论通用性,钢架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适用性,一旦发生损坏,任何一个小县城,或者是汽车修理,都可以得到解决。只是现在重量适中,结实耐用的钢架子已经比较难买到了。
&&&& & 虽然铝合金架一旦损坏就只能找特种焊接的地方来修理,但因为轻量,廉价,一直在运动自行车市场上大行其道,而其强度也随着工艺的提高,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所以铝合金架子,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选择铝合金架子,请尽量选择带补强的,对于一些抽管较多,重量较轻的要慎重选择,它们不一定会在焊接相连的地方开裂,但是很有可能在抽管的地方受到意外的撞击后开裂。碳和钛以及其他材料暂时不予讨论。提醒你注意的是,不少架子出厂后,后尾钩的螺丝都没有锁紧,一定记得拧紧,否则,后爪钩脱落该有多麻烦,就不用我细说了。
&&&& & 2. 前叉
&& &&& 选择软叉还是硬叉,一直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硬叉显然效率更高,重量更轻,但是遇到颠簸路面,震的手臂发麻也是常有的事情。软叉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来自地面的震动,但是自然牺牲了效率,且重量较重,一旦发生故障,维修也很困难,这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应该根据长途沿途情况来与针对性的选择,如果主要是在平坦公路上跑,硬叉完全可以胜任,如果路况非常差,软叉是必须的。选择一根质量不错的带锁死的避震前叉是个通吃的好主意。如果路途遥远,需要带很多的东西,要装前货架或挡泥板的话,一定要注意购买的叉子是否有对应的螺丝孔。
&&&&&& 现在的碗组质量都比较好了,哪怕是最普及的VP,正常使用也很少有损坏的,但是需要提醒你注意的是:安装好碗组后,一定记得固定好碗组盖上的固定螺丝,锁的太紧,转向发皱,影响操控。太松了,碗组很容易被来自地面的震动导致变形损坏,架子头管就很容易在叉子的搅动下裂开,那损失就更大了。另外,跑一定公里数后,就记得把车上所有应该锁紧的螺丝检查一下。
&&&&&& 4. 车把
&&& && 毫无疑问,蝴蝶把是最佳选择。缺点是偏重,但是考虑到其对舒适性的大大改善,可以随意选择握把姿势,能有效的缓解长途中上半身的疲劳,这点重量上的付出是完全值得的。理论上来说,燕把比直把应该有更好的弹性,但是实际使用中,我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感觉到这一点,这2种把用来跑长途也是可以的,加装副把效果更好,但总的重量也自然接近蝴蝶把了。
&&&&& &选择可调角度把立。其效果不仅仅是可以调整角度,其实也有效的调整了上管等效长度,能够更好的适应路况的变化,做有针对性的调整。只是这种把立结构稍微复杂一点,重量也要重很多,市场上可选择的不多。实在买不到,找个尺寸合适,强度足够的把立也行下面是主页的可调把立,供大家参观一下:
&&& && 是否该选择减震座杆?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减震往往带来的是骑行效率的降低,所以很多人不太喜欢,但是长途旅行舒适第一,效率其次,放弃了舒适性,往往会让人难以忍受,而最后被迫放弃计划。减震座杆可以有效缓解长途颠簸,值得考虑。现在几乎很多的品牌旅行车上,都把减震座杆做为标准配置,相信是有自己的道理的。
&&& && 7. 把套
&&& && 蝴蝶把自然要选择那种长长的把套了,那样你就可以用任何一种你喜欢的姿势趴在车上。其他车把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海绵的把套不是特别耐用,很容易破,但是吸汗,硅胶的硬一些,但是握持感很好,也比较耐用。可根据个人喜好或大家的共同推荐来购买。长途旅行,带一对备用把套是非常有必要的,毕竟东西也很轻便。
&&& && 8. 货架
&&& && 长途旅行车可以通过安装前后货架来达到大量负重的目的。货架一定要结实,且负重能力强。必须是在后三角上用螺丝固定的那种,通过座杆固定的那种长途旅行非常不可取,不仅不能大量负重,而且对骑行影响很大,非常容易失控,还容易导致座杆断裂或车架变形。不少前叉还有配套的螺丝孔,可以安装前货架,能进一步的提高车子的负载能力。
&&&& & 或许你喜欢1.50的光头胎带来的高速感觉,或许你喜欢2.35甚至更宽的胎带来的抓地力,但是长途旅行,这些都不是最好的选择。26X1.95的内外胎是最常见,也是最通用的选择,内胎应考虑美嘴的,法嘴的适用性太差,另外,准备两个美嘴转英嘴(大街上最常见的那种气嘴)的转接环,这样,随便找人借个气筒斗可以打气了,尤其是在你没有气筒或工具不能用的情况下。700C绝对不是一个是好的选择,试问:一旦你的轮胎出了任何状况,在大街上随便找一个修车摊,能拿得出700C的内外胎吗?长途旅行事事难料,在伟大的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穿行,选择26寸轮胎的山地车,绝对是最稳妥的选择。
&&&&&& 10. 牙盘
&&&&& &宽大的裤脚是非常容易被牙盘刮到的,甚至卷进去,所以,带护盘的牙盘是个不错的选择(带护盘的牙盘多见于一些低端入门产品,有的牙盘也可以额外安装护盘,只是不太容易买到),但并不强求,因为你完全可以用一根束腿带来达到同样的效果。个人非常推荐在牙盘上多加投资,强度好的牙盘可以显著的提高效率,而且很少变形和快速磨损,需要提醒你的是:牙盘上如果有盘钉的话,一定要记得自己再锁紧一次,而且长途途中最好定期检查一下,这是非常容易松动的地方,当你发现的时候,往往螺丝已经丢失,而丢失了一个,其他的也会跟风,旅途难免半途而废。
&& &&& 拆装过车子的人都知道,中轴是非常难安装的,不仅需要使用专用工具,而且,稍不留意,就会损坏五通的螺纹,所以,在长途旅行中,你几乎没有机会换中轴的,应该尽量选择结实耐用的,强度第一,对重量不必过分要求,毕竟这点重量,比起行李来,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 12. 中轴螺丝
&&&& & 选择一对防水中轴螺丝吧(注意:有方孔和ISIS等不同规格,需要和中轴配套使用),虽然不一定有什么太显著的防水效果,但是无论是锁紧还是拆卸,用内六角就可以操作,是非常方便的。
&& &&& 非自锁脚踏较好,如果使用自锁,推荐自己准备修补件,开拓者的培林脚踏就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是请一定注意,第一次上脚踏一定要上紧,否则在大腿的驱动下,松动的脚踏会损坏曲柄上的螺纹,最后螺丝孔损坏变形,脚踏和牙盘都会报废,长途骑行也就变成户外徒步了。
14. 传动搭配选择
&& && 很多人认为用大盘带小飞能跑的更快,或许这可以获得一个更快的极限速度,但是绝对不会提高你的平均速度,甚至说,这是个完全错误的选择,大力气,低频率的蹬踏,往往肌肉很容易酸痛,短暂的速度或许很快,但长途绝对跑不起来,保持一个合适的频率,均匀的发力,往往能让你跑的更远。而要做到这点,就要选择合适的传动搭配,所以,牙盘推荐42-32-22这个范围左右的,后飞选择11-30左右范围的,这几乎可以适用于所有的地形,千万不要选择48-38-28对11-21等类似这样变态的选择,你会很快的疲劳,而且无法坚持下去。
&& &&& 15. 该选择几速的问题
&& && 到底多少速才够用?21速,24速,甚至27速?有多个档位的组合,自然可以让变速更细腻,能更好的适应你,但并非档位越多越好。3*7和3*8速都是常见的选择,并不推荐3*9或者是3*10,因为太专业的东西,在高档自行车并不普及的中国,其实是非常冒险的,而且配套的链条太薄,太脆,往往没有7速8速的链条来的粗壮和有韧性。
&&&&& &16. 花鼓
&& &&& 一直有人担心,快拆的花鼓是否安全?是否会在路途中脱落?实际使用中,只要安装得当,我还没有发现有快拆断裂,导致人受伤的事情发现,而用螺丝固定的花鼓,也并不一定就坚固的很,考虑到快拆带来的调整和修补的便利,这点冒险还是值得的。至于为代表的滚珠花鼓,还是NOVATEC为代表的培林花鼓,都是非常好的选择,滚珠花鼓不像你想的那么脆弱,几千公里一般都不会有太大问题,培林花鼓修复性固然好,但是没有专业工具和配件,你也一样不好保养。所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如果真的选择的花鼓,尽量选择档次高一点的,大家有口皆碑,认为比较耐用的,而培林花鼓的话,前2后4的强度理论上来说比前2后2的要强度更好,修复性更好,虽然实际使用当中,这种体会并不明显,考虑到价格差距不大,前2后4的更好。
& 17. 刹车
&&& && 毫无疑问,V刹是个不错的选择,如果沿途道路非常泥泞,甚至可以考虑吊刹(当然,现在好的吊刹不是很好买到)。我没有说公路的夹器,因为我前面已经说过,跑长途最好还是用山地车,不推荐碟刹是因为不好维护,我有朋友的车在长途中,受到轻微的碰撞,就导致碟片变形了,骑行非常费力,后来只好拆掉,慢行,才勉强对付回来。当然,现在也有前碟后V的长途车旅行车配置,因为,碟刹对于泥泞路面比较有效,而且前碟一般不容易碰到,不过旅途的事情是很难作肯定的判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碰到。
&& &&& 一定要购买双层圈,至于是刀圈还是平圈看个人喜欢,平圈强度不一定比刀圈差太多,但弹性好一点,能非常有限的缓解一些路途的颠簸,现在基本都是铝合金的车圈了,越贵的圈不一定越好,只是可能更轻量而已,便宜的圈不一定强度不好,只是厚重一点而已。根据很多车友的经验,只要圈编制的好,只要不是特别便宜、质量太差的圈,都可以支撑很长时间不发生较明显的偏摆
&&&&&& 不一定非要使用特别昂贵的辐条,轮组强度其实更关键在编制,很多人抱怨车子的辐条总断或是轮子过一段时间就偏摆了,其实很多时候,这并不是辐条质量的问题,更不是圈的强度的问题,而完全是编圈技术不过关。一般来说,几十块一套的辐条带条帽就可以了。找一个手艺出色的老师傅(别去路边摊,他们连编圈器都没有)帮你多调整几次,轮组基本就稳定了。另外需要提醒你的是,不要用新轮子跑长途,一般来说,因为物理特性或者是磨合等情况,一般新编制好的轮圈使用一段时候后,都会有一点变形,再重新调整一次两次,就很少会发生断条或严重偏摆的情况了。
&&&&& &20. 链条
&&&&& &首先你的链条要和你的其他零件配套,虽然9速的链条可以用在7-8速上,但 9-10速的链条往往更薄,没有8速的来的皮实。还有一个小秘诀可以告诉你的是,万一链条断了或坏了,把损坏的那几节拆下,在修车摊找一段国产变速车的链条装上,也可以支撑一段时间,足够你找到新的修补零件。越专业的东西,针对性越强,通用性就越差,行走江湖,还是低调点好。
&& &&& 和变速配套就好了,转把和指拨完全看个人喜好。个人喜欢指拨,一档是一档,心里感觉干净利落。转把也很有特色,变速快,而且总给我一种骑摩托的感觉。
&&&& & 23. 前拨
&& &&& 前拨的类型和种类实在太多了,总之,要和架子和牙盘配套,有的前拨是上拉的,有的前拨是上下拉都可以的,另外还有安装在五通上的E型前拨等,而且有的前拨只支持最大42齿,有的可以支持48齿,SRAM的前拨还好些,数量不多,的产品线拖曳前后二十多年,型号多如牛毛,估计他们自己的技术人员,随便抓一个前拨和牙盘过来,都不敢一口咬定是否能够配套使用。可能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前拨和牙盘是一套的,或是找装车经验丰富,擅长&八国联军&的老同志讨教一番才好。
&&&& & 24. 后拨
&&&&& &现在的高档自行车变速系统已经几乎完全是SRAM和的天下了(camp等也有山地变速系统,但是国内很难买到),建议后拨至少应该选择A系列以上的(比如ALTUS、ACERA、ALIVIO),TY系列质量其实也不差,变速一样很准,但它们多数用于无后爪钩的架子等,而且一般最多只支持到7速(也有例外,比如,TY22等就可以很好的支持8速),时间一长后,也难免不太好用,至于更高级的变速器,则是看个人经济情况了,它们同样耐用,只是可能在精度和重量上有所突破而已。
& 25. 水壶架
&&&&&& 有的车架可以装3个,有的可以装2个,还有的只可以装1个,架子的选择看个人喜好,但一定要记住选择尽可能结实的,以用手大力的挤压不会变形的为好,否则使用几次,就变形,让人的确郁闷。
&&&&&& 一个飞轮正常的使用时间是多少?要针对使用环境和使用强度来说,但一般情况下,足以支撑5000公里,完成长途旅行不成问题。新飞轮和新链条一般不会跳链,旧链条和旧飞轮,问题也不大,但是飞轮和链条新旧搭配,往往容易跳链,所以需要磨合。
&& &&& 另外要说的是,不推荐给飞轮和链条什么的上太多的油,适可而止。否则,太多的油飞溅出来会弄脏裤子,而且可能沾染更多的沙子和泥土,效果反而适得其反。
&&&&&& 27. 车线
&&&&&& 车线是易损耗品,一般几千公里就要更换一次,但长途在外,车线的修补件不好找不说,就是有,更换也不是很容易的,(你至少需要松开不少地方,然后重新截线管和掐线),请一定注意车线的润滑和线管的防尘,还有接头一定要用线封掐紧封好,否则一旦散开,不仅不美观,而且容易松脱。现在在网上或者在车店一般很容易找到铝制的线封,备几个,他们只增加很少的重量,却可以为你减少很多麻烦。
&28. 前后泥板
&&&&& &这个东西其实看路况,如果你确定沿途天气和路况不会太差,不装也完全可以,如果赶上雨天或是泥泞的道路,无论怎样防护,一要会弄得浑身是泥。
&&& && 请你一定明白:永远不要背着包骑行。骑自行车的过程中,除非挺直腰板和向后仰着,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身体向前倾的姿势,这已经给了腰部一定的负担,如果再背着一个厚重的包,距离腰肌劳损的日子就不远了。旅行应该是快乐的,虽然过程可能艰苦,但你完全应该过的更舒适一些。
&&&&&& 长途骑行能否成功,往往在于你能坚持多长时间,意志再坚定,也不一定能抗得住身体的疲劳。东西不多的话,只选择后...
阅读(13782)|
人人移动客户端下载查看: 22633|回复: 14
个人吐糟一下,去过本地车行几次,一般推荐给我们都是年轻人买个山地或者年龄大点的买个旅行车吧,公路车车店就几个,大概都不多两三个样子。
该贴来自“人人单车”ID:红发波拉
关于公路车还是山地车的问题
看网上有不少关于纠结于山地车还是公路车的问题,看得我很郁闷,美国人根本就没有这种讨论啊。于是写写自己的亲身感受和思考吧,和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参积极与讨论。写得有点长,耐心看。
首先我觉得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有很多误区呀。
大家常见的误区无非这么几个:
1.山地车可靠性比公路车高,比较泼辣,皮实耐用,不扎胎,公路车老扎胎。
2.公路车通过性差,不能走烂路。
3.公路车不安全。
4. 公路车不善于爬坡,山地车爬坡更容易。公路车是跑平路的,山地车才是爬坡用的。
5.公路车姿势很不舒服,不容易上手。
这五点都貌似有道理,但实际都站不住脚。我后面会一一分析。
个人认为“山地车” 和 “公路车” 这两个称谓是不大贴切的。国外很多自行车厂商的官网是不这么分类的,比如,捷安特的官网上,山地车属于 “ off-road” 或者 “off-pavement ”这一类,此类还包括 越野公路车和速降车。公路车,铁三车和城市车属于 “on-road ” 或“ on-pavement”, 也就是说,公路车本身就为用于铺设过的路面而设计的,凡是普通汽车能跑的路,就是公路车能跑的路。在Focus 的官网上,分类是: 没有路的山地路段,专业的技术路段,有铺设的城市自行车道,柏油马路,和丛林/草地路段。可见,很多大的自行车厂商在官网上都会按照不同的道路状况来进行细致分类,而绝不会简单分成公路车和山地车。这两个称谓本身就是很笼统的,不确切的。山地车在山区公路上一样笨重,一样不如公路车好使,不是吗?
关于几个大家常见的误区,我想根据我个人的经验一一分析。我骑车快一年了,公路山地都骑过,山地车只是当做上学代步用,公路车是锻炼,比赛和跑长途用。
1.“山地车可靠性比公路车高”,这可能是大家最常见的看法了吧。我认为, 公路车可靠性未必差,扎胎几率也未必高。我觉得大家之所以有这种看法 是基于三个原因,一个是国内劣质公路车泛滥,二一个胎压不够,三一个是理所当然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想。 我先晒晒我自己的扎胎记录吧: 本人第一辆公路车是钢架,花了900块人民币,在国内跑了1500公里,后轮扎胎两次。第二辆公路车花了1100 块人民币,在国内跑了 1000 公里,从未扎胎。现在这第三辆花了 1100 美元,约合7000 人民币,在美国跑了 1400 公里,从未扎胎。现在的铁三车花了1600 美元,约合 11000 人民币,因换过码表,总里程不详,从未扎胎。自己是校自行车队的赛手,跟着校队出训练大约半年多了,只碰到过一次有队友扎胎的情况。在上周比赛中,那样的骑行强度下,队里也只出现了一个扎胎的。也就是说,我一共只扎过两次胎,全都是在一辆最破的车子上出的。有的人听说过,我的表哥贪便宜买了一辆 750 块的公路车,结果半个月内跑了400公里就扎了7次胎,外加爆了一次胎(放炮了),导致失控伤了一个人。我只跟着老家单车俱乐部的车友出行两次,遇上扎胎的除了我表哥之外全是山地车。著名的铁人三项运动员 Chris Lieto 的一辆Trek TTX六年只出现了一次扎胎的事。 反倒是看看本地的和外地的单车论坛上,车友们的出行记录里,山地车扎胎的事可是一点也不少啊。
大家看出来了吧,好车是几乎没有扎胎问题的。公路车本身要求轻量化,简单化,该省的就省,所以要在同时保证可靠性,公路车对材料材质要求就必然很高,导致合格的公路车价格必然高一点。美国自行车店里的公路车一般几乎没有600美元以下的,最普遍的价格集中在 800-2000美元之间,山地车倒是最便宜 200多美元就能买到。就像我刚才提到的表哥半个月扎八次的车子一样,这种车子在美国是没人买,也没人敢卖的,出了事店主要负责的,有可能吃官司的,有质量问题店主要无条件退换的。你要是买个1000块的公路老扎胎,你换个5000块,1万块,3万块的公路车试试,看它还扎不扎?说到底,国内极低端公路车泛滥,这类车子本不该出现,1000来块钱不到2000块甚至不到1000块的公路车只能说明质量和安全性打了折扣,不是什么”性价比&和“入门级”。这种现象我觉得是“中国国情”决定的,这词虽然听着有点像敏感词们爱说的话,但是这是个店家无义务退换,出了门不负责的地方,商业信誉的缺乏 和老百姓尚不宽裕的钱包催生了这种超级精简版的劣质公路车,这种车子在美国可以算是“不合格产品”。这些东西的存在难免会影响到公路车的声誉。公路车就应该比山地车贵一截。说扎胎频率很高,那是劣质公路车的情况。
公路车开口胎一般要打到110 psi,胎上写着“maximum pressure 110 psi, 实际上完全可以打到 110, 大约7个大气压吧。胎压低了自然容易扎胎。 ”气打足了了容易爆胎“这一 ”常识“ 可能是原因吧。即使是夏天训练我们校队的车都会打到 110psi (有的胎最大气压高于 110). 比赛用的管式胎气压会更高。如果你的车胎在110 psi 爆了,那说明你的车胎属于上面的劣质货。
最后一个原因,有多少人真正统计过某个时间段内某个范围内车友公路车和山地车每一千公里的扎胎次数呢?如果有,数据说话。如果没有,那么这个”公路车比山地车容易扎胎”的结论还科学吗?难道不是笼统的感性结论或者根本就是主观臆测吗?山地车的车胎更厚吗?强度更大吗?有多少人两种车都骑过并且经验多到足够做出一个有价值的感性结论呢?如果公路车很容易扎胎的话,那么环法车手该怎么比赛呢?他们可是 23天 3000多公里呀!好的公路车外胎都是覆盖着凯夫拉纤维的,这种胎是要比山地车胎贵一大截子的。公路车对于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是个新鲜玩意,一看到这么纤细的轮胎,有不少人会理所当然 不假思索 先入为主地得出“细轮胎不结实“的结论,不是吗?“山地车不扎胎”的想法很多时候恐怕只是个自我心理安慰吧?
3.“公路车不安全。”
这个不能简单地说“不安全”。到底公路车和山地车在同样条件下的事故几率哪个大,山地车运动和公路自行车运动的事故几率哪个大,(注意是山地车运动 和公路自行车运动)有人统计过吗?还是老问题,没有科学分析和数据的支持。的确,公路车的很多部件的结构强度都不及山地车,但是公路车本来不该去承受那么大的力的,它本来不该去跑那个遍地碎石的山路或者那个全是坑的土路的。和山地车相比,公路车最大的缺点在于外胎抓地力小,制动效果差,易打滑,但是这些性能相对于柏油公路这个良好的路况来说已经足够了。车闸,车胎本身质量不过关的问题造成的安全隐患是一部分,路况,天气和车手本身原因又是一部分。最后别忘了,影响安全的最大因素是人,而不是车。人不知车,不出事才怪呢。
4.“公路车不善爬坡。”
这个很令人无语。可能是因为公路车的2*10 变速的原因吧。但是问题是标准的公路车都是这样的。那些3*9 的27 速公路车都是初级的车子。公路车是为公路设计的,凡是普通汽车走的路都是他能走的,所以本身的速比没有问题,问题在于要么你体力太差,要么你不会摇车。不管是多么陡的山路,只有路面平整,公路车爬坡都会比山地车高效得多。我骑了这么久的公路,还没碰到过我上不去的坡。说“山地车是爬坡的,公路车是跑平路的”,此言差矣,公路车是爬坡的,计时赛车才是跑平路的。
5.“公路车姿势很不舒服,上手慢。”
这个我不知从何而来,不知道是谁试骑了一下公路车就得出的结论。我是公路和山地都骑的,也骑计时赛车。所以我觉得横向比较,我在这个问题上比较有发言权。要我说,我是直接上手公路的,我用了三周就完全习惯了,过了这三周,公路车就是很舒服的了。这和锁鞋一样,都必须要经过一个阶段而已。这三周时间也许比山地车要长,但是和咱们好几年的骑车生涯相比,这个算得了神马?我从公路车换到铁三车还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姿势呢。再说了,咱们是出来运动的,图个健康和开心的,不是出来图舒服的。 和普通单速代步车相比,山地车跑平路明显更舒服,制动性能也更好,因此操纵更直接,更简洁,顾虑和注意要少得多。但是公路车就不一样了,骑公路车对车手的骑行技术要求更高,需要适应和学习的东西也更多,于是很多人就犹豫了。这就像,你学完高中数学,如果再去学大学数学,可能会感觉很难,但是你再去学初中数学,肯定容易得多,这上手多快呀。一个道理,大家几乎都是由普通单速代步车换成的山地车,这个姿势转换是很轻松的,是不需要什么适应的,但是要由单速代步车换到公路车呢?就不那么轻松了吧,于是望而却步,从此不再尝试公路车。人总是懒惰的,总是对于新东西,和自己不熟悉的东西有种先天抵触的。
再说几点,别忘了,公路车出现将近 100年了,而山地车不过只有30的历史。欧美人最早发展起来的是公路自行车运动,山地车和小轮车都是最近 30来年的事,公路越野赛还不到20年的历史。对于欧美人来说,山地车是个比较新的玩意,公路车才是王道,也因为他们道路一直很发达,所以公路车几乎约等于自行车了。在美国英语中“赛车”指的就是“公路赛车”。山地车最初是由 加州几个愣头青在1980 年前后发明的,最初设计目的是特技+越野,后来才是主要是越野,所以山地车多多少少有些“愣头青”色彩。“赛车”这个玩意最早出现在中国并兴起是在90年代,时兴山地车,当时的道路状况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好,大家清一色的是喜欢山地车,相反,公路车反而出现很晚,只是近几年才在民间兴起,所以在现在中国人的思维定势里面,大家先入为主地认为运动自行车就是山地车,山地车才是王道,公路车则是个新鲜事物,有些“异类”,和欧美正相反。
除了经济原因和路况原因之外,还有自行车行业和自行车运动发展不成熟和人们跟风随大流的问题。很多人一股脑地买山地车只是在跟风随大流而已,随着一开始的山地车潮就跟着买了山地车(大家想象,你买车时的建议最多的来自哪里?是不是别人,车友,朋友?)而并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什么更高效。你随便找个单车俱乐部看看里面公路车的比例就基本上能确定这个俱乐部的水平和成熟程度了。我感到很诧异,一大堆身体健壮的大老爷们骑着山地车在编队跑柏油马路,仔细一看甚至年轻人也在里面,感觉很古怪,很别扭。甚至有山地车跑柏油路的这种比赛,恐怕也是中国人的独创吧。 美国人不是每个骑车的人都骑公路,但是在柏油马路上跑的人几乎没有一个不是骑公路。美国人骑山地车作为运动的人不少,但是他们会去山地赛段,去荒山越野,去竞技场玩特技,是绝对不会拿来压柏油马路的。美国自行车行业发展得很成熟。可供选择的自行车种类很多。除了公路和山地之外,很大地一部分是 休闲车,通勤车,城市车,平把公路,越野公路车(也叫全地形公路),古典车,旅行车等等介于山地和公路之间的这些中间车型。公路 和 山地只占据了多如牛毛的自行车分类中的很小的一部分。目前国内的自行车种类选择尚很有限,除了山地就是公路或旅行车,很少有多少中间车型的选择。有些人,比如中老年人,不需要速度,也不需要比赛,更需要舒适和方便轻巧,于是这些中间车型就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选择空间。再过几年这些车型在国内会多起来的,因为有需求在那里放着。
我的最终结论是:如果你主要就是想去越野,登山,或者速降,或者跑山地比赛,或者玩特技,或者负重很多东西去几千公里外旅行,那就建议骑山地。除此之外建议一律骑公路。我指的是合格的公路,别买那些梁变,钢架的,或者十三四公斤的,不到2000 来块钱的车子,没有意义。如果公路车不习惯或者不需要速度,或者身体条件不允许,或者主要是上班上学用,而且又中间车型可选择,那么选择中间车型。即使是爬坡,只要是柏油路面路面还算平整,公路车也比山地车高效很多。我这么说不是因为”公路车是王道“,而是因为在柏油路上,山地车的效率实在太低,太浪费。
山地车为什么跑柏油马路不合适?我认为有几点。
1. 最根本的,山地车根本就不是为跑平坦柏油马路设计的,就像牛不是来跑高速的一样。
2. 山地车上面的太多的设计在柏油路面上都没有用的,比如这么宽的车胎,减震前叉,碟刹,等等,柏油路面这么好的路况根本不需要这些东西呀,完全是浪费钱,这么多减震会浪费能量,减慢速度,大大缩小你的单日活动半径。大家最近是否发现附近能骑车去玩的地方越来越少了?大多都玩遍了?那是因为骑山地车的人活动半径太小了,大约出不了100公里,老在这么个小地方转悠。换成公路车的话,你的活动半径会增加的150-200公里,如果能够很好的进行密集跟车的话会更远。另外,山地车的身体姿势给你增加了大量风阻,又是一个能量浪费。
3.山地车太重,至少在大部分人能够负担的范围内,多余的结构带来大量死重,浪费能量,碰到上坡就傻了。
4.山地车本身也不是为长途骑行设计的。大多数人都明白公路车把必须和肩等宽,否则骑久了不利于背部健康和舒适。公路车为什么这么设计,因为公路车是给长途骑行设计的,不关跑长途旅行也好,比赛也好,动辄一天一两百公里,很常见,公路车一般可以有多重抓把方式以满足不同情况下的需求和休息的需要。山地车呢?有几个是符合车把宽度=肩宽的?山地车之所以车把宽是为了在困难路段更好的操纵,根本不是为长途骑行设计的。大家看山地赛有距离很长的吗?有像公路赛一样一两百公里的吗?恐怕没有吧。你长时间按照山地车的姿势骑行,而且抓把方式没法改变,很容易对背部产生不利影响。
5.你骑山地车跑长途跑平路,要上锁鞋会上神马类型的锁鞋呢?山地锁还是公路锁?上公路锁肯定很别扭,很古怪。上山地锁?问题又来了,山地锁不是为长途骑行设计的,它的锁点接触面很小,长途骑行极不舒服,容易对脚底的某一点产生过度压迫,不利于足底健康。说到底,山地车根本就不是为长途跑公路设计的。
6.山地车的齿比不适合跑长途。公路车的齿比变化很细腻,档位较高,后变速一般是10速,其速别范围较小,仔细看可以看到,公路车的齿轮从则面看像是一个细长的喇叭形,而山地车则是很扁的梯形。山地车为了上山,为了适应多种地形,档位要低很多,拿来跑柏油马路,那些低速档位根本就是浪费,死重,而且档位间隔大,变化粗犷,远不如公路车细腻,这一点在长途骑行中很不利,这说明你只能去让自己适应有限的几个跨越很大的速比。在跑长距离中,合适的速比和合适的踏频组合是极为关键的,而为了找到这个最佳组合,只有用公路车的细腻变速才能满足这个要求。
7. 出门你老在公路上骑山地车,本身速度慢,你想去提高的动力就会不足。就像,骑马的时候你会希望马跑的快一点,你在骑牛的时候还会考虑这个牛跑的快还是慢吗?
公路车在欧美占主流近 100年了地位都没有被动摇,山地车出现30多年不还是在角落里,没有丝毫动摇公路车的地位吗?欧美人几十年的经验是有道理的。
最后,我总结一下我认为的可能造成大家一股脑买山地车的原因,看看是否贴切。
1. 先入为主,理所当然地认为运动自行车 = 山地车,以山地车为正统,以公路车为异类,甚至不知有公路车这回事, 或者根本不熟悉公路车性能。
2. 跟风随大流,自己没有思考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3. 山地车比合格的公路车便宜,注意我指的是合格的公路车。
4. 店里卖的山地车多,公路车的选择很少。
5. 第一次上手的感觉是山地车更舒服。从单速代步车转换到山地车更容易。
6. 身体不好,身体条件的限制。
7. 想去越野,喜欢刺激。
8. 有我在前面提到的五个误区。
我觉得,未来在中国公路车和中间车型的比例会上升,山地车的比例会下降的。另外,建议大家集体出行的时候 最好统一车型,公路的队伍里面只有公路的,山地的队伍只有山地的,不同速度和性能的车型混杂在一块不安全,也不高效。
末了加上一句,对于那些确实想用一辆车子兼顾柏油路上的速度和 通过性的车手来说,推荐一个很好的选择,就是公路越野车,也叫全地形公路车,或者越野公路车,英文叫 cyclo-cross。去百度百科”公路越野“。这种车是兼顾速度和越野能力两种性能的很好的车型选择,平时可以跑越野,换成公路轮组就可以和公路车几乎一样跑(这次比赛就有人骑着这种车)。买不到的话也可以由公路车改装。国内貌似这种车型还不多。
作为结尾,送给那些还在犹豫的人一句话:公路车+ 合理编队 = 令你难以置信的速度和效率。而你为此所需付出的,只是一个观念的转变。
本人也是刚骑,什么也不懂,就是转帖复制粘贴一下,建议热爱骑行的朋友们下次选车至少捷安特OCR3300或者美利达R903起步,13年的这两款车子涂装都很好看。如果想直接买个更好的,就入手捷安特.甚至TCR C2、C1、C0. 美利达就上飞度、905、906、907。今年美利达都是欧版的车子造型很好。年轻人应该一眼都能满意。
骑马的时候你会希望马跑的快一点,你在骑牛的时候还会考虑这个牛跑的快还是慢吗?
一大堆身体健壮的大老爷们骑着山地车在编队跑柏油马路,仔细一看甚至年轻人也在里面,感觉很古怪,很别扭。甚至有山地车跑柏油路的这种比赛,恐怕也是中国人的独创吧。
山地车根本就不是为跑平坦柏油马路设计的,就像牛不是来跑高速的一样。
本人以前骑伪公路 28元一条的外胎 三天两头的补 换完米其林胎后 三两个月能补一次
公路车的合格轮胎100元起步 那些整天说公路车一走烂路就打炮的 都是受28元外胎的毒害
曾经我差点因为这种垃圾胎去买公爵650了 幸亏后来还是买了ocr
玩公路 就把气压打到120 我见过有人骑tcr6500胎压不足50的 你不爆胎谁爆胎 打到120 骑过石子路都没事
还有说公路车不舒服的 山地车就3个尺寸 公路车有5个尺寸 山地车多数人摸过来17寸的都能骑 公路车尺寸不合适肯定难受 特别是尺寸大了 凑合都没法凑合 买公路车先研究好车架几何 也希望捷安特美利达作为枣庄运动自行车的龙头老大 卖给顾客车子的时候 能把尺寸把握好了 别让顾客买回去一个鸡肋的车架子
就跟法拉利和吉普一样,各有所长,开着吉普上公路显得笨重,但又不能开着法拉利走泥石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适合长途骑行的自行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