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考与环境容量的关系

  收稿日期: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J064);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20"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基于环境容量的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分异研究
2013年8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收稿日期: 中国论文网 /8/view-4355228.htm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J064);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2012JDPY03)   作者简介:刘铁鹰(1985-),男,河北廊坊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李京梅(1966-),女,河北冀县人,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经济、生态经济。   摘要:扩展性地分析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将环境容量统一到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中,在理论上放宽了基本假定。在此基础上,通过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入海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间存在N型曲线关系。除环渤海地区外,其他沿海省份的实际入海工业废水中COD排放量均小于其环境容量,除辽宁、河北等省份污染物排放的极大值要高于环境容量外,其他省份没有超过环境阈值。   关键词:环境容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拓展性分析;区域分异   中图分类号:F205;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4   1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开始起步,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得到大力开发和利用。进入21世纪,国家加大了对于海洋战略新兴产业的投入力度。然而,在我国海洋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海洋环境污染也日益加剧,污染速率依然很高,污染范围比较集中,部分地区污染物排放已经超过了环境容量。目前,海洋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沿海地区经济增长的“瓶颈”。如何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日益关注的问题。因而,基于环境容量视角下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研究,将为我国沿海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最早是由Grossman和Krueger在研究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环境影响时,参考传统的经济学库兹涅茨曲线提出的,旨在说明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1]。该理论认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经济增长的发展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这一时期为了发展经济忽视了对于环境资源的破坏;随着经济的增长,这一污染会达到最高的污染程度;当经济继续发展,污染就会逐渐降低,这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环境保护投入的增加所致。这一问题的提出,将传统的环境与经济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简化,随后国内外学者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适用性的经验检验,主要是对现有理论在不同国家环境经济活动中进行以计量检验为主的研究[2,3];(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存在性争议,对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否存在从理论和实证方面进行研究,重点是对内在机理的作用机制进行逻辑论证[4~9];(3)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扩展性研究,主要是对现有的理论假设进行扩展研究[10~12] 以及将这一理论和能源利用、贸易转移、产业布局等相联系的研究[13~16]。   经典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隐含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即在环境容量范围之内满足倒U形曲线的经验形式,如果环境损害的程度超过了环境容量就不会形成拐点,进而造成严重的甚至不可逆转的情况[17]。就目前来看,环境容量和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统一框架下的研究还比较缺乏。鉴于此,本文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入海排放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采用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既是对既有理论重要假设的扩展,同时,在实证上也可以对环境污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有更加深刻的检验论证。   2 理论模型   2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模型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模型形式及其各种变化可以归纳为:   (1)   其中,Yit代表第i省市在第t年的污染物排放量,Xit代表第i省市在第t年的经济发展水平,γit代表其他影响环境的变量,εit代表随机误差项, β0表示截距项。若β0=0,β20,曲线为U型;若β3=0,β2=0,曲线为直线型;β3≠0,曲线有可能为N型。   22 环境容量的理论模型   在提到环境容量时必须要明确具体的污染物如COD、氮、磷等,还需要明确研究范围,本文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入海排放量为例进行分析,因而建立的是海洋环境容量模型。海洋环境容量是针对某种污染物而言,海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数量。计算海洋环境容量要考虑环境质量标准,即超过标准的海洋环境容量会被认为超过了环境容量限制,同时海洋环境容量是一种上限的阈值界定,即海域最高的特定污染物数量[17]。本文界定的海洋环境容量的概念是与海洋环境承载力相区别的,即在特定时间范围下,海洋所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数量,这很大程度上与可持续发展的允许排污量相关。参考曾光明[18]和王修林[19]的研究,采用如下公式计算海洋污染物的环境容量[17]。   (2)   其中,L为环境容量;P为既有的环境容量标准量;M为环境容量流量;η为有机物的净化系数;Cs为有机物的水质标准;S为分配海域面积; h为平均海深; Q为工业废水入海排放量。   3 实证分析   3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   311 变量选择与数据来源   利用年沿海省际面板数据对EKC曲线进行拟合检验,选择的变量包括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入海排放量(Y)、按照可比价格折算的人均GDP(RGDP)、可比价格折算的对外贸易依存度(γ)和反映经济结构的变量(二次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数据均来源于相应各期《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环境年鉴》。其中,人均GDP、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经济结构变量均以2010年为基期。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入海排放量是通过沿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入海量和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含量在排海工业废水占比分摊进而折算得到。
  312 实证结果   在以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排海量为污染指标的前提下,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除福建外,所有地区人均GDP三次方系数均显著,因而原则上不存在所谓的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关系,且不同地区存在着一定的时空差异,人均GDP二次方系数和人均GDP系数同样存在地域性差异,总体上拟合优度较好,所有省份的总体变化趋势是N型曲线形式(表1)。   32 环境容量实证分析   321 水质标准与净化系数   水质标准是由国家或地方政府对水中污染物或其他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或最小容许浓度所作的规定,在不同的适用范围和不同的标准下要求不同。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COD这一项目,一类标准采用100mg/L,二类标准定位300mg/L,三类标准定位1000mg/L。海域水体净化系数是指海洋水体对于污染物的降解从而改善海洋水质程度。既包括水域自身的净化,也包括人工对于环境的改善。由于各海区海洋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其净化系数也存在区域差异[17],按照下式进行分析:   (3)   其中,Sn为第n年的严重污染面积;S0为初始第一年的严重污染面积;η为净化系数;p为海域污染水域的增加速率; y为每年新增加的污染水域平均面积。根据《全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相关数据,计算各个海域的净化系数如表2所示。   322 分配海域面积与水深   本文以省域视角从现有数据中剥离出已有的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排海量中的污染面积,而关于影响面积,参考历年的环境质量检测结果进行面积确定,由于海洋监测到的COD含量既包括生活污水也包括工业废水,所以计算也需要将生活废水中COD污染面积和含量进行剥离[17]。因而,采用公式(4)进行海域影响面积的分析:   (4)   其中,S是受影响的海域面积;S*是所要计算的省份的初始面积,各个省份的初始面积以海岸线比重作为折算系数,选择未达标的海域面积作为初始值; m是沿海COD分摊系数;r是工业废水COD分摊系数;Qe是沿海地区总的COD排放量;Qt是全国总体COD排放量;Qecod是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中COD的排放量;Qcod是沿海地区工业废水与生活污水中总的COD排放量。根据国家海洋调查规范标准,本文选用表层海水的深度即1米水深作为衡量参数。   323 环境容量分配   从区域分异规律上看,以天津为例,其环境容量与实际排污量的关系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除个别年份(2010年)外,天津的实际排污量超过其本身的环境容量,所计算的差额容量事实上是当年天津应该减排的工业废水中COD的入海量[17],尽管2006年以后天津工业废水COD入海排污量有所下降,但是环境容量也随之下降,多数年份差额减小,说明近几年天津的海洋环境治理程度较好,但是环境容量下降的压力依然存在,这也说明环境破坏后对其修复的成本将是相当大的。从年的平均水平上看,天津年超标排放600吨COD入海。   33 基于环境容量的EKC关系的实证分析   从表4可以看出,天津、河北和辽宁的环境容量超过实际排放量,其差额容量为负值,而这些地区处于环渤海地区,说明此地区的环境破坏程度明显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其中辽宁的污染差额量是东部地区最为严重的,山东的环境容量与实际排放量的正差值最大,主要是因为黄海的自净能力大于渤海,山东的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海海域,同理,江苏、广东亦是如此。从总体差异趋势上看,各个区域的环境容量差额容量基本上是平稳变化趋势,而单向的环境容量和实际排放量存在N型的曲线关系[17]。   在拐点值确定的情况下,以假设为基础预测拐点值出现的时间,进而判断各地区的环境污染程度与工业化进程间的关系。纵观国家宏观经济的数据和国家发展宏观趋势,在没有大的战争和宏观经济没有巨大动荡的情况下,假设国内生产总值以8%的速度增长,而人口的增长每年不足1%,稳定在800~1000万,以8%的人均GDP增长速度进行预测分析可以看出,除上海外,其他省份已经越过了拐点呈下降趋势,上海预计2013年达到排放极大值(表5)。   综上所述,在将环境容量纳入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研究中,首先计算不同省份的海洋工业废水中COD的环境容量,把这一反映承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引入到以工业废水的排海COD和经济发展水平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中,可以得出以下分析:(1)总体上不存在所谓的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关系,但是实际上很多省份的经济发展速度快于环境污染的增长速率,从而使得其并没有表现出拐点后污染下降的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存在一定的虚幻性,即需要考察变量的变化速率问题。(2)总体上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入海COD的环境容量高于现有排放的污染物的实际量。各年的排放量相当于当年环境容量的1/4,这主要是由于我国沿海总体上具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四大海区的净化条件较好所致。但是不容乐观的是,由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环境配额容量的差异,使得部分省份的排污量已经超过了本省的配额环境容量,对于一些净化条件不是很好的海域,例如环渤海地区,这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4 结论   本文以年沿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中COD入海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和环境容量进行统一分析,放宽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理论假设,是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传统问题的扩展。同时,本文关于环境容量相关参数的计算尚属国内首次,这种方法的主要特点是提供了一套从社会科学角度研究环境容量的参数体系,亦属本文的创新。   通过环境容量的计算,发现部分省份(辽宁、天津、河北)的工业废水中COD入海量存在超标现象,这是亟待治理的重要问题,环境污染程度总被限定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但是如果不加以治理,污染水平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载阈值,就会达到难以恢复的水平。部分省份如山东、江苏的环境容量远高于自排量近十倍,主要是由于黄海地区的自净能力高于其他海域,但其实自净系数以及污染面积等相关参数是在动态变化的,特别是这两个省份都是重要大江大河的入海省份,因而,同样应该严格限制污染物的入海排放,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力度,通过技术手段优化海洋自净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基于环境容量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实证分析中,选用年入海工业废水COD量与经济增长的指标,发现存在N性的曲线关系,即随着经济的增长,入海工业废水COD量呈现先下降到低点再上升至高点再下降的变化关系,大部分地区污染物排放已于近两年跨过了拐点呈下降趋势;同时大部分省份人均GDP达到计算的拐点时,实际排放的COD并没有达到理论上的最大值。以2010年数据为标准,多数省份的COD排放量已经接近环境容量,辽宁省已存在明显的超标现象。在环境容量与拐点极大值的对比分析中,辽宁、河北等省份的极大值要高于环境容量,说明对这两个地区重点研究的时候必须考虑环境阈值,即超过环境容量之后的入海工业废水COD量的变化很可能不存在拐点的问题,而是环境污染速率与经济发展速率的关系,从而导致最终的结论发生改变。   参考文献:   [1]Gene M Grossman, Alan B Krueger Environment Impact of a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R] NBER working paper series, NO   [2]S M de Bruyn, J C J M van den Bergh, J B Opschoor Economic Growth and Emissions: Reconsidering the   Empirical Basis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 25(2):161-175   [3]包群,彭水军, 阳小晓是否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基于六类污染指标的经验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5(12):3-13   [4]James Andreoni, Arik Levinson The Simple Analytic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2001, 80 (2): 269–286   [5]Robert J,Hill, Elisabetta Magnani An Exploration of the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Basis of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2002, 41(2):239-254   [6]Soumyananda Dinda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A Survey [J] Ecological Economics,2004, 49 (4):431-455   [7]陆旸,郭路 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和环境支出的S型曲线:一个新古典增长框架下的理论解释[J]世界经济,2008(12):82-92   [8]林伯强,蒋竺均 中国二氧化碳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及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世界,2009(4):27-36   [9]Masaaki Kijima ,Katsumasa Nishide , Atsuyuki Ohyama Economic Models for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A Survey [J] 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 Control , 2010, 34 (7):   [10]Ariaster B Chimelia, John B Brad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and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5, 49 (2):366-380   [11]Shen Junyi A Simultaneous Estimation of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Evidence from Chin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6, 17 (4):383–394   [12]丁焕峰,李佩仪 中国区域污染与经济增长实证:基于面板数据联立方程[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49-56   [13]Dale S Rothman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sreal Progress or Passing the Buck? A Case for Consumption——Based Approache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8, 25 (2): 177-194   [14]Jean Agras, Duane Chapman A Dynamic Approach to the Environmental Kuznets Curve Hypothesis [J] Ecological Economics, 1999, 28 (2): 267-277   [15]刘扬,陈邵峰,张云芳,等能源Kuznets曲线:发达国家的实证分析[J]中国管理科学,2008(10)S1:648-653   [16]孙浦阳, 武力超, 陈思阳.外商直接投资与能源消费强度非线性关系探究——基于开放条件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框架的分析[J]财经研究,):79-90   [17]刘铁鹰 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废水排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区域分异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18]曾光明,杨春平,袁兴中 城市开发区区域大气、水环境容量的计算及管理[J]环境与开发,):354-358.   [19]王修林,李克强渤海主要化学污染物海洋环境容量[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辜 萍)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环境保护与权力结构调整
作者:李鸿谷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答本刊记者问——
三联生活周刊:我注意到无论是你还是解振华都曾坦言,目前我国环境污染远远超过环境容量。一般公众如何理解污染与环境容量之间的关系?
潘岳:环境容量是指自然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容纳和净化污染物的能力。自然界的这种能力是马克思所说的“自然生产力”的一种体现。应该说,自然界的自净能力是巨大的,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慷慨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但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排放物数量日益增长,在局部地区其数量就可能超过环境所能净化的能力。也就是说,污染物排放量一旦超过环境容量就会造成污染。我国目前日排放污水1.3亿吨左右,并且集中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在很多地方远远超过环境容量,所以我国水环境污染十分严重。七大水系近一半河段严重污染,五类和超五类的劣质水占40%左右,有75%的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近岸海水污染也比较突出。
三联生活周刊:你曾说“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了十几年,却没有得到真正执行,这其间的原因是什么?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你还说过,从中国特有的国情,再不抓紧治理,就根本无法治理了,如何理解你的“中国特有国情”?又如何理解您的“无法治理”?
潘岳:中国的特殊国情就是我们极为有限的资源环境容量和庞大人口的尖锐对立。在这个背景下看环境问题,你就会理解我害怕“有一天会治理不了”的担忧。
在半个世纪里,中国的人口增加了一半(从6亿增加到13亿),生存空间却减少了一半(从可居住的600多万平方公里变成了300多万平方公里)。我们现在耕地的人均占有量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2,淡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草地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再过5年只剩下24种,15年后只剩下6种。石油已经连续多年净进口,2010年以后几乎70%以上依赖进口。按世界人均占有淡水量测算,中国能养活3.2亿人,按世界人均可耕地测算,中国能养活2.6亿人,按世界人均占有林地测算,中国能养活1.7亿人。虽然我们养活了自己,而且越活越好,堪称世界奇迹。但今后呢?还撑得下去吗?我看不可能了,因为在人口远远超过土地承载力,资源极度短缺、环境容量极度狭小的情况下,中国的经济却以高消耗、高污染的方式增长着:中国的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的3倍,人均自然资源是世界平均值的1/2,单位产值的排污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几倍,劳动效率仅为发达国家的几十分之一,经济不稳定的系数为世界平均值的4倍以上。与此同时,我国能源浪费消耗极大,一万美元消耗矿产资源是日本的7.1倍,美国的5.7倍,甚至是印度的2.8倍。
这种增长方式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我国1/3的国土被酸雨侵蚀,七大江河水系中劣五类水质占41%,沿海赤潮的年发生次数比20年前增加了3倍,1/4人口饮用不合格的水,1/3的城市人口呼吸着污染的空气,全球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中,中国占5个。
长久以来,我们在认识上都有一个误区,就是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就有足够的物质手段去解决政治、社会和环境问题。然而事实是,可能我们发展到人均美元的时候,这些危机就会提前来到。我们的那一点经济积累根本无法应对。经济危机经过几年的宏观调控可以恢复,社会危机付出政治成本也可以平息,而环境危机一旦产生,就不可逆转,会成为民族灾难。
另外,国际形势的变化也注定中国不能够走西方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资本主义国家早期开始工业化的时候,世界大部分资源尚处于未开发状态:环境容量也很大,可以任由其排放污染。但现在工业化已经几百年了,世界的资源和环境容量已经处于相当紧张的状态。西方国家已经开始抛弃原有发展模式,转而寻求一种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即生态工业文明形态下的循环经济与新能源开发。当下,资源的争夺引发国际冲突,“环境无国界”和“人权高于主权”一样变成了一个干涉他国内政的借口。可以说,谁的发展造成了资源(能源)危机,谁的发展严重污染了环境,谁的内政外交就要受到外国力量的干涉。我们既没有西方国家当初宽松的外部环境,也没有他们雄厚的技术可以对已经成型的经济结构进行彻底改造。因此,如果我们不以调整工业结构、推广循环经济和新能源技术在发展中遏制污染的话,只怕时机成熟时污染已积重难返!
三联生活周刊:我们注意到今年温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水污染问题,温总理承诺,“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让我们比较意外的地方在于,过去政府工作报告一般是比较笼统地谈环境与环保问题,而这次却是直接明确地谈到水的问题,这是因为水的问题更突出?还是环境治理的策略选择?比如更优先选择治理水污染?
潘岳:“让人民群众呼吸清洁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品,在安静和优美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这是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目标的一个形象表述。在这些环境要素中,水的问题确实是一个重点。“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主要有两个含义,一是有足够量的水提供给群众。我国有很多城市和农村地区是缺水或严重缺水的,全国有400多座城市供水不足,其中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二是要提供给群众清洁的用水,特别是饮用水。我国还有3亿多人喝不上符合卫生标准的水,有的地方因为河流和湖泊污染严重,守着河湖没水喝。所以说,水污染治理是我国环境治理的优先领域。
三联生活周刊:过去环保局曾宣布对中国“三河三湖”的一揽子治理计划,淮河又是媒体考察这一计划的重点河流,我们三河三湖治理,当然也以治理水污染为重点,如何评价过去治理的政策选择?它的得失分别又是什么?
潘岳:过去我们的政策是行政强制措施多,经济手段少,社会公众参与不够。这一管理方式对初期阶段迅速遏制重点流域剧烈的污染形势,全面启动和强化区域污染治理行动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这在西方的一些环境经济理论研究中也得到了支持,即当环境污染的边际破坏成本大大超过经济手段的边际治理效果时,命令控制手段更为有效。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调动排污单位的内部积极性,使污染物达标排放和综合治理成为企业主动的自发的自愿的行为,不是一种长效机制,容易造成地方保护主义和污染反弹。今后的政策方向是建立长效机制,更多利用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引入经济激励措施,促进水污染治理的市场化,加强污染治理的社会公众参与。
三联生活周刊:有意思的是,媒体用“环评风暴”来评价你们对重点水利工程的处理,如果考虑此次政府工作报告的水问题,水利工程也与水相关,这其间有什么联系吗?
潘岳:媒体用“环评风暴”这样比较形象的词语来描述一些比较突出的环境保护行动,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个人并不认为这次对水电项目的环境管理是所谓“风暴”,因为这只是我们正常执法的一部分,所以不能认为这是专门针对水利工程才发起的。不但水利工程要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其他行业也要严格执行。由于水电项目往往涉及当地敏感的生态环境变化,因此对水电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更要认真、慎重,这是对生态环境负责,也是为了规范和促进包括水利建设在内的经济发展。
三联生活周刊:一般专家分析,电站的建设,因水流相对静止,使流水状态下水的净化能力下降,而导致污染增加。但是,目前中国放弃电站的建设似乎又不现实,这其间达成平衡的选择就是“环评”?或者还有其他什么更好的选择吗?现在很多媒体在反省水电站与大坝的价值,您从环境专业的角度,如何评价这种反省的思潮?
潘岳:我国是全世界建坝最多的国家,建坝数量占世界总数的50%左右。我国现有水库8.4万多座,总库容已达4600亿立方米,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及一系列已建、在建和待建的水电工程,在建坝规模、坝高、电站装机容量等方面在世界名列前茅。我国已建成的大坝和水电站作为基础设施在发电、防洪、供水、灌溉、航运等方面为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增长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随着大坝和水电站数量的日益增多,人类活动过多干扰了河流的自然生态过程,流域内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步显现,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影响到河流的自净能力。大坝和水电站的建设会造成水流相对静止,这种情况下河流的自净能力低于原始状态,人为地削减了河流对污染物的吸纳能力,增加流域污染治理的负担。换一个角度来说,这部分因大坝和水电站建设造成河流对污染物的吸纳能力降低的过程应该等同于排污行为。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经济至上”和“纯粹自然主义”的管理思路都是不合适的,要科学地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首先,对在建和待建的项目,要严格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其次,要适度延展污染物治理责任,把因大坝和水电站建设对河流自净能力的影响纳入项目本身。最后,要把大坝和水电站对河流环境影响的显性和隐性影响都融入流域排污许可证和总量控制范围之内。
三联生活周刊:一般认为,环保要有中央、地方和公众三个方面的积极性,如果考察这三个方面,从环保的角度,他们各自的表现如何?是否地方的发展驱动力更甚于环境保护,而这又是否是你们工作上更具挑战的一方面?
潘岳: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都是中央提出来的。中央站在全局的高度和综合决策的位置,对环境问题自然有更为透彻的认识,其决策可以说是高瞻远瞩。然而,各地方政府普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一方面受城市化、解决就业等实际需要的压力,另一方面又服从于单纯“GDP”考核干部的机制,再加上没有足够的物质手段彻底升级目前的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科学发展观的真正落实还面临着相当困难。要扭转这一趋势,除了继续加强“科学发展观”精神的贯彻之外,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官员政绩考核指标中加上环保指标。目前,我们已经在四川、内蒙古和浙江三省(区)进行了试点。至于公众,我一直认为,这是近十年来兴起的重要环保力量。尤其是媒体和民间环保组织,其参与不仅发现而且解决了一批严重的环境问题,还迅速唤起了社会对环保事务的关注和参与热情。公众的反应又影响了政府决策,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环保领域的公众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最佳试验田,也是一个现代公民社会的孵化器。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从政府部门的架构来观察,“环评风暴”事实上对既有结构有所改变,这种改变,表现在什么地方?我们还注意到,最近三年,审计署、国家统计局、环保局,这些从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是相对边缘的政府部门,却不断引发社会舆论的强烈关注,这种边缘部门“中心化”的过程,究竟意味着什么?
潘岳: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不同的政府部门架构。25年前,我们的架构是“唯政治论”,改革的25年中,我们的架构是“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如今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政府架构也做出了相应调整,服务于综合、科学、和谐的社会发展。环保总局的职能已经从专业技术层面转变成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控手段。这一方面是由于资源环境危机来得迅猛,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央已经把环境保护从专业层面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对待。但这还不够。目前的情况是,环保部门的责任大而权能少,口号响而投入少。我们期望中央能够赋予环保部门更多的权能,比如说执法部门的垂直管理,比如说在环境事务上协调各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权力,比如说在立法上加强环保部门的执法权限和大幅提高罚款额度等。
而所谓“边缘部门中心化”,则意味着行政体制改革进入了实质阶段。我们这些部门之所以“边缘”的原因,是对GDP没有什么推动作用,反而担负着核准、监督、甚至“唱反调”的职责。改革开放的25年中,政府主要抓的是经济事务,近年来实行了行政体制改革,政府的注意力从单纯的经济事务上转移到综合发展上来,并且开始推行公开透明的行政方式。审计署、统计局和环保总局之所以能够引起“舆论的强烈关注”,无非是我们把反映国家综合发展的数据公之于众,让公众知道国情,让他们能够发挥监督和参与的作用。巨大的舆论反响,恰恰说明了公众对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热情肯定。
三联生活周刊:如果我们从这个角度来分析环保总局的“环评风暴”,是否在实施时也注意或者说考虑了公众的反应?当时你们如何考虑的呢?
潘岳:可以说,公众舆论是我们这次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知道你们注意了没有,这次环保执法行动过程完全透明,不仅只把结果公之于众。从一开始宣布叫停30家,到中途只有22家停建,到最后30家全部整改,我们没有试图隐藏任何环节,包括执法的不顺利。此外,我们还要建立“后环评制度”,即等正式开工之后,对企业是否兑现文件上的环保承诺进行监管并公之于众。总而言之,我们就是希望能把最真实的过程展现在公众眼前,唤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去辩论、去分析、去批评、去建议。参与影响切身利益的环保事务是公众的权利,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权利没有被充分行使,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行动提供一个参与平台,让公众开始重新行使这一权利。另外,我们还希望能通过这次行动探索一种行政方式,即将政府执法行为完全公开,使公众准确判断并关注,参与,监督那些影响他们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这是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
回头来看,这次行动能有如此结果,公众舆论起到很大作用。同时我也注意到,媒体和网络上也有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对我们环评质量和效率的批评,我对此很欢迎。中国正处于选择发展方向的关键时刻,争论是必然的,也是必须的,更是有益的。不管是赞扬还是反对,公开的争论将把各种得失利弊展现在公众眼前,将帮助公众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含义,将求得最大限度的社会共识,将是各种利益群体在环保领域求得最大限度的共赢。这也是公众参与的意义所在。
三联生活周刊:“环评风暴”对环保局带来了什么样的效应?政府对公众反应的注意,未来会不会成为部门决策与公共政策制定时所考虑的因素?
潘岳:首先带来了动力,媒体与公众给予此次执法行动巨大的关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热情的肯定。这更加让我们确信,环保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先锋领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这个重要位置上,我们应当有所作为。另外,此次叫停30家大企业起到了显著的“示范作用”。地方局反映,很多以前“屡禁不止”的不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不上环保设施的中小企业都主动停工整改,这从客观上也帮助了各地方局的基层工作。和动力同样多的是压力,这次执法行动暴露出了环评工作在质量和效率上的不足之处,我们已经着手进行全国范围内的行业整改,其过程和结果将向公众全部公开,欢迎大家参与监督。
至于公众反应会不会成为部门制定公共政策时所考虑的因素,答案是肯定的。行政透明化是世界潮流所趋,我们政府这些年也一直在进行政务公开的努力。只要公开,公众就会有评论、有监督、有参与,政府也必然要做出回应,必然在决策中吸纳公众合理的建议。换句话说,公众可以借此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这就是我们逐渐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过程。环保总局今后还将探索用法律保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为公众参与影响环境的重大项目决策制定明晰的程序,推广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并建立和民间环保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本期杂志: |
版权声明:凡注明“三联生活周刊”、“爱乐”或“原创”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三联生活周刊或爱乐杂志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 、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刊、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联生活周刊”或“来源:爱乐”。违反上述声明的,本刊、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境污染因果关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