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填上北京海联力捷低价陷阱“拼团”的陷阱

充满陷阱的“低价拼团”
郑爽马天宇上演美食情缘
一伦助热巴丑女大变身
快递小哥恋上富家女
霸气总裁与失忆“少女”
有颜又有料 百看不腻
胡歌的CP都在这里了
这是记者还是无敌金刚
民国签证官的日常
明家三兄弟齐聚琅琊榜
值得追的武侠剧
高颜值的谍战剧
一半是国党一半是共党
家有仙妻 生活有乐趣
不一样的特工组合
汤姆和妮可大尺度之作
众星演绎"所有人爱情"
霍建华惨遭鸠占鹊巢
斯坦森大开杀戒凶猛来袭
绯闻女孩深海KO大白鲨
法国禁片引爆惊天危机
周冬雨马思纯"SM"互虐
美臀小蜘蛛大战哥斯拉
战斗民族空中惊险救援
群蛇乱交的森林狂欢
范爷和成龙杠上了
世界最美丽奇特的情色电影
渣男的撩妹攻略
中了莫妮卡的毒
责任编辑:申江华 UV019第a22版:锐话题
朋友圈“低价拼团”猫腻多多
劣质高价、套取个人信息等等,消费者切勿盲目参团
&&&&“1斤智利进口新鲜车厘子5人团49.8元”、“海南木瓜4个19.9元团,还差2人”……你一定也在微信上遇到过这样的线上团购水果活动,只要某个微信好友发起,凑够一定人数即可成团,价格相对实惠,赶上促销抽奖还能享受1元价。  许多网友看到拼单信息后,就会转发给朋友,邀请微信朋友圈的人,拉一定人数拼单成功就能购买。对于这种拼单买水果的方式,许多年轻网友认为非常划算。遇上朋友圈的朋友感兴趣的,就可以一起享受低价。  但是你可能想不到,在你享受低价诱惑的同时,这些拼团背后也布满了劣质高价、套取个人信息的各种陷阱。  本报综合  货品以次充好  朋友圈的拼团以水果类的团购居多,但是由于水果保质期短,拼团成功后收到次品的案例也不在少数。据《闽西日报》报道,郑女士曾经组织团购过一次,好不容易成团,收到水果后,发现个儿特别小,还有烂果,因为嫌麻烦就没有退,此后就没有再组织团购。  北京的夏小姐也曾遇到类似情况。“寄到的水果已经不新鲜,没法吃了,可跟客服沟通,对方百般抵赖,问题没有解决。”夏小姐说,她周围一些朋友曾在拼团平台上买到过假冒产品,申请退货对方并不搭理。“许多人都觉得金额不多不值得纠缠,就忍了。”  泄露个人信息  据《人民日报》15日的报道,成都市的王雪萌不久前参与了一个19.9元可购2盒进口蓝莓的拼团活动,在这一拼团网站注册时王雪萌留了个心眼,使用化名“王雪”注册。两天后蓝莓到货,品质还不错。然而烦恼也开始了,一个星期后各种推销电话接踵而至,对方在电话里称她为王雪女士。“我第一次用这个名字购物,收到快递后也将写有个人信息的快递单撕碎了,就是拼团平台泄露的信息。”王雪萌非常气愤。  在互联网上关于拼团话题的讨论中,不少用户都反映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拼团平台泄露,怀疑某些拼团平台就是刻意使出低价“诱饵”来套取用户信息。  名为抽奖实为集资  有的拼团除了低价购物,还会推出一些参与抽奖的活动。  江西省南昌市的李鹏就参加了一个“1元泰国山竹5斤50人团”。该拼团平台在组团成功的订单中随机抽取中奖者,一等奖送水果,二等奖送88元代金券,未中奖的退还钱款。李鹏发动亲朋好友,好不容易凑够了50人组团成功,参与抽奖。几天后,他收到平台信息,他的团并未中奖,而大家的付款5天后才退还至账户。“这样的拼团抽奖活动不少,就没有听说过有中奖的。而且平台也不会公布中奖名单,很不透明。”李鹏怀疑抽奖只是噱头,事实上没人中奖,这只是平台在变相集资。  朋友圈“拼团秒杀”,数万人受骗  两名男子今年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出“9.99元团购24听可乐”的活动,短短两天就接到近7万订单,收款70余万元后却“失联”,致使数万人上当受骗。这起新型网络诈骗案为北京首例,两名涉案男子均涉嫌合同诈骗罪,易某已被批捕,翟某因病被取保候审。  嫌疑人售货后台显示,共有63209位买家购买这款超低价可乐。承办此案的检察官黄飞介绍,因被骗钱款只有9.99元,在数万名受害者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报警,其中有很多受害人都在北京。  年轻人拼团买低价可乐的多。年近30岁的张女士是其中一名受害者,她看到老公微信转发给她一个团购链接,每人最多买两件,她就没多想,先买了一件即一箱24听可乐,结果永远等不来发货,就报警了。  这家“失联”的公司是易某与翟某于前年7月 2日在上海注册成立的,法人代表易某,注册资本50万元,但两人都没有实际出资。之后,二人在微信公众平台上注册了一个公众号,将建立的公司手机电商网站链接到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在微信上宣传、出售产品。  25岁的广西男子易某是大专学历。一开始,易某和翟某为吸引粉丝,在微信公众号上推广酸奶机和星巴克电子支付券,但效益较差,交易订单寥寥无几。后来他们又推出一款“9.99元团购24听可乐”的活动,利用低价团购诱导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在短短的48小时之内,二人注册的微信公众号共计收到该可乐团购订单68294个,收款元。  今年1月3日和4日,在易某和翟某的操作下,这70余万元中的69.3万元先转入易某的一个银行卡账户,之后全部又转到易某的另一个账户中。记者了解到,两人收款后,仅将很少一部分钱用于进货发货,仅发货117单。他们从购物网站购进每箱24听装可乐,单价45.9元,117箱花费5370.3元,这远高于9.99元的自售单价。还有48笔用户订单,他们给对方退了款。至于其余数万名买家,两人则 是 收钱后“玩失踪”。  遇上不靠谱的拼团你该怎么维权?  遇到这种不靠谱的拼团,就只能吃哑巴亏吗?对于很多消费者因为“嫌麻烦”而放弃维权,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张严方提出“勿以恶小而纵之”。  他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十四条,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不过在王雪萌案例中,由于她没有使用真实姓名,无法证明订单中的王雪就是她,所以举证过程中会遇到麻烦,从而影响到维权效果。”张严方建议,在这种拼团平台消费时,消费者应提供真实姓名,便于维权时举证。  其次,对于网上订单的一些流程证据要注意保存。订单和短信等电子信息要截屏存盘,纸质订单要保存,丢弃快递盒时个人信息要及时销毁,减少泄露途径。当出现个人信息泄露时,可以拨打12315直接投诉举报。“要注意商家是否提供合法发票,这涉及商家是否依法纳税和消费者个人维权举证时有无凭证的问题。”张严方说。  另外对于消费者来说,由于拼团需要提前付款,对蔬果的品质无法提前获知,如果和自己的预期不符,就容易引发纠纷。有业内人士表示,天上不会掉馅饼,低于市场价好多倍的商品要慎重购买。另外就是网购时还是应该仔细甄别,在靠谱的平台上进行拼团。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该怎么填上低价“拼团”的陷阱?_广安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 > 观点 > 内容
该怎么填上低价“拼团”的陷阱?
    “海南木瓜4个19.9元团,还差2人”“1元就拼进口车厘子,限量7人团”……如今,很多微信用户都接触过类似的线上团购水果活动,只要某个微信好友发起,凑够一定人数即可成团,价格相对实惠,赶上促销抽奖还能享受1元价。然而,看似划算的低价“拼团”,暗藏的猫腻却不少。
  近来有媒体报道,一些拼团平台暴露出许多侵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有恶意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的,有借抽奖名义集资的,还有的商家所卖商品与宣称的“高品质”相差甚远。一个个案例,无不提醒着人们:“拼团”有风险,下单需谨慎。
  按理说,无论从事何种行业、生意是在线上还是线下,与客户构建起彼此信任的稳定关系都是必要条件,也是维持商业活动长期发展的根本。但就是有这样一些不法商家,脑子里没有“长期经营”的概念,老是抱着“干一票”就走的赚快钱心态,肆意挥霍消费者的信任,最后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根基。尤其是这种利用朋友圈做推广的“拼团”模式,还建构在亲戚朋友之间的熟人关系基础之上,一旦出现信任危机,不知道要打翻多少“亲情和友谊的小船”。
  所以,无论是从保护行业的角度,还是为了维护我们的亲情和友谊,低价“拼团”的陷阱都必须想办法填上。
  首先,要解决商家的经营资质问题。在这里,笔者想问问热衷于“拼团”的各位微信用户:在下单之前,你们是否认真了解过商户的基本信息?就在刚才,我打开微信搜索了一下开展“拼团”业务的公众号,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公号明明是卖水果蔬菜的,但其认证详情内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一栏却写的是“网络科技、网络工程、计算机技术开发”等,搞计算机的卖水果,这是个什么鬼?如果信息无误的话,那就说明该公众号应该是没有此类“拼团”业务经营资质的。另外,还有大量的公众号是个人所有,其基本信息更是无从获得,试问在这样的平台上“拼团”,消费者权益能有保障?
  对此,工商管理部门应该联合微信等社交平台,对“拼团”商家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行业的准入标准,严格对商家的经营资质进行审核,不给无良商家钻空子的机会。
  另外,还要加强对商家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工商管理部门和网络监管单位应主动出击,严厉查处售假、欺诈、私自贩卖用户个人信息等行为。
  在虚拟世界中,非法商业行为的确存在维权难、监管难等问题,但并非无章可循、无计可施。比如,个人信息被私自贩卖,消费者只能徒呼奈何,但执法机构有能力调取一些证据,并顺藤摸瓜查到违法企业。如果能做到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将会形成有效震慑,大大减少此类违法犯罪行为。
  最后,也提醒消费者,不能盲目贪图便宜。“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句话并没有完全过时,无论是哪个朋友发来的“拼团”信息,最好先认真了解一下商家的详细情况后再做打算。
  【纠错】
  [责任编辑:&马若虎&]
  新华炫闻客户端下载
编辑:熊雪华该怎么填上低价“拼团”的陷阱?低价“拼团”暗藏诸多猫腻 -财经频道-齐鲁晚报网
该怎么填上低价“拼团”的陷阱?低价“拼团”暗藏诸多猫腻
核心提示:
“海南木瓜4个19.9元团,还差2人”“1元就拼进口车厘子,限量7人团”……如今,很多微信用户都接触过类似的线上团购水果活动,只要某个微信好友发起,凑够一定人数即可成团,价格相对实惠,赶上促销抽奖还能享受1元价。然而,看似划算的低价“拼团”,暗藏的猫腻却不少。
&海南木瓜4个19.9元团,还差2人&&1元就拼进口车厘子,限量7人团&&&如今,很多微信用户都接触过类似的线上团购水果活动,只要某个微信好友发起,凑够一定人数即可成团,价格相对实惠,赶上促销抽奖还能享受1元价。然而,看似划算的低价&拼团&,暗藏的猫腻却不少。
近来有媒体报道,一些拼团平台暴露出许多侵害消费者利益的问题,有恶意泄露客户个人信息的,有借抽奖名义集资的,还有的商家所卖商品与宣称的&高品质&相差甚远。一个个案例,无不提醒着人们:&拼团&有风险,下单需谨慎。
按理说,无论从事何种行业、生意是在线上还是线下,与客户构建起彼此信任的稳定关系都是必要条件,也是维持商业活动长期发展的根本。但就是有这样一些不法商家,脑子里没有&长期经营&的概念,老是抱着&干一票&就走的赚快钱心态,肆意挥霍消费者的信任,最后伤害的是整个行业的发展根基。尤其是这种利用朋友圈做推广的&拼团&模式,还建构在亲戚朋友之间的熟人关系基础之上,一旦出现信任危机,不知道要打翻多少&亲情和友谊的小船&。
所以,无论是从保护行业的角度,还是为了维护我们的亲情和友谊,低价&拼团&的陷阱都必须想办法填上。
首先,要解决商家的经营资质问题。在这里,笔者想问问热衷于&拼团&的各位微信用户:在下单之前,你们是否认真了解过商户的基本信息?就在刚才,我打开微信搜索了一下开展&拼团&业务的公众号,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有些公号明明是卖水果蔬菜的,但其认证详情内工商登记的经营范围一栏却写的是&网络科技、网络工程、计算机技术开发&等,搞计算机的卖水果,这是个什么鬼?如果信息无误的话,那就说明该公众号应该是没有此类&拼团&业务经营资质的。另外,还有大量的公众号是个人所有,其基本信息更是无从获得,试问在这样的平台上&拼团&,消费者权益能有保障?
对此,工商管理部门应该联合微信等社交平台,对&拼团&商家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建章立制,明确行业的准入标准,严格对商家的经营资质进行审核,不给无良商家钻空子的机会。
另外,还要加强对商家不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工商管理部门和网络监管单位应主动出击,严厉查处售假、欺诈、私自贩卖用户个人信息等行为。
在虚拟世界中,非法商业行为的确存在维权难、监管难等问题,但并非无章可循、无计可施。比如,个人信息被私自贩卖,消费者只能徒呼奈何,但执法机构有能力调取一些证据,并顺藤摸瓜查到违法企业。如果能做到发现一起、严惩一起,将会形成有效震慑,大大减少此类违法犯罪行为。
最后,也提醒消费者,不能盲目贪图便宜。&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这句话并没有完全过时,无论是哪个朋友发来的&拼团&信息,最好先认真了解一下商家的详细情况后再做打算。
【换个姿势看山东-天天豪礼有惊喜-全新界面国际范儿】
齐鲁壹点 最懂山东
责任编辑:白雪
扫描左侧二维码或直接加微信号“qiluwanbao002”关注齐鲁晚报官方微信公共平台。“低价拼团”有陷阱 千万要擦亮双眼---深圳特区报
第C04版:读者参议
标 题 导 航
第A01 : 要闻
第A02 : 要闻
第A03 : 要闻
第A04 : 要闻
第A05 : 专版
第A06 : 前海特报
第A07 : 要闻
第A08 : 大爱深圳
第A09 : 大都会新闻
第A10 : 民生
第A11 : 中国
第A12 : 国际
第A13 : 今日财经
第A14 : 股市
第A15 : 汽车 时代
第A16 : 汽车时代
第B01 : 人文天地
第B02 : 综艺场
第B03 : 首发
第B04 : 体育
第C01 : 理论周刊
第C02 : 专论
第C03 : 观澜
第C04 : 读者参议
“低价拼团”有陷阱 千万要擦亮双眼
漫画:冯大美
进口水果、巧克力、洗护用品……凑够成团人数就可享特价。临近春节,微信上的各种“拼”也在朋友圈里热闹起来。看着诱人的图片和同样诱人的价格,你是不是也会动心?然而,在提交了姓名、收货地址后却迟迟等不到这些进口水果,甚至订单会莫名其妙地消失。难道真的是价廉物美,货物太抢手了?这让不少市民心存疑虑。与此同时,全国已有多地警方对此类链接发出预警,提醒消费者切勿上当受骗,以免遭受资金以及个人信息泄露的危险。本期“读者参议”谈谈低价拼团,敬请关注。 ——编者 小心,别被“低价拼团”忽悠 ■ 江德斌 说起“低价拼团”,就不由得想起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好歹也是历经网购“血拼”的,积累起不少的经验教训,识得破各种骗购伎俩,本来就已经很谨慎了,却在“低价拼团”上摔了一跤。我之前的拼团次数并不多,主要是没遇到多少想买的东西,在跟着朋友“拼”了几次水果、土特产之后,对这种拼团购物方式还是颇能接受,既省钱又有一起购物的乐趣。 所以,那次微信家长群里有家长发起一个拼团后,就立刻点开链接,发现是进口水果的拼团,价格非常之低,令人看了为之咂舌。“进口车厘子250克只需5元、越南芒果5斤只需5元”,居然还是包邮价,如此超低价格,简直就是白送了,不心动才怪。不过,毕竟这个价格太低了,家长们还是不敢相信,纷纷议论是不是假的。 那位发起者说本来自己也不信,但有朋友之前收到过货,说是网站搞促销限量拼团,才在群里发起拼团,再说价钱便宜,即便骗钱损失也就5元钱。听他这么一说,家长们都觉得可以接受,就纷纷跟团,很快一个拼团就完成了,有家长没赶上,就又开了几个新团,我也跟了两个团,车厘子和芒果都跟了一个。 在填写个人信息、支付货款之后,大家都很期待这次拼团能够成功,可迟迟不见网站推送出货信息,大家逐渐开始猜疑事件的真伪。过了十天左右,该拼团网突然把货款退回来,退款原因是拼团失败,却没有说明为何失败。家长们都相继收到退款,群里开始热闹起来,纷纷议论到底是咋回事。 最后大家讨论汇总的结果有几种,该拼团网之所以用超低价诱惑消费者,其一是为了套取消费者个人信息资料,包括姓名、联系方式、地址等,把这些资料拿去卖钱;其二可能是为了骗取货款利息,毕竟这么低的价格,吸引到几万人拼团,算下来也是几十万元货款了,十天下来的利息也有不少;其三是拿货款去投资了,这种拼团搞的名义是限量,很多人就以为自己运气不好,下次还会去拼手气,那么就会形成滚动资金,网站可以搞几笔亏损订单,剩下的拿去做其它投资、短期理财赚钱。 由于没有真凭实据,家长们都是基于猜测,最后也是不了了之。虽然这次没有损失金钱,但我感到很窝火,如同吃了一只苍蝇般,心里很不爽,分明是被该拼团忽悠了一把,却又无可奈何。经过这次拼团经历后,家长们也都开始小心了,对这种价格明显太低的拼团,大家都不再相信,纷纷避而远之。吃亏一次也就算了,不能再上当受骗,万一遇到带有恶意欺骗的,不仅会泄露个人资料,还有可能导致支付密码、账号被盗,那就损失大了,还是小心为上好了。 “低价拼团”未必真有便宜可占 ■ 苑广阔 为何拼团?一是拼团的价格实在太便宜、太诱人;二是大家都在拼团,在跟风思维之下,自己也难免跃跃欲试,好像不去“拼”一下等于是放着优惠不要,放着便宜不占一样,于是一时之间微信朋友圈几乎被各种拼团所刷屏。尽管最终也有网友通过这种微信拼团购买到了物美价廉的商品,但是大多数人拼团的结果却不那么美妙。有人在拼团信息中输入各种个人信息之后,却没有了下文,最终钱付了,但是货却没见着,完全是被骗了;还有人拼团没有成功,货款也如数退回了,这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却不可能“退”回来,因此存在隐私泄露的可能。 客观而言,微信拼团类似于线下的商品团购,并不算是多么新颖的营销和消费方式。通过微信拼团,商家因为消费者购买的商品量大,所以可以比较优惠的价格出售商品,这是一种薄利多销的营销策略;而消费者因为抱团消费,也以比较优惠的价格买到了各种商品,所以这完全是一种各取所需的双赢结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线下的团购一方面不需要消费者在购物之前填写自己详细的个人信息,所以不存在隐私泄露的可能;另一方面,线下的团购都是见货才付钱,而且商家都有固定的实体店,所以也基本上不存在被骗的可能性。 而这两点,恰恰是目前微信拼团的软肋所在。按照商家的规定,参与拼团的每一位网友都要详细填写自己各类信息,不管最后拼单是否成功,个人信息都存在泄露的可能,其背后的安全隐患令人担忧,目前已经有网友在参加微信拼团以后,手机开始收到各种各样的商品推销信息,让人烦不胜烦,所以高度怀疑是拼团过程中导致的信息泄露所致。而很多微信拼团都是先付钱,商家再发货,消费者所看到的都是商家贴出来的一些商品图片,真假难辨,质量更是无从得知,一旦遇上骗子,先期付出的货款自然是竹篮打水,或者是买的根本就是假冒伪劣产品。 由此可见,微信拼团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美好,而且越来越多参与过微信拼团的网友怀疑,有些拼团本身就是虚假的,目的是为了套取网友的个人信息,然后在退款的同时也把网友的信息贩卖给了真正的商家或者是广告公司,成为他人牟利的工具。对于微信拼团这种新的网络营销形式,首先需要工商等部门加强市场监管的力度,杜绝虚假拼单,维护消费者利益,对于那些涉嫌诈骗的行为,则应该由公安部门及时介入,严厉打击才行。 但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于消费者的身上,虽然对物美价廉的追求是人之常情,但必要的防范意识还是不可少的,尤其是当拼团中的商品实在太过便宜,违背常理的时候,防范之心就更加不可或缺了。实际上,正如警方人士所说,一些骗子和虚假拼单者,正是利用了部分网友爱占便宜的心理,才屡试不爽,屡屡得逞的。如果消费者没有“天下掉馅饼”正好砸在自己头上的心理,面对各种拼团保持一份淡定,一份防范,自然也就不会上当受骗,事后又懊悔不已了。 保护消费者权益监管要跟上 ■ 罗志华 微信拼团具有多种优势。首先,它像网购一样,可以直接到货源地或厂家拿货,省去了实体店的营运成本。其次,网购通常是个人购买,而微信拼团则是团购,可以进行集中议价,从而大幅降低商品价格。此外,微信拼团依靠在朋友圈内拉人组团下单,能快速提升销量,甚至能让客户数量快速裂变倍增,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营销模式。可见,多种优势集于一身,微信拼团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然而,参与微信拼团也面临多种风险。由于这类销售模式产生的时间不长,面临规则不完善、投诉渠道不通畅、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且微信朋友圈内自发形成的拼团行为相对封闭,当出现以次充好或价格欺诈等现象时,取证较为困难,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是个大问题。 此外,由于参与微信拼团要先加关注,则难免有人打着拼团的幌子,达到推广微信公众号的目的。更重要的是,拼团必须填写姓名、住址、手机号等真实的身份信息,以便到时方便送货,如此就存在从微信拼团中获取个人信息的可能。不管拼团是否成功,但留存的个人信息不会消失,甚至会出现以获取个人信息为目的的虚假拼团,导致消费者拼团不成,反受各种推销电话和短信的骚扰。 可以说,靠微信裂变式营销所带来的实惠与便捷不容低估,若微信拼团能够健康发展,势必对生活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然而,这类营销的影响有多大,其潜在的伤害就可能有多大,“低价拼团”朝哪方面发展,取决于监管是否能跟上,若能及时完善规则,对营销行为进行更为有效的约束与监管,就可以将之引入正轨,从而造福于消费者。相反,假如规则不明确、监管不到位,“低价拼团”势必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则这类营销模式不仅无法带给消费者什么好处,反而会置消费者于危险之中,并损害到朋友圈的互信基础。 互联网经济需要风险防范 ■ 杨朝清 “低价拼团”的初衷,在于通过抱团的方式实现互惠、互利。从表面上看,“低价拼团”不仅让消费者获得了实惠,也让商家实现了薄利多销,是一种“双赢”的举措。然而,“低价拼团”一旦裹挟了过多的功利和算计,就会成为一些人追名逐利的工具,让参与团购的消费者“伤不起”。 不论是借助“低价拼团”销售劣质商品,还是借助虚拟团购来赢取关注度,抑或骗取消费者的个人资料,互联网的公共性和开放性,让“低价拼团”难免会陷入“公地的悲剧”,遭遇竭泽而渔的开发与利用。如果不给“微信拼团”戴上紧箍咒,最终的结果只能是透支社会信任,消费者不再愿意参与这种团购活动。 “低价拼团”基于“关注”与“被关注”的信任链条,依赖于社交关系的网络化,而非目标不特定的信息传播。就此而言,“低价拼团”也是一种信任经济,一旦消费者不再托付信任,“低价拼团”就会名存实亡。从这个角度上说,“低价拼团”尽管给消费者个体带来的损失不大,却不利于社会信任的建设——“低价拼团”只是看上去很美好,实际上却隐伏着金钱损失、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卓有成效的工作,让“风险社会”成为描绘当今世界人类生存状况一个常用概念。伴随着社会变迁,全社会的风险结构从自然风险占主导逐渐演变成人为的不确定性占主导。一些消费者在享受“微信拼团”的快捷、便利的同时,却忽视了其潜在的风险因子。面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低价拼团”,消费者也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少一些投机与从众心理,多一些审慎克制的理性消费,从而避免因小失大。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低价拼团”也不能任其“野蛮生长”。面对互联网上的纷乱信息和鱼龙混杂的微信商家,消费者的风险防范只能治标却不能治本;只有建立更加健康、规范的互联网经济环境,让失范行为得到及时、有力的规训和惩罚,让契约精神和诚信意识成为微商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低价拼团”才能真正便民、利民。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增长点,互联网经济需要逐步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中来。首先,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规则的震慑力和约束力;其次,要在商家准入、评价反馈机制等方面强化市场监管;此外,让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发挥应有的效力,给“低价拼团”保驾护航。只有多管齐下,“微信拼团”才会名副其实,实现消费者和商家真正的互利共赢。说到底,“低价拼团”需要的不是因噎废食,而是应该亡羊补牢、强筋壮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低价优惠购车陷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