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健身行业内幕:健身房怎么赚钱

  当马甲线和人鱼线成为刚需,健身开始变成一件很潮的事情。   根据大众点评的数据,全国健身房最多的10个城市中,"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健身房怎么才能赚到钱?
2016年20期目录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当马甲线和人鱼线成为刚需,健身开始变成一件很潮的事情。 中国论文网 /3/view-7381751.htm  根据大众点评的数据,全国健身房最多的10个城市中,有8个城市过去一年健身房数量的增长率都在50%以上。   但健身并不是一个好做的行业。一家健身房的前期投资相当大,营利周期却很长。2000年,美格菲在上海淮海中路开出第一家大型健身会所,初期投资的资金就达到1200万元,而当年它收取的会籍费是每人一年6000元。由于竞争对手越来越多,会籍费在几年之后持续走低,到2005年关店前,这家店办出的最后一张会员卡仅收取了1000元―这个价格根本无法维持健身房的日常经营。   城市商业中心是健身房的聚集地,这里交通方便,人流量大,成为早期健身房位置的首选,但高额的租金和水电费却带来很大的负担。上海美格菲健身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树森现在回忆起第一家店的运营成本数据时还会感到压力,“每个月的租金加管理费六七十万,那真是给业主在打工。现在想想,那时候要是把三层楼买下来,5年之后房子升值还能赚三四千万。”因为租金压力,何树森在2005年被迫关闭了淮海中路的这家店,转到附近的新世界百货(现为K11购物中心)地下―每月租金加管理费也要57万元。   资金的压力转移到销售和教练身上,销售预付卡正是健身行业获得资金的一种方式。但这种方式很容易将健身房的运营带入恶性循环―以低价的预付卡吸引会员获得的现金流其实是对未来运营成本的透支。同样道理的还有私教课程,教练以预付卡的形式卖掉一定数量的课程,也可以获得一定的销售提成。这就是为何大型连锁健身房拼命兜售年卡和课程的原因。   健身房私教质量参差不齐,不同公司有不同的教练管理体系。“管理教练是我最头疼的问题。”何树森说。为了保证教练的教学质量,美格菲不给教练设置销售提成,仅是给教练结算50%的每节课收入,但这样一来,教练的收入不够可观,“很难留住好教练。”他说。   优质教练的流失是大型健身房的普遍现象。目前的趋势是,这部分教练开始自己创建小型工作室,以专业化、小规模的一对一健身课程吸引顾客。这种小型健身工作室的兴起是未来健身行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小型健身工作室的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衡量一座城市健身产业的发达程度。上海和北京的小型健身房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远超其他城市,这两个一线城市是中国健身行业最发达的地方。   曾在国家体育总局担任康复师的周琳去年在北京开了一家小型健身工作室,占地150平方米,只提供私教课程。私教课程按次收费,一次课程300到500元,不再采取办长期卡的会员制。按照周琳的说法,小型工作室必须以优质课程来吸引消费者,这符合国外成熟健身产业的发展模式,“国外有优秀的教练不断编出新颖的课程来吸引人,你来了一次,就会来第二次、第三次。”   在新一线城市,小型健身房还没有火起来。北京和上海以外,小型健身房比例最高的是武汉,但这个比例也不到10%。优质的教练聚集在北京和上海,一般拥有大型连锁健身房的从业经历;新一线城市缺乏经验丰富的优质教练,同时这些城市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吸引这些教练回流。   新一线城市有健身需求的人群正在扩大,但目前他们的主要健身需求还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   李钢是一名南京的健身爱好者,他的健身地点选在小区里有一些简单器械的小健身房,一年的花费是700元。专业运动员出身的李钢本身具备一定的健身知识,两年前,他开始在线上提供一些付费的健身指导,为客户定制饮食和健身计划。这些健身计划不需要专业的健身器械和场地,客户的健身目标以减脂为主,每天在家锻炼三四十分钟即可。   在上海,消费者的健身需求已经趋向多元,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专业的工作室―东南亚风格的瑜伽会馆、墙上画满涂鸦的拳道馆。健身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健康的需求,而是一种生活方式。“上海的健身房非常分散和精致,未来可能不会存在一个万能的健身房了。”森融健身CEO王浩说。这家创业公司推出过一款O2O健身产品“燃健身”,目前以为健身商户提供SaaS管理系统为主要业务,其客户大多数是中小型健身房和健身工作室。   新一线城市目前的健身机构仍以综合性健身房为主。连锁健身房的品牌具有很强的地域性,通过统计各城市门店数量在10家以上的健身房品牌会发现,不管在哪个城市,连锁健身房都是本土品牌的天下。   这些城市的本土品牌普遍不如一线城市的品牌成熟,但一线城市想要下沉到新一线城市,却也会因为本土品牌在当地有大量的门店而有所顾忌。   尽管已经在9个非一线城市开设会所,美格菲目前的重点仍是上海。2006年,美格菲在成都春熙路开出一家大型健身会所,7年之后因亏损关店。除此之外,美格菲早期在武汉、西安、乌鲁木齐等城市商业中心开设的门店全部交给业主自行经营,只保留美格菲品牌。   一线品牌在新一线城市的挑战也和整个行业的发展有关。何树森把中国健身行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前后是第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健身房集中在城市商业中心。到了2003年、2004年,部分大型商业健身房开始与商业地产结合,这样一来,健身会所作为社区配套设施成为开发商吸引购房者的亮点,前期的投入全部由开发商承担,健身品牌公司只负责开业后的运营和管理,租金也比城市中心地段低了很多。
在新一线城市经营健身中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健身的花费没你想象的多
  美格菲在第一阶段开出的会所都因为亏损选择了闭店,在这之后,何树森开始向社区模式转型,主要采取与地产商合作的方式开设门店。2004年,美格菲在上海金桥社区开设了一家占地1.2万平方米的大型健身会所,这家共有3层的会所更像是一个体育场,包含器械房、操房、游泳池及网球场、足球场等各种球类场地,会籍费则高达一年1万元。   这个价格在综合性健身房中已经处于顶端。一线城市普通连锁健身房的年卡费用一般在4000元左右,新一线城市则在2000元左右。但一家瑜伽会所收取的会费已经达到一年1万多元,如果选择健身工作室,按照每周两次的频率,其年消费也在3万元以上。   而这些地方仍然供不应求。它们定位的高端健身人群对健身消费的价格并不敏感,服务质量才是他们追求的根本。普通综合性连锁健身房的消费者则更看重“性价比”。理财记账App挖财的消费者记账数据显示,即使在一线城市,一年的健身类消费也只是2000元出头,大多数人在健身这件事上还不愿投入太多。   一些主推互联网健身模式的创业公司正是看中了大众在健身消费上追求性价比的需求。和新一线城市大批健身房一起出现的,还有一大波O2O健身应用,它们大多以“99元包月”之类的价格吸引用户。   但这种模仿美国“ClassPass”的模式并没有在中国成熟起来。燃健身曾是王浩团队的一个尝试,但这款健身应用后来更多转向线上社区。   其中最大的原因在于连锁健身房的抵制。在何树森看来,整个健身行业的发展还没有达到与互联网合作的水平。目前的O2O健身只是在利用健身房的场地,而无法给健身房带来收益和客户导流,同时健身场所的品牌不同也会带来管理上的混乱。   何树森认为,当大型连锁健身品牌开始为细分的健身需求做专业场地后,线下健身场所和互联网的互动才能真正建立起来。比如写字楼周边有十几家不同的场馆―游泳馆、瑜伽馆等各种馆,还有私人教练专业的场地,而互联网平台可以整合这些不同场馆的资源。“但是这个想法是建立在比较大的投资的基础上的,也只有在交通方便的CBD地区才容易实现。”他说。
数据来源:大众点评 注:统计时间为日。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国内健身私教发展何去何从 行业洗牌已初见端倪_健美_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国内健身私教发展何去何从 行业洗牌已初见端倪
  新浪体育讯  近日,一则赛普健身学院成功挂牌新三板的新闻引发各大媒体的关注,由于赛普专注私教培训,又是国内第一家挂牌新三板的健身培训企业,这则消息让私人教练这个职业再一次以热点的方式回到大众的视野里。
  健身私人教练这个职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而在这几年突然变得火热。2013年开始的健身市场大爆发,使得健身房对私人教练的需求迅猛增长,各类培训机构出来的新手教练都供不应求。针对私人教练发展现状,记者进行了一轮深入的调查,希望还原私教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并探寻出私教行业的未来之路。
  教练工作 销售当道
  据记者了解,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健身房里收入高的不是专业水平最高、上课最好的私人教练,而是私教销冠。因为教练一个月上完200节课程,其实 工作时间已经排满,人已经累得不行,没有销售课程提成的话,收入的上限很明显。但看看朋友圈那些动辄当月售课数十万、上百万的,仅售课提成可能就有 10-20万,而完成这些工作所付出的时间可能只要数十个小时,两相对比,哪个挣钱的效率更高,不言而喻。
  在之前的情况下,老板会鼓励什么样的教练工作?肯定是销售课程优先。据业内人士爆料,私教业绩高的健身房都有那么几个“杀手级的教练”,收钱为 主,上课为辅。甚至很多私人教练培训课程,也会在专业知识的课程里面掺杂售课技巧,不是老师喜欢讲,而是学员都喜欢听,培训机构为了更好的招生,专业再强 也要迎合市场。
  在这个“商人精神”横行的年代,很多的健身房以及相当一部分教练都希望寻求快速变现,所以各种花样的压力销售、POS技巧、严苛的业绩考核、逐年走高的售课提成比例愈发凸显,目的只有一个:尽可能多、尽可能快的收到客户的预付款。
  这样的路还能走多远
  虽然对大多数健身房和教练而言,随波逐流,裹在市场大潮前行其实是最佳选择。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重销售、重业绩,轻专业、轻服务,这样的状况已经悄然发生改变。私教行业将如何变革,记者针对这一问题走访了多家知名健身俱乐部。
  一名受访私教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市场上私人教练看起来仍像是供应不足,健身房也时刻在招人,私人教练基本都能找到工作,也能收费数百元/小时; 且一些私教仍将一个生搬硬套的训练计划可以用在不同的客户身上,这些销售导向的私教认为没有训练效果导致客户流失也没关系,每天都有新的客户源源不断地输送进来。但他表示,私人教练的培训市场这几年已经超常发展了,现在排名靠前的几大培训机构每年出来的教练新人就有数万,还有数不胜数的小机构也在浑水摸鱼,向市场推荐自己培训出来的教练。目前整个行业的洗牌阶段已经初见端倪,为了更好的抓住会员,健身房也开始挑剔教练了,特别是各大健身房,已经越来越把 教练的专业度摆在考量标准的第一位。
  记者认为,不注重专业服务的私人教练,其对客户产生的价值将越来越低,不仅每月的售课业绩会下降,课时收费也会因为激烈的竞争而降低,从而使这 类教练的收入下降。健身房在招人时,也会更加看重员工的专业水平、服务能力。短期培训出来的教练,工作经验也不足,仅仅因为会售课而拿到动辄数万元的工资,其本身就是不正常的,激烈的市场竞争只是让市场回归理性而已。  
  客户的选择在发生变化
  在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积极参加健身活动、享受健身带来的健康和快乐,已经逐渐成为人们 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现在中国的中产阶层人数在逐年增加,这部分人也是目前健身房私教课程消费的主力,记者查阅相关资料时发现,吴晓波老师曾总结过这类人 士的四个特征:第一,他们是典型的性能偏好者;第二,他们是精明的广告辨明者;第三,他们愿意为高品质买单;第四,商品的定价与成本无关,而取决于消费者 心理的价值认同。
  在国内有少数优秀的私教工作室,教练的工作量已经大到必须拒绝部分新客户。能做到这一步主要是这些教练足够优秀,能够提供超出同行的专业健身服务。这就意味着私人教练必须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并且具备优秀的个人素养。而这一切,从私教培训开始就应树立标准。
  优秀的私教该如何培养
  据赛普健身教学部总监于波老师介绍:“赛普健身对于私人健身教练的培训周期一般在三个月至六个月期间,且以专业为最核心的考核标准。同时,为让 零基础的学员能够吸纳最前沿的专业知识,赛普特别与国内外的顶尖运动科研机构合作,共同设立了赛普运动科学研究院,进行课程的研发工作,使最新研究成果得 以应用,使得赛普健身学院在课程同质化很高的私教培训行业拥有很强的竞争力,而且健身行业的知识迭代速度特别的快,我们还为入门之后想要继续提高的学员适 用的继续教育课程。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私教选择参与继续教育,为的就是让自己的专业度在同行中、在俱乐部里,保有竞争力,更加的获得俱乐部会员及老板的 青睐,这也是符合市场趋势的。”
  于老师还在电话中解释到:“一个健身教练除去专业过硬这个基础的部分,教练的个人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态度、气场也需要得到综合培养。为此,赛 普从学员从入校起便进行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让学员养成严谨、自律、坚韧的品格。赛普认为,这些优良的品格,也是优秀私教不可或缺的品质。有了长时间的专 业培训及个人职业素养的,才能保证私教能够更好的指导健身俱乐部里的会员,从而才能保障健身俱乐部和俱乐部会员的权益。”
  随着市场通过竞争变得更加理性,客户变得更加成熟,教练与客户之间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高的问题,也迟早会被互联网健身企业解决掉。这时,能提供专业服务的教练将被市场挑选出来,而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国内的私人教练,仅就专业水准、上课技术而言,尽管这些年与国外教练的差距在缩小,但仍有不小差距,可提升的空间巨大。夯实基础知识,不断学习各种专业知识,不断累积工作经验,不断提高上课技能,私人教练其实能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一个真正高水平的健身私人教练能为客户创造比现在多得多的价值,同时他也能获得比现在更高的收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依赖于售课,却无法为客户创造应有的价值。行业已在变革阶段,一个追求专业服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练,他眼前的路将更加宽广并且越来越好。
文章关键词:
收藏&&|&&&&|&&打印&&|&&关闭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rescdn_qqmail_com/3ac0a323f1fae618fe1082.jpg"
ALT="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TITLE="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
我于2015年,携团队在广州创办了独立品牌——“轻健身”。
这是一款全新的基于社区的24-7健身房产品。到回答问题的今天,首家门店正式上线运营已接近两个月。
万幸,目前暂时还没有要倒闭的迹象。
首先要说明一点,24小时营业并不是我们这款产品的主要卖点,但确实是其天然属性之一。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rescdn_qqmail_com/87aefa75a37a42e65ecfb.jpg"
ALT="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TITLE="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
在研发“轻健身”这款产品之前,我挂着“专业健身中心设计师“这个虚名谋生。在中国设计策划过二三十家商业健身中心,足迹堪堪遍及大江南北。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经年,也算耳濡目染过一些很多行业内幕古怪现状。然而国内健身产业壁垒森严,山头林立,在这片汪洋大海中,我也仅仅是无名之辈一枚,时常连设计费也讨不回全尸。
对于国内24小时健身房的现状和前景,也许可以分享一些个人的浅见。
我个人认为,24小时健身房在中国之所以很少出现,原因主要为:
要设立24小时健身房,看似简单,实则其技术门槛,远高于我们所熟知的传统商业健身模式,隐形研发成本和运营测试成本高昂,在传统模式还有利可图的前提下,贸然进入这种模式的动力不足;
有意注入健身市场的资金及资源,仍处在观望中,对于中国健身市场的成熟度和发展方向,保有疑虑,结合目前中国健身业的发展现状,更加不认可这种产品的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前景;
现有已经试水的24小时健身会所,其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和困局,是此前传统模式所没有面对过的,国外的成熟经验并不能简单套用在中国国情中,在巨大的经营与生存压力下,暂时还处在摸索阶段。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rescdn_qqmail_com/63e031d6a0060611efeebe9.jpg"
ALT="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TITLE="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
轻健身的入口禁止标志细节。
在筹备“轻健身”的前期调研中,有三个案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首先是众所周知的,连名字都雕刻着24小时烙印的美国健身连锁巨头——Anytime Fitness。
它以全球拥有最多连锁门店的健身机构著称,规模一般为尺(250-450平方米),仅少量雇员运维,提供24小时健身服务,有限淋浴服务。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rescdn_qqmail_com/e21713af.jpg"
ALT="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TITLE="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
Anytime Fitness 的场内公告:所谓“美”的体型标准并不是唯一的。
这个案例要讨论起来,会有很多值得深度发掘的要点,我们负责FA工作的伙伴甚至为此写过上万字的研究专案。我这里可以分享一个非官方公布的数据。其来源是我们合作的某美国顶级健身器械品牌亚太区总监,他们同时也为AF提供设备,有深度的合作关系。这位老总在合同洽谈会议上透露,Anytime
Fitness在加州的运营,其三分之一的现金流入,来自传统会所闭店时段。凌晨收入,又占据了该部分收入的大头。
当然,美国的市场成熟度,与中国市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那么,我们来看第二个案例。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rescdn_qqmail_com/b958f3c9a9e83fc10a7a445dd8fb54f1.jpg"
ALT="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TITLE="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
深圳,超级猩猩健身舱外景。
超级猩猩是我们整个团队都非常欣赏的一个新兴健身品牌。它成立于深圳2014年,由万科出身的跳跳在一个创业产业园里建造了第一个“集装箱24小时全自助健身舱”。其后历经艰辛,目前已经成功冲过A轮,在商业小型团体课程开发上,走出了国内绝无仅有的成功路径。他们的团操课程从早到晚,场场爆满,震惊业内。
细心的读者也许会留意到我的措辞,即业内对于”超级猩猩“比较认可的,是他们在商业小型团体课程领域上的发展。然而对于他们创业最初的产品,”集装箱健身舱”,仍保留着一定的意见。
另一位与我有深度合作的健身器械设备商,同时也是超级猩投资方旗下的其中一个主力机构,曾经明确的表示,不看好我们“轻健身”的市场前景,原因就是“超级猩猩健身舱”这个产品,未能在商业市场上提供足够有力的数据。
一句话——不赚钱。
是不是使用率很低呢?可能不算。我们当然无法获取他们的核心经营数据,仅从我们在所有的超级猩门店所进行的多次考察观摩的过程判断。
以深圳南山区为例,一对放置在商业广场中庭的集装箱并联模块中,一直到午夜12点,店内依然有多达4、5人在活动。玻璃窗外,更有很多市民驻足观看,评头品足,表现了非常浓烈的兴趣......
他们所面对的深圳市场,应该算是中国健身市场中最为成熟的部分,也许没有之一。这也意味着他们直接面对的,是非常惨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超级猩猩”团队的努力程度,他们所分享的创业艰辛,圈内人有目共睹。
所以,有些事情,可能不是努力不努力的问题。
我分享的第三个案例,与上述两个完全不同。可以说名不见经传,不,连名字也没有。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rescdn_qqmail_com/289c2c46eac91ebebcc69a424afb9dc7.jpg"
ALT="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TITLE="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
路边偶拾某健身会所传单。
它位于我家隔壁大马路的一个小区里面,位于商业裙房的2层,必须从小区花园内部楼梯上去。老板是一个此前对健身一窍不通的年轻人,靠着想象开起了健身中心,并承诺提供24小时服务。
我们去拜访他的时候,他的头发已经掉的差不多了。跟我的发迹线随风而逝如似水年华无法挽回不同,他脱发的原因,比较简单,就是劳累过度。
据他本人交代,三个月来,基本没睡过一小时好觉,所有凌晨时段的值班都必须由他本人一手操办。
我们到达的现场,在专业人士看来,惨不忍睹:使用的全部是家用级别的设备,还有各种电视购物频道采购回来的减肥产品;空间基本没有什么规划方案,只要能塞下器械就算完事儿;地面没有任何抗震保护,墙壁上的镜子也是参差不齐;总共两个房间,另一个房间放了一台电视机,供阿姨大妈们跟着跳操。
最渗人的一点是,在这个昏黄灰暗的室内,一个角落,放着一个供拳击用的假人,佩戴着由老板创意性设计的劈头盖脸的假发......
令我们震惊的是:就是这样一个健身中心,居然卖出了300张年卡!而且基本没有接到过会员投诉。可见这位孤军奋战的老板有多么的努力去维护自己的小店。
然而蓬头垢面的老板,一字一顿,斩钉截铁的对我们说:今天是最后一次24小时值班,明天开始,晚上10点关门!老子不干了!
几个月过去,截至帮主发稿时为止,这家会所是生是死,我也不是很清楚了......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rescdn_qqmail_com/8015de8ecfbeb444acbfbd.jpg"
ALT="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TITLE="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
在五星级酒店评级标准中,24小时不间断餐饮服务是必须严格执行的硬指标;它体现的是服务领域的极致方便性,哪怕仅仅是小概率的需求,也必须无条件覆盖。
而从广大健身产品使用者的角度去看,24小时健身,同样提供的是这种即插即用的极致方便性。当然,也会有很多人讨论,那些选择凌晨时段锻炼的人,他们的行为是否与健身本身的目标背道而驰呢?
不过,作为健身中心的实际经营者,我们所处的立场,是绝对不会,也不应该去干预客户对于其生活方式的选择的。
提供24/7 不间断健身服务,是我们经营者给予客户在产品体验上自由选择权的其中一个关键环节。
基于此前比较充分的市场调查,在中国部分城市,我们认为也早已经具备了相对充分的市场基础,适合尝试建立24小时健身服务机构。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rescdn_qqmail_com/98cffffca7fa938d813f103.jpg"
ALT="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TITLE="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
有没有市场需求?绝对有!
但应该如何把这个在欧美成熟市场业已完善的产品,在中国这片土壤上开拓成功,使之起码能够自负盈亏,甚至实现盈利呢?
首先,要有所取舍。
对于健身中心所能够输出的产品,必须进行严格精准的定量测算和设计细化。
24小时健身,他所提供的产品,在很多地方会与传统健身会所的“大而全”有本质上的区别。传统会所利用高峰期超售所覆盖非高峰时段及低频产品成本,这样的商业模型,很难去支撑24小时不间断运营所产生的资产及人员闲置成本。
当然,这种精简与量化的工作,需要对健身产品本身有非常深入的研讨,同时必须有丰富的市场从业经验,深谙现有的健身产品的特征及普适性。
这种精简,也绝对不仅仅是指你要选那些器材,提供哪些操课,要聘用几名教练,要不要配发毛巾和饮用水;而是从项目的根源性环节就要开始,从选址、采购,建安、直到运营,全方位的检讨。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rescdn_qqmail_com/6faf6a7599bcc6f06effd6.jpg"
ALT="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TITLE="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
24小时智能门禁系统。
其次,要最大限度提升管理效率。
24小时最令人望而生畏的一点,就是如何安排凌晨时段的排班。几乎所有口口声声要实现24小时运营的所谓高端会所,最后都会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偃旗息鼓。
实际上,健身中心的管理与运维,并不能算是有多么的高深和复杂。但当需要提升管控效率的时候,中国传统服务产品堆是砌低廉人工的办法,显然就不太适用了。
给再高的工资,也没几个人愿意通宵守着一个空荡荡的健身中心;即使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到头来,企业还谈何盈利呢?
基于整个产品系统级别的管理程序设计,可以说,将是决定24小时健身中心生与死的核心问题。所谓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绝对不是仅仅用手机控制一两个电插座这么简单。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rescdn_qqmail_com/86f4c32ece2dcbb3cdcfa761e35da2a1.jpg"
ALT="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TITLE="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
第三,安全性冗余考量。
健身中心的安全性风险,是高于很多行业的,更不用说24小时运营的健身中心了。在很多原本看似不需要太多顾虑的地方,在无人或少人监管的情况下,就必须提供冗余性备份。
同样的,在应急预案和快速反应方案方面,24小时健身中心也同样面临着更深度的策划和发掘。
最好的防御机制,就是不给这些安全事故发生的机会。由此反推过来,则又会对整个产品设计,形成颠覆性的检讨。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2048/tc./rescdn_qqmail_com/e91effdac2e77bc1cdc28d3.jpg"
ALT="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TITLE="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
以上,仅是基于国内24小时健身房发展,比较浅薄的个人观点。
如有不当偏颇之处,还望业内专家达人指正。
----------------------------------------------------------
注:文中所有图片均来自&&。&
来源:知乎&
作者:大头帮主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large/a354f8d3gw1f4texy05wzj206i09r3ys.jpg"
ALT="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TITLE="为什么国内很少有&24&小时营业健身房?"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