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婴儿心率低于60多少时,应立即开始胸外心脏按压

医院护理工作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护理工作|医院_言语网
当前位置: &
医院护理工作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护理工作,医院
  发生猝死的护理应急预案    1. 护理人员在巡视病房过程中发现患者在病房内猝死,应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家属帮助呼叫医务人员。    2. 增援人员到达后,立即根据患者情况,依据心肺复苏抢救程序,配合医生采取各项抢救措施,抢救中应注意心、肺、脑复苏,及时开放静脉通路,必要时开通两条以上静脉通路。    3. 发现患者在走廊、厕所等病房以外的环境猝死,在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后,立即就地抢救,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同时,请旁边的患者或家属帮助呼叫医务人员。    4. 医务人员到达后,按心肺复苏抢救流程,迅速进行心肺复苏,及时将患者搬至病床上,搬运过程中不可间断抢救。    5. 在抢救中,应注意随时清理环境,合理安排呼吸机、除颤仪、急救车等各种仪器的摆放位置,腾出空间,利于抢救。    6. 参加抢救的各方人员应注意互相密切配合,有条不紊,严格查对,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并认真做好与家属的沟通、安慰等心理护理工作。    7. 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有关规定,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发生误吸的护理应急预案    1. 住院患者因误吸而突然发生病情变化后,医护人员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进行抢救处理。    2. 当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时:取站立身体前倾位,医护人员站在患者身后,一手抱住上腹部,另一手拍背。当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可让患者处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医护人员按压腹部,同时用负压吸引器吸引;也可让患者处于俯卧位,医护人员进行拍背。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者面色、呼吸、神志等情况。    3. 医务人员应迅速备好负压吸引用物,(负压吸引器、吸痰管、0.9%生理盐水、开口器、喉镜等),给误吸患者行负压吸引,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的吸入异物。    4. 当患者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心电监护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并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5. 及时采取脑复苏措施,如给予患者头戴冰帽保护脑细胞,遵医嘱给予患者脑细胞活性剂、脱水剂等。    6.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和瞳孔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采取措施。    7. 患者病情好转,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以下护理措施:    ⑴ 清理口腔,整理床单位,更换脏床单及衣物。    ⑵ 安慰患者和家属。    ⑶ 按“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在抢救结束6小时内,据实、准确的记录抢救过程。    8.待患者病情完全平稳,精神较好时,向患者详细了解发生误吸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尽可能的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抢救预案    1. 发现患者消化道大出血时,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休克患者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遵医嘱抽血、备血、急查血常规。    2. 如患者出现休克状态,出血量>1000ml,心率>120次/分,血压<80/50mmhg,且神志恍惚、四肢厥冷。应加快静脉输液速度,遵医嘱静脉给予止血剂、新鲜血或706代血浆等补充血容量,随时准备配合医生抢救。    3. 如为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应配合医生插入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同时准备100:8正肾素(去甲肾上腺素)盐水协助洗胃。    4. 静脉应用垂体后叶素或生长抑制素时,应遵医嘱严格控制滴速,防止速度过快而引起心悸、胸闷、头晕等不良反应。    5.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心电及血压监护,做好危重病人监护记录。大出血期间每15~30分钟测量生命体征一次,病情稳定4~6小时后可改为1~2小时一次,12小时后改为4~8小时测一次。    6. 注意观察患者呕吐物及大便的性质、量、颜色,同时准确记录出入量。密切观察患者神志、面色、口唇、指甲的颜色,警惕再次出血。    7. 保持呼吸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呕吐时头偏向一侧,避免误吸,备好负压吸引器,及时清理呼吸道及口腔血迹。    8. 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取平卧位并抬高下肢,以保证脑部供血。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空气新鲜,及时更换污染被褥。注意为患者保暖,避免受凉。    9. 患者大出血期间,应严格禁食,出血停止后,可遵医嘱给予温冷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高糖、低蛋白、无刺激的少渣食物。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做好口腔护理。    10. 作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大出血时陪伴患者,使其有安全感。听取并解答患者或家属的疑问,以减轻他们的恐惧和焦虑心情。    发生摔伤的应急预案    1. 当患者突然摔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检查患者摔伤情况,并及时通知医生。    2. 对疑有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的,要根据损伤的部位和伤情采取相应的搬运患者方法,将患者抬至病床,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3. 对于头部摔伤的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危及生命时,应立即将患者抬至病床,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测量生命体征,通知医生,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4. 受伤程度较轻者,可搀扶或用轮椅将患者送回病床,卧床休息,安慰患者,并测量血压、脉搏,根据病情做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5. 对于皮肤出现淤斑者进行局部冷敷,皮肤擦伤渗血者用碘伏清洗伤口后,用无菌敷料包扎,对于创面较大,伤口较深者遵医嘱注射破伤风。    6. 对严重摔伤的患者,每30分钟巡视一次,及时观察采取措施后的效果,直至病情稳定。    7. 准确及时书写护理记录,认真交接班。    8. 向患者了解当时摔倒情景,分析摔倒原因,向患者做宣教指导,提高患者自我防范意识,尽可能避免再次摔倒。    9. 检查病房设施,不断改进完善,杜绝不安全隐患。    发生坠床的应急预案    1. 对意识不清并躁动的患者,应加床挡,身边留有陪护人员。    2. 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3. 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宣教,告诉患者及家属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变化,造成一过性脑缺血引起晕厥。    4. 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床头传呼系统告诉护理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5. 一旦患者不慎发生坠床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做好心理安慰,通知医生查看患者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及时处理。    6. 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遵医嘱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7. 对病情严重的,每30分钟巡视患者一次,直至病情稳定。    8. 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住院患者发生精神症状的护理应急预案    1. 护理人员发现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立即向医生汇报并通知其家属。患者出现精神症状期间,要有家属陪伴。    2. 在兴奋和有伤人企图的患者面前,护士应做到冷静、沉着、大胆,同时也要注意自我防护,防止被患者咬伤、打伤等意外事情的发生。    3. 对躁动患者应专人重点护理,必要时采取约束措施,防止跌伤、坠床,标示疏散相邻患者和家属,以免误伤。同时要经常观察被约束患者的肢体颜色,以便了解血运情况。    4. 尊重患者,以消除患者的恐惧和敌对情绪。    5. 严格管理患者用物,如刀子、剪子、热水杯等易造成自伤和伤人的物品,禁止放在患者周围。    6. 吃药时要看着患者咽下,经验查确认服下后方可离去,最好在患者开始吃饭时喂药,以免患者将药藏在手里或颊部。    7. 测试体温时应有专人始终守护在患者身旁,以免造假或将体温表作为伤害性物品。    8. 配合医生向家属交待病情,根据病情遵医嘱转院。    患者有自杀倾向时的措施预案    1. 当患者有自杀念头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护士长向上级领导汇报。    2. 没收锐利物品等防止发生意外。    3. 做好协调工作,将患者转至单独房间,通知家属,要求24小时陪伴,不得离开。    4. 详细交接班,同时多关心患者,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    5. 若患者不同意转至单独房间,将同室患者转入其它房间,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住院患者躁动应急预案    1. 发现患者躁动时,首先寻找躁动原因,及时通知医生,给与相应的处理。    2. 观察患者病情,注意观察意识及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    3. 在监护病房的患者,要有专人看护,加床挡,必要时使用保护性约束,防止患者误伤及自伤。    4. 对医学专用恢复期出现躁动的患者,与家属进行沟通,以减轻他们的紧张心理,取得合作。    5. 病情逐渐加重引起的躁动患者,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控制病情。    6. 昏迷患者病情逐渐好转出现的躁动,要经常呼唤患者,了解意识恢复程度。    7. 对患者加强生活护理,增加患者舒适感,减少不良因素对患者的刺激。    8. 注意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音对患者的不良刺激。    9. 对意识模糊或精神异常者要给患者加用床挡,按时巡视,以免发生坠床。    10. 对躁动患者实施保护性约束时,要征得家属同意,并注意动作轻柔,约束带松紧适宜,以免对患者造成损伤,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肢体颜色。    发生输血反应的护理应急预案    1. 患者输血时,责任护士每15分钟巡视一次,询问患者主诉,如出现寒战、高热、腰痛等输血反应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血。及时通知医生查看,做出相应的处理。    2. 护士应做好患者心理护理及家属的安慰工作。    3. 应及时给予吸氧、保暖、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    4. 备好急救物品,遵医嘱随时进行抢救。    5. 将输血器、剩余的血制品、血袋(保持无菌状态)等相关物品送血库检验。    6. 应及时上报护理部等相关科室。    发生输液反应的护理应急预案    1. 当患者发生输液反应时,护士立即到患者身边,停止输液,必要时吸氧,并立即通知医生。    2. 为患者保暖及时测量体温,如高热者遵医嘱给予物理降温及对症治疗。    3. 如发生肺水肿,立即使患者取坐位,双下肢下垂,给予高流量吸氧,并在湿化瓶内加入30-50%的酒精,缓解缺氧症状,同时配合医生及时抢救。    4. 如发生空气栓赛,立即使患者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同时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5. 如发生静脉炎,应协助患者抬高患肢,遵医嘱给予湿热敷、理疗。    6. 备好急救物品,遵医嘱随时进行抢救。    7. 留取标本,应将全套输液物品封存、冰箱保存,并及时报告药剂科、医务处、护理部。    发生化疗反应药物外渗的护理应急预案    1. 注射药物时怀疑漏出血管,须立即停止注药或输液。    2. 将针头保留并将注射器回抽后注入解毒剂。    3. 遵医嘱给药,皮下注入解毒剂。    4. 冰敷24小时(止痛并使解毒剂停留于局部以发挥作用)    5. 抬高患肢。    6. 如疼痛不缓解遵医嘱给药局部封闭。    7. 及时报告医生并详细记录药物渗漏情况。    患者突然发生病情变化时应急预案    1. 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现场查看,做出相应的处理。    2. 积极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3. 必要时通知患者家属。    4. 某些重大抢救或重要人物抢救,(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 )应按医院规定及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节假日、夜间通知院行政值班室。    5. 抢救期间做好各项护理治疗工作,在抢救6小时之内据实补记护理记录。    发生护理差错事故时应急预案    1. 各科室建立事故差错登记本,由本人及时登记发生事故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组织讨论和总结。    2. 发生事故差错时,要积极采取抢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由于事故差错造成的不良后果。    3. 发生事故差错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口头或电话报告护理部,重大事故要立即报告护理部、科主任,事故责任者应在3天内提交书面检查材料。    4. 发生事故差错的有关各种记录、化验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患者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突然停电的应急预案    住院患者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如果遇到突然停电、跳闸等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应采取补救措施,以保护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安全。    1. 在患者使用呼吸机的同时,应准备好应急物品,包括:简易呼吸器及连接氧气管道、手电筒等。值班护士应熟知使用呼吸机患者的病情、应急物品放置的位置等。    2. 当发生突然断电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床前,通知医生,观察患者面色、呼吸、心率、意识及呼吸机工作情况。(有的呼吸机带有直流电池)    3. 当呼吸机不能正常工作时,护士应立即停止应用呼吸机,迅速将简易呼吸器、氧气与患者呼吸道相连,用人工呼吸的方法调整患者呼吸;如果患者自主呼吸良好,应给予鼻导管吸氧;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心率、面色、意识等情况。    4. 立即与有关部门联系:总务科、电工班、院办公室、医务科、护理部、院总值班等,迅速采取各种措施,尽快恢复通电。    5. 停电期间,本病区主管医生、护士不得离开患者,以便随时处理紧急情况。    6. 停电期间,护理人员应照常执行长期医嘱或临时医嘱,不得延误。    7. 通电后,通知医生根据患者情况调整呼吸参数,重新将呼吸机与患者人工气道连接。并观察至呼吸机工作正常,患者一般情况平稳后方可离开。    8. 护理人员将停电经过及患者生命体征准确记录护理文书中。    注:带有蓄电池的呼吸机,在平日应定期充电,使蓄电池始终处于饱和状态,以保证在出现突发事件时能够正常运行。    住院患者外出不归的应急预案    1. 值班护士在巡视病房时,应掌握患者情况。如发生患者不在或通过同室患者确定为外出时,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特殊病例应通知院总值班室。    2. 立即用通讯工具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同时上报护士长。    3. 节日期间除通知主管医生外,还应立即通知护士长及行政值班室。    4. 患者回来后应立即回复主管医生、护士长及行政值班室。    5. 护士还应为返院患者及时测量体温、脉搏、血压,需要治疗者应立即实施,并做好护理记录。    住院患者自行离院应对预案    1. 当发现住院患者不知去向时,应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护士长。    2. 通知院保卫科院内寻找,或派人到附近寻找患者。    3. 并尽快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    4. 若寻找不到患者,通知护理部、医务科、行政值班室。    5. 进一步评估患者的潜在危险,与家属交待。    6. 客观记录事情经过,向主管部门报告。    病房发生失窃时应急预案    1. 发生失窃或患者报告丢失贵重物品时,应保护现场,禁止人员出入。    2. 电话通知保卫科,到现场处理,夜班还要通知行政值班室。    3. 做好入院宣教及病区医疗护理安全工作,告知患者贵重物品应妥善保管好,如遇陌生人进入病室,立即用呼叫器通知值班护士。    4. 手术患者的贵重物品应立即交患者家属保管,无家属时应封存好,交护士长保管。    停水应急预案    1. 接到停水通知后,做好停水准备根据停水原因做好贮水工作,将贮水器灌满备用放固定位置。    2. 将停水时间及时通知患者,做好停水准备。    3. 若停水时间长,应为患者备好生活用水及饮用水。    4. 上报护理部及院相关科室,做好相互协调工作。    5. 若突然停水,夜间要与行政值班室联系,汇报停水情况,白天要与维修组联系,查询原因,紧急处理。病房应尽可能贮水。    泛水应急预案    1. 立即查找泛水原因,如能自行解决应立即采取措施。    2. 不能自行解决者,立即与管道维修组联系。夜间向行政值班室报告。    3. 告诫患者切不可涉足泛水区或潮湿处,防止滑倒。    4. 工作人员及时清理泛水,防止患者跌倒。    停电应急预案    1. 通知停电后,立即做好停电准备,备好手电、蜡烛等,如有抢救患者应立即通知医务科、护理部。    2. 突然停电后要维持抢救工作和正常工作状态,应注意观察应急灯,是否正常照明,应急灯或已熄灭时用手电、蜡烛照明。    3. 当班护士要沉着冷静,告知患者尽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防发生摔伤等意外。    4. 必要时通知医务科、护理部,夜间节假日期间通知行政值班室。    5. 与电工组联系,查询停电原因及来电时间。    6. 加强病房巡视,密切观察危重病人的情况,安抚患者,注意防火、防盗。    失火时紧急疏散患者预案    1. 当病区发现火种时,迅速通知所有工作人员进入应急状态,用灭火器灭火,通知值班医生,尽快撤出易燃易爆物品。打开消防通道,准备疏散患者。在灭火同时,立即通知院领导、保卫科、院行政值班室。    2. 火势不能控制时,值班人员立即拨打“119”报警电话,呼救,取得援助。迅速指挥病房内患者疏散。避开火源,就近疏散。    3. 由专人负责保障疏散通道的畅通,各科指定专人负责检查每个房间,保证每名患者能安全撤离。对于危重患者派专人用轮椅或担架车撤离。    4. 如精密仪器、大型设备、电器线路着火,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自救,防止火源进一步扩散。自救过程中注意爱护贵重仪器、设备,尽量防止破坏。    抢救及特殊事件报告处理预案    1. 对于各科室进行的重大抢救活动及特殊患者抢救治疗,应及时向医院有关部门及院领导报告,以便使院领导掌握情况,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更好的组织力量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    2. 需报告的重大抢救及特殊事件内容:    (1) 涉及灾害事故、突发事件所致死亡3人以上或同时伤亡6人以上的抢救。    (2) 知名人士、保健对象、外籍及境外人士的抢救。    (3) 本院职工的住院及抢救。    (4) 涉及有医疗纠纷或严重并发症患者的医疗及抢救。    (5) 特殊及危重病例的医疗及抢救。    (6) 大型活动和其他特殊情况中出现的患者。    3. 报告程序及时限:    (1) 参加抢救的医务人员应立即向科室及院有关部门报告;参加院前、急诊及住院患者抢救的医务人员向医务科、护理部报告;参加门诊抢救的医务人员向门诊部报告;节假日、夜间向院行政值班报告。在口头或电话报告的同时,科室、病房应填书面报告单在24小时内报医务科。    (2) 医务科、护理部、门诊部、院行政值班接到报告后应在10分钟内向院领导报告。    护理人力资源紧急调配预案    为了有效的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保障医院广大职工及就医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根据《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护理部紧急状态下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    1. 本方案所指紧急状态下的突发事件,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及医院公众健康、环境安全及正常医疗秩序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等,及其他影响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状态。    2. 遇有紧急状态时,护理部接到电话或报告后,立即启动本方案。    3. 根据紧急状态的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调整护理人员,如遇有重大抢救任务,配合医务部门立即通知预先成立的急救队成员,在规定时间内到位。    4. 遇有院内重大抢救任务时,调动相关科室护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到位。    5. 对院内的重大医疗事件及抢救,原科室人力紧张时,须抽调相关科室护理人员予以协助。    6. 各科室护士长在医院有重大事件时,都应该从大局出发,积极配合护理部的人力调配,以确保医院工作的正常进行。
转载必须保留本文地址:
《》所有描述和言论均为原作者和网友看法,与本网立场无关删除与联系请发邮件至
& 2017 言语网&粤ICP备号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nginx/0.8.54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
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
范文一: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是重建循环的重要方法,正确的操作可使心排血量约达到正常时的1/4~1/3、脑血流量可达到正常时的30%,这就可以保证机体最低限度的需要了。1、按压原理 通过按压胸骨,使胸腔内压力增高,促使心脏排血。放松时,胸腔内压力降低,且低于静脉压,从而使静脉血回流于右心,即“胸泵原理”;另外,心脏直接受到直接挤压也产生排血。放松时,心腔自然回弹舒张,使得静脉血回流于右心,即“心泵原理”。多数学者认为,胸外心脏按压能导致人工循环是这两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2、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1)操作时根据患者身体位置的高低,站立或跪在患者身体的任何一侧均可。必要时,应将脚下垫高,以保证按压时两臂伸直、下压力量垂直。(2)按压部位 按压部位原则上是胸骨下半部,常用以下定位方法:
①用触摸颈动脉的食、中指并拢,中指指尖沿患者靠近自己一侧的肋弓下缘,向上滑动至两侧肋弓交汇处定位,即胸骨体与剑突连接处。
②另一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线上,并触到定位的食指。③然后再将定位手的掌根部放在另一手的手背上,使两手掌根重叠。
④手掌与手指离开胸壁,手指交叉相扣。(3)按压姿势 两肩正对患者胸骨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不得弯曲,肩、肘、腕关节成一垂直轴面;以髋关节为轴,利用上半身的体重及肩、臂部的力量垂直向下按压胸骨。(4)按压深度 一般要求按压深度达到4~5cm,约为胸廓厚度的1/3,可根据患者体型大小等情况灵活掌握,按压时可触到颈动脉搏动效果最为理想。(5)按压频率 100次/分钟,不要(6)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的比例为2:30,即每做2次口对口吹气后,立即做30次胸外心脏按压。单人操作为2:30,双人操作为1:15。3、胸外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1)确保正确的按压部位,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重要条件,又可避免和减少肋骨骨折的发生以及心、肺、肝脏等重要脏器的损伤。(2)双手重叠,应与胸骨垂直。如果双手交叉放置,则使按压力量不能集中在胸骨上,容易造成肋骨骨折。(3)按压应稳定地、有规律地进行。不要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不要间断,以免影响心排血量。(4)不要冲击式地猛压猛放,以免造成胸骨、肋骨骨折或重要脏的损伤。(5)放松时要完全,使胸部充分回弹扩张,否则会使回心血量减少。但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壁,以保证按压位置的准确。(6)下压与放松的时间要相等,以使心脏能够充分排血和充分充盈。(7)下压用力要垂直向下,身体不要前后晃动。正确的身体姿势既是保证按压效果的条件之一,又可节省体力。(8)最初做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4~5个循环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隔4~5分钟检查一次生命体征,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双人徒手操作双人徒手CPR时,对患者的评估及基本操作与单人CPR相同。一人做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保持气道通畅及人工通气,并检查颈动脉搏动,评价按压效果。按压频率100次/分钟,按压/通气比为30:2。CPR操作开始的第1分钟后检查一次生命体征,以后每做5轮回检查一次,每次检查时间不得超过10秒钟。原文地址:
范文二:胸外心脏按压胸外心脏按压则病人神志突然消失,同时病人胸廓无呼吸起伏动作,口鼻亦无气息吐出,如果颈动脉搏动消失,则判断其呼吸心跳停止。呼叫同事抢救的同时,置病人于平卧位,躺在硬板床或地上,去枕,解开衣扣,松解腰带。首先用拳头在病人心前区迅速叩击三下。术者站立或跪在病人身体一侧。术者两只手掌根重叠置于病人胸骨中下l/3交界处。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之重力向病人脊柱方向按压。按压应使胸骨下陷4~5cm(婴幼儿下陷l一2cm)后,突然放松。按压频率100次/分钟。单人抢救时,每按压30次,俯下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30:2)。按压5个循环周期(约2分钟)对病人作一次判断,主要触摸颈动脉(不超过5秒)与观察自主呼吸的恢复(3~5秒)。双人抢救时,一人负责胸外心脏按压,另一人负责维持呼吸道通畅,并做人工呼吸,同时监测颈动脉的搏动。两者的操作频率比仍为30:2。【注意事项】1.按压必须要与人工呼吸同步进行。2.按压不宜过重、过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也不宜过轻,会导致效果不好。3.按压放松时手掌不要离开原部位。4.因抢救需要(如心内注射,做心电图),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5s。5.婴幼儿心脏位置较高,应按压胸骨中部,频率100次/分钟。阅读详情:
范文三:胸外心脏按压适应证禁忌证适应证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包括心搏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极弱。 禁忌证⑴胸壁开放性损伤;⑵肋骨骨折;⑶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⑷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2操作方法⑴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交界处的正中线上或剑突上2.5~5cm处。⑵按压方法:①抢救者一手掌根部紧贴于胸部按压部位,另一手掌放在此手背上,两手平行重叠且手指交叉互握稍抬起,使手指脱离胸壁。②抢救者双臂应绷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体重和肩、臂部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③按压应平稳、有规律地进行,不能间断,下压与向上放松时间相等;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的猛压或跳跃式按压;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部按压部位,但应尽量放松,使胸骨不受任何压力。④按压频率为80~100次/分,小儿90~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以1:1为恰当。与呼吸的比例同上述。⑤按压深度成人为4~5cm,5~13岁者3cm,婴、幼儿2cm。 ⑶按压有效的主要指标:①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2>8.OkPa;②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③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④出现自主呼吸;⑤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⑷在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人工呼吸,更不要为了观察脉搏和心率而频频中断心肺复苏,按压停歇时间一般不要超过10秒,以免干扰复苏成功。按压与人工呼吸的比例按照单人复苏方式应为30:2。3注意事项⑴ 首先检查患者呼吸道是否阻塞。口腔内如有异物应及时清除(包括义齿),为人工呼吸或气管插管打下基础。因为维持循环与呼吸功能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⑵ 准确、及时判断心跳停止,果断有效地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是保障抢救成功的关键。在胸外按压的同时建立良好的静脉通路,以保障复苏药物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⑶ 操作者准确、熟练、动作要到位。应注意按压正确部位、操作手法的准确性。按压应平稳、均匀、有规律。⑷ 按压部位不宜过低,以免损伤肝、胃等内脏。压力要适宜,过轻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过重会使胸骨骨折,导致气血胸。⑸心肺复苏施救应坚持20~30分钟,如为低温、溺水、触电、药物中毒、高血钾症等患者,可适当延长心肺复苏实施的时间。4常见错误1)按压部位不正确。向下错位时则受压部位为剑突,可至剑突受压折断,肝脏受冲击破裂或胃部受压导致呕吐定位向两旁偏移或按压时手指没有翘起时则易至肋骨骨折及连枷胸,导致气胸、血胸。所以按压前一定要按照标准的方法进行定位,手掌根部的长轴应与肋骨的长轴平行,不要偏向一旁,手指、手心翘起,避免接触和按压肋骨或肋软骨。2)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导致用力不垂直,按压力量不足,按压深度达不到4~5公分。正确的方法是抢救者双臂绷直,双肩在患者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时可利用髋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力量向下按压。3)冲击式按压、猛压、揉面式、摇摆式、搓搓板式、按压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导致下次按压部位错误等情况,均可由此引起骨折。正确的方法是按压要平稳,垂直用力向下,有规律的进行,不能间断,不能左右摇摆,不能冲击式地猛压。按压与放松时间应大致相等。放松时定位的手掌根部不要离开胸骨定位点,但应尽量放松,使胸骨不承受任何压力,否则,心脏则不能充分舒张,从而导致血液回流障碍,影响心脏按压的效果。4)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在承受一定的压力,影响血液回流。阅读详情:
范文四:胸外心脏按压术胸外按压术适应症:因各种原因所造成的循环骤停、心室纤颤及心搏积弱禁忌症:胸壁开放性损失、肋骨骨折、胸廓畸形或心包填塞、凡已明确心、肺、脑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无法逆转者,可不必进行复苏术。如晚期癌症等。准备1、 呼吸和循环骤停的判断(1) 意识完全丧失:首先判断患者的反应,观察皮肤颜色、瞳孔。可以拍打或摇动患者,并大声问“你还好吗?”。(2) 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股动脉也可):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处。(3) 迅速检查能否正常呼吸:应在患者没有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仅仅是喘息)的情况下就开始救援。心脏骤停患者可能出现癫痫症状或濒死喘息,并导致可能的施救者无法分辨,应询问成人患者的反应,确定患者是否有呼吸以及呼吸是否正常,以尝试区分濒死喘息的患者(即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以及可正常呼吸不需要心肺复苏的患者。通过看、听、感觉(看:胸部有无起伏;听: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口鼻附近,听有无气流呼出的声音;感觉:有无气体溢出)。三步骤完成,判断时间不超过10s。(最新指南这步已被取消)。(4) 听心音是否正常2、 求助 在不延缓实施救援的同时,立即呼救(打电话或呼叫他人打电话),寻找他人帮助,通知急救医疗系统。3、 锤击复律 确认心跳骤停后,可试作锤击复律,从20-25cm高度向胸骨中下1/3交界处锤击1-2次,若患者能立即恢复脉搏和呼吸,不应继续锤击。(已证实室速者不应锤击,以防锤击后转为室颤。)操作2005版《心肺复苏指南》规定,成人心肺复苏程序从开放气道开始,首先检查病人是否可以正常呼吸,然后做2次人工呼吸,再进行30次胸外按压,随后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30:2循环,即“ABC”。新指南将C步骤提到了第一位,即在打开气道和做人工呼吸之前就进行胸外按压,即“CAB”。1. 打开和清理呼吸道(1) 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2) 取下活动义齿。如果有明显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的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3)采取仰头抬颏法:一手置患者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只手的示、中两指尽量提高下颏,使下颌尖、耳垂的连线使下颏尖耳垂连线基本与平地垂直,以通畅气道。2. 口对口人工呼吸(可垫湿的纱布)(1)术者以置于患者前额的手的拇指与食指捏闭患者鼻孔;(2)用口唇把患者的口全罩住,缓慢吹气,确保胸廓能看到抬起即可,送气时间为1s以上,呼气时松开。实施人工呼吸前,正常吸气即可,无需深吸气。保证足够的潮气量使胸廓起伏。无论是否有胸廓起伏,两次人工通气后应立即胸外按压。3.胸外心脏按压患者应仰卧于平躺于硬质平面,救援者站或跪其旁。如患者在床上进行,应在患者背部垫以硬板。(1)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双乳头中间。(2)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部,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肩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同一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保证手掌用力在胸骨上,避免肋骨骨折,不要按压剑突。按压时,手掌根部不能离开胸壁。(3)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至少5cm,而后迅速放松(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反复进行。(原因是通过增加胸廓内压力以及直接压迫心脏产生血流。通过按压,可以为心脏和大脑提供重要血流以及氧和能量)(4)按压时间:放送时间=1:1(5)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按压过程中努力减少中断(除一些特殊的操作,如建立人工气道或者进行除颤),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呼吸,判断时间不超过10s,如已经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搏动及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设备的到达。 4. 按压有效地主要指标:Ⅰ按压时能扪及大动脉搏动,收缩压>8.0KPa;Ⅱ患者面色、口唇、指甲及皮肤等色泽再度转红;Ⅲ扩大的瞳孔再度缩小;Ⅳ出现自主呼吸;Ⅴ神志逐渐恢复,可有眼球活动,睫毛反射与对光反射出现,甚至手脚抽动,肌张力增加;尽量缩短最后一次按压至到给与电击之间的时间,及给与电击到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的时间。在发生心脏骤停的4分钟内开始有效的心肺复苏,病人得救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心肺复苏每延迟1分钟,病人的生存率下降7%~10%。 胸外按压并发征肋骨骨折、心包积血或心脏压塞、气胸、血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注意事项:1. 每次人工呼吸时间超过1s,潮气量以能够观察到胸廓起伏为准。2. 按压必须要与人工呼吸同时进行。并建立良好的静脉液路。3. 按压不宜过重、过猛,以免造成肋骨骨折,严重者损伤肝、胃等内脏;也不宜过轻,会导致效果不好。4. 按压放松时手掌不要离开原部位。5. 因抢救需要(如必要时的心内注射,做心电图),停止按压不要超过15s。6. 在通气之前开始按压7. 整个过程尽量避免延误或中断。阅读详情:
范文五:胸外心脏按压术胸外心脏按压术[适应证]各种创伤、电击、溺水、窒息、心脏疾病或药物过敏等引起的心搏骤停。
[方法]1、患者仰卧硬板床或地上(如系软床应在背部加垫硬木板)。2、术者以一手掌根部放于患者胸骨体中下1/3交界处,将另一手掌压于其上,前臂与患者胸骨垂直,以上身前倾之力向脊柱方向作有节奏的带冲击性的按压,每次按压使胸骨向下压陷3~4cm左右,随即放松,以利心脏舒张。放松时,术者的手不要离开胸骨接触面,以免移位。3、按压约70~80/min(小儿约100/min),直至心跳恢复。[注意点]1、按压位置要正确,偏低易引起肝破裂,偏高影响结果,偏向两侧易致肋骨骨折、气胸、心包积血等。2、按压用力要适宜,以能扪及股动脉搏动或瞳孔不散大为满意。3、在本操作的同时,应行人工呼吸。[问答]1、胸外心脏按压的机制?答:胸外心脏按压主要是引起胸内压力普遍性增高,促进血液流动放松时使压力下降,促进静脉血流向右心,以达到维持有效血液循环之目的。按压时产生前向而不是后向血流有三种原因:①颈静脉系统有静脉瓣存在;②动脉对血管萎陷的抗力大于静脉,在增加胸内压时导致胸腔出口处静脉萎陷;③动脉容量小于静脉,意味着等量血液在动脉系统产生较大压力。此种机制称为“胸泵机制”。2、8岁以下儿童胸外心脏按压的特点?答:1岁以内的小儿称为婴儿。8岁以下儿童,在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有以下特点:①婴儿颈动脉不易触及,可检查肱动脉;②婴儿按压部位是两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线交界点下一横指处。儿童——胸骨中部;③按压时采用食指和中指两个指头压;④下压深度:婴儿——2厘米±;儿童——3厘米±;频率:婴儿>100次/分,儿童80~100次/分;⑤按压与呼吸之比为:5:1。3、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答:胸外心脏按压常见的错误有:①按压除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容易引起肋骨骨折;②按压定位不正确,向下易使剑突受压折断而致肝破裂;③按压用力不垂直,导致按压无效或肋软骨骨折,特别是摇摆式按压更易出现严重并发症;④抢救者按压时肘部弯曲,用力不够,因而按压深度达不到下陷4~5厘米;⑤按压冲击式,猛压,其效果差,且易导致骨折;⑥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造成下次按压部位错误,引起骨折;⑦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松弛、胸部仍承受压力,使血液难以回到心脏。4、胸外心脏按压的禁忌症有哪些?答:凡有胸壁开放性损伤、胸廓畸形、肋骨骨折或心包填塞等均应列为胸外心脏按压的禁忌症阅读详情:
范文六:胸外心脏按压法胸外心脏按压法一、适用范围: 二、大纲要求:三、需要材料:医用酒精 四、需要设备:智能模拟人 五、技能要求:1、现场诊断要迅速,时间不大于10秒;2、使触电者仰面躺在平的地方,保持呼吸畅通,背部着地处应平整稳固,以保证按压效果;3、救护者右手的食指和中指沿触电者的右侧肋弓下缘向上,找到肋骨和胸骨接结合处的中点。两手指并齐,中指放在切迹中点(剑突底部),食指平放在胸骨下部,另一只手的掌根紧挨食指上缘置于胸骨上,即为正确的按压位置;4、救护人员站在或跪在触电者一侧肩旁,上身前倾,两肩位于触电者胸骨正上方,两臂伸直,肘关节固定不屈,两手掌要相叠,手指翘起,不接触触电者的胸膛。以髋关节为支点,利用上身的重量,垂直将正常人胸骨压陷3~5㎝(儿童及瘦弱者酌减);5、压至要求程度后,立即放松,上抬要充分,但放松时救护人的掌根不得离开胸膛;
6、按压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按压和放松的时间相等,各占50%;
7、按压必须有效,其标志是按压过程中可以触及颈动脉搏动。 六、考核:1、考核所需设备、材料同上 2、考核时间:30分钟 3、考核要点:1)现场诊断的方法是否正确;
2)查找按压点的方法是否正确;
3)按压姿势是否正确;
4)操作的频率是否得当;5)整个急救过程动作是否熟练,准确;
6)是否养成安全文明生产的好习惯。七、评分参考标准阅读详情:
范文七: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胸外心脏按压是心脏停跳时采用人工方法使心脏恢复跳动的急救方法。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具体方法如下:1、迅速将病人置于仰卧位,平放于地面或硬板上,解开衣领,头后仰使气道开放。抢救者跪(或站)在病人左侧,先向病人口对口吹几口气,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并得到氧气。2、用手握拳猛击病人心前区1~2下,拳击可产生微量电流,使心脏恢复跳动3、按压部位为胸骨中段1/3与下段1/3交界处。4、左手掌根部紧贴按压区,右手掌根重叠放在左手背上,使全部手指脱离胸壁。5、抢救者双臂应伸直,双肩在病人胸部正上方,垂直向下用力按压。按压要平稳,有规则,不能间断,不能冲击猛压,下压与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6、按压次数:成人每分钟80--100次;儿童每分钟100次;婴儿每分钟120次。7、按压深度:成人胸骨下陷3~4厘米,儿童3厘米,婴儿2厘米。8、对儿童心脏按压只需用一只手掌紧贴按压区;婴儿只用中指与食指在按压区加压就行了,位置要高一点,靠近乳头连线中点上方一指。9、在进行胸外按压的同时,要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只有一人抢救时,可先口对口吹气2次,然后立即进行心脏按压15次,再吹气2次,又再按压15次;如果有两人抢救,则一人先吹气1次,另一人按压心脏5次,接着吹气1次,再按压5次,如此反复进行,直至有医务人员赶到现场。10、心脏按压用的力不能过猛,以防肋骨骨折或其他内脏损伤。若发现病人脸色转红润,呼吸心跳恢复,能摸到脉搏跳动,瞳孔回缩正常,抢救就算成功了。因此,抢救中应密切注意观察呼吸、脉搏和瞳孔等。..阅读详情:
范文八:怎样做胸外心脏按压术怎样做胸外心脏按压术胸外心脏按压就好象“人工心跳”,暂时帮助心脏进行工作,将血液压出去,流回来,使血液仍能继续循环。
由于心脏按压的部位在胸部,此时又必须同时做人工呼吸,而俯卧压背、仰卧压胸、仰卧牵臂式人工呼吸法就不易实施,只能作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可以十分协调地进行,一人作心脏按压, 另一人作口对口吹气。为了使操作顺利,病人要躺卧在木板或平整的地面上,以便救护人按压时背面有硬物支撑。具体方法是让病人仰卧,抢救者站或跪在一侧,用一手的掌根贴在病人胸骨上2/3与下1/3交界处,另一手叠在这只手背上,两臂肘关节伸直,靠上身重量作快速按压,使胸骨下陷约3—4厘米,心脏间接受到压迫,然后放松,有节奏地一压一松,每分钟约60—70次。口对口吹气与胸外心脏按压常同时进行,一般每吹一口气,作4—5次心脏按压。如果现场抢救时,只有一人操作,则可以先吹两口气,然后作10次心脏按压,按比例反复进行。如病人出现面色转红,瞳孔缩小,可触及脉搏或测到血压,说明心跳已经恢复。反之,身体冰冷、关节强硬、肌肉变硬、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则病人已真正死亡。 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有口对口吹气法、俯卧压背法、仰卧压胸法,但以口对口吹气式人工呼吸最为方便和有效。1.口对口或(鼻)吹气法:此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而且气体的交换量大,接近或等于正常人呼吸的气体量。对大人、小孩效果都很好。操作方法:(1)病人取仰卧位,即胸腹朝天。(2)救护人站在其头部的一侧,自己深吸一口气,对着伤病人的口(两嘴要对紧不要漏气)将气吹人,造成吸气。为使空气不从鼻孔漏出,此时可用一手将其鼻孔捏住,然后救护人嘴离开,将捏住的鼻孔放开,并用一手压其胸部,以帮助呼气。这样反复进行,每分钟进行14--16次。如果病人口腔有严重外伤或牙关紧闭时,可对其鼻孔吹气(必须堵住口)即为口对鼻吹气。救护人吹气力量的大小,依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以吹进气后, 病人的胸廓稍微隆起为最合适。口对口之间,如果有纱布。则放一块叠二层厚的纱布,或一块一层的薄手帕,但注意,不要因此影响空气出入。2.俯卧压背法:此法应用较普遍,但在人工呼吸中是一种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病人取俯卧位,舌头能略向外坠出,不会堵塞呼吸道,救护人不必专门来处理舌头,节省了时间(在极短时间内将舌头拉出并固定好并非易事),能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气体交痪量小于口对口吹气法,但抢救成功率高于下面将要提到的几种人工呼吸法。目前,在抢救触电。溺水时,现场还多用此法。但对于孕妇、胸背部有骨折者不宜采用此法。操作方法:(1)伤病人取俯卧、位,即胸腹贴地,腹部可微微垫高,头偏向一侧,两臂伸过头,一臂枕于头下,另一臂向外伸开,以使胸廓扩张。(2)救护人面向其头,两腿屈膝跪地于伤病人大腿两旁,把两手平放在其背部肩胛骨下角(大约相当于第七对肋骨处)、脊柱骨左右,大拇指靠近脊柱骨,其余四指稍开微弯。(3)救护人俯身向前,慢慢用力向下压缩,用力的方向是向下、稍向前推压。当救护人的肩膀与病人肩膀将成一直线时,不再用力。在这个向下、向前推压的过程中,即将肺内的空气压出,形成呼气。然后慢慢放松回身,使外界空气进入肺内,形成吸气。(4)按上述动作,反复有节律地进行,每分钟14--16次。3.仰卧压胸法:此法便于观察病人的表情,而且气体交换量也接近于正常的呼吸量。但最大的缺点是,伤员的舌头由于仰卧而后坠,阻碍空气的出入。所以作本法时要将舌头按出。这种姿势,对于淹溺及胸部创伤、肋骨骨折伤员不宜使用。操作方法:(1)病人取仰卧位,背部可稍加垫,使胸部凸起。(2)救护人屈膝跪地于病人大腿两旁,把双手分别放于乳房下面(相当于第六七对肋骨处),大拇指向内, 靠近胸骨下端,其余四指向外。放于胸廓肋骨之上 。(3) 向下稍向前压,其方向、力量、操作要领与俯卧压背法相同。阅读详情:
范文九: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胸外心脏按压注意事项胸外心脏按压术适用于各种创伤、电击、溺水、窒息、心脏疾病或药物过敏等引起的心搏骤停。[操作方法]患者仰卧在硬板上或地上,如系软床应加垫木板。术者一手掌根部放于患者胸骨下2/3处,另一手重叠于上,两臂伸直,依靠术者身体重力向脊柱方向作垂直而有节律的按压。按压时用力须适度,略带冲击性,每次按压使胸骨向下压陷3—4厘米,随后放松,使胸骨复原,以利心脏舒张。按压频率成人每分钟60-80次,小儿l00次,直至心脏恢复。[注意事项]必须用手掌根部加压于胸骨下半段,对准脊校按压,不应将手掌乎放,不应压心前区。 按压与放松时间应大致相等。 心脏按压的同时应施行有效的人工呼吸。 按压无效时,即应由气管内滴人或静脉内推入0.1%肾上腺素l毫升,或根据情况由静脉或气管内给予其他复苏药物。阅读详情:
范文十:胸外心脏按压资料之三2012年遵医五院“三基”技能培训资料之三胸外心脏按压【概述】CPR时胸外按压是在胸骨下1/2提供一系列压力,这种压力通过增加胸内压或直接挤压心脏产生血液流动,并辅以适当的人工呼吸,就可为脑和其他重要器官提供有氧血供,有利于电除颤,《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规定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在放置高级气道之前,无论是单人还是双人CPR,按压/通气比均为30:2(连续按压30次,然后吹气2次),如果已经有了高级人工气道,2名救助者不必再进行CPR周期,按压者可以进行连续的频率为100次/分钟的按压,而不会因为人工呼吸而中断,另一人实施8~10次/分钟的人工呼吸。【适应症】心脏骤停【技术要领】1. 按压部位为胸骨下半段,标准体型患者位于两侧乳头连线与胸骨正中的交界处。2. 将手掌跟贴在胸骨下半段,另一手掌重叠放在手背上,手指翘起脱离胸壁,也可用两手手指交叉抬手指,手掌根部长轴与胸骨长轴确保一致,保证手掌全力压在胸骨上,可避免发生肋骨骨折,不要按压剑突。3. 无论手指是伸直还是交叉在一起,都应离开胸壁,手指不应用力向下按压。4. 肘关节伸直,上肢呈一直线,双肩正对双手,以保证每次按压的方向与胸骨垂直。如果按压时用力方向不垂直,部分按压力丧失,影响按压效果。5. 对正常体型的患者,按压幅度为4~5cm,按压频率为100次/分钟,按压/通气比率为30:2.6. 每次按压后,双手放松使胸骨恢复到按压前的位置,血液在此期间可回流到胸腔,放松时双手不要离开胸壁,一方面使双手位置保持固定,另一方面,减少胸骨本身复位的冲击力,以免发生骨折。再一次按压周期内,按压与放松时间各为50%时,可产生有效的脑和冠状动脉灌注压。7. 一位以上急救人员现场CPR时,每隔2分钟应相互轮换按压,,每2分钟或5个CPR循环后,轮换“按压者”应在5秒内完成。【并发症】正确的CPR技术可减少并发症,在成人患者,即使胸外按压动作得当,也可能造成肋骨骨折,胸、肺挫伤、肝脾撕裂伤和脂肪栓塞。按压过程中,手的位置要正确,用力要均匀有力,虽然有时可避免一些并发症,但不能完全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四日阅读详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脏按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