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盲生体育课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盲校体育课中对盲生协调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年06期
浅谈盲校体育课中对盲生协调能力的培养
【摘要】:正协调能力是指在进行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分动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集灵敏度、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协调能力是学生形成运动技能的重要基础。学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G761【正文快照】:
协调能力是指在进行身体运动的过程中,调节与综合身体各个部分动作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集灵敏度、速度、平衡能力、柔韧性等多种身体素质为一体,充分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支配和调节功能。协调能力是学生形成运动技能的重要基础。学生协调能力好,在运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布文锋;;[J];教育导刊;2011年07期
黄志阳;;[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李梦吾;;[J];教育艺术;2011年07期
王欣;;[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郭梅芳;;[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陈君恩;;[J];现代特殊教育;2011年Z1期
刘宝梅;;[J];才智;2011年17期
郭梅芳;;[J];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年06期
李汉强;范圣华;高旭东;;[J];中国校外教育;2011年13期
;[J];父母必读;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宝泽;;[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杨玉萍;;[A];盲人按摩教育、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刘烨菡伦;;[A];盲人按摩教育、医院管理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0年
郭戈;;[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余寿祥;;[A];盲人按摩教育、医疗与研究——中国盲人按摩学会第三届第二次全国盲人按摩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9年
曹淑萍;刘岩华;高文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6年
高文军;;[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八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姜楠;;[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二卷)[C];2005年
周碧燕;;[A];第三届全国儿童康复学术会第十届全国小儿脑瘫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李建军;;[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蒋 伟;[N];中国教师报;2003年
姚新媛 通讯员
陈建军;[N];连云港日报;2008年
许珂;[N];中国体育报;2010年
中秋;[N];大众科技报;2007年
董显增;[N];菏泽日报;2008年
本报记者 清渠;[N];中国教育报;2005年
杨济泽 通讯员
程小兵;[N];连云港日报;2007年
江苏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王金平;[N];中国教育报;2008年
左丽慧 实习生 孙小飞;[N];郑州日报;2007年
本报记者 沈雪梅;[N];南通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吕雯慧;[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季青;[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李萌;[D];苏州大学;2011年
徐辉;[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王艳;[D];曲阜师范大学;2008年
赵国武;[D];山西大学;2005年
杜颖颖;[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李欣;[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傅悦;[D];河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当前位置:首页&>&教育学&>&特殊教育
&&&&&&正文字号:【小】【中】【大】
从小处着手,培养盲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住宿盲生常见不良行为习惯及根源  1、懒惰,不热爱劳动。其根源是有些家长宿命论严重,认为失明是前世作孽,老天报应,或者觉得小孩是盲人很可怜,或者觉得盲人看不到做事情会太危险,所以对盲童百依百顺,什么事情都包办,从而养成盲生不热爱劳动的坏习惯。例如学校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要自己洗衣服,有些学生不洗衣服或者将衣服拿回家洗,甚至有些学生故意将衣服扔掉,也有些家长每天都送衣服来学校和拿小孩脏衣服回去洗的。又如宿舍安排值日扫地、倾倒垃圾不完成等等。  2、行为粗鲁,容易发怒。其原因是由于盲人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产生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丧失自信心,甚至自暴自弃,对任何事物都看不顺眼,形成强烈的逆反心理,表现为行为粗鲁、容易发怒等异常心态。有些盲生没有正视自己的残疾,而把视力残疾看作是一种不公正的“人祸”或归罪于自己的父母,常常无理取闹、发脾气,甚至以破坏公私财物、发怒来引起教师、家长或他人的注意,并常常表现逆反心理,明知这样做是错的,偏要去做,老师越要批评,他越不听,表现出“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之状,这一现象在盲童中并不少见。在学校里很多公物受到学生恶意地破坏,当然有些是属于无意破坏——由于盲童视力残疾,其双手喜欢到处乱摸(相当于明眼人的眼睛喜欢到处看一样)。  3.依赖、自私。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有些盲生从小受到周围人的关心,帮助和家长的溺爱,长期生活在爱的“笼子”里,个别盲童滋长出惰性,自己能干的事不愿干,有的甚至认为我是盲人,理应受到别人的帮助,如老师带他去公园玩,别人牵他们过马路等在他看来都是理所当然的事,而要他帮助别人时,却认为是不应该的,如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老师给任务要他帮助别人时,则表现出不太高的积极性;二是有些父母负罪感严重,认为子女的视觉障碍的痛苦是自己造成,深感内疚,总觉得对不起孩子,他们对孩子千依百顺,过多地代劳,过分地保护,以至造成盲童依赖、自私等心理  二、我校宿舍培养盲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几点做法  1.健全组织机构,加强组织领导,保障学生宿舍管理紧张有序开展。  为做好我校住宿生管理教育工作,学校成立了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和教养工作小组。领导小组以分管德育副校长为组长,德育处主任和教养组长为副组长,全体教养员为成员;工作小组成员教养组长、全体教养员组成。组织结构得到不断的完善,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工作小组每周二定期召开会议,贯彻落实学校和上级的工作部署与要求,同时能结合学校德育工作计划与学生的实际开展各种实践活动,有力地保障了住宿生周六日活动的常规化。  2.完善各项宿舍规章制度,让学生的行为 有规可循,为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打好基础。  无规矩,难成方圆。制定各种规章制度的好处就是让学生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制度约束的成败关键在于制“法”科学适度,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长期持久地执行制度,学生才会不断矫正错误和不良的行为习惯,依据正确行为导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由于宿舍管理在形式和内容上有着自身的特点,有着与其他教育管理不同的方式、方法,因而有必要制订明确的、切实可行的的宿舍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个人内务、纪律、卫生、爱护公物、道德风貌等方面,如为确保学生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学校规定寄宿生在熄灯前要做好安寝准备工作,熄灯后立即停止讲话,上床休息;为创设一个整洁的、健康的生活环境,学校制订了《宿舍管理条例》,并通过“学生违纪累计记分办法和常见违纪扣分参照标准”来执行和督促,由此维护宿舍的正常秩序,为营造一个宁静舒适而又充满文明气息的居住环境提供有力保障。良好的宿舍管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纪律观念、卫生观念和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又如有些低视力的学生,他们有时候周末也需要外出购物或到图书馆借书阅读,对这些学生的外出管理我们制定了《广州盲校学生外出管理条例》,身体及视力达到一定要求的初中以上学生,由家长申请,班主任和级长同意,学校德育处审核备案,学校保卫处签发学生出入证,外出时到生活老师处出示出入证登记,拿放行条到门卫室登记才能外出。申请出入证前对这些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教育,对违反《出入管理条例》的学生进行教育并暂扣出入证,直到认识错误并有良好表现再予恢复出行。  又如为了养成学生形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我们制定了《学生晨检制度》让学生知道早上起床后要做什么事情,穿着达到怎样要求,仪容仪表怎样等。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要提出批评和整改,直到达标为止。  3.行为强化训练,让学生日久成习惯。  行为强化训练是为培养学生一定的行为习惯而指导学生进行反复练习的方法。行为规范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养成过程,只有“反复抓、抓反复”,克服回生现象,才能形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模式。如盲生的吃饭的坐姿、走路姿态和校园里走路的规定(靠右走的规定和不准追逐的规定),仅仅依靠教育者的说理、灌输,没有严格的行为训练,是很难达到目的的。进行行为强化训练不能单纯地停在机械训练动作的层次上,还要辅之以讲明道理和违规的危害、提出要求、具体指导、动作示范和督促检查,讲究行为强化训练的系统性。进行行为强化训练要讲究层次性,根据我校学生年龄跨度较大的特点,将一项或一类行为按照实情分为几个步骤,例如小学低年部主要强化训练盲生的吃饭的坐姿和靠右走的规定及不准追逐的规定。我们制订具体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层层推进,螺旋式上升。当学生到达小学高年级时,基本克服吃饭的坐姿不正和不靠右走及追逐现象。当然家庭也要密切配合,只有形成整体化、立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收到实效。  4.关注形势,抓住教育时机。  一些偶然的突发事件和形势变化,都可能成为对盲生进行教育的好材料,如香港回归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事例;而08年的南方雪灾和5.12汶川地震灾害,动员盲生尽自己所能为灾区人民献爱心,可使盲生体会社会主义条件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结合身边发生的实例进行教育,如08年有个学生不小心受伤需要4万元做手术,学校利用校会向大家倡议捐助。这些事例让学生容易理解,有助于打破盲生的自我封闭和对社会生活的冷漠。  5.通过德育活动来培养住宿盲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和生活习惯。德育是加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德育工作是通过教学、管理、课外活动,环境塑造等多种形式来进行的,其中学生班级管理与课外教育活动是德育工作最关键的方法,而对于住宿生来说课外教育活动显得尤为重要。德育活动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情感、个性、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意义。我们充分调动生活老师和社会义工等多方面力量,利用周六日组织学生举行以“日常行为好习惯”为主题的小品、戏剧、故事会等活动;同时也根据学校每月德育主题开展专项的教育活动,将培养住宿盲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和生活习惯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用积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自律的良好行为习惯。  6.自我教育,让盲生他律转化为自律,对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巩固。  盲生最终要在社会上独立生活。因此必须具备自强自立精神和一定的自理、自治的能力。考虑到盲生未来生活的需要,特别是市场经济对人才竞争的挑战,我们抓住盲生在校学习的有利时机,培养盲生自我教育能力,使其步入社会生活后,能按社会的要求自我调整,适应社会。自我教育是在教育者指导下,受教育者在自我意识基础上产生积极进取心,为形成良好思想品德而向自己提出任务,进行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方法。盲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最后就落脚在行为主体的行为变化上,在养成教育实践中,要重视自我教育法的运用,力求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视为主动的塑造过程。运用自我教育法要注意如下几点:①教育者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如对一些较好行为习惯的学生我们在在每周周会上及时给予表扬,树立模范典型;②适时开展“自我教育”经验交流。尤其是宣传推广“自我教育”成效好的学生的先进经验。通过每周国旗下的讲话,让学生来倡导怎样做才是文明礼貌的好学生,怎样的行为习惯才是良好的行为习惯;③提供一定的阵地,如主题班会、文艺汇演、作文、广播站等,让学生自己讨论、反思、甄别行为习惯的好与不好,通过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使教育的主体和客体都是学生自身。为了达到有效的自我教育目的,应切实调动一切教育力量和手段启动教育主体的良知。一旦教育主体认识到个人良好的行为规范和习惯是自我发展的必然需求时,教育主体就能发挥自身潜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并达到慎独自治的境界,这正是我们养成教育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当然,教育住宿盲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式方法还很多很多。在学生宿舍里,我们可以相当自然的看到学生的个性素质和自然素质,好的坏的都毫无疑问地展现出来。这就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了许多教育学生的资源、开发点和切入点,同时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教育天地,在宿舍里学生不仅需要思想指导教师,也需要心理教师、需要生活导师,需要教师给的亲情和友情。只要我们把宿舍视为学校里的重要教育阵地,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认识,确立正确的管理就能真正的体现管理也是教育。
责任编辑:紫一
文档附件: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体育课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0|0|暂无简介
易发表网提供各学科期刊论文下载、毕业论文...|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