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未来趋势会是保险业的未来吗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金饭碗不保?看保险业如何迎击“智能革命”
  2016年,人工智能震撼来袭的同时,也在全行业掀起一阵流行风。年末交替,当人们还沉浸在3月那场“人机大战”中回味AlphaGo战绩时,AlphaGo升级版Master偷袭成功。如果说之前AlphaGo四比一战绩,我们仍保留一份守护“人类智慧最后一块高地”的期待,此次Master六十连胜,至少传递出一个信号,“智能革命”来了!
  作为传统大佬的业,面对飞速发展的新兴科技,从排斥走向主动试水,保险在人工智能的路上正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情况似乎更为紧迫,传统保险人正为“抢饭碗”而担忧,日本媒体报道,日本富国生命保险公司今年1月正式启用人工智能系统,负责公司的保险理算业务,而公司的34名理算员将在3个月后正式“下岗”。
  “这或掀起全行业新一轮洗牌”,业内专家表示。
  定了!未来“保险+人工智能”,大佬们这样预测!
  对于“保险+人工智能”,各界大佬此前都有所预测。2016年8月,2016中国保险业发展年会上,阿里巴巴创始人立足保险发表演讲,出现频率最高的词,除了“保险”,就是“大数据”“风控”和“信用”。马云表示,未来卖保险的都得是数据专家人和人工智能专家。
  而同样关注保险的还有,其曾在Google、微软、苹果等世界顶尖科技公司担任全球副总裁职务,在其看来,证券、保险、银行等传统企业,各种金融数据非常丰富,且在非常狭窄领域,不用跨领域理解,可以快速产生商业价值。
  “人工智能其实是以海量的大数据和强大的云计算能力为依托的,此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缔造全球首个针对A股的“证券投资人工智能系统”、被誉为SIAI之父的对蓝鲸保险表示。在其看来,国内的“金融+人工智能”已经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那么,保险业大佬又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其实,早在2013年,集团董事长就曾强调网对他心理上的冲击,此后,平安紧紧抓住两条主线,一是移动技术,二是大数据。
  2016年,“三马”创立的众安保险在科方面再下一城,成立众安科技,众安高层明确表示对其的三点愿景:助推整个保险生态信息化升级,领跑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的研发、应用,成为众安内部及外部合作伙伴创新、创业的孵化器。
  再来看看2017年,辞旧迎新的保险大佬关于保险业未来的展望,马明哲明确表示,未来,将通过大数据、云服务等新科技、新思维,从社交化、移动化、专业化、场景化切入发展,而董事长则更为直接,坚定用大数据智能武装。
  看来,人工智能,早已提上保险议程。
  国内保险试水进行时:客户服务智能化时代开启
  事实上,人工智能在我国保险业已有广泛应用。早在2012年,在其短信-电话互动服务平台方面就以引用了人工智能技术系统,用以解答常见咨询问题。目前来看,人工智能在保险公司客户服务方面的运用已经更加广泛。此前,客服岗位上多了阿里云人工智能小Ai一员,不但能够对保户提出的问题做出解答,还可缩短服务接入等待时长,优化客户体验。
  另一家保险公司在线同样在人工智能系统的运用上动作活跃。日前该公司打造出智能保险机器人“TKer”,可以提供证件扫描服务,便于保户直接,还可进行人脸识别以及语音交互功能为保户提供查询的服务。据泰康在线人士透露,“TKer”机器人未来也可能将服务于泰康线下业务,代替人工完成相关业务工作。
  人工智能在我国保险业的反欺诈运用中同样有所成绩。据了解,弘康人寿在推出人脸识别技术,通过技术来实现快速投保,以及防范保险骗保行为。蚂蚁金服保险平台也通过人工智能系统来识别保户提供照片的真实性。
  具体来看,蚂蚁金服方面表示,图片识别是核赔流程重要应用之一。一些企图骗保的人可能会用网上下载的图片向保险公司报案,公司智能识别系统会在庞大的图片库中对比投保人上传照片的真实性。“人工智能系统基本可以审核处理超过90%的报案,剩下一成的疑案、复杂案件会传送给人工处理。”蚂蚁金服方面表示。
  此外,在UBI方面,国内保险平台也开始试水。以车险平台车宝为例,它与国内多家中小保险公司合作,推出基于OBD盒子的保险车联网产品。此外国内OBD制造商元征科技也与平安产险和百度合作推出基于OBD元征Golo的百度地图,为通过百度地图APP预约购买平安车险的车主提供相关设备。
  人工智能在海外:保险经纪人饭碗不保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看看作为“舶来品”的人工智能,在国外有哪些前沿运用。
  日前,日本富国生命保险宣布引用人工智能系统IBM Watson Explorer,并以此代替34位保险索赔职位。对于该系统所做的工作,日本富国生命保险具体表示,人工智能将扫描被保险人的医疗记录与其他信息来决定保险赔付金额。受伤定型、患者病史以及治疗形式都将纳入理赔金额的考量。
  人工智能在前端销售以及定价方面在国际市场上运用同样广泛。有保险科技创业公司此前发布了人工智能虚拟保险,能够回应消费者的咨询并与其交流,还可对进行解读。在验证消费者身份后,虚拟保险代理人还会发送保险计划,基本覆盖了一般保险代理人的主要工作内容。以一家在开业的保险公司Lemonade为例,该公司宣称完全不雇佣保险代理人,而是采用了一个叫“Maya”的程序来为投保人计算保险利率。以色列一家保险初创公司同样宣称未来目标是用机器人和机器学习替代经纪人与文书工作。
  此外,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仅用照片就可定制车险成为可能。据了解,美国在线车险经纪平台Insurify可以仅凭用户提供的一张车牌照片提供汽车保险。具体来看,在公司的人工智能系统接收到照片后将搜索保户的个人记录,判断其个人信息和驾驶记录。据了解,Insurify根据对于保险公司的了解,将用户风险特征和保险公司偏好进行了智能匹配,仅向用户推荐适合的。
  同时,有报道称,三家日本保险公司正在测试或引入人工智能系统,它们希望通过智能系统自动完成一些技术性工作,如为顾客提供合理的金融计划。
  产品方面,UBI(Usage Based
Insurance)车险在国际保险市场正在盛行。据了解,该险种将记录保户的驾驶习惯,以基于用户行为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分析进行下一年的定价。以规模最大的保险公司Unipol为例,Unipol将车联网设备送给车主,车主安装后即可直接在原有保费基础上打85折。一年后,保险公司获得了客户驾驶行为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评分后对驾驶行为良好的车主再次给予折扣。
  “但不可忽视,由于市场差异,中国市场的人工智能投顾产品可以借鉴国外的技术和理论,但却不能照搬模式。”在张家林看来,中美的投资环境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投资产品、监管以及投资者是最关键的三大差异。
  “金融+人工智能”正在路上,监管突破口待解题
  事实上,除了保险领域,人工智能在国内金融业中的运用同样广泛。以来看,交行、民生等银行推出了实体机器人来负责客户的接待,咨询等工作。浦发等银行则在客户服务移动端使用了语音识别以及图片识别等技术,将客户提供的语音以及图片智能转化为文本,再根据客户的提供更为快速的回应。
  基金方面,对人工智能的运用则渗透到投资决策领域。以天弘基金为例,2016年,天弘基金研发了针对定增市场的人工智能模型。据了解,该模型是传统人脑投资和人工智能投资的组合策略,通过建立一个有效的因子组合参与定增选股,并由人来确定定增的参与时点和报价。
  基金方面,人工智能则在量化投资领域有所动作。据了解,量化投资就是利用数学模型,加上计算机技术运算,去实现投资策略的过程。与传统投资方法的区别在于,量化投资完全依据客观的定量结果,而不依赖任何定性的主观判断。昔日公募一哥也曾发布一只以人工智能、量化策略为投资策略的量化产品。
  证券投资方面,人工智能的运用一直走在前面,尤其是智能投顾领域。“可以肯定的说,人工智能投顾一定要优于绝大部分人工投顾”,张家林表示,目前,不完全统计,市场上已诞生数十家人工智能投顾产品。互联网科技巨头纷纷染指人工智能投顾方面的布局,而公司以及传统金融机构也都纷纷看准这块蛋糕,意欲分食。
  “但市场上真能能够实现完全智能化的产品凤毛麟角”,在张家林看来,人工智能的出现并不是为了替代谁而是为了社会的进步,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取代一部分人的一部分工作,这是行业变革必须经历的。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机构而言,未来在发展自身优势的同时,也可以人工智能为辅助工具。
  “未来的突破除了技术层面,还需要实现用户留存上的突破以及监管上的突破。”张家林表示,金融产品或者服务一定是要被监管的,且有准入门槛。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金融科技公司不是持牌机构,因此,不能直接向客户提供金融产品或服务。当然,不排除有些金融科技公司做大以后收购一些持牌公司,但毫无疑问是要接受监管的。“这是目前行业发展的难题,也是未来的突破口。”
  “保险+人工智能”,保险业时代来临
  “人工智能保险是整个保险行业的一个历史机遇”,业内表示,保险业正经历瓶颈,且缺乏突破,但人工智能的出现,会在很大程度上抹平这些差异,“人工智能是一条新的起跑线,原本存在巨大鸿沟的大小保险公司,将站在一个相同的起跑线上。”确实,就这点上,那些创新拥抱新科技的公司将更有机会抓住历史机遇。
  而未来,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保险业、如何与保险业相结合?也成为“拥抱前瞻”的各保险机构积极探索的方向之一。
  首先,从专业性而言,2017年,保险业“以专取胜”将成趋势。业内人士对蓝鲸保险表示,目前保险市场上,产品同质化、可复制性较强,“相对来说,中国的保险业目前还是比较粗放,100多家企业,做得非常精细化的并不多,未来,发展目标上,专业化已成为共识。”
  “专业化服务才是在市场上制胜的关键”。而在该点上,人工智能无疑成为助力保险专业化的有力工具。“再先进的人工智能,也有局限,如解决不了情感问题等,但人工智能却可以推进产业专业化”,在专家看来,未来,人工智能将通过数据的录入和训练,逐步成为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保险专家。
  其次,在大数据处理基础上,人工智能的到来,有助于保险普惠。“传统的人工投顾大多服务于高端客户,所以想要实现普惠金融必然要通过人工智能投顾来覆盖”,张家林表示,以智能投顾为例,整个A股的投资组合选择空间大约为10的500次方,而证券投资人工智能投顾系统SIAI已可以做到在10的33次方量级的投资组合选择空间中为用户寻找最合适的投资组合。
  “这是巨大的、海量的计算,这一切都依赖人工智能的运转,只为给用户找到最合适的”。张家林表示。由此借鉴,保险是金融产品中最复杂的产品之一,每个人对保险的需求不同,传统情况下,一般是由代理人为客户提供方案,但人工智能也可能给出非常符合用户需求的方案,从而降低对代理人的要求。“下一步,智能、最优、组合选择下的私人定制,或成为方向。”
(责任编辑:李亦斐 HF063)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金饭碗不保?看保险业如何迎击“智能革命”》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人工智能进驻日本保险业,未来五大行业或将被机器人颠覆-中国工控网
您好,欢迎来到中国工控网&&&请
服务热线:
当前位置: >>
>> 人工智能进驻日本保险业,未来五大行业或将被机器人颠覆
  据外媒报道:从2017年1月起,日本富国生命保险相互公司将用&IBMWatsonExplorer&取代34名理赔人员。
  在日本包括富国生命保险相互公司在内的几家保险公司都在尝试使用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生产效率。在未来,发展势如破竹的机器人将进驻哪些行业呢?
  近年来,不少企业及团队积极布局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各种更先进的机器人,从而希望提升生产效率。据外媒报道:从2017年1月起,日本富国生命保险相互公司将用&IBMWatsonExplorer&取代34名理赔人员。使用人工智能是受到了之前使用类似技术来分析投诉电话中客户声音的启发,该公司将投入170万美元来安装人工智能系统。虽然每年的维护费用在12.8万美元左右,但每年能够在员工薪水开支方面节省约110万美元。
  不仅如此,人工智能可通过扫描就医记录和其他文件来确定保险理赔钱数、定损并处理患者的医疗记录及相关手续。这些研究和数据收集任务的自动化将加快人工处理最终理赔结果的速度。
  日本每日新闻社报道称,另外三家日本保险公司也在测试或正使用人工智能系统来自动处理为客户找到理想方案等工作。Watson人工智能将令生产率提高30%。据悉,该软件会把客户的语音转化为文本并分辨出正面和负面的词语。
  2017年已经拉开帷幕。那么,如日中天的机器人在今后将会对哪些行业产生威胁呢?
  制造业
  随着工人的成本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尝试使用机器人,不过目前很多企业只是初步的试验阶段,等技术逐渐提高,稳定性逐渐增强,那么机器人将代替不少工人,成为制造行业新型的工人。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企业的生产效率能够大幅度提升。
  以富士康为例,富士康位于成都、深圳和郑州的工厂已经达到第二、三阶段。尤其是在郑州工厂,一条CNC(数控机床)生产线实现了完全自动化。截止目前,富士康已经部署了逾4万台&富士康机器人&,每年能生产约1万台机器人。除工业机器人外,富士康还在开发医疗机器人。虽然富士康已经开启了&机器换人&大幕,但是富士康自动化技术发展委员会管理人员代佳鹏却认为,工业机器人不能完全取代人,因为人能迅速地由一个任务切换到另一个任务。
  服务行业
  在不久的未来,服务行业,也可以看到不少机器人在不停的为客人服务,机器人在服务行业的存在,能够为客人提供更为健康、安全、卫生的服务。对企业来讲,机器人的出现,能够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营利润。
  日本富国生命保险相互公司在开年之际便用人工智能系统取代了34名理赔人员,这也为服务行业的人们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聊天机器人的出现也许会使部分从事客服行业的人面临失业的危险。
  新闻行业
  机器人&写稿&也不再是什么新鲜事。网易传媒副总编辑杨彬彬曾表示,网易旗下的自媒体平台&网易号&已经开始尝试机器人写作和翻译文章。网易还要把这项技术开放给作者,方便作者提高写作效率,把更多时间用在对内容价值的判断和运营上,这些领域机器人暂时仍难以取代。
  餐饮行业
  Moley的厨房机器人是MoleyRobotics公司的&黑科技&,它在CESAisa2015上获得最高奖。它的操作也非常简单,iPad上选好想吃的菜,其他一切交给机器人,吃完了不想洗碗怎么破?它还可以自己搞卫生,洗个盘子啥的完全不是事儿,Moley号称世界上第一款自动化厨房,厨房机器人看似简单,但光机械手臂上就包含,129个传感器20个电动马达24个关节。出租行业
  当前,传统车企奔驰、奥迪、宝马、福特、沃尔沃等整车厂,以及博世、德尔福等零部件厂,均已推出了自动驾驶原型车;百度、谷歌、苹果、微软等互联网企业也纷纷入局。不难想象,在未来无人驾驶汽车将会是不可逆的潮流。
  出租行业
  在出租行业,在未来将看到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代替司机。只要客户选上自己的目的地,就能把客户送到目的地,至于行驶的路线,可以通过设置来完成,一旦机器人代替了出租车司机,那么每年交通事故的发生或许会减少很多。
[] [] [] []
暂时没有留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Copryright (c) www.gkyp.net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图文】人工智能简介及对保险业的影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人工智能简介及对保险业的影响
上传于||文档简介
&&对人工智能概念进行普及,分析其对保险业的利与弊。
大小:2.6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双十一汹汹来临之际,蚂蚁金服放出消息说,将引入图像识别技术处理核赔,以应对双十一一大批剁手党冲动购物之后汹涌而至的退货要求。媒体报道,去年(2015 年)双十一退货运费险出单 3.08 亿笔的成绩,背后若没有技术的支撑,很难确保消费交易的顺畅。而在约一个星期之前的 11 月 2 日,拿到国内首张互联网保险牌照的众安保险也成立了子公司众安科技,开始了对外输出科技的第一步。这些都隐隐反映出技术在保险领域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看看今天互联网保险,尤其是消费保险的发展,就会发现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正在保险的产品开发、销售、承保和理赔等全链路中的应用。险种的开发与精准营销随着电子商务越来越发达,剁手党越来越冲动、在网上买东西的品类越来越多,可是其中的痛点也越来越明显,拍错了尺码肿么办?买到的护肤品过敏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但这真的很不爽?因此,针对这一系列的痛点,互联网保险公司也围绕消费设计出了很多神奇的险种,比如退运费险、物流破损险、保价险,甚至有一种听上去比较奇葩的细分险种叫做 " 尿不湿红屁股险 "。这种保险是针对淘宝上买尿不湿商品的交易,有的婴儿使用产品后,屁股会因为潮湿而变红。但这种现象有可能是父母没有保持皮肤干燥,有可能是婴儿的过敏体质,不一定是尿不湿的质量问题。对商家而言,退货成本高且规模不可控;对消费者而言,举证门槛高,可能需要到医院开具证明和尿不湿质量鉴定证明;对平台来说,责任不清晰的纠纷案很难解决。于是,红屁股险上线后,难以定责的损失都由保险来覆盖,消费者得以理赔;商家并不会因投诉率上升而影响店铺信誉;也降低了平台的客服压力和人工成本。" 消费保险是为解决消费纠纷、降低交易沟通成本而产生,这是跟奇葩险重要的区别,消费保险的真正地解决了一些让买家和卖家特别头疼的问题,而且不是所有 C 端用户都能感知到,它的诞生并不为了吸引眼球。" 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总监梁越平强调。消费保险正逐渐成为保险业发展的一个全新而独立的领域。据蚂蚁金服方面数据,2016 年前三季度,消费保险仅在蚂蚁保险平台上的保费同比增长就超过 50%,保单量同比增长超过 80%。显然,这个数字还在高速增长中。实际上,这款保险本身规模不大,也很难独立放在平台上销售。但是借助与电商平台的合作,保险公司可以直接向购买了相关商品的用户推荐,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要选择是否购买。据统计,退运险的索赔率在 50% 以上,对保险公司的利润只有 5% 左右,仅从保险公司的角度,这类产品并不算很成功,但有很多保险公司都有意、愿意去开发这类保险。这是为什么呢?中国保监会原副主席、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人魏迎宁,这是因为客户购买退运险后,保险公司就获得该客户的基本信息,包括手机号和银行账户信息,并能够了解该客户购买的产品,这对其后的保险产品的精准营销很有帮助。比如客户购买的是婴儿奶粉,保险公司就可以估计该客户家中有婴儿,可以向其推荐关于儿童疾病、教育等相关的保险产品,这显然比 5% 的利润更有吸引力。找到有需求的受众,比聘到有三粗不烂之舌的推销员,更能推动销量的增长,所以互联网保险基本没有推销人员吧。个性化保单与定价传统保险公司经常面临的,就是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问题,这就影响了保险的风控与定价。比如,保险公司卖车险的时候,需要了解客户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驾驶记录、收入、职业、教育、背景等等各方面信息,但每个人的信息与行为组合各不相同。魏迎宁,过去,无数人被都被置于在同一风险水平之上,但严格来说这是不可能的。传统精算研究的是评估数,很少涉及个案,但是,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就可以提供更精准的风控方案和定价模型,为客户制订个性化的保单。传统的精算技术只在一定纬度量化风险,很难充分反映风险的复杂性;而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则创造了风控每个投保标的的可能,而且数据维度多,获取成本低。其中的道德风险也是让保险公司一直很头痛的问题,买了车险的车主,很有可能因此比没有买车险的车主驾驶过程中松懈。因此,车险的高赔付问题已成为其发展的瓶颈。,车险赔付额占产险总赔付额的 70% 以上,车险的赔付率普遍超过 60%,车险行业处于亏损状态。这也是多年来车险保费一直难以下降的原因之一。因此,美国的一些公司引入了车险 UBI(Usage Based Insurance),是基于驾驶行为而定保费的保险。而且,据报道,美国还有保险公司跟车企合作,用大数据分析车主的驾驶习惯,从而确定车主要交的保费。这些驾驶行为的分析包括车主踩刹车的频率以及每天开车上路的时段等,也就是说,你踩急刹车的频率越多,用车的时间越长,你需要缴纳的保费就越多。还有美国保险公司与日本车企合作,让用户安装一款安全驾驶应用,这款安全驾驶应用是利宝互助保险一个名为 " 正轨 " 的项目的一部分,这个应用在车主加速或者急刹车的时候会提醒, 使用应用的车主可以享受 5% 的参保费率优惠,如果听从应用中的安全提醒,车主还可以享受最多 7 折的保险优惠。据蚂蚁金服方面表示,保险服务平台日常保单出单量就已超过 2100 万笔 / 日。在几乎零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通过算法的精算模型,根据买卖双方各自的信用度、退货率、商品类目和消费行为数据因子,实现千人千面的消费保险定价和出单。机器受理与核赔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互联网保险的销售与购买环节,基本上已经实现了自动化,其实在核赔的环节,也一样需要相关的技术。传统的保险产品具有大额、低频等特点,而新型的互联网产品则提供的是小额、高频、碎片化的产品。光是双十一的退运险就超过 3 亿,其中要退货的也不在少数,如果依靠人力审核,不仅效率低而且成本高,但若现实了机器识别,提高效率的同时还节省了人力成本。以蚂蚁金服保险平台为例,图片识别技术是核赔流程重要应用之一。消费保险的理赔环节,超过九成是依靠后台技术识别和判定。" 系统自动识别理赔凭证(图片)、生物验证身份(核身)再加上理赔报案人的信用记录,人工智能系统基本可以审核处理超过 90% 的报案,剩下一成的疑案、复杂案件会传送给人工处理。" 蚂蚁金服保险事业群产品总监梁越平说。图片识别技术首先会对用户报案图片进行清晰度识别,识别图片中理赔标的物的有效信息并实时做出反馈,例如商品标签代码、货品破损程度等。更重要的环节是对图片相似度的识别,在传统保险领域,企图骗保的人,可能会拿着网上下载的图片,在多家保险公司报案理赔。但在生鲜腐烂、化妆品过敏这些消费保险上,技术可以在一个庞大的图片库中,比对识别出报案人上传的是真实拍摄图片,还是重复使用了别人皮肤过敏的图片,亦或是网上下载了腐烂水果的图片。结合对理赔者信用程度的判断,绝大多数理赔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在线完成,无需人工干预。" 一个险种每天几百万单的数字,在传统保险业很难做到。技术的推动,让保险业向好方向的在做转变。以前我做产品的时候每分钟核 120 单,每秒钟进 2 单的时候技术就撑死了。但是现在是一天做 226 万件产品。" 泰康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方远近说。业务与技术分开技术将变革金融业的趋势越发得到业界关注,也许是发现自身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日益增长,有的金融企业开始将科技业务独立出来,输出技术创收。今年 10 月,万达将网络科技集团从万达金融集团独立分拆出来。11 月 3 日,众安保险也宣布成立了独立的科技公司中安科技。据报道,此前平安集团、太平洋保险和新华保险也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子公司。不过相较之下,众安科技所关注的技术更为前沿,包括区块链、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推出的平台包括区块链开放平台和智能投顾,从金融和医疗健康切入。被问及众安保险为什么要成立众安科技,按照众安科技董事长姜兴的回忆,大约一年半之前,众安保险去向保监会领导汇报工作。在展示了自主研发的基于云架构的海量交易的保险核心系统以及一些基于大数据或新技术驱动的保险创新产品时,对方提议,众安拥有这么好的研发实力,应该可以输出技术,也有利于保险生态的信息化升级。这使得众安保险开始思考成立众安科技的事宜。原有的金融业务受到监管,而且可能有盈利方面的压力;将技术板块独立出来,就可以更独立的发展,甚至增加新的赢利点。阿里的云计算子公司就是这种发展路径很好的体现,原来他不过是支持电商网站运营的一个技术部门,但 2009 年正式成立了子公司,2010 年开始,阿里云正式对外提供云计算商业服务。如今阿里云业务板块的增速已经连续五个季度保持三位数的增速,外媒甚至认为阿里云已经取代电商成为阿里更受关注的业务。其实像百度、腾讯和网易等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有自己的云业务板块,如今云计算正处风口,这些板块逐渐独立发展的趋势渐现。谁知道金融科技是不是就是下一个云计算呢?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最尴尬的抢饭碗:人工智能会不会成为你最大的威胁?
自从不久前人工智能Master与世界围棋高手对战,创下连胜59场的战绩之后,人工智能一下子又成了人们所热议的话题。说起来,Master这个英文名挺耐人琢磨,它既可以指“大师”,也可以指“主人”。而这后一重意思有点让人不寒而栗,难道人工智能真的会像电影《终结者》,在智能超越人类之后毁灭人类吗?
回答是否定的,但又是肯定的。目前未来学家们的普遍猜测是,人工智能不大可能对人类直接挥起屠刀,但却会以另一种方式真实地威胁你的生活——让你失业。
失业,无论你的领啥色
一周以前,日本《每日新闻》报道了一则消息,日本一家名叫富国互助人寿保险公司的企业一口气炒了34名员工的鱿鱼,取而代之的,是采用人工智能系统来计算保险费用的支付。该公司测算后估计,这项措施有望一年节省大约1.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831万元)的工资成本,而工作效率则提升了30%。省钱还高效,企业老总们何乐而不为呢?只是苦了那三十多名被裁掉的员工,在奉行终身雇用制的日本,被原企业开除后再找工作难如登天。
那些不从事保险业的人可以把这则新闻当笑话看吗?就说《每日新闻》的记者和编辑们吧,我估计在刊登这则新闻时难免没有兔死狐悲之感,因为全球各大媒体将人工智能引入新闻写作早已不是什么新闻,自2015年起,美联社90%以上的体育新闻稿件都是由人工智能发布的。
在刚刚过去的一年里,日本的人工智能已经在文字写作上取得了不输于它们美国同类的伟大成就——2016年,日本名古屋大学组织的项目团队开发的人工智能程序,以“人工智能以自己的兴趣写小说”为内容所写的科幻小说居然通过了“星新一文学奖”初选,该团队雄心勃勃地表示,他们有信心在两年内开发出能独立编写成熟小说的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不仅要抢记者饭碗,甚至连作家都工作不保。那么问题来了,这场即将到来的失业潮到底会影响多少人?2016年年末,美国总统奥巴马的科学和经济顾问发布了一份人工智能的报告,主要论述了自动化对美国就业市场的影响,其中,在谈到人工智能技术时,报告警告称,人工智能可能会在20年内让47%的美国人失业。另一份由花旗银行与牛津大学合作的2016年2月份公布的报告也预测,美国47%的就业岗位可能被人工智能代替,在英国,这个比例是35%,在中国,该比例居然高达77%,在整个世界经合组织国家,平均57%的工作岗位将实现自动化。
人工智能不是人的延伸,而是人的替代——若干年前,美国未来学者凯文·凯利就曾做过如此的预言,而在如此残酷的现实面前,我们似乎终于要读懂这句话了。更要命的是,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失业潮很可能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经历的任何一场。在过去,人类所熟悉的失业潮真的如其名字一般如一场海啸或洪水——当技术革命或经济衰退到来,一些不再吃香的行业被淹没了,其中的从业者不得不向“高处”搬迁,通过学习新技能,找更体面、更高技术的工种重新稳住饭碗。
然而,人工智能导致的失业潮中,对人类职业的“淹没”是全方位的。你失业与否,不再与你从事的工作有多少技术含量有关。前文中所提到的银行理赔员和媒体记者,在过去都被认为是“白领阶层”,但依然难免被替代的命运。目前可预期的惨遭人工智能“荼毒”的白领职业还有很多,比如医生、律师过去都是受人尊敬的职业,但在不久的将来很可能被掌握海量数据的人工智能所替代。
当然,那些蓝领职业将是这场失业潮中更悲惨的受害者。在眼下,一个人若找不到理想工作,考一张驾照、下个打车软件去当专车司机挣钱总是可以的,但特斯拉公司的老总艾隆·马克斯最近放言称,他预测自动驾驶技术将在10年内成熟,未来的交通系统出于安全考虑,应该“只允许人工智能掌握驾驶权”——若果真如此,没考驾照的同志们可以先缓一缓了。
更有甚者,人工智能还会打击一些让人直观感觉离它最远的行业——比如色情业。眼下,美国和日本都有大批公司在试图用人工智能让这个历史最为悠久的行业成为历史。讽刺的是,由于该行业的需求巨大导致的投入巨大,它居然被不少媒体评为未来人工智能率先获得突破的行业。
很快,到底有多快
既然人工智能所带来的失业不可避免、无所不至又来势汹汹,那么问题似乎只剩下一个,它会多快来临呢?
答案是很快,快到超乎了你的想象。
其实,大多数人也是直到最近才对人工智能的发展速度开始有充分认识的,这种认识根源还是那场围棋赛事。在国际舆论场上,刚刚亮相的Master给人最大的震撼,不是它的水平之高,而是它如何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如此高的水平。2016年上半年,Master的前身“阿尔法狗”刚刚取得了对韩国顶尖棋手李世石的胜利,但是,当时人工智能对人类还并非完胜,在五盘对弈中,李世石通过棋行险招好歹赢下了一盘。但是,仅仅半年多以后,当人工智能以Master之名重出江湖时,却再没有给人类还手的机会。
如果将这种进步放到一个更长的时间段去比较,你会发现其进步速度更为可怕。1997年,IBM的“深蓝”超级计算机战胜了国际象棋大师卡斯帕罗夫。自此之后,围棋就成为人类唯一尚未被人工智能打败的棋类游戏,而在这场攻防的初期,人工智能刚开始的进步是相当缓慢的。在21世纪头十年,人工智能始终没有达到围棋的业余有段水平。2012年,人工智能首次达到了业余初段的水平,仅仅四年后,人工智能战败了顶尖棋手,又过了半年,它的胜势变得不可撼动。
受过一点数学训练的人都不难看出,这种增长是典型的指数型增长。而指数增长是数学中的魔鬼,国际象棋起源的故事可以解释这一增长模式的可怕。据说国际象棋的发明地是古印度,当时大师达依尔为舍罕王发明了这个在64格棋盘上的游戏,舍罕王十分喜欢这个游戏,要奖励大师。大师要求的奖励是:每个棋盘格子放麦子,第一格放一颗,第二格放二颗,第三格放四颗,以此类推,放完这64格子。舍罕王以为用很少的麦粒就可以满足大师的要求,但没想到,当放到第21格时,麦子就必须以袋为单位;进入棋盘的“下半场”格子后,全印度的麦子都不够。事实上,放满64格棋盘,需要当时全球2000年所生产的麦子。
整个人工智能与人类的赛跑,也是一场“放麦粒”的游戏。美国发明家、未来学家雷·库兹韦尔在他的《奇点临近》一书中有过一段大意如下的论述:他说现在1000美元能买到的电脑已经强过了老鼠,并且达到了人脑千分之一的水平。这听起来弱爆了,但让我们考虑一下,1985年的时候,同样的钱只能买到相当于人脑万亿分之一的电脑,1995年变成了十亿分之一,2005年是百万分之一,而2015年已经是千分之一了。按照这个速度,库兹韦尔预计到2025年就能花1000美元买到可以和人脑运算速度抗衡的电脑了。
人工智能超越人脑,这个时间点被称为“奇点”,目前,对于这个时间点来临最乐观的估计已经被提前到了2020年。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几年后,老板们真能用1000美元买一个能为他24小时工作的人工智能,我们目前大多数人的工作是否还有意义呢?觉醒的人工智能,只用了几年的时间,就超过了那些围棋棋手毕生的“修为”。我们中有多少人赖以谋生的行业经得起人工智能这样的“学习能力”?
凌冬将至,怎样生存?
作为一种人类的造物,我们很愿意相信人工智能在未来会给人类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但问题是,当“奇点”来临后,人类近在眼前的那道失业门槛很可能就迈不过去,因为它考验了数千年来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那条底线——给大多数劳动者以工作。
对于这一点,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最近又出来警示世人。2016年12月,霍金在他的《卫报》专栏中警告称,人工智能和日益发展的自动化将会大量取代中产阶级的工作,导致社会更加不平等,少数人将通过役使人工智能积聚大量的财富,而大多数人会失业,从而导致贫富急剧分化,还有可能引起严重的政治动荡。
如果霍金的预言真的实现,我们该怎么看呢?从长远来看,人类期望于社会改变目前的财富分配方式,建立更好的福利制度,让更多的人享受这场技术革新的成果。然而这种期望对个体工作者来说是无法主动实现的,那些即将被人工智能砸了饭碗的人必须赶紧找一些人工智能暂时够不着的职业来“避险”。
其实霍金在他的专栏文章中也的确给了人们一点希望,他提到,人工智能最终将把“护理、创造和监督工作”留给人类。这个建议确实耐人寻味,有一些职业确实是人工智能即便能干,我们也不放心让它们干的。比如理发师,相信科技再怎么发展,也很少有人放心由一个机器在自己的头上挥刀弄剪,而对于那些一个头发做几个小时的女士们来说,与理发师的交流、聊天其实是她们用户体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再比如说护士,当一个人深陷病痛或大病初愈急需他人关怀时,一台冷冰冰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即便再体贴入微,恐怕也顶不上一位嘘寒问暖的护士小姐带给他的安慰大。
事实上,已经有很多人敏锐地看到了这种趋势。日本媒体2016年就报道过一个有趣的现象,称经过此前数十年的人才凋零后,日本的寿司学徒近年来有所回升,而在对这些学徒的问卷中,这份工作的“稳定”成为了吸引这些年轻人的最大优点。日媒分析认为,在日本寿司店里,食客与寿司师傅是面对面的,熟练的寿司师傅需要通过观察食客们品尝寿司时的神态,跟他们聊天,决定下一个寿司怎么做才能最合对方的胃口。这个绝活,显然是人工智能暂时学不来的。与之相类似,手艺人、漫画家等诸多兼具服务、创造和人情味的行业,也被日媒评为“人工智能替代不了的职业”,至少可预见的未来是如此。
所以,在不久的未来,我们的世界也许是这样一幅奇景。医院里的医生们失业了,但过去给他们打下手的护士们却还吃香。给官员们整理材料的秘书们丢了饭碗,但他们常去的小吃店里的师傅生意却还红火。去美容院美发的白领们没了工作,但理发师们每天顾客盈门——在未来的时代,过去看上去高大上的职业未必保险,而那些曾经不起眼的“打杂”行业却会崛起。面对这种未来,也许我们最好的态度就是保持“学习力”,时刻准备着掌握门新手艺,在人工智能暂时够不着的领域获取生存空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的未来 pdf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