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妹韫龢怎么读

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民国,不是一个朝代,而是一段感情。风雨飘渺里隐约醇厚温柔,傲世独立中饱含慷慨悲歌。
【李鸿章的眼泪】
&&李鸿章在签《马关条约》前的最后关头,曾经老泪纵横地对使团的美国顾问科士达说:&万一谈判不成,只有迁都陕西,和日本长期作战,日本必不能征服中国,中国可以抵抗到无尽期。日本最后必败求和。&
【154年前的今天---逃亡的康有为】
& &&日,康有为出生于广东南海。他是家喻户晓的维新领袖,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后半生致力于宣扬保皇、立宪、尊孔。胡汉民、梁漱溟、钱穆曾批评他治学剽窃武断,梁启超婉言他&万事纯任主观&。康有为既被奉为改良先驱,其能力和人品也至今颇受争议。
【清末民初好基友】
& 新净浴室位于北京后门大街东边的一条胡同里,曾是满族贵族之时髦去处,今日久已关闭。清时实为男妓之馆,皇亲国戚有断袖之癖者,常聚于此,会员竟有吾友巴哈布、张勋将军、姜桂题、溥伦及其兄弟、载瀛等人。其中最出名的,当属李莲英,而荒唐的是,李莲英常光顾却从不付费。
【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历史的笑容】
& 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这是很有意思的三个人,从左到右是鹿钟麟、溥仪、熊秉坤。溥仪,末代皇帝;熊秉坤是打响武昌起义第一枪的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溥仪退位;鹿钟麟1924年任京都警备司令,奉冯玉祥之命,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1961年在纪念辛亥革命50周年时,当年的敌人亲热地搂在一起照相。当时代的大背景淡去,三人之间恩仇泯灭,微微一笑,道出了数不尽的沧桑与沧海桑田的往事。
【民国时代的震撼教育】
& 翻看民国时代的教材感触最深的有三点:一是教材内容极为丰富:讲伦理,说审美,倡导良好生活习惯,既注重私德教育,也重视公德的培养。二是教材编撰理念十分先进:无虚伪说教,无空洞口号,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三是文字深度远胜今天。总之,读着这样的课本,你会感觉到那是一个开放而文明的年代;也会赞同这样的判断&&民国的教育重点在于&培养精神健全的人&。
& 是培养公民,还是打造&顺民&,这是评价国家品质的一个重要考量。脱胎于几千年专制统治的民国,在1917年即颁布了用作小学教材的《公民须知》,此后又连续推出多种公民课本,这不能不说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创举。
& 修身&& 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尽在其中。
& &修身 &第一课讲的就是&自重&
& 人生的第一课讲的就是&人&
&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娘&本是一个充满深情的称谓,&娘&的背后意味着无限的母爱。可有些时候,这个概念却被亵渎了,这份情感更被玷污了。
& 值得崇信的,是父母、老师、兄长,而非其他
& &大让小、男让女&
& 各司其职,各尽所能 &十八个字,道出了生命的庄重
& 路有不平,人施于手;先救弱小,再自救。寥寥数语,人、事、观点都有了。
& 投桃报李,远古至今的绿色箴言。
& 鸠占鹊巢,一课藏谶。 这册课本出版十多年后,日寇开始入侵中华,枪林弹雨中拼死抵抗的中华儿女,想必儿时都读过这一课吧。
&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不以黄金为最贵的年代,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
&&&国文&课中即开讲君主、民主、专制、立宪.
& 对&耕者有其田&和对现代化的憧憬& 从以下&修身课&的目录,似能领悟到那时的人为何注重&尊严&
【敢死队队长】
在辛亥革命中央杭州起义中,一个二十四岁的浙江青年拍下绝命照留给母亲,然后率领敢死队身先士卒猛攻浙江巡抚衙门,活捉浙江巡抚曾韫。 这个青年,名叫蒋志清——他就是后来的蒋中正。
历史上英国人是殖民统治的老油子,最善于发现一个民族的长处和短处为己所
用。反过来看看当年英国人的用人之术对了解一个民族的特点也不无参考。英国人
用廓尔喀人当兵,用埃及人开凿苏伊士运河,用印度人当巡捕、当兵、当佣人,把
非洲黑人卖到美洲当奴隶,把日本当成“远东警犬”以遏制俄国和中国。对中国人
呢,只有两样是出了名的:荬到海外给外国人当“猪仔”,留在中国向中国人卖鸦
1894年7月,中日开战,慈禧太后从颐和园移驾紫禁城,满朝官员都出城迎驾。当日,恰逢暴雨,水面积水颇深,文武百官个个匍匐路旁,衣帽尽湿,两膝泡在水里,顶戴上的红缨留下鲜红的水。其中有一位大臣是张之洞的堂弟张之万,已年过八十,久跪不能起身。慈禧乘轿经过众官时,竟连眼皮也没有抬过一下,眼前时若无物。百官之中,有一人目睹此景,心死如灰。多年后,他说,就在那一刻,“三十年科举之幻梦,于此了结”。
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李鸿章:《绝命诗》,1901年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那场战争不是中国落后的开始,而是结果,是弥足觉醒、觉悟和崛起的起点。
清末东北大鼠疫惨象
运送鼠疫死者尸体的马车。这场在清王朝统治者发源地爆发的毁灭性灾难,似乎预示着清王朝的覆灭。鼠疫爆发一年后,辛亥革命爆发,清廷的统治也最终被划上了句号。
堆积起来的鼠疫死者尸体。日,满洲里首发鼠疫,11月8日即传至北满中心哈尔滨。之后疫情如江河决堤般蔓延开来,不仅横扫东北平原,而且波及河北、山东等地。患病较重者,往往全家毙命,当时采取的办法是将其房屋估价焚烧,去执行任务的员役兵警也相继死亡。
防疫工作人员。一时从城市到乡村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东北大鼠疫不仅造成了当时人民的大量死亡,而且还带来了生存压力及经济生活的全面恐慌。这场鼠疫被称作“20世纪世界上最严重的一次流行性鼠疫”,卷走了6万余人的性命。
坟场上尸横遍野。鼠疫出现后,清政府下令各处严防。1910年12月,指派天津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为全权总医官赴哈尔滨,开始了大规模的鼠疫防疫工作,随后抽调所能调动的陆军军医学堂、北洋医学堂和协和医学院的医护人员以及直隶、山东等地方的一些医生,陆续前往东北。
坟场上鼠疫患者的尸体。在伍连德等专家的建议下,清政府及各地方当局对疫情采取了科学而有效的防疫措施,比如组建各级防疫组织、颁布各种防疫法规,以及采取了隔断交通、对病人及疑似病人实施隔离、焚化尸体、对疫区严格消毒等具体防疫措施。
准备焚烧的尸体。针对伍连德下令“焚尸”一事,还有一段曲折经历。当时在伍连德布置并实施的各种堪称科学的防疫措施全面开展后,疫情不但没有得到遏制,反而愈演愈烈。隔离、消毒、阻断交通……能做的事情都做了,疫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
焚烧尸体。此时的伍连德忽然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可能出在尸体掩埋这个环节。因为鼠疫杆菌可以在尸身上存活很久。只有两种办法可以阻断鼠疫通过尸体传播,一个是深埋,另一个便是“焚尸!”这个念头在伍连德脑海中闪过,连他自己也不由一颤。
隔离区。中国人历来有入土为安的习俗,对待父母先人的遗体更加尊重备至。在传统观念下,“焚尸”简直不可想象。即便是生长在海外的伍连德,也不敢贸然挑战中国人的伦理观念。他思来想去,惟有上书朝廷,请皇帝下一道圣旨才能平复民间的反对。
隔离区的鼠疫患者。伍连德上书朝廷,描述了哈尔滨尸横遍野,无力掩埋的现状,并申明尸体中含有的疫菌将随时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如不尽早处理,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呈请圣上颁一道圣旨,准许火葬。
检查疑似鼠疫患者。同时,哈尔滨的官商绅士们也联名向吉林总督(当时哈尔滨属吉林境内)陈情,希望批准火葬。想来,伍连德焚尸的请求对清政府震动很大。以至于三天以后,他们才收到外务部发来的电报:准许伍医生之请,可依计划进行。
郊外的尸体。宣统三年,大年初一。中国大部分地区正在庆祝新春佳节,而哈尔滨城北的公共坟地却一片肃杀。200名工人把100个棺木或尸体堆成一堆,一共堆了22堆,浇上煤油,付之一炬。哈尔滨的文武官员见证了这触目惊心的一幕。
尸横遍野。2200多具尸体就这样灰飞烟灭了。随后,俄国防疫部门也效仿中方的做法,把辖区内染疫尸体,无论是新近死去的还是已经腐烂的,全部火葬。2月间,俄方共焚化了1416具尸体,其中1002具尸体是从坟墓中掘出来的。
鼠疫死亡患者的尸体坑。此时,傅家甸已经有四分之一的人染鼠疫死亡。适逢春节,为了能消弭人们悲伤的情绪,振作大家的精神,防疫部下发传单,号召大家燃放爆竹,冲冲晦气。说来蹊跷,从这一天开始,傅家甸一直不断攀升的死亡人数竟然下跌了。
运送尸体。日夜0时。哈尔滨防疫局内所有人屏住呼吸,等待着这一时刻的到来。时针指到午夜0时,傅家甸的死亡人数为零。随后,长春、奉天、铁岭……东北各个大城市纷纷传来捷报。死于鼠疫者:零。
运送尸体。肆虐哈尔滨半年之久的大鼠疫,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终于被遏制住了。在大瘟疫前,清政府态度之开明,行动之果断,让世界各国刮目相看。而伍连德为首的中国医务工作者在防疫中采取的措施之科学,又让世界医学界惊叹。
贾英华,讲述你不知道的溥仪
& & 日,养心殿,雍正皇帝手书的&中正仁和&大匾依旧高悬,红木龙椅宝座、楠木黄缎案桌静立一旁,年仅6岁的宣统皇帝溥仪以一纸诏书宣布退位,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结束了& &&
& & 如今,100年过去,巍巍紫禁城依然保持着它固有的神秘3岁登基,6岁退位,关于溥仪短暂的帝王生活,各种传说还在延续& &&
& & 日,大年初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拜访了晚清研究学者、《末代皇帝的后半生》的作者贾英华他采访过300多位与末代皇族有关的人士,与溥仪遗孀李淑贤、弟弟溥杰、妹妹韫龢(音同&韵合&)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他还是第一个整理溥仪遗物和日记的人& &&
& & 贾英华的家中,有一个以&晚清&为特色的书房,轻易不肯示人这里收藏有数百卷100年前外国人记述中国晚清宫廷生活的各种外文原版书,以及蘸金书写的藏文经卷;还藏有溥仪等晚清人物的一批珍稀档案史料,包括数十小时录像、数百小时录音、数百位亲历者的口述资料,相当一部分堪称孤本;作为一名研究者,贾英华还收藏有不少溥仪用过的物件,如溥仪的镜子、两副眼镜、原始病历复印件、多封亲笔信及实寄封,溥仪老师陈宝琛和朱益藩的亲笔书法和扇面,以及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未定稿的各种版本,等等书房的架子上还有几个大册子,里面珍藏着贾英华拍摄或收藏的数千张历史照片,其中包括光绪年间的皇城照片集,堪称珍罕& &&
& & &用第一手史料和文物讲述历史&,是贾英华一贯的主张他通过这些文字、声音、图像以及物件,还原出一个世纪前真实和鲜活的紫禁城,记录下溥仪3年帝王生活中不为人知的&故事背后的故事&& &&
& & 摇篮是粉彩果盘& &&
& & &现在人大多都不知道,溥仪还有个小名,叫午格不过因为皇帝的名字不仅不能随便写,也不能随便说,溥仪50多岁时,有一次看父亲载沣的日记,才知道自己还有这么个小名&贾英华告诉记者,&我最早是听末代老太监孙耀庭讲的,他当过皇后婉容的贴身太监,也伺候过溥仪&& &&
& & 后来,贾英华从韫龢那里了解到了&午格&的来龙去脉当初为给溥仪起名,载沣考虑来考虑去,起了好几个,最后拿给溥仪的祖母刘佳氏看,老太太挑来拣去,选了午格溥仪出生于1906年2月,按照传统的干支纪法,这一年是丙午年,这个月又是壬午月,而且还是午时出生,占了几个&午&至于&格&字,贾英华分析可能是&命格&的意思略一沉思,他又笑着说:&当然了,王府里小姐都叫&格格&,是不是因为起女名好养活,这就不好说了&& &&
& & 紧接着,贾英华又告诉记者另一个&秘密&&&溥仪的摇篮是个粉彩果盘刘佳氏卧室的桌子上,曾摆着一个很大的康熙官窑的粉彩果盘&这瓷盘是大内珍藏的极品,御赐给了醇亲王府,平常专门摆放几位老太妃赏赐的水果,谁也不能动&后来,溥仪跟这个果盘结下了不解之缘溥仪从小就爱哭,怎么哄都不行,王府甚至仿照民间的土办法,往外贴过帖子,&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君子看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可一点儿用没有后来有一次,刘佳氏无意中把溥仪放进了粉彩果盘里,说来也怪,他立马就不哭了其实,这里也有原因,&老祖母第一次把溥仪放进果盘里是个酷热的夏天,他光着小屁股坐进凉果盘里,自然挺舒服后来这个果盘就成了溥仪的摇篮,老祖母怕他着凉,还亲手做了一个软绣垫儿放在果盘上&& &&
& & 说起溥仪的哭,里面又有很多故事就在慈禧召溥仪进宫,所有人因溥仪的哭闹急得团团乱转时,乳母王焦氏出现了她瞧溥仪哭得可怜,就把他抱进怀里,还真立竿见影,溥仪很快安静了下来从此,溥仪再也离不开王焦氏了对于这个乳母,溥仪感情至深,他在《我的前半生》中曾这样记述:乳母,是宫中唯一使我保留了人性的人,他甚至用&卓越&两个字来形容乳母王焦氏&特赦后的溥仪一度想娶乳母的孙女为妻,最后因为各种原因,这事没成& &&
& & 贾英华说的每一段故事背后总能牵出更为有趣的秘闻&当初王焦氏怎么就当上了溥仪乳母?那可不是什汉朝女子很幸福:婚姻自己做主 皇后也能再嫁么人都能随便当的&贾英华介绍,当年王府选乳母,参照的全是宫里的标准&皇室向来都对选乳母非常重视,从明代就专门设立了征用乳母的机构&奶子府&,地点在如今灯市口和王府井北大街交叉路口进了&奶子府&的乳母没一个不想出来的,她们吃的东西好归好,却一点儿盐都不准放而选乳母的标准更是苛刻,必须得是良家妇女,体貌端正此外,最重要的是检验乳汁,办法也是秘不外宣的:要把乳汁直接挤进白瓷盘子里,放到阳光下暴晒后阴干,从色、味、状三方面来检验晒过后,乳汁就起变化了,有变成血色的,也有的有难闻的腥味或其他异味,还有出渣儿的,这都不成,自然就淘汰了,只有晒过后,洁白如脂&&羊脂玉的&脂&,才算合格,要达到这个标准,可以说百里挑不出一二&& &&
& & 二哭慈禧& &&
& & 谈溥仪,就不能不提到慈禧太后贾英华说:&没有慈禧,溥仪不可能成为皇帝不过,溥仪即便当上了皇帝,充其量也只是慈禧的&四步棋&之一第一步棋,她将妹妹婉贞嫁给老醇亲王奕譞(音同&宣&);第二步棋,让婉贞之子载湉(音同&田&)进宫当光绪皇帝,弟弟桂祥之女静芬当光绪皇后(即隆裕太后);第三步棋,让荣禄之女瓜尔佳氏嫁给光绪的弟弟载沣;第四步棋,让载沣与瓜尔佳氏之子溥仪成为宣统皇帝工于心计的慈禧,就这样牢牢把控了同治、光绪、宣统晚清三代皇帝和奕譞、载沣两代醇亲王&& &&
& & 溥仪在记述当年第一次见慈禧太后时,用了&三个陌生&来形容&&他突然被带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看到了许多陌生人,最后在阴森森的床帐内见到了一个陌生的瘦得怕人的老太太& &&
& & 贾英华对这次见面的讲述则更加生动,&慈禧太后伸手想抱一下溥仪,溥仪却被满脸病态的慈禧吓得大哭慈禧就让人拿糖葫芦哄他,没想到,溥仪接过来一下子摔在了地上&&一般病重垂危的老人,最怕孩子哭,不吉利溥仪一哭,又不让她抱,慈禧很不痛快,就说:&这孩子真别扭,让他上那边玩去吧!&溥仪与慈禧唯一的见面,就这样画上了句号&& &&
& & 溥仪的哭并非总让人头痛,他第二次哭慈禧既真实也及时,大臣们的评价是&当哭则哭&日,慈禧离世&在慈禧出殡之日,许多王公大臣和侍卫、太监,都簇拥着溥仪在慈禧灵前叩头按照规矩,太监首领拖着长腔大喊一声:&举哀&&&,然后再拍三下巴掌&举哀&这个仪式是祭奠时必须有的,当时清宫的规矩跟如今鼓掌的意义截然相反,大人物去世才能拍巴掌巴掌拍完了,宫内顿时哭声震天溥仪小小年纪,不被吓哭那才怪呢但滑稽的是,现场除了溥仪是真哭,大多数人都在假哭,并且还是例行假哭&& &&
& & 手握&傀儡虎&登基& &&
& & 贾英华拿出一张黑白老照片给记者看,一个小男孩穿戴整齐,右手的架子上摆着只天球瓶,背后是仙鹤翩然飞舞的屏风,这是溥仪在醇亲王府家里拍的之后,这个小男孩被抱进了宫一个月后,日,清廷举行了登基大典,不满3岁的溥仪即位称帝,年号&宣统&& &&
& & 登基大典在太和殿举行,溥仪先是在中和殿接受了领侍卫内大臣等人的大礼朝拜,又被抬到太和殿的宝座上接受文武百官三跪九叩的大礼朝贺,没想到,溥仪放声大哭载沣单膝侧身跪在金銮宝座下面,双手扶着溥仪,不让他乱动可是小孩子哪管那套啊,边哭边喊:&我不挨这儿!我不挨这儿!我要回家!&溥仪后来在《我的前半生》里这样回忆自己在登基时的表现& &&
& & 1956年,香港记者潘际垌在抚顺战犯管理所采访了溥仪当时,溥仪抽着烟,从容地讲述着40多年前的情景潘际垌掏出随身携带的清末进士金梁所写的《光宣小纪》,翻开一页给溥仪看那段文字的大意是,登基仪式上,载沣见溥仪大哭不止,怎么哄都不行,连忙让随从拿了一个玩意儿放在溥仪手里,他这才停止大哭当时,大臣们都非常惊讶,认为这是不祥之兆贾英华就藏有原版的《光宣小纪》,&溥仪玩的是庙会上一种哄小孩儿的玩意儿,叫&虎小儿&,就是纸糊的小老虎,老百姓又叫&傀儡虎&,一听这名儿大家就明白,岂止不祥之兆,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傀儡虎&叫得简直太确切了&& &&
& & 当时,为了能看得清楚些,溥仪特意从口袋里摸出一副黑边眼镜看过之后,溥仪并没有否认,只是用手指着文中&讶为不祥&,说了3个字&&&唯心的&这个评语竟然出自当《西游记》的故事为什么只能发生在唐代?年的皇帝之口,潘际垌不禁意味深长地向他看了一眼& &&
& & 登基大典上,让人&讶为不祥&的,除了溥仪手握&傀儡虎&,还有载沣的一句话据说,登基大典上为了哄溥仪别哭,载沣慌不择语,说:&别哭,别哭,快完了,快完了!&这话从宫内传出去,很快就搞得满世界风风雨雨,&快完了&,这可是不祥之兆啊!就连溥仪在《我的前半生》里也这样写然而,贾英华却从韫龢那里听到了另一种说法,&我父亲从来就不承认当时说的是&快完了&,他说自己明明说的是&快好了&,此话被误传,以致从王公大臣到普通百姓,都把大清朝灭亡的原因归结在他说的这句话上了他可真是气坏了,却百口莫辩,直到临终也咽不下这口气&& &&
& & 其实,这些所谓的&不祥&确如溥仪所言,是&唯心的&贾英华收藏的一套邮票,准确地诠释了清朝覆灭的原因溥仪登基时,清廷发行了一套宣统登基纪念邮票,共3枚,面值为2分银、3分银、7分银,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套&帝王登基&邮票贾英华告诉记者,&主持发行这套邮票的是载沣,当时,他驳回国内所有印厂呈递的样稿,不惜花费重金,委托英国伦敦华德路公司印制邮票主图是天坛祈年殿,两侧则是巨龙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枚纪念大清帝王登基的邮票上竟然以英文&Chinese Empire&标示中国国名,连面值也是英文字样,中国皇帝登基的邮票由外国人印制,具有鲜明半殖民地的历史烙印仅从这一点上,就反映了晚清社会的状况,我用八个字形容&&风雨飘摇、国力衰微&& &&
& & 误以为是自己&复辟&& &&
& & 溥仪登上皇帝宝座时,还是不满3岁的幼童,他压根儿不了解晚清宫廷内外你死我活的夺权之争,更不可能洞悉中国历史正在酝酿着的一场政治巨变梁启超曾预言:如不改革,&不及三年,国必大乱以至于亡!&& &&
& & 果然,不及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敲响了封建帝制的丧钟之后,清廷的权力核心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化:10月30日,清廷迫于形势,罢免溥仪的六叔载洵仅隔一天,又罢免溥仪的七叔载涛,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11月13日,袁世凯回京主政12月6日,载沣被迫辞去摄政王位,溥仪赖以支撑皇位的&保护伞&彻底垮掉了日,南京政府向袁世凯转交《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2月11日,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千年帝制走到了尽头& &&
& & 贾英华的藏品中,有一张100年前清廷理藩部印制的《大清皇帝辞位之后优待条件》,极为珍贵&我手里的这份虽不是当年隆裕皇太后在养心殿拿的原件,但当年这个文件就没多少当初都认为是满汉文,我查了资料后确认是蒙汉文&& &&
& & &1915年,袁世凯为称帝四处活动溥仪曾一度产生错觉,误以为袁世凯要让他复辟登基当溥伦贝子代表清皇室和八旗向袁世凯递上《劝进表》时,溥仪才恍然大悟所谓&复辟帝制&与己无关,而是袁世凯自己要当皇帝&贾英华感慨道:&然而,袁世凯也仅仅做了83天的皇帝梦,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袁世凯成了个螳臂挡车的小丑&& &&
& & 作为晚清研究学者,贾英华认为,溥仪从登基到退位仅仅3年,就个人而言,生在帝王家又少不更事的溥仪,只是历史洪流中的一叶漂萍然而,这段历史带来的思考与教训,却是深刻的&我采访过的皇族成员都说,清朝亡于&气数已尽&那么这个&气数&是什么?我认为就是&民心&,失民心者失天下&他认为,清朝覆灭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清末官员选拔制度从任人唯贤蜕变到任人唯亲&清晚期,&家天下&愈演愈烈,竟出现了&皇族内阁&这种荒诞的任人唯亲闹剧,是社会制度的退化&贾英华说,2月12日起,他将开始在新浪网上讲述《揭秘最后的圣旨》,和更多的网友进行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及其带来的警示&&&
《环球人物》杂志 记者 刘海儿
甲午战争之时,淮军统领卫汝贵带军向朝鲜开拔。开拔前,卫把饷银24万两之三分之一汇往自己家中,其妻与夫书一封说:&君起家戎行,致位统帅,家既饶于财,宜自颐养,且春秋高,望善自为计,勿当前敌……&卫汝贵不负妻望,平壤之战一开,他和叶志超弃城逃跑,狂奔三百里,一度逃得不知去向,七八天后才找回清军大队。日本人看到这封家书,视为奇闻,将其作战利品,一度放入自家教科书里。
法报上100年前中国社会(下)
沈阳教案,1890年
教案12月19日,1891年
杀死克林德男爵,德国公使1900年
义和团运动1900年
14个义和团的头颅挂在墙壁上1900年
藏族与英国军官谈录,2月14日,1904年
哈尔滨,被棒打的国人1904年
日俄战争结束,驻东北俄军向日军投降1905年
日本在满洲的残酷报复,4月23日1905年
慈禧光绪去世日
清末新军1909
在中国飞的第一架飞机。1911
法报上100年前中国社会(上)
在上海:华伦将军检阅法国军队。1900年
李鸿章与陪同的俄罗斯军队和日本军队 1900年
马钱德上校在指挥救火灾1901年
义和团成员被斩首,1899年至1901年
在天津的德国和英国(1901年)
法国人和俄罗斯人.1904年
日军军队攻打旅顺俄国要塞,9月25日,1904年
上海:捕捉强盗1906年
发生新的饥荒日
袁世凯切掉喜爱的辫子1912
法国轮船被攻击1913年
百年前的中国华丽老照片2
蒙古六壮士 1909
明陵神道 北京 20世纪初
真正的北京城
采煤工人 1909
城内的运河(原注如此) 广州
清末身高过两米的中国人 1870
街道俯瞰 广州 20世纪初
背茶叶的苦力 四川 1908
轴心国房产屋顶上的纳粹标志以避免日军轰炸 城市不详
最美的玉带桥 颐和园 北京 1924
船屋 嘉定府 1908
百年前的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
清晰可见陷于泥泞不堪的道路中的汽车前面&北京&巴黎&的字样。
103年前,北京举办国际汽车拉力赛&
别看汽车在我国亮相的时间比较晚,可我国却早在100多年前就是协办国际汽车比赛的国家之一。&
1907年3月,法国驻华公使巴斯德在致清政府外务部的照会中称:巴黎汽车联合会拟从中国北京至法国巴黎举行汽车拉力赛,大约于6月中旬自北京起程,请于中国境内垂情相助。&
此次汽车拉力赛得到了清政府的认可,但由于中国首次破天荒地参与汽车拉力赛,境内路途坎坷,惟恐发生乱子。3月27日,外务部在致民政部的咨文中特别指出:汽车行驶急速,难以保护周全,其参赛之车以8辆为定数,在中国境内不论发生何等危险,中国政府一概不担责任,汽车经过各处,如有伤害中国人民生命财产之处,应由巴黎汽车联合会负责赔偿。&
&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由法国巴黎的拉马丁报社主办。参赛车用轮船从海上运抵上海、天津,再到北京。一开始报名时,要求参加本次比赛的选手非常多,但最后只有5名选手参加了比赛,主要原因是路途遥远。&
意大利的伯格斯亲王独领风骚&
在参加比赛的5名选手中,来自意大利的伯格斯亲王是一位显赫的人物,他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古老贵族世家,先祖曾经娶拿破仑的妹妹波琳娜为妻子。他本人酷爱旅游探险,1900年时就独自完成了穿越波斯、中亚和西伯利亚的行动。&
日8时,5辆从国外飘洋过海运到中国的汽车,在一大群看热闹的中国人诧异和漠然的目光注视中,轰鸣着从北京城的使馆区出发,走东交民巷,出德胜门。因为参赛选手中有意大利的伯格斯亲王,意大利驻华公使馆十分重视,特意派出武装卫队,一直护送到张家口。车队按照预定行车路线,出中国长城,经张家口,过蒙古,进入西伯利亚、乌拉尔,横跨波兰、德国,然后抵达巴黎。&
由于赛程沿途基本上都是坎坷不平的土路,赛车无法开得很快,加上发动机总是过热,车手们不得不经常停下来,到附近的村庄里找水。在路上,马掌上掉下的铁钉常常扎破赛车的轮胎,这让车手们苦不堪言。&
为了能够正常比赛,意大利亲王伯格斯甚至使用上了事先由中国木匠制作的木制车轮。当车手们穿越长城来到蒙古大草原后,遥遥领先的伯格斯却突然迷失了方向,他驾驶的赛车好不容易到了库伦(今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却又被清政府驻当地的总督给拦了下来。原来,这位总督大人看上了汽车这个玩意,非要伯格斯开车拉着他去草原兜风不可。伯格斯只好带着总督大人去草原过足了瘾,之后才被获准放行,继续参加比赛。&
经过两个多月时间的折腾,约17000公里的奔波和角逐,8月20日,意大利亲王伯格斯开着那辆40马力的、菲亚特汽车公司生产的&意塔拉&牌汽车,第一个抵达目的地巴黎。在插有法国和意大利国旗的车辆引导下,伯格斯的车跟在后边缓慢地行进,接受巴黎市民的热烈欢呼,乐队不停地演奏着意大利的国歌,热情奔放的巴黎姑娘将大把大把的花瓣抛撒向了伯格斯。&
两三个星期后,其他4名车手也陆续到达巴黎,他们同样获得了巴黎市民的欢迎。值得一提的是,汽车拉力赛随行记者巴兹尼用手中的相机,捕捉到了一幅幅具有历史意义的珍贵照片。巴兹尼高超的摄影水平为后人直观了解这次汽车拉力赛的情形,留下了珍贵的历史镜头。&
伯格斯亲王载誉回到祖国时,受到了极其热烈的欢迎,罗马城内的庆祝活动持续了好几天。他在这次比赛中驾驶的汽车成了&国宝&,被郑重地陈列在都灵的汽车博物馆内。
百年前的中国华丽老照片1
美国第十八任总统尤利塞斯?辛普森?格兰特与李鸿章大人 1879
在北海公园里讨生活的乞丐一家 北京
卖玩具的小贩
极罕见的大清门近景照 北京 1901
台湾原住民之布农族 台湾 20世纪初
闽江上一幢建在小岛上的庙
民国军队 辽州(今左权)
清末在长城上的三个游人
全家福 1875
被美国第六骑兵队(6th US Cavalry)俘虏的义和团拳匪 天津 1901
北京至巴黎汽车拉力赛 汽车行驶在中国泥泞的土路上 1907
流浪孩子组成的杂耍班在表演龙头的造型 北京 1902
清末民初中国上色照2
稻田里的水牛
稻田里的农夫
上海,周先生和他的小儿子
北京颐和园
北京,冯玉祥的军队(1924年)
车厢上的中国士兵
北京公使馆的加固围墙(1924年)
外国人撤离北京的国际列车(1924年)
小吃担与抽烟者
上海第六马路
上海剃头店
清末民初中国上色照1
运河上的帆船
出城门的兵丁
南京,袁世凯(伞下)及其随员
上海的茶馆,城隍庙豫园
上海,筷子
上海,带木枷的罪人
上海,亚细亚火油公司大楼
上海的码头
上海的码头
上海南京路
上海的苏州河
宁波舢板上的船长和水手
广州的英国轮船
北京的城门(1910年代)
街头的黄包车
中国的乡村
102772人关注
102772人关注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末代皇妹韫龢在线阅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