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文化价值观输出开放教育输出,是一种“文化侵略”吗

文化侵略与思想自由--许锡良的博客--凤凰网博客
在这里读懂中国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文化侵略与思想自由
文化侵略与思想自由
& & & & & & & & & & &
& & & & & & & & & &许锡良我对“文化侵略”、“文化安全”、“文化帝国主义”这些概念向来持很谨慎的态度。因为,这个概念十分含糊,一般来说,文化只有交流、融合的趋势,而不存在什么侵略的问题。只有一种情况可能是例外的,那就是像中国东北的伪满时期,日本在军事侵略的同时,又增派大量开拓团,大量移民日本本土国民到东北,同时强迫东北人学习日本语言,使用日本的教科书,用日本人的历史观教化中国人,使中国人不仅从军事上、经济上、政治上,而且还从文化上受到他们的侵略与压迫。即使这种情况的存在,也不是单独的文化侵略,而是伴随军事、经济与政治而来的殖民产物。一个国家如果主权在自己这一方,如果是主动打开国门,积极主动地向外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使自己富裕文明与进步,则不存在什么文化侵略。因为,文化是软实力,文化的核心是思想价值观念,与军事、政治与经济不同的地方,在于文化是软规则,人们面对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一种价值观,接受还是不接受,是不能够完全靠军事力量与政治力量的,这里文化如果处于自由开放的状态,人们有权自由选择一种文化,那么,主动接受外来的文化,也不存在侵略问题,只有在强迫状态下,垄断与封锁其他思想信息来源,只允许人们看到某种思想信息,这才构成侵略的问题。因此,如果一国主权在自己一方,而且是在思想自由的状态下,是不存在什么文化侵略的。这就像是两个青年男女自由接触,互生好感,自由恋爱,变成婚姻不能够定性为强奸一样。侵略是带有强迫行为的。如果用这个标准,则中国的“文化大革命”倒是带有强烈的文化侵略的性质。因为,这种强迫人们改造思想,破四旧的方式,就充满了侵略的意味。 其实在自由状态下,文化侵略不容易形成。因为,文化就是一个族群的生存方式,包括生存规则与价值观念。思想的东西要强迫很难,人们要是从内心里不认同一个东西,你很难强迫他接受。即使在武力与其他利诱与胁迫下作出让步,也不意味着人们就接受这种文化。文化形态的多种多样,其实也就是人们的生存方式多种多样。这种不同文化形态之间互相影响,互相吸收,互相融合的过程,恰恰是人类文明不断进化与提升的过程。因此,文化的根本性质就是融合与渗透,而不是侵略。这里唯一的条件就是自由选择。一个人选择某种文化价值观,自然会有他的原因。比如,一个出生在儒家文化里的人,到了穷途末路,感觉精神无可皈依的时候,他可能会选择信基督教,然后选择在基督文化中生活,每餐饭前作祷告,只要这些过程不妨碍他人,不能够认为他的选择是文化侵略的结果。只有基督教强迫任何人都信这个教,才构成侵略。因此,侵略的本性是强迫。要相信在文化层面,每个人都有根据自己理解的幸福选择文化生活的权利。过怎样的生活最有利于自己心灵的安宁,常常只有当事人才知道。 &因此,在自由主义者看来,文化一般情况下不会构成侵略,只有思想不自由,而不会有什么文化侵略。 在什么人眼中才会有文化侵略呢?我以为只有在专制独裁的思想里才会有文化侵略。因为,在有专制独裁的思想者看来,国中所有的人都应该是他的臣民,都应该受他代表的思想文化所控制,大家按照这种控制的规则生存着,这些人都是供他奴役的。如果没有外来文化的影响,那么,这些人会老老实实接受他们灌输的思想价值观,会安心地接受并且按照他们提供的奴役规则世世代代生存下去,但是,突然来了外来的文化,构成了文化冲突与竞争关系。人们慢慢理解与接受了新文化,新思想,这个时候,专制独裁者再想按照原来的游戏规则奴役他们就变得很困难了。这个时候,文化侵略就成立了,但是,文化侵略不是针对那些自愿接受新的外来文化的人来说的,而是针对对他们实施统治与奴役的人来说的。因此,文化侵略这样的说法究竟是什么人在说,什么人感受到了文化侵略,这是需要分清的。 一个开放的社会,根本不会感受有什么文化侵略。如果外来的东西进入某个国家,这些东西侵犯了这个国家的法律,则按照法律处置就是了。如果,外国的东西对现成的法律不构成冲突,而人们又在自由与自愿的基础上选择新文化、新的价值观,比如从一种宗教信仰改为另一种宗教信仰,则在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思想下应该视为合法,因此,也不存在什么文化侵略。除非这个国家由宪法规定必须信某一国教,背叛这种国教就是背叛了国家。如果一个国家的宪法与法律作出这样的规定,则这本身就是严重的侵略行为。因为,强法律强力规定人们必须而且只能信某一宗教,这就是对人权的侵犯。这样的宪法与法律也就是恶法。违犯恶法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在恶法横行的社会,颠覆恶法就是解放,就是获得自由。就像当年日本军国主义被美国打败之后,由美国代为统治,代为立宪重新取得新生一样。不能够认为当年日本是美国的文化侵略。当一种和平理性与人性化的先进文明用强迫的手段代替侵略与杀戮的落后野蛮的文明的时候,这种情况下,也不能够叫文化侵略。 有一个例子不能不说,那就是美国。美国这个移民国家,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文化都能够见到。因为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都有移民来美国,所带来的不同文化可谓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可是,美国人从来没有感觉这是在文化侵略。他们眼中只有是否遵守宪法与法律,一件事情你做了是不是违法的。如果不违法,无论怎样的风俗习惯你都可以保持,如果违法则不是因为你是外来文化而被禁止,而是因为违法了才被禁止。因为美国的这种开放态度,因此,当中国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美国兴建孔子文化学院的时候,美国人没有感受到这是中国人在文化侵略,当然,如果你兴建的孔子文化学院要强迫当地的美国人都必须接受这里的文化则美国人不会答应,因为,那是违背美国人信仰自由的人权原则的。尽管美国主流文化是市场与科学文化,但是,美国人还是为落后的印第安人划出了特定的生存区域,变与不变,还是让他们自由选择。 反过来,中国人在一百多年来,一直感觉自己在受到外国列强的文化侵略。外国人在中国建立教堂是文化侵略,在中国成立基督教青年会是文化侵略,外国人在中国设立教会学校又是教育侵略,西方的现代科学研究与教育制度在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构成了文化侵略。正因为在这种文化侵略思想的引导下,中国才会有盲目排外的“义和团运动”,也才会有后来的“文化大革命”的闭关锁国,视外来文化为洪水猛兽。 理性地看待文化侵略问题,我们就不难发现,文化不过是人们的生存方式而已,一种文化生存方式,可能比另一种更人性一点,更舒适一点,更有效率一点,这是人们在自由状态下会自然而然作出的选择依据。就像当年欧洲殖民者第一次去澳洲开发的时候,把欧洲的铁斧头带进原始部落,必定意味着要颠覆那里原始土著人用石斧所带来的统治秩序一样。铁斧头因为质地坚硬,斧头锋利,价格又便宜,代替石斧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当今许多国家与地区的土著居民都换上了世界流行的夹克衫,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因为在现代社会生活,夹克衫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用料简省,洗涤方便,更衣容易,穿着行动快捷,这些特点决定了人们的选择。因此,我们在强调文化多元的同时,也要看到文化的先进与优劣之分。这种文化的先进与优劣常常是以人的舒适与方便为标准的。如果一种强势文化不是强迫另一种弱势文化改变,而是人们在渐渐的融合过程中作出了新的选择,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不能够视为文化侵略。 中国改革开放的目的,其实就是要主动学习外来文化,接受外来先进文化的影响,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为自己的发展服务。这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也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表现。一个民族在借鉴、模仿与吸收外来文化的能力上,可见这个民族的生命力强弱。文化上的强与弱,先进与落后,文明与野蛮之分,恰好是吸收与改进的动力所在。在这里中国人不是要动辄警惕外来文化的侵略,而是要警惕自己的闭关自守,借抵制文化侵略来一个保护野蛮落后。2013年3月14日星期四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华中师大德育研究所兼职教授,凤凰网十大洞察力博客,现供职于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特别声明:所刊载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报刊、杂志、书籍、音像出版使用必须经过作者同意,并付稿酬,否则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联系方式:QQ:,电子信箱:,地址:广州市新港中路351号,邮编:510303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美国的开放教育MOOC输出,是一种“文化侵略”吗?
MOOC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中文通常译作“大规模网络公开课”。
它和以前我们上的网络公开课不同的是,大多数课程都是定期开课,有作业和考试,老师和同学可以在线交流。当你达到一定要求结课时就会拿到证书(也有个别课程没有证书)。
发达国家的教育者把在线高等教育推举为将高质量教育扩张到全球的机会。然而,面对不同的语言环境、文化差异,美国的教育举措可能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
美国的MOOC,脱离世界其他地区的实际
尽管MOOC的提供者定期举出极具说服力的案例和证词,它们都来自于受益于MOOC的边远地区的学生,然而全世界范围内显示MOOC可能脱离当地实际的案例比比皆是:从更愿意自己创造教学内容而非依赖美国进口的非洲教育者,到即使在美国境内也无法获得注册在线课程所需的稳定网络链接的美国印第安人。
在巴西,学者则在改编可自由获取的教学资料时遇到了问题,因为教学资料使用的是英语而非葡萄牙语。金边大学(Universida
de Estadual&de Campinas)的泰尔·埃米尔(Tel
Amiel)教授最近撰写了一篇论文称,英语和互联网的西式偏见“可能潜在地维护着某些分界线,如传统上的教育资源创造者和教育资源消费者之间的隔阂”。埃米尔在一次Skype采访中说,仅语言本身就是“很大的障碍,不是我们可以轻易应付的”。
Coursera则正在致力于解决语言问题。今年4月初,它宣布与一个位于莫斯科的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将教学资料翻译成俄语,并主办同俄罗斯
Coursera学生的见面会。Coursera社区与文化架构师卢茵(Yin&Lu)表示,公司期望开展更多可以“在世界范围创建学习空间”的项目并拓张进入“最大的非英语市场”。
但是,语言障碍不是唯一要面对的事情。“我认为一些文化中对学习者的设想在另一些文化中不一定正确。”埃米尔说道。古娜瓦德娜说,西方的教育者需要看看世界其他地方需要什么,否则来自美国的教育产品可能进入不到一些不太关注西方教育产品的市场。她说,“除非我们真的去看世界的其他部分和那些地方人们的需要,否则MOOC将不大可能成功。”
设计开放课程需要注意文化对受众的影响
麻省理工的开放课程计划十年前推广了OER理念,然而它的目的并非创建普适的内容,该计划的发言人斯蒂文·卡森(Steve&Carson)说。OER的目标是创造一些可被应用和改变的事物——作为共享过程的一部分,而非生来就完整的产品。“你会逐渐发现那种具体性的价值,”卡森说,“就好比教材虽然不是普适的,但它们对于其他大学了解同行运作的环境具有非常大的启示。”
埃米尔说,与一些希望在全球都被接受、想要追逐利益但又不允许被重新融合的举措相比,这种特征是OER的先天优势。“在创造开放资源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我们无法通过教学设计为每一个文化群体去进行创造,”他说道。
一些学者担心,缺乏针对特定文化的材料,美国的种种努力可能与国外的不同学习方式无法兼容。古娜瓦德娜说,她研究过人们如何通过在线协作构建知识。她谈及在西方有一种看法认为,辩论是产生知识的必需过程,这一信念植根于古希腊文明。但是,在中国,古娜瓦德娜发现学生并不需要同彼此公开辩论各自的观点,他们能够以协作为基础营造知识。那么,这对消化吸收西方制造的课程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可能带来巨大的差异,”她说。“也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差异。”
有些内容天生不适合通过在线教育或使用MOOC的方式学习
在一些结果清楚明了的学科中,如编程课程或数学与物理学课程,这些可能都不是问题。“如果你能说,‘这就是我们的方法,并且是唯一的方法,’然后只要你建立公式,人们就会按你说的做——那么就没关系,”古娜瓦德娜说道。但是,对于需要批判性思考的学科的MOOC课程,那可能就行不通了。“在你想让学生参与的地方,学生参与不进来,”她说。“因为在那些环节没人能真地帮你处理和回答问题。
远程教育先驱查尔斯·魏德迈(CharlesWedemever)的学生穆尔,50年前在东非用无线电广播开启了自己的远程教育事业。他表示获得多样化的全球受众是可以实现的,只要教育者坚信这就是他们的目标。“你绝对可以做到。我认为你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像在课堂中一样,坚信这就是你想做的事情。”穆尔说,“同让学生实际看到你相比,借助科技教学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焦虑和怀疑。”
尽管在线教育是作为一种节省教职员时间的方式被推销给世界,那也是有一定条件限制的。从事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部落课程教学的约翰·巴斯克(John&Bathke)教授说,为了同能帮忙宣传在线课程的部落议事会建立私人关系,洛迈斯瓦亲自走进了保留区。没有那种个人的关系,项目可能不会这么成功。“这种私人关系在印第安人社区极为重要,”巴斯克说。“他们和那种走家串户上门推销的方式相处不来。”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国对中国的文化侵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