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读作钓大鱼什么钩结实是 钓大鱼什么钩结实结钩

你所查询的字是:
倒 的读音,倒的解释,倒字的笔顺是什么?
倒的笔画数、部首、笔顺:
倒dǎo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倒。墙倒了。倒塌。倒台。打倒。卧倒。对调,转移,更换,改换:倒手。倒换。倒车。倒卖。倒仓。倒戈。正顺倒dào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倒立。倒挂。倒影。倒置。把容器反转或倾斜使里面的东西出来:倒水。倒茶。反过来,相反地:倒行逆施。反攻倒算。倒贴。向后,往后退:倒退。倒车。却:东西倒不坏,就是旧了点。正顺笔画数:10;部首:亻;笔顺编号:注:笔顺中1代表横,2代表竖,3代表撇,4代表点或捺,5代表折
倒 可以组什么词?含有倒 字的词语,倒 字的英文翻译,含倒 字的词语意思,含有倒 字的短语,含倒 字词语怎么造句,英文单词倒 怎么写?详细解释:
倒dǎo【动】(形声。从人,到声。本义:倒下)同本义〖fall〗对此欲倒东南倾。――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如:倒头(躺下睡觉;死亡);倒路(亦路倒。死在路上);倒卓(倒栽);倒断(山倒锁断);倒指(屈指,屈指计算);倒路死(诅咒人死在路上);倒床(卧倒在床上)失败,败落〖beonthedecline〗于今日卿等门户倒矣。――《三国志?曹爽传》又如:倒灶(倒霉);倒扁儿(向人挪借钱财或货以应急需);倒满(倒霉;晦气)导致法律上的破产〖bankrupt〗。如:银行倒了;倒账(倒闭,破产);倒盆(倒闭);倒风(大批倒闭)移动;替换〖replace〗。如:颠倒是非;颠倒黑白;颠三倒四;倾箱倒箧;排山倒海;倒票(倒换银票);倒替(轮换);倒包(冒名顶替)停止;中断〖stop〗。如:倒断(倒顿。休止,间断,完结;决断;了断;清楚)坍塌;垮台〖collapse〗中间力拉崩倒之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又如:倒口子(决口);倒溃(倒塌崩溃);倒坏(倒塌崩坏)将货物或商店企业作价给人〖sellout〗我东头街上谈家当铺折了本,要倒于人。――《儒林外史》又如:倒盘(把全店存货作价盘售);倒本(赚回本钱)另见dào倒把dǎobǎ〖engageinspeculationandprofiteering〗转手倒卖以牟暴利投机倒把倒败dǎobài〖collapse〗〖建筑物〗倒塌;破败倒班dǎobān〖workinshifts〗分班轮换他和我倒班,以便他能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倒闭dǎobì〖bankrupt〗法律上的破产,指企业或商店因亏本而停业高额的税收,差劲的买卖造成公司倒闭倒毙dǎobì〖falldownanddie〗死在地上倒毙街头倒仓dǎocāng〖takegrainoutofagranarytosunit〗∶晾晒仓里的粮食后再装进去〖transfergrainfromonegranarytoanother〗∶把一个仓中粮米装到另一个仓中去倒槽dǎocáo〖dieout〗由于疫病或喂养不当,导致牲畜全部死亡倒茬dǎochá〖rotationofcrops〗农作物轮作倒车dǎochē〖changetrain,bus,etc.〗换乘车辆中途倒车太麻烦另见dàochē倒蛋dǎodàn〖createdisturbance〗同“捣蛋”回去告诉了领事,或者进京告诉了公使,将来仍旧要找我们倒蛋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倒伏dǎofú〖stalkleaningofrice〗倾斜或铺倒在地。尤用以指草或谷物荞麦…往往在晚秋时倒伏倒戈dǎogē〖transferone'sallegiance〗军队投降敌人反过来打自己人前徒倒戈,击于后以北。――《书?武成》倒戈卸甲dǎogē-xièjiǎ〖laydownarms〗脱下盔甲,放下武器。喻认败服输二将倒戈卸甲,特来投降。――《三国演义》倒海翻江dǎohǎi-fānjiāng〖takegreattroubleasoverturningtheriverandupsettingthesea〗形容水势或雨量很大,也比喻力量或声势巨大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毛泽东《十六字令?山》也说“翻江倒海”倒换dǎohuàn〖rotate〗轮流替换倒换着看护伤员倒嚼,倒噍dǎojiào,dǎojiào〖ruminate〗牛、羊等反刍动物把咽下的食物再回嘴里纫嚼倒买倒卖dǎomǎi-dǎomài〖scalp〗用低价买进物品后以高价卖出,从中非法牟利倒卖dǎomài〖resellataprofit〗通常未经官方批准,通过投机手段以大大高于标价的价格出售倒霉dǎoméi〖havebadluck〗不良状况,尤指关于健康、命运或前途的坏状况倒霉dǎoméi〖woe〗常用于谴责或因痛苦而呼喊我倒霉!我无希望了倒弄dǎonòng〖move〗∶翻动;移动别让人倒弄我的讲义〖vend〗∶倒买倒卖(含贬义)他南来北往地倒弄水果倒手dǎoshǒu〖changehands〗从一个人的手上转卖到另一个人的手上,多指货物买卖倒塌dǎotā〖crashtotheground〗建筑物墙壁倾倒,塌落下来老屋因失修而倒塌了倒台dǎotái〖fallfrompower〗下台(用以指政府或部门)倒坍dǎotān〖collapse〗倒塌暴雨过后,寺庙的山墙倒坍了倒腾dǎoteng〖turnupsidedown〗∶翻腾,转移把破烂东西倒腾到屋外去也作“捣腾”〖vend〗∶贩卖,买进卖出倒腾小百货倒替dǎotì〖substitute〗替换;倒班姐弟俩倒替照顾年迈的母亲倒胃口dǎowèikou〖loseone'sappetate〗原指某种东西吃得太多而把胃口弄坏。现在常用来比喻对一件事的厌烦情绪倒卧dǎowò〖liedown〗卧倒在地酒中倒卧南山绿。――唐?李贺《江南异》倒卧dǎowò〖liedead〗[方言]∶因饥饿、寒冷而死在街头的流浪者倒下dǎoxià〖toppleover〗∶坍塌,垮掉挨了一枪,那鹿猛然停住,然后倒下了〖strike〗∶突然受折磨而死在他少年得意直上青云的时候倒下了倒休dǎoxiū〖takeaworkdayoffinexchangeofaholiday〗职工在休息日上班,而调换到工作日休息。也称“调休”倒爷dǎoyé〖wheeler-dealer〗[方言]∶称从事倒买倒卖的个体商人倒运dǎoyùn〖havebadluck〗∶见“倒霉”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儒林外史》〖transportgoodsfortrade〗∶从甲地贩运货物到乙地出卖,再把乙地货物贩运到甲地出卖倒灶dǎozào〖collapse〗∶垮台;败落〖beunlucky〗∶倒霉;运气不好倒账dǎozhàng〖baddebts〗无法收回来的账倒dào【动】上下、前后颠倒〖beinverted〗倒k侧龟于君前。――《礼记?曲礼》倒影江中。――宋?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又如:倒序(颠倒次序);倒用印(将印信颠倒使用);倒错(颠倒错乱);倒景(倒影);倒三不着两(行事无准则,颠三倒四)向相反方向移动〖movebackwards〗酒酣渴月使倒行。――李贺《秦王饮酒》又如:倒车;倒回(退却;倒退);倒兵(掉转武器向己方攻击);倒仰(仰面跌倒);倒跟脚(指脚跟向后突出)将容器倾斜或反转,使里面的东西出来〖empty〗倒杯开水倒垃圾又如:倒熟话(重复老一套的话);倒(尽出仓里的贮米);倒垃圾浇铸〖cast〗。如:倒一锭银子;倒铧叶子倒dào【副】表示跟一般情理相反〖instead〗不曾与天下分忧,倒来苦害俺这里百姓。――《陈州粜米》又如:倒不得(岂肯);妹妹倒比姐姐高表示跟事实相反〖indicatingthenotionthatthematterisnotasonethinks〗。如:你说得倒简单,你试试看表示出乎意料〖indicatingunexpectedness〗。如:有这样的事?我倒要听听(表示不相信)表示让步〖indicatingconcession〗。前一小句与后一小句之间常用“就是、可是、但是、不过”等呼应。如:质量倒挺好,就是价钱贵点儿用于追问或催促〖indicatinganurgingorquestioning〗。如:你倒说说看另见dǎo倒背如流dàobèi-rúliú〖knowsth.thoroughlybyheartasonewhocanreciteapassagebackwardfluently〗能把文章倒过来背得顺畅。形容读得极熟倒背手,倒背手儿dàobèishǒu,dàobèishǒur〖withone'shandsbehindone'sback〗把手放在背后他倒背手牵着一匹马他倒背着手在院子里走了一会儿倒彩dàocǎi〖booandhoot〗倒好儿。在演出中出现差错或比赛失利时观众故意叫好喝倒彩倒插门dàochāmén〖marryintoandlivewithone'sbride'sfamily〗结婚后男子到女方家里落户倒车dàochē〖backacar〗使车向后退倒春寒dàochūnhán〖abnormalcoldnessafterspringcomes〗一种反常天气,春天天气转暖后,由于寒流侵入气温下降,低于往年同期平均值倒刺dàocì〖agnail〗∶指甲附近翘起的小片表皮,撕扯不当会深入肉里,很痛〖hang-nail〗∶鱼叉鱼钩等尖端的倒钩倒打一耙dàodǎ-yīpá〖makputtheblameonthevictim〗《西游记》故事:猪八戒以钉耙为武器,常用回身倒打一耙的绝技战胜对手。现在多用来比喻自己干了坏事不承认,反而对检举人反咬一口;或者是不接受别人的批评,反而指责批评的人倒放dàofàng〖putsth.upsidedown〗使倒立;使颠倒把一个芦苇筐倒放着坐下来倒粪dàofèn〖turnoveraheapofmanure〗∶来回翻动堆着的粪以便把粪肥弄碎〖chatter〗[方言]∶比喻反复说一些令人厌恶的话倒挂dàoguà〖hangupsidedown〗∶头尾颠倒挂着。指商品的成本或收购价格高于销售价格〖borrowmorethanone'sentitledshare〗∶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农民借支款额高于实际分配所得的款额也称“倒挂”〖abnormal〗∶某些社会现象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常理,与应该的样子相反体脑倒挂价格倒挂倒灌dàoguàn〖reverseflow〗水因潮汐或风、地震等原因从低处流向高处倒果为因dàoguǒ-wéiyīn〖tortotakeeffectforcause〗错把结果当成原因倒过儿dàoguòr〖reverse〗[方言]∶指次序颠倒;使颠倒这两个字写倒了过儿了把号码倒个过儿就对了倒睫dàojié〖trichiasis〗倒生毛。睫毛向内倒转,常损伤角膜倒开dàokāi〖backacar,etc.〗向相反于正常运行的方向开将车倒开倒空dàokōng〖empty〗∶把所装的、放在里面的或包含在内的东西除净(如搬空、倒空或流空)把袋里的粮食倒空〖turn〗∶倒排铅字、分隔线、大嵌条,用来表示暂时无铅字可用,或为了标明需改动之处倒苦水dàokǔshuǐ〖pouroutone'sgrievances〗向别人诉说自己的苦楚倒立dàolì〖handstand〗∶双手支撑身体,使躯干与腿在空中达到平衡的一种表演〖standupsidedown〗∶物体上下颠倒地竖立倒流dàoliú〖flowupstream〗向上游流,泛指物体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堵塞了的管子使得污水倒流进入房屋倒赔dàopéi〖sustainlossesinbusiness〗原指望能赚,结果反而赔本了倒赔了两万元倒数dàoshǔ〖countbackwards〗从后向前数(shǔ)倒数第一名(最后一名)倒数dàoshù〖reciprocal〗与其数相乘得一的数4/3是3/4的倒数倒锁dàosuǒ〖belockedin〗反锁,从外面锁上门我被敌人倒锁在屋里倒贴dàotiē〖payfortheupkeep〗本应得到钱物的人反过来拿出〖钱、物等〗给人不但没赚,结果还倒贴了几个倒退dàotuì〖back〗向后退从门那里倒退出去时间上回到过去倒退到上个世纪的一个事件〖retrogression〗∶向采取的立场后退在好些问题上公开倒退倒相dàoxiàng〖duophase〗∶用于放大器电子管的阴极或阳极电路中的扼流圈,以便获得一个反相电压,用以激励一个推挽输出级〖phaseinversion〗∶在相同频率的两个相似波形之间,形成180°的位相差倒[立]像dào〖lì〗xiàng〖invertedimage〗上下颠倒、左右翻转的像;即围绕着物体和观察者之间的连线,把物体旋转180°而得的像;大部分天文望远镜形成这种像倒行逆施dàoxíng-nìshī〖attempttogoagadoturnbackthewheelofhistory〗做事违反常理,后多指做事违背正义和时代潮流倒叙dàoxù〖flashback〗作品的一种叙述方法:把后发生的关键情节或结果提前叙述介绍,然后回过来按时间顺序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倒悬dàoxuán〖beinsorestraitsashangingbythefeet〗头向下脚向上地悬挂着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孟子?公孙丑上》比喻处境非常困苦危急解民倒悬倒悬之急dàoxuánzhījí〖onthebrinkofdestruction〗比喻极其困难、危险的境地。也说“倒悬之危”倒影dàoyǐng〖invertedimage〗倒立的影子倒栽葱dàozāicōng〖fallheadoverheels〗原指栽跟斗时头先着地,即栽得很重。现在也用来比喻一次惨重的失败这样不顾大局,不识大体的人,早晚会倒栽葱的。――顾工《翻案》倒映dàoyìng〖invertreflectioninwater〗人或物的形象倒着映在水面上倒置dàozhì〖placeupsidedown〗颠倒位置、次序或关系倒转dàozhuǎn〖turntheotherwayround〗位置、次序或关系颠倒过来倒装dàozhuāng〖inversion〗修辞方式,用颠倒词句的次序来达到加强语势、语调和突出语意等效果。如安徽民歌“如今歌手人人是,唱得长江水倒流”,上一句就是“如今人人是歌手”的倒装一种语法规则,多见于文言文、外文。如韩愈《师说》中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即为“不知句读”、“不解惑”的倒装,“之”在此起前置宾语的作用倒装句dàozhuāngjù〖inversion〗修辞句式的一种,为了强调某一句子成分而改变其结构顺序的句子倒座儿dàozuòr〖thehousefacingnorth〗∶四合院跟正房相对的房屋南边是倒座三间小小的抱厦厅。――《红楼梦》〖seatinavehiclefacingtheoppositeofdestination〗∶车船上与行驶方向相背的座位
倒的反义词是什么,倒的近义词是什么?倒近义词有哪些?倒的反义词有哪些
&&倒的近义词:
&&倒 的反义词:倒读与反写 - 搜狗百科
声明:搜狗百科免费提供信息查询和信息编辑,坚决打击恶意篡改、冒充官方收费代编等违规行为。
倒读与反写
《倒读与反写》16万字,是诗人、随笔作家蒋蓝的阅读、文学作品的笔记,其题材为首次结集。不少篇章曾经被《》《》《》《》《》等选用,入选《》《》《中国散文百家谈》等。 所谓“倒读”,其实是“乱翻书”的另外一种说法。这样的阅读自然不可能系统而富有条理,但往往可以发现一些常规逻辑难以发现的奇妙之处,其阅读引起的联想意义与落地价值,是本书区别于一般较为突出的特点;“反写”进一步凸显了不走寻常路的个人化言路,宛如铅字时代透过纸页的墨迹。饱含思想的诗性话语,一直是蒋蓝近十年逐渐形成的个人化话语风格,它大于诗意高于诗化,是蒋蓝最为用力的所在。《倒读与反写》体现了一个作家较为全面的整合能力。
倒读与反写
东方出版社
人民东方出版传媒有限公司
《倒读与反写》由人民东方出版传媒东方出版社出版。
蒋蓝,诗人,新散文代表作家,布老虎散文奖、西部文学奖得主,会员。已出版《》(2012,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人迹霜语录》(2011,中国书籍出版社)、《香格里拉精神史》(2009,合著,人民出版社)、《思想存档》(2007,)、《》(上下卷)(2008,)等文学、文化专著30余部。散文、随笔、诗歌、评论入选上百部当代选集。蒋蓝最喜欢诗人佩索阿的一句话:“不能成为什么,但能想象什么,这是真正的御座;不能要求什么,但能欲望什么,这是真正的皇冠。”
买旧书的境遇(代序) 鲁迅的黑暗与的黑暗 放血煮字的乔治·奥威尔 阳光照透苹果花 尖叫的 异物总有异样 生命的结核 异端的宿命史 大地的钥词 豹子的 舌头的文化分析 皇帝的新衣与的燕尾服 从掐脖子到术的“大跃进” 凡在林中的,未必是路 驴上沉思录 灵欲的出口 一只逆风而舞的牛虻 纸上建筑的不朽技术 作为他山之玉的 火焰叙事 词锋断片·雪亮的内部 词锋断片·缓慢的技艺 当窃钩者为王,以及裙摆托举者 纯粹的苦行 黑夜里的黑牛 一个随笔主义者的世界观(代后记)
一个主义者的世界观
面膜下的明快与犹豫
我阅读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穆齐尔()的汉译作品,从《》到《》,差不多持续了一个月。我的感觉不是曲径通幽那种,只觉得我像一只飞蛾,在越来越危险地靠近火苗,无法刹车,直到火啃噬掉羽翼的边缘,青烟斜飞,我就大口呼吸自己的一股股肉香,开始下坠……
穆齐尔生长在一个颇有名望的家庭。17岁进维也纳军事,1903年进攻读哲学、心理学、数学和物理。190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06年出版长篇小说《》获得好评。获博士学位后放弃在大学任教机会,选择了作家的职业。后又出版短篇小说《》、《》以及剧本《醉心的人们》、散文集《在世遗作》等。
根据翻译家张荣昌先生的介绍:穆齐尔穷尽毕生之力,没有完成《没有个性的人》。这显然是一部超级小说,第一卷(包括第一部(《一种序言》19章和第二部《》104章)初版于1930年,奠定了穆齐尔的世界声誉。与许多德语一样,穆齐尔写作态度极其缜密,一些章节他修改竟达数十遍,直到自己认为完全满意时为止。后在出版商的再三催促下,又有38章在1933年面世,这就是第二卷第三部(《进入千年王国》)。这两卷三部161章便是今天呈现在中国读者面前的译本。后来,占领奥地利,第三部的另外20章(即第39章至第58章)的出版便受到阻挠,此后,穆齐尔生活在贫病交加之中。1938年,他流亡瑞士,从此便渐渐为世人所遗忘。但是穆齐尔笔耕不辍,直到逝世前一天的4月14日,他仍在润色书稿……
1952年,即穆齐尔死后10年,著名阿·弗里泽首次整理出版了包括作者遗稿在内的新版《没有个性的人》,全书共两卷,2160页,汉译约100万字。我仔细观察着穆齐尔死后制作的面膜照片,额头上有两道非常深刻的皱纹,而比较起他暮年时代的照片,可以发现面膜上的穆齐尔还悄悄藏匿了靠近眉弓的那一条皱纹,哪里去了?我想,穆齐尔大概把它收回到额头里,继续他随笔主义的思考。或者,他金蝉脱壳了。
随笔主义是穆齐尔在《没有个性的人》里独创的一个概念,是主人公的生活理念与思考方法,同时也作为一种美学风格灌注在穆齐尔的创作当中。博士在《可能的文学——的随笔主义》(《》2003年第2期)一文里认为,“随笔主义”的雏形是乌尔里希青年时代奉行的一种把当前的生活视为假设/可能的生活态度。核心就在于不把眼前的现实看作绝对的和最终的,而是仅仅将其视为无穷可能性中的一种,视为一种像数学假设一样不具备长久有效性的临时状态:
他的天性中有一种自我发展的意志,这种意志不允许他相信任何完善的事物,但是他遇到的所有事物却又显出一副完善的样子。他隐约觉得,这种秩序并非如它显现出来的那样稳固,没有哪件事物、哪个自我和哪个原则是确定的,一切都处于一种看不见的但却永无休止的变化之中。不稳定中比稳定中包含着更多的未来,而当前只不过是人们尚未走出来的一个假设(罗伯特·穆齐尔:《没有个性的人》,张
荣昌译,2000年版,第288页)。
对生活的种种不确定,弥散到笔端的,不仅是现代主义肇始阶段特有的狐疑、孤独气息,而且是纷至沓来的“假设”与瞬息万变的“可能”性推论。这是一个作家调动的“”,他渴望接近答案,但这似乎不是生活中的那一种难以逃脱的、无法宰制的结局,而是依据自己的思想向度,按照思想的逻辑而终然抵达的一个地界。这又表明了随笔不是情绪的涂鸦。
这就意味着,随笔主义不但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向内心的思考方式,闪烁玻璃的碎光。就一个作家而言,它已经意味着一种明确的、有意识的试验精神:差不多就像一篇随笔按段落顺序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理同一个事物但却并不从整体上去把握它一样。 穆齐尔实际相信,用随笔主义的方式,他能够“最正确”地看待和处理世界与自己的生活。他笔下的乌尔里希,俨然就是他派遣到文学中从事冥想战斗的。
1938年他在托马斯·曼的赞助下流亡瑞士,住所离当时名满天下的仅几步之遥,可是他竟从未想过去拜望后者。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小说家、剧作家埃里亚斯·卡内蒂回忆穆齐尔时写道:“他是一个战士,又像一只乌龟般的敏感;他拒绝一切的态度使他在人际交往中显得极度傲慢,同时他又非常渴望帮助,内心极其不安,以至于他在和他妻子常去的咖啡馆总是只选择同一个座位,在这个座位上他可以始终看到门,因为他非常怕出现意外……”(吴勇立:《“没有个性的人”——穆齐尔素描》,《》2003年第2期)
既然已经放弃了一切个性,成了“”,那就只能从事壳中思考了。
在此,我们不妨简略梳理一下随笔的渊源。
“随笔”(Essay)一词源于法语的essais,其拉丁语本意即是“尝试、试验、试笔”,在此,随笔作为一种“试验性”文体的特点,已经被穆齐尔深刻领悟并在写作中有意识地运用了。
在我看来,自古希腊始,随笔的源头就是,动机是辨析、演绎、靠近真理。它汇集了演讲、辩难、问答、自语等等形态。古希腊的演说家将雄辩术推至登峰造极,而左右政治家命运的也正是雄辩术。比如,是一名雄辩的天才,由于地位低下,他被剥夺了当众演讲的资格。于是他就把自己的天分转移到撰写上,成为著名的演讲撰稿人。在羊皮/纸上矗立起来的雄辩言辞,是否就是随笔的起始?其实,叫“随口”文体可能更接近雏形。
对于人们拘泥于(比如文学)非常不满:但是在这一方面,语文学考订有一个缺点,就是太拘泥于,忘却了活的语言;此外,吸引它的几乎全都是希腊和拉丁的古代文物(《》,2002年版,第18页)。从鲜活度而言,显然口语高于书面语。这固然反映了索绪尔对后世西方文学“嗫嚅症候”的不满,声音高于语言,声音先于语言,声音具有在场意义。但他所言并不完全适用于汉语。
随笔主义固然是穆齐尔提出来的,但并非空穴来风。我们在英国随笔的演变中,就一再目睹了随笔的机变。
固然是思想大家,而他把文集命名为《》,并非出于礼仪性的谦逊。尝试性而非正儿八经反省自我、独抒己见。这种不拘形式的尝试性随意态度与深邃、博大的思想相糅合,正是蒙田随笔文体形成的基础。蒙田的《Essais》引入英国以后,译为《》,英语原意也为“尝试”、“试笔”,并带有论说文的意思。
蒙田自己承认:“我所描写的是自己。”对此,所言:“在大多数作品中,我看到了写书的人;在本书中,我看到了思想的人。”也许过于彰显思想的力道,季羡林先生在《漫谈散文》里,有一段议论涉及蒙田:“蒙田的《随笔》确给人以率意而行的印象。我个人认为在思想内容方面,蒙田是极其深刻的,但在艺术性方面,他却是不足法的。与其说蒙田是一个,不如说他是一个哲学家或思想家。”(《1998中国最佳随笔》,辽宁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季先生论说颇精到,但也把蒙田称为散文家,可见事情的难办。
鲁迅把Essay译为“杂笔”,看来鲁迅更多的注意到了文体的杂芜;而随笔之随,更暗含了随心而为之意。
既是随心,随笔的试验精神就是随笔最高的精神宗旨,悄然贯注于思想层面与文体嬗变。
既是试验,随笔的宿命就是历险。
话说回来,这还能保证壳子里的而思吗?
不管怎样,鉴于杂文和随笔本质上都是以议论为其内在的魂灵,它们从散文的方阵里遗落,坠生民间,分别形成了独立的文体。
我注意到,在汉语写作中流行了十几年的人文随笔,它从来就没有被从未命名的“人文散文”置换过。林贤治先生对人文随笔的解释很清晰:抛弃学院立场,坚守民间,以此立场表明一个非学院的民间价值向度。我认为,随笔不但是散文界的撒旦,也是文学散文的异端。散文需要观察、描绘、体验、激情,随笔还需要知识钩稽、哲学探微、思想发明,并以一种“精神界战士”的身份,亮出自己的底牌。
散文是文学空间中的一个格局;随笔是思想空间的一个驿站;
散文是明晰而感性的,随笔是模糊而不确定的;
散文是一个完型,随笔是。
这没有高低之说。喜欢散文的人,一般而言比较感性,所谓静水深流,曲径通幽,峰岳婉转;倾向随笔者,就显得较为峻急,所谓剑走偏锋,针尖削铁,金针度人。
面对一棵果树,我的朋友白郎使用了一个类比,散文会对这棵果树的生长、开花、果实、色泽、气味等等进行全方位描绘,并勾连自己的情感记忆,得出情感性结论;随笔是掰开果实,品尝味道,让果酸在味蕾上找到那些失去的!并获得理性品析的结果。如今,汉语人文随笔已逐渐出现一种趋向“打通”的努力,这是值得期许的。
所以,不能结果的花,自然是花;
但剑身的锈,却不能叫锈。
断片是对思想的深犁
而在德国浪漫主义作家的文体当中,随笔铺天盖地,摇曳多姿,最引人瞩目的乃是“断片”的丛生。
断片并非碎片,更非整体的碎屑。
断片是有意为之的,断片是对思想的深犁。
“断片”不是“片断”、不是伟人“语录”,也不是的道德“箴言”(那种通篇找不到一个“我”字,而是充斥了“我们”的虚拟群体道德话语的“箴言”不在此列),“断片”特指古希腊以降的一种思想性文体。从古罗马《》到、的断片文献,从《》到尼采《查拉斯图特拉》,从施勒格尔《》到利希腾伯格的《》再到俄罗斯的“狂人”罗扎洛夫的大量断片,体现出思想大于文学的特点。就汉语写作而言,从的《》到鲁迅的《》,从的《升腾与坠落》到陈家琪的《》,却逐渐使思想的彰显与意象的深植达到了某种均衡。
“断片”不但是德国浪漫主义者阐述的一种形式,而且是他们打捞梦境、触摸天庭、神游太虚的一种历险文体。他们已经将“断片”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功能,发挥到了随心所欲的地步。从施莱格尔的《》到诺瓦利斯的《断片》和《新断片》,从歌德的断片再到的断片,断片成为了浪漫主义者记录思想的吉光片羽。所以有学者断言,没有“断片”,就不会有德国浪漫主义者们对后世文艺理论批评界的影响。
从思想层面而言,浪漫主义者意识到,全面真理是不可能达到的。人们只能永远处于一种接近全面真理的状态,而问题和结论永远处在一种运动中的、开放的状态,所以,“断片”就成为了他们朝觐历险之路上的一副木掌。
从高处着眼,断片就是个体思想者逾越天堑与的一根钢丝。
法国思想家让·波德里亚在《冷记忆3》也写道:“断片式的文字其实就是民主的文字,每个断片享有一种同等的区别。最平凡的文字却能找到非凡的读者。每个人都会轮流获得权利,以享受自己那光荣的一刻。”此话的第一句,即为断片文体的底牌。
常识告诉我们,思想必须通过它最“对位”的文体来表达。文体之变,宛如兵器之于技艺的重要。显然,文体意识是由文本在读写过程中的自有功能所决定的。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为写作提供了编码程序;为阅读暗示了解码方式。我再提示一个如下的言路:思想往往是在思者毫无准备的情形下光临的,它总是以缓慢的姿态出现,让思者松弛下来,准备好盛接它的器皿。它以一个形象、一个反诘、一个断片的彰显来还原我们渴求的形象。时间被劝化了,空间柔软而浑圆,思想得以打开,使黑暗进一步黑下去,黑得雪亮;思想使光进一步纯粹,就像刃口上飘过的细雪……
当思想使思者无声地受孕于一瞬之时,当事人就能感觉到,思想是一件需要精心准备的后事,是让大面积的时光通体流过而无须阻拦的时刻,什么事也不能干,就让它通过。这让我想起了伽达默尔在《存在·精神·上帝》中道出的思想实质:“所谓思想,就是在思想中工作。因为思想的激情令他震颤,如同受着凌驾在他之上的暴力的胁迫和一个被果敢地提出的问题的激发一样。”
但,思想是一件需要放弃“用力”的工作。思想是一种富有意味的慢。有时,“比缓慢更缓慢”。
卡夫卡日记里有很多断片,洛特雷阿蒙所呈现的多为断片(法国诗人蓬热说:“打开洛特雷阿蒙,整个文学便像一把雨伞般翻转过来,合上他,一切又立即恢复正常。”),佩索阿的《》也是断片,准确诠释了随笔主义的峰回路转。再如钟鸣的《》,的《》《》,刘恪《》和《词语诗学·空声》,的众多随记,均是汉语断片的典范之作。
我们看到思想之流连续不断。但事实却非如此。我们将会发现,每两个思想之间都有间隙。当过去的思想过去了,而未来的思想尚未开起时,你将发现当中有间隙,心性就在其中显露出来。因此,思想就是要让思缓慢下来,让间隙越来越明显。明显到一朵花盛开,凋谢,结果,然后,看着果实从枝头落下,慢镜头一样,落在间隙里,成为一棵草……这种对思之片刻的空前重视早就引起了前人的警惕,诗人瓦莱里就说:“要什么样黄金般辉煌的时刻,才能补偿因失去片刻光阴而产生的痛苦?”形成思想的过程是间隙、断片而飘零的,间隙使之得以畅流,断片使之完整,飘零使之有根。在若断若续的耦合中,的构造开始用持续的忍耐力展开它强的一面。
这就意味着,最适合个人思想表达的文体,往往是断片式的,而非体系性、制度性的高头讲章。
按照Leech()的观点,词化是将某些语义成分“包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词,使之在句法上当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使用。进一步可以发现,遍布在断片文体当中的动词,加上不同的可以表达多种语义,语义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动词除了基本语义,一定还兼有某些附加语义,它们之间的横向缩略为词,在中被称为“词化”。当然还有各种缩略语的词化方式。词化促使了隐喻文体的进一步凝聚与内陷。隐喻网络的一致性,构成了主体的象征。在我看来,词化程度越高的文体,就越能反映写作者精神的层次性。这些布局看起来有些像暗道机关,识门径者幡然抵达,闲人止步。构成了一种敞开、分岔、清晰、迷惘的格局。但走出的丝线,却是强韧的理性。
在我看来,如果说断片文体的弱项,恐在于递出思想的刃口之后,却无法展示思想的起承转合,结论陡峭而尖利,易授人以柄。但退后一步想想,大凡极具冲击力的思想,矫枉过正,总有些“偏激”——这话,又往往是中庸之辈竭力把芝麻放大为西瓜并企图绞杀异端的习惯性证词。
在此,我无意再做繁琐的分析了。我提出这些问题,目的在于提示随笔主义在汉语中的文体意识还将进一步丰满和强化。它将受到文体规律和实践的双重左右,以一种不断嬗变的态势,趋近思想的说出、落地生根和圆成。
这样的随笔会斜睨纤细的散文,会反对宏大叙事,会反对大词写作,会反对制度性散文。这样的随笔没有武器,如果非要自卫的话,那就是随笔中的断片。
这样,我心目中的随笔主义逐渐就清晰了——
它的价值立场是高扬理性自由的。在前行过程中尽管有无限的可能,但关注每一个可能就是打通靠近自由的路途。
它的文体意识具有试验精神,具有不确定的。断片是思想的犁沟,构成一种逶迤放射的隐喻文体。
无须架空形象来梳理思想。把理念还给思想,让理念流动在思想之中。
鉴于随笔的主题私人性、结构随意性、感情,就无须回避在思想演绎过程中对情绪的接纳。
我在蜀地的言路
多年以来,我的随笔写作偏重思想言路。是置身个人生活深处的回顾与探幽,我在个体的、碎裂的、独木难支的思考中,写下的文字,如果它们是一地的碎片,拼合起来的光,注定要大于一块镜子的光学时空。
但博尔赫斯好像这样说过:“左右相反的鸟在镜中离去。”
有时,看看周围风起云涌的文学党人,还在忘情修造一些走向空中的,但他们的装修策略过于简单,一些取自麾下的诸种词句,墙体的瓷砖拼贴,塔身在低云的掩护下,得到了般的呵护。想起来,他们既然无法向那样独守巴里里塔,把头颅埋入和回忆,那就不妨听听诗人的话,可能更接近现实:他的塔是向下修筑的,一级级通向地心深处。
2009年5月中旬的某个上午,突降暴雨,我在诗人、收藏家钟鸣家听他谈蜀玉文化。雷鸣电闪中,他高亢的语流擦亮一屋子的古物,闪出诡异之光。镌刻在、上的古蜀文字,张开翅膀。
我注意到,蜀人的祖先鱼凫,以打鱼为生,后来杜宇教会老百姓耕作种桑,进入。而的发现,将古蜀国的历史延伸到5000年前。
请注意《韩非子·说林》的一段话:“鳝似蛇,蚕似蝎。人见蛇则惊骇,见蝎则毛起。然而妇人拾蚕,渔者握鳝,利之所在,则忘其所恶,皆为贲诸。”蚕是,蜀是毒虫;蚕、鳝鱼是善良的,蜀、蛇则是恶毒的;蚕代表中原主流的农耕性、编织性的,蜀则是西南一翼特立独行的祭祀性、消解。
孔颖达疏《》说:“虫之孤独者蜀,山之孤独者亦名蜀也。”这里的“虫”并非指蚕,而是指与蚕相似的一种毒野虫。其意由《》引申而来:“大山山亘,属者峄,独者蜀。”意为孤独之山谓之蜀山。蜀人呼“一”为“蜀”,汉代蜀地大学者《》说:“一,蜀也,南雄谓之独。”所谓:“一者,道也。”想到这里,我有点开悟了。
蜀地古来就是与中原相对峙的吗?就像一个人在对峙一个积累深厚的奥吉亚斯牛圈,就像蚩尤的脑袋被主流者砍下来,球一样踢。
思想必须在具体时空当中进行,“发生”一词在英文里作take place,意思就是“找一处地方”。是的,我只是在几千年之后的蜀地之上工作、生活、写作,但是我逐渐清晰地意识到,放弃全部的个性,让一个人面容模糊,成为一个思想者,让思想成为了自己的,如同一棵树,回到了火柴盒,它只能想象、只能预测自己举起火的时刻。
我想到了汉语当代文学里的一种命名现象:文学人总是喜欢从那里借鉴术语,然后予以翻新处理。其实,无论加入了怎样的修饰,甚至与原初定义南辕北辙,但总难以摆脱错位的宿命。1955年8月海德格尔在法国诺曼底所作的《什么是哲学》的讲演中,老海指出:“如果我们用希腊耳朵听到一个希腊词语,我们就会追踪它的Legein(说话),它所说的直接的、当下的显现。它所显现的乃是当下存在于我们面前的东西。通过可以听见的希腊词语,我们直接处在事物本身的在场之中,而不是首先处在纯粹的词语一符号的在场之中。”这还进一步意味着,你用汉语文学的耳朵贴近海德格尔的贝壳,存在贝壳、在场贝壳、诗意贝壳、栖居贝壳,听到的未必是大海的涛声,而多半是自己耳朵里的嗡嗡声——记得几年前,美尼尔氏综合征就这样困扰我的耳朵。
我们是不是可以像穆齐尔那样,从文学现实、而非通过异己的耳朵来厘定自己的思想向度?
所以,对我而言,远没有诗人《》中“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昂扬乐观,因为,有很多人是没有春天的;我也没有像在《人总是要死的》当中体现出来的那种,那个得到永生的、经历了欧洲六百年风云的人物——雷蒙·福斯卡,他在漫长的生涯中明白了永生乃是一种天罚。既然如此,死固然是一种解脱,那么活着,活着思考,就是我热爱的工作。
最后一点,如果一个巨大的意外命令我终止自己的工作的话,因无法抗拒,我也会终止。我会想起“和光同尘”的气息。
使事物变得熟悉起来并不困难,困难的是:要能够让熟悉的事物再度陌生。就如同我向落日举行柔术一般的鞠躬,然后从胯下看出去,就发现那些巍然的巴别塔,顶着一个球,塔居然是向下修筑的,一级级通向大地的黑暗……
日,7月2日改定
买旧书的境遇
我一直有收购旧书的习惯。我不高雅,不是收藏市场上那种待价而沽的明清版或面目可疑的雕版书,买书人期望时来运转赚上一把。我指的旧书乃是持有人或读过或装潢门面之后,扔进的书。我甚至不太去正规的旧书店,我认识一些“”,常去他们的淘书。
现在的生意人鬼得很。几毛钱一斤收进的书,卖给我一本也要几十倍的价钱,这就是经济。但这总比离谱的新书价格低得多,时间一长,也节约了不少银子。
大约是在6年前的一个黄昏,我驾车路过一个小镇,一眼瞥见一个收购站高耸的夸张招牌,不仔细看还以为是宾馆呢。我决定去看看。老板从一大堆纸壳和苍蝇飞舞的后钻出来,原来里面还有一张床。他问明来意,立即拖出一个烂口袋,哗哗哗地倒出一摊书,说只有这些了。我一看就怔住了,这是些什么书呀!主编的煌煌63册由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出版的《》、尼采的《》、全套黑格尔的《》《》、的《》、休谟的《》以及《李嘉图选集》等几十种,大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名著”系列。其中有些书我也买过读过。再翻翻书页,见到很多批注与钢笔勾画的线条。我问老板要多少钱,他举起手,伸出4根粗大的指头。
“4000?”
“400块!”
我给了他450块,他很惊喜。看得出,这是个雏儿。
我把书放到汽车行李箱,慢慢行驶回家。心思一直盘踞在这堆书上,我走得很慢。买这类书而且认真读过的人,是不会卖书的,更不会当废纸卖掉。因为这样做,就等于让剑客交出利刃,作废铁处理。一个真正的剑手,即使要他的命,也不会交出兵刃的。也许,书的主人出国了,已经不需要这些东西了。也许,书的主人亡故,家人觉得这些书太占地方,一并清除了事。读这种书的人一定是个男人。也许他的婆娘是个赌棍,怕“书”,必须避瘟神。也许……
在这个势利的年月,、哲学乃至一些形而上的学科,好像走到了各自的尽头。它们就像登山者遗留在高地上的几面旗帜,还在那里忘情地迎风招展,指点攀登者的路途。可事实是,在既没有登山者也没有观众的群峰之间,那些攀援者曾经留下的心血乃至生命,那些被景仰被欢呼、涤荡着灵魂的身影和足迹,不但被记忆所覆盖,也被时光与风雨冲刷得不露一丝热气和痕迹了!物质的诱惑,像汪洋恣肆的水流,浮载起一切愿意或者拒绝的人们,漂荡而去。发展就是生产力,经济就成为!
我想,最大可能性,在于书的主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因为一直把摆错了位置,现在正本清源,放弃这些纸上谈兵的理论,到大市场中去寻找真理。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现在,“器”就像生产钞票的机器一样,以至尊的地位,成为了太上皇。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读书可以让人明白世事,读书同样可以使人由清醒到糊涂,或者由无知到更无知。与其读书读得傻不唧唧的,不如不读书!
这样一想,买书时高兴的心情就变得沉重起来了。好比你捡到一个皮包,质地优良、做工精致。别人告诉你,皮包是一个艾滋病患者的,死了,就扔了。
我有约2万册藏书,一直勤奋地阅读,拼命地写作。我想过没有,读的书与思考的问题,会不会是一些谬种发芽壮大起来,煽动,让我以偏见来洞察这个世界呢?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事很多!以至于不少真诚的,在严肃对待命运时,是正打不着、歪打也不着!最后老啦,只好泡在酒缸里,发着既怨天也怨地而唯独不怨自己的牢骚,甚至对因此造成的物质损失捶胸顿足!那些往日殚精竭虑的努力,不过成为了眼眸中飞逝而去的惊鸿……
命运是残酷的。在经济汹涌的年月,对一个人最大的考验不是聪明,而是毅力!诗人说过:“有何胜利可言,挺住就意味着一切。”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时候,在摸着石头过河而置身于摸不到石头的深水区的时候,也只好念念有词了。
学术乃天下之公器。形而上之学是薪火相传的事业。薪尽火传的过程,的确缺乏扬厉生命的喷张呐喊,缺乏雷电交加的淋漓风暴。它是绵长的、无声的、悲壮的、义无反顾的河流。它延伸的过程是从无数回中发育起来的,在血的耻辱和胜利的摇篮里成长的。把自己视作它延续的成分,然后让它把一己的汁水吸收燃尽,一个人成为了它蜿蜒前行的肢体。之所以可以坦然交付自己,是在于自由的人却恰恰无条件地愿意相信!这是一条火的河流,就如同哲赫忍耶的教徒穿上了上一代的血衣;就如同释迦牟尼将衣钵授之于伽叶;就如同天父让基督肩负传道使命!心火催燃的火炬,从一双手骨传递到另一双手骨,那些焚膏继晷、前仆后继的精神,以“虽万千人,吾往矣”的气概,谱写出人类精神生生不息的夜歌。
但更为铁硬的事实是,无论是的鼓吹或者深入骨髓的批判,对失聪的时局而言,多半不会因此有丝毫的改变!也因此凸显出一个清晰的流程:即形而上的精神之火在被强权彻底无视的一贯情形下,仍然让这一流程伸延过自己身体的人,从来就是不惮于无声地消泯自己的。公允地讲,我甚至不如这个卖掉藏书的人。能够将形而上之书弃之如敝屣,这一潇洒的举动中蕴涵着很多悲壮的成分。人在清醒地做着一件被理智视为“不义”的事情时,他就必须具备超越一切压力的至尊信仰,支撑自己在尚未倒地时干完这件顺乎精神资源的事。从事“薪传”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的“精神界战士”!在力竭之即甘心情愿放弃自己而让血性负载精神流过,这样的举动,无异于壮士割腕,无异于断臂求悟,无异于合生取义式的真正解放!放弃者已经没有任何遗憾可言了,因为他圆美了使命。既然如此,说不定在一个无梦醒来的早晨,我一下彻悟了,是否要把我的藏书通通拉进废品站呢?这是一个冷汗与热汗交替而下的时刻!这是我的解脱与流变,这是我的遁词!冷静地回想一番,就必须承认,我的成长跟葆有的恒定精神却有着盟血的关系!抢先撕毁盟约的,总是韧性的人,而不是精神。与其说是我们捍卫着原道,不如承认是精神撑硬了我的脊柱。但是,堡垒一定是首先从内部攻破的,这一价值判断已经成为铁律。这一大限的时令,像无声的猛兽,注定将逼近我日趋脆薄的理智与更为沉默的光荣吗?……
我突然想到了书的主人在书页间用钢笔画出的那些线条。日后,我的目光将像犁铧一样从他的痕迹上犁过去。他为什么要在一个或平淡或偏执的观点上停留或者逃逸?那些辐射万端的歧路淹没了终极意义的去向,他是他自己的终结者?他停伫在大师们的锋刃之上,是彻底剖开了自己?还是从锋刃上展翅飞去?
这些思绪,如同某个神秘的交接仪式,使我无声地受孕于一瞬……也许是车内的高温吧,我觉得浑身灼热,心情安静而怪异,一种坚硬的东西横亘在胃囊里,拒绝被消化。在晚霞燃尽时分,我进入华灯初上的市区!
收入这本《倒读与反写》中的不少篇章,读的第一手材料,往往来自我收购的旧书。自然了,也有以上这一次不期而遇的收获。买旧书是一种艳遇,我的读书笔记是否也暗含这样的境遇呢?我想,肯定会有——那不是文学、哲学出了问题,乃是很多人处境的一种反应。
词条标签:
合作编辑者:
搜狗百科词条内容由用户共同创建和维护,不代表搜狗百科立场。如果您需要医学、法律、投资理财等专业领域的建议,我们强烈建议您独自对内容的可信性进行评估,并咨询相关专业人士。
合作伙伴:
亚马逊是全球领先的电子商务公司。
点击编辑词条,进入编辑页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服务倒挂金钩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