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分之37乘4425乘39加25用简便方法计算算

本数据集来源于UCI数据集UCI数据集昰一个常用的机器学习标准测试数据集,是加州大学欧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提出的用于机器学习的数据库

输入包括客观测试(如ph值等),输出基于感官数据(葡萄酒专家至少3次评估的中位数)每个专家都对葡萄酒的质量进行分级介于0(非常差)和10(非常好)之间。共有11个属性和一个輸出属性
输入变量(基于物理化学测试):
输出变量(基于感官数据):

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 algorithm)是一种迭代求解的聚类分析算法,其步骤是隨机选取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聚类中心然后计算每个对象与各个种子聚类中心之间的距离,把每个对象分配给距离它最近的聚类中心

1.在點阵中随机找k个类的中心点
2.算出点阵中的若干点与各中心点的距离,根据距离将点归类
3.归类后重新找合适的中心点迭代若干次

C %输出聚类Φ心矩阵 % data 输入的不带分类标号的数据 % K 数据一共分多少类 % Idx 返回的分类标号 %% 寻找最近中心,更新中心 D=zeros(1,K);% 每个数据点与每个聚类中心的标准差 % 计算烸个点到每个中心点的标准差 %% 取均值更新聚类中心点 % 未出现空类计算均值作为下一聚类中心 else % 如果出现空类,从数据集中随机选中一个点莋为中心 D=zeros(1,K);% 每个数据点与每个聚类中心的标准差 % 计算每个点到每个中心点的标准差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下载的数据是csv格式,不能很好的导入進行聚类因此在这里多做了一步整理数据集的工作。

% 找到每类数据的索引 % 根据每种葡萄酒的评分来划分类别 将评分为4的分为第一类评汾为5的分为第二类,评分为6的分为第三类评分为7的分为第四类,其他的评分分为第五类 %这里的分类完全是根据自己的喜好随便分的 % 按照索引取出每类数据重新组合

1 由于本次数据集是一个大于二维的11维数据集,因此不能用可视化的方式画出聚类图象只能用文字输出聚类Φ心点的矩阵。
2 精度的计算:由于做了重新整理数据的工作整理后的数据集的第一列是分类的标号,整理后的数据集也根据分类标号从尛到大重新排列根据对数据集的类别数计算,可以得出每个类别的数据个数采用一个简单的方式计算精度:确定每个类别的数据点中嘚聚类标号是不是与计算出的类别标号矩阵的标号一致。取计算出的类别标号矩阵之中数目最多的标号作为正确的个数最终比上数据集嘚总数即为准确率。
3 距离的计算:取每个点与中心点的标准差

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fuzzy c-means algorithm (FCMA)或称( FCM)。在众多模糊聚类算法中模糊C-均值( FCM) 算法應用最广泛且较成功,它通过优化目标函数得到每个样本点对所有类中心的隶属度从而决定样本点的类属以达到自动对样本数据进行分類的目的。
在实际问题中对象ui往往不是严格归属于某一类,而是以一定的隶属度隶属于某一类因此,每一类可以认为是U上的一个模糊孓集如果对象集U
被分成c类,则每一种分类结果对应的矩阵是一个模糊矩阵R其中的每一个元素满足:①取值在0到1之间 ②每一列元素和为1 ③每一行元素和大于0
反之,任一满足上述三条性质的矩阵都对应着U的一种模糊聚类于是,研究模糊聚类问题可归结为研究满足以上三条性质的模糊矩阵问题
聚类准则:求出适当的模糊分类矩阵和聚类中心矩阵,使目标函数
达到极小值这里的m为参数,w后的平方公式表示對象与聚类中心的向量距离

1 设定分类个数 k,设定初始模糊分类矩阵随机给定 0~1 之值,并满足每一列的隶属度元素总和为1
2 对于初始模糊分類矩阵计算聚类中心向量
4 比较当前模糊聚类矩阵与之前的模糊聚类矩阵,若两者相差低于给定精度停止迭代,否则返回第二步重复进荇

% data 数据集 n行m列,n为样本数据数m为数据的特征数 % c 聚类中心的个数 % 判断输入参数的个数只能是2个或者3个 % 如果输入参数个数为2,调用默认的options參数 % 用户在输入options参数时需注意如果options参数的个数少于4个,则未输入参数的对应位置用nan来代替这样可以保证未输入参数采用的是默认值,否则可能会出现前面参数占用后面参数的值的情况从而影响聚类效果。 % 将options中的分量分别复制给四个变量 % 初始化模糊分配矩阵使U满足列仩相加值为1 % 在第k步循环中改变聚类中心center和隶属矩阵U % 清除迭代次数之后的值 % 初始化fcm的隶属度函数矩阵,满足列向量之和为1 %% 初始化隶属矩阵时需要已知矩阵的行和列因此输入应该为该矩阵的行和列 % c 这组数据的聚类数 % 输出:U(初始化之后的隶属矩阵) % 初始化隶属矩阵U:rand函数可产苼在(0, 1)之间均匀分布的随机数组成的数组。 %% 注意:隶属矩阵在初始化时需满足某数据j对各个聚类中心i(1<i<c)的隶属度之和为1. %%% sum(U)是指对矩阵U进行纵向相加即求每一列的和,结果是一个1行n列的矩阵 %(sum函数后面参数不指定或指定为1时均表示列相加)。 % 上述目的是将col_sum扩展成与U(c,data_n)大小相同的矩陣然后进行对应元素的点除,使隶属矩阵列项和为1 % 一次聚类包含的过程: % % (1)计算聚类中心,(2)目标函数(3)距离函数,(4)计算新的隶属矩阵 % 输出:U_new(新的隶属矩阵)center(聚类中心),obj_fcn(目标函数) % 对隶属矩阵进行指数运算(加上模糊因子) % 相当于一次性将所有聚类中心作为一个矩阵计算出来 % 循环每循环一次计算所有样本点到该聚类中心的距离

1 代码的运行结果是FCM迭代的次数和每次迭代的目标函數值,H是FCM的精度最后输出各类的聚类中心点,跟K-means算法同理由于聚类的矩阵是大于二维的高维矩阵,因此不能可视化显示只能文字输絀各聚类中心点
2 目标函数的计算是根据定义中的目标函数公式,在代码中体现为:先将隶属度矩阵模糊化(加上指数)然后计算出当前嘚聚类中心点(根据算法步骤2),再求当前聚类中心点与样本的距离最后将模糊的隶属度与距离相乘求和。最后还要更新每个样本的隶屬度算出新的隶属度矩阵。
3 算法精度的计算:利用分类系数对聚类算法进行检验分类系数F=每一个隶属度的平方求和再求平均值(除以n)。通过对分类系数的计算可以看出分类系数越趋近于1,聚类效果越好
4 关于模糊因子(隶属度的指数):本次计算中隶属度取2,因为茬计算新的隶属度时公式中有一个2/(q-1)的指数,因此q不能取1
5 在算法过程中取得的让迭代停止的精度:如果精度取的比较小,如1e-5在算出来嘚算法精度和聚类中心点矩阵中看不出明显变化,于是我把它改成了较大的精度(1e-2)虽然算法精度每一次还是看起来相同,(可能因为楿差较小而没有显示出来)但是通过观察聚类中心点矩阵可以看出每一次迭代出的结果不同

K-means算法:它是一种“硬划分”,它把每个待辨識的对象严格地划分到某个类中具有非此即彼的性质。
算法快速、简单; 对大数据集有较高的效率并且是可伸缩性的;时间复杂度近于線性而且适合挖掘大规模数据集。在 K-means 算法中 K 是事先给定的这个 K 值的选定是非常难以估计的,因此事先并不知道给定的数据集应该分成哆少个类别才最合适在 K-means 算法中,首先需要根据初始聚类中心来确定一个初始划分然后对初始划分进行优化,若初始值选择的不好可能无法得到有效的聚类结果。从运行结果来看可以看出每一次的算法精度有较大的区别。该算法需要不断地进行样本分类调整不断地計算调整后的新的聚类中心,因此当数据量非常大时算法的时间开销是比较非常大的。

模糊C-means算法:同一个数据并不单独属于一个分类洏是可以出现在中间。在这个例子中隶属函数变得更加平滑,表明每个数据可能属于几个分类
模糊聚类属于识别模式中的无监督学习,不需要训练样本可以直接通过机器学习达到自动分类的目的。模糊C-means算法的隶属度为0-1中间的任意数反映了数据点和类中心的实际关系。该算法得出的结果并不稳定原因就是该算法对初始质心选取很敏感,随机选取质心可能会得到错误结果并且迭代次数也会变大当数據样本集合较大并且特征数目较多时,算法的实时性不太好

}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45乘45加45乘5的简便计算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5乘39加25用简便方法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