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恒星全部热能燃尽,那宇宙中已知的最大恒星是否就成为一个冰冷的地方?

宇宙是永恒存在的吗? 恒星也会灭亡
宇宙是永恒存在的吗? 恒星也会灭亡
& & & &据媒体报道,家称,大约1200万光年的M82星系中出现了一次超新星爆发,星等为11.5左右,为白色偏橙色一些,光谱分析结果显示这是一颗Ia型超新星。从学的尺度上看,M82星系中的超新星算是距离我们较近的,此外大麦哲伦星云中的1987A超新星也是一颗距离我们非常近的超新星。
& & & & 超新星的爆发与恒星的形成和演化有关,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物理过程,比如爆发机制、激波物理行为等,超新星在天体物理上具有非常关键的地位,根据光谱观测结果,超新星主要分为I型和II型,主要区别是光谱中是否有氢线,其中I型还可以分为a、b、c等次型,Ia型超新星光谱中还有还强的硅线,而II型超新星的光谱中是有氢线的。
& & & & 超新星爆发虽然是一种极端的能量释放事件,但也是宇宙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之一,银河系早期超新星爆发释放出了许多构成地球生命的元素,比如碳、氧、钙等等,这些元素不仅在超新星爆发过程中产生,也会在超新星前身天体内核产生,最终通过爆发的模式扩散到宇宙空间。
& & & & 质量大约8倍太阳质量的恒星结局就显得比较&惨&,此类恒星的内核是极为恐怖的地带,在热核反应过程中元素的组成不断进行着重新分配,氢和氦最终会变得非常重的铁,因此内核的密度和质量也在不断增加,当接近1.4倍太阳质量的钱德拉塞卡极限时,恒星的内核会发生剧烈的坍缩,坍缩的速度可接近四分之一光速,直到变得原子核的密度,然后再发生激烈的反弹并产生超新星爆发。
& & & & 本次发生在M82星系中的超新星事件被认为是一颗Ia型超新星,此类超新星的爆发模型与大质量恒星不同,其前身主要为双星系统中的白矮星。白矮星是一类光度非常低的天体,如果要做个比较的话,其光度相当于我们太阳的1000分之一左右,非常难以观测,需要指出的是,此类白矮星要产生超新星爆发还应该有一颗红巨星,而且它们之间的距离只有数个天文单位,但在我们的望远镜里几乎无法分辨出哪个是白矮星,因此要预测超新星爆发可能还比较困难,尤其是Ia型超新星,即便是大质量恒星产生的超新星爆发也需要对数据进行搜索。
& & & & 超新星1987A就是来自一颗大质量恒星,其位于大麦哲伦星云中,距离我们仅为16万光年左右,如此近距离的超新星爆发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研究目标,这颗发生超新星爆发的恒星质量达到了20倍太阳质量。
00:00 更新
21:44 更新
21:24 更新
19:23 更新
19:07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08:50 更新
&&科技讯版权所有&||||||宇宙烟花:数十颗年轻恒星同时燃烧色彩璀璨-中新网
|||||||||||||||||||||||||||
你的位置:>
"← →"翻页
地球上的烟花转瞬即逝,而宇宙中如烟火般燃烧的星球却恒久不息。NGC1333是一个年轻的星团,众恒星的年龄不到200万年,与燃烧了几十亿年的太阳相比,他们还十分“幼小”。美国宇航局(NASA)本月4日公布了这一星团中几十颗恒星燃烧的画面。上面的图像基于多种数据合成而成,包括NASA钱德拉天文台捕捉到的X射线(粉色),史匹哲太空望远镜测到的红外测量数据(红色)和其他光学数据(红、绿、蓝)。其中,钱德拉天文台发现有95颗恒星在释放X射线。在天文学中,星团是指恒星数目超过10颗以上,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物理联系(引力作用)的星群。图片来源:美国宇航局(NASA)官网
发布时间: 07:30:06 【编辑:邱宇】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总机:86-10-【图文】宇宙的诞生与命运解析:宇宙的成分-联合新闻网
宇宙的诞生与命运解析:宇宙的成分
编辑:小谈天下
宇宙中所有物质(包括恒星和行星)的基本成分都是化学元素。每种元素只由一种原子组成,原子则由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和中子(电中性)构成。中子存在于原子核中,但并不指示其化学性质,但如果同种元素原子核中的中子数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同位素。一种元素的中子和质子的数量决定了原子量。氢是最简单的一种元素,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组成。它的原子量为1,是所有元素中最轻的。如果其原子核中的中子数量不一样,就会产生不同原子量的同位素。列如,氢的同位素之一——氘,它的原子核内有1个质子和1个中子,因此其原子质量为2。物理学家注意到了宇宙中氢原子的这种简单性和丰富性,于是他们推断:宇宙大爆炸产生了氢原子,而所有其他元素都起源于原始的氢原子。氢原子在高温高压下,经历适当的核转变,会产生原子量更大的元素,这一过程包含轻的原子核聚变成较重的原子核。原子核发生聚变时会释放大量的能量,同时会产生电子等其他粒子或氦核子。宇宙诞生的第一分钟,它的温度非常高,以至于整个宇宙就像一个巨大的核熔炉在运作,仅仅在4分钟内,这个“熔炉”就将其中1/4的氢转变成了氦。之后,环境开始改变,这种反应也停止了。类似这样的极端环境在某些恒星的内部深处也存在,在那里会产生新的元素。在质量和太阳相当的恒星内部,氢元素会“燃烧”形成氦(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这一反应需要的温度是1000万K。由于恒星内部的变化会在内核产生更高的温度和压力,氦就会聚变形成碳(6个质子和6个中子),而这又可以结合更多的氦,形成氧(8个质子,8个中子)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多种化学元素就形成了。如果一颗恒星足够大,那么它最终会变得不稳定,以及发生巨大星体的爆炸——超新星。很多这样产生的元素结合起来形成分子和化合物,它们中有很多是极不稳定的,被称为挥发性物质。水、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是三种重要的挥发性物质,它们在极低的温度下(低于300℃)可以以气态形式稳定存在。元素的其他组合可形成矿物质,有些矿物质可以构成岩石(大多数是硅酸盐),它们在很高的温度下(450℃~1200℃)会发生组合凝固。像铝和钙之类与氧结合会形成硅酸盐的元素叫做亲石元素;锌、铅和银则是亲铜元素(它们易形成硫化物),而像金之类不易形成化合物的元素就是亲铁元素。在陨星(和太阳星云内部生长的最早的固态物体很相似的古老宇宙小天体)中也发现了挥发性物质和硅酸盐,这说明在太阳系历史早期,有很多物质可以用于组成行星,高温粒子和低温粒子在形成行星的过程中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与太阳质量相当的恒星内的氢可以持续燃烧100亿年。当氦燃尽,氦核收缩,重力势能就会被释放,恒星就离开了主序。一个膨胀的氢气壳会覆盖塌陷的核,恒星就变成了红巨星。如果恒星的质量更重,星核温度更高,氦就会聚变为碳、硅或氧,合成重更的元素。如过恒星质量再大一些的话,就会点燃铁,并产生冷却效应:核向内破裂,恒星的外层扩散,就像超新星。质量最大的恒星会超越上述阶段,甚至中子的致密核也会压碎,形成黑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宇宙中已知的最大恒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