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为课网校学员交流论坛之间的交流活动,对自己有哪些启示?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人教版第九册语文全册教案人版,语文,第九,人教版,人教版九,册教案全册,册教案,全册教案,册语文,教案全册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人教版第九册语文全册教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天气预报:
当前位置:
>>>>>>正文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考察交流收获和启示
日 00:00&窦兴文&点击:[]
日到11月1日,我随省教育厅第一批“甘肃名校长赴江阴有关学校学习考察交流团”在江苏南菁高级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学习考察。在此期间,全程参与了南菁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活动,深度研究和解读了南菁高级中学历史和发展现状。收获颇大,感触很深,所看、所思、所获对于进一步办好庆阳一中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一、 几点收获两周的全方位学习考察交流,在校园文化建设、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理想课堂的打造、校本课程的开设、德育品牌建设、立德树人的举措等好多方面都进行了对比性的思考,收获很多,概况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校园建筑风格和布局构成了立体化的校园育人网络,校园文化建设特色鲜明,用学校文化培育学生精神气质效果显著。学校办学历史悠久,从南菁书院至今有132的历史,新校区占地308亩,12万平米的校舍建筑,青砖粉墙黛瓦的徽派建筑,既恢弘大气,又古朴典雅。校友沈鹏先生、黄炎培等题词和古今文化名人大师的笔墨构成了南菁的文化核心,沈鹏艺术馆、明远书屋、邢秀华书法艺术馆成为南菁文化的标志。我们刚进校就随学校接待处郭主任进行参观,两个小时仿佛穿越历史的时空,置身一座文化的园地、艺术的殿堂。小桥、流水、湖泊、钟塔和优美的校园环境,让人赏心悦目。宗棠古井、书院碑廊、正学亭、书味亭等学校文化景观与江南水乡风格建筑相映生辉,整个校园散发出醉人的书院气息。生活、工作、学习在这样一个融历史与现代、人文与自然文化圣地,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享受,这样的环境会潜移默化,陶冶情操,能使人的心胸宽阔、人格高尚。所以,南菁的校园是人格教育和文化自觉的圣地。跨越三个世纪的南菁文化积淀支撑着“让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办学理念。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称赞南菁是“最具中国情怀的学校”。(二)校长的办学理念先进,课程领导力超强,办学视野宽阔,人格影响力强大。大家都认为“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在南菁高级中学的确是这样!语文特级教师杨培明校长的一节全校公开示范教学《像山那样思考》给我留下深刻难忘的回忆,整个过程显示出了校长站在了全校正在推进的理想课堂的制高点,拥有充分的话语权,体现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这样一所全国名校,短短5年时间接待了500多批2万人次参观考察的校长,依然奋战在教学一线,常年坚持任课,令我敬佩。评教过程中语文教研组的老师畅所欲言,校长虚心接受不同意见,足见其人格魅力高尚。杨校长即席给我们考察组的成员介绍了南菁高级中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1小时40分钟的情况介绍,信手拈来,滔滔不绝,如数家珍,思路清晰,表达流畅,记忆力非凡,饱含感情,处处显示对学校的热爱。让我们在场的所有校长(包括河南的6位校长)大开眼界,赞叹不已。也让我们明白了南菁高级中学这所享誉国内外的江南老校在新课程改革中焕发出青春活力的根本所在。杨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是思想领导、行政领导、学术领导融为一体,学术领导凸显了专家治校的优势。(三)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科学,措施到位,效果明显。在新课程背景下,几乎所有学校都把教师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发展的支撑点,但苦于走不出传统思维的桎梏,南菁中学寻找到了突破点。杨校长讲:“校长的首要使命就是促进教师发展”,校长是这样讲的,学校也是这样做的。南菁中学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三年规划和学科发展三年规划,以特级教师和具有正高职称的老师为依托,组建名师团队工作室,要求每个教师填写三年专业发展的远景,在摸清现有专业底子的基础上确定三年之后发展到怎样一个水平。充分提高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性,要求每个学科每周一节公开课,公开课的评教观点可以公开发表,积极营造学术氛围。备课组活动有统一的时间,主要讨论教学进度、自编讲义资料、课时分配等,不允许教师单干,着力培养教师的团队精神,把名师的教学智慧通过这样的形式分享到所有的学生。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实施情况教研组长定期在全校教师大会上用多媒体展示,接受评议,督促落实。学校将教师专业发展水平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通过教师专业发展来打造优势学科,用优势学科推介品牌教师,用品牌教师引领支撑高效课堂。教师专业发展的落脚点必须体现在课堂上。学校积极鼓励教师开设特色课程,全校100多门特色课程深受学生欢迎,北大先修课是一大亮点,学生特色课程的需求倒逼教师必须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助推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该校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三个一”,即能上一节示范课,能命一份高质量的试卷,能写一篇有深度的教学反思,这样的要求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学校每年都会评选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和最有突出贡献的团队,在全校公开表彰奖励,学校目前募捐到了2000万的奖励基金,对在专业发展方面成绩突出的教师和团队予以重奖,激励机制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也有淘汰机制,对于专业水平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建议市教育局调出南菁,通过有奖有惩的机制,保障了教师专业发展有效推进,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由强迫性走向自觉性,所以发展速度快,发展水平高,从而使南菁中学的办学业绩由卓越走向辉煌。(四)积极推进理想课堂建设,课堂生态发生根本性变化。南菁中学积极打造以“让课堂成为学生幸福成长的地方”为理念的理想课堂。理想课堂包涵高效课堂、文化课堂、生态课堂等等,理想课堂建设的核心是文化自觉,理想课堂的基本原则是“自主为先,以学定教”。理想课堂着力解决的几个问题是:学生什么时间最需要老师?这个时间老师在哪里?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课前解决,课堂上只解决学生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知识解决在课外,问题解决在课,学生课堂参与度极高。理想课堂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与家长、学校、社区、以及社区以外的环境息息相关。教师与学生一起面对问题、解决问题。师生之间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在智能化的平台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和评价反馈。学校为了推进理想课堂的建设,成立了许多课堂研究组,对于不同科目不同课型,同一科目不同年级进行研究,确定基本的模式,及时在课堂进行实践。学校成立了教学督导组,规定一个月内所有本学科教师的课都要听一遍,发现典型,示范引领,纠正问题。(五)以美育为主线的德育活动课程化,常态化。南菁的校园具有美育渗透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杨培明校长讲“一个学校的高考升学是面子,按照教育规律去办学是里子,一个学校没有升学率就没有今天,如果只有升学率肯定没有明天。学校只有升学率,就会变得庸俗,会偏离教育的本义”,虽说美育不能直接提高升学率,但将美育渗透在学校的整个教育过程,会纠正“功利化教育”之弊,从南菁中学走出去的学生身上会留下深深的烙印。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美好的人生境界,南菁中学以传统文化审美课程为主,分层次分年级开设美育课程,对张扬学生个性,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六)学生社团形式多样,校本课程异彩纷呈。南菁中学的38个学生社团为学生的自主发展搭建了平台,100多门校本课程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学校的大型活动都是由学生组织,一年一度的运动会由学生策划,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也是学生组织。10月31日是南菁中学教学开放日,进行同课异构,几百名外校的老师前来听课,整个活动的报名、服务也是学生,学生的能力就在这样的活动中得到提升。学生的社团活动已经走出了校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些活动中培养出了许多领袖气质的学生,在全国的比赛中获奖,在北大清华自主招生面试时,南菁的学生表现非凡,屡屡获得加分。“有思想,会表达”是南菁精神气质的根本,我们观摩了《中学生领导力开发》课程,选课的学生演讲力特强,语言表达力、逻辑思维力都体现出了南菁的气质。二、几点启示通过学习考察交流,南菁中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行为对我们如何办好庆阳一中,进一步发挥省级示范中学的示范引领有很强的借鉴性和启发性,主要有以下几点:(一)规范办学行为,按教育规律办学,强力推进素质教育是省级示范中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的功利化问题是阻碍素质教育的实施和立德树人的拦路虎,诸如大班额、择校热、加班加点、唯分数论、学校一切工作围绕高考转等等,这些问题南菁中学解决的很好。南菁每个班只有42名学生,小班教学有利于新课改的推进,课堂活动充分,讨论展示,合作交流非常有效,我们最小的班也有60多人,最大的班超过了70人,这么大的班在教学中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连最起码的安全都无法保证。他们招生非常规范严格,由教育局统一录取,结束了一个学生都不能进,校长无权接受借读生和转学生。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时计划和作息时间,不加班,补补课,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我发展,开展社团活动,参加自己喜欢的选修课,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不为高考而组织教学和教育活动,反倒升学率连年提升,其秘诀就是学生的素质和文化自觉性提高了,学习成绩提高是自然而然的。我们要下决心解决大班额问题,明年高一每个班控制在50人以内,招800人,设置16个教学班。坚决杜绝借读生和插班生,为推进高效课堂打下基础。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创造自主发展的空间,把人格教育和学生的德行养成放在首位,发挥我们的示范引领作用。(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校的影响力。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层次,文化引领是制度约束的最高境界。我校有74年的办学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许多有待挖掘的文化素材,提炼符合学校发展历史的文化元素,让独特的一中文化孕育一中人,让每个从庆阳一中走出去的学生留下一中文化的烙印。南菁中学提出的变从传统的升学优势为文化优势,让文化成为学校发展的生长点,值得我们去借鉴。多年来我校一直是以高升学率和优异的高考成绩在全市产生影响,来提高学校影响力的,但这个成绩的取得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拥有优质生源和良好的师资力量,没有形成文化优势和管理优势,随着县上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和办学水平的提升,优质生源逐年下降,要继续保持优异的办学业绩,必须寻找学校发展的支撑点。一是变传统的生源优势为师资优势。二是变升学优势为文化优势。三是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优势为先进的理念优势。四是利用课程资源优势推进学校特色发展。五是用课程多样化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尽快成立学校文化开发研究课题组,重新梳理学校的历史文化,对理念文化、行为文化、视角文化、课程文化等等进行提炼,让学校文化成为学校管理和发展的生长点。(三)以校本教研为抓手,全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在抓好教学常规工作的基础上,以“名师工作室”为依托,成立校本教研课题组,课题组采取项目管理的办法,通过项目带动,全面落实校本教研计划。目前许多课题研究存在脱离学校实际,和教育教学两张皮的现象,研究成果没有及时运用到教学中,只是为了研究而研究,解决不了学校发展中的问题。成立课程多样化课题组,主要研究落实特色实验校建设方案,使学校的特色更加鲜明。成立魅力课堂行动研究课题组,制定各年级、各学科、各课型好课标准,促使课堂生态的变化。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课题组,改变目前校本课程数量多,质量不高的现状,真正做到学生有什么需求,我们就开设什么课程,充分体现选择性。成立德育课程系列化研究课题组,将德育活动课程化,层次化。落实备课组工作要求,每个组每周活动两节课,努力提高备课组工作质量。通过加强校本研究,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用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保障学校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四)打造魅力课堂,凸显课改成效。新课改实施之初,我校为了彻底转变课堂上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以“理念渗透,形式达标;模式多样,形神兼备;校本特色,魅力课堂。”三步走的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目前进入到第三阶段,重点是打造魅力课堂,在课堂上体现新课程的理念,改变对课堂的评价和对教师学生的评价,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机会,更大的在自主发展空间。新课程实施四年来,我们尝到了甜头,从最初害怕影响高考,影响学校的知名度,到新课改后连着两届高考的大幅度提升,既提高了升学率,又涌现出了全省的尖子学生,这样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只是课堂的变化不明显,所以今后新课改的攻坚任务就是改变课堂生态。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主 办:庆阳市教育局 承 办:庆阳市电化教育中心地址:甘肃西峰 邮编:745000 电话: 传真:网站备案号:陇ICP备号-1&我从小就是一个不怎么爱动脑筋的孩子,老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自己一点也不知道开拓思维。做题时更是一根筋,只按老师教的方法做,自己却不会动脑筋,算不出来时也不说,就是自己一直闷头写。当妈妈发现我作业只做了一点点,而验算却写了一大堆时,真是拿我没办法,只好坐到我的身边帮我。&
记得有一次,我写数学作业,有一道题算了十多分钟也没算出来。妈妈告诉我怎么做,我却不听,一直认为这道题有公式。妈妈说:"对!是有公式。但不是什么题都用一个公式解的。"可是我却听不进去,仍然坚持说:"老师今天讲的就是这一课,不用今天的公式用什么?用英语公式呀!"妈妈说:"每一道题都有自己的解题方法,可以灵活运用不同的公式。"我仔细一想,妈妈说的也有几分道理。反正我也不会做,就按妈妈教我的做吧!&
妈妈耐心的启发我,用温和的语气跟我一起研究题目,不知不觉我就接受了。然后,妈妈又给我出了几道同一个类型的题,我轻轻松松就做出来了。回过头来再看,如果用老师当天课上讲的公式来算还真不对。
妈妈轻轻地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你听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诗吗?无论你做什么事都要从不同的角度多看看,每当你从另一个角度看时,你都会发现这件事还有不同的一面,也包括人&&"
《一道题给我的启示》由中小学生作文解悟网(东方)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
最新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16 - 2017
All Rights Reserved2014年国考:拿下启示题
&&&&&&字号
启示题目是学员中能够从材料中找出答案的一类题目类型,但是得分情况较为一般,主要原因是学员本身对于启示的概念和对于材料的把握不准确。那么对于启示题目的作答,一般来说答案结构安排较为确定,下面就联考的一道启示题目来整理启示题目的作答思路,并且说明如何保证答案的全面。
一、题目来源:
联考真题第一题
1.请结合给定资料,对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进行归纳,并说说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哪些启示。(35分)
要求:归纳全面,内容具体,分析透彻,逻辑分明,不超过400字。
二、答题思路方法
这是一道典型的启示题,启示题的判断标准包括:
题干中出现“启示、经验、教训、借鉴”等词;
材料范围中一般会包括国外的经验、或者是国内教训等内容;
要求中字数一般在250字以上;
作答启示题的时候一般要直接遵循题干要求来安排答案结构。这道题有两问,一是需要对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进行归纳,二是需要回答这些做法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哪些启示。因此在作答的过程中要将答案分成两段来答。题目要求,归纳全面,分析透彻,因此,对歌德学院的做法需要从材料中一一归纳。而对于启示,通常就是对策,且多注重于未来的对策,因此需要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分析。这道题的答题信息主要集中材料1―6。归纳做法,我们只需要从材料中摘取概括就可以,比如给定资料2中的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而启示,需要仔细分析歌德学院的做法哪些是适用于孔子学院的、孔子学院在发展中存在什么问题等,再提出相应的启示。
对于启示题目而言,保证答案的完整性要从理解材料,尤其是事实性材料本身入手,结合材料的核心主题,来归纳总结概括事实性材料的段落大意,并且从事实性材料中的相关表述来简单推断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员头脑中应该形成对于启示的一个核心的认识,就是“好的方面”,把握住这两个原则,作答过程中就可以避免答案遗漏了。
答案来源:
材料1中:“通过介绍德国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生活等情况,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我们要考虑是通过什么渠道来介绍的多彩的德国,学院学校一般是通过教材来推广的文化,展现多彩的德国。(教材多角度呈现真实、多彩德国,利于了解、学习其文化。)
材料1中:“歌德学院目前已遍布7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机构144家,其中国外分支机构128家。”事实上我们孔子学院比歌德学院还要多,后文有提到,但是歌德学院在60多年中才建立起这些机构说明建设的时间较长、布局有一定的战略意识,规划较为合理。这一段是很多学员都能找到,但是写的时候直接写“分支机构多”这样的表述是不合适的。(合理布局,拥有众多分支机构)
材料2中:“歌德学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开始就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现有专职人员3000人”。这说明(歌德学院更加注重职业化队伍的建立,并且有稳定的专职人员)。
材料2中:“387所孔子学院和509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覆盖108个国家和地区,这已然超过歌德学院60年来的建院总数,仅2011年,就开设各种层次汉语课程2.4万班次,注册学员达50万人,逾700万人参加上万场次文化交流活动......”这一段说明了孔子学院建院时间短,但是数量奇大,8年超过德国60年的规模,这样的建设速度是的数量成倍扩增的同时忽略了对质量的把关,包括后文中还提到的“抓壮丁”、“ 公派教师和志愿者都不是专职人员,缺乏稳定性、连续性,不利于孩子们学汉语”都说明了,注重数量而没有注重质量。对于孔子学院来说,应该(稳步推进,追求建校质量而非数量;保证教学稳定与连续性)。
材料3中:“孔子学院让中外文化‘对话’、‘摩擦起点’,让习惯直线思维的外国人对式思维的中国人多了一份理解,越研究越感觉中国“挺文化、挺哲学”。这说明孔子学院应该(积极寻找与当地文化的交叉点)。
材料4中:“歌德学院就像德国的大部分文化机构一样,从政府得到资助,德国联邦政府每年投入80亿欧元用于文化事业,占据全部文化投入的90%以上”。说明歌德学院(政府资助,经费充足)。
”材料4中:“他认为文化的根基来源于文化再有一个国家的合法地位,而文化的合法地位来源于”、“ 国家为文化“埋单”的模式反而在经济危机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文化会成为经济的牺牲品”说明了(采取国家“埋单”的文化政策;保证文化合法地位;保护文化不沦为经济牺牲品)。
材料4中:“在德国,虽然国家投入经费很多,但是专款专用,不入市场,经费管理非常严密”、“每一个单据都要审查,对任何一笔经费的使用都要报告,对每个项目也要进行审理,每月、每季度、半年乃至全年,但是资金非常安全,使用也很到位。说明了(管理严密,专款专用,保障资金安全,使用到位,要进行严格的审批监管制度)。
材料4中:“联邦、州、地方都有文化委员会”、“绝大部分的国家像德国一样,设有专门统管文化事业的政府部门”说明(设立专门独立的文化委员会或者统管部门)。
材料6中:“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既有国家投入不够的问题,又有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说明(国家加大投入力度、平衡国内国外教育、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参与)
材料6中:“德国歌德学院在编写教材时只根据本国情况进行编写,目的就是让外国人去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文化。到底是应该实现教材本土化,还是应该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目前汉办仍在摸索中”,说明(合理规划教材内容,尊重他人文化价值,完整、真实展示中国形象,增进对中国语言与文化了解)。
三、参考答案
成功做法:
1、合理布局,拥有众多分支机构,坚持办学质量;
2、重视职业化教师队伍建设,有稳定的专职人员;
3、政府资助,经费充足,采取国家“埋单”的文化政策;保证文化合法地位
4、管理严密,专款专用,保障资金安全,使用到位;
5、设立专门独立的文化委员会或者统管部门;
6、教材多角度呈现真实、多彩德国,利于了解、学习其文化。
1、布局合理,稳步推进,追求建校质量而非数量。
2、队伍职业化,确保专职人员规模,保证教学稳定与连续性。
3、以政府资金资助为主,保护文化不沦为经济牺牲品。
4、严格的审批监管制度,确保学院资金安全和使用到位。
5、设立专门独立的文化委员会或者统管部门。
6、合理规划教材内容,尊重他人文化价值,积极寻找与当地文化的交叉点,完整、真实展示中国形象,增进对中国语言与文化了解。
四、附:原始材料
1、2006年,时任德国驻华大使史坦泽到同济大学作报告,有学生提问:今天您用德语作报告,在座的同学大多能听懂。如果中国的大使在德国用汉语作报告,有多少德国人能听懂?史坦泽回答:“因为我们有歌德学院!我们一直在努力,向全世界传播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请问你们国家为此做了什么?
歌德学院是德国在世界范围内积极从事文化活动的文化学院,已有60多年的历史,它的工作是促进国外的德语语言教学和开展国际文化合作。通过介绍德国文化,社会以及政治生活等情况,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歌德学院目前已遍布78个国家和地区,共有分支机构144家,其中国外分支机构128家。除歌德学院外,西方很多国家都有推广自己国家文化的机构。英国1934年成立了英国文化委员会,是英国负责教育和文化关系的国际组织,致力于在全球推广英国文化。目前全球已有该机构的230家分支机构和109家教学中心。法国1883年就已创设法语联盟,它是一个非赢利性的组织,旨在传播法语及法语文化,所有的法国总统都自动成为其名誉主管。法语联盟以其各级法语课程的高质量闻名于世,目前全球有1100多家机构,分布于130个国家和地区。
2、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尔揭牌。如今,387所孔子学院和509所中小学孔子课堂,覆盖108个国家和地区,这已然超过歌德学院60年来的建院总数,仅2011年,就开设各种层次汉语课程2.4万班次,注册学员达50万人,逾700万人参加上万场次文化交流活动......这项浩大工程的具体承办者是1987年成立的”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简称为“国家汉办”)。孔子学院严格遵守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而非中方单独行为。
年轻的孔子学院与古老的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及法语联盟相比仍有仍有差距。歌德学院中国总院前院长阿克曼说,歌德学院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一开始就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现有专职人员3000人,据了解,英国文化委员化有专职人员7000多人,法语联盟有专职人员2万人。孔子学院呢?每一年,孔子学院总部都要外派中方院长,汉语教师,志愿者等非专职人员近万人,至今仍在“抓壮丁”。25岁的北京志愿者小王,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匈中双语学校”孔子课堂教汉语,她说:“孩子们很喜欢中国教师!近年来因为报名入学的匈籍学生越来越多,教课压力越来越大,公派教师和志愿者都不是专职人员,缺乏稳定性、连续性,不利于孩子们学汉语。
由孔子学院派到海外教学的志愿者们,现在有几千人的队伍,在菲律宾的志愿者刘先生感慨:“对于当今的中国,许多外国人的认识远远跟不上其发展的步伐,有的仅知道故宫,长城等传统符号,我们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为他们解读着水立方,高速铁路等新的符号。在印度尼西亚的志愿者杨先生的话更是道出了广大志愿者的心声:我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因这梦想,我们学会了友好交流,理性处世,把悠久而有魅力的中国文化播撒在一个个学堂。
3.2010年,汉诺威孔子学院联合其他9所德国孔子学院,组织100多名德国中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临行前,一名德国老师召集学生开会,禁止同学单独进入中国家庭。问他为什么,回答说“害怕”;问他怕什么,回答说“不知道”。因不了解而误读,担忧,正是中西方交流中无法回避的现实。对很多德国民众来说,中国越来越令人感兴趣,但形象却一直“模糊,不可捉摸”。外国人对中国人的不了解乃至形成片面的印象,是孔子学院建立时面临的最初挑战。连续四届德国中学生赴华夏令营,已有400余名德国中学生来华交流,和中国普通民众面对面。德国汉诺威孔子学院首任中方院长说,很多学生回来作文都有同感:去中国前,本以为中国到处都是问题,但后来发现,虽然中国并不完美,却也并非想象的那样糟糕。
“互相补长取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方文明这样期待。中国文化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中国形象从遥远的神秘岛零距离的亲切,中国认知从经济发展到文化认可,孔子学院为不同肤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交流、互鉴、合作的新平台,每年12月,全球各地孔子学院的合作大学校长和中外方院长,都要齐聚北京,交流研讨,带来不同国度的文化视角。孔子学院总干事自豪的说,孔子学院就是一张搬到国外的“中国餐桌”,可让各方发表不同意见,孔子学院让中外文化“对话”、“摩擦起点”,让习惯直线思维的外国人对式思维的中国人多了一份理解,越研究越感觉中国“挺文化、挺哲学”。
4.歌德学院就像德国的大部分文化机构一样,从政府得到资助,德国联邦政府每年投入80亿欧元用于文化事业,占据全部文化投入的90%以上,而来自企业的资助只有4.5亿欧元,在美国这个数字是反过来的,10%的经费来自国家,90%来源于市场,所以,美国人会说,“德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歌德学院是慕尼黑总部科学与历史事件部的负责人0格思说道“他认为文化的根基来源于文化再有一个国家的合法地位,而文化的合法地位来源于”独立、远离政府、自由“这三个要素,有了这样的保证,国家为文化“埋单”的模式反而在经济危机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如果大部分的经费是有私人出的,向美国那样,文化会成为经济的牺牲品,比如在经济危机的时候,文化就会惨遭损失,进入寒冬,我们特别高兴的是,我们的经费是安全的’恩格斯说。
在德国,虽然国家投入经费很多,但是专款专用,不入市场,经费管理非常严密。联邦、州、地方都有文化委员会。委员会由各个党派的人士组成的,他们会决定谁得到多少钱。花出去的钱要做报告,经过检查和审计是不是在合理使用。联邦政府还有一个专门的检查资金使用的审计机构。虽然这带来了很多繁琐的工作,每一个单据都要审查,对任何一笔经费的使用都要报告,对每个项目也要进行审理,每月、每季度、半年乃至全年,但是资金非常安全,使用也很到位。
绝大部分的国家像德国一样,设有专门统管文化事业的政府部门,但是,美国这样其一套贯彻到底的逻辑,他们声明之所以不设文化管理部门,甚至不制定文化政策,就是为了保护言论自由和产业自由。美国对文化产业采取的是多方投资和多种经营的方式,在文化市场的刺激下,美国的文化产品占据了国际文化贸易市场的42.6%的份额,而中国仅占1.5%。美国文化商品可谓是四处泛滥,好莱坞的大制作电影、福克斯的电视新闻、MTV频道的流行音乐、《时代》的杂志封面、ESPN的体育直播、广告形象和包装形式、牛仔裤风格……这些都被打上了“美国制造”的商标,而且,这些文化商品的传播又跨越了地域时空的限制,在地球卫星的覆盖之下,五大洲的每个角落美国文化都能达及。美国的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的6%,而市场占有率却高达80%。美国非常擅长在自己的电影中输出自己的文化和价值观。《功夫熊猫》中富有中国元素的“熊猫”“功夫”,一经好莱坞文化商人改造,在创造出巨额利润的同时,也悄悄将美国文化和价值观输送出去。相比之下,国内某些电影惨遭诟病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一味迎合国外市场,有贬低甚至丑化中国形象的嫌疑,中国电影所传达的内容与当代社会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以来国人的精神面貌不甚符合。
5.深圳曾经被叫做“文化沙漠”,但近年来深圳的文化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09年深圳的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531.3亿元,占全市GDP的6.5%,在全国,孔子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广泛受到欢迎。日,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成立,作为国内首个开设传统国学教育的学院,这些年的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弟子规》等书也开始作为许多幼儿园的必读教材及中小学课外阅读的优秀读本,这种变化,折射出了国内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更新。某大学国学研究中心主任评论道:“只有从国内基础文化建设开始,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从根本上获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忍痛,才能使本国文化声音不湮没,文化精神不密实。‘走出去’的文化离不开他的根源,缺乏肥沃土壤和优良生长环境的文化,即使能‘走出去’,也一定‘走不远’。只有注重‘修内功’,从长远的、战略的意义出发,从本国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文化才有可能健康的‘走出去’,并且走的更远、更好。”6.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文化交流具有其他交流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北京下,文化交流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突出,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和扩大国家的影响力。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中,是责任,也是使命。 语言作为文化载体和交流工具,架起了文明间对话的桥梁;文化作为民族智慧和心理特征的精神反映,促进了国家间相互的了解,孔子学院蕴涵着“语言”和“文化”两大特征,使它不仅成为国际汉语教育与推广的重要品牌,更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开展民间外交的友好平台。世界各地的孔子学院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和特色文化,举办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活动,在树立中国良好形象、提升中国软实力、促进中外人文交流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可谓21世纪文化的“新丝绸之路”。但这条路并不好走,既有国家投入不够的问题,又有社会参与不足的问题。还有不少人认为,目前国内教育发展也不平衡,国家应该在国内教育上投入更多。国外的经验表明,语言和文化的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要等国内的教育发展平衡了,再去推动自己国家的文化交流,恐怕为时已晚。 我们在对外文化交流中,较多考虑的是”要让外国人看到我们”,较少考虑国外受众的欣赏习惯和审美情趣,更没有琢磨外国人想看到什么、喜欢看什么、想看懂什么、能看懂什么。对中国学生来说,“愚公移山”“孔融让梨”是传统的美德,可是把这些故事讲给别的国家的学生去听,却不一定能接受,孔子学院的汉语教材究竟是坚持传统文化呢,还是要考虑与当地传统文化的不同?有人提出要实现教材的本土化。但也有人认为,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和德国歌德学院在编写教材时只根据本国情况进行编写,目的就是让外国人去学习和了解他们的文化。到底是应该实现教材本土化,还是应该固守中国传统文化,目前汉办仍在摸索中。 由于一些历史问题的影响,汉语的推广在中国的周边国家仍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虽然A国和B国近年来均出现汉语热,各院校和语言学校等都开设了汉语课,但孔子学院至今仍未能在这两个中国的邻国建立。可以说,孔子学院的发展同周边国家与中国关系的复杂性相关。有些国家在签证发放上对中国人管理较严,使中国志愿者教师入境的手续复杂。中国驻A国使馆教育处负责人黄先生表示,A国针对来该国汉语教师较为严苛的签证政策,使得几年来,仅有几名中国派来的中文教师能够短期在A国执教。中方已经多次呼吁A国能够尽快改善有关中国派遣汉语教师的相关政策,尤其是签证政策,以促进人员往来与交流。 中国一直在努力改变这些国家对于孔子学院的认识,正如日本化徒大学理事长、孔子学院理事长北元蓬朗评价的那样:“非零和、非排他、非竞争、非暴力,孔子学院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互惠双赢的语言文化推广模式,这是首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资金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先驱式实践。孔子学院并没有文化扩张抑或是文化占领的野心,它是一颗和平、友善的种子,在世界扎根、开花、结果。唱响的是世界文化生态。孔子学院信封的是,只要沟通和交流,不同文明之间都会有启发。
孔子学院在海外受到很大欢迎的同时,国内关于孔子学院的讨论也开始更加热烈。以下是两个网友关于孔子学院的一些评论。
网友A:孔子学院大部分都来自于政府的投入。据国家汉办《关于2009年孔子学院总部工作计划的汇报显示,2008年中央财政给孔子学院的投入逾50亿多元。而国内的教育投入呢?中国的农村中小学的人均教育经费每年300元都难以保证,外来务工子女因为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而流离失所,读书越来越难。这真是一个巨大的反差。难道不应该把有限的银子用到解决中国国内儿童失学等问题上吗?
网友B:我们知道,孔子学院受到了国外热烈的欢迎,甚至掀起了一股”汉语热“。
这也确实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传播了出去。可是,国内似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没有那么重视。对于孔子的“仁说”,有多少青年朋友信奉?中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没有国外的“洋节”受欢迎。为什么不在国内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呢?
8.多年来,中国图书进出口贸易大约是10:1的逆差,最高时有15:1。出口的图书主要是到一些亚洲国家和中国的港澳台地区,面对欧美的逆差则达100:1以上。这些数字可以从《中国版权年鉴》上得到印证;以2004年为例,中国从美国引进图书版权4068种,输出14种;从英国引进2030种,输出16种;从日本引进694种,输出22种。近年来,中国的图书版权贸易在引进与输出之间的差距正在缩小,已下降到大约3:1的逆差。但整个西方图书市场只有大约2个百分点是从外国进口的图书。
文艺演出也有类似状况。中国引进和派的文艺演出每场收入比约为10:1,中国全部海外商业演出的年收入不到1亿美元,不及国外一个著名马戏团一年的海外演出收入。中国对外演出长期以来都处于廉价交易的状态,一些艺术团出去演出一场的收入只有几百美金,最高几千美金。作为中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龙头”,杂技一直令中国人引以为骄傲。可是中外文化交流开展多年,几乎所有的对外杂技演出都由外国经纪人把持,中国提供的只是廉价劳动力。“由于缺少像样的品牌,杂技演员平均一天在外面只挣30美元,少得可怜”。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世界三大男高音”来中国演出的出场费动辄数十万美元,欧美四大音乐剧、世界十大交响乐团等来华演出的最高票价卖到5000元,每次演出都赚个盆满钵满。从2000年至2004年,中国进口影片4332部,而出口影片却屈指可数。2010年,美国国内票房总收入106亿美元,几乎全部来自美国电影;而中国电影票房收入为15亿美元,44%来自美国电影。2011年,中国电影的贸易逆差更是达到了40.6亿元人民币。
一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学者并不缺乏勤勉,然而在文化拿来与文化输出的天平上,出现了惊人的失衡,由此导致的文化逆差令人扼腕。时任美国财政大臣布朗2003年来中国时说,英国从中国进口越来越多的家电、服装和其他东西可以用英国出口的一样东西来平衡,这就是英语。英语教学作为一项出口项目,它的价值在5年里已经从65亿英镑增加到了103亿英镑,大约占英国GDP的1%。
由于统计标准、统计体系的不一致,国内、外对中国文化产品的进出口状况有着不同的判断。比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资料中,就把中国与美国、日本、英国、法国一同列为了世界文化贸易五强国。如果把文化硬件产品也算入文化贸易范畴,那么中国确实是文化出口大国。正如加拿大《环球邮报》记着归纳的,中国人“创造了世界1/3的电脑,1/2的数码照相机和DVD播放机,2/3的复印机”,加上欧美市场上销售的60%的体育用品和占全球市场75%以上的礼品玩具,的确足以支撑“文化贸易大国”的说法
“虽然中国加工的玩具铺满了发达国家市场,但真正有影响力的文化形象却还是奥特曼、变形金刚、芭比娃娃、史努比,而且这种形状暂时不会改变”。学者们对此深表忧虑,“作为一个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发源地,只出口电视机,不出口电视机播放的内容,也就是不出口中国的思想观念,就成了一个‘硬件加工厂’。”一位文化官员说:“文化不是化石,化石可以凭借其古老而价值不变。文化是活得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特殊的力量。”
文化需要发展,发展需要传播。文化传播的力量有多大?这似乎是一个难以量化的命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化交流与传播会成为一个趋势,一种时尚和一股推动力量。在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左右和影响日益广泛和深入人心。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来源: 华图教育
(责编:教育实习生&董天慈、熊旭)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精彩新闻|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校学员读书活动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