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谢春德归的翻译

【诗词】--定格  平平仄(韵),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韵),平平仄(韵),中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韵),〖仄(韵)〗,〖仄(韵)〗。
  平平仄(韵),平平仄(韵),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韵),平平仄(韵),中平平仄,仄平平仄(韵)。
  仄(韵),〖仄(韵)〗,〖仄(韵)〗。
  (按:此即宋词《撷芳词》变体,陆游、唐琬之词皆在正体中凡用三叠字。余平仄悉参同。)
  变格:
  吕渭老 撷芳词
  重帘挂,微灯下。背阑同说春风话。月盈楼,泪盈眸。觑著红P,无计迟留。休、休。
  莺花谢,春残也。等闲泣损香罗。见无由,恨难收。梦短屏深,清夜浓愁。悠、悠。
  吕渭老这首《撷芳词》,字数、句式与史达祖词同,但吕词上、下阙后四韵、一叠韵都是平声韵。本谱双调、五十八字,上、下阙各九句、三仄韵、一叠韵。考其谱应为: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
  程 垓 撷芳词
  桃花暖,杨花乱。可怜朱户春强半。长记忆,探芳日。笑凭郎肩,熨吮獭OА⑾А⑾А
  春宵短,离肠断。泪痕长向东风满。凭青翼,问消息。花谢春归,几时来得。忆、忆、忆。
  程垓这首《撷芳词》与前面各体不同的是上、下阙结句各是三字叠韵。本谱双调、六十字,上、 下阙各十句,七仄韵、二叠韵。每阙后四韵转韵。下阙前三韵与上阙前三韵同韵,下阙后四韵与前阙后四韵同韵。考其谱应为: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仄〗。
  陆 游 钗头凤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浮L一洌谐馗蟆I矫怂湓冢跏槟淹小D⒛⒛
  此调历来以陆游这首“钗头凤”最为出名,故作正体。本谱双调、六十字,上、下阙各十句、七仄韵,二叠韵。每阙后四韵转韵。下阙前三韵与上阙前三韵同韵,下阙后四韵与前阙后四韵同韵。考其谱应为: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仄〗。
  唐婉 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尝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这首《钗头凤》见于《齐东野语》,此词似吕渭老平仄换韵体,但二结句较吕渭老词各多了一个字。本谱双调、六十字,上、下阙各十句、三仄韵、四平韵、二叠韵。考其谱应为:
  (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平〗、〖平〗。
  曾 觌 钗头凤
  华灯闹,银蟾照。万家罗幕香风透。金尊侧,花颜色。醉里人人,向人情极。惜、惜、惜。
  春寒峭,腰肢小。鬓云斜甓痢G逑牛愎敫簟:妹文蜒埃曜僭萍!R洹⒁洹⒁洹
  曾觌这首《钗头凤》?,词家作为别体。曾词类似程垓词也类似陆游词,曾词上阙第四句为“(平)平【仄】。”程词为“(平)仄〖仄〗。”曾词上、下阙第六句是“(仄)仄(平)平”,陆词是“( 平)平(仄)仄。本谱双调、六十字,上、下阙各十句、七仄韵,二叠韵。每阙后四韵转韵。下阙前三韵与上阙前三韵同韵,下阙后四韵与前阙后四韵同韵。考其谱应为: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仄〗。
  刘辰翁 摘红英
  花朝月,朦胧别。朦胧也胜檐声咽。亲曾说,令人悦。落花情绪,上坟时节。
  花阴雪,花阴灭。柳风一似秋千掣。晴未决,晴还缺。一番寒食,满村啼_。
  刘辰翁这首《摘红英》与各体不同的是自始至终用入声一韵到底,且不叠韵。本谱双调、五十四字,上、下阙各七句、六仄韵。考其谱应为: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张可久 钗头凤?春情
  金钗股,瑶琴谱。洞天相见神仙侣。东风恶,庭花落。旧欢雨散,余情云薄。莫、莫。
  张可久这首“钗头凤”, 实是正体的半阙少一个叠韵,此调不多见。本谱单调、二十九字,八句、七仄韵、一叠韵,后四韵转韵。考其谱应为: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
  【诗词】--名篇  一:陆游
  红酥手,黄g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译文:
  红润柔软的手,捧出黄封的酒,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宫墙里摇曳着绿柳。东风多么可恶,把浓郁的欢情吹得那样稀薄,满怀抑塞着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回顾起来都是错,错,错!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得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红,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园的桃花已经凋落,幽雅的池塘也已干阁,永远相爱的誓言虽在,可是锦文书信靠谁投托。深思熟虑一下,只有莫,莫,莫!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浮L一洌谐馗蟆I矫怂湓冢嗍槟淹小D∧∧
  二: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 瞒,瞒。
  【注释】:
  注:唐琬,原是陆游的妻子,后因陆母反对而分开。陆游独游沈园,无意中遇到唐琬和丈夫赵士程,不由感慨万分,写下了著名的《钗头凤》一词。唐琬看后,失声痛哭,回家后也写下了这一首《钗头凤》,不久就郁郁而终了。他们二人大概是“有缘无分”最典型的例子了。
  【翻译】:
  世事炎凉, 黄昏中下着雨, 打落片片桃花, 这凄凉的情景中人的心也不禁忧伤. 晨风吹干了昨晚的泪痕, 当我想把心事写下来的时候, 却不能够办到,只能倚着斜栏,心底里向着远方的你呼唤; 和自己低声轻轻的说话, 希望你也能够听到. 你能听到吗? 想忘记以前的美好时光, 难; 能和远方的你互通音信, 倾诉心事, 难; 在这个世情薄,人情恶的 境遇中生存, 更是难上加难!
  今时不同往日, 咫尺天涯, 我现在身染重病, 就像秋千索. 夜风刺骨, 彻体生寒, 听着远方的角声, 心中再生一层寒意, 夜尽了, 我也很快就像这夜一样了吧? 怕人询问, 我忍住泪水, 在别人面前强颜欢笑. 我想在别人面前隐瞒我的病情; 隐瞒我的悲伤; 隐瞒这种种悲伤都是来自对你的思念! 可是, 又能 瞒得过谁呢?
  (不过对于唐琬这首回复之作,究竟是真有其事还是好事者的附会之作,一直以来都颇有争议)【诗词】--注释  这首词写的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 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结婚以后 ,他们“ 伉俪相得”,“ 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 ,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 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 节来写 。“ 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 “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 。“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因此说它“ 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 。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美满姻缘被迫拆散 ,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接下来 ,“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 不敢逆尊者意”而终“ 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 ?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我们读者来噙,来品味。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 ;但又不是一泻无余 ,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 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 “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的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 ;而如今的她 ,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 。“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 。象词人一样 ,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象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啊!不然,怎么会消瘦呢?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但是瘦则瘦矣,何故又在其间加一个“空”字呢?“ 使君自有妇 ,罗敷亦有夫 。”(《古诗?陌上桑 》)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不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吗?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 。“ 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 。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能不哭、能不泪流满面吗?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碰掮浮保缘酶 ,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 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 。“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不是么?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 。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 ,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 。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又如何表达呢?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 。全词节奏急促 ,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总而言之,这首词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附记〕千百年来,前哲时贤多认为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是姑表关系,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最早记述《 钗头凤 》词这件事的是南宋陈鹄的《耆旧续闻》,之后,有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但陈、刘二氏在其著录中均未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直到宋元之际的周密才在其《齐东野语》中说 :“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为姑侄。”从这以后“姑表说”遂被视为“ 恒言”。 其实综考有关历史文献和资料,陆游的外家乃江陵唐氏,其曾外祖父是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北宋名臣唐介,唐介诸孙男皆以下半从“心”之字命名,即懋、愿、恕、意、愚、谰,并没有以“门”之字命名的唐闳其人,也就是说,在陆游的舅父辈中并无唐闳其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修撰手简 》、《 宋史?唐介传 》、王《华阳集?唐质肃公介墓志铭》考定 );而陆游原配夫人的母家乃阴唐氏,其父唐闳是宣和年间有政绩政声的鸿胪少卿唐翊之子 ,唐闳之昆仲亦皆以“门”字框字命名,即闶、阅(据《 嘉泰会稽志》、《宝庆续会稽志》、阮元《 两浙金石录?宋绍兴府进士题名碑》考定)。由此可知,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根本不存在什么姑表关系。这样,周密的“姑表说”就毫无来由了,那么这完全就是出于他的杜撰了吗?并不是这样的。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中虽然未曾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但却说过这样的话 :“某氏改适某官,与陆氏有中外。”某氏,即指唐氏;某官,即指“同郡宗子”赵士程。刘克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唐氏改嫁给赵士程,赵士程与陆氏有婚姻关系。事实正是如此,陆游的姨母瀛国夫人唐氏乃吴越王钱m的后人钱忱的嫡妻、宋仁宗第十女秦鲁国大长公主的儿媳,而陆游原配夫人唐氏的后夫赵士程乃秦鲁国大长公主的侄孙,亦即陆游的姨父钱忱的表侄行,恰与陆游为同一辈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文》,王明清《挥后录》及《宋史?宗室世系 、宗室列传、公主列传 》等考定)。作为刘克庄的晚辈词人的周密很可能看到过刘克庄的记述或听到过这样的传闻,但他错会了刘克庄的意思,以致造成了千古讹传。本文不可能将所据考证材料一一列举出来,只把近年来有关学者、专家和我们考证的结果附录于此,仅供参考。【诗词】--字意解释  酥:音苏,光洁细腻貌。
  黄滕酒:宋时官酒上以黄纸封口,又称黄封酒。
  离索:离群索居,分离也。
  牛阂粢啵词L涨币剖小把`露掇其英”。
  鲛绡:传说鲛人织绡,极薄,后以泛指薄纱。鲛音交,传说居海之人,坠泪成珠。
  琴瑟:喻夫妻之情。《诗?周南?关雎》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诗?小雅?常棣》有“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出:休弃妻子谓出。……
  别馆:别墅;客馆。
  宗子:古宗法,嫡长子为族人兄弟所共宗(尊),故称“宗子”。《诗?小雅》有“以妾代妻,以孽代宗”。孽,音聂,拿窃反,庶子也,非正妻所生之子。
  :,音离,古女子出嫁所佩之佩巾。故以喻婚姻,如结、解。
  阑珊:衰落,将残、将尽之意。【诗词】--写作背景  的《钗头凤》词,是一篇“风流千古”的佳作,它描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悲剧。据《历代诗馀》载,陆游年轻时娶表妹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各自另行嫁娶。十年之后的一天,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此情此景,陆游“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在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阕《钗头凤》。 ”这便是这首词的来历。
  传说,唐琬见了这首《钗头凤》词后,感慨万端,亦提笔和《钗头凤?世情薄》词一首。不久,唐琬竟因愁怨而死。又过了四十年,陆游七十多岁了,仍怀念唐琬,重游沈园,并作成《沈园》诗二首。
  陆游《钗头凤》
  红酥手,黄T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掮浮L一洌谐馗螅矫怂湓冢跏槟淹小D√仆瘛额瓮贩铩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乾,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诗词】--鉴赏  这两阕词虽然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前一首为南宋著名词人陆游所作,后一首为其前妻唐琬所作,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琬与陆游沈园情梦。
  陆游是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琬,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瑕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琬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一夜洞房花烛,唐琬便成了陆家的媳妇。从此,陆游、唐琬更是鱼水欢谐、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禄、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琬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琬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殆尽。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琬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琬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待陆母将唐琬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琬送归娘家。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得不从。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陆游与唐琬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琬,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琬鸳梦重续、燕好如初。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 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琬。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此时的唐琬,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琬,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琬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琬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琬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琬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次唐琬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进食。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琬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和风袭来,吹醒了沉在旧梦中的陆游,他不由地循着唐琬的身影追寻而去,来到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琬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隐隐看见唐琬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这就是开头所提到的第一首词。
  随后,秦桧病死。朝中重新召用陆游,陆游奉命出任宁德县立簿,远远离开了故乡山阴。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琬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觉中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这就是开头提到的第二首“钗头凤”。
  唐琬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她本可以拥有更美好的恋情和回忆。人道是: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如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者番同。
  此时的陆游,仕途正春风得意。他的文才颇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称赏,被赐进士出身。以后仕途通畅,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为政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到七十五岁时,他上书告老,蒙赐金紫绶还乡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琬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琬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琬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沈园怀旧”诗:
  其一: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其二: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琬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是又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已是“粉壁醉颗尘漠漠”,唯有“断云幽梦事茫茫”。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礼教摧毁了陆游的纯真爱情,但它无法阻止陆游对爱情的向往和歌唱。面对严酷的现实,他无力回天,只能把一怀愁绪、一腔悲愤倾泄在于事无补的词中。一首《钗头凤》挽回不了陆游的爱情世界,但它成了千古绝唱。时过境迁,沈园景色已异,粉壁上的诗词也了无痕迹。但这些记载着唐琬与陆游爱情绝唱的诗词,却在后世爱情的人们中间长久流传不衰。【诗词】--古籍记载  《耆旧续闻》卷十:余弱冠客会稽,游许氏园,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笔势飘逸,书于沈氏园。辛未(1151)三月题。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后适南班士名某,家有园馆之胜。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公感其情,为赋此词。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阕。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此园后更许氏。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来护之。今不复有矣。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一: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实绍兴乙亥(1155)岁也。
  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尝赋二绝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怅然。”又云:“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盖庆元己未(1199)岁也。
  未久,唐氏死。至绍兴壬子(1192)岁,复有诗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诗云:“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林寺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醉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案此段应在“翁居鉴湖”一段前,当系传刻之误。)
  又至开禧乙丑(1205)岁暮,夜梦游沈氏园,又两绝句云:“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沈园后属许氏,又为汪之道宅云。
  《历代诗馀》卷一百十八引夸娥斋主人说--陆放翁娶妇,琴瑟甚和,而不当母夫人意,遂至解。然犹馈遗殷勤,尝贮酒赠陆,陆谢以词,有“东风恶,欢情薄”之句,盖寄声《钗头风》也。妇亦答词云:“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妆欢。瞒!瞒!瞒!”未几,以愁怨死。【京剧】--剧情  南宋时,山阴才子陆游,幼与表妹唐蕙仙互订婚约。唐蕙仙稍长,父母病逝于四川任所。陆母唐氏命陆游弟兄接唐蕙仙至山阴。唐氏素信佛,常往娘娘庙焚香礼拜。庙主不空,借佛隐身,蓄养众小尼暗操贱业。见唐蕙仙貌美,乃与秦桧之侄罗玉书密谋,图将唐蕙仙献于秦桧以尽逢迎之能事。不空诡言唐蕙仙妨克长上,只有舍入尼庵才能解救,唐氏果为所惑,于陆游弟兄赴试之际,将唐蕙仙赚入庙中。唐蕙仙进庙,怒斥不空,因此备受折磨。山阴侠士宗子常,早闻不空恶迹,遣义士独孤策潜入庙中杀死罗玉书,并将不空等赚入庄中杀死。唐蕙仙受惊昏迷,宗子常在其身边拾得陆游所题诗扇一柄,知其为陆游未婚妻,决定待陆游返里时从中成全。陆游临安赴试,为秦桧所忌,摈之落第。归家后以不得唐蕙仙音信,甚为所感,矢志不娶,而唐氏却四处托媒与之另求婚配。宗子常疑陆游无义,定计于沈园一试其心。陆游于园中窥见唐蕙仙,甚为惊疑,遂题《钗头凤》一词于帕,寄与唐蕙仙。唐蕙仙读之,大恸成疾。宗子常知二人情深,邀陆游兄陆子逸往说唐氏。唐氏醒悟,同意迎娶。花烛之期,唐蕙仙因久积闷郁,病已垂危。缺月终未得圆,致成千古遗恨。
  三十余年前,在北京演出时,偶读陆放翁词赋,见《钗头凤》一阙,哀婉缠绵,言言血泪,深为所动。放翁为宋代爱国诗人,不屈奸佞,力主抗金。但在腐朽的南宋王朝里,君昏臣佞,秦桧等勾结金人,卖国求荣,放翁雄心虽大,壮志难伸,半生郁郁不能得志。其毕生可歌可泣之事甚多,而在个人生活中最不幸的遭遇,则是与表妹唐蕙仙的婚姻悲剧。《钗头凤》词即为此而作。
  荀慧生因甚喜其词,又颇同情其事,乃编写成剧。意图通过唐、陆悲剧,揭露封建制度、封建婚姻的毒害。然据《》及《耆旧续闻》所记,言唐蕙仙被逐于姑,改适宗室赵士程,放翁遇之于沈园,因赋《钗头凤》一阙题壁间,并引陆放翁晚年所作“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等诗为证。我以为唐蕙仙果若再醮,陆放翁未必如此追慕,念念不忘。历史上讹传之事不鲜,宋人笔记不足信之事甚多,如徐梦华《三朝北盟会编》,称鄂王夫人再适,王遣韩良臣以钱遣之,读者笑其妄诞。再如李清照再适张汝舟事,几乎众口一词,后人据《金石录后序》考证,乃知全属虚文。我以为陆、唐二人若洁身自守,以待来日重逢,会使戏剧性更加浓厚,感人更甚,并能激起观众共鸣。我因爱重陆、唐二人,而搬演此剧,更本着爱重之意塑造其人,因此另辟蹊跷,写唐蕙仙被逐流落尼庵,为宗子常所救,设法使其与陆放翁重圆。不意完婚之日蕙仙病笃,终成遗恨。并将《钗头凤》原词谱入戏中,以增声色。此为当时尝试之作,旧日皮黄中尚无此范例。
  此剧于一九二八年编成,同年八月二十六日首次演出于开明(今民主)戏院。自饰唐蕙仙,饰陆游,饰陆子逸,赵桐珊(芙蓉草)饰秋香,马富禄饰不空。此后历次演出,深得好评,被称为荀派五大悲剧之一。
  最初改编本中本无陆游怒打恶尼不空一场,后来金仲仁先生鉴于此剧悲剧气氛浓重,观众心情过于压抑,不稍作调剂,戏易于温,因而建议增添这一细节。演出后台下效果甚佳。近年来,在实践中感到原本场子较多,还有精炼压缩必要,戏的主题及陆母唐氏性格应再加鲜明。因此重新加工整理,删除或合并其中零散场子,并作适当丰富,以求主题思想更加突出。改编本于一九六一年定稿。【京剧】--附记  千百年来,前哲时贤多认为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是姑表关系,其实事实并非如此。最早记述《钗头凤》词这件事的是南宋陈鹄的《耆旧续闻》,之后,有刘克庄的《后村诗话》,但陈、刘二氏在其著录中均未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直到宋元之际的周密才在其《齐东野语》中说:“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为姑侄。”从这以后“姑表说”遂被视为“恒言”。其实综考有关历史文献和资料,陆游的外家乃江陵唐氏,其曾外祖父是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北宋名臣唐介,唐介诸孙男皆以下半从“心”之字命名,即懋、愿、恕、意、愚、谰,并没有以“门”之字命名的唐闳其人,也就是说,在陆游的舅父辈中并无唐闳其人(据陆游《•跋唐修撰手简》、《•唐介传》、《华阳集》)。
  唐质肃公介墓志铭考定,而陆游原配夫人的母家乃阴唐氏,其父唐闳是宣和年间有政绩政声的鸿胪少卿唐翊之子,唐闳之昆仲亦皆以“门”字框字命名,即闶、阅据《嘉泰会稽志宝庆续会稽志》、《阮元》两浙金石录、《宋绍兴府进士题名碑》考定。由此可知,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根本不存在什么姑表关系。这样,周密的“姑表说”就毫无来由了,那么这完全就是出于他的杜撰了吗?并不是这样的。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中虽然未曾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但却说过这样的话:“某氏改适某官,与陆氏有中外。”某氏,即指唐氏;某官,即指“同郡宗子”赵士程。刘克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唐氏改嫁给赵士程,赵士程与陆氏有婚姻关系。事实正是如此,陆游的姨母瀛国夫人唐氏乃吴越王钱m的后人钱忱的嫡妻、宋仁宗第十女秦鲁国大长公主的儿媳,而陆游原配夫人唐氏的后夫赵士程乃秦鲁国大长公主的侄孙,亦即陆游的姨父钱忱的表侄行,恰与陆游为同一辈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文,王明清《挥后录》及《宋史》宗室世系、宗室列传、公主列传等考定。作为刘克庄的晚辈词人的周密很可能看到过刘克庄的记述或听到过这样的传闻,但他错会了刘克庄的意思,以致造成了千古讹传。
  《钗头凤》迷案
  陆游、唐婉、绍兴沈园、《钗头凤》,这几个符号,共同联结缔造了一段爱情的千古绝唱。在诸多的古笔记抄本中,都记叙了一个故事:陆游曾经娶妻唐婉,因妻子与家人不和,迫于家庭压力休妻。唐婉改嫁给了同郡宗子士程。后来,陆游到沈园游玩,与唐婉相遇,怅然有失,于是在园中墙壁上题写了一首《钗头凤》词:“红酥手,黄g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碰尴浮L一洌谐馗螅荷矫怂湓冢跏槟淹小D!
  唐婉得知之后,也回题了一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这一首情真意切的词,哀婉沉痛,观者无不为之怆然。不久,唐婉就抑郁而死。
  这个著名的爱情故事,还被后世之人改编成了戏曲,广为传唱,并且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绍兴沈园也因此而声名大振。但是,关于陆唐二人在沈园偶遇的情节,以及《钗头凤》一词的写作背景,却是历有争议。早在清代,浙江海宁人吴骞在《拜经楼诗话》中就提出了质疑,认为此乃宋人牵强附会出来的故事,《钗头凤》一词是陆游情有别寄,并不是为了唐婉而作。现代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也认为,《钗头凤》是陆游于中年入蜀后所作的词,乃为一时即兴之作,实与唐氏无涉。
  争议的焦点之一,是记叙这个故事的几部笔记抄本,内容有互相矛盾的地方。首先是陆游题词的年份对不上号,其次是沈园的归属有不同的说法。因为有抄本将沈园说成是唐婉改嫁之后的夫家的房产,也就是说,唐婉曾经是沈园的女主人,她死后,沈园也数易其主。如此一来,处于这种背景之下的陆游,到沈园游玩倒似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为了再会前妻,重温旧情。这不免带有一点想当然的味道。且不说这种可能性,在封建礼教盛行的南宋时期有多大,即使退一步说,陆游真有那么傻,已经改嫁了的唐婉也不可能傻到把自己不忘旧情的心迹写在自家园子里的墙上。因此,这种由私家编撰、以记录稗官野史为主的笔记抄本,可信程度存疑。
  从陆游留下的诗文看,他确实在沈园题过词,他的诗作中也屡屡提到过沈园,如:“落日城头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等等。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他曾在此邂逅唐婉,并为之作词。夏承焘先生认为,《钗头凤》是陆游入蜀之后,到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任职期间,居于成都的五年里所作的。这主要是以《钗头凤》的用韵、写作风格以及词中所提到的景物为参照,然后与陆游同一时期写作的诗词作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钗头凤》并不是为了唐婉而写,“红酥手”另有其人。有可能是陆游在四川期间,曾经迷恋一位美人,心里时刻惦记挂牵,后来天不遂人愿,两人最终分开。于是,陆游写下了《钗头凤》一词遣怀,排解内心的愁闷和哀伤。
  明代笔记《尧山堂外纪》中有一段记叙,与此说法相类似:陆游在蜀时,钟情某个女子,曾赋诗曰:“金鞭珠弹忆春游,万里桥东罨画楼。梦倩晓风吹不断,书凭春雁寄无由。镜中颜鬓今如此,席上宾朋好在否?箧有吴笺三百幅,拟将细字写新愁。”尔后,陆游又写了一首诗:“丧马清狂锦水滨,是繁华地作闲人。金壶投箭消长日,翠袖传杯领好春。幽鸟语随歌处拍,落花铺作舞时茵。悠然自适君知否?身与浮名孰重轻!”从这些诗里也可以大致看出,陆游在蜀中的生活也是颇为风花雪月、温柔欢悦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尚无法完全证实。只不过,若是此说成立的话,那么唐婉的和词,也是好事之人的附会之作了。【歌曲】--介绍  曲名:钗头凤
  歌手:薛之谦
  歌词:
  有人在
  兵荒马乱的分离中
  折半面铜镜
  飘泊经年
  又重圆如新
  有人在
  马嵬坡外的夜半时
  留三尺白绫
  秋风吹散她
  倾城的宿命
  有人在
  干涸龟裂的池塘中
  见鲤鱼一对
  用口中唾沫
  让彼此苏醒
  有人在
  芳草萋萋的长亭外
  送情人远行
  落日照着她
  化蝶的眼睛
  我唱着钗头凤
  看世间风月几多重
  我打碎玉玲珑
  相见别离都太匆匆
  红颜霓裳未央宫中舞出一点红
  解游园惊梦
  落鸿断声中繁华一场梦
  有人在
  干涸龟裂的池塘中
  见鲤鱼一对
  用口中唾沫
  让彼此苏醒
  有人在
  芳草萋萋的长亭外
  送情人远行
  落日照着她
  化蝶的眼睛
  我唱着钗头凤
  看世间风月几多重
  我打碎玉玲珑
  相见别离都太匆匆
  红颜霓裳未央宫中舞出一点红
  解游园惊梦
  落鸿断声中繁华一场梦
  我唱完钗头凤
  叹多情自古遭戏弄
  我折断锦芙蓉
  走过千年还两空空
  一城飞絮几度春风长恨还无用
  解游龙戏凤
  我几杯愁绪唱罢还是痛
  一城飞絮几度春风长恨还无用
  解游龙戏凤
  我几杯愁绪唱罢还是痛【歌曲】--说明  的《钗头凤》,这首歌词至少引用了11个典故,薛之谦的深情演绎,不愧为一首好作品。
  我们知道,《钗头凤》是陆游写给表妹唐琬的词,他们本是佳偶天成,可是天意弄人,因为陆游母亲的原因,他们最终还是被拆散,在6年后,缘分又让他们在沈园意外邂逅,陆游深有感慨,于是在沈园内壁上题下《钗头凤》,从此成就了沈园的盛名。唐琬读此词后,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而陆游一直无法忘怀,直到去世前一年还在写诗怀念,用情之深可谓少见,虽是个悲剧,倒也羡慕唐琬,毕竟在死后六十年还有人真心悼念,这也是种幸福了。
  薛之谦的这首歌,用了这个典故。以此为题,来祭奠这段不朽的爱情。
  以下是歌曲中所引用的典故
  1、破镜重圆 出自孟ぁ侗臼率罚媳背鲁墓适隆
  2、相濡以沫 出自《庄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3、三尺白绫 出自白居易《长生殿》,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
  4、长亭相送 出自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
  5、钗头凤 陆游与唐琬题在绍兴沈园壁上的诗句。
  6、玉玲珑 相传是一把传世古琴。
  7、红颜霓裳 唐明皇曾为杨贵妃创作的《霓裳羽衣曲》。
  8、未央宫 汉代的皇宫。赵飞燕掌中跳舞的故事。和杨贵妃又暗合“环肥燕瘦”。
  9、游园惊梦 汤显祖《牡丹亭》中最著名的一出。
  10、锦芙蓉 成都称为锦官城,又叫芙蓉城。暗示五代后蜀主孟昶为美人亡国的故事。
  11、游龙戏凤 明代正德皇帝和李凤姐的传说,也就是王菲主演的《》说的那个故事。【小说】简介  其一、时未寒刊载于《武侠故事》的武侠小说,计三万字余。
  其二、南小山刊载於《今古传奇?武侠版》(2008年四月下半月刊?方天画戟号?江湖叶华)的武侠小说,由九遥绘制插图。
  钗头凤---母亲节感怀
  青年郎,心甚怅,节日也难拜老娘。
  好儿郎,志四方,难伴左右,暗自惆怅。
  慌、慌、慌!
  父母亲,白两鬓,一生操劳为儿吟。
  情难堪,夜难缠,愧对父母,枉自言欢。
  倦、倦、倦!
  ------孤狼傲月写与08年母亲节
  其他作品:
  钗头凤
  文/冷面雪月
  红尘故,如何度,烟酒相伴人如物。
  情难续,缘难聚,毫无头绪,两眉颦蹙。
  苦、苦、苦。
  夕阳去,花依旧,冷心随泪白绡处。
  风急速,飘尘土,山崩加剧,再无和睦。
  沮、沮、沮。
  钗头凤
  文/寂劫
  识双岁,意切倍,翩翩少年乱了谁。
  丝声荡,情微漾,愿为知己,一生相随。
  醉、醉、醉。
  尽芳菲,思难褪,别后无期再相会?
  离时泪,心未归,他日重逢,当何以对。
  碎、碎、碎。
  钗头凤
  文/冷面雪月
  微风过,残花落,树枯飘柳华天阔。
  身寥坐,言空诺,毫无收获,适逢身弱。
  贰贰贰
  长街错,灯微烁,点烟无绪麻如货。
  红尘惑,人间祸,无心开拓,镇随相惰。
  堕、堕、堕。
  钗头凤
  文/烈火帅
  孤望月,悲饮酒,故园秋色黄月叶。
  秋雨狠,情谊浅,一片春心,换满秋愁。
  痛、痛、痛!
  喜观天,盼既望,生日还望心人贺。
  与他别,君却来,将爱明示,惊我心魄。
  莫、莫、莫!
  钗头凤?愿
  文/⊙周瑜⊙
  头晕眩,心率乱,晴天霹雳未知患。
  秋风寒,阴雨绵,不知何时,拜访黄泉。
  叹,叹,叹!
  相知晚,未有憾,痴醉沉迷翎羽间。
  疾当痊,共天年,疑真疑幻,如梦如烟。
  恋,恋,恋!
  钗头凤 。 心
  心寂寞,感情弱,世间真情冷暖薄。
  冷冰冰,冻我心,
  虽时已过,寒仍留着。
  碎,碎,碎。
  情依在,爱依存,从未出过心房门。
  房如心,门如意,
  未曾打开,花未曾落。
  凝,凝,凝。
  钗头凤
  文/夜桥寒
  梦如烟,夜难眠,孤盏落寞月光浅
  流年转,星霜换
  一曲相思,几声长叹
  乱,乱,乱
  断肠酒,不浇愁,琼花已折他人手
  琴弦断,曲终散
  往事飘渺,徒增思念
  晚,晚,晚
  ――给一个深爱的女孩
                         
资料出处:
-- 合作媒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谢春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