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孙周兴离开同济妻子

  一年一度的高考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要举行了,读大学选什么专业一直是个让考生和家长纠结的话题。在崇尚实用主义的当下,经济、金融、管理等专业一直都是考生的热门追求,文史哲专业则排在后面。  “当年考入哲学系,隔壁大妈笑我没出息。”2016年 5月15日,同济大学人文学院70周年庆祝大会举行,校友代表于海洋的发言赢得了全场最多次数的掌声,他的演讲视频也在网络上迅速走红。  这个刚过完30岁生日的年轻人,已经是一个开拓了100多个城市、招募了4000多名城市合伙人的创业者。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刘日明在其演讲结束后的点评也发人深醒,“这么优秀的学生当年成绩倒数第二,是值得教育者深思的。”  于海洋是山东潍坊人,生于1986年,200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哲学系。作为以德国哲学见长的同济哲学系学生,于海洋是个特立独行的哲学怪才。有着质疑统统、凡事从逻辑关系入手、严谨思考的习惯。  他毕业后进入复旦大学出版社,任策划编辑。后辞职连气儿创业,历经教育培训机构、环保公益事业,直至于2013年7月创办了“干洗客”,目前已融资1.5亿元。  于海洋在同济大学人文学院7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演讲。  在演讲中,于海洋回想起了11年前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同学和邻居家的大妈们都嘲笑他,“好端端的一个孩子读文科,还去读哲学,将来怎么可能找到工作?”  然而,读哲学专业的过程,让他理解?理睬了“读什么书,做什么人;做什么人,成什么事”,让他懂得“在这个物质过剩、精神溃泛的时代,养成哲学式的思维习惯培育种植提拔人文精神,也许比会造大楼、会开挖掘机更为重要”。  创业之路多艰辛,于海洋感叹:“创业维艰,找合伙人,一轮又一轮的融资,百般挫折,我知道如果没有哲学给予我强大的心脏,没有人文精神给我襟怀胸襟天下的情怀,我撑不到今天。”  7年前,于海洋参加毕业典礼迟到了,同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孙周兴坚持为他一小我私家补发毕业证书,那个不寻常的时刻,永远激励着于海洋,同样成为了他人生的迁移转变点。  大会合影。  附:于海洋的演讲全文《哲学给予我的》  尊敬的杨书记、江校长、孙院长,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校友们大家下战书好!  特别很是荣幸作为人文学院70周年院庆校友代表发言,我是2005级哲学系学生于海洋,算起来也算复院以来的元老级校友,回想起了11年前我刚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我的同学和邻居家的大妈们都在嘲笑我:好端端的一个孩子读文科,还去读哲学,将来怎么可能找得到工作?  刚入大学我也很郁闷,好像也看不到自己的未来,也不知道自己读哲学以后能做什么,我羡慕对面读管理学土木工程的同学,因为他们以后可以成为企业家,工程师;我羡慕地质系的哥们,因为他们毕业后也能够当科学家,甚至可以当哲学家,还可以给我们当院长。而我们读哲学却被隔壁大妈们判了刑,罪名是连工作都找不到。  但是后来当我听到家琪教授(编者注:现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家琪教授)给我讲康德的星空与道德,黑格尔的时代精神,汉娜·阿伦特的平庸之恶,听到陈君华教授讲“东鲁春风吾与点,南华秋水我知鱼”的浪漫与哲思,听到韩潮教授给我讲以赛亚·柏林的两种自由概念,听到宗成河教授给我讲尼采《悲剧的诞生》,听到中文系教授给我讲莎士比亚、讲伤痕文学。我才发现:明事理、知诗书、达礼仪是更为重要的事情,我才发现读什么书,做什么人;做什么人,成什么事。更让我懂得在这个物质过剩、精神溃泛的时代养成哲学式的思维习惯培育种植提拔人文精神,也许是比会造大楼,会开挖掘机更为重要。  11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忘记了,但是人文学院教给我的独立意志、知行合一、还有星空与道德这些价值观与方法论,已经融入到了我的血液里,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时刻影响着我对生活工作,目下当今未来的各种选择,其实都是这些在塑造着我。  当我入手下手在自己创业的领域有些小小成绩的时候,隔壁大妈们不再会笑话我了,我也慢慢地成为她们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别人家的专业。就在头几天我们公司在各地拓展业务招募团队的时候,发生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有个小伙子在没问薪资待遇的情况下义无返顾地加入我们,后来我们同事问他为何,他说了一句话,我顿时觉这个小伙子有前途,他说:“听说你们老大是同济大学哲学系毕业的,学哲学的人做事儿不会走极端,做人有底线,做事儿都靠谱,跟着干准没错!”  在我第一天来到同济人文的时候,孙院长在开学典礼上告诉我德尔菲神庙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2009年毕业的时候他在毕业典礼上又告诉我认识你自己这句话。  不知道孙院长是不是还记得2009年的人文学院毕业典礼上,在颁发毕业证书这个大学最重要场合,唯逐个个迟到的学生就是我,记得因为要毕业了心情很差还正好生病,特别难过就在藏书楼前的草坪上发呆,忘记了时间,当我到了综合楼时颁发毕业证书的典礼已经结束了,而孙院长不顾典礼议程要坚持单独亲自为我发证书,这是一件小事儿但是却让我感到了什么叫师门之爱,这些年了我一直存着这张照片和孙院长讲话的视频,让我时刻不忘审视自我。  就拿我自身的职业经历来讲,就是一个寻找自我,认识自我过程。我毕业后经刘日明书记推荐进入复旦大学出版社做图书出版发行工作,后来发现自己更适合创业这条路,于是就辞职去做教育培训,之后升级到做在线教育,中间还测验考试做过公益环保项目、青年公寓项目,两年前入手下手做创办干洗客做社区o2o项目,从我第一天创业一直到目下当今,干洗客有几千名工作人员,服务近100个城市的百万用户,从一小我私家到行业的第一第二,这个过程让我入手下手慢慢找到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理想、责任与价值。创业维艰,找合伙人,一轮又一轮的融资,百般挫折,我知道如果没有哲学给予我强大的心脏和没有人文精神给我襟怀胸襟天下的情怀我撑不到今天。从这个角度看,我仍然在搞哲学,用做企业的语言来搞哲学。  校友们,同学们,同济人文授之以渔,夫复何求。当各位离开同济人文,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社会可能会赋予你林林总总的标签,但是同济人文的标签一定会让你不同凡响,熠熠生辉,同济人文师长的关怀与爱护更会让你知道真情难得,当然目下当今我也会被赋予很多标签,但是“于海洋,毕业于同济大学哲学系”,这个标签是永远离不开的,同济人文就是我的家,因为同济人文是我的自豪与荣耀。  这次回学院才知道我们学院又搬到了云通楼,其实我们这届学生在读本科时,就已经跟着人文学院搬过三次家。一入手下手在南校区,后来搬到一二九楼,之后又搬到综合楼,如今我们又搬到云通楼,当年孟母三迁为子求学,才只搬了三次家,而我人文学院一搬就是四次!而且越搬越大,越搬越进步前辈,越搬环境越好,看来学校、学院对我们这些学子的爱超过孟母,穿越古今。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四次搬家这也像极了我们的生活,寻寻觅觅一直在寻找自己的位置、寻找自己的立命之地,这个过程也正应了孙院长一直教导的话:找到你自己,认识你自己!  时光荏苒,同济人文70年过去了,我也到了而立之年,也许在时代的洪流里所有的成绩都何足道哉,但是同济人文所发出思想的光芒却点亮了我,感谢同济人文让我认识了苏格拉底、康德、海德格尔这些先哲以及他们伟大的思想,感谢同济人文让我拥有强大的工具理性,在世俗的奋斗中有所斩获。感谢同济人文以学治院,培育种植提拔了我独立的人格,并与这个时代的不堪绝不妥协。说感谢目下当今还只能放在心里,因为我目下当今还没有能力给学院捐款,但我相信这一天很快就可以到来,因为我不但对自己有决定信念,更对在我身上的同济理念、人文精神、哲学思维有决定信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同济人文之道更进一步在“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也应该是我同济人文的天下情怀,也是时代赋予我们坚守的使命,我相信在杨书记的重视、孙院长的带领下人文学院一定会成为世界思想的宝库,时代精神的支柱。  最后祝师弟师妹们因同济人文而变得卓尔不群;祝师长们成名成家,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祝母院桃李天下,越办越好!
无相关信息热门推荐: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暑期一晃已经到了末尾,同学们马上又要迎来开学的日子,而2016级的新生们也开始收拾行装,准备登上百年同济的航船。对大多数“小鲜肉”们来说,同济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你们百般向往着这里的光荣与梦想,你们又百般猜测着这里的学习与生活究竟会是怎样。
  那么,同济究竟是怎样一所大学?在一百零九年的风雨征程中,同济的办学风格又是如何?问题的答案对新生亦或老生都同等重要,因为这关乎着我们将在同济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来自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的张端鸿老师近日摘编了部分同济教授对同济的评述,或许能让我们一窥同济的庐山真面目:
  裴钢 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同济大学培养什么样的人?
  同济大学要培养的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同济大学培养的人才,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孙周兴 同济大学哲学系教授
  “同济”的精神内涵是什么?
  同济大学是中国少数几所不以地名命名、而以一种精神气质命名的大学。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同济”吸引我的地方。我认为“同济”的精神内涵有两条:一是“同舟共济”,二是“同济天下”。我个人更强调后者。“同济天下”,济人济事济天下,是全部学问的根本追求,也是我校的精神境界。
  顾祥林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我们应该怎么看待师生关系?
  老师和师傅有什么不同?老师希望每个学生都比自己更出色,而师傅永远都会对徒弟留一手。
  陈以一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高等工程教育的特点是什么?
  搞科学研究做试验,做一万次试验,失败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次,但是只要有一次成功了,那也许就是一个伟大的发现!我们盖房子的,一万栋房子,你敢塌一栋吗?你不敢的。
  朱大可 同济大学中文系教授
  我们应该追求塑造什么样的人格?
  在目前中国这个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精英的独立人格表现不充分,发育也不充分。无论是政治精英、财经精英,还是文化精英,都有很明显的依附性人格。
  吴志强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系教授
  我们未来将选择如何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中华民族在未来30年有两条路,我们面临抉择。一条是有创意设计和智力创造,用智力驱动这个国家;第二条是仍然是只有“拷贝““山寨”和低端制造,继续用体力驱动这个国家。
  汪品先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教授
  同济大学为什么关切海洋?
  民族复兴必须立足海上,海洋的发展关乎中国梦的实现,建设海洋强国,不仅要发展海洋经济、海洋科技和海上实力,还需要加强软实力――增强海洋意识。
  沈祖炎 同济大学结构工程系教授
  我们如何考虑工程与国家发展建设的关系?
  作为土木行业的建筑工程师来说,考虑问题要宽一些、深一些。在国家发展建设中,四节一环保(“四节”为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到底怎么做才是最好的。在目前的建筑材料里,我觉得钢结构是最好的。因为它最贴近四节一环保的要求。
  伍江 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
  我们如何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
  中国古人对于水的态度,叫“疏堵结合”。疏导不了的时候暂时堵一堵,然后做成一个斜坡,顺势让水淌掉。真正的疏导靠什么?一个非常重要的疏导途径,是让水顺着那些对人的生活没有冲突的自然河道流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堵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这是好事。但是别忘了在堵的同时,主要手段还应是疏导。
  诸大建 同济大学公共管理系教授
  我们如何看待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没有治理的可持续发展是盲目的,没有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是空洞的。
同济究竟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历史与师长们都曾给与我们许多解答
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的光荣传统
同济天下的理想与情怀
还有关于这个问题最终的答案
或许只能由你自己来亲手解答
同济,等你来!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第三方登录: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同济大学文学院院长孙周兴来我校讲学
[作者: 艺术学院
点击数:97
发布时间: 12:08:28] 日前,著名学者、艺术评论家、文学院院长孙周兴教授来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讲学,作了题为“当代艺术的动因??后时代的文化主题”的讲座。校长周文斌出席并为孙周兴博士颁发了兼职教授证书,指出孙周兴先生的加盟为我校艺术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学术支撑。并且高度称赞此次活动是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学由技能型向深度理论研究型转型的标志意义,肯定了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学经过十余年的经验积累逐渐趋于成熟,并期望艺术与设计学院各专业培养出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出席讲座的领导和嘉宾有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省市社会各界相关学者和专家,讲座由艺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严智龙主持。摄影:艺术学院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孙周兴的妻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