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学士学位有什么用本科可以考什么证

法律专业能考什么资格证
法律专业能考什么资格证
09-10-27 &匿名提问
律师资格证这一说法现在已经不存在了,但是你可以 参加司法考试,如果通过了你拥有了诸如法官。检察官。律师的从业资格。&/p&自考法律我建议你报名参加培训班,这样可以包过,费用大概在8000左右。如果在武汉等地考的话一年半可以拿下法律的本科证书(当然前提是你现在拥有专科文凭)。&/p&司法考试一般每年都会举行一次,而且确实不好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当然可以,凡具有国家承认学历的所有本科以上学历的,都具有资格报考!最基本的就是法律出版社出的三卷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和一卷法律法规你把这上面的都背下来了包你过 或者去书店看看一堆司法考试的辅导书随便你挑我也说不好哪个好总之各有各的优势吧 历年的司法考试的试题非常重要一定要反复的练习和研究 速成的话就是去上培训班再加上自己看书这种方法成效是最大的当然价格也是相当的贵如果不想花钱又有足够的时间的话那就 自己疯狂的背和慢慢的做习题慢慢研究吧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建议还是看万国的教材,或者看葵花法律高阶,这两套书都不错。如果你这两套书都吃透了,估计你能答400多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免费发布咨询,坐等律师在线服务
需求发布后
10分钟内收到律师在线回复
平均有多个律师参与回复
得到了圆满解决
您的位置: &
自考本科可以考律师证吗
老师您好!我是专科毕业生,不是法学专业,是市场营销,同时又获得了自考本科毕业证,专业是城镇经济与管理,请问可以考律师证吗?
律师回答地区:河南-洛阳咨询电话:帮助网友:24608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 人可以的。 20:11地区:河南-安阳咨询电话:帮助网友:1734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 人可以 05:33地区:河南-郑州咨询电话:15538***帮助网友:427868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42 人你好,可以。
刘焕廷法律服务团队许瑞霞为你解答 09:28地区:河南-商丘咨询电话:13937***帮助网友:1742 次点赞人数:<span class="s-c666" id="r_ 人可以参加司法考试。 13:42本人非法律专业,想转法律行业,肯定要先拿个证书,如果司考过不了,是否没可能进入了?还有别的更好的证,或者差一点的证么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如果你想以后当法官、检察官或律师,必须要考过司法考试。  在这行业,现在好像只认这个证了。其他比如企业法律顾问类的都是内部证而已,向外屁用不管。
  企业法律顾问,二楼已说过。还有就是在内地的一些地方有所谓的司法证,也可以在当地从事法律业务
  司考吧!
  司考不能免 楼上说了
      还有法律工作者证,这证牛的很,高中毕业就可以去参加考试取得,从理论上讲除了不能做刑事案件的被告的辩护人,其余律师能做的它几乎都能做……      还有正在审议的律师法草案中确定的“御用律师证”。这个更牛,直接给你律师证……
  律师资格证。我有个同学法本毕业,听他说当律师要在律所实习一年才能拿证,而且大部分律所是不给薪水的
  啊?各位来说说哟,小妹实在孤陋寡闻,楼上两位说的对么?流氓兔的律师证,涛之影的律师证,有这回事么?怎么还要满一年?
  恩\                    我不骗人!    
  司法考试通过了,可以拿到法律职业资格证,有了这个证才可以去律所实习,实习满1年后,才可以拿到执业证。
  “御用律师证”。  =====================  这个好牛啊  是不是中了举才能考的啊?
  一个小证就把我们这些法律专业毕业的人连饭都吃不了!!吗的郁闷!!死了为了司法考试,我要拼命了!
  没证能入行么
  非法律的怎么入行?
  学法律有必要硕士么
   先过司考再说~     那个
  搞法律的没有司考证,就像是会计没有会计证一样
  司法考试证件一拿
  会计行业里还有一个注会证吧。。。。
  有志于从事法律行业,那司法考试是必须过的。
  特许公认法律师
  我来回答下:现在的法律执业者有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企业法律顾问、法律服务工作者,好象还有公司法务(个人理解与法律顾问同质)。若你想从事法官、检察官、律师、公证员是必须先通过司法考试了,法律顾问曾经有过单独的考试后来好象没了。另外你可以取得法律服务工作者执照在街道(社区)法律服务所(司法所)执业。正如楼上说除了刑事案件外其它都可受理。不知回答满意否!
  如果不实习是不是就不能考试?  还是只是有个时间限制而已?
  谁说的只有这一个证啊    考个法律硕士(注意:不是法学硕士) 也是可以的!!    各位牢记了!!!!
  谁说的只有这一个证啊        考个法律硕士(注意:不是法学硕士) 也是可以的!!        各位牢记了!!!!  ----------------------------------------  你懂个比!
  ~~~  法律硕士考试简单得多.  分数线也比较低~~  一般的都还是愿意考法学硕士!!  
  楼上真是搞笑,你凭什么说法律硕士考试简单得多?法律硕士是全国联考的,每年的录取比例都在1:10左右,十个人中才录取一个。法学硕士呢?法学硕士的专业课是每个学校自己命题的,也就是说,本校的学生会有很大优势,特别是面试的时候,外校的考生很难得到公平的待遇。相对来说,法律硕士是全国联考,所有的考生都考同样的试卷,所以更加公平、公正、公开。
  说这样的话,法律硕士不爱听了    但说到理论功底和学术前沿,明显还是法学硕士更专业一点    一个是广度,一个是精度    
  反正是一定得去考司法~
  法律硕士就是垃圾,中国教育改革的牺牲品,出来没人理,一年认老师,一年答辩,读完了还是个屎
  楼上的人本来就是一坨屎,才会说出这样的屎话。人必先自辱,而后人辱之。
  8219688你太过分了,居然公然指责这么多人吃屎
  肯定先考司法撒
  法学院代表队在第一届“明法杯”首都高校法学研究生八校辩论赛中夺冠        6月13日晚,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代表队在第一届“明法杯”首都高校法学研究生八校辩论赛决赛中,战胜东道主中国政法大学代表队,捧起冠军奖杯。人大代表队五位选手祝捷、许瑛、唐兴、甘源、王毅,在三轮比赛中均有上佳表现,其中唐兴荣获优秀辩手称号。         本次比赛由中国政法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七所高校协办,是首都高校法学研究生第一个辩论竞技的平台。经过两轮比赛,入围决赛的队伍是中国人民大学代表队和中国政法大学代表队。活动当日,中国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兼副校长马抗美教授出席决赛并致辞,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郑小辉老师、团委书记郑小敏老师亲自带领法学院近70余名同学前往比赛现场加油助威。当晚的评委有六人,来自学术界和实务界,他们是司法部办公厅副主任查庆九先生,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新闻办主任、《人民法院报》副总编赵翔先生,团中央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律师》前主编刘桂明教授,伦敦大学法学博士、北京大学楼建波副教授,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首届全国律师电视辩论赛优秀辩手王宇律师,北京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韩盈律师。          决赛辩论题目是“超市存包丢失案”,双方围绕消费者使用超市提供的无偿寄存服务导致财物丢失后,超市是否要承担赔偿责任的问题展开交锋。比赛刚进入自我介绍环节就充满火药味儿,人民大学选手改编了“爱情转移”和“十年”两首歌词介绍自己,表明立场;而政法大学同样自信洋溢,他们说超市视顾客为上帝,辩手视观众为上帝,今晚他们要让“上帝”满意。接下来的比赛中,双方就超市是否存在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是否违反安全保障义务,超市寄存服务是有偿还是无偿,属于保管合同、买卖合同、借用合同还是其它无名合同,本案中举证责任如何分配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辩论。辩论中,祝捷优雅的仪态、许瑛轻快的语速、唐兴思辨的逻辑和甘源慷慨的陈词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刘桂明教授代表评议组对比赛进行了幽默、精彩、另类的点评,对双方选手的表现给与了全面深入的评判,其间提到人民大学和政法大学力克群雄在决赛中相遇不是偶然,而这场“人大”还是“法大”的辩论意义非凡。最后主持人宣布经评委慎重评判并一致确认中国人民大学代表队获得冠军。            人民大学代表队的五位选手均是法律硕士一年级的同学,在一个多月的赛期中,他们进行了细致精良的准备,并且得到法学院多位老师的悉心指导.法学院同学们以及研究生会也给予此次比赛大力支持.
  陈岳琴:我是中国法律硕士001号!      
前引:今年是中国法律硕士专业诞生10周年,为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正在牵头组织本校和全国各高校的庆祝活动,作为中国第一位法律硕士,我感到幸福和振奋!特发表本人于日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论坛揭牌仪式暨首届论坛上的演讲《法律硕士的职业定位和历史使命》,共同庆祝这一美好的时刻,并期待吸引更多的法律人共同致力于中国法治化进程!  首先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是中国第一位法律硕士,我的硕士学位证号末几位是F001,有学位证书为证!       记得1996年,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对外经贸大学、武汉大学等全国8所高校法学院迎来了第一批法律硕士研究生,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法律人才为目标,冠以“法律硕士”学位,以区别于以理论研究为培养目标的法学硕士学位。试点办公室就设在人大法学院,其他7所高校都是培养3年,人大法学院是两年毕业,这可能跟人大法学院在中国高校法学院中牢不可破的综合实力排名第一有很大的关系,实际上我们那一届统招的50位同学还有单独招考的20几位委托培养同学,另外加上30几位在职培养的北京同学,总共107位,确实都是非常优秀的,至今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干得不错。大家也许看出来,我之所以被编在一号,这实际上是编号排序上的一种偶然,跟个人努力或成就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历史就这样定了,陈岳琴是中国法律硕士No.1,我感到象中了头彩一样的幸运,同时,更多的是感到历史的责任和使命。
      “法律硕士”,我们到底应该有怎样的职业定位和历史担当?是不是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与别人没有什么两样的学位?还是应该有自己的特殊使命和贡献?       去年我去香港访问的时候,好象找到了一点答案。当时(香港)中国法律服务公司的同志向我们介绍他们公司成立的背景和目标,其中我翻看了当时的司法部长肖扬同志的讲话,似乎有所顿悟。大家知道,香港是1997年回归的,肖扬在(香港)中国法律服务公司开业的讲话中对香港高度的法治文明赞不绝口,我相信他非常希望我们内地能够早日达到香港一样的法治状态。我非常同意他的思考,法治作为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是公认的一种控制社会高效运转的工具,并不存在姓社姓资的问题。秩序就是天堂,只有每个社会成员都遵守我们一致同意的游戏规则,整个社会才能安全有序和谐地运转,否则就会乱套,就像目前北京的交通堵塞一样可怕。         实际上,香港回归8年来,我认为她对内地最大的贡献并不在于其国际第三大金融中心的地位带给内地的滚滚财源,尤其在于其高度的法治文明带给内地的辐射和影响。香港警察的兢兢业业、居民公仆的形象在世界上赢得一片喝彩不说,在香港,内地的法律文书中,仲裁裁决他们会协助执行,但是,内地的法院判决他们是不给协助执行的,理由很简单却铮铮有词,“内地的司法判决水平太低”,这让内地司法界感到毫无脸面,只有下苦工夫好好学习,争取判出一些高水准的能让香港司法界看得上眼的法律文书,博得诸如梁爱诗女士“红颜一笑”,可以协助执行了,与国际惯例接轨了,我们的司法脸面也就很有光彩了。所有这些,都是香港回归带给我们内地的冲击或者叫影响。香港与内地共融共生,经济文化法治都达到高度的融合互补,这是香港回归对中国最大的贡献!所以我揣摩,一直苦苦寻求中国的法治出路的肖扬院长(当时是部长)在香港回归之际设立一个法律硕士学位,应该不是拍脑袋工程,而是有他的良苦用心和设想。          
  实际上,中国的法律界当时也是确实很需要应用型人才。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就那么区区可数的几个法学硕士,而且很多都留校或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了,能够分到法院、检察院等一线部门的硕士真的很少,所以,公安、检察、法院等部门就不得不向社会招干,或者聘用退伍军人。但是,法律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乃至于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人根本就干不好,就象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医生”只能被归入谋财害命的“江湖郎中”一样,法律人才也面临这样的危机。大家也许注意到,今年全国陆续暴出了一些冤案错案,什么佘祥林杀妻案,关了十三年,妻子却好好的回来了;还有河北的聂树斌案,说他强奸了人被枪决了,十一年后却有人招认说那起案子是他干的;还有我代理的承德陈国清等四个农民抢劫案,判了五次死刑关了十一年了,相关的证据却是漏洞百出,所以我们律师公开发表法律意见:“这是一起人为制造的假案”。所有这些案件,都让我们的司法界蒙羞!这些案子多出现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实际上暴露出来的都是办案人员缺乏专业素养,重口供,不重证据,甚至刑讯逼供,限期破案交差等等,他们却想不到法律是来不得半点马虎的。所以,职业素养、专业训练是法律人的必修课程。当然这些都只是我个人的分析和猜测,并没有当面去向肖扬院长求证。不过,肖扬上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第一件事抓的就是法官队伍职业化建设,从中可以看见他的一些思想的蛛丝马迹。     
另一个考虑可能是肖扬部长已经预见到了中国即将迎来一个法治化时代,需要大量的法律专业人才。有句话“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站在中国法治第一线和最高位阶的肖部长高瞻远瞩,比一般人先知先觉地意识到中国即将迎来的法治时代,并为此储备好人才,这并不奇怪,也是他的职业责任所要求的。实际上,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政府已经对世界承诺“依法行政”、“依法治国”,中国法治化的进程已经不可逆转。这在客观方面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从以上的分析,也许我们能够意识到法律硕士的历史使命??为中国法治化进程奉献青春和聪明才智。法治化是一个过程,需要几代人不懈地努力,而不是一蹴而就。我们首先应该为我们能够逢迎这样的历史机遇而深感荣幸,因为,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从来都没有过法治的传统,而我们却有幸亲历这样的历史进程,并为之作出我们的努力,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也许有人会说:“陈律师,你是幸运儿!”但是我不认为所有这些案件都如我中了法律硕士第一名一样幸运和偶然,我的感悟是:中国的发展,确实到了这样一个阶段,全体公民,包括市长、法官、立法者,普通公众,都有了这样一种觉悟:法治化确实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法治化已经成为时代不可逆转的潮流。孙中山先生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我只不过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而已,实际上我认为前面提到的政府官员、立法官员和法官,他们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再来说说法律硕士的职业定位。       我曾经在一篇纪念我的恩师曹星大律师70岁生日和北京陈岳琴律师事务所创所的文章〈十年磨一剑〉中把中国法治化的百年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相应的是三代法律人。我认为第一代法律人的最佳职业选择是当法学家,坐而论道,描画出中国法治化的一幅幅美妙蓝图;第二代法律人,也就是在座的你们和我们,最佳职业选择是当律师,把第一代法律人描画的一幅幅蓝图变成一座座真实的高楼大厦;第三代法律人的职业上选才是法官、检察官和公务员,文章并作出了实证的分析,你们要是有兴趣,可以访问网站律师文化栏目,我的很多思考都在那里。       不管怎么说,我认为法律硕士是一个应用型的专业,所以职业取向应该是律师、法官、检察官、政府公务员等实务部门,而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部门。如果选错了职业,可能事倍功半,反之,则可以做到事半功倍。前段时间听到有人骂法律硕士,法学功底不行,人又那么多,好象滥竽充数的样子。我当时保持沉默,风度很好的样子,可是我心里确实在想,你一个非法律科班出生的法律硕士,硬要去跟人家比做学问,能比得过人家吗?你发挥你的专业特长,本科学英语的、学文学的、学医的,要是代理涉外案件、写法律文件、打医疗官司,肯定胜人一筹!现在人才都市场化了,竞争很激烈,扬长避短应是制胜法宝。另外,选择职业首要的考虑可能应该是自己的兴趣,然后是考虑自己的能力结构更适合从事什么职业。法官的职业能力要求和律师的职业能力要求就大相径庭。人的能力结构也是有差别的,比如我,逻辑思维能力很强,嘴巴也很能说,尤其重视权利,所以我是很适合做律师的。要是让我去做机械设计就很糟糕,在机关呆着也不行,所以我这辈子只能做律师。其实做律师挺好的,思想言论行动都很自由,是个自由职业者。我一定要好好努力,争取为我们法律硕士增添更多光彩,让人家树起大拇指表扬我们“法律硕士,好样的!”   
   最后,再谈谈公益律师问题。       听了刚才我的讲话,你们可能知道,我目前的职业定位是“公益律师”。       什么叫“公益律师”呢?下面摘录一段我在日“环境立法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宣读的论文中的一句话,“能站在公共立场对社会不断提出问题的律师被称为“公益律师”(Public Interest Lawyer) 。公益律师的参与使得公益诉讼在制度、政策的制定和运作方面的影响大大增强,公益律师的专业操作和律师在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地位和影响,有利于实现通过公益诉讼影响未来的公共决策的目的。正是通过公益律师的参与和努力,公益诉讼不仅实现了私权利的救济,而且成为与政府和企业对话的契机和场所,成为号召民众关注和维护自己切身利益的旗帜。”这就是公益律师的作用和地位。       前面我介绍的几个案子,实际都是公益诉讼。做公益律师是一种崇高的选择,因为,没有人付给你律师费,你的时间、精力、财力都是无私奉献的。但是,做公益律师确实很有成就感,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人生价值,尤其在中国目前面临着法治化进程这样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的时刻,公益律师大有用武之地,信手拈来一个案子,可能都可以做成一个有重大社会影响和微观制度推进的案例,所以我在这里呼吁,以实践和应用性为本色的法律硕士们,能够积极投身我国的公益律师事业。当然,我们并不要求每个公益律师必须坚守一辈子公益事业,也许三年五年就可以了,就象参军服兵役一样,期满就可以做商业律师或者做其他工作。实际上,刚刚走出校门的头几年,如果能够做公益律师,对自己的锻炼是很大的,因为公益诉讼一般都是大案要案,特别锻炼人。而且有了这段经历,也是一生的律师职业生涯中很值得骄傲的回忆。       在此,我号召我们更多的法律硕士能够投身我国的法治化进程,投身我国的公益律师事业。       让我们一起努力!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宋鱼水:我的美丽法硕时光   --------------------------------------------------------------------------------        
编者按: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专业迄今为止已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生2925人,2337人获得法律硕士学位。其中,以宋鱼水法官为代表的众多校友已经成为祖国法制建设各战线上的优秀人才。值法硕学位制度实施十周年庆典之际,本报记者专门采访了96级人大法律硕士、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官”宋鱼水校友。     《人大法学》:你在人大法硕期间是怎样协调工作和学习的?    
宋鱼水:我觉得工作一天之后,学习是最好的休息,是一种快乐的调整。海淀法院的工作非常忙,除了体力透支之外,最困难的是脑力输出和精神枯竭。法官要不断地为当事人解答法律问题,如果当事人法律素养不高,还要更耐心一些,更细致一些。同时,法官的解答往往代表着正确性,准确性,所以我常常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工作下来,我真的很累。但回到学校,坐在教室,我反而感觉很轻松,因为自己那时第一个感觉就是想听老师的讲解,想让老师给自己枯竭的大脑注入新鲜的血液。老师们的教诲给我带来莫大的心灵享受!所以,我在人大读法硕期间,尽管孩子小,白天工作,晚上和周末上课,非常辛苦,但我的心情很放松,心灵很充实,所以我并不觉得协调是一大难题。    
《人大法学》:两年的法硕生活你感觉收获最大的是什么?    
宋鱼水:我感觉收获很多:第一,实践到理论的收获。因为读法硕之前我已经工作了很多年,遇到了很多实践难题,需要回到学校寻找理论的答案,填充思想的空白。人大老师给予了我这一切。第二,学习精神的收获。我们班的很多同学都是单位的骨干,有的还担任着重要的领导职务,有些已到了不惑之年,但大家都不缺课,认真对待这难得的学习机会,看到大家都这么努力,我也受到了鼓舞,每天都努力学习。第三,同学之间的收获。我们班同学在法硕期间进行了多次的交流,同学们的成功经验以及他们踊跃参加班集体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学校活动的言行等等,给了我很大的影响,是他们给了我知识的启迪、思想的净化,使我的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第四,氛围的收获。我非常喜欢人大的氛围。我们班有很多同学本科也是人大的,他们之所以再回人大,是因为他们留恋人大的氛围。毕业以后,我去过很多单位,做过很多次报告,但一看到人大学生的面孔就能感受到人大的氛围,它如同商标一样,是人大的,是我们人大同学共同的一种累积,它传承过去,创造现在,展望未来。     
  《人大法学》:你对人大法学院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宋鱼水:不管是多久未曾谋面,但当我再回到人大法学院的时候,我感觉自己就象在人大读书时一样,既不生疏也不拘束,无论是老师还是同学。印象最深的还是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同学中只有少部分人找到了满意的工作,但大家都沉浸在离去的悲伤和对母校的留恋当中。读书的时候,对于我们这些容易冲动惹事的学生,老师们给予了我们终生都难以忘怀的厚爱!后来,我们能够成为政治成熟、工作踏实的一代人,与老师们的指导是分不开的。  
人大教育还是很严的,尤其是英语,每次上课既兴奋又紧张,兴奋是因为老师讲得好,紧张是因为老师提问时经常不会。也正因此,我们班同学之间传诵着很多故事,每次聚会都成为大家谈笑的佐料。在此,特别想跟没有优势的同学说一句,勇敢点,我们也会成为最棒的。    
《人大法学》:法硕的学习的经历对你现在的工作有什么帮助?    
宋鱼水:法硕这两年的学习是我的理论阵地,是我工作强有力的支撑。我至今还是母校辖区法院的一名法官,所以,离开人大只是相对的,我一切的理论源泉几乎都来自于母校,来自于人大。很多老师给予了我无私的指导,我非常感激老师们对我的帮助!    
《人大法学》:你对师弟师妹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建议?    
宋鱼水:我的建议是,第一,珍惜学习机会。专业的成功来自于正确的理念,而保持进步和成熟的理念就需要我们结合实践进行深入和系统的学习。第二,永不放弃法律的信仰。与在校的同学相比,我们已经经历了一些金钱、权力、名誉等等的诱惑,正是这样一些经历让我感受到,把良好的制度和环境留给我们的后代比金钱更为重要,我们应该为法律的制度建设进行长期而艰苦的努力。第三,在交流中形成法律共识。法律是交流的智慧,我们应该把自己的智慧融入大家的智慧当中,形成我们共同的规则。所以,我们要有自己的观点,但我们更要尊重、发现和凝聚大家共同的观点。第四,从细微之处做起,从自我做起,从行动做起。现在,我们基本上拥有了法律大厦,但太缺少走进这座大厦的适格主体,所以,不是因为伟大而重要,而是因为我们都重要而伟大。  
  还有很多优秀的法律硕士,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某些人不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对法律硕士这个新的专业没有深入了解就大加排斥。新生的事物刚开始的时候都会受到旧事物的排斥和阻挠,但世界是前进的,新生事物发展的趋势是不会改变的。总有一天,法律硕士这个专业一定会得到大家的认可!
<span class="count" title="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您的网站因未备案或涉及违规被禁止访问,请及时联系实际接入商办理备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法学专业可以考的证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