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以上成语大全10个以上

“标新立异”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biāo xīn lì yì ,释义: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意为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亦指为了显示自己,故意显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或用往常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吸引人。

【释义】:标:提出、写明;异:不同的、特别的。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众不同。泛指敢于打破陈规陋习,解放思想,进行革新创造。

褒义时指的是很有创新,创意得到认可,脱俗出众。贬义时指的是故意做出与众不同,而这种创新却没有被认可。

【用法】: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很有创新。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孙兴公谓王曰:'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

【示例】:1、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文坛三户》:"以自附于'风雅之林'又并不想另树一帜,因此也决不标新立异。"

2、巴金《春》五:"人家都这样讲,这样做,要是你一个人偏偏标新立异,人家就要派你不是了。"

3、朱自清《钟明〈呕心苦唇录〉序》[2]:"其中典礼集会之词,标新立异固不可,机械陈腐亦不可。"

}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乐府诗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思是:走过瓜田,不要弯下身子提鞋;经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比喻避嫌疑。

  北齐时期,学识渊博的袁聿修做了博陵太守,他为官清廉,公私分明,不收取别人的钱物。有一次他去外地考察,路过兖州。老朋友兖州刺史邢邵拿出一匹当地生产的白色丝绸送他,他以考察地方官员注意瓜田李下之嫌婉拒朋友的好意。

  【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平陈录 俗编》第13:“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意思是:这里不可居留,自会有可居留的地方。  南朝陈国时期,张贵妃得到皇帝的宠爱,沈皇后受到排斥,经常是半年以上得不到皇帝的临幸。一次皇帝临幸沈皇后,刚坐一会就要离开,皇后也不挽留,皇帝感到奇怪就作诗:“留人不留人,不留人也去。此处不留人,会有留人处。”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语出: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  浙江淳安县锦沙树徐家三兄弟,老三早亡留下妻子颜氏和五个小孩。老大、老二就三分家产,把老仆阿寄分给颜氏。阿寄决心做生意赚钱,一年下来,他赚了2000两金,颜氏用1500两金购良田与大宅。真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颜氏将家产分给阿寄。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语出:元·李致远《还牢末》:“兄弟,拜义如亲,礼轻义重,笑纳为幸。”宋·欧阳修《梅圣俞寄银杏》诗:“鹅毛赠千里,所重以其人。”
    传说很久以前,我国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诗:“将鹅贡唐朝,山高路远遥。沔阳湖失去,倒地哭号号。上复唐天于,可饶缅伯高。礼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 这首诗的故事发生在唐朝,当时地方的官吏每年都要向皇帝进贡。传说在南方某地,有一个士官叫“缅氏”,这一年又该向皇帝进贡了,可左思右想也想不出送什么好。这时,一个叫缅伯高的谋士提出了一个建议:送一只天鹅给皇帝。缅氏觉得这个建议不错,就采纳了,并且派出缅伯高去长安向皇帝进贡。
缅伯高爬山涉水,经过沔阳湖时给天鹅洗澡降温,一不小心让天鹅飞走了,手里只剩下一根鹅毛。这下他可不知如何是好了,要是这样回去,缅氏肯定要处罚;可是仅带一根鹅毛,又怎么向皇帝进贡?他坐在地上想了半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只带着一根鹅毛向皇帝进贡,不过把鹅毛献给皇帝时,同时送上一首诗,说明进贡是经过跋山涉水,从千里之外赶来的。礼品虽小,但情意很深,这样皇帝就可能不生气了。想到这里,他稍加思索,便写下了开头的这首诗。这个典故,如今已成为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指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语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唐朝著名的文学家陈子昂很有才学,受到武则天的赏识,被任命为随军参谋,遭到将军武攸宜的排斥,在燕地他登上古老的幽州台,想起古代燕昭王重用大将乐毅的故事,就写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  指人的青春短暂。比喻好景不长或友情难以持久。语出: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日好,花无百日红。早时不计算,过后一场空。”  宋江杀了阎婆惜后投靠有钱有势的柴进,柴进特别款待他,他喝酒到深夜起身去上厕所碰到武松。武松破口大骂,旁人告诉武松他是大官人最红的客官,武松大发感慨: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他们同去见柴进,相识后成为要好的朋友。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意思是指不能以貌取人,就像海水不能用斗来量一样。语出: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二回:“陛下,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若爱丰姿者,如何捉得妖贼也?”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别是一番面目,想到: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相:估量、评价。
  传说古代卖油郎秦重爱上有名的妓女花魁娘子,他很痴情。花魁也很喜欢他,为了筹集一夜十两银子的宿费,他拼命节俭积聚,连银铺的伙计也发感慨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后来花魁跳出妓院火坑,嫁给秦重做老婆,两人恩爱一辈子。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意思是说三个普通人的智慧,合起来要顶一个诸葛亮。其实,“臭皮匠”和“诸葛亮”是并没有丝毫联系的。“皮匠”实际上是“裨将”的谐音,“裨将”在古代是指“副将”。俗语的本意是指“三个副将的智慧,能顶一个诸葛亮。”后来,人们竟然顺口把“裨将”说成了“皮匠”,以讹传讹。

所谓“三百六十行”,即是指各行各业的行当而言,也就是社会的工种。俗话说得好:“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关于行业,自唐代开始就有三十六行的记载。宋代周辉《清波杂志》上便记有肉肆行、海味行、酱料行、花果行、鲜鱼行、宫粉行、成衣行、药肆行、扎作行、棺木行、故旧行、陶土行、仵作行、鼓乐行、杂耍行、皮革行等等。
由三十六行如何发展为“三百六十行”呢?据徐珂《清稗类钞·农商类》载:“三十六行者,种种职业也。就其分工约计之,曰三十六行;倍之,则七十二行;十之则三百六十行。”由于各地风情、民俗不同,可能略有差别。傅崇矩(1875—1917)编撰的《成都通览》(又名《说成都》)一书中记载了114种特别的“行业”并配以图,名曰“七十二行现相图”。    实际上,在民间俗语中“九”之倍数除了实指,通常还表示“多、大”的意思,是个大约数。如“纵有36计,也…”“七十二行…”“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三百六十行…”等等。自古之来,行业的工种决不止“七十二行”“三百六十行”,三千六百行也不止。“三百六十行”只是个居中概括数、是个统称,多年来习惯成自然,说起来方便,听起来顺耳罢了。所以到现在,说起行业来还是笼统地称“三百六十行”。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了老年,悲伤也没用了。语出:《乐府诗集·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古代《乐府诗集》中有一首《长歌行》,作者借园中葵来揭示人生该如何度过青年这黄金时代,诗文如下:“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睎。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晖。常恐秋节至,睎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意思是只要有志向、有毅力,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情。语出:明·王骥德《韩夫人题红记·花阴私祝》:“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香菱因薛蟠不在家,就向林黛玉学习作诗。黛玉教他作诗的基本常识,香菱就想出很多好诗来问黛玉,黛玉与宝钗、李纨等姐妹纷纷鼓励她,夸奖她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香菱从此学诗作诗的劲头更加大了。

  【铁棒磨成针,功到自然成】  比喻只要有恒心、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亦作:“铁杵磨绣针”。语出: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清·颐琐《黄绣球》第十章:拼着些坚忍工夫,做到铁棒磨成针的地位,看似发达的迟,实在收效最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意思是: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语出: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朝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16岁时带着他写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去拜见掌管编纂国史的著作郎顾况,请他帮助润色。顾况发现他的这首诗功底不浅。

  【一朝被蛇咬,三年怕草绳】  比喻在某件事情上吃过苦头,以后一碰到类似的事情就害怕。语出: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转运汉巧遇洞庭红》:“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明成化年间,苏州倒运汉文若虚拿朋友送的一两银子买了几篓太湖橘子随商船航海,到了国外他一篓橘子卖了百两银子,朋友劝他买一些货物回去倒卖,他运气特别差惯了,就说:“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绳,说到货物,我就没有胆气了。”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意思是用卑劣的心意去猜测品行高尚的人。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愿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  公元前514年,晋国魏舒继任执政大臣,他派魏戊去当梗阳县令。魏戊把一桩不好了断的官司上报给魏舒。官司的一法方送一个漂亮的女乐人给魏舒。大臣阎没和女宽借吃饭之机,劝谏魏舒,说他们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杵:舂米或捣衣的棒。语出: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谚语。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小时候从不认真读书,经常是把书本一抛就出去玩耍。一天李白碰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正拿着一根大铁棒在石头上磨,觉得好奇问她做什么,老婆婆告诉他要磨成绣花针,李白深受感动,从此就用功读书,终于成为文豪。

  【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鸡鸣狗吠的声音都能听到,可就是不互相来往。形容不互通音讯,彼此不了解。语出:春秋·楚·李耳《老子》第80回:“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认为相邻的两个国家彼此可以望见,两国鸡狗的叫声都可以听见,各自吃自己的国家丰富的食物,穿自己的衣服,按照自己的风俗生活,直到老死都不互相往来。司马迁认为这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思想行不通。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不测:料想不到。语出:宋·无名氏《张协状元·胜花气死》。  三国时期,曹操屯兵赤壁欲进攻东吴,周瑜与孔明商量用火攻,可此时季节已过没有东南风。周瑜气得生病,孔明去看他,他说:“人有旦夕祸福。”孔明说:“天有不测风云。”并送他“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于是刮起了东风。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指自己可以胡作非为,别人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语出: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北宋时期,州太守田登为人专制蛮横,因他名“登”,下令州内百姓不许说任何一个与“登”字同音的字,否则治罪。元宵节照惯例要放焰火点三天灯,出告示的官员只好写成“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外地人纷纷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忧虑在天下人之前,享受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语出宋·范仲淹《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宋朝时期,滕子京因遭诬陷被贬到岳州当知州,重新修复了岳阳楼,范仲淹受他的嘱托写一篇《岳阳楼记》。其中写到,古代的仁人志士不因美景而高兴,也不因处境坏而哀伤,总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十字以上成语大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