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会奖杯是什么生肖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_百度百科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经国务院批准,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承办,于2015年在举行。运动会设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竞赛项目有花炮、、木球、、、龙舟、、秋千、射弩、陀螺、、、、少数民族武术、(、且里西、格、北嘎、、希日木)、马术(民族赛马、走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 、 民族健身操等17项。表演项目预计140项左右。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背景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多姿多彩、内涵丰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若干规定》明确规定,国家定期举办。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已成为我国少数民族群众展示体育文化、增进团结友谊的民族盛会。
据了解,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城市环境比较优越,场馆设施比较完善,综合服务能力比较强,安全保障能力较强,有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是以少数民族为参加主体、以民族传统体育作为内容的全国性大型体育赛事,由国家民委和主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自1953年在天津首次举行后,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北京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广东省等省、自治区、直辖市先后承办过第二至,其中第六届在西藏拉萨设立分赛场。目前正在贵州省举行的是第九届。内蒙古曾于1982年承办过。
2010年底,内蒙古自治区向国家民委、提出了申办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意向,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组成考察组赴承办地内蒙古市现场考察了比赛场馆设施,大型活动场地及接待能力等项工作。
据悉,第十届2014年全国、陀螺单项邀请赛将于8月27至29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比赛场地在。本次邀请赛预计会有来自全国的近500名运动员参加。
为确保邀请赛的顺利进行,筹备工作执行委员会特成立赛事指挥部,由鄂尔多斯市委常委、副市长担任总指挥,副市长担任副总指挥,下设综合、竞赛、场地器材、接待保障等七个工作组,并下发了《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14年陀螺、珍珠球邀请赛组织实施方案》,对邀请赛的各项筹备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任务。邀请赛的各项筹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
陀螺和是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传统竞赛项目,并被选定为此次邀请赛项目。陀螺在佤、壮、瑶等西南少数民族中流传已久,在回、满、藏等民族中也非常流行。陀螺大小不一,打法多样,是极具特色的竞赛项目。珍珠球源于古代满族人采珍珠的劳动情景,逐渐演变为一种游戏,并曾一度失传,经过挖掘、改进后的珍珠球于1991年上首次正式亮相,列为正式比赛。
此次陀螺、珍珠球单项邀请赛的举行,将是2015年举办的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的实战演练,也会为2015年大会的举办积累宝贵的经验。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规模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将组成代表团参加本届运动会。香港、澳门、台湾可按照运动会总规程的有关规定,组团参加或观摩本届运动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及工作人员的总人数预计将达到9000人。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要特点
本届运动会相比往届有两点新变化:一是为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竞赛项目中的集体项目以及表演项目按一定比例允许汉族运动员参赛。二是为了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并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竞赛项目中新增加了民族。运动会的会徽、吉祥物、主题歌、宣传画也已经确定。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宗旨
本届运动会遵循“平等、团结、拼搏、奋进”的宗旨,将充分展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特色和运动水平,锻炼和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体育人才,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努力。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
筹备工作进展顺利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以下简称“运动会”)将于2015年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办,本届运动会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我国举办的第 一个大型综合性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盛会,也是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第二次承办这一盛会。在国家民委、的大力支持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运动会的筹备工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筹备工作,自治区和鄂尔多斯市正全力以赴,扎实有序地推进各项筹备工作。
建立完善筹备工作组织机构
自治区成立了运动会筹备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筹委会”),自治区主席巴特尔担任筹委会主任。鄂尔多斯市成立了筹备工作执行委员会(以下简称“执委会”),市长担任执委会主任。筹委会、执委会都设立了工作机构,区、市两级有关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全面参与。同时,按照国家民委、的要求,借鉴历届运动会的成功经验,结合内蒙古的实际,筹委会制定了《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筹备工作总体方案》。依据总体方案,筹委会各部门及执委会分别制定了宣传、接待、竞赛表演、大型活动、安全保卫、志愿者招募、经贸旅游、市场开发等具体方案。
推进场馆设施和信息系统建设。
运动会主会场——鄂尔多斯市多功能体育中心建设全力推进,可按计划在2014年底竣工,经验收后投入试运行;水上项目场地和改造的运动员村,将于2015年6月交付使用;现有其他场馆内部设施也正在进行改造维修。同时,运动会信息系统建设正在开发完善。
启动大型活动策划和竞赛服务工作。
秉持“节俭、务实、精彩”的原则,正在进一步细化完善开幕式、闭幕式、民族大联欢、火炬传递等大型活动方案。在竞赛服务工作方面,2014年4月,组织举办了全国民族健身操培训班。7月,运动会报名系统将投入试运行。8月,将举办珍珠球和陀螺两个全国单项邀请赛。运动会比赛器材招标采购、奖杯、奖牌、证书设计等正按计划推进。正在制定运动会辅助裁判员、竞赛工作、培方案,并协助主办单位完成运动会报名和运动员注册等项工作。
推动宣传工作不断升温。
运动会宣传工作分为前期筹备宣传、全面宣传、会前宣传、会中宣传和会后宣传五个阶段。前期筹备宣传工作全面推进,第二阶段宣传工作顺利启动,运动会官方网站和微博已开通运行。完成了运动会会歌、会徽、吉祥物、宣传画等的征集制作工作。2014年7月至12月将组织第一轮全面宣传报道,并启动赞助招商工作,发布运动会市场开发各项制度和实施细则。
做好接待和安全保障工作
鄂尔多斯市现有三星级以上酒店30多家、房间近6000个,改造的运动员村可容纳6000人;航空、铁路和全国主要城市都已开通,公路四通八达,市内交通快捷便利,完全可以满足运动员在食、宿、行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围绕运动会安保工作,鄂尔多斯市开展了社会治安、交通秩序、消防隐患、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排查了相关道路交通隐患、酒店火灾安全隐患及场馆沿途沿线安保状况,及时制定整改措施。下一步将进一步细化落实各项措施,切实做好接待和安全保卫工作。
为了保证赛事与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鄂尔多斯市政府建设了基于平台的第十届少数民族运动会安保指挥调度系统,充分运用大数据、物联网、北斗导航、GIS等技术,为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安全保障工作预方案推演,可视化警力部署,实现多警种、多部门的联合作战。[1]
开展运动会志愿者招募工作。
2014年10月份,将按照运动会需求启动志愿者招募工作,招募工作主要在鄂尔多斯市内各和机关单位进行。正在制定运动会志愿者工作方案和志愿者管理办法等。2015年7月前完成赛会志愿者培训工作。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事文化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吉祥物
吉祥物“阿吉内”的造型是一匹小白马。“阿吉内”是,汉语意为骏马。蒙古族是马背民族,在蒙古族传统的比赛中,跑的最快、最有耐力、能赢得最终胜利的被称为“阿吉内”。白马在蒙古族人民心目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它代表着纯洁、神圣、好运与吉祥。吉祥物“阿吉内”小白马以拟人化的卡通造型设计制作而成,形象新颖、时尚可爱,它身着艳丽的传统摔跤服饰,憨态可掬,喜迎八方宾客相聚内蒙古大草原,共享大团结、大联欢的民族体育盛会。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会徽
以“10”与飞奔的骏马形象相结合为造型基础,突出了本届运动会的届次和举办地特色。会徽整体造型体现了蒙古族男儿三艺——骑马、射箭和摔跤。“1”字部分的马头造型,灵感来自速度赛马;“0”字部分由弯弓和搏克手颈上的“江嘎”组成,整体颜色由代表天空的蓝色、代表祥云的红色、代表草原的绿色和代表大地的黄色构成。此外,“0”和英文字母“O”形状相近,“O”为鄂尔多斯英文(“”)的第一个字母,形态为圆形,预示着运动会在鄂尔多斯圆满成功,突出了“相聚内蒙古·共圆中国梦”这一主题。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题曲
《欢聚草原》是为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量身打造的一首主题歌。歌曲从天山脚下、彩云之南、宝岛台湾以及林海雪原四个风格迥异又独具代表性的地域出发,突出展现了伟大祖国的壮美河山和秀丽风景。热瓦甫、象脚鼓、杜鹃花和鹿哨作为不同民族的丰富文化写照,映衬出各族儿女在党中央领导下、在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呵护下,享受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歌曲后段描述了各兄弟民族手拉手、肩并肩,从天南海北相聚内蒙古,走进大草原,载歌载舞、欢聚一堂的盛景,凸显了各民族心连心、根连根的血肉情谊,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精神风貌和共同实现中国梦的博大情怀。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场馆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会场
运动会主会场——建设全力推进,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主场馆鄂尔多斯体育中心主体工程已完工。
体育中心建设项目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它以体育场为主体,周边放射状环绕建设三座赛事场馆,从北向南依次为:冰雪馆,游泳馆和体育馆。
鄂尔多斯市体育中心位于康巴什新区高新科技区阿布亥沟南岸,包括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滑雪场、冰球馆等五个部分,其中体育场采用“金马鞍”的设计主题,通过46根金色的外围斜柱构成马鞍形的屋顶曲线,游泳馆的设计更是大胆地采用了倾斜支柱的造型,整体构成了一个优美的海螺形状。
总建筑面积25.9万平方米,其中,体育场总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设有座位60000席,是按照国内大型甲级体育场的标准设计,可举办全国性和国际性的单项比赛,场内设400米环行跑道,标准足球场及各类田径比赛场地;体育馆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主题设施按照NBA标准设计,内设看台12000席,与游泳馆沿弧线相联接;游泳馆总建筑面积约4.8万平方米,设座位4000席,场馆内设置一个标准跳水池,十条的标准比赛池和六条泳道的热身池,建成后可以承担国际性质的游泳、、等项目的训练和比赛任务。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日至17日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举行。[2]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副会场
东胜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一)板鞋竞速、高脚竞速项目场地
比赛场地:东胜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块比赛场地、1块热身场地)
场地介绍:东胜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位于东胜区铁西,总占地面积49.3公顷,有固定席位35107个,残疾人席位48个,配有先进的电动伸缩式座椅5400个,一层设有5条大通道可以直达馆内。
(二)秋千项目场地
比赛场地:东胜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室外(1块比赛场地)
(三)花炮项目场地
比赛场地:东胜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室外(1块比赛场地)
场地介绍:场地设有设有一块标准人工草坪足球场和400米环形跑道。[3]
鄂尔多斯市体育中心
(一)民族健身操项目场地
比赛场地:鄂尔多斯市体育中心体育馆(1块比赛场地)
场地介绍:体育馆位于体育中心的北侧,属于甲级体育建筑,总建筑面积约7.7万㎡,座位数1.2万席,主体设施按满足NBA标准设计。中心位置设有标准篮球比赛场地,东侧为新闻媒体区,西侧为赛事管理及场馆运营区,南侧为贵宾区,北侧为运动员及随队官员区,东侧地下二层设有训练馆,面积约3200m2。
(二)押加项目场
比赛场地:鄂尔多斯市体育中心体育馆负二层训练馆(4块比赛场地,2块热身场地)
场地介绍:训练馆位于体育馆东侧地下二层,面积约3200平米。[4]
鄂尔多斯市会展中心
(一)射弩项目场地
比赛场地: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A、B馆。(1块比赛场地,1块热身场地)
场地介绍: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地处中心城市核心区,是康巴什新区七大文化建筑之一,是鄂尔多斯市的城市标志性建筑。主体外观造型为蒙古包、马鞍,广场设计以哈达为元素,象征着鄂尔多斯人民的热情好客。会展中心占地面积8337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47480平方米,由会议中心和3个展厅组成,每个展厅面积为5300平方米。
(二)蹴球项场地
比赛场地:鄂尔多斯国际会展中心C馆(12块比赛场地)。[5]
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
(一)陀螺项目场地
比赛场地: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室外篮球场(6块比赛场地,2块热身场地)
场地介绍:学生健身用室外篮球场。
(二)珍珠球项目场地
比赛场地: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体育馆(2块比赛场地)
场地介绍: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体育馆,建筑面积 8182 平方米,层高 20.44 米,内设 3 个篮球场、2个排球场、2个羽毛球场、30 个乒乓球台和 1 个健身器材区,可供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体操等运动项目比赛使用。
(三)木球项目场地
比赛场地: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田径场(2块比赛场地)
场地介绍:场地设有一块标准人工草坪足球场和400米环形跑道。[6]
鄂尔多斯市蒙古族中学
民族式摔跤项目
比赛场地:鄂尔多斯市蒙古族中学体育馆(2块比赛场地,2块热身场地)
场地介绍:体育馆负一层有符合国际比赛标准的篮球场地 1 个、训练场地 2 个、体能训练室 1 间、篮球比赛功能室等;一层为可以同时容纳 923 人观看比赛的观众看台;二层为排球场、羽毛球场、摔跤馆和毽球场;三层为射箭厅、多媒体培训室、蒙古象棋室和办公室。[7]
乌兰木伦景观湖
水上项目(龙舟、独竹漂)场地
比赛场地:康巴什新区乌兰木伦湖景观湖区
场地介绍:乌兰木伦景观湖区是集自然风光、水上娱乐、群众文艺、特色餐饮、水域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点。乌兰木伦湖流经市区河段约11公里,分为上、中、下湖区。其中上湖区、中湖区总长8.013公里、总面积3.46平方公里,蓄水容量625万立方米。[8]
伊金霍洛全民健身活动中心
少数民族武术项目场地
比赛场地:伊金霍洛旗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块比赛场地,1块热身场地)
场地介绍:伊金霍洛旗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位于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北部,总建筑面积 38600 平方米,观众坐席4200个,是集比赛馆、游泳馆、训练馆以及公众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场馆,设有四条大通道,可以直达馆内。[9]
伊金霍洛高级中学
毽球项目场地
比赛场地:伊金霍洛高级中学体育馆(4块比赛场地)
场地介绍:伊金霍洛高级中学体育馆由中心篮球馆与两侧其他健身用房及辅助用房组成,总占地面积10500㎡,固定座席2042位,活动座席1424位。主体建筑由1个国际标准篮球比赛场、1个国际标准排球比赛场、3个篮球练习场和4个排球比赛场组成。[10]
伊金霍洛旗赛马场
马术项目场地
比赛场地:伊金霍洛旗赛马场(1块比赛场地)
场地介绍:伊金霍洛旗赛马场位于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南部,总占地面积 83 公顷,总建筑面积 75000平方米。主要包括高层部分、看台(约26979席)、赛马场、停车场及其它附属配套设施。[11]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赛会活动
从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执委会获悉,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有四个大型项目,即火炬传递、开幕式、闭幕式和民族大联欢。四项大型活动将为盛会增光添彩。
本次运动会火炬传递以“传递民族情,共圆中国梦”为传递口号,分为采火仪式、网上传递、实地传递、主火炬点燃四个部分。采火仪式拟定于6月12日在延安民族学院旧址举行。采火仪式后在官网进行为期2个月的网上传递,实地传递拟定于8月6日先后在、阿镇和三地进行,8月9日在开幕式现场点燃主火炬。
开幕式拟于8月9日16:30在体育场举行,以“汇聚民族情·共圆中国梦”为主题,以“草原的聚会,民族的节日,共同的梦想”为活动定位,分上下两篇进行。上篇《汇聚民族情》,包括各代表团入场和开幕仪式两部分;下篇《共圆中国梦》,主要以民族文化展示表演为主;民族文化展示文艺表演结束后举行主火炬点燃仪式。闭幕式拟定于8月17日16:30在鄂尔多斯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举行,以“同心颂中华,携手向未来”为主题,闭幕式文体表演以广场歌会为主要表演形式,以“民族经典旋律重新焕发时代生机”为活动定位,分上篇《欢歌一家亲》和下篇《礼赞中华美》进行。[12]
民族大联欢活动,拟于休赛日在湖区广场举行,采用“集中活动、分区展示、互动联谊、共同参与”的活动形式。民族大联欢设置7个活动区,分别为:中心表演区、趣味体育项目表演区、游戏娱乐区、纪念碑安置区、展览展示区、民族用品及工艺品展销区、风情美食区。
本次运动会大型活动以隆重、务实、节俭为工作理念,坚持将精简节约贯穿大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四项活动均在白天举行,不大面积使用声光电设备,同时火炬传递活动采用网络虚拟传递和实地传递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大范围、长时间进行实地传递;坚持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四项活动演职人员均以内蒙古自治区及我市文体团队、群众演员及市民志愿者为主,充分展现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展现党的民族政策在内蒙古自治区的成功实践,展现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良好的精神风貌及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取得的优秀成果。[12]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传递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采集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圣火火种采集暨火炬传递起跑仪式于日在鄂托克前旗延安民族学院旧址举行举行,并同时启动互联网传递火炬活动。
国家民委副主任丹珠昂奔、文宣司副司长钟廷雄,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李颖川、群体司副司长邱汝,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党委第十巡视组组长任青源,鄂尔多斯市委书记、市长、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龚毅、市政协主席王建国等四大班子领导出席仪式。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城川镇延安民族学院学员、教员作为第一位火炬手传递火炬。[13]
上午10点56分,采集正式开始。采火少女在10名圣火少女簇拥下手持采火棒缓步走向采火台,来到火镰老者身边。祝颂结束后,火镰老者用手中的火镰连续撞击磨擦燧石,火星落入采火盆内开始燃烧。采火少女成功将采火棒点燃。圣火的点燃,象征着全国民族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
手持采火棒的采火少女经过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革命历史展示长廊,来到仪式台。丹珠昂奔、李颖川共同接过采火棒点燃圣火盆,采火成功了!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传递过程
将手持火炬从采火盆中点燃,交给。白玉刚展示后,交给第一棒火炬手—原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城川延安民族学院学员、教员云照光同志。
宣布:“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传递开始!”。在护跑手的护卫下出发,火炬传递正式开始。[14]
据悉,火种采集定于上午10:56举行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10点——代表着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迎来了第10届,56分——象征着56个民族的美好期盼和祝愿。[15]
当地各族群众在道路两旁身着盛装、手持红旗,与10名火炬手共同见证了火炬传递过程中精彩纷呈的一段里程。此次火炬传递仪式还设置了互联网传递环节。6月12日至8月6日,将在互联网上同步进行56天的虚拟火炬传递。
第10棒火炬手完成交接后,手持火炬,骑着白色骏马走向大屏幕,完成火炬传递的虚实转换。丹珠昂奔、李颖川、刘新乐、白玉刚,廉素共同按下启动球,启动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炬互联网传递活动。日至8月6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将同步进行56天的互联网火炬传递,寓意着56个兄弟民族心心相印,和衷共济。[14]
火炬传递仪式全程共分为圣火采集仪式、网上传递、实地传递和主火炬点燃四个部分。火炬计划于8月6日前后在东胜区、伊金霍洛旗和康巴什新区三地进行实地传递,日在开幕式现场完成主火炬点燃。
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四年一届,第十届将于日至17日在鄂尔多斯市举办,主题为“相聚内蒙古、共圆中国梦”,运动会各项筹备工作进展顺利。[15]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
运动会设竞赛项目和表演项目两大类。竞赛项目有花炮、珍珠球、木球、蹴球、毽球、龙舟、独竹漂、秋千、射弩、陀螺、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少数民族武术、民族式摔跤、马术、 民族健身操等17项。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秋千
秋千比赛为女子项目。运动员在秋千架上试荡,以尽可能少的预摆次数达到领先她人的高度或触铃次数,即为胜者。分55公斤级(含55公斤)和55公斤以上级两大项,单人触铃、单人高度、双人触铃、双人高度四小项。
比赛场地:
为平坦的长方形土地或草地,长 20米,宽8米。比赛场地上空距地面15米高的空间内不得有任何障碍物。
比赛器材:
秋千架。用钢管或相应的坚固材料制成。两根立柱下端间距不少于3.5米,上端间距2米,两立柱顶端为第一横杆,距地面高度为12米;往下1米处为第二横杆。秋千架应牢固地安装在场地中央,间距均从内沿丈量。
秋千绳。使用伸缩性小的苎麻绳、棕麻绳或尼龙绳,其直径为2.5 厘米—3厘米。绳的两头分别系在第一横杆上,两绳间距为 1米(从内沿丈量);再在第二横杆上向系铃架方向缠绕一圈垂落下来,在封闭的下端安置脚踏板,其下沿距地面0.8—0.9米。
脚踏板。单人脚踏板长30厘米,宽10厘米;双人脚踏板长40厘米,宽10厘米,厚均为2.5厘米—3厘米,脚踏板应能牢固地卡在秋千绳上。采用大会提供的或自备的脚踏板均可。
起荡台。供运动员试荡开始时,上脚踏板用的台子。台面为长1米,宽1米的正方形,高1.3米(包括台子的脚轮)。起荡台一侧应设有供运动员上下的梯子。
系铃架。与秋千架平行、并可随意升降、前后移动的系有铃铛的架子,是高度和触铃比赛判定成绩的标志。系铃架两根立柱的间距应不少于4.5米,并相互平行。从系铃架顶端悬下一根3米长的横杆为系铃杆。系铃杆上用线绳系有若干铃铛。
安全带。每条安全带均应承受100公斤的拉力。两条腕部安全带的两端,分别套在秋千绳和运动员的手腕上。(另两条腰部安全带,运动员可选用)。可使用大会提供的或自备的安全带。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花炮
花炮比赛是由两个队参加的集体比赛项目,每场比赛双方以规定的人数,在规定的场地和时间内,以规则允许的行为,运动员手持花炮通过奔跑、传递,将花炮投入对方的花篮得分;并以阻截,抢断等技术反抢,阻止对方得分。在规定时间结束时,以得分多者为胜队。
比赛场地:
为表面平坦的长方形草坪或土地,长60米,宽50米。线宽12厘米。线的宽度包括在场地之内,长线叫边线,短线叫端线。
接炮区。以场地的中点为圆心,画半径5米的圆圈为接炮区。
炮台区。在距离端线中点两侧4米处各向外画一条4米与端线垂直的线,再画一条线把其顶点连起来,与端线平行,这个区为炮台区,在炮台区两侧架设高2米以上的网墙。
罚炮区。以端线中心点为圆心,划一条长20厘米、宽12厘米平行线,为罚点炮线。该线包括在距离花篮架的2米之内。
比赛器材:
花炮。花炮为直径14厘米的彩色圆形饼状,外圆呈轮胎形,厚2.5厘米至3.0厘米,用不会伤及队员的橡胶做成,重200-240克。
送炮器。能把花炮冲上10米以上高度并落在接炮区内能发出声响的发射器。
花篮架。高度80厘米,放在炮台区内端线中心点处。花篮架用直径不超过20厘米的圆木做成。
花篮。篮口内沿直径为40厘米,花篮高为30厘米的圆柱体,用竹或塑料做成,花炮固定在花篮架顶端。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珍珠球
珍珠球是满族传统体育项目,又被称为“踢核”、“采核”、“扔核”。在满族语言里,“核”是“尼楚赫”的约简音,即“珍珠”的意思。满族人把珍珠当作光明和幸福的象征,采珍珠是古代满族人民重要的生产和经济活动。珍珠球就是由采珍珠这项传统生产活动演变而来的。比赛分男子组和女子组。
比赛场地:
球场是一个长方形的坚实平面,无障碍物。场地长28米,宽15米。场地场边的界线叫边线,短边的界线叫端线。场地内设水区、限制区、封锁区、隔离区及得分区。各场区用颜色显示。
比赛器材:
球。外壳用皮革或橡胶制成,内装有球胆(可充气),表面为珍珠(白)色。球的圆周长为54—56厘米,重量300—325克。
球拍。为蛤蚌壳形状,用具有韧性的树脂材料制成,颜色与蛤蚌壳颜色相仿。球拍部分长35厘米,最宽部分25厘米,厚度0.3—0.5厘米。球拍边缘用橡胶或软质材料包裹。拍柄为椭圆柱形。球拍总长50厘米,重量390—410克。
抄网。抄网兜口为圆形,网圈用圆形金属条制成,网兜用细绳或尼龙绳织成, 网柄为椭圆柱形。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木球
比赛是一种可在广阔的草地、泥土地或沙滩上进行的棒击球入门的球类运动,依比赛总杆数或获胜球道多少判定胜负。
比赛场地:
每一木球场地规划为十二(或其倍数)个球道;沙滩木球场地可规划为六(或其倍数)个球道。每一木球场的十二个球道之总长距离至少须有七百米以上;沙滩木球场六个球道之总长距离至少须有三百米以上。 球道地面以平坦为原则。球道依据地形规划成直线式球道和弯曲式球道。球道上可设简单障碍物以及临时界线。木球场地视面积大小,规划出长、中、短不等距离的球道,球道长度在三十米至一百三十米之间。沙滩木球场地的球道长度可在二十米至八十米之间。如因区域性气候或地形影响,当地主办单位可酌情规定适用规则,但不得违反规则有关精神。
比赛器材:
球杆为T字型,且为木质制成,球杆总重量约800克。球杆总长90±10厘米(含握杆和球瓶部分)。球杆头的球瓶长为21.5±0.5厘米;瓶底套上一圆形橡皮帽,橡皮帽直径6.6±0.2厘米,底厚1.3±0.1厘米,高3.8±0.0.1厘米,缘壁厚0.5厘米。 球须为圆形球体,且为木质制成,直径9.5±0.2厘米;重量350±60克。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式摔跤
民族式摔跤有搏克(蒙古族式摔跤)、北嘎(藏族式摔跤)、且里西(维族式摔跤)、格(彝族式摔跤)、希日木(朝鲜族式摔跤)、绊跤(回族式摔跤)六种比赛。搏克有男子团体、女子团体、男子个人 和女子个人比赛。北嘎、且里西、格、希日木和绊跤各有男子52公斤级、62公斤级、74公斤级、87公斤级、87公斤以上级比赛。
比赛场地及器材:
搏克。比赛在平整的天然或人造草坪,或土质地面上举行,要求表面清洁,无碎石粗沙,不得有与地面镶平的坚硬物(如砖、石、金属物等),土质场地要保持适当硬度。如遇特殊情况可以在室内进行,但必须用中国式摔跤或柔道场地的设备、规格代替并罩帆布盖单。或铺设一定厚度的粗绒地毯。
北嘎。比赛采用方形或圆形场地均可,方形场地为边长14米的正方形,圆形场地半径为7米。比赛场地外为消极区。
且里西。正式比赛场地为直径9米的圆形场地。 比赛场地由72块海绵(棕)垫子组成,每块垫子长2米,宽1米,厚8~10厘米,垫子四周可用帆布包裹、用木框或绳子加以固定。比赛场地分为比赛区和保护区两大部分。垫子上铺一块14米见方的帆布盖单或人造革盖单。盖单上画出7米直径的圆,为中心比赛区。在中心比赛区外有1米宽的红色消极区,在消极区外有保护区。
格。软土坪草地(可采用中国式或国际式摔跤场地)。比赛场地分为内场和外场,内场为比赛区,外场为保护区,比赛区和保护区之间为消极区。
希日木。为平坦细沙质场地或由摔跤垫铺成。比赛场地分内场和外场两部分,内场为比赛区,外场为保护区。比赛区呈圆形,直径8米,沙层高度为30~70厘米。
绊跤。场地采用10×10米中国式或者国际标准摔跤垫铺设。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武术
武术是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分为单练和对练。少数民族武术比赛有男子、女子拳术和男子、女子器械和男子对练、女子对练三大项。拳术比赛分三类:A类(各种长拳、南拳、太极拳) B类(形意拳、八卦掌、八极拳、通臂拳、翻子拳、劈挂拳、地躺拳、象形拳、查拳、华拳、花拳、炮拳、红拳、少林拳)和C类(除A、B组以外的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拳术套路)。器械比赛分三类:A类(长拳类刀、剑、枪、棍)、 B类(各种单、双、软传统器械)和C类(除A、B组以外的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器械)。男子对练、女子对练是3人以内的各种对练套路(不允许男女混合及陪练)。运动员需穿适合比赛的运动服或民族服装参赛。
比赛场地:
单练和对练项目的场地为长14米、宽8米,四周内沿标明5厘米宽的边线,周围至少有2米宽的安全区。集体项目的场地为长16米、宽14米,四周内沿标明5厘米宽的边线,周围至少有1米宽的安全区。
比赛器材:
枪:全长不得短于本人直立、直臂上举时,从脚底到指端的长度。
棍:全长不得短于本人身高。
剑:本人直臂反手持剑时,剑尖不得低于耳上端。
刀:本人直臂抱刀时,刀尖不低于本人耳上端。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毽球
毽球又称踢毽子,一项简便易行的健身运动,是在中国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汉族民间体育活动。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健康。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中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中国毽子的第一次正式比赛是广州市体委于1956年举办的,并制定了简单的规则。1984年春,《毽球竞赛规则》诞生,它是根据踢毽子的特点,吸收了几种球类比赛的形式综合而成的。分男子、女子组比赛。
比赛场地:
比赛场地采用羽毛球场双打场地,长11.88米,宽6.1米。场地上空6米以内(以地面计算)和场地四周2米以内不得有障碍物。比赛场地有清晰的界限,线宽4厘米,线的宽度包括在场地面积之内。较长的两条边界叫边线,较短的叫端线。连接场地两边线的中点与端线平行的线叫中线。中线将场地分为均等的两个场区。在中线两侧各画一条与中线平行的线叫限制线(此线包括在限制区内)。中线至限制线的距离为2米。距两端线中点两侧各1米处向场外各画一条长20厘米与端线垂直的短线叫发球区线(此线不包括在发球区内)。发球区线向后无限延长的区域叫发球区。
比赛器材:
球网。球网长7米,宽76厘米,网孔2厘米见方。球网上沿缝有4厘米宽的双层白布,用绳穿起,将球网张挂在网柱上。球网必须挂在中线的垂直上空。球网为深绿色。网柱安在中线以外,距边线50厘米处。球网的中部顶端距地面垂直高度为1.60米(男子),1.50米(女子)。网的两端距地面的垂直高度相等,两端的高度与中间的高度相差不超过2厘米。在球网的两端,垂直于边线和中线交接处,各系有一条宽4厘米,长76厘米的白色带子,叫标志带。在球网上连接标志带外侧系有两根有韧性的杆,叫标志杆。两杆内侧相距6米。标志杆长1.20米,直径1厘米,用玻璃纤维或类似材料制成。标志杆高出球网上沿44厘米,并用鲜明对比的颜色画有10厘米长的格纹。
毽球。由毽毛、毽垫等构成。毽毛为四支白色或彩色鹅羽成十字形插在毛管内,每支羽毛宽3.20 — 3.50厘 米。毽垫直径3.80 — 4厘米,厚1.30 — 1.50厘米。毛管高2.50厘米。毽球的高度为13 — 15厘米。毽球的重量为13 — 15克。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独竹漂
独竹漂是一项由运动员赤足站立在漂浮于水面的单棵竹子(或形似材料)上,利用手中的划竿划水使其前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的运动项目。比赛分男子直道竞速60米、100米和女子直道竞速60米、100米。
比赛场地:
比赛设在静水水域,起点线与终点线平行,并与航道线垂直。根据参赛队数和水域条件,设3 — 6条航道。航道线设置浮标,浮标的颜色为黄色和红色。比赛场地设检录登竹漂处、起点发令台和终点裁判台。
比赛器材:
竹漂。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由3节长度2.5米的漂体连接而成,总长度7.5米(±0.05米),直径0.16米(±0.005),总重量30(±1)公斤。采用天然竹材制作,规格与复合材料竹漂相仿。
划竿。采用复合材料制作,由2节长度2.25米的竿体连接而成,总长度4.5米(±0.005米),直径0.04米(±0.005米),重量3.5(±0.5)公斤。采用天然竹材制作,规格与复合材料划竿相仿。
航道牌。距竹漂的前端5厘米处设置一高30厘米、宽20厘米的航道牌,牌上标有航道编号。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陀螺
是一项两队在比赛场地上,从守方旋放陀螺开始,由攻方将自己的陀螺抛掷,击打守方陀螺,将守方陀螺击出比赛场区或比守方陀螺在比赛场区内旋转的时间更长的比赛项目。比赛只计攻方得分,以当场比赛的累计得分决定该场胜负,得分多的队为获胜队。分男子、女子团体和男子、女子个人组比赛。
比赛场地:
比赛场区为长20米(女子比赛场区长19米),宽15米的长方形。设守方预备区、攻方预备区、死陀置放点、旋放区和进攻区。
比赛器材:
陀螺。比赛一般采用非金属平头陀螺。陀螺不得上色,除锥尖金属钉外,不得填充或装饰金属或其它材料。陀螺直径为9 — 10厘米,高度(含钉高度)为10 — 12厘米,陀螺圆柱体高度5—6厘米,重量800克 — 900克。
鞭。鞭由鞭绳、鞭杆(无鞭杆亦可)组成。鞭绳不得用金属材料制作,其粗细不限,鞭绳长度男子为6米,女子为5米(不得少于2米)。如有鞭杆,鞭杆长度不长于0.6米。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马术
是中国众多民族喜爱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甘肃、云南、贵州、四川等地区尤为盛行。1986年,在新疆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马术首次被列为比赛项目。民族运动会马术分为走马、速度赛马、跑马射击、跑马射箭、跑马拾哈达5个项目。
比赛场地:
走马场地。走马比赛的场地通常为1000米的椭圆形跑道。跑道必须平坦,土质不宜过松,无碎石、沙丘。跑道宽度为15 — 25米,跑道外沿设有高1.5米的木(铁)栏杆,跑道里沿设有高1米的固定栏杆。跑道里沿栏杆支柱必须向跑道外侧倾斜,与地面约成60° — 70°角。在赛马场跑道内沿每隔20米插一面旗,颜色依次为白、红、蓝、黄、绿旗各10面,规格80厘米×30厘米。
速度赛马场地。平坦的自然草地、人工草坪或三合土场地椭圆形马场,赛道一周长1200米,比赛时马匹以顺时针方向跑动。
跑马射击场地。平坦的自然草地、人工草坪或三合土场地,呈长方形。长250米、宽50米。主跑道长100米、宽1.5米,起点距场地一端为25米,主跑道的一侧距场地一侧边线为10米。
跑马射箭场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坪或三合土跑道。呈长方形,长250米,宽50米。主跑道:长110米,宽1.5米,起点距场地一端为20米,主跑道的一侧距场地一侧边线为10米。在场地四角和场地边线上插若干面红色标志旗,以示观众止步。射箭方向(靶后方)100米之内不得有观众。
跑马拾哈达场地。平坦的天然草地、人工草坪或三合土跑道。呈长方形,长250米,宽50米。主跑道:连接场地两条端线的中点画一条直线,并以此为基准,设一条宽度为1.5米的主跑道。 在场地四角和边线上插若干面红色标志旗,以示观众止步。在主跑道两侧各设置一个摆放哈达的区段。主跑道左边的为左置哈达区段,主跑道右边的为右置哈达区段(简称左区段和右区段)。左区段摆放10条蓝色哈达,右区段摆放10条白色哈达。起跑线距第一条哈达的距离为20米。终点线距最后一条哈达的距离为10米。每条哈达之间的距离为2米。
比赛器材:
枪。比赛用枪为56式军用半自动步枪,子弹为军用56半自动空弹。
弓箭。弓箭为竹或木制品,不得使用金属弓、塑料弓、合金弓和玻璃钢弓。
哈达。哈达为白、蓝色,各25条,长1米。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板鞋竞速
板鞋竞速是由多名运动员一起将足套在同一双板鞋上,在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分男子三人板鞋、女子三人板鞋和三人板鞋4×100米混合接力三大项。男子三人板鞋和女子三人板鞋分60米、100米、2×100米接力三小项。
比赛场地:
在标准的田径场地上进行。场地线宽均为 5 厘米,跑道分道宽2.44—2.50米。可根据比赛的需要和场地状况设置跑道的多少。
比赛器材:
比赛板鞋。以长度为 100 厘米,宽度为 9 厘米、厚度为 3 厘米的木料制成(以三人板鞋为例)。每只板鞋配有三块宽度为 5 厘米护足面皮,分别固定在板鞋规定的距离上,护皮以套紧脚面为宜。第一块护皮前沿距板鞋前端7厘米,第二块护皮在第一块护皮与第三块护皮的中间,第三块护皮后沿距板鞋末端 15 厘米(护皮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可自备)。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高脚竞速
高脚竞速是由运动员双手各持一杆,同时脚踩杆上的踏镫,田径场上进行的比赛,以在同等的距离内所用的时间多少决定名次。分男子、女子和4×100米混合接力三大项。男子、女子分100米、200米 、2×200米接力三小项。
比赛场地:
在标准田径场上进行,场地线宽均为5厘米,跑道分道宽2.44-2.50米。接力比赛的接力区,接力区中线为宽5厘米的虚线,前后5米处各画一条直的实线,高脚杆为竹、木或其它硬质材料制成(简称杆)。
比赛器材:
高脚杆。高度不限,从杆底部向上30-40厘米处加制踏镫,踏镫高度的丈量从杆底部至踏镫与杆支点的上沿距离为准。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蹴球
蹴球是按照竞赛规则,双方运动员用脚底“蹴”球,使球通过脚底向前移动,依据所“蹴”之球碰击对方或本方球的情况计算得分,以任一方先达到或超过规定分数而决定胜负的体育竞赛项目。分男子单蹴、男子双蹴、女子单蹴、女子双蹴、男女混合双蹴。
比赛场地:
场地规格:长 10米、宽10米的正方形平坦地面。
画线:线宽不得超过5厘米,边线及各线段均为场内和各区内的一部分。
停球区:在场地正中心,为一个半径20厘米的圆圈。
中心圆:在场地中央,为一个半径2.4米的圆圈。
发球区:在场地四角,每角一个,为半径0.5米的扇面,按逆时针方向编号为1、2、3、4区。
比赛器材:
比赛用球为硬塑实心球,直径10厘米±0.2厘米,重量1000克±10克。分两种鲜明颜色,分别标有1、2、3、4号。1、3号球为同一颜色,2、4号球为同一颜色。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
是一项在各族少数民族中广泛开展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壮、苗、傣、白、土家等诸多南方少数民族均有在节日赛龙舟的风俗。1999年,在广西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该项目第一次被列为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龙舟竞赛规则规定,龙舟运动是一项集众多划手依靠单片桨叶的划桨作为推进方式,运用肌肉力量向船后划水,推动舟船前进的运动。标准龙舟比赛分男子、女子直道竞速250米、500米、800米、1000米和男女混合直道竞速250米、500米、800米、1000米以及男子5000米、女子5000米环绕赛。小龙舟比赛分男子、女子直道竞速250米、500米和男女混合直道竞速250米、500米。
比赛场地:
赛场设在静水水域,各航道都是同样的宽度,航道线与起航线和终点线相垂直。根据报名队数和场地条件设4或8条航道,每条航道的宽度至少12米。
比赛器材:
龙舟比赛均采用标准龙舟,龙舟总长18.40米(含龙头、龙尾),舟长15.50米,舟宽1.10米(中舱最宽处),同一次使用的所有比赛龙舟最重与最轻的差距不得超过5公斤(含龙头、龙尾和舵桨)。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押加
比赛是由2名运动员在比赛场地上,将一条长绸布带做成的圆环分别套于颈部(带子从两腿间通过),四肢着地并背向对方,向自己的前进方向用力,以一方将置于两者之间的坠条拉过自己一侧的决胜线为胜利。分55公斤级(含55公斤)、61公斤级(含61公斤)、68公斤级(含68公斤)、76公斤级(含76公斤)、85公斤级(含85公斤)、95公斤级(含95公斤)、95公斤以上级比赛。
比赛场地:
比赛在平整硬质地面上进行。比赛场地为长方形,长9米,宽2米。场地的丈量从界限的内沿量起。比赛场地有明显的标线,两条长边为运动员比赛限制线。
中线。连接两条边线的中点。
决胜线。距中线两侧各1.2米处的一条与中线平行的线为决胜线。
比赛器材:
带子。长6.5米,用红色绸缎(幅宽1.2—1.6米)制成。带子两端呈圆环形,圆环周长为1.0 —1.10米。带子中间系一条可移动的、并有适当重量的坠条,作为判定胜负的标志。
护垫。为长30厘米、宽15厘米、厚2厘米的海绵,以软布包裹后,固定在带子两端圆环处的受力处,用于保护脖颈。
标志带。用于鉴别双方运动员的比赛绸带,标志带为两种不同颜色。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射弩
这一民间体育活动,在云南、贵州、海南、湖南、广西等少数民族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比赛分团体项目和个人项目。团体项目有民族传统弩混合团体和民族标准弩混合团体。个人项目有民族传统弩、民族标准弩两项,分男子立姿 、跪姿和女子立姿、跪姿。
比赛场地:
射弩场地平坦、开阔,室内、室外均可。长不少于30米,宽度可根据所设靶位数酌定。
比赛器材:
民族标准弩(简称标准弩):全弩重量不得超过3.5公斤。弩身用竹、木或复合木等材料制成。只准使用柱形准星和缺口式照门且方向高低可修正的瞄准具,不得使用水平仪和光学瞄准具。
民族传统弩(简称传统弩):全弩为手工制作,重量和弩身长度不限。弩身、弓片、箭槽、瞄准具等用竹、木材料制成。允许使用箭孔观察镜,可放在发射区或挂在身上,但不得设置在弩身或与之相关联的部位。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
民族健身操(竞赛版)是由国家民委为第十届全国少数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健身操比赛组织创编的规定套路。
这套操以众多民族典型的舞蹈元素为动作素材,把健身作为第一要素,将民族舞蹈的柔美与健身操的力度自然、流畅、合理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动作的健、力、美,使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健身完美结合。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历届回顾
·第一届:1953年·天津·第二届:1982年·呼和浩特·第三届:1986年·乌鲁木齐·第四届:1991年·南宁·第五届:1995年·昆明·第六届:1999年·北京/拉萨·第七届:2003年·银川·第八届:2007年·广州·第九届:2011年·贵州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奖牌榜
日上午,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办首个产生金牌的项目,标准龙舟女子环绕赛5000米比赛,最终,云南女子龙舟队摘得首金。[16]
.湖北地理信息测绘局.[引用日期]
.中国日报网. [引用日期]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官网[引用日期]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官网[引用日期]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官网[引用日期]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官网[引用日期]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官网[引用日期]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官网[引用日期]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官网[引用日期]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官网[引用日期]
.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官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青岛网络电视台.[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21CN[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体育运动会奖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