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妈论英语学习53:大孩子怎么办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8岁孩子如何学好英语 - 盖兆泉(壮妈)论英语学习 (猜友ilsa129推荐)
猜友推荐本文适合的年龄:正在统计
查看/评论: 2670/63|
有效评论: 49
猜友博士在她的多个帖子中,都有推荐盖兆泉老师关于大孩子英语启蒙的理论。在征得盖老师的同意之后,全文转发这篇博文。期望更多猜友能从中有所收获。3 l! ]" v7 k! w
& R$ Y! m: k( s
壮妈论英语学习:大孩子怎么办! B&&H* b! q9 k8 O6 u4 s' n
这里说的大孩子,是指8岁左右零起点的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家长,对孩子的英语学习最为焦虑。普遍有“起步晚了”、“对材料不感兴趣”、“中文强势”等问题。7 x1 R/ x! O$ V/ d3 T; D/ i: c& }
首先,这个阶段的家长,必须接受以下几个事实。* t" G8 l" f! h. i& u, |
1)从语音上讲,因为孩子已经过了7岁,成功习得不带口音的外语的比例大幅下降,只有那些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才能在语音语调方面达到近似母语者。
2)在学习材料上,会有认知水平和语言水平不匹配的问题,有些孩子会嫌入门书籍、动画内容幼稚。适龄材料比较难找。
3)因为中文强势,中文满足了孩子的求知欲,有些孩子会对学内容幼稚的英语失去兴趣,劲头不大。/ \: c) \$ E$ |( z/ L9 `9 F
但是,年龄问题是辩证的,家长也需了解大孩子学外语的优势:; f% x4 p+ }" l6 V9 y5 [# P
1)大孩子“学得”能力比小孩强,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比小孩强,更适合课堂学习。可以通过学教材、做练习等传统学习方式,迅速入门。1 f- S; y+ M" d* W- R
2)大孩子因为有了一定的自我约束力,对枯燥的东西有一定的忍受力。不像小孩,只能用他感兴趣的东西吸引他。正因为如此,有的家长说,有的8岁的孩子也能忍受3岁小孩的材料,可以看得进去,从头开始。只不过,这些幼稚的材料要快点过,争取快速进阶,不能在一个低水平上停留太久。
3)大孩子学外语,可以借助于母语加快理解过程。比如,同样是看动画片,大孩子看就可以开着中文字幕看第一遍,达到理解的目的。然后,关上字幕再看一遍,因为已经理解了剧情,这时的看就是可理解性输入了。
* Y0 W&&V5 w: d* k
其次,家长要有时间的概念。
小童启蒙的家庭已经在英语上投入了很多时间。如果这些时间都是高效的输入,那么,你的孩子就比人家少输入了那么多时间。要想追上,只能把这些时间补上,就这么简单。
大童的优势是入门快,可以靠短期高频的大的时间投入,迅速入门。我常讲的一个实例是:一个8岁女孩,家长用一天4小时的时间投入,从零起点起,一年后达到读高级章节书(Redwall)的程度。. S( e* A& T" Y# t
反之,如果入门晚了,又不能有大的时间投入,那么,同等时间投入下,追是追不上了。0 W8 J; X3 C4 C1 ]$ I; M( o
, _* j( z% U* K+ j
大孩子启蒙的策略是:多管齐下。
和小孩子必须遵循听说读写的顺序不同,大孩子因为已经具有了读写能力,可以多管齐下,听说读写同时开展。但是同时开展并不意味着投入相同,大孩子仍然需要让听力领先于阅读,在“听”上更多地投入,因为英语是个拼音文字。$ w2 o9 _6 i7 y. e0 f
多管齐下意味着在材料选择上,可以多种多样的材料同时进行:
· 分级读物
· 听音频9 h, K2 D: L4 {; o" `, V
那个一天学4小时的女孩,就是在这4种材料中各投入1小时。6 E/ N+ f8 z( E( C; K
接下来,推荐一些适合大孩子学习的资源。! W8 K% Q7 ?&&|, l
第一条,就是可以学教材。(小童则不应该学教材,应该习得)
教材是语言的归纳总结,是高效学习语言的方式之一。
我认为,大童启蒙,应该借助教材达到快速入门。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快。
有的教材进度很慢,不是因为学生接受不了快的进度,而是因为“课时少”、“一周才一次课频度少”、“老师认为一堂课教10个单词太多”等等“客观原因”。4 V/ f" J, j% [/ Y1 f+ L
我认为中国学生如果追求有效率有效果,应该学进度快的教材。
我也曾大张旗鼓地着手为中国学生编写零起点到PET水平的进度快(fast-pace)的教材,结果流产了。市场调研的结果是:这样的教材受众太小,卖不好。不得不把编写了一半的教材砍去一半又拉长了进度,进行了痛苦的改编。
一方面,我觉得家长们的诉求很高,都想让孩子们的英语学得出类拔萃,现实中也牛孩频出;, S, }8 k: c. a3 d4 w+ a
一方面,我又频频被落后的教学现状和市场调研所打击,十几年来我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把教材改简单、再改简单。
想法和现实之间,总是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对于这一点我感到很痛苦。$ Y1 r$ Z; j0 U, J1 z
家长要知道,一周上一次课外班的学法十分低效。这种学法学几年也不会有什么水平。也正因为普遍是这个学法,出版社无法编写进度快的教材。
如果在家学、请老师攒班学则不存在这个问题。4 z7 }2 O% F! V# H7 z# C. G/ A
下面推荐教材。+ C. E( K) q" g/ G
如果家长比较有雄心,可用ESL教材,如Spotlight on English:&&a+ }3 `7 x9 B" ?
g001.jpg (42.82 KB, 下载次数: 6)
16:33 上传
* N, q0 h+ {; Q- d
如果选择EFL教材,那选进度快的,比如,牛津的Oxford Discover:; s2 n" i+ y" U1 C* g: ?/ R; r
g002.jpg (67.95 KB, 下载次数: 4)
16:29 上传
: E* P, i1 R% f& V9 J
4 ^% c0 y+ X! S. G
也可以选剑桥的Super Minds:. t# ^' h" B" b& n7 ?; _* _
g003.jpg (45.82 KB, 下载次数: 5)
16:33 上传
/ _6 d# \: ?' h- W: Y
8 A; B/ C$ {, v( w- {# o
第二条,就是看动画。, ^9 Z5 q# o&&b1 e0 s$ ?&&M- W
我认为看动画片也是大孩子很好的启蒙方式之一,因为动画片对于听力的输入量很大,而且因为情境众多,很容易把“音”和“意”进行对应,实现自学。
但是我不同意把动画片作为唯一的启蒙方式,更不同意学习和背诵动画片的剧本。
这是因为:$ I3 @. t% u, s$ k8 V% s2 n
1)动画片们不是为学习语言而编的,它们的目的是为了娱乐。这就意味着,它们的剧本是不具有外语学习性的。学习性是指循序渐进、循环复现、由浅入深、由词到句、语法成体系等等特点。
2)大孩子固然有“学得”的本领,但需把这种本领用在“刀刃”上,学习教材这种更好的材料。动画片最好用来习得。
3)大孩子固然有忍受枯燥的本领,但“背诵”这种中国式学习负面影响太大,不可取。看动画片本来是轻松愉快的,搞成艰苦的学习就背离了这种材料的本身特点。. h3 R7 q* c* O* w# o5 {+ f
4)大孩子可以进入读写,光弄动画片只是练了听说,离“启蒙”还远。4 T; e* y0 ?3 E& I% v! ?8 h* f
- A: Q6 _, X# V9 Q3 @: j! i2 z
对于这个年龄段,我建议的看动画方式是:& \% u& N+ M) }7 d* o$ E* p
1)先开着汉语字幕看一遍,理解剧情。2 B, o' `3 M. l+ g5 r
2)然后再关上字幕看第二遍。因为第一遍已经理解了剧情,这第二遍着重于把音和意建立联系。
3)隔一段时间后(如一两天后)再看第三遍。&&p$ h# `' u$ ~/ J9 U7 d0 D
4)然后就看下一集。不多重复。* l' t& |, h3 G
5)因为是零起点,只能从很幼稚的3-4岁儿童的动画片看起。但和小童不同的是,大童要追求进度,不要在一部动画上耽误太多时间。要快速进阶,进入下一集、下一部。如果孩子不喜欢某部动画,那就换一部,没有什么必须学习的东西。/ ^" U% j0 t, o1 Z
6)因为动画片不是唯一的输入方式,所以不必拿出“把一部片子吃透”的架势深入学习。要追求的是“上量”、“大输入”、“听力词汇”、“听力理解”。, {; X% q! F* k/ S- P3 H7 ?; Q
第三条:分级读物。
/ f5 Z/ o. _- Z- T" G- P&&x0 @
首先,家长需要了解:在入门阶段,分级读物有“拼读类分级读物(Decodable readers)”和“非拼读”分级读物两类。
为母语学龄儿童编写的拼读类分级读物,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学会“自主阅读”。即:母语孩子五六岁时,在能听能说、但还是文盲的情况下,通过读分级读物练习自然拼读,从而学会自主阅读。% \, X) G4 b2 ^# d5 K
这种分级读物对于中国学生来说,有一个大问题:中国零起点学生没有听力词汇储备。人家母语孩子大脑里已有词汇的“音”和“意”的储备,只要通过“解码”念出单词读音,就能够理解意思,而我们的孩子不行。
基于此,我认为零起点的孩子不要急于学自然拼读,也不要急于练习跟读、朗读,先把重点放在积累听力词汇上。
即:先不要拿拼读读物下手练拼读,先拿“非拼读类”读物,尤其是故事类读物(fiction)做听力理解。; |7 ^0 K0 O5 T' T7 Z
选取故事性强的分级读物(如《典范英语》)听录音,看书。当故事听,只是听。% n: N0 b4 y3 E+ m" w&&I0 P% G
也可以拿像《丽声百科万花筒》这样的像单词卡片一样的图文对照读物,迅速扩充词汇量。
当听力已经上了一个台阶后(听了几个月或半年了),再开始学自然拼读。
对于学自然拼读,我有如下建议:
1)我反对跳过“听力积累”阶段,直接学自然拼读的做法。我认为这样学了也没什么用。
2)对于8岁的孩子,我建议学自然拼读,尽量走先“磨一阵耳朵”再学的路线。孩子年龄大了,时间紧迫,就不能像小孩似的踏踏实实磨三年耳朵再进入阅读了。磨几个月或半年就赶紧学吧。
3)在半年内,模仿小童“亲子阅读”的方法,拿分级读物进行听力输入。只不过,8岁大孩子不像小孩那样需要家长的朗读,可以自己听,家长“陪听”就可以。然后,报班学自然拼读,同时自己在家用decodable reader练习。注意:拼读读物不能代替教材。自然拼读还是需要老师或有能耐的家长系统教的,拼读读物都是用来练习的。
4)如果孩子已经10岁,已经开始阅读且已经学了音标,我个人建议,就不用学自然拼读了。时机已过,再学意义不大。4 j+ W! H# j2 W/ @5 j+ N$ m
对于如何综合运用分级读物,我的建议:# w3 o2 ~. [1 C" H6 k
1)把拥有的多套分级读物打散进行自己的分级。把水平差不多的书横向整理好。这样,孩子在同一级别就可以阅读得更多。+ r2 U5 e/ f$ V
2)学过自然拼读后,把手里的多套整理好的分级读物分成两大类:“用来听读的”和“自主阅读”的。“听读的”比“自主阅读”的难上一个年级。
3)两类分级读物同时进行。“听读类”用来先听录音然后练习跟读。一马当先领路。“自主阅读类”不听录音,专门练习自己解码朗读。
4)分级读物不是教材,不用精学。把它们归为泛读。
; {8 `# u3 \; f, E0 X, f
原文作者:盖兆泉(壮妈)
原文地址:.cn/s/blog_5d3a6af20102w7yt.html
[注:本文由多篇博文合并而成,为使阅读更连贯,对原文衔接处的文字略有调整]
贴切!实际!
说得对,谢谢
很对,值得学习
谢谢!很好的思路。
学习了,非常有指导作用的方法
资源很好,谢谢分享!
大孩子有大孩子的优势
谢谢,很好的文章
关注她的博客很久了,有道理
热门文章推荐论英语学习习惯差异分析 2009年教学工作总结-中国学网-中国IT综合门户网站-提供健康,养生,留学,移民,创业,汽车等信息
论英语学习习惯差异分析 2009年教学工作总结
来源:互联网 更新时间: 15:30:54 责任编辑:李志喜字体:
描述:...差异,穿插一些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以及中西方文化差异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和兴趣。而且,我经常有意识地给学生们创设说英语的环境,与同学们相遇时,尽可能用英语问候,当学生来办公室请教问题时,也总是要求他们用英语提问,课堂上也尽量要求他们用英语提问。总之,通过一系列的手段让学生体会到学、用英语的乐趣,养成使用英语的...
摘 要: 学习习惯的研究是人类情意研究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部分大学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的学 习习惯的调查表明:女生比男生有着更好的学习习惯,她们的英语学习成绩普遍都比男生好 ,由此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外语学习者成功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学习习惯;差异;调查分析
Abstract: The study of learning habit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 e study of human feelings and wills. Based on the survey of learning habits of t he freshmen and sophomores of English majors in some universities, the paper sho ws that female students he better learning habits than male students, and fema le students generally do better in English learning.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go od learning habits can guarantee the suc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Key words: survey
以学习者为主体的学习过程研究已经成为当今外语教学者的研究主流,因为“外语教学,无 论是为何种教学目的,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结果必须体现在外语学习主体身上”[1],对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教学活动的进行和研究。自从20世纪70 年代Rubin开始对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策略进行研究之后,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就英语学习 策略、学习观念、学习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研究,他们的研究成果为广大研究者奠定了雄 厚的理论基础,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实践指导。
通过对英语语言学习者学习效果的观察可以发现:有的学习者学得很轻松,有的学得非常吃 力。雅克博维次(Jakobovits)研究发现,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是:动力占33 %,才能占33%,智力占20%,其他占14%。其中的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动机、学习方式、 年龄、兴趣和心理、环境、习惯。通过对学习成功者和失败者的研究,林格伦(Lindgrern )发现在学习成功的因素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占30%,“兴趣”占25%,“智力”占15% ,“家庭”占5%,“其他因素”占25%[2]。从雅克博维次和林格伦的研究当中可以 看出,学习习惯对于英语学习过程确实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通过对英语专业低年级学 习者学习习惯的定量研究,目的在于分析学习习惯的共性与差异,以便让学习者能对照自我 ,发掘和发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研究方法
笔者以江苏、江西、四川、河南四省的英语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发出问卷 1200份,实际回收有效卷1058份,其中男、女生比例为30.8∶69.2,一 、二年级比例为570∶488。 以年龄和性别作为因子进行分析的原因在于:①学习者的年龄是一个不可完全忽视的因素, 无论成年人还是儿童学习外语都有其各自的优势;②任何一个大学英语专业的女生人数都普 遍大于男生人数,学习成绩优于男生。为了更有规律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归类分析,笔 者先用均值比较及方差分析研究各整体之间的差异以及影响各个自变量间的差异,然后进行 相关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见表1)。
2.学习习惯均值比较和方差分析
“制订学习计划”方面,男女生的差异非常显著,女生明显优于男生,大二的学生由于在大 学里的学习已进行了一年多,他们认为“制订学习计划”更重要,有趣的是,无论一年级还 是二年级学生,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在“选择学习材料”方面都认为有必要选择适合自己英 语水平的学习材料。[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相关文章:
上一篇文章:下一篇文章:
最新添加资讯
24小时热门资讯
Copyright © 200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学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2号您好: | 
> 邻居的孩子们都在哪里学英语?
松针的丈夫
这就是真话不好听吗
松针的丈夫
嘻嘻,别过滤
我女儿水平也没那么高。不过,蒙着学,学着学着就会了。语言学习不是数理化,不是讲了就明白。而是同样的用法看过50次,自然就懂了。我觉得瑞思的教学方法可能有问题。其实,我女儿出国前的状态和你儿子一样,蒙着学了1年多,特简单的is,are还没搞明白呢。我也很有挫败感。当时也觉得老师这么一个个故事读下去,不用中文讲,孩子能明白吗。后来我都不让她上班了,就自己在家读故事,读了快半年吧。中英文一起,中文尽量少说,她不懂的地方点一下,不反复讲,下次同样的不懂还点一下,几次过后自然就明白了。后来她出去后,适应基本不困难。因为适应了猜和蒙,在纯英文环境下,4个月就可以大致听懂,开始张口了。语法是要学,但中国老师的讲法其实是有问题的。我们一开始就讲各种句型。美国老师讲得顺序完全不一样。先是首字母要大写,句尾要有句号,一句话要有个主语,要有个动词,一句话要有个意思。这就在课堂讲1年。至于什么是复合主语,复合动词,又要花一年时间讲。这还没有碰句型呢。也不讲什么形容词,定、状、补。复合就是复合,让你练习自己用各种方法把简单主语变成复合主语。你对比下,中国语法讲授的方法是不科学的。我猜这就是咪妈不同意新概念的地方,语法搞得很复杂,孩子本来就没什么词汇和阅读积累,没有砖头还要打地基。我觉得你英文很好的,可以考虑在家晚上睡觉前讲讲故事,一次20-30分钟。基本语法就那么几点,很快就明白了。比上新概念还省时间。
松针的丈夫
你这句话让我想起个比喻
语法搞得很复杂,孩子本来就没什么词汇和阅读积累,没有砖头还要打地基
最关键的是学那么复杂的语法平时用不上,学完又忘了。
松针的丈夫
那就是用气功打了地基,上面没有砖头,自然就没楼了
哎,这个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中国老师的讲法适应的是中国的考试
美国老师的讲法是适应他们的一套体系。对于语法,还是拿你的盖楼来说,都是先建立基本框架,然后开始填其他东西的。那我儿子过去3年在瑞思的学习,也积累了一定的单词和阅读了,现在是需要老师给点播的时候了。美国孩子学英语,跟中国孩子学汉语一样,自然不需要那么早接触语法点,因为他们每天都在大量的听到身边的人说,听着听着他们自然就明白自己哪里错了。所以他们还是广泛的阅读为基础,然后学语法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在中国,你不可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到处都是英语的环境,所以只能抓紧时间,让他一次知道正确的句子是怎么出来的,然后他学多了单词以后,只要往那个固定句型里套就OK了。我英语还对付,但是让我把基本语法点,考试点讲清楚,还是不行。呵呵目前,我的原则还是您之前总结的,一个对付应试的语法培训,一个是口语班,为了保持他的语感,目前就是在这个口语班上困惑呢,不知道附近有哪些合适的,城里的孩子们都在哪里上呢?想不到这个咨询帖竟然弄这么大动静,但是我的疑问还是没解决?哈哈。。&
不是的,我儿子学了三年英语了。
他在瑞思的课文,我觉得都相当于初中甚至高中孩子的难度了。所以,你说的什么基础都没有,对于我家孩子不是那回事!
呵呵,开始的阶段还没到复杂语法哪一步呢。
而且我也同意,我在日常同外国客户聊天,也不喜欢说那么复杂的句子,而是切成几个简单句去表达。但是我觉得让他接触下语法,让他明白为什么自己读的那么多文章的句子是这样表达的,对他是有好处的。
我转另外一个壮壮妈的博客给你看.
壮妈论英语学习6:告别新概念吧&&&背什么背&
先说一个类比:煮饺子。中国老人都说:煮饺子,要“三开三落”,开锅了,加凉水,再开,再加,如此三次,饺子就煮好了,能出锅了。于是很多人,包括壮爸,都毫不犹豫地恪守加凉水的祖训。他们也不想想,为什么要加凉水。过去人做饭烧的是柴火是煤,锅要噗了,又不能撤柴火撤煤,只能加凉水。而现在的煤气灶是能调节的,把火拧小点不就行了吗。加凉水是一种浪费,因为要把水重新烧开。至于非要这么做,是一种不动脑筋的“路径依赖”。让孩子学新概念,更甚者,背新概念,就是一种路径依赖。新概念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为德国人,为德国的成年人写的一本教材。你想想,适合21世纪出生的中国小孩吗。先说时间。距今50多年,作者都去世了。语言是有时代性的,小孩倒背如流学完了出去一说一写,外国老师同学纳闷地说:“这孩子说话写作文怎么像一个100岁的老头呢?”新概念里面有“手机”、“电脑”这些词吗?严重落后了。在一个成熟的市场,教材无论编的多成功,没有挺过10年的。10之内,必须修订,与时俱进。估计亚历山大也没有料到,他的作品之一会在中国畅销不衰,屹立不倒,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奇迹。别人用iphone了,你在用呼机;别人用Windows7了,你在用286;别人坐动车了,你坐拖拉机。还美不嗞儿地说:呼机是经典啊!286是经典啊!拖拉机是经典啊!文学有经典,教材无经典。因为教材必须跟上时代,它注定是短寿的。这50年,不说别的,就说教学法,各种流派、各家大师,已经轮番登场各领风骚不到10年了。新概念已经是名符其实的“旧概念”。为什么培训机构还在开新概念的班呢?刨除老师好找、各种配套开发齐全、照本宣科老一套好教之外,迎合家长“认新概念”的心理也是一大原因啊。所以,各位家长,选教材要看出版日期,看第一版的出版时间。如果我们在2012年,那么往前推5年,2008年以后出版的教材,大出版社的教材,特点为花里胡哨、包罗万象,可学。背新概念,也是一种路径依赖。以前的中国人学个英语,什么资料也没有,只有一个吱哩哇啦的短波美国之音可听,阅读资料也少得可怜,他们怎么办?他们只好背课文!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当时高效的行为。而现在时过境迁,在信息时代,还背就迂腐了。想想我们小时候背的课文吧!有用吗?我现在能想起来:“漓江的水真清啊!”如果我现在写句“北京的路真堵啊!”估计也没人认为是好词好句。语言哪有什么经典。哪句话也脱离不了语境。而且,新概念的文章和小朋友们的实际生活毛联系都没有,让小朋友们背是痛苦的。据老师们说,背新概念的小孩普遍有眼睛往上翻苦想上下文的表情。想想我们母语怎么学,外语就应该怎么学。背什么背。
08圣诞香港行(迪斯尼篇)
显示全部签名
.cn/s/blog_5d3a6
这是另外一个壮壮妈的高见。说的很好!& 壮妈论英语学习6:告别新概念吧&&&背什么背& 先说一个类比:煮饺子。中国老人都说:煮饺子,要“三开三落”,开锅了,加凉水,再开,再加,如此三次,饺子就煮好了,能出锅了。于是很多人,包括壮爸,都毫不犹豫地恪守加凉水的祖训。他们也不想想,为什么要加凉水。过去人做饭烧的是柴火是煤,锅要噗了,又不能撤柴火撤煤,只能加凉水。而现在的煤气灶是能调节的,把火拧小点不就行了吗。加凉水是一种浪费,因为要把水重新烧开。至于非要这么做,是一种不动脑筋的“路径依赖”。让孩子学新概念,更甚者,背新概念,就是一种路径依赖。新概念是上个世纪60年代,为德国人,为德国的成年人写的一本教材。你想想,适合21世纪出生的中国小孩吗。先说时间。距今50多年,作者都去世了。语言是有时代性的,小孩倒背如流学完了出去一说一写,外国老师同学纳闷地说:“这孩子说话写作文怎么像一个100岁的老头呢?”新概念里面有“手机”、“电脑”这些词吗?严重落后了。在一个成熟的市场,教材无论编的多成功,没有挺过10年的。10之内,必须修订,与时俱进。估计亚历山大也没有料到,他的作品之一会在中国畅销不衰,屹立不倒,这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奇迹。别人用iphone了,你在用呼机;别人用Windows7了,你在用286;别人坐动车了,你坐拖拉机。还美不嗞儿地说:呼机是经典啊!286是经典啊!拖拉机是经典啊!文学有经典,教材无经典。因为教材必须跟上时代,它注定是短寿的。这50年,不说别的,就说教学法,各种流派、各家大师,已经轮番登场各领风骚不到10年了。新概念已经是名符其实的“旧概念”。为什么培训机构还在开新概念的班呢?刨除老师好找、各种配套开发齐全、照本宣科老一套好教之外,迎合家长“认新概念”的心理也是一大原因啊。所以,各位家长,选教材要看出版日期,看第一版的出版时间。如果我们在2012年,那么往前推5年,2008年以后出版的教材,大出版社的教材,特点为花里胡哨、包罗万象,可学。背新概念,也是一种路径依赖。以前的中国人学个英语,什么资料也没有,只有一个吱哩哇啦的短波美国之音可听,阅读资料也少得可怜,他们怎么办?他们只好背课文!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当时高效的行为。而现在时过境迁,在信息时代,还背就迂腐了。想想我们小时候背的课文吧!有用吗?我现在能想起来:“漓江的水真清啊!”如果我现在写句“北京的路真堵啊!”估计也没人认为是好词好句。语言哪有什么经典。哪句话也脱离不了语境。而且,新概念的文章和小朋友们的实际生活毛联系都没有,让小朋友们背是痛苦的。据老师们说,背新概念的小孩普遍有眼睛往上翻苦想上下文的表情。想想我们母语怎么学,外语就应该怎么学。背什么背。
08圣诞香港行(迪斯尼篇)
显示全部签名
> 邻居的孩子们都在哪里学英语?
后您才能在本论坛发布信息!--- Tips:点击上方【憨爸在美国】查看往期内容 ---最近让我郁闷的是,我的英语越发被娃鄙视了!就说前几天去餐馆吧,我跟服务员要一杯水,很自然地说,“I want some water.”&轮到憨憨了,他却说,“May I have some water please?”&紧接着,憨憨一本正经地告诉我,“爸爸,你该好好学习英语了!你的英语说得太不礼貌了!”汗颜啊~想到从小到大,以及在美国这么多年,都这么说没有礼貌的英语来着,我真是给咱们中国人丢脸了。。。老外经常说中国人不懂礼貌,其实很多情况并不是咱们有意为之,而是源于,我们从小接受的英语教育并没有教我们一些英语说话技巧。&比如老外在表达某种意愿时,经常会用一些疑问句,什么May I、Could you等等,用一种商量的语气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就显得特别有礼貌。&同样是请别人给自己水,如果说“I want some water”,这样就很生硬。&而如果说“May I have some water”或者“Could you give me some water please”,这样会不会让人觉得你特别彬彬有礼呢?可是很搞笑的是,有时候中国人却也太懂礼貌了,咱们的英文礼貌有点泛滥的感觉!&比如说,咱们小时候学的“How are you”三部曲是这样的,&How are you?Fine. Thank you. And you?I’m fine too.&可是等我到了美国,发现压根就不是这回事,这里人张口就是“How are you”,当我回答“Fine. Thank you”的时候,老外总觉得很奇怪,为什么要跟我说thank you啊。。。&老美标准的回答方法就是“Good”,然后再回问一句,“How are you?”&还有时候,老美跟你道谢,会说“Thank you”,然后我就按照小时候学的标准回答“You are welcome”。&可是在这边待久了,发现也不是那回事,老美在被道谢的时候经常就很直接地回答“Sure”或者“No worries”,表示理所当然的,如果回答“You are welcome”这一般是比较正式的场合了。。。所以说提高孩子的英语水平,仅仅背单词啊、读课本啊、写作文啊还不够,还得掌握一些老外基本的说话技巧和礼貌,这样未来的英语人际交往才不会被人瞧不起呢!&下面有六大英文说话的小技巧,记得给娃强化一下!1Please 中国人不大说“请”这个字,因为觉得用多了(特别是朋友、家人中间)显得生分。但是老外对这个字特别看重,无论是陌生人、朋友还是亲人之间,都不会吝惜Please。而且Please往往是加在句尾,而不是句首,因为当Please用在句首的时候,语气听起来比较强,有点命令式的口吻。比如说请别人关掉手机,“Please turn off your cellphone”,就显得命令别人做事,让人听起来很不舒服。但如果说成“Could you turn off your cellphone please?”,这样就委婉很多!2Thank you “谢谢”也是中国人不大爱说的一个词,比如家人之间,就很少听到说谢谢的,父母帮你做了某些事,你有谢谢他们吗?孩子帮你做了一些事,你有谢谢他们吗?昨天去参加一个Party,一个华人手机掉在地上了,我好心帮他捡起来,他拿到手机后连声谢谢也没说,毫无表情地拿起手机走人,搞得我好桑心。。。老外这方面就很热情,无论大大小小的事情,只要别人帮了你,TA就会说“Thank you”,而且说这句话的时候,TA会眼睛盯着你,说话很真诚,让人感觉TA充满了感激,这确实让人体验到一种尊重!3Sorry 柏杨先生在其名著《丑陋的中国人》里早就说过,中国人的丑陋特征之一,就是死不认错。确实很多人不太习惯说Sorry。比如在地铁里面,一群人低着头往里面挤,少不了磕磕碰碰的,可是有几个人说了Sorry呢!老外就不一样,TA如果觉得做的事情影响到别人,很快就蹦出来一句Sorry,认错态度特别好!甚至,有时候TA想发表和别人不同的意见,也会先说“I'm sorry”,然后再否定别人的说法,并讲出自己的理由。4Excuse me Excuse me这个词更像汉字里面的“不好意思”。记得第一次来美国的时候,飞机上旁边一个老外要打喷嚏了,他先是用纸巾捂住嘴和鼻子,然后喷嚏一下,接着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Excuse me!当时我心里就很纳闷,心想,你打你的喷嚏,关我啥事,这也值得道个歉啊。而且,他那句Excuse me也不是说给我听的,仿佛是说给身边所有人听的!后来待久了,我才发现这是老外基本的礼貌。如果他们觉得自己出了些状况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比如打喷嚏、咳嗽、请别人帮忙等,就可以说“excuse me”跟别人打个招呼。这一点,咱们中国人做得也不够好。还是前面例子的挤地铁,有些人明明看见前面有人,他就是硬生生地把别人挤开,杀出一条血路来。拜托,地铁挤大家都能理解,你又不是张飞,犯不着这么勇猛直前吧,一句“不好意思、请让一让”之类的话不能说吗?5Good morning 老外则经常说“Good morning”、“Good night”,临别的时候会说“Have a good weekend”、“Have a good holiday”之类的祝福性词语。而中国人的“早安”这类词用得相对较少。一大早同事打招呼,你见过几个人说“早安”的呢!在这方面,马可中国有他的理解。西方语言的早安,是双向的。一声早安,既包括对方,也包括打招呼的人自己。汉语的早安,则是单向的,或者说是定向的。一声你好,舍身忘我,只向对方表达问候不包括自己。其实早安这个词是中国文化一个传承,在清朝,下人向主人请安的时候,会说“奴才给主子请安了”,无论清朝宫廷还是贵族家庭莫不如此。也就是说,以前的早安,是家仆说给主子,百姓说给官员听的。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不太习惯说早安的原因了,但是放在国外,我们还是要多说一点!6How are you 老美和人打招呼的时候,经常是一句“How are you”,这就有点类似中国人的“你吃了吗”、“你最近还好吗”的味道。这是老美的一句口头禅,对于这种问题,简单作答就好,不必想太多。如果没什么想说的,就随便敷衍一句“Good”、“Well”之类的话。如果有什么想吐槽或者想分享的的,正好可以借此吧嗒吧嗒地交流下去。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你问别人“How are you”之后,你需要静静听别人回答,不要打断别人的话,这也是一种基本礼貌。所以“How are you”的文化,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可以迅速拉近和别人关系的一座桥梁。其实练习英语,还是需要英语语境,同时更多地与人交流,如果想在家练习英语,可以尝试一下DaDaABC(哒哒青少儿在线口语)的在线英语教学平台。TA为5-16岁青少儿提供基础英语教学服务。在线上课,欧美外教一对一,全套国际小学教材,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国际一流的教育!对了,现在DaDaABC推行免费体验活动,如果报名的家长请点击左下角的阅读原文,然后关注一下就行啦!壮壮妈教英语(gh_a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大不六文章网立场
的最新文章
婴幼儿英语启蒙有必要吗?婴幼儿英语启蒙有必要吗?在孩子两岁之前 ,在家里重复阅读少量的几本书,比起一次提供大量的书籍来得好。自然拼读Phonics资源总汇没有错的学习目的,只有错的学习方式。我的孩子出国游学能收获什么?与您大方分享英国游学"有图有真相"的课堂笔记!其实宝宝能从一本书里看懂一些细节或部分故事,能对眼前这本书投入关注而不是跑开玩,那就算是宝宝能看这本书了。奥尔夫音乐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了思考、习惯了创新。wow 我们的牛津阅读树,不知不觉迎来30岁生日了! 来看看这30年里牛津阅读树的成长全球超过130个国家使中国人说英语,有时候就是缺了点礼貌~借助孩子学英语这个话题,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国外专业机构(C) British Council 的Sarah Reid,对家长在家如何帮助孩子学英语的10个实用建议。乖妈编译。婴幼儿英语启蒙有必要吗?在孩子两岁之前 ,在家里重复阅读少量的几本书,比起一次提供大量的书籍来得好。他们家英语教育的“独门秘笈”就是“阅读”与“写作”。自然拼读Phonics资源总汇没有错的学习目的,只有错的学习方式。我的孩子出国游学能收获什么?与您大方分享英国游学"有图有真相"的课堂笔记!其实宝宝能从一本书里看懂一些细节或部分故事,能对眼前这本书投入关注而不是跑开玩,那就算是宝宝能看这本书了。奥尔夫音乐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了思考、习惯了创新。wow 我们的牛津阅读树,不知不觉迎来30岁生日了! 来看看这30年里牛津阅读树的成长全球超过130个国家使中国人说英语,有时候就是缺了点礼貌~借助孩子学英语这个话题,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国外专业机构(C) British Council 的Sarah Reid,对家长在家如何帮助孩子学英语的10个实用建议。乖妈编译。婴幼儿英语启蒙有必要吗?在孩子两岁之前 ,在家里重复阅读少量的几本书,比起一次提供大量的书籍来得好。他们家英语教育的“独门秘笈”就是“阅读”与“写作”。自然拼读Phonics资源总汇没有错的学习目的,只有错的学习方式。我的孩子出国游学能收获什么?与您大方分享英国游学"有图有真相"的课堂笔记!其实宝宝能从一本书里看懂一些细节或部分故事,能对眼前这本书投入关注而不是跑开玩,那就算是宝宝能看这本书了。奥尔夫音乐教育让孩子从小学会了思考、习惯了创新。wow 我们的牛津阅读树,不知不觉迎来30岁生日了! 来看看这30年里牛津阅读树的成长全球超过130个国家使中国人说英语,有时候就是缺了点礼貌~借助孩子学英语这个话题,今天咱们一起来看看国外专业机构(C) British Council 的Sarah Reid,对家长在家如何帮助孩子学英语的10个实用建议。乖妈编译。很多爸妈都热衷于对孩子进行科学启蒙,希望孩子长大成为科学家,但却往往陷入误区。一位对此颇有心得的爸爸,总结了一位语言发展毕业的妈妈制定的一周作息安排,看看她是如何打造双语孩子的我们不是在讲故事,而是在演故事。价值80万的英语学习文章,今天晚上就读这篇了。你懂的。N次出差+带娃两次深度游的体验,于是有了这篇亲子游攻略。大阪城公园之类的旅游景点我都是出差时自己随便逛逛,完全不认为小孩子会有兴趣。本篇所列出的,都是当地孩子平时玩的地方,价格便宜量又足,如果去日本,别错过了!
今天又有彩蛋放送哦~我的小侄女四岁半了,今年我开始有意识地做一件事情,就是带她认识不同的人。
比如如果婴幼儿不小心跌倒碰掉了牙齿,家长应该怎么做gh_ab希望和麻麻粑粑们一同分享儿童英语启蒙知识,让小孩子轻松学英语。热门文章最新文章gh_ab希望和麻麻粑粑们一同分享儿童英语启蒙知识,让小孩子轻松学英语。}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