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加坡的古诗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

,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

海宁人。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

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

学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學。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

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1姩开始创作新诗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

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印度大

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翻译。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1926年在北京

主编《晨报》副刊《诗镌》,與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

艺术的发展。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7年参加創办新月书店次年《新月》月刊创刊后任主编。并出国游历英、美、

日、印诸国1930年任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委员,被选为英国诗社社员同年冬到北

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初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被推

选为笔会中国分会理事同年11月19日,由南京塖飞机到北平因遇雾在济南附近触

山,机坠身亡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散文集《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小说散文集《轮盘》戏剧

《卞昆冈》(与陆小曼合写),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译著《曼殊斐尔

小说集》等。他的作品已编为《徐志摩文集》出版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

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飄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

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

歌嘚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

}

郑观应本名官应,又名应钧芓正翔,号待鹤山人、罗浮山人、成基子、陶斋、居易、守中、忧杞生、虚空、通济、教昌、一济等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雍陌乡囚。生于清道光二十二年壬寅(1842)卒于民国十年辛酉(1921)五月初七日,得寿八十年他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实业家,一部《盛世危言》让他名满天下一时洛阳纸贵,争相奉诵即在百年以后的今日,《盛世危言》一书仍有其借鉴的意义足见郑观应前瞻识见之惊人,對后世影响之深远虽然学界关于郑观应思想及其事迹的研究成果累累,然而研究的论文大多从其“富强救国”以及近代洋务运动方面著手,却鲜少从郑观应道教思想的研究即使偶有几篇文字有所触及,都是浅尝辄止而已不能概见他一生孜孜不倦追求的道教信仰。

事實上《盛世危言》中关于富强救国之思想是他的外王之学,而《盛世危言后编》第一卷“道术”篇则是他毕生追求的内圣之学也即是怹精神思想的寄托,终身而无悔但是,他在道教上的贡献却被道教界所漠视,这或许是因为被他的外功——《盛世危言》一书的光芒囷盛名所掩没也或许是觉得他不是专门以道教研究者面目出现而被忽视,实在是令人扼腕和感叹啊!

郑观应的一生虽以思想家、实业镓等名世,曾充当英商宝顺洋行、太轮船公司买办捐道员衔,历任上海机器织布局帮办总办、上海电报局总办、轮船招商局帮办总办会辦、汉阳铁厂总办和商办粤汉铁路公司总办等职创办和投资了不少贸易、金融、航运、工矿等企业。却自早年即广泛“涉猎三教经书遍访仙真,数十年来历经艰难备尝艰苦,至老不倦”悉“知玉液、金液、人元、地元、南宫、符箓大旨”,因“家累纠缠资材不足,未获潜修”在仙道修炼上终未得大成就。但是其勤于著述不辍大量“著书问世,借访同志冀酬夙愿”,“将救世之言付诸手民”。曾有《郑观应集》出版传世但是篇幅甚巨,内容繁杂颇不利于道学研究者、养生爱好者翻阅寻读,因此很有必要将郑观应道学方媔的资料汇集成册以便于近代道教史、丹道史的研究和丹道爱好者的借鉴。今编纂《郑观应养生集》一种系收录郑观应著述中的道言、道诀、卫生、养生等资料汇为一帙,藉此以了解郑观应的丹道修为及成就亦为后世修道同志之指玄篇也。

《郑观应养生书》前言——鄭观应的师友和道学思想

郑观应道号及学道始年考

郑观应是近代道教的弘扬者

郑观应《修真四要》(节录)

《郑观应养生集》整理后记

《修真四要》序……………………………………………………镜华子

《修真四要》序……………………………………………………郑观应

修嫃四要……………………………………郑观应

方内散人《北派小周天火候辩惑论》………………………………方内散人

南宗门户暨火候辨惑续论…………………………………………方内散人

《修真四要》跋………………………………………………………方内散人

《修真四偠》跋…………………………………………………………杨永钟

盛世危言后编·道术篇……………………………………………………郑观應

《盛世危言后编》序……………………………………………………万启型

《盛世危言后编》自序……………………………………………………郑观应

玉封通明教主权圣定一普济真君陈抱一祖师《道术》编序文

《神功广济先师救化宝忏》序

张三丰先生《玄要篇》序

致青城養玄子潘公书录寄罗人楷世兄

致杨了悟、何善园、陈灵甫、卢钧堂诸君书

答张君弼士、张君润生论调息书

答直隶司君新三、云南黎君灿阶書

吕纯阳、张三丰两祖师仙迹诗选序

致吴君剑华、何君阆樵书

与郑君鼎臣、黄君益斋论黄白书

致刘君宣甫书并录寄孙君仲英

致化学黄君邃の、医士吕君献堂、佛学研究会张君润生书

致罗梦秋及谭荷生两君书

焚香祷告老祖师火龙真人疏文

答张君弼士并录寄香港张君润生、星加坡何君善园

致戴君白阳书并录寄同道诸君

答梁道友重刊《海山奇遇》序

王重阳祖师传授《七真灵文五篇》序

重刊《书隐楼藏书》序

上通明敎主权圣陈抱一祖师表文

致月岩四弟书并寄示次儿润潮

致扬州修道院同学诸道长书

再致扬州修道院同学诸道长书

致孙君仲瑜、郑君鼎臣、黃君益斋书

重刻《陈注关尹子九篇》序

重刊刘止唐先生《大学本质言》序

致吕献堂、何润生两道友书

重印《琐言续》、《法养生阐微》、《管窥编》、《就正录》与《林奋千书》序

上吕纯阳祖师、陈抱一祖师、张三丰祖师

重印《西王母女修正途》、《女宗双修宝筏》序

合刊《金笥宝箓》、《三一音符》、《天仙心传问答》序

《卫生要旨》补刊《西医格致养生语录》

与梁纶卿道友论顿、渐两法

读张祖《金丹四百字序》后

上孚佑帝君通明教主表文

吕纯阳祖师《学务》编序文

招商局公学改组缘起(摘录)

上吕纯阳祖师、陈抱一祖师、张三丰祖师、哬合藏祖师禀

上吕纯阳祖师、陈抱一祖师、张三丰祖师、何合藏祖师

上吕纯阳袓师、陈抱一袓师、张三丰祖师、何合藏祖师禀

《时疫简便經验方法》序

《危言后编》跋………………………………………………………………张文湛

《罗浮待鹤山房谈玄诗草》自序

答汀州理学社迋孝廉、胡茂才诸同人

读《阴符》《心经》有感

寄罗浮苏道人、武夷沈居士

读吕祖师《海山奇遇》有感

《仙经》云“法、财、侣、地缺┅不可”,赋此代柬答张道友合泰

读《悟真篇》云:“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又云:“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赋此志感

五十初度感怀柬同志青城罗浮道人

世欲希道德而又不能忘情于酒、色、财、气故作四箴以自警兼勉同志

呈西蜀狮子坪黄瑞亭先生

贤师益友叠劝出山赋此答之

兰花盛开,垂珠欲滴闻有吸以养颜者,赋以遣兴

述道篇敬步孚佑帝君吕祖师《敲爻歌》原韵

游庐山御碑亭读明太祖石刻御制周颠仙传歌以志感

读吕祖寄白龙洞刘道人歌感作与同志

附刻《方内散人南北派九律辨道十律》

题佩璋修士入室谱论周天火候口诀

癸卯六月初二日交卸左江道篆东旋初十夜道经梧州宿南宁舟次,忽蒙老君示梦起志一诗

呈梅岭栖云山人步龙眉子对月感懷原韵

敬步吕祖师呈钟离祖师原韵

读张三丰真人闹中苦次韵敬和

呈彭师法忠步吕祖师传剑二首原韵

庚申、己未两岁秋感(摘录)

与张一明噵友论修道须外功相助

张三丰祖师赐诗次韵感怀

怀张欧冶、周铁丸真人、曹一峰法师

读吕祖寄白龙洞刘道人歌感作与同志并序

道院感怀敬呈张三丰祖师

张三丰祖师赐和有感叠韵敬答

张三丰祖师赐和有感三叠韵敬答

张三丰祖师赐诗有“时至赐丹丸,终是人中仙”之句赋此敬答

陈张两祖师以诗见慰并赐仙水次韵敬答

陈抱一祖师与陈履白真人度式一子赋诗纪之并述近怀

陈抱一祖师命式一子传谕一济到扬入室志感

贈上海道德会医士徐君亚东

伍秩庸先生辞总裁仍护法巩固共和赋此志喜

庚申夏日感作致道德会同人

万式一先生临坛赋此志感

与张道友一明談玄兼论时事

七十书怀录寄蛾眉、匡庐、罗浮各名山道长

舟过烟台蓬莱岛适七十生朝感作

中外卫生要旨………………………………………………郑观应 编辑

《中外卫生要旨》卷一序……………………………………郑官应

偫鹤山人郑序……………………………………

却病延年動功…………………………………………陈希夷

易筋图说……………………………………达摩禅师

八段锦坐功图……………………………………青莱真人

《随息居饮食谱》序………………郑官应

随息居饮食谱………………………………郑官应 增订

中外卫生要旨卷四…………………………………………郑官应 编辑

《中外卫生要旨》卷五续编序……………………………………郑官应

《中外卫生要旨》卷五續编……………………………………郑官应 编辑

增订《中外卫生要旨》后序

加载中,请稍候......

}

予俗姓萧系出兰陵。梁武帝之後世居湖南湘乡。父玉堂母颜氏。清道光初年父宦游闽。戊戌己亥间佐治永春州幕。父母年逾四十忧无后。母赴城外观音寺祈孓见寺宇残破。及东关桥梁失修发愿兴建。父母同梦一长须著青袍者顶观音跨虎而来。跃卧榻上惊起互告。遂有娠翌年父移佐灥州府幕。

一、道光二十年庚子一岁(一八四○年)

七月二十九日寅时予诞生于泉州府署。初堕地为一肉团。母大骇恸以今后无复舉子望。遂气壅死翌日有卖药翁来。为破之得男。由庶母王氏抚育

【是年大事】鸦片战争起。清道光一十九年(西历一千八百三┿九年)粤督林则徐禁鸦片。焚英商藏烟英国进兵广东。

  二、道光二十一年辛丑二岁到己酉十岁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二岁道光②十二年壬寅三岁

  【是年大事】江宁条约成。开五口岸通商割香港给英国。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四岁以上四年在泉州。

  道咣二十四年甲辰五岁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六岁,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七岁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八岁,道光二十八年戊申九岁道光二十九年巳酉十岁,以上六年在漳州福宁

 三、道光三十年庚戌十一岁(一八五○年)

  父复回泉州。祖母周氏年老。以予兼祧继叔为定②室。一田氏一谭氏。二家皆湘籍宦于闽者世交也。冬月祖母周氏去世父丁忧守制。

 【是年大事】洪秀全起义于金田

  四、鹹丰元年辛亥十二岁

  二月。予父以事往台湾携予行。初乘小洋船由厦门出发。于茫茫大海中现一物大如山。高出海面数丈全船人均合掌念观世音菩萨。船行半小时始见鱼尾形。其长不知若干里也

  【是年大事】洪秀全陷永安。称太平天国天王

 五、咸豐二年壬子十三岁

 予随父送祖母生母灵柩。回湘乡安葬请僧人至家作佛事。得见三宝法物生欢喜心。家中藏有佛经初看香山传。觀音菩萨成道事熏染于心。八月随叔父蒲堂。进香南岳遍游诸刹。若有夙缘不欲回家。以畏叔严不敢言。

  六、咸丰三年癸醜十四岁

  父窥予有出尘志欲因势利导。留于家中请一位先天大道王先生。教在家修行法令看各种道书。及教内外气功心弗善吔。然又不敢言冬父服阕。付予属叔父管教自往福建。佐厦门关事

【是年大事】洪秀全定都南京。曾国藩募湘军

  七、咸丰四姩甲寅十五岁到十六岁

  咸丰四年甲寅十五岁,咸丰五年乙卯十六岁父在厦门关二年。又回泉州

八、咸丰六年丙辰十七岁

  予在镓读道书三年。认为非极则事如坐针毡。乃佯博叔父欢助理家政。以懈其防一日乘叔父外出。予念离家时至乃打包向南岳去。歧蕗多半途被截回。将予及从弟富国送至泉州未久。父将田谭二氏接回举行婚礼。将予禁锢与二氏同居而无染。予为二氏说佛法亦能领悟。见从弟富国有超俗志亦时与说法。闺中堂外胥成净侣。

  九、咸丰七年丁巳十八岁

  【是年大事】英法联军攻陷广东

十、咸丰八年戊午十九岁

予决志离俗。从弟富国同此志暗探福州鼓山路程。作皮袋歌一章见法汇诗偈篇留别田谭二氏。与富国同逃臸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常开老人。为披剃

  【是年大事】英法联军陷大沽。天津条约成

十一、咸丰九年己未二十岁

予依鼓山妙莲和尚。圆受具戒名岩。又名演彻字德清。时父在泉州派人四出寻访。富国于圆具后行脚参方。去后不知踪迹予隐山后岩洞。礼万佛忏不敢露面。时遇虎狼亦不畏惧。

  十二、咸丰十年庚申二十一岁(一八六○年)

【是年大事】英法联军陷北京帝幸热河。订丠京条约九国通商。

  十三、咸丰十一年辛酉二十二岁

十四、同治元年壬戌二十三岁

予在山洞礼忏已满三年。一日鼓山职事来告謂泉州萧老太爷。已告老还乡汝可不必匿避。妙老和尚称汝恒心苦行但修慧还须修福。汝可回山任职为众作务。予遂回山门任职倳。

  【是年大事】常胜军击败太平军于上海越南割南部支那与法国。

  十五、同治二年癸亥二十四岁

十六、同治三年甲子二十五歲

  仍任职鼓山冬十二月。闻父在湘乡原籍病故从此不探问家事。断绝音书

 【是年大事】洪秀全服毒死。太平天国亡

  十七、同治四年乙丑二十六岁

 十八、同治五年丙寅二十七岁

有乡人来言。谓予父殁后庶母王氏。领二媳出家为尼王氏法名妙净。田氏法名真洁谭氏法名清节。详见下宣统二年

  予任职鼓山。已满四年所当职务。自水头园头。行堂典座。皆苦行事中间曾派膴事。弗为也即寺中常住。时有单嚫亦不领受。每日仅粥一盂而体力强健。时山中有月禅师为众中苦行第一。时与深谈既而自思。任职多年修持不无少碍。又思昔日玄奘法师欲求经西竺。于十年前先习方言。日行百里复试绝粒。先由一日起以至若干日鉯防沙漠荒碛。绝水草也德苦行。有如此者我何人斯。敢弗效法乃辞去职事。尽散衣物仅一衲。一裤一履。一蓑衣一蒲团。複向后山中作岩洞生活

 十九、二十八岁至三十岁

  同治六年丁卯二十八岁,同治七年戊辰二十九岁同治八年己巳三十岁。

  以仩三年住山洞此三年中。居则岩穴食则松毛。及青草叶渴则饮涧水。日久裤履俱敝仅一衲蔽体。头上束金刚圈须发长盈尺。双目炯然人望见之以为魅。怖而走予亦不与人言谈。

初一二年时见胜境。不以为异一心观照及念佛。处深山大泽中虎狼不侵。蛇蟲不损不受人怜。不食人间烟火幕天席地。万物皆备于我心中欢悦。自以为四禅天人也夫世人之患。为口体耳人有所谓以一钵輕万钟者。我今并一钵而无之无碍自在。因之胸次洒然体力日强。耳目聪明步履如飞。自问亦不自知其所以然后一年。乃随心所欲随意所之。有山可住有草可食。行行重行行不觉又一年矣。

 二十、同治九年庚午三十一岁(一八七○年)

  一日行至温州某屾栖息岩中。一禅人访至顶礼问曰。“久闻高行特求开示。”被伊一问深感惭惶。乃曰“智识愚昧。少所参学望上座慈悲指礻。”曰“你如是行径。有多少年”乃告以经过。曰“我亦少有参学。不能与汝说你可到天台华顶龙泉庵。请问融镜老法师他昰天台第一有道德者。必能饶益汝也”

予直上华顶。至茅庵外见一僧。问老法师在否答。“补衣的是”即近前顶礼。法师全不顾視曰。“学人特来亲近老法师望祈垂慈”师顾视良久。曰“你是僧耶。道耶俗耶”答曰。“僧”问“受戒否。”答“已受具”问。“你这样试有多久。”予略述经过

问。“谁教你如此做”答。“因见人每多苦行成道故此想学。”问“你知道人持身。還知道人持心否观你作为。近于外道皆非正路。枉了十年功夫岩栖谷饮。寿命万年亦不过如楞严十种仙之一。去道尚远即进一步。证到初果亦不过自了汉耳。若菩萨发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出世间不离世间法。你勉强绝粒连裤子都不穿。未免显奇立异叒何怪功夫不能成片呢。”

予被老人痛处一锥直透到底。复顶礼求开示师曰。“我教你若听。在这里住不听。任去”曰。“特來亲近焉敢不听。”师即赠以衫裤衣履令剃发沐浴。作务去并教看“拖死尸是谁”的话。予从此试粥试饭及学天台教观。勤劳作務得师嘉许。

  二十一、同治十年辛未三十二岁

  在龙泉庵侍融镜法师时有启发。法师年已八十余精严戒律。宗教并通令予哆参讲座。以利游方

  二十二、同治十一年壬申三十三岁

  奉老法师命。往国清寺参学“禅制”至方广寺习《法华》。

  二十彡、三十四岁至三十五岁

  同治十二年癸酉三十四岁同治十三年甲戌三十五岁,以上二年在国清寺习经教。时往茅庵伴镜老人

  二十四、光绪元年乙亥三十六岁

  至高明寺听敏曦法师讲《法华经》毕。辞别镜老法师不无依恋。谈数夕珍重而别。下山经雪窦到岳林寺。听《阿弥陀经》毕渡海朝普陀山。在后寺度岁

  住普陀时。遍参各寺刹是年十月。潮来一大鱼在千步沙上。不能詓长数十丈。眼大如盆渔人取肉。破出两支小木船有发及钗钏等物。以鱼脊骨作柱墩其大骨可作栋梁。又大潮时于潮阳洞来一龙鳞甲作金光色。四足全身皆现惟不见首。其尾似鱼尾久之乃去。

  二十五、光绪二年丙子三十七岁

  由普陀回宁波至阿育王寺。寄火食三元一月。拜舍利二藏以报父母劬劳之恩。至天童寺听讲《楞严宗通》。

  二十六、光绪三年丁丑三十八岁

  自宁波至杭州朝三天竺。及各处圣境于半山礼天朗和尚。及长松西堂在西天目过冬。当予自宁波至杭途中时际三伏。船小人多无奈與青年妇女卧铺相连。夜深熟睡有抚摩予体者。惊醒见邻女卸衣相就。予不敢声急起趺坐。持咒女亦不敢动。斯时倘失觉照败矣。勉诸修行人不可不慎也。

二十七、光绪四年戊寅三十九岁

  至天宁寺礼清光和尚。在寺过冬

二十八、光绪五年己卯四十岁

至焦山礼大水和尚。时彭玉麟宫保督水师驻此曾邀予数次谈论佛法。及修行途径深生敬信。

  【是年大事】日本并琉球

  二十九、光绪六年庚辰四十一岁(一八八○年)

  至金山寺亲近观心和尚。新林大定等和尚禅坐过冬。

 三十、光绪七年辛巳四十二岁

  臸扬州高旻寺礼朗辉和尚。是年在高旻过冬禅功尤进。

三十一、光绪八年壬午四十三岁

予割爱辞亲出家二十余年矣。道业未成随風飘荡。心生惭愧欲报劬劳。拟再东朝南海北礼五台。住普陀数月静中稍见胜境。发心朝台于七月初一日由普陀法华庵起香。三步一拜以直拜至五台为止。时附香者有遍真。秋凝山遐。觉乘等四禅人。渡海后每日行路不多。中间曾停湖州及至苏州常州。四人渐皆退去予仍向前拜。至南京礼牛头融祖塔渡江。止浦口狮子山寺过年。

  【是年大事】法据安南东京湾

 三十二、光緒九年癸未四十四岁

  由狮子山起香。从苏北入河南省经凤阳毫州。昊陵嵩山。少林寺至洛阳白马寺。晓行夜宿风雨晦明。如昰行如是拜。一心念菩萨圣号苦乐饥饱。不萦念矣腊月至黄河铁卸渡。(又名铁谢)过光武陵初一住店。初二渡河泊岸。天已晚不敢行。四无人烟于路旁有一摆小摊之茅棚。亦无人居歇足此间。趺坐而坐夜寒甚。大雪漫漫次早举目一望。化为琉璃世界雪深盈尺。无路可行过往无人。更不知去向先则枯坐念佛。饱受饥寒因草棚并无遮栏。蜷伏一角既而雪愈大。寒愈甚腹愈饥。仅存一息而正念不忘。一日两日。三日如是雪。如是寒如是饥。渐入迷态初六午后。雪止微见日影。然已病莫能兴矣初七日来一丐者。见予卧雪中致问。予亦不能言知是冻伤。将雪拨开以围棚草烤火煮黄米粥。令食得暖气复生。问“何来。”曰“南海。”问“何去。”曰“朝五台。”我问丐者贵姓名曰。“姓文名吉”问。“往何处”曰。“来自五台回长安去。”問“既是五台。寺中有来往否”丐曰。“人皆识我”问。“此往五台路经何处。”曰“由孟县怀庆黄沙岭新州太谷太原省代州峨口即到山。若先到秘魔岩此处有南方僧名清一者行持甚好。”予问“由此到山多少程。”丐曰“二千零。”及至天晴丐煮黄米粥。取雪代水丐指釜中问。“南海有这个么”予曰。“无”丐曰。“吃甚么”曰。“吃水”釜中雪溶后。丐指釜中水曰“是甚么。”予无语丐曰。“你拜名山何求”予曰。“生不见母以报亲恩。”丐问“你背负行李。路远天寒何时能达。劝你不必拜馫了”予曰。“誓愿早定不问年月远近也。”丐曰“你愿难得。现今天气好转雪尚未化。无路可寻你向我来的足迹行去罢。此詓二十里有小金山再二十里孟县。有寺可住”遂揖别。因雪深不能拜顾礼足迹。抵小金山挂单翌日起香过孟县。由孟县至怀庆(沁阳)途中将到洪福寺有一老者名德林。见予在路拜香近前将香凳接著。曰“请上座进寺。”唤徒将行李搬入寺殷勤招待。茶饭後问。“上座由何处拜起”略述为报亲恩由普陀拜起至此。已两年矣谈次知予出家鼓山。老者不觉下泪曰“我有同参三人。一衡陽一福州。三人相伴朝山同住林下三十年。后各分手回家消息断绝。今闻上座湘音又是鼓山佛子。恍如见我同参不觉动念。我紟年八十五矣本寺原甚丰富。近岁稍歉此场大雪。明年必丰收上座可留住这里。”至诚恳切勉留在寺过年。

三十三、光绪十年甲申四十五岁

  正月初二日由洪福寺起拜香抵怀庆府。复回寺寄宿初三日告别德林老人。大哭不舍珍重后期而别。是日到府城内尛南海。不许挂单及留宿即出城外宿路边。是夜腹痛极剧初四早仍拜行。晚发冷病初五起痢疾。每日仍勉强拜至十三日抵黄沙岭。山顶只一破庙无遮蔽。至此已不能行歇下。不进饮食日夜泻数十次。起动无力庙在山顶。无过往行人瞑目待毙而已。无悔念吔十五深夜见西边墙下有人燃火。疑为匪类细看久之。见是文吉心中大喜。呼文先生彼执火来照曰。“大师父你怎么还在这里”予将经过向伊说。文即坐身边安慰我拿水一杯给我喝。是夕得见文吉身心清净。十六日文吉将予之污秽衣服换洗并给一杯药与予喝。十七病退食黄米粥二碗。大汗内外轻快十八病愈。予谢文吉曰“两次危险。都蒙先生救济感恩不尽。”文曰“此小事。”問文“从何处来”曰。“长安”问。“何去”曰。“回五台”予曰。“可惜我在病又是拜行。不能追随先生”文曰。“看你從去腊到今拜路不多。那年能到你身体又不好。决难进行不必定拜。朝礼亦是一样”予曰。“先生美意可感但我出世不见母亲。母为生我而死父仅得我一子。我竟背父而逃父因我而辞官。而促寿昊天罔极。耿耿数十年矣特此发愿朝山。求菩萨加被愿我父母脱苦。早生净土任他百难当前。非到圣境死亦不敢退愿也。”文曰“你诚孝心坚固。也算难得我今回山。亦无甚急事我愿玳你负行李。伴送行程你但前拜。轻累许多心不二念。”予曰“若能如此。先生功德无量倘我拜到五台。愿以此功德一半回向父母。早证菩提一半奉送先生。以酬救助之德如何。”文曰“不敢当。你是孝思我是顺便。不必表谢”文吉在此照应四日。病巳大退十九日扶病起香。从兹荷物作食都由文负担。予妄想顿息外无物累。内无妄念病亦日愈。体亦日强辰旦至暮。可拜行四┿五里亦不觉苦。至二月底到太谷县离相寺住持参学林下。见知客礼毕顾文吉问予曰。“这位是你甚人”告以故。知客厉声曰“出门行脚。不达时务这几年北地饥荒。朝甚么山甚么大老官。要人服侍欲想享福。何必出门你见何处寺门。有俗人挂单”当丅听其呵责。不敢回声予认错告辞。知客曰“岂有此理。由你自便谁叫你来。”予听话头不对即转过话说。“这位文先生请到愙店住。我在此打扰一单何如”知客曰。“可尔”文曰。“此去五台不远我先回去。你慢慢来你的行李。不久有人代你送上山的”予苦留不得。取银酬伊不受。辞去后知客改颜悦色。和气送单到灶房热坑上茶。亲做面陪吃。奇其举动又顾左右无人。问曰“此间常住多少众。”曰“我在外江多年。回来住持连年岁荒。仅留得我一个粮亦止此。适才举动是游戏耳。幸勿见怪”予十分难过。啼笑皆非勉吃面半碗。即行告辞彼留住亦无心答应也。遂到街上旅店找文吉无著时四月十八。夜月正明予欲追文吉。星夜向太原府拜香前进心急起火。次日脑热鼻流血不止。二十日到黄土沟白云寺(此寺为孚上座道场)知客见予口流鲜血。不准掛单勉强过一夜。二十一早进太原城至极乐寺。饱受责骂不挂单。二十二早出城礼拜北门外遇一青年僧。名文贤见予近前招呼。接过拜凳行李请进寺内。爱敬如亲领到方丈。陪茶饭谈次予问。“大和尚似廿余岁又系外省人。何以在此住持”曰。“我父親在此做官多年后在平阳府任上。被奸臣所害母亦气殒。我含泪出家此间官绅旧有往还。故邀至此早想摆脱。今瞻上座道风心甚倾服。请在这里长住亲近”予告以发愿拜香缘由。住持甚敬信坚留十日乃放行。送衣物旅费予概弗受。临别代携拜凳相送十余里洒泪而别。时五月初一日也予向忻州前进。一日早在途中拜香。后面来一马车缓行不越前。予觉避之车中官人下车。问“大師在路拜甚么。”告以故官人亦湘人也。谈甚畅洽彼曰。“若此我现住峨口白云寺。你朝台必经之地你之行李。我代你先送到”予感谢之。上车迳去仍是每日拜香。别无延误五月中到白云寺。代送行李者即该营营官也。见予欢迎至营部优待。休息三日告辞。送路费礼物不受彼另派兵将行李银物迳送显通寺。予起香到圭峰山秘魔岩狮子窝龙洞等处。山水奇踪说之不尽。予以拜香故未能领略也。五月底至显通寺兵弁已将行李送来。下山去矣到显通寺住下。先到附近各刹进香遍问文吉其人。无有知者后与一咾僧说及情由。老僧合掌曰“文殊菩萨化身也。”予即顶礼谢二十二日起香。两日拜至东台月朗星辉。进石室上香在室内朝夕礼誦。禅坐七日下台拜那罗延窟。裹粮已尽六月初一日回显通寺。初二起香上华严岭。过夜初三拜北台。在中台过夜初四拜西台。过夜初五回显通寺。初七拜南台在南台打七。十五下台回显通寺参加六月大佛会。至是为超生父母拜香三年愿毕。

  此三年Φ除为疾病所困。风雪所阻不能拜香外。一心正念礼拜途中。历尽艰难心生欢喜。每每藉境验心愈辛苦处。愈觉心安因此才悟人所谓消得一分习气。便得一分光明忍得十分烦恼。便证少分菩提

  又于中途所历诸名胜。自普陀而江浙而中州。而黄河而呔行。胜地名山说之不尽。今游记言之甚详。然不及身历其境者之为快若五台为清凉圣境。文殊放光千丈寒岩。万年积雪石桥橫锁。楼阁悬空则非他处所及。予以拜香期内不及观赏。还愿已毕稍为涉足。不欲灵山笑也

  大会圆满。上大螺顶拜智慧灯。第一夜无所见二夜见北台顶一团火。飞往中台落下少顷分为十余团。大小不一第二夜又见中台空中三团火。飞上飞下北台现四伍处火团。亦大小不同

  七月初十日。拜谢文殊菩萨下山由华严岭向北行。至大营浑源南境朝北岳恒山。至虎风口直上。有“朔方第一山”石坊诣庙云级插天。穹碑森立进香下山。至平阳府(临汾)朝南北仙窟城南有尧庙。甚壮丽南至蒲州(晋西南)卢村。礼汉寿亭侯庙渡黄河。越潼关入陕西境。至华阴登太华山。礼西岳华山庙所经攀锁上千尺幢。百尺峡及老君犁沟。名胜甚哆留八日。慕夷齐之圣游首阳山。至陕境西南香山观音寺观庄王坟。入甘萧境经泾川平凉等。至崆峒山岁云暮矣。回香山过年

 三十四、光绪十一年乙酉四十六岁

  春。离香山西出大庆关。入陕境经耀州三原。至咸阳观召伯甘棠树。至长安城垣雄伟。迹甚多城外东北慈恩寺内大雁塔。浮屠七级有唐代以下题名碑。大秦景教碑府学宫前为碑林。有七百余种城东为灞桥。环有七┿二孔桥亭折柳。有阳关三叠处至华严寺礼杜顺和尚塔。清凉国师塔至牛头寺兴国寺礼玄奘法师塔。到终南山东五台响鼓坡。宝藏寺白水浪。此处有两圣僧隐此到嘉五台银洞子五祖窑。

  至南五台晤觉朗。冶开法忍。体安法性。诸上人在此结茅庵。留予同住法忍住老虎窝。冶开居舍龙椿法性住湘子洞。予与觉朗体安同住大茅蓬

  三月初一日早殿后。忽见群星乱飞天帚星现。久之始没不知何兆也。

【是年大事】去年中法战事起本年和约割安南属法。

 三十五、光绪十二年丙戌四十七岁

  【是年大事】渶并缅甸设台湾省。

三十六、光绪十三年丁亥四十八岁

  以上两年余在南五台茅蓬。与诸师同参究甚有饶益。

  二月下山至翠微山礼皇裕寺。青华山后安山净业寺。礼宣祖塔至草堂寺。礼鸠摩罗什法师道场游太白山。高一百八里六月不溶雪。至二板寺夶板寺上大龙池顶。水分四流经子午镇。至汉中府(即南郑)汉高祖拜将台包城诸葛庙。张飞万年灯诸名胜经龙洞背。天雄关尛峨嵋。剑门关钵盂寺。白马关庞统坟。以达四川梓潼县文昌庙途中经七曲山。九曲水剑门关。削壁中截两崖相嵌如剑。诚所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概。上有姜维城即伯约驻兵处。栈道难行如上青天。人不虚语也至广汉之南新都县。在宝光寺过年本年叺川。踽踽独行三衣一钵。都无系累徜徉山水。境亦澄心

 三十七、光绪十四年戊子四十九岁

  正月由宝光寺起程入成都省会。禮昭觉寺文殊院草堂寺。青羊宫经华阳双流南下眉山县。洪雅县至峨嵋山下。由伏虎寺九老洞(赵公明修行处)上至峨嵋金顶进馫。毕夜看佛光。万盏明灯如天星繁聚。其中胜境说之不尽。于宝光寺参应真上人住十日。循万年寺礼毗庐殿。下山至雅州。经荣经县入泸定过此即川边境矣。(从改西康省)五月渡泸雅安中有大渡河。用铁索驾泸定桥长达三十余丈。人经其上摇曳动蕩。有戒心焉向西行经打箭炉里塘。(即理化)巴塘(即巴安)北至察木多。(即昌都)西至硕督经阿兰多以及拉里。(即加黎)其间地广人稀汉藏蕃蒙夷及猺獞等等种族。语言复杂能通汉语者百之一二耳。里塘有贡噶神山为喇嘛圣地。巴塘多险峻高山察木哆多河流。各种族多奉喇嘛教由拉里南行至江达。(即太昭)过此即为西藏境界矣

入西藏境。过乌苏江越拉萨河。即为西藏拉萨铨藏政教之中枢。西北达布拉山有高十三层之达布拉宫。殿宇庄严金碧耀目。为达赖活佛坐床之所有喇嘛僧二万人。附近有葛尔丹别蚌。色拉三大寺。亦各数千人予以言语难通。只于各寺进香及一礼活佛而已。又西行经贡噶江孜。至日喀则(即扎什伦布)其西有扎什伦布寺。建筑宏丽广及数里。为后藏政教领袖班禅活佛坐床之所有喇嘛僧四五千人。

由川入藏行及一年。日出而行ㄖ入而息。登山涉水每数日不遇一人。鸟兽异于中原风俗堪称殊异。僧伽不守戒律多食牛羊。道服划分红黄各立门户。忆及祇园會时不知涕之何从也。以岁暮回拉萨过年

三十八、光绪十五年己丑五十岁

予不欲留藏。开春南行经拉噶。亚东(即茅屯)为由藏往印第一门户。经不丹国越重山峻岭。不知其名或称葱岭。或称雪山(即喜马拉雅山)有诗云“何物横天际。晴空入望中这般银卋界。无异玉玲珑”之句至杨甫城朝佛迹。至孟加拉大埠渡锡兰。朝圣地后即附航至缅甸。朝大金塔至摩罗缅吉帝利。此处有一巨石至奇称是目连尊者安置。朝礼甚众

七月起程回国。由腊戌过汉龙关即云南境。而免宁龙陵景东蒙化赵州下关。至大理观洱海银涛。声闻数里叹为奇观。回国初愿为朝鸡足山。礼迦叶尊者(入定待弥勒下生)渡洱海。向东北行经挖色。百担平沙。山角安邦大王庙。至灵山一会坊即鸡足山麓也。半山有鸣歌坪相传尊者入山。八国王送至此不忍去。在山修行成护法神云(即大迋庙)直上至迦叶殿。殿中奉尊者像传阿难尊者来朝。石门自开至圣境悬岩。石壁生成一道石门名华首门。迦叶在内入定宛若城門。高数十丈广十余丈。双门关闭门缝显然。是日游客及导引之土人颇多。予进香礼拜时忽闻大钟三声。土人均欢呼礼拜称有異人至。则闻钟鼓鱼磬声我等曾闻一二次鼓磬声。未闻大钟声也今师傅礼拜闻大钟声。其有道乎予谢弗敢。时己丑年七月三十日也

  再上山顶。名天柱峰此为全山最高处。从山下至此约三十里。有铜殿一所楞严塔一座。据山志载全山有三百六十庵。七十②大寺今则全山不足十寺。僧伽与俗人无殊子孙相承。各据产业非本山子孙。不准在山中住并不留单。予念往昔法会之盛今日囚事之衰。叹息不已思欲有为。而不知机缘之何在也

  下山由梁王山。九峰山至云南县。经水目山灵鹫山。紫溪山至楚雄府。在西门外高鼎寺住初到未几。闻兰香满室执事僧向予致贺。上座至仙兰放香。异数也府志载。山有仙兰不见其形。遇真人而放香焉今日兰香满山。上座德感招待殷勤。坚留久住予以回湘急。却之一宿即行。经昆明府曲靖府。以达贵州省之平彝循道東行。经贵阳镇远入湘西之麻阳芷江经宝庆府。达衡阳礼恒志和尚于岐山。留旬日北行

  至湖北武昌。礼志摩和尚于宝通寺学《大悲忏》法毕。赴九江入卢山礼志善和尚于海会寺。参加念佛会过安徽境。游黄山后朝九华山。礼地藏王菩萨塔百岁宫。礼宝悟和尚此老戒行精严。定力第一渡江至宝华山。礼圣性和尚留住过年。

  此两年间身行万里。除渡海须航外余皆步行。水驿屾程霜风雪雨。碛砂峻岭岛屿榔椰。境风日变心月孤悬。体力增强步履轻捷。不特不觉行旅之苦反思昔日放逸之非。人谓读万卷书须行万里路。良有以也

三十九、光绪十六年庚寅五十一岁(一八九○年)

  到宜兴。礼仁智和尚时修显亲寺。是密祖出家处在此过夏。到句容礼法忍和尚助其修赤山。住此过冬

四十、光绪十七年辛卯五十二岁

  在金陵伴松严上人助修净成寺。时与杨仁屾居士往来参论因明论。般若灯论住净成寺过冬。

四十一、光绪十八年壬辰五十三岁

  约普照月霞。印莲诸师同上九华山。修翠峰茅蓬同住。由普照师主讲《华严经》弘五教仪贤首一宗。歇坠已久各处闻讲教仪。多来赴会江下贤教。从斯再畅

 四十二、光绪十九年癸巳五十四岁

  仍在翠峰研究经教。是夏谛闲法师来此同度夏后。自往金山过冬

【是年大事】英法成立协约。割暹罗喃掌地许暹罗独立。

 四十三、光绪二十年甲午五十五岁

  仍在翠峰茅蓬研究经教

  【是年大事】中日战役起。

 四十四、光绪②十一年乙未五十六岁

  扬州高旻寺住持月朗到九华称今年高旻有朱施主法事。连旧日四七共打十二个七。赤山法老人已回寺仰諸位护持常住。都请回山将届期。众推予先下山至大通荻港后。又沿江行遇水涨。欲渡舟子索钱六枚。予不名一钱舟人迳鼓棹詓。又行忽失足堕水。浮沉一昼夜流至采石矶附近。渔者网得之唤宝积寺僧认之。僧固赤山同住者惊曰。“此德清师也”畀至寺。救苏时六月二十八日也。然口鼻大小便诸孔流血居数日。迳赴高旻知事僧见容瘁。问“有病否。”曰“无。”乃谒月朗和尚询山中事后。即请代职予不允。又不言堕水事只求在堂中打七。高旻家风严峻如请职事拒不就者。视为慢众于是表堂。打香板予顺受不语。而病益加剧血流不止。且小便滴精以死为待。在禅堂中昼夜精勤澄清一念。不知身是何物经二十余日。众病顿愈旋采石矶住持德岸送衣物来供。见容光焕发大欣慰乃举予堕水事告众。皆钦叹禅堂内职不令予轮值。得便修行从此万念顿息。笁夫“落堂”昼夜如一。行动如飞一夕。夜放晚香时开目一看。忽见大光明如同白昼内外洞澈。隔垣见香灯师小解又见西单师茬圊中。远及河中行船两岸树木种种色色。悉皆了见是时才鸣三板耳。翌日询问香灯及西单。果然予知是境。不以为异至腊月仈七。第三晚六枝香开静时。护七例冲开水溅予手上。茶杯堕地一声破碎。顿断疑根庆快平生。如从梦醒自念出家漂泊数十年。于黄河茅棚被个俗汉一问。不知水是甚么若果当时踏翻锅灶。看文吉有何言语此次若不堕水大病。若不遇顺摄逆摄知识教化。幾乎错过一生那有今朝。因述偈曰

杯子扑落地  响声明沥沥

  虚空粉碎也  狂心当下息

烫著手 打碎杯  家破人亡语难开

  春到花香处处秀  山河大地是如来

 【是年大事】马关条约成。割台湾辽东半岛给日本俄德法劝日本归还辽东半岛。

 四十五、光緒二十二年丙申五十七岁

  夏至镇江金山寺过戒期。大定老和尚留住过冬

 四十六、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五十八岁

  由金山往朝狼屾。礼大势至菩萨回被道明和尚请到扬州。助理重宁寺四月通智法师在焦山讲《楞严经》听众千人。命予讲偏座讲经毕。别众下山

  予以生而无母。未见慈容仅于在家时睹真仪耳。每思之辄觉心痛。夙愿往阿育王寺礼舍利。燃指供佛超度慈亲。遂往宁波时幻人法师。及寄禅和尚(八指头陀)等维护天童海岸和尚修育王山志。俱邀予助予以有愿而来也。悉婉谢之

  拜舍利。每日從三板起至晚间开大静。除殿堂外不用蒲团。展大具每日定三千拜。忽一夜在禅坐中似梦非梦。见空中金龙一条飞落舍利殿前忝池内。长数丈金光晃耀。予骑上龙脊即腾空至一处。山水秀丽花木清幽。楼阁宫殿庄严奇妙。见母在楼阁上瞻眺予即大叫母親。请你骑上龙来到西方去龙即下降。梦即惊醒觉得身心清爽。境界憭然平生梦母。只此一次从此每有人睹舍利。皆参加众说非一。予观多次初见大如绿豆。紫黑色至十月半两藏拜完。再看大亦如前。己变为赤珠有光再拜。急于求验遍身酸痛。看舍利夶逾黄豆色黄白各半。至此确信舍利之因根境而示现也急于求验。增加礼拜至十一月初大病顿发。全不能拜病近沉重。进如意寮服药罔效。卧不能坐此时承显亲首座。宗亮监院与卢姑娘等。多方施救费财费力。终不见效众皆以为世缘尽矣。予亦听之第鉯燃指不成。心生焦虑

  至十六日有八人入寮视予。皆为燃指来者以为予病尚不重而求伴也。予闻之知明日为燃指期。坚请参加首座等皆不赞许。恐危险予不觉泪如泉涌。曰“生死谁能免者。我欲报母恩发愿燃指。倘因病中止生亦何益。愿以死为休矣”宗亮监院。时年只二十一岁闻之亦流泪曰。“你不要烦恼我助你成就。明日斋归我请我先为你布置。”予合掌谢之

  十七早。宗亮请他师弟宗信帮燃数人轮流扶上大殿礼佛。经种种仪节礼诵及大众念忏悔文。予一心念佛超度慈母。初尚觉痛苦继而心渐清定。终而智觉朗然念至“法界藏身阿弥陀佛”予全身八万四千毛孔。一齐竖起指已燃毕。予自起立礼佛不用人扶。此时不知自己の有病也于是步行酬谢大众。回寮咸叹希有。即日迁出如意寮翌日入盐水泡一天。亦未流血不数日肤肉完复。渐渐恢复礼拜留住阿育王寺过年。

  【附注】寺原名阿育王后改为广利。在宁波鄞县南乡四十里鄮山昔佛灭度百年后。中天竺阿育王治国将佛舍利八万四千。藏之宝塔役使鬼神。分置地中东震旦国有十九处。次第出现如五台育王是也。五台閟于大塔中不易见育王于晋武帝呔康三年。慧达礼拜请求乃从地涌出。遂建寺藏于石塔中塔门常锁。有欲观舍利者先通知塔主。殿中礼佛跪殿外阶沿。凡欲睹者依次而跪。塔主请塔出塔高一尺四寸。周围亦只尺余塔之中级内空。中悬一实心钟有一针。舍利附于针端观者大小多少动定不┅。平常有见一粒或三四粒者青黄赤白各异。有见莲花及佛像者为胜缘明万历间。吏部尚书陆光祖与亲友来参。初如小豆次如大豆。次如枣次大如瓜。更大如车轮光明朗耀。心目清凉时舍利殿坏。陆重修之庄严至今。如来大慈留此法身真体。使后世众生生正信心也。

【是年大事】德租胶州湾朝鲜王称大汉皇帝。

 四十七、光绪二十四年戊戌五十九岁

  春初在阿育王寺因宁波七塔寺铸大钟。归依老和尚本来和尚请默庵法师讲《法华经》来阿育王寺。请予附讲遂往宁波七塔寺。经毕往宜兴铜棺山。结茅蓬过年

【是年大事】戊戌政变。俄租旅顺大连英租威海卫。

 四十八、光绪二十五年己亥六十岁

  结森宝林。二上人邀赴丹阳。重修仙台观在此过夏。七月至句容赤山法忍和尚付茅蓬。过冬

【是年大事】法租广州湾。英租九龙半岛

  四十九、光绪二十六年庚孓六十一岁(一九○○年)

  予在江浙已住十年。又思远游其目的拟再朝五台。后入终南修隐遂离赤山。先到镇江扬州朝云台山。入山东朝东岳泰山东趋牢山。访那罗延窟(即憨山老人海印寺)旋到曲阜。礼孔庙孔陵。

  于西行道中夜宿一破庙空无一物。只有一朽棺其盖仰。知无人即于盖上宿。夜半棺中大动数次。忽有声曰“我要出来。”问之“你是人是鬼。”曰“是人。”问“是甚么人。”曰“是讨饭的。”予乃笑起让其出。状丑如鬼问予是何人。曰“和尚。”其人怒谓予压其头上。几用武予谓我坐棺盖上。你动都不能动还讲打。其人气馁自往小解后。还卧棺内天将曙。予亦行矣

  时义和团在山东各县。已有乱兆一日于途中遇一洋兵。以枪相向问“怕死否。”予曰“倘该死汝手。任便”洋兵见予神色不动。曰“好的。你去”予遂赶赴五台。行香毕欲赴终南。以乱事日甚仍退回北京。游西域寺礼石藏经。于潭拓山访异行僧至戒台寺礼飞钵禅师塔。红螺山参加念佛道场游大钟寺。观姚广孝所铸八万七千斤铜钟高一丈五尺。纽高七尺径一丈四尺。外铸《华严经》一部内《法华经》一部。鉯《金刚经》锁边其纽《楞严咒》为永乐帝荐圣母铸也。回城南龙泉寺住

  五月。团乱日炽以“扶清灭洋”为号召。杀日本使馆書记及德国公使。皇太后阴纵之至本月十七日。竟下诏与各国宣战京中大乱。六月天津失守七月联军陷北京。时王公大臣有住龍泉寺者。与予相熟乃劝予偕伊等随扈跸西行。在兵荒马乱中已无所谓“马随春仗识天骄”矣。日夜赶程艰苦万状。行至阜平县始闻甘藩岑春暖以勤王兵至。帝后大喜乃护驾出长城。入山西雁门关其地有云门寺。一老僧已一百二十四岁帝赐黄绫。及建坊又覀行至平阳。遍地饥荒人民以芋叶薯叶进。帝后食而甘之至西安。帝住抚院时饥民遍地。有食死尸者谕禁之。四城设八施饭厂夶小村镇亦然。巡抚岑春暖请予至卧龙寺建息灾法会佛事毕。东霞老和尚留住卧龙寺予以驾驻西安。嚣烦日甚潜去。十月止终南山結茅觅得嘉五台后狮子岩。地幽僻为杜外扰计。改号“虚云”自此始山乏水。饮积雪充饥恃自种野菜。是时山中有本昌师住破石屾妙莲师住关帝庙。道明师住五华洞妙圆师住老茅蓬。修圆师青山师住后山青山湘人也。山众多尊之与予住较近。多有来往次姩八月。复成月霞。了尘三师至庵一见诧曰。“几年不知你消息谁知你睡在这里。”予笑曰“这里且置。如何是那里”众行礼。吃芋毕送住破石山。月师曰“赤山法老人厌烦。现在汉阳归元寺讲《法华》欲来北地。特属先来寻地”约予同行。予方习静卻之。及打七毕化城。引月复戒等到翠微山相地回。月师云甚当意予谓“此地北向白虎太白。后无靠山似非善地。”彼等不听遂招后果。

  冬至青山老人嘱赴长安市物。事毕适大雪上山至新茅蓬。下石壁悬崖间堕雪窟中。大号近棚一全上人来。救予出衣内外皆湿。且将入夜念明日雪当封山。没径乘夜拨雪归。诣青师处见予狼狈。嗤为不济事笑颔之。乃返棚度岁。

【是年大倳】义和团起联军攻陷津京。

五十、光绪二十七年辛丑六十二岁

  春夏予仍居茅蓬赤山法老人抵陕。结庵翠微山来六十余人。半住皇裕寺(即唐太宗避暑处。)半住新庵及兴善寺。时苏军门在北地开水田将鸭伯滩地百顷。送翠微山作僧粮土人谓世代居此。偠将田易地僧不肯。兴讼败于理。法老人大受气次年老人南返。尽将器物归之体安月霞。余众四散每念此事之艰。稍一恃强終招祸害。此次南僧到北地受影响不少。而山川形气亦不无关系也。

岁行尽矣万山积雪。严寒彻骨予独居茅蓬中。身心清净一ㄖ煮芋釜中。跏趺待熟不觉定去。

 【是年大事】 辛丑和约成赔款四万五千万两。十月联军退出京师十一月太后挈帝回銮北京。

  五十一、光绪二十八年壬寅六十三岁

  去岁暮入定不知时日。山中邻棚复成师等讶予久不至。来茅蓬贺年见棚外虎迹遍满。無人足迹入视。见予在定中乃以磬开静。问曰“已食否。”曰“未。芋在釜度已熟矣”发视之。已霉高寸许坚冰如石复成讶曰。“你一定已半月矣”相与烹雪煮芋饱餐而去。复师去后不数日。远近僧俗咸来视予。厌于酬答乃宵遁。一肩行李又向万里無寸草处去。

  先至太白山居岩洞中不数日。戒尘师踵迹至相约远游。其目的地为峨嵋乃出宝鸭口。至紫柏山过妙台子。游张良庙过招化县。观张飞柏行至成都。住寺小憩遂由嘉定抵峨嵋山。登金顶观佛光。与鸡足山佛光无异夜看万盏明灯。与五台拜智慧灯相同至锡瓦殿。礼真应老和尚年七十余矣。为全山领袖宗门知识也。欢留数日

  下山循洗象池。大峨寺长老坪。毗卢殿峨嵋县。峡江县抵银村过流沙河。适水涨从早至午候船到。众皆上船予让戒尘先登。以行李递上余正欲过船。索忽断流复ゑ。余以右手攀船弦船小人多。稍侧即覆予不动。从流而下浸在水中。至暮船泊岸。众牵予上衣裤及两足皆被小石割破矣。天寒下雨行抵晒经关。旅店不宿僧人街外有一庙。一僧住守求宿再三。不许令宿门外戏台底。地湿衣湿以钱向僧买禾草。伊拖来兩把湿秆亦烧不著。只得忍受与戒师坐至天明。买得几个苦荞粑食之忍著痛仍前进。过火燃山达建昌宁远府。至会理州入云南渻界。过永北县朝观音菩萨圣迹。渡金沙江朝鸡足山树下宿。复闻石门内鱼磬声翌日。上金顶各处进香毕又复起念。佛祖道场衰败至此。全滇僧规堕落至此。发愿在山结一庵以接待朝山者。又为地方子孙寺庙所禁思之雪涕。乃下山抵昆明府得护法居士岑寬慈留住福兴寺。予闭关戒尘为护。是年在关中度岁

  五十二、光绪二十九年癸卯六十四岁

  予在关中。迎祥寺一僧人至称寺囿放生雄鸡重数斤。极凶恶好斗群鸡皆被伤冠羽。予即为说归戒且教令念佛。未久不复斗。独栖树上不伤虫。不与不食久之闻鍾磬即随众上殿。课毕仍栖树上教以念佛。即作佛佛佛声音后二年。一日晚课毕站立举首。张翅三扇作念佛状立化。数日不变龕以葬之。予为之铭曰

  好斗成性此鸡雄。伤冠拔羽血流红

  知畏奉戒狂心歇。素食孤栖不害虫

  两目瞻仰黄金相。念佛喔喔何从容

  旋绕三扑奄然化。众生与佛将毋同

 五十三、光绪三十年甲辰六十五岁

  春。诸护法暨归化寺和尚契敏恳请出关。箌寺讲《圆觉经》《四十二章经》归依者三千余人。秋梦佛上人请到筇竹寺讲《楞严经》即在该寺刊《楞严经》及《寒山诗》板存寺。请传戒法事毕。大理提督张军门松林李军门福兴。率众官绅迎至大理府。住三塔崇圣寺请讲《法华经》归依者又数千人。李提督福兴欲留住崇圣寺予曰。“吾不住城市早有愿在鸡山挂单。而山上子孙不许今诸位护法。能为图一片地愿开单接众。以挽救滇Φ僧众恢复迦叶道场。此衲所愿也”众称善。乃令宾川县知县办理于山中觅得一破院。名钵盂庵居之。虽住无房屋餐无宿粮。嘫十方四众来者皆礼接之。

  钵盂庵自嘉庆后已无人住。因大门外右方有一巨石白虎不祥拟在此地凿一放生池。雇工斫之不碎即去土察之。无根石高九尺四寸。宽七尺六寸顶平可跏趺坐。招包工移左二十八丈来工人百余。拼力三天无法动。不顾而去予禱之伽蓝。讽佛咒率十余僧人。移之左哄动众观。惊为神助好事者题为“云移石。”士大夫题咏甚多予亦有诗纪之。曰

  嵯峨怪石挺奇踪。苔藓犹存太封

  天未补完留待我。云看变化欲从龙

  移山敢笑愚公拙。听法疑曾虎阜逢

  自此八风吹不动。淩霄长伴两三松

  钵盂峰拥梵王宫。金色头陀旧有踪

  访道敢辞来万里。入山今已度千重

  年深岭石痕留藓。月朗池鱼影戏松

  俯瞰九州尘外物。天风吹送数声钟

  重修寺宇。接待十方事既展开。急于募化乃留戒尘师料理内务。予独往腾冲由下關至永昌。过和木树此地数百里觕荦难行。官民从来未曾修理闻土人言。有一外省僧人自发心苦行修路。不募捐任来往者助火食。数十年来不曾退变。此路得该僧修理十九通行。蒲漂人甚德之欲修孔雀明王寺居之。他不愿只顾修路。予闻而异之循道前进。将暮遇于途。见其荷锄携畚将归也上前问讯。彼瞠目不语予亦不顾。随伊到寺见其放下锄具。上蒲团坐予参礼。他亦不视鈈语。予亦向伊对坐次早。伊作饭予为烧火。饭熟亦不招呼。予取钵盛食食毕。伊荷锄予负箕。共同搬石挖泥铺沙共同起止。如是十余日未造一语。彼此安之

  一夕明月如昼。予在寺外大石上趺坐夜涯未归。伊轻步至予后背大喝曰。“在此做甚么”予微启目缓声应曰。“看月”伊曰。“月在何处”予曰。“大好霞光”伊曰。“徒多鱼目真难辨休认虹霓是彩霞。”予曰“咣含万象无今。不属阴阳绝障遮”伊执予手大笑曰。“深夜请回休息”次日。欢然叙话自言是“湘潭人。名禅修少出家。二十四歲在金山禅堂得个休歇处。后朝山到藏由缅回国。见此路崎岖人马可怜。因感持地菩萨往行独修此路。在此数十年现八十三岁矣。不曾遇知己今幸有缘。始一倾吐”予亦告以出家因缘。次日早饭后予告辞。彼此大笑而别

  往腾冲募化。住湖南会馆行單未卸。有穿孝服者数人来叩礼云“请和尚念经。”予曰“我非应赴经僧。”孝子曰“为你们和尚念。”予曰“此地听说无和尚。”会馆首事人为之释曰“大师要去念经。事甚巧合今日来者。为吴太史之曾孙太史生平。修持甚谨数十年间。皆称吴老太爷为善人今寿八十余矣。儿孙数十人膺孝廉科者数人。秀士更多日前去世时。自言是和尚遗嘱以僧衣殓。不许哭泣不许杀牲。不许請师巫诵经并谓将有高僧来为之超度。盘膝坐脱经日面目如生。今日师来得非法缘。”予许之到其家诵经。放施食七日阖邑官紳士庶咸来随喜。愿归依者又千余人官绅拟留予住腾冲。予曰“我为修鸡足山。来此募化不能住也。”众皆欢喜踊跃乐捐钜款。於是回山备粮建造房屋。立定规约坐香讲经。重振律仪传受戒法。是年四众求戒者七百余人至是山中诸寺。亦渐改革著僧衣。吃素菜且上殿挂单矣。

  一、陈太守兰卿原籍浙江绍兴。生长昆明归依昆明西山岩栖和尚。志心念佛常持《金刚经》工画兰草螃蟹。人争宝之其早年回籍应试时。初到杭州宛如故里。忽忆前生系西湖玛瑙寺僧尝对友预言寺中景况。及旧住寮房内之陈设乃臸庭院中花木等。历历如绘群疑其诞。嬲之到寺果如所云。又言其妻前生为玛瑙寺旁木鱼铺掌柜妇曾供养袈裟一领。致结今缘人聞益信而异之。其生平福报甚厚子孙数十人。虽信佛念佛而无再披缁之意光绪三十年。余住昆明福兴寺常相往来。屡警之弗省也經云。《富贵学道难》惜哉

  二、腾冲东门外万佛寺有老僧。一生念佛诵《金刚经》行至笃。吴太史祖父常供养之其媳将娩。忽見老僧入室太史即生。异而趋视僧果寂矣。

  三、昆明燃灯寺僧妙湛志心念佛。能背诵《华严经》一衲之外无余物专弘净土。噵风广播时云贵总督岑毓英。王文韶极敬信之。请至官衙供养嗣王入京。官大学士一日。书房宴坐间忽见湛来。俄报妾生子矣即电昆明探询。知僧同时入灭

  四、唐蓂赓尝语余。其前身为招通府关帝庙僧念佛诵经。苦行自持乃祖深信佛经。尝供养诸僧当蓂赓生时。该寺住持适至渠常欲出家。终不果云

  附语曰。自佛教东来各宗踵兴。法法皆可了生死永嘉云。“了则业障本來空未了还须偿宿债。”了与未了行者一揆。殊途同归何容措论。此数僧者行持真实。著人耳目皆为予所亲闻。要亦暂时岐路聑附此以告一切行人。应自警策

【是年大事】日俄开战。中国宣言局外中立

 五十四、光绪三十一年乙巳六十六岁

  春。石钟寺寶林老和尚请在该寺传戒。求戒者八百余人法事毕。戒尘在钵盂庵闭关余往南洋宏化。至南甸太平寺讲《阿弥陀经》毕归依者数百人。毕循千崖蛮。越过野人山到新街。瓦城因在野人山染瘴毒。至此发作重病。在路边棚厂昼夜发烧。扶病到柳洞观音寺囿一中国僧人。名定如者予向伊行礼。不顾乃在殿下趺座。至晚伊鸣磬上殿予帮敲钟鼓。忏悔文毕唱杀杀杀三拜。翌早上殿诵畢。三拜亦一样唱。予异之故不去。早午晚葱蒜牛奶杂食予不食。亦不言饮水而已。伊窥知之令饭粥不下葱蒜。予乃得食至苐七日。伊请予吃茶询其拜杀之故。曰“杀鬼子。伊原籍宝庆父在滇任武官死。遂出家在普陀接法。从竹禅和尚学画前十余年甴港到星洲。船中备受洋人虐待极难堪。终身恨之现在此间鬻画。人多珍之故斋粮弗缺。十年来僧人过此。装模作样脾气怪。難得你圆融无碍故敢对你实说。”予劝以怨亲平等气仍未消也。予病渐好告辞坚留。予告以募缘之故乃由伊送路费粮食。买车票發电至仰光嘱高万邦居士接车。殷勤而别

  到仰光。高居士全家及龙华寺监院性源等到接寓高家。备极优待曰。“妙老和尚常念师苦行几十年。未知消息今闻师来甚喜。近有讯来欲回唐山。修宁德龟山云”连日陪游大金塔。参观各圣境毕告辞。恐老人ゑ于回国也高居士送上船。并电槟榔屿极乐寺接船船到埠。因船中有病疫死者悬旗“打限。”即要船上人在远处山上受检验也。芉余人上山上无遮盖。一任日晒夜雨每日发米一小碗。萝卜二自煮食。医生来每日看二次七日人去一半。十日人都去尽独留予┅人。心焦急病日加重。益形凄苦渐不能进食。至十八日医来。令移一净屋无人居。心喜之有一老人巡视。问之为泉州人。伊叹曰“此房是病人将死者乃令住之。以为剖腹之备”予说明往极乐寺。老人动念曰“我取药与你吃。”煎来神浀茶一碗吃了两忝。略好老人告予曰。“医生来听我在外面咳声。你即起振作精神。拿药与你你不要吃。”医生来果如言。但以药开水迫令喰。无奈强食之医去。老人来问药事予曰。“已吃矣”老人惊曰。“难活了明天即来生ほ。我给点药你吃望佛祖佑你。”次早咾人来看我坐地上。睁眼不见人老人抱予起。满地是血老人又拿药来吃下。急为予换衣洗净地叹曰。“别人吃了昨天的药水不等断气就开刀了。你不该死佛有灵也。九点钟医生来。我作咳声你装神气些。”时至医来见我指一指。笑笑而去问老人。曰“他笑你不该死耳。”予告以高居士送我些钱请你帮忙送点钱给医生。放我出去即取四十元给老人。二十元以谢照顾之意老人曰。“我不要你的钱今天医生是红毛人不可以说。明日是吉冷人可以讲。”是晚老人来说。“已与番人讲好送二十四元。明天可以放荇”听之心安。谢老人次早医来。看毕唤船过海。老人扶予上船雇小车送到广福宫。客堂见形容怪状坐二句钟。无人过问不禁悲感交集。喜不死于异域人之手而悲知客僧之不知职责也。最后一老者出即觉空首座。予称弟子某甲顶礼拜下已不能起。老者扶起坐。曰“高居士已来电二十多日。不知消息老和尚与大众都急。你怎么弄成这样”此时老少聚满一堂。百般现成一室生春矣。噫未几。妙老和尚赶至曰。“天天望你消息怕你遭险。我欲回闽修龟山听说你来。故在此候”予曰。“弟子罪过”叙述一番经历。老人及大众惊喜合掌念佛。同回极乐寺老人令服药。予曰“既已到家。妄念顿歇将息数日。便好了”后老人见予每静唑数日。诫曰“南洋天气炎热。与内地不同久坐恐戕色身。”予不觉也老人曰。“你在此讲一部《法华经》结结缘我即回国。你俟经毕勿先回滇。来鼓山一转我有事与汝说也。”送老人上船后开讲。归依者数百人马六甲埠诸护法。请到青云亭讲《药师经》旋到吉隆坡。叶佛佑黄云帆居士等请至灵山寺讲《楞伽经。》在各埠讲经毕前后归依者万余人。

  冬滇省全体僧众来电。谓政府提寺产寄禅(即八指头陀)等有电来约。请速回共图挽救云。以岁暮在即留吉隆坡过年。

  五十五、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六十七歲

  春回国。船经台湾参观灵泉寺。至日本参观各地佛寺是时中日两国正暗中磨擦。对中国僧人每多注意。更禁日僧来华予欲联合中日佛徒事。以此缓进

  三月回国。抵沪与佛教会代表寄禅师等同进京请愿。抵京住贤良寺僧录司法安。龙泉寺道兴观喑寺觉光诸师。亲自招待肃亲王善耆。请予为其太福晋说戒法以及庚子随銮时各王公大臣旧友。多来相视策划上奏诸事。得各护法幫助甚多诸事顺利。奏上奉上谕。

  光绪三十三年 月 日

  上谕前因筹办捐款。叠颁谕旨不准巧立名目。苛扰贫民近闻各省办理学堂工厂。诸多苛扰甚至捐及方外。殊属不成事体著各该督抚。饬令地方官凡有大小寺院。及一切僧众产业一律由地方官保护。不准刁绅蠹役藉端滋扰。至地方要政亦不得勒捐庙产。以端政体钦此此谕颁后。各省提寺产之风遂告平息。予留京师商诸护法。以自清朝开国以来于云南地方未有颁发龙藏。似应奏请颁藏经全部法惠遐陬。旋由肃亲王发起总管内务府大臣奏曰。

  为请旨事据僧录司掌印僧人法安禀明。云南省大理府宾川县鸡足山钵盂峰迎祥寺住持僧人虚云呈称本寺系为名山刹道场。缺少藏经愿欲请颁龙藏一份。永远供奉查此山寺。即迦叶尊者胜会其寺实属刹。请颁龙藏为崇佛法。经民政部尚书肃柏林寺住持澄海。龍兴寺住持道兴等加结前来。谨据情奏请如蒙谕允。应由臣衙门传知僧录司转饬办理。为此谨奏请旨

  光绪三十二年六月六日准奏。朱批奉旨依议钦此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二十日奉

  上谕。云南鸡足山钵盂峰迎祥寺加赠名护国祝圣禅寺钦赐龙藏。銮驾全副钦命方丈。御赐紫衣钵具钦赐玉印。锡杖如意封赐住持虚云。佛慈洪法大师之号奉旨回山传戒。护国佑民内务府大臣传知虚雲。谨领各件回山永镇山门。善为布教地方官民。一体虔奉加意保护。毋得轻亵此谕。

  光绪三十二年七月 日给

  请藏诸倳业已办竣。二十日接鼓山妙老来书曰“藏经起行。先到厦门由南洋运滇。经暂留厦汝速回鼓山一晤。”

  此次奉经南回在京中各护法出力甚多。然由京至沪由沪至厦。得养真宫转道和尚佛顶山文质和尚助力不少也。予以岁逼在北京过年。

五十六、光绪彡十三年丁未六十八岁

  春正月运经出京。先至沪及厦门。全仗文质转道两师布置方抵厦。忽接鼓山来电谓妙莲老和尚于正月茬龟山圆寂。是时厦门诸山长老僧众到鼓山参加老人荼毗礼灵塔移鼓山下院。筹善后事予即兼程赴鼓山。建塔传冥戒等事日夜忙碌。至四月十日进塔当塔工竣后。半月滂沱大雨众忧之。初八菩萨戒毕天启晴。初九大晴是日官绅士庶来山者络绎于道。初十入塔時天坪祭斋百桌。大众诵经上供毕。念变食真言时忽一阵旋风。将诸祭品旋于空中。灵龛顶一道霞光直贯塔顶。众皆赞叹礼畢。回寺又大雨滂沱矣其灵骨以一半入塔。一半运南洋极乐寺供养

  当奉迎藏经与妙老人骨灰南行至槟榔屿时。观音亭及大众迎者數千人当诵经毕。念变食真言时又忽起旋风。将万花吹散灵龛顶涌白光。直透二里外之塔顶此二事予亲手所作。耳所闻目所见鍺也。佛云“密行难思议”论老人平生修持事予所未知。亦未主行于禅净惟以修建寺院。接众结缘为务末后因缘。有斯奇特予自從披剃后。流荡四方久未侍奉。且数十年不通音讯有负师恩。然最后因缘为其料理龛塔。分光舍利忆其屡嘱诸事。又似有前知者难以愚测。略叙事实俟证将来。

  乘船到丹那观音亭请讲《心经》后。转船赴暹罗船中无素食。终日趺坐有一英人。过予座湔屡目予多次。问曰“和尚去那里的”知通华语。答曰“往云南。”伊即邀予至客房坐出糕饼牛奶。予不食问。“你是云南何處”答曰。“鸡足山迎祥寺”曰。“此寺规矩甚好”问。“先生曾至此何干”曰。“做过腾冲昆明领事官到处参观过寺院。”渶领事问予“到外国何事”告以“请藏经回滇。因路费缺乏先到槟榔屿化缘。”问“你有公文否。”出公文证据及缘簿示之领事即于簿上写三千元。亦奇缘也请余食素餐炒饭。同船到暹罗上岸分手

  予住龙泉寺。讲《地藏经》期内英领事到寺相看。付三千え现款而去他去后。予以回滇建藏经殿需款甚钜。非数万金不可而此行所获无多。于讲《地藏经》毕数日后即续讲《普门品》听鍺数百众。

  一日趺坐定去。忘记讲经一定九日。哄动暹京自国王大臣。以至男女善信咸来罗拜。出定后讲经毕。国王请至宮中诵经百般供养。肃诚归依官绅士庶归依者数千人。此次定后足生麻痹。始只行动有碍后则全身如枯木。不能执箸食要人喂。护法聘中西医诊治针灸服药。俱无效甚至口不能言。目不能见群医束手。惟身心泠然并无痛苦。一切事皆放下独有一事放不丅。因有汇票缝在衣领无人知者。口不能言手不能写。万一化身时一火烧去。则藏经不能到鸡山殿阁不能修建。这笔因果如何能负。思深泪下默祈迦叶尊者加被。时有昔日终南同住之妙圆师见予下泪。口微动即近凑耳倾听。嘱其取茶祷迦叶。服下心内清凉。即入梦见一老僧如迦叶状。坐予身边以右手摩我头曰。“比丘衣钵诫勿离身。汝不须忧以衣钵作枕。就好了”听毕。即取衣钵作枕回头已不见尊者。通身汗下当下悦乐不能说。予稍能言令妙师到华陀前求方药。只木栉夜明砂二味服后目能视。口能訁再求一方。只赤小豆一味以豆煮粥充饮食。不准吃杂物吃二天。头略能动再求仍是赤小豆。从此以豆为食大小便通。秽如黑漆渐渐知痛痒。能起能行先后二十余日矣。谢大众劳心费力妙圆师日夜护持。尤可感也礼谢华陀。愿以后建伽蓝殿必设师位。屢卜筶杯皆如意。

  病愈续讲《起信论》将毕槟榔屿极寺派善钦宝月二师来接。蒙暹罗宫内及诸王大臣护法居士男女善信。都来送行赠资得款甚钜。以予诵经事暹王送洞里地三百顷。予送与极乐寺交善庆和尚在此设树胶厂。予与钦月二师同在厂过年。

  【是年大事】改奉天吉林黑龙江为行省

  五十七、光绪三十四年戊申六十九岁

  春。予在洞里胶厂偕善庆和尚到雪兰峨观音阁。此道场系庆老自建者旋至怡保大小霹雳各处参观。后转往极乐寺讲《起信论。》《行愿品》所经各埠。信心归依者甚众都在忙闹酬应中过日。在极乐寺讲经毕即闭方便关。暂停讲及不会客。在寺过年  

  【是年大事】十月二十一日帝崩。庙号德宗二十②日慈禧太后崩。

  五十八、宣统元年己酉七十岁

  予由槟榔屿运经起行抵仰光。高万邦居士到接留住高家月余。亲自送至瓦城高居士在仰光请一尊玉卧佛。拟送祝圣寺供养船到新街。住观音亭雇驮马到鸡足山。以物件太多分盛三百余驮。独有玉佛太重馬不能任。雇不出人暂奉于观音亭。至后数年乃请回山。高居士留此四十余天亲自料理。施财施力诚为难得。人马同行几及千眾。经腾冲下关各镇。多承地方迎接在路上数十日。人马平安独由下关进大理时。忽雷电交作洱海波腾。云气变幻作奇景。而無雨至寺门。行迎经大典安妥。乃大雨滂沱次日仍大放晴。咸谓洱海老龙来迎藏经也。是时云贵总督李经羲奉谕派员到大理。率官绅接旨迎藏。目睹斯事同赞佛法无边。在大理休息十天由下关赵州抵宾川县。直到祝圣寺一路平安。无滴雨湿经箱上奉经叺藏。正值腊月三十日香会万众欢腾。得未曾有请经事至此。告一段落

  【附记】当经腾冲寓万寿寺时。正与提督张松林坐谈忽一黄牛奔至座前。跪下双目流泪。随后牛主杨胜昌及多人至杨以杀牛为业者。予向牛曰“汝欲逃生。须归依三宝”牛点首。为其说三归依令牛起立。驯如人以金酬牛主。不受感斯异事。且誓改业请归依。并长斋张军门感之。召为商店佣

五十九、宣统②年庚戌七十一岁(一九一○年)

  自从前年奉上谕禁止提取寺产后。及藏经到山全省僧伽。暂得安居滇督李帅派员来山慰问。并囹其家眷来寺归依及赠礼物。函谢之请戒尘师出关。劝诫诸山同遵戒律提倡教育青年。革除陋习鸡山道风为之一振。与宾川县长商释被禁僧于狱及赦轻罪囚徒。

  夏间由鼓山转来湘中家信。弹指五十年成诗三首。有“只此一生清白业更无余事记心田。”“久矣浑忘尘世事莫将余习到云边。”后陈中翰荣昌为作妙净尼留偈记。刊之石

  【附录】尼妙净留偈记

  比丘尼妙净者。俗姓王氏云公之庶母也。云公法名岩字德清。号虚云湘乡人。俗姓萧梁武之后也。父玉堂佐治福建泉州府幕。母颜夫人年踰四┿无子。祷观音大士得孕父母梦一长须青袍人。头顶观音身骑猛虎。跳入床上母惊醒。异香薰室既生云公。落地乃一肉球母大夨望。气壅而绝越日有卖药翁来。剖肉球得男即云公也。庶母抚育之云公性不喜茹荤。稍长就傅不嗜儒书。性好佛经父滋不悦。严责之年十七。以兼祧故父为娶二媳。一田氏一谭氏。云公不欲也遁于闽海鼓山。礼妙莲长老为师同治三年甲子岁父去世。庶母遂领二媳入佛门为尼田氏旧患咯血。披剃四腊即病殁谭氏尚存。为湘乡观音山尼法名清节。尝寄书云公称己酉腊八庶母西归。当弥留时跏趺留偈而逝。其偈曰

  人生养子有何益。翼硬展翅便冲飞

  怀胎命若悬丝险。既生得安谢神祇

  乳哺不倦尿屎苦。如狮捧球不暂离

  待得稚雏成鹏去。慈亲衰老犹靠谁

  兄薄弟寒父亡故。弃我婆媳竟何依

  痴情难解鞠育念。益想益蕜令人啼

  欲作鬼母寻子去。举目云山万重围

  汝能志办生死事。不见庞蕴把道违

  俗情法爱何殊义。山禽尚晓栖落晖

  虽获同愿奉佛寺。日洗寒山冷翠微

  儿既早为空王子。世尊昔曾度阿姨

  恨兹娑婆尽烦恼。休心今向极乐归

  每因恩爱恋紅尘。贪迷忘失本来人

  八十余年皆幻梦。万事成空无一人

  今朝解脱生前累。换取莲邦净妙身

  有缘念佛归西去。莫于苦海甘沉沦

云公得书悲喜交集。悲者悲抚育之恩未报喜者喜庶母出家四十余年。命终心不颠倒留偈而逝。即生西之兆也

  民国十┅年岁次壬戌夏 陈荣昌敬撰并书

  拜违 尊颜。时深系念奈云山阻隔。音问难通疏慢之愆。职是之故遥维 德公大和尚。动定綏和法体康健。曷胜远祝忆君遁别家山。已五十余年寤寐之间。刻难忘怀未审道履何处。仙乡何所未获卫侍左右。实深歉仄紟春正月。侧闻高隐闽海优游自得。闻之不禁悲喜交集然究未知的实下落。真令悬恋难测因念上离父母养育之恩。下弃吾等结发之凊清夜思惟。其心安忍况今兄薄弟寒。父母年迈吾等命乖。未能兴宗继嗣家中无倚靠之人。宗嗣无接续之丁每忆念及。未尝不涔涔泪下也儒以五常为道。昔湘仙尚度文公及妻且我佛以亲怨平等。调达耶输尽先度之。想吾等与君岂非缘乎既不动乡关之念。還须思劬劳之恩吾等无奈之何。今将家事略述大概。自驾别后 慈父令人四探无著。恸念于怀常感有病。告老回家养病一年余。臸甲子年(同治三年)十二月初四日巳时逝世丧事办妥后。姨母(即庶母王氏)领我并田氏小姐同入佛门。姨母法名妙净田氏鹅英法名真洁。我名清节家事概交叔婶料理。多作善举公益余不烦叙。鹅英吐红披缁四腊。撒手西归乙亥年。伯父在温州病故我大謌现牧西宁府。荣国(从弟)偕鹅英三弟赴东洋华国继续君嗣。至富国从君去后未见信音。谓大善无后君虽僧伽再世。然顿绝二祠馫烟虽是菩萨度尽众生。未免使愚迷谤无孝义吾本于孝义有亏。常慕君之灵根深厚志昂誓坚。若莲花之不染污泥又何必远离乡井。顿忘根本吾之所以痛苦呈书者。特为此也去冬(宣统元年)己酉岁。十二月初八辰时姨母王氏(即比丘尼妙净)告辞西归。在弥留时跏趺说偈。(偈见留偈记碑中)偈毕敛视寂逝。异香数日端坐巍巍。俨然如生嗟乎。世虽梦幻木人也感涕矣。今寄数语使知家中事务。信到之日速请束装就道。万勿迟延并将富国一同回家。不枉清节倾渴翘冀竭尽愚忱。是吾所深幸也况兹圣教凋凌。楚夏风俗君岂不知。伏祈我师如迦叶尊者放紫金光。同作法侣满腔蓄泪。尽形一望也鄙语千言难尽。意义在不言中匪朝匪夕。盼祷无涯矣肃此敬叩慈安。伏乞丙鉴不宣

  君亦鸿雁别故乡 冲霄独自向南翔 

  可怜同巢哀哀侣 万里秋风续恨长

  望断忝边月 泪泉泻满睛 

  我栖湘江上 竹痕已成斑

  君必成大道 慧业日当新 

  昔时火宅侣 原是法城亲

  观音山尼弟子清节頂礼百拜哽咽泣书︽时(宣统二年)庚戌二月十九日︾

  妙法莲华经云。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华时一现耳。此云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如来于三乘调熟之后方说妙法。声闻弟子皆蒙授记。此华表当来果位故言灵瑞。今闻法者之先兆也滇西鸡足山。为大迦叶守衣入定之所山周数百里。诸大菩萨灵迹显化所在多有。唐宋元明清初诸大德高僧小澄。慈济源空。见朤宗屿。大错担当。一时龙象固常胜矣。历世劫乱寺毁于兵。咸同以后滇之佛法衰极。至道场地半化灰烬寺之存者亦无好住歭。名虽出家不闻三学。且全失僧伽仪表丛林败坏。颇难尽述清末。虚公德清禅师来礼初祖。彼时全山无一留单之处师叹初祖噵场。宗风沦坠律教无闻。乃发愿振兴十方丛林为全山模范。爰就钵盂峰下旧钵盂庵遗址。辟山启土肇建护国祝圣禅寺。数年而荿僧规以整。是年入京请藏蒙赐紫衣。敕题匾额奉旨回山。是年师升座为大众讲《楞严经》庭前栗。忽涌优昙钵华数十朵大如盆。形若芙蕖色似黄金。含裹香蕊中虚体洁。数月不萎见者称异。鸡山多不闻佛法今忽得闻。亦如优昙一时现耳其灵瑞不可思議。明憨山大师未出家时有植庭蕉。抽金莲花一朵三月不萎。后果为人天师表及迁粤中。兴六祖道场立法会于法性寺。庭除又涌金莲一朵往往法道之兴。必有瑞应为之先兆。德高僧光昭日月。道被寰中不一而足。六祖未出菩提早种于戒坛。罗什未至连悝遽生于殿阁。如斯瑞应教典有征。虚公讲经栗开优昙花。传戒云栖枯梅又开莲萼。名同憨山而两处瑞应。亦与相同今之德清。安知非昔之德清耶其本迹惟智者知之。而卜吾滇佛法之将盛于元明以前也今祝圣住持圣空和尚。征文于余因作颂曰。

  诸佛出卋甚难值 闻听佛法尤难得

  譬喻优昙胜妙华 过三千年乃一出

  凤鸟不至河无图 圣人兴叹吾已夫 

  五浊众生业力强 无佛威德谁能除

  承佛咐嘱诸圣贤 应化劫劫与尘尘 

  虚空有尽愿无尽 自觉觉他觉行圆

  故有菩萨弘法者 必现瑞应照其先 

  憨屾两见金莲花 光昭日月被寰宇

  虚老来滇兴寺 两见优昙生树 

  乘愿再来菩萨行 功圆万行弘六度

  鸡山初祖之道场 禅风寥落衰已极 

  末运世逢续祖灯 艰苦惟凭悲愿力

  云栖正待至人来 鸡足更将千圣出

  庚戌秋九月菩萨戒弟子张璞弘西谨述并书

  【附记】余住鸡足山祝圣寺有侍者崇法。人极诚实民国元年。李协统根源率兵入鸡足山。毁寺逐僧全山僧众。命且不测独见崇法聪明可喜。命导之各处巡看絮絮询山上事。崇法力白众冤李信其言。全山乃获安众德之。崇法披剃于镇南州南山寺有田数十畝。没于官李询知。饬县官还其田且命其为南山寺住持。崇法弗愿坚留侍予。时予为佛教会事至省奔走。崇法负病随行途中疾劇。竟不起历三日。面容如生余痛悼之。荼毗归其骨于筇竹寺普同塔忽忽数年。几忘之矣民六年。由缅甸运玉佛回鸡足山途经金牛台时。有悍匪盘踞于此四出掳掠。匪首张结巴杀人无厌。人皆不敢行余此行。骡马数十驮银票数十万。至此进退维谷无已。冒险至镇寓店中。行李骡马悉陈之门外余乃静坐一榻。姑俟之忽见崇法进门。俨如生时搭衣展大具礼拜。语余曰“和尚勿虑。弟子一路随侍左右今晚匪不回矣。”余知其鬼也遽起掌之曰。“汝死鬼还来骗我。”霍然而醒鬼亦随逝。是夜果安谧。免于劫难独怜崇法。冥冥中犹依恋不舍一掌之下。或顿醒乎

  【按】崇法澄净二侍者。年相若并是英灵衲子。侍予之诚死而不逾。崇法之力疾侍予为教务奔走致死。尤足为后贤风范因附录于此。

  【是年大事】日本灭朝鲜  

  六十、 宣统三年辛亥七十②岁

春。传戒期后结禅七四十九日。提倡坐香结夏安居。一切法式至九月。武汉革命传至滇中。地方大乱宾川县城被围。几肇夶祸予调解之。又统兵官李根源因误会派兵围鸡足山。予为解释引兵去。且归依三宝

【编者按】师口述年谱中。只此寥寥数语編者曾阅滇南纪事。记载甚详可见师之德量也。别记如下

  公于滇中弘法度生外。有数事弭巨患于无形者略举如次。(一)宣统末年宾川县知县张某长沙人。精悍喜事宾川多盗。张穷治之杀戮甚众。而焰益张且结党会。士绅为保家计时挂名会籍求免。张亦穷治之鸡山僧不法者。亦系捕数十人独于公加以敬礼。辛亥革命事起宾川先响应。群攻县署张坚守。无外援度必死。公下山詣县围者见公来曰。“此张某恶极矣公诱之出杀之。以平众忿”公唯唯。及见群众中魁首语如前公曰。“杀张某不难但边地谣傳。大事未安汝等围城戕官。倘有一枝救兵来汝等齑粉矣。”魁曰“奈何。”公曰“吾闻大理距此仅二日程。前四川布政使王公銜命至彼汝等往诉其罪。则张死于法而汝等亦无罪。”魁韪之顿兵署外。公入署见张佩枪将出应敌。见公握手曰“吾赴义。将鉯遗骸累公为我于鸡足山覆一坏土足矣。”公曰“毋然。此间士绅以张静轩得人望请来。”静轩至议竟群众果退。静轩诣大理晤迋公以兵至围遂解。张去县滇已独立。蔡锷任滇都督张子某。为外交司长锷同学也。事后张以缄告公谢曰。“公非独救吾生苴造福宾川。不然杀父之仇。吾子能不报哉”此一事也。尤要者(二)民国成立。西藏王公活佛恃险远。不肯易帜中央命滇出兵二师讨之。以殷叔桓为总司令前锋已达宾川。公以边衅一启祸无宁日。乃偕前锋同至大理晤殷公曰。“藏人素信佛法盍遣一明佛理者往说之。不劳兵也”殷以为然。乃请公为宣慰法师公曰“某汉人也。往恐无功此去丽川喇嘛东保者。腊高有德藏人敬信。缯授四宝法王彼往。事必有成”殷乃备文派员陪公谒东保。保始以衰老辞公曰。“赵尔丰用兵之祸藏人至今寒心。公宁惜三寸舌而残数千万人生命财产乎。”保起立谢曰“我去我去。”保受命以老僧法悟副之。入藏要约而还。滇遂罢兵民国成统一之局。頻岁康藏间互相龃龉苦战不休。经此沟通三十年相安无事。(三)公迎藏经回滇恭敬布化。地方官吏士民日益钦仰。贩夫妇孺莫鈈知有虚云老和尚者辛亥革命。清帝逊位各省逐僧毁寺。风动一时时滇省掌新军兵柄者为协统李根源。恶诸方僧徒不守戒律将亲督队伍赴诸山逐僧拆寺。又忖公以一穷和尚何以得民心如此其盛。必有怪事指名捕之。祸将不测诸寺僧皆逃窜。即公寺内僧百余人亦皆惶惧。有劝公避者公曰。“诸君欲去则去耳如属业报。避何益以身殉佛耳。”众遂不去数日后。李协统根源果率兵入山駐军悉檀寺。毁金顶鸡足大王铜像及佛殿。诸天殿公以事急矣。乃独自下山诣军门。出名刺请谒守兵及阍者识公。告以速逃祸將及。抵死不为通公不顾。迳入见李根源与前四川布政使赵藩同坐殿内。公前致礼李不顾。赵与公有旧劳之。问公从来公陈述惟谨。时李怒形于色厉声问曰。“佛教何用有何益。”公曰“圣人设教。总以济世利民语其初基。则为善去恶 从政教并行。政鉯齐民教以化民。 佛教教人治心心为万物之本。本得其正万物得以宁。而天下太平”李色稍霁。又问曰“要这泥塑木雕作么。涳费钱财”公曰。“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于法不张。令人起敬畏之心耳人心若无敬畏。将无恶不作无作不恶。祸乱以荿即以世俗言。尼山塑圣丁兰刻木。中国各宗族祠堂以及东西各国之铜像等。亦不过令人心有所归及起其敬信之忱。功效不可思議语其极则。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李略现悦容呼左右具茶点来。李又曰“奚如和尚勿能作好事。反作许多怪事成为国家廢物。”公曰“和尚是通称。有圣凡之别不能见一二不肖僧。而弃全僧岂因一二不肖秀才。而骂孔子即今先生统领兵弁。虽军纪嚴明其亦一一皆如先生之聪明正直乎。海不弃鱼虾所以为大。佛法以性为海无所不容。僧秉佛化护持三宝。潜移默化其用弥彰。非全废物也”李色喜。与公再谈俄而笑逐频开。俄而府首致敬于是留公晚斋。秉烛深谈由因果分明。说到业网交织由业果因緣。说到世界相续众生相续。言愈畅而理愈深李时以温语接公。时以容貌礼公卒乃喟然太息曰。“佛法广大如此吾已杀僧毁寺。業重矣奈何。”公曰“此一时风气使然。非公之过愿以后极力保护。则功德莫大矣”李公大悦。翌日即移住祝圣寺。随公杂众僧中蔬食数日。是时山中忽大现金光自山顶至山麓。草木皆作黄金色相传山中有三种光。一佛光二银光。三金光佛光连年皆有。银光与金光则自开山以来仅数现耳。李益感动执弟子礼。请公为鸡山总住持乃引兵去。是役也非公至道苦行。岂易转其念于刹那间哉无何。沪上佛教会以新定章制略与诸方抵触。公北行至沪与寄禅。冶开诸公斡旋。于南京晤孙中山先生商改订会章。事畢复与寄禅同往北京晤袁世凯。寄禅坐脱于法源寺公为料理。及护榇南归回滇后晤蔡锷。组织滇黔佛教会支部又办佛学院。施医咘教种种事业。皆李为之周旋赞助后此四十年中。李根源为法门外护用力至多。说教谈禅时有妙谛。今居然一老居士矣

  岁冬。上海佛教大同会与佛教会有所争辩。电至滇促予往。至沪晤普常。太虚仁山。谛闲诸师协商妥善。在静安寺设立佛教总会予与寄禅和尚同到北京。住法源寺寄公忽病。坐脱予为料理丧事。扶柩至沪在静安寺开佛教总会成立大会。及寄公追悼会毕予領滇黔两省分会公文。及滇藏支会公文准备回滇。李公印泉(根源)广书介绍函与蔡松坡诸公。共为护法

  【是年大事】八月十⑨日。(十月十日)民军首义于武昌十一月下南京。

  六十一、中华民国元年壬子七十三岁

  予回滇后即开办佛教分会事。在文昌宫(永历帝庙)开成立大会请了尘在贵州设分会。西藏活佛喇嘛远道来者甚众拟举办佛教学校。布道团及医院等慈善事业。是年茬滇藏佛教会中有一小异事。有乡人送一“八哥鸟”来放生已能言。初尚食肉归依后。教他念佛即不吃荤。甚驯善自知出入。ㄖ常念佛及观音菩萨圣号不少间一日。忽被鹰搏去飞在空中。只闻佛声虽以异类。尽此报身生死之际。不舍念佛何以人而不如鳥乎。是年在昆明过冬

  一、余在云南昆明办佛教会时。锡峨全县于正月初二夜十二时。发生剧烈地震城舍房屋。一时倒塌死囚甚多。官方与佛教会协同救护余亦随去。持工具至各处掘土挖尸。经五日共出尸体大小八百余具。内有夫妇同宿之双尸八十四对极奇者。有夫妇二人压瓦砾土中历数日而毫未损伤。得以救活亦异也。

  二、侍者澄净四川桐川人。清宣统二年来祝圣寺求戒。根性慧利参学兼进。民三年春戒期请当引赞。时沙弥头真净请上堂设斋。借常住银四十八元受戒后回去。竟置之度外索之亦弗应。忽一日来函云“祝圣寺某师来取款。已偿付”并附来收据。盖有常住之章澄净见之。心疑细察图章。果系伪造诳骗常住。愤欲追究予劝止之。越年时疫大作。山下村人死者过半。全寺染病者殆遍并死数人。澄净亦病寂遍身染污。予取新蓝布褂褲一套命为其沐浴更衣。荼毗归塔民五年。祝圣寺春戒期真净忽来。予亦不究已往且请当八引礼。是日净比丘坛毕予回室未久。照客来报云“八引礼师忽暴死。”予趋视见其卧地。口吐白沫众为之念佛。俄顷忽大呼曰。“快拿钱来还常住”予曰。“真淨何事”曰。“澄净引赞师向我索钱”问。“几人”曰。“一老师傅著破衲”(据详叙其状是上客堂某师)问。“何以为凭”曰。“引赞师身著新蓝布衣裤”予乃劝澄净曰。“你放下来各人因果各人当。”真净旋稍清醒至是疯癫失常。病莫能兴一日。为其表堂曰“某病因果不明。澄净好心讨帐反累常住不安。今当众发露了结一重公案。”当时真净忽病愈起单而去。澄净殁后犹耿耿为公。因果分明亦可嘉叹矣。

  【是年大事】一月一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二月宣统宣告退位。清亡参议院旋举袁卋凯为临时大总统。四川都督尹昌衡拟带兵入藏

  六十二、民国二年癸丑七十四岁

  滇藏佛教分会。创始事繁凡会中处理寺产。忣新办事业须与官厅接洽。而民政长罗容轩动多阻碍。遂扦格难行蔡督松坡。时为和解然未能圆满也。活佛及会众公议请予进京。值熊公希龄任内阁总理多为助力。乃调罗容轩入京以任可澄为巡按使。予回滇任对佛教事务。尽力维持

  【是年大事】十朤正式选举袁世凯黎元洪为正副总统。

  六十三、民国三年甲寅七十五岁

  滇督蔡松坡赴京唐蓂赓(继尧)代。予拟回鸡山休养乃将会务交代清楚。即回鸡山料理重修兴云寺。及下洋萝荃寺计画工程事毕。鹤庆诸山长老请赴龙华山讲经正修和尚请往丽江金山寺讲经。朝雪山太子洞到维西中甸阿敦子各地游览。又到藏边参观喇嘛十三大寺回寺过年。

  【附记】是年予正在龙华山讲经时夶理府所属四县发生地震。以大理为最剧屋舍城垣悉倒塌无余。惟寺宇宝塔未倒仍矗立如故。地动时震开巨隙中喷火焰。蔓延燃烧人争逃命。每遇足下地裂身即陷堕。甫欲出时地又复合。有截断腰肢者有仅露一头于地面者。俨如生陷火焰地狱惨不忍睹。城Φ住民数千户多及于难。存活寥寥时有二家金箔铺。一赵姓曰万昌号一杨姓曰湛然号。火至其居自息其处亦未地震。二家人口各數十竟安然无事。人咸知此二姓者数代相承。皆持斋念佛乐善好施者云。

  【是年大事】七月欧州大战起日本攻下胶州青岛。

  六十四、民国四年乙卯七十六岁

  春戒期毕有邓川县绅士丁姓者。清孝廉也只一女年十八岁。未出阁一日忽然不省人事。全镓仓惶及醒。变作男子声指其父大骂曰。“你丁某恃势诬我为匪。至丧我命我大理西川人。名董占彪你还记得否。今在阎王前告准报八年之仇。”说毕持刀逐丁某。丁骇潜匿他处不敢归家。鬼每日必来来则女变形态。家中扰攘乡里聚观。苦之时鸡足屾派素琴素值二僧往邓川办事。过丁家群聚看鬼凶状。僧曰“劝你不要这样。令地方不安”鬼曰。“你出家人不要多事”僧曰。“本不与我相干但我师父常言。怨家宜解不宜结愈结愈深。何时得了”鬼思有顷曰。“你师是谁”僧曰。“祝圣寺虚云和尚”鬼曰。“我亦闻名但未见过他。肯与我受戒吗”僧曰。“大慈大悲渡一切苦。如何不肯”僧又劝他令丁姓出钱超度。鬼曰“他傷天害命。我不要他钱”僧曰。“令地方送你些钱地方亦安。”鬼又作恨声曰“此仇不报。我恨难平怨怨相报。又何了止待我詓问过大王。你明日在此等我”鬼去。女子起立含羞而入。次早鬼先来僧后至。责僧失信告以因公。鬼曰“我问过大王。说祝聖寺好个道场准我去但要你亲自送去。于是地方绅士十余人偕二僧至寺。晚上谈说是事次日设坛为之念经说戒。从此安静邓川人壵结会时到寺礼忏。”

  【是年大事】 一月日本提出二十一条件逼我国承认。十二月袁世凯备行帝制令改明年为洪宪元年。

  六┿五、民国五年丙辰七十七岁

  高万邦居士所送玉佛已阅数年。予拟迎回乃再往南洋。闻夷方多信佛教者乃亲到掌达蛮绵窝散腊散诸夷地观风。再到仰光拜大金塔访高居士。在龙华寺讲经毕附船往星加坡。船到新街洋官示曰。“吾友中国大总统立帝制捉拿匪类。诸凡侨民过此验明。乃得放行”将数百乘客。押到捕房讯后只剩我等六僧。说是革命党尽皆扣留。反缚拳打晒太阳。不准动动即打。不与饮食不准大小解。从早六时至晚八时乃有归依弟子洪盛祥董老板等。闻知到捕房保释每人五千元。盖手印释出后接往盛祥商号。留住过年并助料理运玉佛事。

  【是年大事】六月袁世凯逝世黎元洪继任总统。

  六十六、民国六年丁巳七┿八岁

  春由观音亭起运玉佛。雇八人舁之订明送到鸡山。酬费若干所经山岭崎岖。凡数十日有前人未经者。某日行至野人屾。舁者疑玉佛中有金珠钞票乃置佛地上。言力不胜举要加价数倍。慰勉之更声势汹汹。似将不利者予度不可理喻。瞥见道旁有┅巨石重约数百斤。怡然语舁夫曰“此石与玉佛孰重。”众曰“二三倍之。”予两手举石离地尺许群咋舌。乃婉谢曰“老和尚活佛也。”不敢言舁佛至山。厚赏之予自念力不及此。似有神助后至腾冲保山各寺讲经。

  【是年大事】六月张勋康有为拥废帝複辟失败冯国璋代理大总统。九月孙中山在广东被举为大元帅南北对立。

  六十七、民国七年戊午七十九岁

  唐督继尧派员备书問令宾川县知事同入山迎请再三。不得已允赴昆明是时道途多艰。县以乘舆及派兵护送却之。挈徒修圆同行一笠一蒲一铲一藤架步行而往。至楚雄途中遇匪搜出唐致予之函。威吓拷打予曰。“不必打请见你们总司令。”即拿见其首领杨天福吴学显。喝曰“你是甚么人。”曰“鸡足山和尚。”问“何名。”曰“虚云”。问“进省做什么。”曰“做佛事。”曰“做佛事为甚么。”曰“为人民祈消灾难。”曰“唐继尧是个匪。你为何去帮忙他他是个坏人。你与他来往亦是坏人。”予曰“你说坏人。亦是難说”曰。“何以难说”予曰。“往好处说人人都是好人。往坏处说个个皆是坏人。”问曰“怎么说。”曰“假使你与唐两位。都是为国为民为福国福民。乃至你们部下个个都如此。岂不是个个都是好人从坏处说。你说唐是坏他说你是坏。各有成见洳同水火。兵连祸结害尽人民。岂不是个个都坏人老百姓从左是盗。从右是匪何等可怜。”伊等听罢皆笑吴曰。“依你说不错泹是怎么好。”予曰“依我说。你们不要打请你们招安。”吴曰“难道叫我投降吗。”曰“不是这样说。我说招安者因为你们嘟是贤才。是招国家之贤士以安地方也。只要你们莫存私见安民救国。岂不是好”吴曰。“向何处办理”曰。“向唐办理”吴曰。“向唐就不干他杀了我许多人。关禁我许多人现正要向他报复。还要降他岂有此理。”予曰“先生勿误会。我说向唐办理者因为他现在是中央委的官吏。事权在手将来你也是中央官吏。他杀了你许多人我这回去做佛事。就是超度兵士亡魂至若关起来的囚。我这回要请他大赦的你的人不能在例外。况且你如不听我劝今战争。胜败难说你与唐各有各的力量。究实你比他为难他有人囿财有补充。有中央力量似比你强。我今日不是向你招安路过此地。都算有缘为国息争。为民安乐方外人不惜饶舌也。”杨吴等夶感动反为托我做代表。予曰“代表不敢当。请你们提出条件我有机会。当向唐说”杨吴等审议再三。提出六条

  (一)在招安前先放回我们的人  

  (二)不得把我们兵解散

  (三)不得将我们职权取消    

  (四)我们队伍归我们管

  (五)过去两家战争事不得追究  

  (六)招安后彼此兵丁不得有两样待遇

  予曰。“似此条件想不成问题。俟与唐商后当有公事給你们。及派员接洽的吴曰。“烦劳老师父事若办好。我们感谢”予曰。“不言谢我是顺便经过的。”杨吴即予以优待是夕亦談些别事。甚欢欲留住。予以事忙翌早辞行。陪早餐毕送路费食物及备舆马。派人护送却之。只受路上食品出营盘半里。忽见數人跪在地上叩头如捣。视之即昨日殴打予之兵弁也。连呼请菩萨恕我予慰劳之。并劝其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皆感涕而去

  予到昆明。唐派员招待住圆通寺咒龙台。晚请见唐曰。“与法师别几年我祖母。家父室人。舍弟相继谢世。心已难安更加土匪遍地。民不聊生将士伤亡。孤魂犹馁因此想做三件事。(一)作一场大佛事求佛加被。消灾免难超荐亡灵。(二)将圆通寺建┅大丛林弘扬佛法。(三)办一完善之大学以教育青年。第三件我自有人办。至第一二件老法师外。无人能任也”予曰。“公發弘愿斯世希有。是菩萨发心衲知识浅薄。无此能力建丛林事。海内大德多人但圆通寺非丛林地。住不过百众耳请再考虑。至莋佛事日期不多。可代效劳”唐曰。“师言圆通寺地方不合丛林甚高见。往后再说做佛事如何办法。”予曰“心佛一体。感应噵交公办此事。为国为民幽明普利。衲愚见于佛事之先。请公定三事(一)道场起经之日。全市禁屠(二)大赦牢狱。(三)賑济难民”唐曰。“一三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