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三种境界理想境界

桃花源记注释
桃花源记注释
范文一: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因看不惯世俗险恶,辞官回家,从此隐居,是田园诗派的鼻祖,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又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的年号(376~396)。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武陵: 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为业:以,,,,为生。为:作为。缘:沿着、顺着。行:前行,这里指划行。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忽逢:忽然遇到。夹岸:两岸。杂:别的,其它的。芳:指花。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甚:很,非常。异:对···感到诧异。欲:想要。穷: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于是,就。得:看到。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若:好像。舍:舍弃,抛开。初:开始。才:副词,仅仅,刚刚。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通:通过。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意思;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现在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总意)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领悟。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舍:房屋。平:平坦。旷:宽阔。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之:这。属:类。阡(qiān)陌(mò)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 (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其:那。种作:耕田劳作。着:穿着。悉:都。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垂髫,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并:表承接(顺接),而且。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乃大惊的乃):副词,于是,就。大:很,非常。从来:从,,,,地方来。具:详细、详尽。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要(yāo):通“邀”,邀请。咸:副词,都,全问讯:询问消息。语:(yù)向.........人说,告诉云:说。先世:祖先。妻子:指妻子、儿女。邑人:同乡的人。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复:再,又。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间隔:断绝来往。今: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然。无论:不要说,通俗点讲是更不用说,(更)不必说。叹惋:感叹,惋惜。延至:邀请到。延,邀请。为:无义。具言:详细地说。(所+动词 构成名词性结构)具:详细。停:待。辞去:辞别离开。语:对,,,,说。不足:不必,不值得。为:向、对。道:说。既:已经;,,,,之后。得:找到。便扶向路: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动词,作标记。及:到了。郡下:指武陵郡城下。诣: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即:立即。遣:派遣。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名词性) 所单独可不翻译。遂:终于。复:又,再。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刘子骥:即刘驎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高尚:品德高尚。欣然:高高兴兴的样子。规:计划,打算。寻:随即,不久。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问津:本指打听渡口,这里是访求寻找的意思。 津,渡口。考点1.重要实词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2.重要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竟然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 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3.多词一义(2)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 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 都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4.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今义:唾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5.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6.一词多义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欲穷其林(尽,穷尽)
穷冬烈风(深)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7.同义词都——1)悉:悉如外人
2)皆:皆叹惋
3)咸:咸来问讯
4)并:并怡然自乐
5) 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
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
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8.古汉语句式1)判断句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2)省略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省主语: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省宾语: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省介词:例二:林尽水源(是文体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桃花源记》的文体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好像是小说,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记,又好像是寓言;实际上却又是序跋类文体中的诗序。这都是根据题目中的“记”这种古代文体衍生翻新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文体解读。所以我们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一篇志怪小说。原文地址: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字渊明。曾做过几年小官,因看不惯世俗险恶,辞官回家,从此隐居,是田园诗派的鼻祖,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又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后世称他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太元:东晋孝武帝司马曜(yào)的年号(376~396)。世外桃源: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千百年来,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世外桃源”。(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在客观上也反映了人民摆脱压迫、摆脱剥削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一定程度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比喻不受外面影响的生活安乐、环境幽静的美好地方。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武陵: 古代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为业:以,,,,为生。为:作为。缘:沿着、顺着。行:前行,这里指划行。远近:偏义复词,这里指远。忽逢:忽然遇到。夹岸:两岸。杂:别的,其它的。芳:指花。鲜美:鲜艳美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而纷乱的样子。甚:很,非常。异:对···感到诧异。欲:想要。穷:穷尽。这里是“走到,,,,的尽头”的意思。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动词。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于是,就。得:看到。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的不真切的样子。若:好像。舍:舍弃,抛开。初:开始。才:副词,仅仅,刚刚。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通:通过。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敞亮的意思;开朗:地方开阔;光线充足、明亮。指一下子出现了开阔明亮的境界。现在形容一下子明白了某种道理;心情十分舒畅。(总意)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形容对某一问题从长期思索不解而后忽然领悟。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舍:房屋。平:平坦。旷:宽阔。俨(yǎn)然:整齐的样子。之:这。属:类。阡(qiān)陌(mò)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南北走向的叫阡,东西走向的叫陌。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 (村落间)鸡鸣狗叫的声音,彼此都可以听得见。相闻,可以互相听到。其:那。种作:耕田劳作。着:穿着。悉:都。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垂髫,垂下来的头发,这里指小孩子。黄发,旧指长寿的特征,这指老人。并:表承接(顺接),而且。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 乃(乃大惊的乃):副词,于是,就。大:很,非常。从来:从,,,,地方来。具:详细、详尽。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要(yāo):通“邀”,邀请。咸:副词,都,全问讯:询问消息。语:(yù)向.........人说,告诉云:说。先世:祖先。妻子:指妻子、儿女。邑人:同乡的人。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复:再,又。焉:兼语词,从这里。相当于“于之”,“于此”。间隔:断绝来往。今:现在。 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然。无论:不要说,通俗点讲是更不用说,(更)不必说。叹惋:感叹,惋惜。延至:邀请到。延,邀请。为:无义。具言:详细地说。(所+动词 构成名词性结构)具:详细。停:待。辞去:辞别离开。语:对,,,,说。不足:不必,不值得。为:向、对。道:说。既:已经;,,,,之后。得:找到。便扶向路:就顺着原来的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记号。志:动词,作标记。及:到了。郡下:指武陵郡城下。诣:到,拜访。特指到尊长那里去。说如此:说明了像这种情况。如此,判断句,像这样即:立即。遣:派遣。 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做的标记。(名词性) 所单独可不翻译。遂:终于。复:又,再。得:取得,获得,文中是找到的意思。南阳: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刘子骥:即刘驎之,字子骥,东晋南阳(今河南南阳)人。《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高尚:品德高尚。欣然:高高兴兴的样子。规:计划,打算。寻:随即,不久。未果:没有实现。果:实现。问津:本指打听渡口,这里是访求寻找的意思。 津,渡口。考点1.重要实词缘、异、穷、具、咸、妻子、邑人、绝境、间隔、无论、语、足、及、诣、津、鲜美、属、阡陌、黄发垂髫、叹惋、语云2.重要虚词乃(1)见渔人,乃大惊:竟然
(2)乃不知有汉:竟然
为(1)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对
其(1)欲穷其林:这
(2)其中往来种作:代词 代桃花源
(3)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
(4)得其船:自己的
(5)太守即遣人随其往:代渔人3.多词一义(2)便要还家、延至其家:要,通“邀”, 邀请
(3)悉如外人、咸来问讯、皆叹惋: 都
(4)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说
(5)乃大惊、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4.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对已婚男子的配偶的称呼,指妻子)
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颜色鲜艳美丽;今义:指食物的新鲜美味)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运输事业)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间隔(古义:隔绝; 今义:两个地方分隔开)俨然(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缘(古义:沿着 ;今义:缘故,缘分)津(古义:渡口。指访求、探求的意思。 今义:唾液)外人(古义:特指桃花源外的人;今义:局外人)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仿佛(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今义:似乎,好像)
开朗(古义:土地开阔;今义:乐观,畅快 多形容性格)扶(古义:沿、顺着;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志(古义:做标记;今义:志气,志向)延(古义:邀请;今义:延伸,延长)悉(古义:全,都;今义:熟悉)咸(古义:全,都;今义:一种味道)既(古义:已经;今义:关系连词,既然)寻(古义:随即,不久;今义:寻找)向(古义:以前的,旧的;今义:方向, 对,,)果(古义:实现;今义:果实,结果)5.词类活用尽(林尽水源):形容词用作动词,消失。
异(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用为动词的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前(复前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穷(欲穷其林):形容词用作动词,(穷尽,走到尽头。)
焉(不复出焉):兼词,“于之”,即“从这里”。
志(寻向所志/处处志之):做标记,名词作动词。
果(未果):名词作动词,实现6.一词多义②寻病终(副词“不久”)
舍:①便舍船(舍(shě),动词,舍弃。)
②屋舍俨然[舍(sh?),名词,“房屋”)
中: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①处处志之(动词,“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志,独字译为做标记.与所连用,译为'所做的标记')
之:①忘路之远近(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可译为“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代词,“这件事”)
③处处志之(助词,起协调音节作用,无实意)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读w?i,动词,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读w?i,介词,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向:①寻向所志(原来)
②眈眈相向(对着)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
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
欲穷其林(尽,穷尽)
穷冬烈风(深)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贫穷)7.同义词都——1)悉:悉如外人
2)皆:皆叹惋
3)咸:咸来问讯
4)并:并怡然自乐
5) 具:具答之
沿着------1)缘:缘溪行
2)扶:便扶向路
邀请—1)要:便要还家
2)延:余人各复延至其8.古汉语句式1)判断句例: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也”表判断。句意: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2)省略句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是“(村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的省略。句意:(村人)看见了渔人,都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回答(村人),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省主语:例一: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是“〈小口〉仿佛若有光”的省略。句意:山上有一个小洞口,〈小口里面〉好像有些光亮。)例二:便舍船,从口入。(是“〈渔人〉便舍船,从口入”的省略。句意:〈渔人〉就丢下船,从洞口进去。)本文省略主语有多处,如:“(小口)初极狭,才通人。”“(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其中,(人们)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村中人)见渔人,乃大惊,问(渔人)所从来。(渔人)具答之。(村中人)便要(渔人)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村中人)皆叹惋。”翻译时一并补出。省宾语:例一:问所从来(是“问之所从来”的省略。“之”代“渔人”。句意:问〈渔人〉从哪里来。)省介词:例二:林尽水源(是文体记:可以是游记和碑记(或铭记)(主要的还是游记)。游记是收在文集中的记叙游览山川名胜活动、描写景物、用来抒发感情,让思想在风中飘荡的一种文体(散文)。相当于现在的记叙文,有的夹有一点议论,更像散文。《桃花源记》的文体就妙在“四像”而又“四不像”——好像是小说,又好像是散文;好像是游记,又好像是寓言;实际上却又是序跋类文体中的诗序。这都是根据题目中的“记”这种古代文体衍生翻新出来的现代意义上的文体解读。所以我们可以说《桃花源记》是一篇小说,一篇志怪小说。
范文二:(1)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的诗人。(4)缘:循,沿着。(5)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6)异:诧异。(7)尽:尽头。(8)才:仅。(9)俨然:整齐的样子。(10)属:类。(11)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南北小路叫阡,东西小路叫陌。(12)悉:尽,全。(13)黄发:指老人。(14)垂髫(tiáo):指儿童。髫,古代小孩的垂发。(15)要:通“邀”。(16)咸:都。讯:消息。(17)邑人:同乡(18)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19)间隔:隔离。(20)乃:竟然。(21)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22)延:邀请。(23)扶:沿着、顺着。(24)向:原先。(25)处处志之,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26)郡下:指武陵郡城下。(27)寻向所志,志:标记(28)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29)刘子骥:名驎(lín)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30)规:计划。(31)未果:没有成为事实。(32)寻:随即,不久。(33)问津:问路,访求。津,渡口。(34)遂:终于出自本文成语:怡然自乐、豁然开朗、无人问津、世外桃源、落英缤纷 不足为外人道、阡陌交通。【古今异义】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今义:多为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滋味好)交通(古义:交错相通;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不足(古义:不值得、不必;今义:不够)仿佛(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好像)如此(古义:像这样;今义:这样)【一词多义】舍:舍弃 便舍船 寻:寻找 寻向所志房子 屋舍俨然 不久 寻病终志: 做标记 处处志之 向: 以前 寻向所志做的标记 寻向所志 对着 眈眈相向
原文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桃源中人看见渔人,竟然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范文三:桃花源记
陶渊明晋太元2中,武陵3人捕鱼为4业5。缘6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7岸数百步8,中无杂9树,芳草鲜美,落英10缤纷11。渔人甚12异13之。复14前15行,欲穷16其17林。 林尽水源18,便19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20若21有光22。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23。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24。土地平旷25,屋舍俨然26,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7。阡陌交通28,鸡犬相闻29。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30如外人31。黄发垂髫32,并33怡34然35自得。见渔人,乃36大惊,问所37从38来,具39答之。便要40还家,设41酒杀鸡作食。村中闻42有11 选自《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xún)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2 [太元] 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3 [武陵] 郡名,现在湖南常德一带。 4 [为] 作为。 5 [业] 职业。 6 [缘] 顺,沿。 7 [夹] 处于某物的两旁。 8 [步] 古代长度单位。 9 [杂] 混杂,不纯。 10 [落英] 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11 [缤纷] 繁多的样子。 同义复词。 12 [甚] 很。 13 [异] 形容词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 14 [复] 副词。相当于“再”。 15 [前]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前。 16 [穷] 极,尽。这里做动词。 17 [其] 指示代词。“那”、“那些”。 18 [林尽水源] 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9 [便] 副词。就,随即。 20 [仿佛] 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21 [若] 如同,像。 22 [光] 明亮,光辉。 23 [才通人] 仅容一人通过。 24 [豁然开朗]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25 [旷] 辽阔,宽大。 26 [俨(y?n)然] 整齐的样子。 27 [属] 类。 28 [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29 [相闻] 可以互相听到。 30 [悉] 全部,都。 31 [外人] 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32 [黄发垂髫] 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33 [并] 副词。一起,一并。 34 [怡] 喜悦、快乐。 35 [然] ,,,,的样子。 36 [乃] 连词。表示顺接。于是、便。 37 [所] 处所,地方。 38 [从] 介词。表示起点,相当于“自”、“由”。 39 [具] 皆、都。 40 [要{y?o}] 通“邀”,邀请。 41 [设] 陈列,设置。此人,咸43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44,不复出焉,遂45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46不知有汉,无论47魏晋。此人一一为48具言49所闻,皆叹惋50。余人各复延51至其家,皆出52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53为54外人道也。”既55出,得其船,便扶向路56,处处志57之58。及郡下59,诣60太守,说61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62,遂63迷,不复得路。南阳64刘子骥65,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66。未果67,寻68病终,后遂无问津69者。
4243 [闻] 听到。
[咸] 都。 44 [绝境] 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45 [遂] 副词。就,于是。 46 [乃] 表示两事情理相悖或事出意外。却、反而、竟然。 47 [无论] 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48 [为] 介词。替,给。 49 [具言] 详细地说出。 50 [叹惋] 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 51 [延] 邀请。 52 [出] 拿出。 53 [足] 值得,配。 54 [为] 介词。根,同。 55 [既] 副词。已经。 56 [便扶向路] 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57 [志] 标志、标记。这里是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58 [之] 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意。 59 [及郡下] 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60 [诣(yì)] 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61 [说] 告诉 62 [寻向所志] 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63 [遂] 终于。 64 [南阳] 郡名,治所在现在河南南阳。 65 [刘子骥] 名驎(lín)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66 [规] 计划。 67 [未果] 没有实现。 68 [寻] 随即,不久。 69 [问津] 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范文四:《桃花源记》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2.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3. 缤纷:繁多的样子.4.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5.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6. 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7.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8. 俨然:整齐的样子。 9. 属:类。10.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 11. 阡陌:田间小路。 12.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3. 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14.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15.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6.要:通“邀”,邀请。17.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8.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
19.具言:详细地说出。
20.叹惋:感叹,惋惜。2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 22.扶,延.顺着。 23.向,从前的.旧的。
24.及郡下:到了郡城。25.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6.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7. 遂:终于。28.南阳:郡名,治所在河南南阳。
29.规:计划。
30.未果:没有实现。
31.寻:随即,不久。32.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33.津,渡口。1《陋室铭》1.选自《刘禹锡集》。 2.陋室:简陋的屋子。3.“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4.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仙人多居住在山上。20.案牍:官府的公文事务。5.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了灵异的(水)了。21.劳形:使身体劳累。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敢到简陋了)。 7.斯,这。 8.惟,只。9.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10.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11.苔痕上阶绿,草舍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舍青葱,影入帘里。 12.鸿儒:博学的人。213.鸿,大。15.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16.调素琴:调,弄,这里指弹(琴)。 17.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18.金经:指佛经。19.丝竹:琴瑟、萧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22.形,形体,身体。2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敬仰。24.诸葛: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 25.子云:指杨雄,西汉文学家。26.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爱莲说》1.《爱莲说》的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蕃(fán):这里指多,(草木)茂盛。 3.晋陶渊明独爱菊: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5.淤泥:池塘里积存的污泥。染:沾染(污秽) 13.亭亭净植: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植:立 14.亵(xiè)玩:玩弄。 15.亵:亲近而不庄重. 16.隐逸者:隐居的人。17.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6.濯(zhuó)清涟而不妖: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因为牡丹十分妖艳,所以这样说。 不显得妖媚。 18.君子:道德高尚的人。7.濯,洗涤。19.噫(yī):叹词,相当于“唉”,表叹息。 8.清涟,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这里指清水。 20.菊之爱:对于菊花的爱好。 9.妖,美丽而不端庄。21.鲜(xiǎn):少。10.不蔓不枝: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2.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13.亭亭:耸立的样子。 23.宜乎:宜,应当。《核舟记》1. 奇巧人:指手艺奇妙精巧的人
4. 为:做,这里指雕刻。
2. 径寸之木:直径一寸的木头。 5. 器皿:指盛东西的日常用具。
3. 径:直径。6.以至:以及。37.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刻成(各种事物的)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8.罔:无,没有。 9.罔不:无不,全都。 10.因:顺着,就着。 11.势:(木头的)形状。 12.象:模仿,这里指雕刻。 13.形:(物品的)形象。 14.各:各自。 15.具:具有。16.情态:神情姿态;神情神态。
17. 尝:曾经。
18. 贻:赠。
19. 余:我。20. 盖大苏泛赤壁云:刻的应当是苏轼乘船游赤壁的故事。21.盖:表示推测的句首语气词。 22.泛,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23.约:大约。24.有(yòu):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5奇(jī):零数。26. 高可二黍许:大约有二个黄米粒那样高。 27.可,大约。 28许,上下、左右。29.中轩敞(chǎng)者为舱:中间高起开敞的部分是船舱。 30轩:高起。 31.敞:宽敞。 32为:是。33. 箬篷: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34. 雕栏相望焉: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43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里的文句。38.徐:缓缓地,慢慢地。 39.兴:起。40.石青糁(sǎn)之: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41.糁:涂。42.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43.髯(rán):两腮的胡须。这里泛指(长)胡须。
44.居:位于。45.佛印:人名,是个和尚,苏轼的朋友。
46.鲁直:宋代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字鲁直。
47.执:拿着。48.手卷:横幅的书画卷子。
49.卷端:指画卷的右端。
50.卷末:指画卷的左端。51.如有所语:好像在说什么话似的。 52.语,说话。53.微侧:略微侧转(身子)。54.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苏东坡的左膝和黄庭坚的右膝)。 55.比,靠近。56.各隐卷底衣褶中:各自都隐蔽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意思说,从衣褶上可以看出相并的两膝)。
57.绝类弥勒:极像佛教的弥勒佛菩萨。 58.类,像。59.矫首昂视:抬头仰望。 60.矫,举。61.不属(shǔ):不相类似。
62.卧右膝:卧倒右膝。
63.诎:通“屈”,弯曲。64.念珠:信佛教的人念佛时用以计数的成串珠子。65.倚之:(左臂)靠在左膝上。
66.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67.历历:分明可数的样子。
68.楫:船桨。
69.舟子:撑船的人。70.椎髻:椎形发髻,属于词类活用。
71.衡:通“横”,横着。74.其人视端容寂:那个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75.若听茶声然:好像在听茶水开了没有的样子。 76.若,,,,然:相当于“好像,,,,的样子”。
77.船背稍夷:船的顶部稍平。 79.夷,平。80虞山王毅叔远甫:常熟人王毅字叔远。 81.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用附于字之后。82.了了:清清楚楚、清楚明白。
83.墨:黑。
84.篆章:篆字图章。87.曾不盈寸:竟然还不满一寸。 89.盈,满。90.简:挑选。同“拣”,挑选。
91.修狭:长而窄。92.技亦灵怪矣哉:技艺也真神奇啊!矣和哉连用有加重惊叹语气的作用。《大道之行也》1. 选自《礼记·礼运》。2.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3. 礼 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4. 行:施行。55.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6. 为:是,表判断。7. 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8. 与:通“举”,推举,选举。
9. 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10. 亲:以,,,,为亲,把,,当作父母11. 子:以.......为子,把,,当作子女
12. 矜(guān):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13. 寡:老而无夫的人。 14. 孤:幼而无父的人。 15. 独:老而无子的人。 16. 废疾:残疾人。
17. 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18.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9. 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20. 归:指女子出嫁。21.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2. 恶(wù):憎恶。
23. 藏:私藏。 24. 于:在。25.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
26. 是故:因此,所以,这样一来。
27. 谋闭而不兴:奸邪之谋不会发生。 28. 闭:杜绝。 29. 兴:发生。30. 盗窃乱贼而不作: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31. 乱:指造反。 32. 贼:指害人。 33. 作:兴起。
34. 故:所以。
35. 外户:泛指大门。
36. 闭:用门闩插门。
37. 谓:叫做。
38. 大同:指理想社会 39. 同:有和、平的意思。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6
范文五:武陵人捕鱼为业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中无杂树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 欲穷其林 便舍船 初极狭 才通人 土地平旷 良田 阡陌交通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闻所从来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咸来问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注释 桃花源记》 为业 作为职业 缘溪行 之 忽逢桃花林 助词, 助词,的 逢 夹岸数百步 遇见 芳草鲜美 里面没有别的树木 落英 落花 落英缤纷 对这种景况很感惊异 甚异之 对这种景况很感惊异 复前行 欲穷其林 欲 想要 其 便舍船 代词, 代词,这 初极狭 舍 离开 初极狭 极 很 豁然开朗 仅容一个人通过 仅容一个人通过 屋舍俨然 平旷 平坦空旷 美池 肥沃的土地 阡陌交通 阡陌 阡陌交通 田间小路 其中往来种作 相闻 互相听到 种作 耕种劳作 悉如外人 如 悉如外人 像 老人小孩 怡然 快乐的样子 问他从什么地方来 还 回 作食 做饭菜 咸 都 率 率领 邑人 乡邻 遂 于是, 于是,就 乃 竟然 具 详细 闻 知,了解 延 邀请 辞 告辞 语 告诉 既 已经 向 从前, 从前,旧 诣 拜访 遣 派 其 代词, 代词,他 闻 听说 欣然 高兴 没有实现 问津 问路,访求 问路, 并怡然自乐 乃大惊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缘 忽 数百 鲜美 缤纷 复 穷 便 初 狭 俨然沿着 忽然 几百 鲜艳美丽 繁多的样子 再 ,又 尽 于是 刚开始 狭窄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 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整齐的样子 美丽的池塘 交通 交错相同 往来 来来往往 悉 都 外人 桃花源以外的人 都 并 乃 于是, 于是,就要 , 通“邀” 邀请 摆设 闻 问讯 妻子 绝境间隔听说 探问消息 妻子和儿女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隔离不通音讯遂与外人间隔 乃不知有汉 具言所闻 具言所闻 延至其家 辞去 此中人语云 既出 便扶向路 诣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 即遣人随其往 闻之 欣然规往 未果 后遂无问津者遂与外人间隔 无论魏晋 具言所闻 皆叹惋 延至其家 辞去 不足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即遣人随其往 即遣人随其往 遂迷 闻之 欣然规往 寻病终无论 言 叹惋 其 去 不足 扶 志 即 随 遂 之 规 寻不要说 说 感叹惊讶 代词, 代词,自己的 离开 不值得 沿,顺着 做标记 立即, 立即,马上 跟随 终于 代词, 代词,指这件事 计划 不久阅读详情:武陵人捕鱼为业 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 中无杂树 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欲穷其林 欲穷其林 便舍船 初极狭 才通人 土地平旷 良田 阡陌交通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闻所从来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咸来问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为业 之 逢 落英甚异之欲 其 舍 极 平旷 阡陌 相闻 种作 如 怡然 还 作食 咸 率 邑人 遂 乃 具 闻 延 辞 语 既 向 诣 遣 其 闻 欣然 问津《桃花源记》注释 桃花源记》 缘溪行 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复前行 欲穷其林 便舍船 初极狭 初极狭 豁然开朗 屋舍俨然 美池 阡陌交通 阡陌交通 其中往来种作 其中往来种作 悉如外人 悉如外人 并怡然自乐 乃大惊 便要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缘 忽 数百 鲜美 缤纷 复 穷 便 初 狭 俨然 交通 往来 悉 外人 并 乃要设 闻 问讯 妻子 绝境间隔遂与外人间隔 乃不知有汉 具言所闻 具言所闻 具言所闻 延至其家 辞去 此中人语云 既出 便扶向路 诣太守 即遣人随其往 即遣人随其往 闻之 欣然规往 未果 后遂无问津者遂与外人间隔 无论魏晋 具言所闻 皆叹惋 延至其家 辞去 不足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即遣人随其往 即遣人随其往 遂迷 闻之 欣然规往 寻病终无论 言 叹惋 其 去 不足 扶 志 即 随 遂 之 规 寻阅读详情:《桃花源记》翻译 桃花源记》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原文 译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生。 忽逢桃花林, 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小溪向前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 他沿着小溪向前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见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 长达几百步,里面没有别的树 没有别的树木 花草鲜艳 美丽,落花繁多 繁多。 长达几百步,里面没有别的树木,花草鲜艳、美丽,落花繁多。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对这种景况很感惊异。 往前走, 走到桃林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 他对这种景况很感惊异。又往前走,想走到桃林的尽头。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 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 光亮。 光亮。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 然开朗。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渔人于是离开 离开船 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 洞口很狭窄, 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 渔人于是离开船,从洞口进去。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 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变得开阔敞亮了 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平旷,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齐 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 桑树、竹林之类。 平坦开阔 整齐, 池塘, 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齐,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田间 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交错相通, (村落间 鸡鸣狗叫的声音 小路交错相通, 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人们来来往往 耕种劳作,男人女人衣服装束,都和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 来来往往, 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人女人衣服装束,都和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人和 孩子, 十分和悦快乐。 孩子,都十分和悦快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 于是非常惊讶 问他是从什么地方来 渔人详细地回答他 看见了渔人, 非常惊讶, 什么地方来。 那里的人看见了渔人,于是非常惊讶,问他是从什么地方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他, 那里的人就邀请他回到自己家里去 摆酒杀鸡做饭 就邀请他回到自己家里去, 杀鸡做饭菜 那里的人就邀请他回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探问消息 探问消息。 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探问消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 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 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率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 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外面的人隔离不通音讯。 外面的人隔离不通音讯 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和外面的人隔离不通音讯。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 更不用说魏 晋两朝了。 汉朝, 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渔人逐个为 桃花源里的人详细地说出他所知道的一切。他们都感叹惊讶 惊讶。 桃花源里的人详细地说出他所知道的一切。他们都感叹惊讶。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 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里 都拿出酒饭。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离 其余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里,都拿出酒饭。渔人逗留了几天后,告辞离 村里人告诉他道: 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告诉他道 开。村里人告诉他道:“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渔人出来以后 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 回去,处处做标记。到了郡城, 出来以后,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做标记。到了郡城,拜见太 说了这事。 守,说了这事。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 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终于迷失了方向 前往, 标记, 迷失了方向, 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往,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 往桃源的路了 路了。 往桃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 高尚的 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 计划前往 实现。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说这件事后,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 不久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不久因病去世。此后就再也没有人探寻桃花源了。
范文六:桃花源记——东晋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 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了。【注释】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行船。 远近:偏义副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夹着两岸生长。 杂:别的,其它的。 芳:泛指花卉。 鲜美:鲜嫩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对,,,,感到诧异欲:想要。 穷:走完。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处就没有了。 便:于是,就。 得:看见。 仿佛:好像。
若:好像。 舍:放弃。 初:起初,刚开始。 才:仅仅。 通:通过。复:又。 行:行走。 豁然开朗:开阔明亮。平:平坦。 旷:宽阔。 舍:房屋。
俨然:整齐的样子。 之:助词,起语法作用,无实意。 属:类。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种作:耕种劳作。 悉:全,都。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乃(乃大惊的乃):于是,就。 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详细、详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通“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讯:消息。
问讯:询问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妻子:指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的人。乡邻。
率:率领。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复:再,又。 间隔:隔绝 今:现在。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然。 无论:不必说。(古今异义)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为:给。具言:详细地说。(具:详细、具体。)叹惋:感叹、惋惜。 停:停留。 辞:告辞。
去:离开 语:对,,,,说,告诉。 不足:不值得。 为:介词,向、对。
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原来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及:到达。诣:拜访。 如此:像这样。 即:立即,马上。遣:派遣。寻向所志:寻找原先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标记。向:原来的。
遂:最终。 复:再。 得:找到。高尚:品德高尚。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打算。
未果:没实现。 果:实现。 寻:不久。 终:死亡。 问津:探访,访求。【一词多义】寻: ①寻向所志:寻找 ②寻病终:不久
舍: ①便舍船:离开②屋舍俨然:房屋中: 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①处处志之: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所做的标记
之: ①忘路之远近: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这件事③处处志之:音节助词,无意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其 ①欲穷其林:这 ②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志”通“记”,做标记
“缘”通“沿”,沿着。
“具”通“俱”,完全,详尽桃花源记——东晋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口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恰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现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靠捕鱼谋生。(有一天)他顺着小溪划船,忘了路程的 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在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纷纷。渔人非常诧异。再往前走,想走到这林子的尽头。(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是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似的。(渔人)就离了船,从洞口进去。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舍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那里面的人)见了渔人,竟大吃一惊,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那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备酒杀鸡做饭菜(款待他)。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人(为他们)详细地介绍了自己所听到的事,南阳刘子骥,是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就再也没有问路访求(桃花源)的人了。【注释】为:作为。 缘:沿着,顺着 行:行船。 远近:偏义副词,这里指远。 忽逢:忽然遇到。
夹岸:夹着两岸生长。 杂:别的,其它的。 芳:泛指花卉。 鲜美:鲜嫩美丽。
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缤纷:繁多的样子。 甚:很,非常。
异:对,,,,感到诧异欲:想要。 穷:走完。林尽水源:桃林在溪水发源处就没有了。 便:于是,就。 得:看见。 仿佛:好像。
若:好像。 舍:放弃。 初:起初,刚开始。 才:仅仅。 通:通过。复:又。 行:行走。 豁然开朗:开阔明亮。平:平坦。 旷:宽阔。 舍:房屋。
俨然:整齐的样子。 之:助词,起语法作用,无实意。 属:类。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交通,交错相通。
鸡犬相闻:(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种作:耕种劳作。 悉:全,都。 并:都。 怡然:愉快、高兴的样子。乃(乃大惊的乃):于是,就。 大:很,非常。 从来:从,,,,地方来。 具:详细、详尽。
之:代词,指代桃源人所问问题。 要:通“邀”,邀请。 咸:副词,都,全 讯:消息。
问讯:询问消息。 云:说。 先世:祖先。 妻子:指妻子、儿女。 邑人:同乡的人。乡邻。
率:率领。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复:再,又。 间隔:隔绝 今:现在。乃(乃不知有汉的乃):竟然。 无论:不必说。(古今异义) 延至:邀请到。(延,邀请。)
为:给。具言:详细地说。(具:详细、具体。)叹惋:感叹、惋惜。 停:停留。 辞:告辞。
去:离开 语:对,,,,说,告诉。 不足:不值得。 为:介词,向、对。
便扶向路:就沿着原来的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原来的。
处处志之:处处都做了标记。志:名词作动词,做标记。
及:到达。诣:拜访。 如此:像这样。 即:立即,马上。遣:派遣。寻向所志:寻找原先所做的标记。所志,所做的标记。志:标记。向:原来的。
遂:最终。 复:再。 得:找到。高尚:品德高尚。 欣然:高兴的样子。 规:计划,打算。
未果:没实现。 果:实现。 寻:不久。 终:死亡。 问津:探访,访求。【一词多义】寻: ①寻向所志:寻找 ②寻病终:不久
舍: ①便舍船:离开②屋舍俨然:房屋中: ①中无杂树:中间 ②晋太元中:年间 ③其中往来种作:里面
志: ①处处志之:做记号 ②寻向所志:所做的标记
之: ①忘路之远近:的 ②闻之,欣然规往:这件事③处处志之:音节助词,无意④渔人甚异之:代词,"这种景况"
为:①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对,向 遂:①遂迷,不复得路:最终 ②遂与外人间隔:于是
得:①便得一山:看见②得其船:找到
闻:①鸡犬相闻:听见 ②闻有此人:听说其 ①欲穷其林:这 ②其中往来种作:代词,代桃花源③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自己的【通假字】“要”通“邀”,邀请
“志”通“记”,做标记
“缘”通“沿”,沿着。
“具”通“俱”,完全,详尽
范文七:语文组集体备课时,几个同事坐在一起无意中争论起一个话题:“桃源人”与“渔人”的衣着是否相同。同事争论起来唇枪舌剑,据理力争,场面甚是热闹。有的认为“桃源人”与“渔人”衣着相同,理由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教科书上册《桃花源记》对“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教材中采用的解释是“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也有人对这一注释提出了质疑:桃花源的人自“先世避秦时乱,不复出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稍计算一下,历史已经过去了近六百年,这几百年里,很难想象他们的服饰、装束居然与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一样,难道人们的衣着穿戴没有什么变化吗?初听起来似乎都有道理,但仔细推究又似是而非。要想弄清“桃源人”与“渔人”衣着是否相同,应该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才有合理性的认识。以下谈谈笔者肤浅的理解。从历史的进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渔人”生活在晋朝,而桃源人虽与渔人同一时代,但“桃源人”是“自先世避秦时乱”来此绝境,来此“绝境”后“不复出”,在与世隔绝的地方生活,“桃源人”依旧沿袭着秦朝时的风俗习惯、衣着服饰。而此时渔人发现桃源人已是东晋末年了。何以见得此时是东晋末年呢?因为文中提到“南阳刘子骥,欣然规往”,而刘子骥是东晋末期有名的隐士,秦朝到东晋末期已相隔几百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桃源外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也有了很大的发展。既然社会发展了,那么社会文化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人们的服饰肯定也有很大的改变,因为服饰也是一种文化。从查找资料来看,服饰确实是改变了:秦汉时期的服装特点是外着长袍,内穿套装,衣服特征以长衣大袖,长裙丝履为主。而到魏晋时期出现了两个变化,一个是秦汉装定式突破了;二是胡服被大量吸收并融合进汉人服饰之中,此时男子的服装以衫代袍。桃源外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桃源仍处于静止状态,仍然沿袭先秦文化,“桃源人”的衣着怎么与“渔人”相同呢?即使“桃源人”的衣着有所变化,也不能与桃源外随之相应地变化,因为“桃源人”根本与外面的世界“不相往来”,又如何受到晋魏时衣着服饰的影响呢?其次,从桃花源里的人见渔人“乃大惊”来看,也应该理解为桃花源的人从外表上看到渔人与他们的服饰不同,才“大惊”的,不然,渔人哪一点让他们“大惊”呢?如果渔人的衣着与桃花源里的一样,那么是难以区别他是“外人”的。唯一能判断“渔人”特殊之处的,就是他的衣着与装束与桃花源人不同。再说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为《桃花源诗》所作的序,在《桃花源诗》中有这么两句:“俎(zǔ)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意即祭祀还是先秦的礼法,衣服没有新的款式。这里说的是清清楚楚,既然祭祀还是按照先秦的礼法进行的,那又怎么可能穿着和渔人一样的晋朝的衣服呢,这不是极端荒谬吗?何况后面还有“衣裳无新制”这一句,这就明确地告诉了我们,桃源人所穿的衣服应该还是秦朝时的样式。因此,从历史的进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桃源人”与“渔人”有衣着的朝代差异,他们的衣着应该是不相同的。可是大诗人陶渊明先生为什么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是陶公的失误吗?笔者认为这主要是与表达主题和思想有关。陶渊明为什么要写《桃花源记》?就是想营造一个和现实不相同的社会。从“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句话中我们可以隐隐约约地领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感情,这可能是文学上所说的“隐笔”吧。何以见得呢?我们从作者身世看,就不难了解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他出生于破落的官僚地主家庭,又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乘的环境,他当过官,由于不满当时地主把持的黑暗现实,便辞官长期隐居农村,对农村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更有了切身的体会,于是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他所追求的理想社会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争,人人各尽所能地参加劳动,和谐相处,“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于是他就幻想着桃源外人与“桃源人”都穿着一样的衣服。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既然桃源外人的衣着与“桃源人”的衣着是相同的,那么他们不是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吗?因为衣着是社会的产物,有这样的社会便有代表着这种社会特征衣服的产生。“悉如外人”是作者的点睛之笔。作者是借此点明桃花源并非仙境,而在人间。只有将桃花源定位于人间,内外两个社会才具有可比性,才能体现作品厌恶乱世,向往安乐社会的主题思想。综上所述我们就不难看出,陶老先生以“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隐含地表达出希望现实生活中能实现这样理想社会的愿望。因此从表达主题和思想感情的角度上分析,“桃源人”与“渔人”的衣着是相同的。综上所述,要论证清楚“桃源人”与“渔人”的衣着是否相同,应从不同角度上论证。从历史的进程和社会发展的角度看是不相同的,从作者表达主题和思想感情的角度上看是相同的。因此,对《桃花源记》中的“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一句的注释,我们不能简单认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解释有不妥甚至说是错误的。(秦晓光 湖北省阳新县第三中学 435200)
范文八:1.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3.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4.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5.缤纷:繁多的样子.6.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7.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8.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9.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10.俨然:整齐的样子。11.属:类。12..纤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13.相闻:可以互相听到。14.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15.黄发垂髫:特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16.要:通“邀”,邀请。17.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8.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19.具言:详细地说出。20.叹惋:感叹,惋惜。2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延.顺着。向,从前的.旧的。22.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23.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24.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25.遂:终于。26.南阳:郡名,治所在河南南阳。27.刘子骥:名磷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28.规:计划。29.未果:没有实现。30.寻:随即,不久。31.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范文九:《桃花源记》重点字词复习姓名1.选自《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
,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
著名诗人,世称“
”,自号“
”,主要作品有《
》等,陶渊明生性不羁,
”这一故事最能体现他的性情。4.落英:
。一说,初开的花。5.缤纷:
。6.林尽水源:
。7.仿佛:
。8.才通人:
。9.豁然开朗:形容
。10.俨然:
。12.阡陌交通:
。13.相闻:
。15.黄发垂髫:特指
。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
。18.无论:
。20.叹惋:
。21.便扶向路:
。22.及郡下:
24.寻向所志:
。29.未果:
。31.问津:问路。这里是
的意思。津,
。鲜美:古义
交通:古义
妻子:古义
绝境:古义
无论:古义
如此:古义
范文十:21、桃花源记1. 晋太元中的“中”:年间 2. 武陵:郡名 3. 缘:沿着 4. 行:划船前行5. 忘路之远近的“之”:的 6. 逢:遇到 7. 夹岸;两岸 8. 落英:落花9. 缤纷:繁多的样子 10. 甚:很,非常11. 异之:以之为异,对,,,,感到惊异 12. 复:再13. 穷:穷尽;走到头14. 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15. 尽:完了16. 得:发现,看到 17. 仿佛:隐隐约约 18. 若:好像,,,,似的 19. 舍:丢下,离开 20. 初:开始 21. 才:仅仅刚好22.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宽阔明亮的样子 23. 旷:开阔24. 俨然:整齐的样子 25. 良田:肥沃的土地 26. 属:类27. 阡陌:田间小路 28. 交通:交错相通 29. 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30. 种作:耕种劳作的人 31. 悉:全部 32. 黄发:老人 33. 垂髫:小孩 34. 并:都 35. 乃:竟然 36. 具:详细 37. 要:通“邀”,邀请 38. 咸:全、都 39. 云:说40. 妻子:妻子和儿女 41. 邑人:乡邻42. 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 43. 焉:兼词,于之→从这里 44. 遂:于是就45. 间隔:断绝了往来 46. 乃:竟47. 无论:不要说;不必说 48. 延:邀请 49. 语:告诉 50. 既:已经 51. 得:找到52. 扶:沿着;顺着 53. 向:从前的54. 处处志之的“志”:做标记(动词)55. 处处志之的“之”:代做标记的地方56. 及:到 57. 诣:拜见58. 说如此的“说”:报告 59. 即:立即 60. 随:跟随 61. 其:指渔人 62. 往:前往 63. 寻:寻找64. 寻向所志的“志”:标记 65. 遂迷的“遂”:终于 66. 欣然:愉快的样子 67. 规:计划 68. 寻:不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间词话 三境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