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数学上册44页的第六题是什么

小学三年级数学试题_免费试题试卷下载
小学三年级数学试题
首页 上一页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56、57页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这是进入游乐园的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的算式,就能得到通行证,有信心得到它吗?举手来说。
师:我们同学算得既对又快,还把解决它的口诀也说出来了,真了不起!恭喜你们拿到通行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答:(游乐项目价格表中的信息)
一生能说全的让一生说,说不全,其余学生补充。
2、提出问题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师用手指一下),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吗?
3、解决问题
(1)师:提了那么多的问题,我们一个一个来解决吧。先看看这个问题。
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元?
赶紧做在自己本上。
(2)集体校对:谁来汇报一下?(师板书算式)
我们可以用二九十八这句口诀来计算。
(3)10人要多少钱呢?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试一试吧。
生独立思考,组内说说你的想法——全班反馈
师:完成的同学,在你们四人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师:谁来汇报一下?2&10=20,你是怎么算的?
生:①2&9=18,9个2是18,10个2是20
②看作2个10,就是20
③2&1个十=2个十=20(2&1=2,2&10=20
师:2&1的“1”表示的是……?)
生说师板书算法。
师:真了不起!想到了这么多的算法。你喜欢哪种方法算法?
(4)计算3&10&&&&&
师:这两题你能算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选一题,轻轻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4、迁移类推,学习新知
(1)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花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你的算法。
(2)反馈:
①3个20是60;
②3&2个十=6个十=60;
③10个3是30,所以20个3是60。
师:每个同学轻轻地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这样的题目会做了吗?下面来考考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 4&600=&&&
=&& 700&5=&&&
5、总结算法
生试着说一说。
师解释:我们以40&3为例,这个0不看,其实是把40看作了什么?(4个十)(出示小棒)这是4个十,4个十乘3,就是3个4个十,就是几个十?(12个十)所以,当我们计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的数相乘时,只要用一位数乘"0"前面的数(转化乘表内乘法),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三、巩固练习
1、练习十五第一题口算
生独立完成——集体校对
2、练习十五第二题
(1)师:小朋友玩得口渴了,去买矿泉水,你能帮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每瓶2元,买20瓶需要多少元?
(2)儿童三轮车每辆的价钱是90元,幼儿园买了4辆,一共用了多少元?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设计
5000&6=&&&&&
教学反思:学生理解了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并能依此正确计算。注重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乘法的估算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体验估算的过程,初步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 口算比赛
20&4=&&&&&&
&100&6=&&&&&&&
& &4000&6=&&&&
300&4=&&&&
&600&6=&&&&&&&
200&7=&&&&&
100&7=&&&&&&&
1、出示例题
每张门票8元,29个同学参观,带250元钱够吗?
(1) 学生自己读题
(2) 列算式
(3)29乘8大约得多少?
(4)挑生回答
师总结:因为29接近30,30乘8得240。所以29乘8大约得240,可以用约等号≈来表示。
&&&&&&&&&&&&&&&&&&&&&&&&&&&&&&&&&&&&&&&&&&&&&
29&8≈240(元)
&&&&&&&&&&&&&&&&&&&&&&&&&&&&&&&&&&&&&&&&&
答:带250元够买门票。
填空练习:
(1)估算39乘5时,因为39接近(
),可以将39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39乘5约等于(
(2)估算598乘3时,因为598接近(
),可以将598看做(
)进行估算,所以598乘3约等于(
说一说各应看成几百或几十。说明因数是三位数时,只要看成最接近的整百数即可。
三、巩固练习
≈ 397&3≈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然后集体订正答案。结合订正答案的过程让学生说一说估算的过程。
2.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27&4≈&&&&&&&&
&73&5≈&&&&&&&&&&
&61&7≈&&&&&&&&&&&&&&&&
302&9≈&&&&&&&&
396&4≈&&&&&&&&
7&111≈&&&&&&&&&&&&&&&&&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3.请学生举出几个日常生活中估算的例子。
(挑生举例)
五、课堂小结
上这堂课,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我们应尽可能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来解决。)
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学生经历体验估算的过程,了解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结合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第3课时笔算乘法
认知目标: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能力目标:使学生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情感目标: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理,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算法。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看来小朋友们都会口算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位数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
(二)理解算理,探索算法
1.出示例一:
每盒有12支彩笔,3盒一共有多少支彩笔?
列出算式:12&3=
数形结合,理解算理
(1)12&3不是整十数乘一位数,小朋友们想一想等于多少呢?不能口算的同学用小棒帮帮忙。
(2)交流算法。学生的算法可能有:12+12+12=36、10&3=30、2&3=6、30+6=36。
(3)师摆小棒演示算理。指着第二种算法:12哪去了?为什么10&3、2&3呢?学生思考并交流。
现在明白了吗?先把12分成几和几?10&3是因为?2&3是因为?(边说边用箭头表示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探索算法
(1)同学们,乘法除了可以口算以外,还可以列竖式计算。
(2)师生共同列出乘法竖式,指出:
末位对齐,乘号写在第二行的前面。
(3)介绍各部分名称。
先用个位上的2乘3等于6,写在积的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乘3,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1乘3等于3写在十位上。
(4)挑学生说算法。
3.用竖式计算124&2
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练习本上。之后,交流计算方法。
用竖式计算
(三)练习巩固,应用提高
1.第75页第二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评价。
2.我会当小医生(改错)
3、列式计算
①小火车一次可坐22人,3次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②每一边放342盆花,两边共放多少盆?
(四)评价反思
1.怎样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2.计算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教学反思:体验不同方法,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
笔算进位乘法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个位、十位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能用估算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培养计算意识。
教学重点:
笔算乘法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学习方法:
合作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3&6+4=&&&&&&&&
2&9+3=&&&&&&&&&&&&
2&9+5=&&&&&&&&
3&6+7=&&&&&&&&&&&
24&3&&&&&&&&&
&17&5&&&&&&&
指名板演,其余学生齐练,然后集体订正。
1、创设情境
出示第78页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 你从图上读出了哪些数学信息?
(2) 指名回答,全班交流。
(3) 板书:
同学们搬来了9箱矿泉水,每箱24瓶
你能根据上面的数学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板书:9箱一共有多少瓶矿泉水?
3、学生尝试自己列式
你能算出一共大约有多少瓶吗?
挑生说出估算方法
把24看做20
,20乘9等于180,所以一共大约有180瓶。
5、 准确计算
同学们,你能准确的算出一共有多少瓶吗?
可以列竖式。
&&&&&&&&&&&&&&
强调乘的顺序及每一位上积的写法
计算这道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1)数位照齐
(2)先算个位
(3)计算十位时一定要把进上的数加上。
1、列竖式计算:
137&6= 145&4=
2、第78的做一做
每个方阵128人,有4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
3、列竖式计算
319= 64&5=
4、5厘米长的蚱蜢一次跳跃的距离是它身长的75倍,它一次跳跃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1、练习十八第1到4题
教学反思:让学生体验计算方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了用估算的方法检验计算结果,培养了计算意识。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
能力目标:使学生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巩固乘法竖式的计算法则,经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是掌握笔算乘法中的进位方法,并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教程:
(一)、复习旧知
用竖式计算
32&2=        321&3=    431&2=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新课教学:
1、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
新年快到了,王老师准备给大家买一些连环画作为礼物,从图中,你了解D
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学生看图口头表达图中所表示的意思。
2、探索算法。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简要概括,并板书题目:
板书: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每套18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1)可以怎样列式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列出算式。18&3=
(2)你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结果的?想好后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3)指名汇报。
让学生会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活学活用的能力。
3、指导竖式算法。
(1)计算18&3,写成竖式该怎么写?先乘哪一位?(个位)结果是多少?(3&8=24)
(2)个位上的积满十怎么办?(个位上的积满十应该向十位进位,个位积是24,4写在个位上,2写在十位上,写得小一点。)    
(3)再乘哪一位?(十位)
(4)在竖式中,对进到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处理?(在竖式中,进到十位上的数应该加上)
(5)指导看书: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比较这两个竖式。
一个加法算式:1 8       一个乘法算式:1 8
1 8             & 
(6)找出异同点:
相同点:结果一样,都有进位“2”。
不同点:竖式的写法不一样。
算理一样,乘法比较简便。
(7)引导学生归纳笔算乘法的算法。
(8)练习反馈:
课本第76页的“做一做”。
27&2= 15&5=
巡视、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一步掌握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指名板演,说说计算方法。
4、小结归纳。
谁能说说我们是怎样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
引导学生回答、归纳: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 8   
(2)课本第77页第1题。
列竖式计算
12&8 = 13&7
14&5 = 18&3=
(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七第2-4题。
 ①每筒有12个羽毛球,7筒一共有几个羽毛球?
②每辆面包车可以坐17人,每辆小轿车可以坐5人
5辆面包车可以坐多少人?13辆小轿车可以坐多少人?
指导学生理解题意,先自己独立解答,然后在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四、板书设计。
 王老师买了3套连环画,每套18本,一共买了多少本?
18&3=54(本)
1 8       
1 8         
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六、作业设计
31&3=     12&4=    243&2=   
123&4=    216&4=
2、交朋友,把积相同的算式连接起来。
39&2      224&4      15&6
18&5      6&13       112&8
3、解决下面问题。(1)黄花有32朵,红花是黄花的3倍,红花有多少朵?
(2)201班第一小组同学拍皮球,平均每人拍111下,6人一共拍了多少下?
教学反思:学生经历了只含有一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过程,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进而类推“满几十进几”的算法,初步掌握进位法则,并正确进行计算。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的学习习惯。
&&&&&&&&&&&&&&&&&&&&&&&&&&&&&&&&&&&&&&&&&
第6课时 连续进位乘法
教学要求:
认知目标:掌握一位数乘法中连续进位的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会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计算三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1.复习乘法竖式计算。
134&6= 147&2=
计算后订正,并让学生说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二、新课教学。
(1)出示主题图,
运动场的看台分为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个人?
(2)让学生看图列出乘法算式。
(3)先由学生试算。
(4)集体评讲。纠错。
(5)把例4与例3的竖式对照,找出异同点,使学生理解进位的道理。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计算时应注意:用一位数乘第一个因数的某一位时,要看看后一位乘得的积有没有进位,如有进位,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3、试一试。
247&6= 832
(挑生板演,集体订正。重点要求学生说计算方法)
三、练习巩固:
1、列竖式计算。
354&5= 337
742= 646&9=
2、检验下面各题,把做错的改过来。
3、一只啄木鸟一天能吃258只害虫,5天能吃多少只害虫?
4、有3名老师带186名同学去观看科普纪录片,每张票9元,现有1000元钱,够吗?
四、课后小结
:依据计算法则准确计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学有所用。
第7课时 连续进位乘法练习课
教学要求:
能力目标:能正确地、熟练地应用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情感目标:通过练习,体现认真、细致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一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二、练习设计:
1.听算:(只写得数)
500&7&&&&&&
1000&9&&&&&&
2.找出下面各题的错误,并改正
135&5=&&525&&&&&&
6564&&&&&&&&
3.计算下面各题。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4.小红每天上学要骑7分钟自行车,她平均每分钟骑
185米。小红家和学校相距多少米?
5.课本80页第4题。
&&&&&&&&&&&&&&&
篮球78元 足球65元
羽毛球拍36元
&&&&&&&&&&&&&&&&&&&&&
中国象棋12元 乒乓球拍24元
观察上面物品的价格,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可用比赛形式(看谁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或3分钟内全做对的给予表扬。
12&8=&(&&&
&7=&&(&&&&&)&3=
7、一列火车有9节车厢,每节车厢有118个座位,这列火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8、300个同学乘4辆汽车去郊游。前3辆汽车各坐78个同学,第4辆汽车要做多少个同学?
本题提问学生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练习十八5、6、10、11、12题
课堂作业 
(1)5乘173是多少?
(2)4个2531是多少?
(3)23的2倍是多少?
教学反思:通过多样反复的练习,学生掌握计算技巧,基本能准确计算了,有待提高的是计算速度。
&&&&&&&&&&&
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使学生掌握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情感目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让学生会计算0的乘法
教学难点:
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3&4表示几个几相加?
2&5表示几个几相加?……
2.第二个因数是一位数的乘法法则。
3、挑学生板演。
列竖式计算
53&7 29 &4
二、探究新知
(一)知识铺垫:
 1.教师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乘法的笔算.今天这个知识的特点是“被乘数中间有0”.(板书课题: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2.问:有3盘苹果,每个盘子有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谁来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15.
 用乘法计算:5&3=15.
 问:5&3=1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5&3=15,表示3个5相加的和是15)
 3.提问:每盘有1个苹果,3盘共有多少个苹果?
 1+1+1=3
  1&3=3这个式子表示什么?(表示3个1相加的和是3)
 (二)学习新课
1.(0乘以任何数都得0)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问:七仙女每个人都是没有摘到一个仙桃,请问,她们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 谁来列加法算式:0+0+0+0+0+0+0=0.
 谁来列乘法算式:0&7=0.
问:0乘以7为什么等于0呢?分小组讨论后,指名学生回答.(因为7个0相加结果是0)
(2)口算下列各题.  
  老师指其中一题(0&5)提问:为什么0乘以5等于0呢?(0&5表示5个0相加,所以结果得0)
 提问:0乘以几就表示有几个0相加,乘得的结果是多少?谁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0乘以几的计算结果?(0乘以几就表示有几个0相加,乘得的结果是0,0乘以任何数都得0)
 2.教学例6:(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老寿星每天要步行3圈,每圈508米。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米吗?
生尝试列式
(1)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做,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试做.(集体订正)
(2)问:这题在计算中运用到了哪些学过的知识?
(这题在计算中运用了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以及一位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要求同学们讨论一下,这题应该怎样计算?请一名同学到黑板上进行计算,并说说计算过程.(集体订正计算结果)
  教师边指黑板上的计算题边问:6乘被乘数十位上的0得几?(6乘被乘数十位上的0得0)
  问:6乘被乘数的十位上的0得0,为什么不在积的十位上写0,而写“3”呢?(因为个位上进上来3,所以必须加上进上来的3,因此,要在积的十位上写3)
问:6乘被乘数百位上的0得0,为什么能在积的百位上写0?(因为6乘被乘数百位上的0得0,十位上没有进上来的数,所以,要在积的百位上写0)
(3)小结:在进行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时,乘的顺序和积的书写位置与被乘数中没有0的是一样的,乘的时候要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被乘数十位上的0也要乘,乘得的积是0,要在积的十位上写0.
教师强调指出:被乘数中间不管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乘,所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不能漏掉。
三、巩固反馈
1.口算练习:
2.判断○里填什么运算符号.
0○3=3
0○3=0
4○0=0
  4○0=4
1○0=0
1○0=1
3.笔算练习:
挑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去年学校义务植树205棵,今年种的是去年的2倍,今年义务植树多少棵?
 四、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的知识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如果没有,谁来说一说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计算?(按照一位数乘法的法则进行计算,不管被乘数中间有几个0,都要一个一个地乘,所得的0也不能省略,如果有进位,一定要加上进上来的数)
课堂作业 
笔算练习:
506&7&&&&&&&&&&&&&&&&
&4&&&&&&&&&&&&&&&
3&&&&&&&&&&&&&&&&&&&&
106&9&&&&&&&&&&&&&
教学反思:学生学起来兴趣浓厚,掌握的比较好,掌握了计算方法,并能解决实际的计算问题。
第9课时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认知目标: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地计算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难点:
末尾有0的乘法简便算法的算理。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00&3&&&&&
然后让学生口算,教师逐题从上到下分别写出左右两组题的得数.然后提问:观察每一组题,第一个因数有什么特点?乘积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
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可以先用第二个因数乘第一个因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后面添几个0.
1.教学例7.
(1)出示主题图
学校图书室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列式
(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列竖式?
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4)小结: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可以先不计算,只用乘法去乘0前面的数,最后再把第一个因数末尾的0、落下来.然后让学生列竖式用简便算法计算.
(5)教师接着出示2500&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试一试:
列竖式计算:
250&3 120&4
指导学生做“做一做”中的题目时,可先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要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计算的情况.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二十的第1题。
列竖式计算
640&2 450&6
270&3 380&5
(让学生独立做,教师注意行间巡视,了解学生竖式写得对不对,有什么问题.然后集体订正,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加以说明.)
2.做练习二十的第2题.
一条蚕大约吐丝1500米,小红养了6条蚕,大约吐丝多少米?
(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题目中有两个大约,结果不用大约,约等。)
3.做练习二十中的第3题.
学校买4台电风扇,每台140元,一共要用多少元?
挑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4.做练习二十中的第4题.
列竖式计算
420&3 530&3
160&4 350&4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这节课你又学到了什么?和前面的知识点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学生掌握了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形成了能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三年级数学讲练一点通下册44页第6题答案
把题目发给我,qq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年级数学书上册内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