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回自己的祖国去》读后续写 英语高考

年上期三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考试须知(重点)
三年级上期语文期末复习考试须知
【期末考试时间】&元月5日上午9:00---10:40语文&&&&&&
下午2:00—2:40英语
元月6日上午9:00---10:30数学&&&&&
下午2:00—2:40科学
【复习指南之概要】
一、本册P128-P129的220个生字要熟练掌握,会认、会写、会组词;P126-P127的生字会熟练认读。
二、书中要求会背的课文、名言警句等要熟练背诵并默写。
三、重视书“语文天地”中的基础题型以及单元测验试卷中的各个题型。
四、建议孩子们准备一个“错题集”,有计划地将试卷中的错题进行整理重做,达到进一步的巩固练习。
【复习指南之细则】
1、拼读生字。
(1)读准字音。
拼音仍然是三年级掌握的重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难点仍在于鼻音与边音、前后鼻韵母、平翘舌音以及声母b、p的区分。
容易出错的如:“蒲公英”错拼为(bǔ),“白鲸”错拼为(jīn),
“饼干”错拼为(bǐn),“蓝天”错拼为(n&n)等。
检查拼音试卷中主要出现了两种题型,
第一种是“选择字的正确读音打‘√’”。
例&&&&揪掉(jīu&&
qīu)&&&&
普通(pǔ&&&&b
&&&&&&拂过(f&&&&&&&f&)&&&&结束(s&&&&&sh
第二种是“选音节连线”。
例&&&&教授&&&&&&&&&&&&&&&&bi&&&&&zh&
&&&&&&国徽&&&&&&&&&&&&&&&&gu&&&
&&&&&&别致&&&&&&&&&&&&&&&&lǚ&&&&&&guǎn
&&&&&&旅馆&&&&&&&&&&&&&&&&ji&o&&
(2)看拼音些词语。
识字在三年级语文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本册要求学生会认230个字,会写220个字。大部分学生能正确拼读生字,但是却无法写正确,出现错别字、同音字的情况较多,或者是加笔少笔的情况。
易错字,如“窗、察、懂、熟、鼓、承、摔、歉”等。
组词是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特别容易出现同音错别字、形近错字的情况。根据平时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我们可以归为三类进行复习。
(1)形近字组词
&&&&形近字即是字形相近的字,因此我们应该在分析字形的基础上进行分辨,这是学生难点,我们要注重积累日常教学中出现的易混淆的字,包括“语文天地”和试卷上的易错字。如级—极,拨--拔,悔—侮,谦—歉,幼—幻,结—洁,郊—效等。
(2)同音字
例如:在本册语文天地中出现的住—注,查—察,进—近,反—返,背—备,冲—充,至—致,期—欺,抱—报,另—令,段—断,状—壮,历—厉,讯—迅等。
同音字的考察主要有两种题型,第一种是“选字组成词语”,
例&&&&&&致&&&&
&&&&别()&&()今&&( )于
如语文书,p5(1),p16(1),p28(1),p36(1),p49(1),p82(1),p101(1),p111(1),p122(1)。
第二种题型是“连字组词”。
&&&&&&&&&&例&&密&& 蜜
秘( )( )蜂&&茂( )&&甜()()林
(3)多音字
本册要求掌握多音字共22个,有“假、盛、结、华、冲、钉、铺、恶、分、着、给、挨、尽、血、更、塞、参、缝、斗、答、应、笼。”
多音字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第一种是“给多音字组词”,如语文书p62(1)。
dīng(&&&&)&&&&&&&&&&
pū(&&&&
钉&&&&&&&&&&&&&&&&&&&&&&铺
&&&&&&&&d&ng(&&&&)&&&&&&&&&&
第二种是“选择正确的读音”。
例&&&&ě&&&&
&&&&&&&&&w&
可恶( )恶( )魔&&
厌恶()恶()心
第三种题型“在句子中选择正确读音打‘√’。”
淘气的丁丁倒(d&o
dǎo)退着走,不小心摔倒(d&o
dǎo)了。
第四种“给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例&& 送给(&&&&
)&&尽管(&&&&)
给予(&&&&
)&&尽力(&&&&)
第五类连线题。
dā&&&&&&&&&&报答&&&&&&&&&&&&l&ng&&&&&&笼罩
d&&&&&&&&&&&答应&&&&&&&&&&&&lǒng&&&&&&灯笼
3、改正错别字
这也是形近字的考察之一,不是单一的词语,而给出了具体的语境,修改错别字。
例白鲸用美抄的歌声招唤同伴。(妙)(召)
&&&&&&&&三年级要求学生能根据课文理解词语,基本能找出重点词语并理解掌握,每单元的语文天地也提出了重点词语,要求识记、掌握,根据本册检测重点,我把词语的掌握归纳为以下几类:
1、语文天地的重点词语
每个单元的语文天地都出现了“读一读,写写加点的词语”,这既是每课的重点词语,也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
语文天地p5(2),p16(2),p28(2),p36(2),p49(2),p62(2),p82(2),p91(2),p101(2),p111(2),p122(2)。
2、近义词、反义词
&&&&&&本册学习中以学生逐渐接触到近义词、反义词,。复习中我们可以将在语文天地和试卷中出现的近义、反义词进行归纳练习。
考察近义、反义词主要出现了以下几种题型,
第一种“根据拼音写出反义词”
例&&&&&&&&jiān
y&ng&&&&&&&&&&&&&&&&
松软——(坚&& 硬
喧闹——(寂&&&&静)
第二种直接写出反义词,
例&& 战争—— (&&&&
洁净——(&&&&&&)
第三种题型是放在具体语境中理解选词填空。
例&& 色彩&&&&
&&教师节到了,我自己写了一张贺卡,并用不同(&&&&
)的蜡笔勾上了花边。
&&一张(&&&&
)贺卡制成了,我要把它送给敬爱的老师。
3、理解词语
理解词语是本册对学生一个重点目标,同时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在教学中我们通过学生积累的各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反复朗读理解,加上想象理解,查词典帮助理解等等,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巩固应该已经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翠鸟名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 )
&&&&疾&& A
、生病&&&&&&&&&&&&B、快、迅速
4、词语搭配
词语的搭配是学生在平时学习和阅读中的积累,不能脱离文体本身,关键在于搭配的准确,另外还要注意“的、得、地”的使用,判读啊应该搭配怎样的词语。
例&&(&&&&
)的葡萄&&&&&&(&&&&&&)的天空
水灵灵的(&&&&
)&&&&鲜嫩嫩的(&&&&&&)
书p36(3)。
5、补充四字成语
&&&&&&本册中关于成语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天地中出现了成语的分类练习,培养学生对好词好句积累的意识,不仅是书中的词语,更重要的是平时阅读中的积累,由于个别字比较难学生也容易写错,如“装腔作势”的“作”,“滥竽充数”的“滥”等。
对于成语练习主要是两类:
一类是分类积累,
例 带“心”字的成语:(专心致志)(一心一意)(三心二意)(心甘情愿)
这类练习主要有语文书p17(4),p49(3),p63(4)&&&&
p91(2)。
&&&&&&&&另外就是补充四字成语,给出其中两个字把成语补充完整,或者拼写成语,这就要求学生不仅了解词语更要正确写出,
惊弓之(鸟)&&&&&&&&&&&&(鸟)语花香&&
&&&&(装)腔(作)势&&&&&&&&
滥竽(充)(数)
字词是最基本的要求,三年级学生应该能写通顺、完整的句子,基本标点符号正确,不仅如此,学生还应该能尽量把句子写具体,能有一定的形容,掌握简单的修辞手法。对句子的考察主要有以下几类:
1、扩句,把句子写具体。
枝叶展开。
(桃树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
&&&&&&&&本册重点关联词的练习,如“只要……就……”“一……就……”等,另外也要求学生能够写简单的排比句,如“有的……有的……还有的……”“多么……多么……”造排比句应该尽量要求学生在正确完成的基础上加以形容美化语句,对于学生应该不困难。
书p112(4)。
3、修辞方法
学生初步接触修辞手法,对于比喻手法比较熟悉,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渗透,虽然不一定要明确提出定义概念,但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有所积累,明确如排比、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其实,很多学生的比喻不一定恰当,或者指向性不明确,如“月亮像玉盘”,就应该给孩子提出指向应该更明确“圆圆的月亮像光洁的玉盘”,这也需要平日的积累。比喻还应该明确本体与喻体,当然不是单纯的给学生概念,而是根据语境明确“把什么比作什么”。
例 蒲公英的花瓣就像我们的手。
&&&&&&这句话把(&&&&)比作(&&&&)。
四、背诵内容
&&&&本册要求背诵课文篇段,《爱是什么颜色》,《你一定会听见的》(三四自然段),《国徽》《让我们当起双桨》,《我想》,《元日》,语文天地中《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赠花卿》,《竹里馆》,《示儿》,《望天门山》,《敕勒歌》,《鸟》,《望洞庭》。
另外,本册对我们积累名言警句也有一定的要求,教材中出现的语文天地p29(4),p82(3),p101(3),p111(3),p123(4)。
在阅读题中,也将涉及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考查。
1、&&给短文中的音节写汉字。
2、&&这类题目主要还是提醒学生不要做漏掉题目。
1、填空。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
)的叶子&&
词语搭配的考查也可能会出现在阅读题中,在这里出现,通常要求在原文中寻找答案。可以交给学生一个好的方法,就是进行地毯式搜索,逐字逐句寻找到答案。
2、在文中找出表示颜色、形状或动作的词抄写下来。
3、照样子写几个同类型的词。
红通通(ABB)&&&&咪咪笑(AAB)&&匆匆忙忙(AABB)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画上“√”
5、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1、用“_______”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或拟人句。
&&&&&&&&提醒学生注意不要漏掉题目。三年级小朋友的考查方式还比较简单,大多数比喻句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就是有一个“像”字,找到像字,并把它前面和后面的内容勾下来。
2、用“_____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A、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B、画出某个段落的中心句。
要请学生看清题目,认真辨别。一般来说,中心句在句首出现的几率最高,对于阅读能力较好的同学而言,他们自然能够找到。对于能力较差的学生,只好运用一些死板的方法,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画出文章的第一句。
3、在方框中加上恰当的标点。
此类题目出现都是针对顿号的使用进行考查,但在平时教学和训练中,也要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1、短文共几个自然段,标序号。
标对自然段学生并不觉得难,可个别小朋友时常忘记了标,或是根本就没有看见有这道题目。针对这一现象,我采用的办法是,无论是否有要求,读文前,先标自然段。
2、了解课文结构总——分&&总——分——总&& 分——总
3、写出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一个段落往往会集中表达一个意思,可以用中心句概括段落的大意。有时候虽然找不到中心句,但是仔细反复阅读,就能找到段落里中心词,把一个或者几个词汇提取出来,用于概括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1、给短文选(写)题目。
给短文取个题目,写在短文前___________________上。部分学生会漏掉写题目,特别是题目正好在翻页前一面。
2、短文写了谁的什么事?
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方法一:段意合并法。段落大意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内容。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
方法二:要素串连法。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父亲为什么十分愤怒,请你说出原因。
&&&&&&&&这类题型是根据关键词提问,再回答。以此题为例,找到关键词——是愤怒,首先在文章中找到愤怒的出处,在这个词的附近,寻找答案,根据文章的大意,再选择语句摘抄下来。
在期末试卷上,阅读部分占到了30分,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两个部分。其中课内阅读方面,试卷上出现过重点段落的篇目有《金色的草地》、《喜爱音乐的白鲸》、《回自己的祖国去》、《葡萄沟》、《说声“对不起”》、《翠鸟》、《丑小鸭》、《七色花》、《海底世界》、《马拉松》。
纵观本册,我们发现在课本中写事作文和想象作文占了绝大部分。第三单元,第六单元,第七单元,第八单元,第十二单元都是写事的作文。第二单元,第六单元,第九单元,第十一单元都是想象作文,占作文总次数的百分之三十六。第一单元,第四单元训练内容是写景,教材为了减轻难度,安排的是仿写。第五单元是写应用文,第三单元还安排了续写的训练。所以,从这些习作安排可以看出,本期习作的训练重点应放在写事和想象作文两方面。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回自己的祖国去阅读答案-海达范文网
一回自己的祖国去阅读答案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一回自己的祖国去阅读答案篇二:一回自己的祖国去阅读答案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阅读答案.①波兰作曲家肖邦1830年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朋友们赠给他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②肖邦到维也_百度作业帮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阅读答案.①波兰作曲家肖邦1830年准备出国去深造,他的朋友设宴为他饯行.席间,朋友们赠给他一个银杯,杯里装的是波兰的泥土,意在勉励肖邦不要忘记祖国.②肖邦到维也纳不久,华沙爆发了反抗俄国统治的起义,可惜失败了.肖邦曾两次设法回国,都没有成功.从此,他把对自己祖国的怀念和忧虑,全都灌注在自己的音乐里.③1848年秋天,离开祖国18年的肖邦身染重病,处于弥留状态.他的姐姐从华沙赶到他身边.肖邦对姐姐说:“波兰反动政府是不会允许把我的遗体运回祖国的,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 ④他又命人取出当年朋友们所赠的盛满祖国泥土的银杯,请朋友们到时候把祖国的泥土撒在他的棺材上.肖邦死后,人们在他的墓穴上撒上银杯里的泥土.他的心脏,按照他的遗愿送回华沙,保存在圣十字教堂里.后来,在肖邦诞辰125周年时,波兰人民为他重立了墓碑,墓志铭是:至爱所在,心之所在.1.这篇短文记叙的顺序是(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2.墓志铭中的“至爱”具体指:.3.贯穿文章始终的一条情感线索是:.4.③④自然段用两个事例表现肖邦对祖国深深的爱,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这两个事例的内容.5.文中画线句“不过你一定要把我的心脏带回去”如果改成“不过你是否能把我的心脏带回去呢?”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语文指尖冰凉°-09 1.A2.祖国3.爱国主义(热爱祖国)4.①托付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去;②托付朋友把祖国的泥土撒在自己的棺材上.5.不好,因为改过后的句子带有商量的浯气,而原句是——种非常肯定的语气,能够更好地表现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 1.A2.祖国3.爱国主义(热爱祖国)4.①托付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去;②托付朋友把祖国的泥土撒在自己的棺材上。5.不好,因为改过后的句子带有商量的浯气,而原句是——种非常肯定的语气,能够更好地表现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
亚洲天娜杰
1.A2.祖国3.爱国主义(热爱祖国)4.①托付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去;②托付朋友把祖国的泥土撒在自己的棺材上。5.不好,因为改过后的句子带有商量的浯气,而原句是——种非常肯定的语气,能够更好地表现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
.A2.祖国3.爱国主义(热爱祖国)4.①托付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去;②托付朋友把祖国的泥土撒在自己的棺材上。5.不好,因为改过后的句子带有商量的浯气,而原句是——种非常肯定的语气,能够更好地表现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
14-11-10 .A2.祖国3.爱国主义(热爱祖国)4.①托付姐姐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去;②托付朋友把祖国的泥土撒在自己的棺材上。5.不好,因为改过后的句子带有商量的浯气,而原句是——种非常肯定的语气,能够更好地表现肖邦强烈的爱国之情。 篇三:一回自己的祖国去阅读答案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为了祖国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50年.他放弃优厚的生活待遇.从美国回到祖国.1979年.他应邀访问英国.有一天.他接受了伯明翰大学的邀请.出席一个酒会.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忽然.一位女学者走到华罗庚面前.向他敬酒.并同他攀谈起来.那位女学者用关切的口吻说:“华教授.你不为自己回国感到后悔吗? 华罗庚面带笑容.豪爽而坚定地回答说:“不.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为了祖国 华罗庚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1950年,他放弃优厚的生活待遇,从美国回到祖国。1979年,他应邀访问英国。有一天,他接受了伯明翰大学的邀请,出席一个酒会。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忽然,一位女学者走到华罗庚面前,向他敬酒,并同他攀谈起来。那位女学者用关切的口吻说:“华教授,你不为自己回国感到后悔吗?”华罗庚面带笑容,豪爽而坚定地回答说:“不,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图舒服。我觉得,一个人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 华罗庚有力的回答,博得了在座的数学家和知名人士的阵阵掌声。1.抄写华罗庚回答女学者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数学家 ( )的待遇( )的气氛 ( )的口吻3.读此文后,你有什么想法?写一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不,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并不是为了图舒服。我觉得,一个人活着不是为了个人,而是为了祖国!2.著名,优厚,愉快,关切3.热爱祖国,愿意把自己的学识奉献给祖国我喜欢夜来香 我家的大花坛里养了许多花,名贵的花栽在花盆里,一般的花就种在花坛的泥土地上。其中有百花之王牡丹,有高雅的君子兰,有娇嫩的碧玉花,还有月季、绣球、茉莉、金钱菊……在它们之中,我最喜欢的花要数那几株夜来香了! 它,碧绿的茎长得非常粗壮,矮的有一尺多高,最高的一株要有三尺多高。狭长的绿叶交替排列。在主茎和枝杈的上部,每一个叶片的底部蹿出一个花挺,顶着一个绿里透黄的花蕾。夏天一到,夜来香开花的季节便到了。晚上大约8点来钟,只见它那鼓胀的花蕾慢慢地、慢慢地张开了,张开了。终于,它完全开放了!那四片小巧玲珑的花瓣是淡黄色的,它们犹如四姐妹紧紧地拉着手,围绕在橘黄色的花蕊四周,构成一朵朵可爱的夜来香花。 它,外貌虽然不十分美丽,但是非常惹人喜爱。每到盛夏的晚上,我吃过饭,便来到这个花坛边乘凉。这时一股幽雅的清香迎面飘来,让人心旷神怡。闻到花香,我忽有所悟:怪不得它叫夜来香呢!原来,它在夜间开放,为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带来阵阵清香,帮人们解除疲劳,令人精神振奋。这正是它的品格高尚之处啊! 它,还有着别的花所没有的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有一次,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过后,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瞧我喜欢的夜来香。啊,我惊呆了!只见别的花都低下了头,弯下了腰,有的甚至趴在了那泥土地上,可它却还直直地站在那里。它那洁净的叶子翠绿翠绿的,在柔风中,只见夜来香的枝轻轻晃动,仿佛对我自豪地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呀,夜来香的生命力多么顽强! 它虽然没有牡丹那样华贵,没有君子兰那样高雅,也从不在白天去争奇斗艳,但却在夜晚为人们默默做贡献;它不屈服于暴风雨的顽强精神,又是其他娇嫩花卉怎能比拟的呢?1.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2.短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夜来香的外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为什么喜欢夜来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露珠 早晨,聚在鲜绿的叶片上的一颗颗小露珠,晶莹透亮,像一颗颗璀璨的小珍珠撒在那翠绿的操场上。叶片轻轻地摇动一下,几颗小露珠调皮地躲进了草丛,再也寻不着它了。(1)用“——”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2)用“ ”线画出文中的拟人句。(3)用部首查字法查出“璀璨”的读音和解释。璀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私奉献的报偿 ①多年以前,在荷兰一个小渔村里,一个勇敢的少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全世界的人们懂得了无私奉献的报偿。 ②由于全村的人们都以打鱼为生,而海面上瞬息万变,( )。因此为了应对突发海难,志愿紧急救援队的建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③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巨浪掀翻了一条渔船,船员的生命( )。他们发出了SOS的求救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报,火速召集志愿紧急救援队的成员,乘着划艇,冲入了汹涌的海浪中。( )的村民们都聚集在海边,他们每人举着一柄提灯,为救援队照亮返回的路。 ④一个小时之后,救援队的划艇终于冲破浓雾,乘风破浪,向岸边驶来。( )的村民们欢呼着跑上前去迎接。他们( )地跑到海滩后,却听到志愿救援队队长宣布:由于救援船容量的限制,无法搭载所有遇险的人,无奈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否则救援船就会翻覆,那样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⑤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才落下的心又悬到嗓子眼,人们又陷入了慌乱与不安之中。这时,救援队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救援者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16岁的汉斯( )地报了名。他的母亲忙抓住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你知道,10年前,你的父亲就是在海难中丧生的,而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罗也出了海,可是到现在连一点消息也没有。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了!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⑥看着母亲那日渐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直打转,但是他强忍住没让它流下来。“妈妈,我必须去!”他坚定地答道,“妈妈,你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妈妈,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 )地去履行我们的义务。”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吻了一下他的母亲,然后( )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 ⑦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1小时过去了。这1个小时,对忧心忡忡的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太漫长了。终于,救援船再次冲破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只见汉斯正站在船头向岸上眺望。救援队队长把手拢成喇叭状,向汉斯高声喊道:“汉斯,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 ⑧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我们找到他了,队长。请您告诉我妈妈,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罗!”1.联系短文语境,选择合适的成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危在旦夕义无反顾精疲力竭忧心忡忡危机四伏自告奋勇竭尽全力喜出望外2.结合对标题的理解,简要说说这个故事的梗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把文中让你感动的地方多读读,选择一处(用“ ”在文中画出),并谈谈你的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想象一下故事结尾,当汉斯的母亲得知这个意外的消息时,她会怎样呢?续写一个片段,注意写好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和动物是同乡 “二战”中当纳粹德国疯狂轰炸英国伦敦时,有一天萧乾进行街头采访,看见一大群男女正在一片瓦砾前呼叫着抢救。萧乾走近一看,原来是他们刚刚从废墟下面救出一只跛了腿的三脚猫!萧乾当时不由地流泪感叹:“像这样的民族,是不可能被法西斯打败的!” 地球是个小村庄,人和动物是同乡。作家海岩曾经说:“中国人都知道联合国有一个《人权公约》,可很少有人知道在联合国还有一个与《人权公约》地位完全相等的《人与动物及自然界公约》。其中心就是人如何对待动物不是人有没有动物性的问题,而是有没有人性的问题。一个人如果对动物、对自然界不好,就是没有人性。” 著名动物保护学者莽萍女士曾经悲怆地叹息:“总有人问我,为什么中国的动物都那么怕人?我的回答也总是,你应该看一看中国人怎样对待动物。在中俄边境的界河乌苏里江中,鱼群总是沿着俄国一侧游弋,因为它们耐不住中国渔民的灭绝式滥捕,所以鱼群的生物习性都改变了。而在20世纪70年代,也曾有过这样的情形:大批的黑熊、灰狼在冬季结冰时节逃离世代生存的栖息地——东北山林,到西伯利亚去。可以想像,多么残酷的猎捕使得这些动物嚎啕而逃!” 善待动物,我们任重道远!(1)萧乾为什么感叹“像这样的民族,是不可能被法西斯打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联合国还有一个与《人权公约》地位相等的公约,是哪个公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读完这篇短文,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蓝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山谷里有一条小溪,清清的溪水缓缓地流着。不远处,有一片绿色的竹林,竹林边开放看一朵朵粉红色的野花。这里的空气多么新鲜,这里的风景多么美丽!这是什么地方?这是我可爱的家乡。(1)短文共有________句话。第一句写的是________,第二句写的是________,第三句写的是________。(2)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摘抄短文中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摘抄短文中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天空 ( )的空气 一( )白云( )的野花 ( )的竹林 一( )竹林( )的风景 ( )的家乡 一( )小溪(7)在短文中找出与下面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慢慢地——( ) 漂亮——( ) 篇四:一回自己的祖国去阅读答案《我不能忘记祖国》阅读答案 急!!!!!1908年,宋庆龄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 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_百度作业帮 《我不能忘记祖国》阅读答案 急!!!!!1908年,宋庆龄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 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 《我不能忘记祖国》阅读答案 急!!!!!1908年,宋庆龄15岁.这一年,她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洲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大学.&宋庆龄是个文静而爱沉思的女孩子.她学习非常勤奋,尤其是想到将来要为穷苦的祖国人民做事时,她就更加刻苦地学习.&有一次,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认真地收集资料,认真地思索,做了充分准备.&在讨论会上,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发言.他说: 我认为,历史的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文明古国,譬如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人民的希望在欧洲.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这时,坐在前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她紧缩双眉,耐心地听者美国同学的发言.&那位同学刚讲完,宋庆龄就站了起来.教室里立刻静下来了,宋庆龄显得有些激动,但她仍然用柔和的声调说: 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具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友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决不会永远的沉睡下去.总会有一天,东亚睡狮的吼声将震动全世界!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 说得好,以理服人. 这些话多么有力量! 宋庆龄虽然身在国外,但她时时刻刻关心着国内的情况,她常对同学说: 我不能忘掉中国,我对祖国充满了理想和希望! &那位美国同学讲完后,宋庆龄立刻站起来反驳,她虽然“显得有些激动”但为什么“仍然用柔和的声调”?(简答,无需太长)& & ————————————————————————————————————————————————————————————————————————————2. &这篇短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veelrzbq
因为宋庆龄是中国人,她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中国,对于同学的讽刺虽然生气,可是她仍然用温和的语气回答,正显示出中国人的胸襟和素质,也表达出中国五千年文化有容乃大的气魄结尾正是整个短文的中心点,表达了宋庆龄“身在曹营心在汉”爱国的满腔热情,这样的宋庆龄也担得起“国母”的称呼篇五:一回自己的祖国去阅读答案阅读短文.完成后面作业. 为了祖国 1979年华罗庚去访问英国.有一天.英国一所著名的大学邀(y1o)请华罗庚出席一个酒会.大家都在喝酒.谈天.一位女学者在同华罗庚谈天时.忽然用关切的口气问:“华教授(sh^u).你不为自己回国感到后悔吗? 华罗庚面带笑容.坚定地回答:“不.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不是为了图舒(sh )服.我觉得一个人活着不是为个人.而是为了祖国! 听到?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为了祖国 1979年华罗庚去访问英国。有一天,英国一所著名的大学邀(y1o)请华罗庚出席一个酒会。大家都在喝酒、谈天。一位女学者在同华罗庚谈天时,忽然用关切的口气问:“华教授(sh^u),你不为自己回国感到后悔吗?”华罗庚面带笑容,坚定地回答:“不,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不是为了图舒(sh )服。我觉得一个人活着不是为个人,而是为了祖国!”听到华罗庚的有力回答,在座的专家、学者们都鼓起掌来。1.用“”画出华罗庚说的话。2.说说专家、学者们为什么都鼓起掌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解析:1、不,我回到自己的祖国一点也不后悔!我回国,是要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做些事情,不是为了图舒(sh )服。我觉得一个人活着不是为个人,而是为了祖国!2、他们为华罗庚能以自己为国家作贡献作为自己价值的体现的精神表示敬佩。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 我非常喜爱仙人掌,不仅是喜爱,而且还敬佩。& 我有幸去了墨西哥&在那里由于太阳和土地的爱抚(fǔ&wǔ)&仙人掌遍地都是世界上的仙人掌约有两千余种&而墨西哥竟占了一半&所以&它享有&仙人掌之国的美誉 那里的仙人掌家族非常(巨大&庞大)。从形状上看,这些“亲属”相互间并不十分相似,有球形、圆柱形、山形、片状、(辩&瓣)状、穗状等等。有的形状奇妙极了,从主茎上伸出一根根平行向上弯曲的分茎,每根茎的直径都宽达几十厘米。远远望去,它活像是一座小山般大的翡翠烛台。仙人掌家族的基本“肤色”是绿色,花朵却是五颜六色:鹅黄、金粉、猩红、淡蓝……仙人掌浑身带刺,其貌不扬,却能为跋涉在荒漠中的人们解除饥渴。采摘一片嫩茎放在嘴里,细细地咀嚼,虽然它没有桃李的脆生,没有荔枝的滑润,但是它那酸涩中带着丝丝甘甜的味道,足以令人神清气爽,忘掉旅途的疲乏。& 仙人掌大多生长在终年干旱的地区,严酷的自热条件淘汰了弱者。仙人掌是强者,你剪掉它的茎,等于帮助它繁殖。即使你连根挖掉它,它横卧在地上也会滋生出新体。你要试试用干旱来威胁它吗?一棵重37公斤的仙人球,6年无水,仍可维持26公斤的体重!你若用火烧它,它那饱满的汁液会抵消火舌的威力。你对它置之不理,它照样会倔犟地活上百年。& 无论是在孤寂中还是被遗忘,无论在蔑视中还是受到其他不公正的待遇,仙人掌总是保持本色:它会悄悄地在额头上顶出一朵朵花,它会热情地挂满一身酸甜的果,它会吐出片片嫩茎供人们采食,它会用自己的绿来装点穷乡僻壤。& 归国前,一位爱画画的朋友要为我作一幅画,以作为对墨西哥的纪念。我对他说:“画仙人掌吧,画一株体现出信仰与生命力的仙人掌。”&1.绐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然后联系上下文选择恰些的字词,打上“√”。&2.绐文章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3.绐短文第2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文中加粗词“本色”指的是___ _。请用“&()”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5.用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是把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6.本文第3自然段抓住仙人掌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写出了仙人掌的特点,表达出作者对仙人掌的__________________之情。&7.短文第5自然段揭示了仙人掌令“我”敬佩的精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鲁迅先生的生活情趣 鲁迅先生十分珍惜时间,却从不把参加体育活动和搞各种有益的文化活动看做是浪费生命;恰恰相反,他把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看做是增长知识、变换方式积极休息的手段。 种花 鲁迅一生喜爱花草,即使没有栽种地方,也爱在书桌上摆一盆绿色的生命。少年时,鲁迅就读了许多有关花木的书籍,像《花镜》《兰惠同心录》《广群芳谱》等。中年的鲁迅最爱丁香花和木槿花。1923年,鲁迅居住在北京西三条胡同一个四舍院,就种了好几株白色和紫色的丁香花。夏秋之夜,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香气,以求解除疲劳。1924年秋天,鲁迅在西安讲学时,下榻处窗外有一丛盛开的白木槿花,他对花凝视良久,想构思一部《杨贵妃》的剧本。晚年,鲁迅定居在上海大陆新村9号时,还特地在前院种上了夹竹桃、石榴、紫荆、桃花等花木。 看戏 鲁迅先生从小爱看绍兴的戏文。有一次,他还在民间演的目连戏中自告奋勇地扮演了一个角色。1924年夏赴西安讲课时,专程去看古老剧种秦腔的演出。鲁迅晚年定居上海后,在繁忙的写作之余,他最大的娱乐就是观剧、看电影。鲁迅常同许广平一起,携带海婴去剧院看有趣、有教育意义的新戏。他不仅看,且多有评论。 篆刻 鲁迅先生喜好篆刻,虽刻印不多,却具备了较深的艺术功底。他少年时代,因叔父周芹候研究篆刻,耳濡目染他学会了刻印的本领。1899年,鲁迅在南京读书时,就曾刻过“戎马书生”“文章误我”“夏剑生”等印章。在鲁迅的著作中,《蜕龛印存(代)》是鲁迅论述篆刻的唯一的珍贵资料。它也是我国印学宝库中难得的理论之作。 养鱼 有一次,内山完造先生赠送了10尾金鱼,鲁迅先生特地买来一只素白的金鱼缸,和夫人许广平一同兴致盎然地铺沙、灌水,植种掩映的碧绿水草,小心翼翼地把金鱼放进去。鲁迅先生很熟悉金鱼的生活习性,顾虑到缸面的水苔太密,会影响鱼呼吸氧气,他常暂搁手中“金不换”笔,仔细地把这些东西除去。 绘画 鲁迅先生童年时就喜欢绘画,30年代曾为自己和别人的书刊设计过封面,也为自己的文章画过插图。“君无常”画像就是他于日亲笔作的一幅,至今保存在他的《朝花夕拾·后记》里。1.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1)自告奋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耳濡目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篇文章了鲁迅先生种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五个方面的兴趣和爱好。4.鲁迅先生把“培养多方面的爱好和兴趣”看做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段。5.按提示填空,体会句子的意思。(1)“夏秋之夜,每当夜深人静,他独自徘徊在花下,闻着略带苦涩的香气,以求解除疲劳。”“徘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2)“有一次,内山完造先生赠送了10尾金鱼,鲁迅先生特地买来一只素白的金鱼缸,和夫人许广平一同兴致盎然地铺沙、灌水,植种掩映的碧绿水草,小心翼翼地把金鱼放进去。”加粗词语的近义词是_________。“小心翼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6.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病床上的作家 《灰尘的旅行》的作者是现代著名微生物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爷爷。高士其爷爷是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从 重)事写作的。 高士其爷爷生于1905年,年(青 轻)时去美国留学,(功 攻)读细菌学。1928年,23岁的高士其,在一次试验中染上了(恼 脑)炎病毒。病情逐(渐 惭)恶化,致使他全身瘫痪了,头向左歪,言语不清,两眼发直,四肢不能动,连饮食都很困难。 但是他(完 玩 顽)强地活着,几十年来,为我们少年儿童写下了100多万字的作品,如《我们的土壤妈妈》、《太阳的工作》、《时间伯伯》……写(作 做)时,他,先是吃力地口述,请别人(纪 计 记)录。由于他说话不清楚,别人很难听明白,他就要重复好几遍。半天下来,往往只记下一二百字。而他却已累得满头大汗。(即 既)使这样,他仍然顽强地(坚 竖)持着,《灰尘的旅行》也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1988年,敬爱的高士其爷爷永远离开了我们。1.划去短文中括号里用错的字。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攻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恶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吃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用“____”画出短文中具体描写高士其爷爷写作很困难的句子。用“~~”画出短文中具体描写高士其爷爷病情严重的句子。这样的具体描写在全文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即使这样”中的“这样”是指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体会,请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终于熬到了下课,辰盯住围在一群唧唧喳喳的女同学中的老教授,好歹待大家散尽,他才跨前一步,把钱递上,这时,辰脑子“嗡”的一声,大片空白,他感到一种灭顶之灾的降临,还好还好,老教授点了点头,将钱装在上衣兜中。 辰这一夜没合眼,那钱是单独交的,万一老教授发现呢?为了进京到这家文学院,他卖光了全部,药材,没想到该死的药贩子在交款时夹了三张假币!他自己没有更多的钱r,逼急了才出此下策,但他又怕被识破。同学们个个是贵胄公子,只他一个穷孩子,假币的事抖搂出来,他如何混得下去?辰决定主动坦白。 次日,辰恭候在老教授上班必经的路上,见到他说:“老师,我昨天交的钱……”老教授的脸立刻板起来:“别提你那钱!”
辰魂飞魄散!却听老教授说:“早不交晚不交,偏我揣了你的钱,在市场上走,被小偷割了兜。”啊呀,谢天谢地!辰一边赔小心,一边回到教室,这贼其实是帮了我的忙呢。辰想。 兴奋之后,辰又陷入了苦恼。毕竟老教授损失了那么多的钱,并且直接怪他学费交得迟!想到老教授总穿一件皱巴巴衣服的寒酸样,他心里就凉了。辰想,好好努力吧,非出人头地不可,有朝一日我加倍报偿这位善良无辜的老人。 辰勤学苦作,不断写出好文章,连《人民文学》这样的刊物也有他的一席之地,老教授时常当众夸赞。每当这时,辰就暗自道:“等着,老师。”
学习期满,辰交了大运,一步登天,阔步文坛,名声大得吓人。辰从此再不愁没钱。 辰依然惦记着那可怜兮兮的老教授,该彻底了结这块心病了。他为老教授准备了1万元现金,专程来家。 老教授高兴:“学生出了大名,不忘师德,这就好!”坚持设家宴款待高徒。酒前,辰鼓足全部气力,向教授认错:“老师,我交给您那两千元学费中,混着三张该死的假币……”他眼圈红了,并哽咽起来。老教授哈哈大笑:“3张假币你还没忘哪?在,我留着呢,如今集什么的都有,我集几张假币玩玩有何不可。”说着,从一本影集内拿出那几张玩意儿。
“老师,那您说让贼偷了……”辰目瞪口呆。
“假话。兴你假币就不兴我假话?”
“为什么?您当时完全可以揭穿。”
老教授的脸色立刻无比严肃起来:“揭穿容易,但我更知道一个山里来的孩子该多艰难,那样做对他产生的后果不堪设想,为这区区300元钱,扼杀一个人才,吾不屑为之也。”
“老师,”辰扑通一声跪了下来,泪流满面,“不回去了,我还要跟您几年,您一定要收留我!” 1.请你给本文拟个题目:______________ 2.全文以( )为线索写了辰和老教授两个人物,对辰侧重运用了( )描写。 3.辰在交钱前后心理活动有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辰依然惦记着那可怜兮兮的老教授”,辰为什么说老教授“可怜兮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啊呀,谢天谢地!”辰到底谢谁?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中的辰交了三张假币,老教授说了一句假话,你怎样认识这两种假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文末,辰跪在地上还要向老师学几年,他要向老师学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读了本文,你觉得从辰身上应学什么?不应学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鸵鸟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主要生活在沙漠地区,是现代鸟类中体形最大的鸟。 鸵鸟的双翅已经退化,不会飞翔,但在顺风及拐弯奔跑时,双翅展开,起着像帆一样的作用,能保持平衡,又能借助强劲风力,加快奔跑速度。鸵鸟善于奔跑,一步可以跨出7米远,时速可达60千米。当然它们不能一天到晚都跑得这么快,但即使在它们跑得疲倦时,也能胜过一匹快马。 提到鸵鸟,人们往往认为,鸵鸟遇到危险的时候,如果来不及逃跑,就会把自己的头和颈平贴地面,钻进沙堆,以为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就会平安无事。其实,这是人们误解了鸵鸟。经过研究人员多次观察,从来没见过鸵鸟把头藏进沙里。实际上,鸵鸟不会这样愚蠢,因为把头埋进沙里,很快就会窒息死亡。有时鸵鸟把头贴近地面,是为了听远处的声音,或者是为了放松一下颈部的肌肉。年’ 幼体弱的小鸵鸟,遇到敌害逼近时,常把身体紧贴地面。由于它们身上羽毛的颜色和黄草、黄沙相似,很容易瞒过敌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鸵鸟的头颈也不钻进沙堆,而是两眼紧紧盯住敌害,作好随时逃离的准备。 1.文章介绍了鸵鸟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结合本文中的句子作者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描写鸵鸟善于奔跑。&&3.鸵鸟真的会把头藏进沙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鸵鸟把身体贴近地面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友情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语读后续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