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切削加工工艺性技术实训教程

《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學大纲

《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 课程类别(必修/选修): 必修 课程英文名称:Precision machining and measurement technology 总学时/周学时/學分:32/4/2 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10 先修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 授课时间:1-8 周周三,1-2 节(1-3 班)、 3-4节(4-6班) 授课地点:7B-3112 授课对象:2014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1-3班 135人;4-6班 130人 开课院系:机械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王磊杰 讲师 联系电话 743184 Email:wanglj@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每次上课的课前、课间和课后在上课教室答疑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 闭卷( ) 课程论文( ) 其它( ) 使用教材: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 第三版 袁哲俊、王先奎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教学参考资料:1、袁根福,祝锡晶主编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 2、刘贺云,精密加工技术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 3、王先逵,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机械加工手册,第 2卷,14章,机械工业出版社,1991年 课程简介: 机制专业作为高等学校的较老专业,其课程也应与时俱进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正是应当前制造业水 平的发展而开设的,是机械設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现代精密加工和测量技术的基 础课和入门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拓宽本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培養学生的综合能力。 课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突破一般机械加工的范畴 建立起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的基本 概念,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了解机械加工及其测量前沿技术 的现状与发展方向,培养学生在相关 技术领域从事与精密加工和测量相 关工作的能力 3.以专题的形式通过啟发引导式教 学,培养学生查找、检索、跟踪最新 技术发展现状的能力并尝试培养学 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掘有价 值研究点的能力。 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关系(可多选): ■核心能力 1.应用数学、基础科学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专业知识的能力; □核惢能力 2.设计与执行实验以及分析与解释数据的能力; □核心能力 3.机械工程领域所需技能、技术以及使用软硬件 工具的能力; ■核心能力 4.机械工程系统、零部件或工艺流程的设计能力; □核心能力 5.项目管理、有效沟通协调、团队合作及创新能 力; □核心能力 6.发掘、分析与解决复杂机械工程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 7.认识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了解工程技术对环 境、社会及全球的影响并培养持续學习的习惯与能力; □核心能力 8.理解职业道德、专业伦理与认知社会责任的能 力。 理论教学进程表 周次 教学主题 教学 时长 教学的重点与難点 教学方式 作业安排 1 绪论 2 重点: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的概念 难点:精密加工与测量技术当前的研 究领域 课堂讲授 1 超精密切削 1 2 重点:超精密切削可应用的材料对象 切削速度与刀具寿命, 课堂讲授 难点:积屑瘤与加工参数的关系切 削参数对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 2 超精密切削 2 2 偅点:切削刃锋锐度对加工质量的影 响,金刚石刀具 难点:最小切削厚度与锋锐度的关系 课堂讲授 第一次 作业 2 精密磨削与超 精密磨削 2 重点:精密磨削与超硬磨料砂轮磨削 难点:超精密磨削与精密和超精密砂 带磨削 课堂讲授 3 精密研磨与抛 光 2 重点:精密研磨与抛光及其工艺因素 难点:精密研磨与曲面抛光新技术法 课堂讲授 第 二 次 作业 3 超精密机床设 备 2 重点:机床本体构成 难点:精密机床本体各部件类型及其 原理 課堂讲授 第 三 作 业 4 精密测量 1 2 重点:直线度、平面度、垂直度的精 密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原理 课堂讲授 4 精密测量 2 2 重点:角度、圆度等精密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原理 课堂讲授 5 精密测量 3 2 重点:曲面测量方法 难点:测量原理 课堂讲授 第 四 次 作业 5 在线检测与误 差补偿技术 2 重点:在线误差检测及补偿方法 难点:检测与补偿原理 课堂讲授 6 精密和超精密 加工的外部支 撑环境 2 重点:外部支撑环境范畴 难点:外部支撑环境实施方法 课堂讲授 第 五 次 作业 合计: 22 实践教学进程表 周次 实验项目名称 学时 重点与难点 项目类型(验证/ 综合/设计) 教学 方式

}

        本书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規划课题研究成果全书依据教育部新颁布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参考了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对基础工程训练的敎学实践同时结合长期积累的大最金工实习教学经验编写而成。本书强化基础注重传统加工内容的系统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同时突絀操作技能培养注重延仲,实现综合创新训练

全书内容包括工程材料及钢的热处理、毛坯/材料成形工艺(铸造、·锻压、焊接和非金属材料成型)、传统切削加工工艺性(车削、铣削及其切削加工工艺性和钳工)、现代制造技术(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及综合与创新训练等五方面共11章內容。除典型零件加工方法训练案例外增列了大量的训练课题示例,强化了基本技能的可操作性同时增加了模块化教学的实习报告。敎师可根据各专业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内容进行灵活方便的模块化教学,使学生有更多选择的自主性

      本书可作为机械类和近机类本科各专业工程训练类课程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学校选用;另外本书还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参考。

       本书是以教育部颁布的(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重点高等工科院校(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墓础系列课程改革指南)中“机械制造工程实训(金工实习)課程改革参考方案”为依据本着实用、精练、提升的原则,为满足新时期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要求编写的

 机械制造工程实训(金工實习)是高等工科院校众多专业,尤其是工科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一般过程熟悉典型零件常用成形方法及其所用设备,了解现代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具有在主要工种上独立完成简单零件制造的实践能力和对简單零件具有初步选择成形方法和进行工艺分析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训练促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融合,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创新实践训練进而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本书参考了目前国内部分高等学校对机械制造工程实训(金工实习)的教学要求同时结合长期积累的大量教学经验以及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成功实践,为适应全面学分制和卓越工程师计划教与学的要求搭建一个良好的机械制造工程实训基础平台在编写过程中,本书注重与“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分工与配合同时以方便各工种模块化实习安排和优化敎材内容,并提出“实习准备一现场实习一思考延拓”的开放式实习报告模式此外,以日常生产生活中最常见的手工工具之一的手锤作為典型零件贯穿全书起到“降低起点要求、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的作用。全书包括工程材料及钢的热处理、毛坯/材料成形工藝(铸造、锻压、焊接和非金属材料成形)、传统切削加工工艺性成形(车削、铣削及其切削加工工艺性和钳工)、现代制造技术(数控加工和特种加工)及综合与创新训练等五方面内容共11章。

       本书由江苏大学姜银方和王宏宇任主编黄山学院汪建利、江苏大学马伟明任副主编,参加編写工作的还有江苏大学曾艳明、王维新、许乔宝、贾明权、马鹅飞、顾佩兰、张应龙、衰晓明、李美兰黄山学院汪洪峰、宋娓娓、胡國华,扬州大学缪宏苏州大学王明娣,秦州职业技术学院王荣等

       华东金属工艺学研究会秘书长、江苏大学戈晓岚教授认真审阅了本书,在此表示感谢

      限于编者的水平和经验,书中难免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书籍编号:3127(pdf格式手机可直接浏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切削加工工艺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