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教育的工作轻重缓急急》系列讲坛第二期

对子女家庭教育的轻重缓急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家庭教育也历来为人们所重视,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为孩子未来的成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但纵览我国的家庭教育,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种误区。
误区之一:重智力因素提高,轻非智力因素培养。
家长希望通过对孩子智力的开发,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为未来考上重点大学做准备,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一些家长却不顾孩子的学力基础、性格特点,硬性灌输各种知识,把自己一厢情愿的期望建立在对孩子欢乐童年的扼杀和自由的剥夺上。孩子入学了,分数也就成了许多家庭情绪变化的晴雨表。许多家庭还让孩子“自加压力”,把孩子送到“星期日学校”、“奥数班”、“兴趣班”等;还有些家长只要看到有新的复习资料常常是照单全买,要求孩子“博览群书”。然而,所有这些,都是以牺牲孩子快乐的童年为代价的;同时,许多孩子也因难以承受繁重的学习压力,屡屡出现的中小学生出走现象与来自家长对学习成绩的过度关注有密切关系。
在孩子学业成绩提高的背后,隐藏着种种人格塑造的危机,如情感淡漠、意志薄弱、品德不良、性格孤僻等。事实上,人的成功不仅与智商(IQ)有关,更与人的情商(EQ)发展有关。如果说智商更多地是被用来反映一个人的学业成就,那么情商则被认为是用于预测一个人能否取得职业成功或生活成功的更有效的因素。有些人之所以成功与其勤奋的精神,坚强的毅力,良好的社会适应性有密切关系。所以,在家庭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孩子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应该关注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也就是要关注包括孩子人格在内的各种心理因素的全面发展。
误区之二: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关爱。
由于独生子女的缘故,家长往往更加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而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为家长改善孩子的生活条件提供了物质基础。许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给孩子吃各种补品,结果使孩子生理早熟。与此同时,孩子的心理问题却越来越严重。许多孩子的学业成绩下降、问题行为产生,甚至走上犯罪道路都与心理问题有密切关系。有关调查表明,我国中、小学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比例分别达到40%—50%和20%—30%。另一项心理学调查则表明:中国中学生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7%,美国为44%,最高的是日本达65%。心理是否健康直接影响着孩子品德的形成,影响着孩子人格的发展,也直接制约着孩子潜能的开发和挖掘,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全的心理比健康的生理更显重要。所以,家庭教育要注意孩子身心的和谐发展,特别要注重孩子的情感、意志和心理素质的养成。
误区之三:重物质满足、轻精神充实。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可谓有求必应,只要孩子提出,不管是否需要,是否合理,都会最大程度地满足,而对孩子的精神世界却鲜有了解和关注。当孩子最需要得到父母的理解与支持时,许多家长或是没有反应,或是无能为力,不能够及时与孩子进行心灵的沟通,长此以往,很多中小学生认为家长不理解自己,感到家庭空虚寂寞。其实,在现代社会成长的孩子,都已经有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他们真正缺少的是丰富的精神世界。大中小学生出现的网络成瘾、恋爱等现象,与其精神贫乏密切相关。所以,家长应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精神世界,帮助其理解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树立人生的奋斗目标,如此,孩子定会感到充实,有动力,也会更加珍爱生命。
误区之四:“重”学校教育、轻家教责任。
一些家长片面地认为家庭主要是管好孩子的吃穿,教育是学校的责任。孩子有了问题,不从自身找原因,而一味责备学校、责备教师,甚至动不动就要求学校撤换“不好的”老师或班主任,而不是考虑自己应如何配合学校共同研究孩子问题所在,寻找解决教育孩子的办法,致使师长关系对立,最终受害的还是孩子。
作为家长应正确认识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特殊意义,充分认识到孩子的成长与发展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特别是要认识到家庭教育所具有的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同时,家长要努力提升自己的素质,以身作则,在习惯、语言、技能、思想、态度、情感和情绪等方面都要给孩子优良的教育和影响;同时,掌握一定的教育心理科学知识,熟悉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
误区之五:重期望,轻实际。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普遍的心态。每个家长对子女都有较高的期望值,甚至把自己未能实现的宿愿寄托在孩子身上。但许多家长却不从自己孩子的个性特点、志趣、爱好等出发,不考虑孩子发展的适宜性以及发展潜力,期望值严重偏离孩子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样就会形成对孩子的心理高压、导致心理抵触,而且,往往是“事倍功半”、“欲速则不达”、甚至是“悔不当初”。一些孩子虽十分“理解”父母的心情,“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可依然是难以达到父母为其确定的目标。为此,他们或更加努力拼搏,或出走,或为了解除父母的痛苦而一死了之。
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期望一方面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孩子的发展性向,并尊重子女的合理选择,符合其实际发展力,所提要求必须让孩子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另一方面期望面要宽,不要仅局限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或学业成绩的提高,更应该期望孩子学会做人,全面发展。
【蚂蚁 夏令营 新闻】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欢迎您!“8+1工作室”为本站提供专业支持!
您所在的位置:&>&
钱铁峰:谈教育的策略
钱铁峰:谈教育的策略.rar
&(16.10 KB)
谈教育的策略
战略与策略
一、 阴性刺激与阳性刺激
& 1. & 阴性刺激:否定、批评、处
& 罚。&中止&、&不可以&、&修 正&&&抑制过程,具有有限性。
2. 阳性刺激:肯定、表扬、奖
& &励。&继续&、&可以&、
& &发扬&&&兴奋过程,具有
& &创造性、无限性。
二. &不科学的教育(刺激)行为
1. &重点学校(星级学校)、重点班
2. &状元宣传、清华北大、奥赛金牌
3. &三好(优秀)学生评比
4. &包办代替溺爱
5. &排名次
6. &一味迁就、不敢批评
7. &体罚、变相体罚、侮辱人格(冷暴力)
8. &大运动量、高强度学习方式
9. &满堂灌
三.实施、控制阴性刺激
1. &批评原则
2. &法纪教育
3. &&底线&原则
4. &&学生惩戒条例&
5. &吃苦教育
6. &挫折教育
7. &阴性刺激&度&的把握:注意方式、分
寸、场合;不动&恻隐之心&、&给出路&。
四、 &加强阳性刺激
1. &爱的原则
2. &理想教育
3. &赏识教育
4. &重视说理
5. & 树立榜样
6. & 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保护个性、承认差异
7. & 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8. & 多元化评价
9. & 阳性刺激&度&的把握:方式、分寸、场合
10. & &民主、进取、开放、创新&
11. & &自觉、自主、自信&
& & & &结论:阴性刺激不可缺少,阳性刺激必
须为主。阳性刺激具有宽泛性、持久性、创
造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方法的重要性:通向目标的途径
一、 两点与重点
1. &两点:矛盾的双方
两点论使我们能够全面地看问题
2. &重点: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的,重点论使我们能够认识事物,掌握
事物的性质,做好工作。否则,将陷入
二元论、诡辩论泥坑,将无所做为。
二、 &弹钢琴
1. &主要矛盾的观点:在复杂事物中,有多个
& & &矛盾。其中必有一个主要矛盾,由于它的
& & &存在规定和制约了其他矛盾(次要矛盾),
& & &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抓住了主要矛
& & &盾,其他矛盾便不难解决。
2. &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分析&&归纳)
3. &统筹兼顾(兼顾次要矛盾):列出次要矛
& & &盾&&排出轻重缓急&&先重后轻、先急
& & &后缓&&授权&&关注各个矛盾的发展,
& & &随时加以调整干预&&注意反思。
三、 &抓过程(量变与部分质变):
确定阶段目标、措施&&落实措施
&&加强调研、督查&&调整做法
四、 &制造高潮(部分质变)
按部就班 + 高潮运作 = 目标实现
五、抓典型
1. & 点和面的关系:面是由点组成的,点的扩张形成面的质变。
2. & 何为典型:或多方面符合目标要求,或某方面呈现突出特点。
3. & 如何抓典型:发现&&加工整理&&推广
4. & 以点带面是我们的基本方法
5. & &一切经过实验&(即抓典型)
六、 &善于做好面对面的工作
1. & 便于沟通和相互了解、提高效率、缩短过
& & & 程、解决矛盾。
2. & 不回避矛盾、迅速澄清事实、消除误会、
& & & 解决矛盾。
七、群言堂(民主集中制原则)
1. &兼听则明(片面与全面)
& 2. &真正的民主形成正确的集中
& 3. &管理者应有的气度和胸怀(容人之短、之过、之错)
& 4. &搞&五湖四海&,不搞&小圈子&、&小山头&、&小宗&
& 派&;以事业为重,不要以人划线。(警惕农民意识)
顺其自然(按规律办事)
一、一组实例:庖丁解牛&&
迪斯尼路径&&死亡诗社&&
草坪小路&&魔方比赛
二、重要启示:任何事情都有其自
然规律,这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
顺其自然就是按规律办事。教育同
样是有规律的,关键是教育者要注
意观察教育的运作、善于反思,努
力寻找发现其中的客观规律,并且按规
律办事。顺其自然就是依据教育规律,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市场规律办事,这
才是最最重要的。
三、反思南外仙林分校的改革与发展: & & & 秘诀即&顺其自然&。
1. &规范办学行为,讲求效率。
2. &张弛有道,七彩校园。
3.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4. &理想教育,催人奋进。
5. &课改,按人的认知规律实施教学。
& &6. &班改,教育关系的调整,教育资源的
& & & & 整合。
& &7. &国际化:全球教育的发展潮流。
& &8. &多种模式与行政推动。
因基础教育现有制度的操作方式很多违反规律,&不自然&,所以,我们特别强调要遵循规律,要&顺其自然&。教育已开始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效率、效益是教育今后发展的首要原则。教育工作者要有眼光,也要有智慧,&顺其自然&是战略,也是策略,是我校迄今为止改革和发展的精髓所在,也是今后继续前进的指导方针。
& & & & & &&顺其自然&应该成为我们的校训!
已登录用户只输入验证码即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有轻重缓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