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ERP之间能够建立edi标准的三要素是EDI接口吗?

电子商务员考试模拟试题2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电子商务员考试模拟试题2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您现在的位置:
系统与ERP的接口方式及其比较
在介绍系统也ERP的接口方式及其比较之前,我们先介绍下什么是技术和ERP及其特点:
技术的发展:
的基本思想是利用图像存储数据,并且能够通过某种方式识读。码最早出现在20世纪40年代,但得到实际应用和发展还是在20世纪70年代左右,80年代是及时磅礴发展的时期。欧美、日本和我国的发展、应用的时间也不尽相同。总体说来美国最早、欧洲和日本次之、我国最晚,到20世纪80年代初才开始研究,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立,负责研究、推广技术;同意组织、开发、
协调、管理我国的工作。使我国的技术得到磅礴发展。
技术的意义:
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强大接口技术:备件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在规划实施时就已经考虑到了的需要,系统与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了无缝链接,即便是以后与SAP链接,也可以借助SAP提供的RFC接口或相应的DCOM组件来加入支持
技术对备件物流管理产生的独特作用:还具有易操作、易维护的特点。对于室外场合,使用计算机登记信息非常不方便,通过使用,可以在操作现场将采集的信息保存在中,然后传输到计算机。外形轻便,操作简便,不需要安装配置软件系统,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使用性。
除了其技术特点外,在物流系统中还可以完成许多传统物流无法实现的工作。通过给每个物品一个唯一的,可以对该物品的流转进行完全的跟踪,从而实现:
●货物丢失后,可以在销售和客户服务环节及时发现
●防止销售中的地区串货现象
●提高商品售后服务的质量
●建立起和生产相联系的质量反馈体系
ERP是从库存管理发展而来的。早在40年代,为解决库存控制问题,人们提出了订货点法。为了解决这个问题,60形成MRP(Material Requirements
Planning),即物料需求计划,70年进一步发展出闭环MRP,解决采购、库存、生产、销售的管理,发展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月以及采购作业计划理论。80年代,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MRP的各子系统也得到了统一,形成了一个集采购、库存、生产、销售、财务、工程技术等为一体的子系统,发展了MRPⅡ理论。这一阶段的代表技术是CI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进入90年代,MRPⅡ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成为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随之产生。
ERP特点及意义
ERP强调供应链的管理。除了传统MRPⅡ系统的制造、财务、销售等功能外,还增加了分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运输管理、仓库管理、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决策支持等功能;支持集团化、跨地区、跨国界运行,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方位地发挥足够的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但是由于历史及原因,ERP(MRP、MRPⅡ)在设计的时候并没有考虑采用技术。例如SAP,在进销存、生产管理方面没有采用先进的技术,数据的及时性和正确性很难得到保证,而且数据采集效率也是非常低。
系统的思想就是要在进销存、生产管理上采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进销存、生产管理效率、质量,使得进销存、生产管理更加精细。同时将系统的进销存、生产管理数据和传统的ERP同步,提高传统ERP的应用效能。
1、物料管理:
现代化生产物料配套的不否协调极大地影响了产品生产效率,杂乱无序的物料仓库、复杂的生产备料及采购计划的执行几乎是每个企业所遇到的难题。
技术的解决思想:
通过将物料编码、并且打印标签。不仅便于物料跟踪管理,而且也有助于做到合理的物料库存准备,提高生产效率,便于企业资金的合理运用。对采购的生产物料按照行业及企业规则建立统一的物料编码从而杜绝因物料无序而导致的损失和混乱。
对需要进行标识的物料打印其标,以便于在生产管理中对物料的单件跟踪,从而建立完整的产品档案。
利用技术、对仓库进行基本的进、销、存管理。有效的降低库存成本。
通过产品编码,建立物料质量检验档案,产生质量检验报告,与采购定单挂钩建立对供应商的评价。
2、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是产品应用的基础,它建立产品识别码。在生产中应用产品识别码监控生产,采集生产测试数据,采集生产质量检查数据,进行产品完工检查,建立产品识别码和产品档案。有序的安排生产计划,监控生产及流向,提高产品下线合格率。
制定产品识别码格式。根据企业规则和行业规则确定产品识别码的编码规则,保证产品规则化、唯一标识。
建立产品档案:通过产品标识在生产线上对产品生产进行跟踪,并采集生产产品的部件、检验等数据作为产品信息,当生产批次计划审核后建立产品档案。
通过生产线上的信息采集点来控制生产的信息。
通过产品标识码在生产线采集质量检测数据,以产品质量标准为准绳判定产品是否合格,从而控制产品在生产线上的流向及是否建立产品档案。打印合格证。
3、品质追溯
通过技术,在生产过程中收集产品的关键部件(批次或单品)信息、加工流程信息,建立产品资料库。最后达到同位产品的唯一序列号能追溯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关键部件信息、加工工艺信息、不良处理信息等;也可以通过关键部件的批次或者唯一编号反向追溯使用该批次或该唯一编号的关键部件的所有产品,解决出现问题是问题产品快速定位、召回,减少企业的损失,同时分析问题所在,改进生产,提升产品品质和企业竞争力。
系统和ERP对接的重要性和意义
ERP和系统各自的特点。
管理对象方面:ERP涵盖制造、财务、销售、分销、人力资源、运输、仓库、质量、设备、决策支持等功能,其主要宗旨就是将企业各方面的资源充分调配和平衡,是对企业的管理;而系统则侧重于对物品的管理,主要管理物品的标识,物品进销存、物品加工生产、物品资料库建立、物品追溯、物品的流通。
侧重点不同:ERP的重点在于为企业引进先进的管理方式,管理理念,偏向于对企业的持续改善;而系统则注重自动识别技术、无线实时扫描、批处理扫描等,目标是提高物品进销存、物品加工生产、物品资料库建立、物品追溯、物品的流通的效率的质量。
从业务功能来看:系统功能是ERP功能的子集,系统管理的对象也是ERP系统管理对象的一个子集。系统是在进销存、生产管理等领域比ERP更加高效、更加精细的管理。系统和ERP系统存在共通的地方,如物料、采购入库、销售出库、生产单等。所以系统和ERP的对接十分重要和有意义:
弥补ERP在单据管理和批次管理方面的不足。
弥补ERP在品质追溯方面的不足。
弥补ERP在自动识别方面的不足。
弥补ERP在实时性、移动性、便捷性方面的不足。
简化ERP进销存、生产管理等业务操作,降低ERP的使用难度,降低ERP对操作人员的水平要求
系统和ERP接口分析
通过上面的分析,系统和ERP分别在自动识别和企业管理方面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双方以一种互补的姿态,为企业的决策层、员工、管理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但是对于系统和ERP共通的部分:物料、采购入库、销售出库、生产单等,系统如何获取ERP的最新物料信息;系统的入库单、出库单、发货单等信息如何高效、及时、正确的反应到ERP系统;如何保证系统和ERP不因为数据同步互相影响,甚至造成系统的不稳定、不正确。下面将对和ERP对接的方式进行介绍和比较,可以作为系统和ERP对接的参考。
前提及共识:
系统:实时系统,非正常停止运行,将影响生产、销售、仓库,特别是对生产的影响最大,对作业影响很大。
ERP:非实时系统,非正常停止运行,不会导致生产停止,单据数据暂时不录入生产影响很小。
低耦合接口:接口耦合度越低,对双方系统的影响就越小,就越好。
各种接口方式
Web Service:国际开放的标准接口,是以较低耦合度连接两个不同系统的最佳接口方式之一。
临时表:一个系统对另一个系统临时表的访问,就是对另一系统数据库的访问,可能会影响对方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难以区分责任的问题;而且当其表结构发生变化就必须对接口程序做修改,产生新的开发成本,不是好的低耦合接口方式。
API接口:这种方式一般是ERP提供API接口,系统调用API接口,达到数据的同步。各ERP的设计、开发API接口时,在安全性、严谨性、数据完整性等方面都有充分的考虑,是系统和ERP对接的最佳方式之一。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所有的ERP都有开放的API接口,如神州数码,K3、台湾天星等;而国际上大型的ERP如SAP、Oracle
ERP则有开放的API。
方式1:写系统临时表
ERP提交单据同时或延迟写系统临时表
1、系统提供临时表
2、ERP 实现提交单据时同时或延迟写系统临时表
1、如果ERP提交单据并同时写系统临时表,可实现数据实时同步。
1、系统系统故障时难以区分责任?
由于临时表是个共享表,系统要不停访问,ERP也要往其写数据,
可能会由于服务器资源紧张、数据库事务、并发、死锁等问题导致系统运行故障,甚至导致其崩溃,生产停止,
当故障发生,需分析双方的程序(包括 ERP 写临时表的逻辑)判断问题所在,但程序各自实现,很难操作,难以区分责任方。
2、如 ERP 提交单据同时写系统临时表,则可能会由于系统故障、服务器、网络等问题使写临时表失败,导致单据无法提交。
3、如 ERP 提交单据后不立刻写系统临时表,而是定时触发写到系统临时表,不会导致单据无法完成提交,
但会使得数据无法实时同步到 系统,可能导致系统因无法读到应有数据而在投换料验证不通过而导致生产停止。
4、由于需求变更等原因需变更临时表结构,则接口程序要做修改,产生新的开发成本。
5、ERP 提交单据的操作比之前慢些许
方式2: 调系统Web Service
ERP提交单据同时或延迟调用系统 Web
Service 把数据同步到 系统
1、系统 实现 Web Service
2、ERP 实现提交单据同时或延迟调用 Web
Service 把数据同步到系统
1、实现简单、ERP开发工作量小
2、如 ERP 提交单据并同时调用 Web Service,可实现数据实时同步。
3、双方系统通过 Web Service 中间接口隔开,互不影响,责任容易区分。
4、可通过设计灵活的 Web Service 接口以避免未来需求变更时接口程序的变更。
1、如ERP提交单据同时调系统Web Service,可能会由于系统故障、服务器、网络等问题调
Web Service 失败,导致单据无法提交。
2、如果ERP提交单据后不立刻调用 Web Service,而是过后通过其他方式定时触发调用
Web Service,不会导致单据无法完成提交,
但会使得数据无法实时同步到 系统,可能导致系统因无法读到应有数据而在投换料验证不通过而导致生产停止。
3、ERP 提交单据的操作比之前慢些许(但在局域网内,且数据量也不是很大,基本上影响很小的,一般最多延迟1、2秒)
方式3:读 ERP 临时表
ERP提交单据同时写 ERP 的临时表,系统 定时主动访问
ERP 临时表
1、ERP 提供临时表
2、ERP 实现提交单据同时写 ERP 的临时表
3、系统 实现定时访问 ERP临时表 同步到系统数据库
1、实现简单、ERP开发工作较小
2、ERP 提交单据要多加写临时表的处理,但在同一系统速度影响不大。
1、系统出现系统问题时可能难以区分责任
由于临时表是个共享表,系统要不停访问,ERP也要往其写数据,
可能会由于服务器资源紧张、数据库事务、并发、死锁等问题导致 ERP 运行故障,
当故障发生,需分析双方的程序(包括系统读临时表的逻辑)判断问题所在,但程序各自实现,很难操作,难以区分责任方。
2、系统 需要定时去读 ERP 临时表,则可能会由于
ERP 故障、服务器、网络等问题无法读到临时表
导致数据无法及时同步到 系统,可能导致系统因无法读到应有数据而在投换料验证不通过而导致生产停止。
3、由于系统或 ERP 需求变更等原因需变更临时表结构,则双方接口程序要做修改,产生新的开发成本。
方式4: 调 ERP Web Service
ERP提交单据时先把数据暂存到临时表,系统 定时调用
Web Service, WebSerice 实现从临时表查询数据
1、ERP 实现 Web Service
2、ERP 实现提交单据时先把数据暂存到临时表,实现 Web
Serice 从临时表查询数据
3、系统 实现定时调 ERP WebService 把数据同步到系统
1、双方系统通过 Web Service 中间接口隔开,互不影响,责任容易区分。
2、可通过设计灵活的 Web Service 接口以避免未来需求变更时接口程序的变更。
3、ERP 提交单据要多加写临时表的处理,但在同一系统速度影响不大。
1、系统 需定时调用 ERP Web Service,则可能会由于
ERP 故障、服务器、网络等问题调用失败,
导致数据无法及时同步到系统,可能导致系统因无法读到应有数据而在投换料验证不通过而导致生产停止。
方式比较:
对生产的影响
双方系统耦合度
ERP 因接口故障的责任区分
PTS 因接口故障的责任区分
对ERP提交单据的影响
ERP开发工作量
写系统临时表
调系统Web Service
读系统临时表
调系统Web Service
考虑选择那种接口方式,考虑各要素的优先顺序应该:
首先是,对生产的影响,生产停止,损失重大;
然后是,双方系统的依赖度,系统关联太紧发生问题时责任难以区分,且程序未来变更的可能性徒增;
接着是,对ERP提交单据的影响,但 ERP 单据提交速度慢些许或偶尔的延迟提交不会对生产产生太大影响,远没有前面2点重要。
最后是,实时性,ERP开发工作量等等,这些应该是最后考虑的。
所以,接口采用方式的优先顺序应该是:
调系统Web Service & 调 ERP Web Service &
读 ERP 临时表? & 写系统临时表
综合来看,调系统Web Service 是首先推荐采用的方式,因为:
对生产影响最小、双方系统的依赖度低、出问题责任容易区分、实时性也很高、开发工作量最小,
对客户、ERP、系统 三方来说是最佳的方式。
而 读 ERP 临时表 、 写系统临时表 都不是推荐的方式,因为:
对生产影响较大、双方系统的依赖度高、出问题责任难以区分,未来接口程序变更可能性大。
最佳对接方式:API接口
作为系统和ERP对接的最佳方式,但遗憾的并非所有ERP都提供。作为全球性的ERP,SAP分SAP Business One(SBO)、R/3等版本。下面介绍一下SBO API接口。
SAP Business One 是个开放的系统,它提供灵活的开发工具包:SAP Business One SDK,能让合作伙伴或客户在低成本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展SAP Business One 的产品功能,并可以与外部的行业解决方案集成。SDK 的 DI API可以让你在业务数据级别访问 SAP Business One,几乎所有在 SAP Business One 客户端中的业务对象都被复制到了DI API中,这样就可以被外部的应用程序访问,外部应用程序通过 COM 访问业务对象,避免了对 SBO 内部复杂业务逻辑细节的处理。
DI API介绍
SBO? Data Interface API(DI? API) 是一组以DLL形式提供,三层结构工作模式的开发工具,目的是合作伙伴提高而且扩充 SBO 和用 SBO 整合外部的解决发案。
DI API 能用来存取SBO 应用程序在数据库层次上的数据, 扩充它的功能性, 以便和第三方的解决方案连接, 扩展 SBO 的功能满足客户的需要。
DI API体系结构
提供关于 DI API 的软件体系结构的明细中:所有的函数功能被包含在一个实现层 (OBServerDLL.DLL) 之中。DLL 以 SBO 客户端的现有源码为基础,也就是说, SBO 用户端的业务对象被复制到这个 DLL 中。通过SAPbobsCOM.DLL 接口能够存取 SBO 客户端对象的方法、属性等。
如下图所示逻辑:
下图所示:它主要展示业务对象在结构中的真正对象。 第三方应用程序如何去连接对象。我们所描述的数据是多层的。
这些层使用 COM 技术,不管是外部的应用程序存取数据,还是第三方应用程序如果要访问SBO? 数据,都必须通过DI_API来访问, DI_API 是一个以 COM 技术为基础的业务对象库。
这些业务对象能被一些开发语言 ( 如 Visual Basic,C语言/C语言++,Delphi语言) 任何一个支持 COM 技术的工具所利用除此之外,DI_API
也被Java语言编写为包。
这意味这你也能使用 Java语言存取业务对象。它为我们提供了大多说的访问业务数据的函数、属性、方法。
业务数据对象
DI_API支持几乎所有的业务数据对象,如科目、联系人、合作伙伴、物料、产品结构、Documents、Stock Transfer等。但有些数据对象DI_API没有开放,如审批流。如果第三方系统需要使用SBO的审批流,需要去研究并直接读写审批流相关的表。
XML文件是一种可扩展标示语言,它是一种储存数据技术,因为数据传输安全、快捷被广泛使用。SBO 的数据对象可以保存为xml,使SBO数据库和客户的数据库之间能够进行大规模的数据交换 (不管数据类型)。
DI API 支持二种不同类型的事务
Transaction
每个数据操作的执行对象都启动一个事务,操作结果依赖对象得执行结果 (成功或失效), 系统自动地提交或回滚当前数据操作。如果操作是成功,那么整个过程将被提交。?
Transaction
在这个事务中,你能执行很多步数据操作,如果某一步的数据操作失败,那么整个事务将自动地被迫回滚。 开始和结束一个事务,我们用对象Company中的下面2个对象来处理:
Company.StartTransaction
EndTransaction[wf_RollBack,wf_Commit]
有关SBO DI API更多信息,请参考 SAP 公司提供的官方
&& SAP? Business One 中文版培训教材 -SDK &&资料。
系统和,精通和SAP、用友、金碟、神州数码等,如需了解更详细信息,请随时联系。
&编辑:&&&&阅读数: &6392&&&&分享次数:ERP原理与应用课后题答案 第 2 章 习题解答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ERP原理与应用课后题答案 第 2 章 习题解答
上传于||文档简介
&&E​R​P​原​理​与​应​用​课​后​题​答​案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第12章习题及答案_客户关系管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第12章习题及答案_客户关系管理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123人阅读
&&&在做EDI项目的时候,被问的最多的大概就要是EDI的标准了,下面说的是指EDI的报文标准,也就是EDI通讯双方要使用的标准。我想用一个项目来解释标准的问题,比如两个公司都有系统,没有EDI的情况下,A公司是供应商,B公司是客户,那么B公司每次向A公司订货的时候,是要怎么做呢?首先我假设B公司用的是系统,那么B公司就要在SAP的MM模块中进行采购订单的输入,然后将采购订单打印出来传真给A公司,A公司使用的是公司的Mfg/pro ERP系统,那么A公司就在其ERP系统中用创建一个销售订单,如果两家公司之间的订单很多的话,那么这些创建订单的工作就会占用很多的时间。如果用EDI的话,那么就会非常简单了,不过首先要注意一点,两个公司如果用实施EDI,那么必须确认两个系统都支持EDI,这里SAP和QAD都支持EDI,所以就没有问题,我们来看一下EDI使用后的过程:B公司在SAP中创建采购订单,EDI服务会把这些采购订单的信息,转换为EDI标准的文件,然后通过网络发送到A公司,A公司的MFG/PRO收到这些EDI文件后,就会根据事前约定好的EDI标准,将其解码出B公司的采购信息,然后自动在自己的系统内创建销售订单,同时发给B公司确认信息,B公司则可以知道A公司已经确认了自己的采购单。这里的例子只是一个最简单的EDI应用,由于EDI有很多的信息,那么可以延伸出更多的应用,比如说A公司在发货后,给B公司发送含有ASN的EDI信息(发货通知单),那么B公司收到这样的EDI信息,就可以安排在自己的系统内进行采购件的在途收货,同时等对方含有发票的EDI信息来的时候,在自己的系统内进行凭证的维护。所以EDI的标准,或者说的更准确一点,EDI的协议就是一个接口标准,再举一个更不那么IT的例子,现在有三个人,分别是日本人、中国人和意大利人,他们都不会说其他那两个人国家的语言,当然就无法交流。可是他们发现每个人都可以说英语,于是大家就用英语来交流,如果把每个人本国的语言当作一个公司使用的系统,那么这里英语就相当于是它们之间交流的EDI协议了。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不是已经很清楚了?如果已经清楚了,下面的内容就又开始比较IT了,是从网上收集的关于EDI协议的发展和标准:EDI标准的发展简史1968年,美国运输数据协调委会(TDCC)首先在铁路系统使用EDI,并提出用于运输业的报文和通信结构方面的标准。1970年,英国贸易工业部(DTI) 成了简化国际贸易程序组织(XITPRO),负责简化进/出口程序并着手起草文件。1978年,美国会计研究基金会(ACRF)和TDCC联合成立了一个委员会负责开发事务处理和信息的数据互换。1980年,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成立了X.12鉴定标准委员会(ASCX.12),下设10个分委员会,负责开发和制订美国EDI通用标准。1981年,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第四工作组推出了贸易数据元目录TDED和贸易数据交换指南GT-DI。1985年,ANSI提出X.12系列标准,推广应用于北美地区。1986年,ANSI与欧洲标准协会、英国EDI标准组织等单位共同协调全球EDI标准。1986年,WP4正式提出《用于行政管理、商业和运输的电子数据互换》文件,即EDIFACT标准。1986年,EXO/TCI54分别通过UN/TDED以及UN/EDIFACT为7372-86《贸易数据元目录》。1987年,ISO正式通过《用于行政管理、商业和运输的EDI应用语法规则》,即ISO9735-87。EDI标准各国使用情况目前的情况是,欧洲使用EDIFACT标准。1991年,欧洲业、业、电子业和石油天然气业已全部采用EDIFACT。此外、等行业也宣布将放弃其行业标准,转而采用EDIFACT。北美则使用ANSI X.12,X.12已遍及北美各行业,已有100多个数据交易集。亚太地区使用EDI标准的情况见下表,主要是EDIFACT。亚太地区EDI标准使用情况:&看了上面的资料,有人问了,既然定出了英语作为标准,那么大家都说英语不就得了,怎么还会有别的协议?这个问题不错,但是别忘了每个国家的EDI发展都不是一样的,EDI在美国和欧洲国家的发展的时候,美国和北美用的是ANSI X12,欧洲在EDI的使用中逐步开始使用了EDIFACT标准,就好像到底哪个语言是国际最好的通用语言这个问题一样,法国人认为是法语,世界语爱好者认为是世界语,美国人认为是英语,所以联合国其实是两种语言都用,也就是英语和法语,当然没有世界语,那个语言有点像是共产国际搞出来的,连中国已经走资本主义的康庄大道了,就没有必要用它了罢?和北美的EDI通讯要用ANSI X12协议,和欧洲的要用EDIFACT,但是俗话说: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如果对方已经用了EDI,那就只好用对方用的EDI协议了。EDI标准的未来发展EDI的迅猛发展,其影响已波及全球。但目前存在的EDIFACT和ANSI X.12两大标准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EDI全球互通的发展。例如当一个美国的公司要与它在欧洲或亚洲的子公司或贸易伙伴联系时,因双方所采用的EDI标准不同,就要进行复杂的技术转换才能达到目的。虽然绝大多数翻译的制造厂商都支持这两个标准,但仍会给用户或厂商造成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为了在国际贸易中更快、更省、更好地使用EDI,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都在强烈要求统一EDI国际标准。即&讲一种语言,用一种标准(In speaking of the application of EDI, we must speak one language and use one standard)。在EDIFACT被ISO接受为国际标准之后,国际EDI标准就逐渐向EDIFACT靠拢。ANSI X.12和EDIFACT两家已一致同意全力发展EDIFACT,使之成为全世界范围内能接受的EDI标准。1992年11月美国ANSI X.12鉴定委员会又投票决定,1997年美国将全部采用EDIFACT来代替现有的X.12标准。ANSI官员说:&1997年之后,现在所有的X.12标准仍将保留,但新上项目将全部采用EDIFACT标准&。美国国家标准化协会欧共体事务主席John Rusell先生指出:&X.12向EDIFACT转变意味着美国的公司今后可在欧洲的市场上加快资金流动、改善用户服务。同时,从用户的角度来看,今后面对的将是唯一的国际标准&。总之。EDIFACT成为统一的EDI国际标准已是大势所趋。ISO曾经预计,到90年代中期,EDIFACT将有1000多种信息类别,并覆盖国际贸易的80%。不过现在看当时的预计,EDI的标准还是在政府应用的系统方面比较统一,比如海关的EDI报关,对各个公司来说,还和每个公司使用的系统有关系,一家公司的EDI系统一直用ANSI X12的话,那么任何新的EDI系统要和它进行通信,也不得不用ANSI X12。&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94191次
积分:2725
积分:2725
排名:第9750名
原创:73篇
转载:46篇
评论:10条
(1)(2)(1)(2)(1)(7)(1)(3)(1)(2)(4)(7)(15)(3)(4)(1)(1)(2)(1)(2)(8)(5)(2)(3)(1)(1)(2)(3)(23)(1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edi接口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