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中树上的鸟儿飞入千万家的家字为什么要用双引号

生命的赞歌作文_初中初二32800字_百度攻略作文范文专区
四年级语文·下
新课标[江苏]
第五单元 生命的赞歌
本单元三篇课文《鸟语》《天鹅的故事》《生命的壮歌》, 包含了四则关于动物的故事, 共同的主题是“生命的赞歌”。这三篇课文贯串着精彩的“场面描写”: 《鸟语》描写作者和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动人场景, 《天鹅的故事》描写天鹅破冰的感人场面, 《生命的壮歌》讲述了蚂蚁挣脱火海的紧张场面、斑羚飞渡悬崖的悲壮场面,,,,这一个个精彩的场面描写无不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也是本单元学生学习读写结合的训练重点。
《鸟语》是一篇充满童趣、耐人品味的文质兼美的散文。课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 字里行间充满着“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表达了人与鸟儿和谐共处的呼唤。 《天鹅的故事》作者用饱含深情的笔触, 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 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 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场面, 赞扬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生命的壮歌》一文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故事共同组成, 是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善的心灵, 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精神和大无畏的献身精神。
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朗读, 想象画面, 对精彩语言品析、复述、情感体验等, 积累语言, 感知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 感受动物的灵性与情意。
【知识目标】
1.学会本单元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 特别是“傻、怠、慰、塌、缘、肆”等难写的字。
2.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体验理解“无拘无束、倍感亲切、腾空而起、肝胆俱裂、肆虐、束手待毙”等词语, 会用“疏忽”“倍感亲切”等词语造句。
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
1. 利用重点语句练习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感知文章思路。
2. 抓住文中感人的场面读悟结合, 品析生动细腻的语言表达的情意, 感知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把场面描写得生动具体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读写结合, 学习运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一个场面。
3. 观察插图, 读懂习作例文, 知道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一种植物的。
4. 养成从多种渠道收集信息, 查阅资料的习惯。
5. “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帮助学生做到态度大方端庄, 不随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 懂得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爱护鸟类的感情, 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2. 激发尊重生命、敬重卑微的情感, 初步形成对生命价值的认同。通过对《天鹅的故事》和《生命的壮歌》的学习, 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 想象画面, 复述课文中的精彩场面等, 积累生动细腻的语言。关注课题, 提出问题, 读懂课文, 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抓住文中感人的场面读悟结合, 品析生动细致的语言表达的情意, 感知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把场面描写得生动具体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读写结合, 学习运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一个场面。
拓展阅读《麻雀》《鸟》等诗文, 进一步感知生动细致的语言表情达意的作用, 感知动物的灵性及情意, 从而受到感动与启示。
《天鹅的故事》
《生命的壮歌》
《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课文生动地描述了“我”从小爱鸟, 乐于与鸟儿接近、交谈, 因而与鸟儿建立了深厚感情的故事, 揭示了“我”在聆听鸟语中所获取的启示, 赞美了鸟儿的确是人类的朋友。
1.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联系上下文理解“矫健、无拘无束、怠慢、疏忽”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能用“疏忽、倍感亲切”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 想象作者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场景, 理解作者和鸟儿结下深厚感情的故事, 体会作者的爱鸟之情。
3. 学习场面描述的方法, 感受作者与鸟儿物我相融的情景, 从生动有趣的语言中自然流露的爱鸟之情。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鸟, 抓住特点, 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体现喜爱之情。
4. 懂得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 要爱护鸟类及其他有益动物、热爱大自然。
1.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 想象作者与鸟儿交谈、倾听并揣摩鸟语的场景, 理解作者和鸟儿结下深厚感情的故事, 体会作者的爱鸟之情。
2. 学习场面描述的方法, 感受作者与鸟儿物我相融的情景, 从生动有趣的语言中自然流露的爱鸟之情。
结合实际生活体验, 想象情景, 细心观察, 以具体生动的语言自然表现爱鸟之情。
《鸟语》这一课, 要体会到创设情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处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 学生才能读到点、悟到点。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鸟类王国, 感受鸟儿无拘无束的谈话, 使学生在交流中成为鸟儿们中的一员, 引起他们与鸟儿的共鸣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此时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情感在心中萌动, 语言的倾吐完全是“有感而发”。听鸟鸣, 学生平时在这方面不注意, 或者未曾思考过, 如果一味要求学生想象鸟的叫声, 学生也许因无法想象而进入思维的低谷。课堂上应借助多媒体设计一个活生生的场面, 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被唤醒, 由鸟声到鸟语找到了知识的新的生长点。在情景中联系文本的语境想象鸟语, 让学生有意识地听, 把学生与大自然的距离拉近了, 才能让学生对文本有更深的理解。
此外, 要重视课文内容的句式训练, 理解“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 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 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 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 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一句时, 主要让学生仿照句式进行仿写。《鸟语》一课蕴含着文本意味的人文素材, 在品味语言文字时应与人文教育有机整合, 抓住重点词句来让学生体会、感悟人文内涵。从“勤劳刻苦”“预报喜讯”“声声催促”“倍感亲切”等文字中, 感悟作者的情思; 透过蕴含在文字里的丰富内涵, 去触摸作者朴实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与鸟结为“知音”; 爱鸟、护鸟, 巧妙渗透,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感化、吸收, 直至内化; 最后指导学生的自觉行动。
【教师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1. 熟读课文。观察一种自己喜爱的鸟, 看看它的样子, 听听它的叫声, 想想它的特点, 查查它的资料。
2. 预习课文, 完成预习单。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联系上下文理解“矫健、无拘无束、怠慢、疏忽”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能用“疏忽、倍感亲切”造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朗读课文, 抓住“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这个总结句, 读懂课文中“我”和鸟儿交谈的故事, 感知鸟儿给予“我”的启示、感悟, 感受“我”对鸟儿的情感变化, 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爱鸟之情。
抓住“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这个总结句, 读懂课文中“我”和鸟儿交谈的故事。
感知鸟儿给予“我”的启示、感悟, 感受“我”对鸟儿的情感变化, 体会字里行间流露的爱鸟之情。
方法一:创设情境, 谈话导入。
1. 播放一段鸟鸣的录音, 你听到了什么? 听着鸟儿的叫声, 你想到哪些含“鸟”字的成语或诗句? 背一背, 和同学交流。(师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含有“鸟”的诗句: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2. 你能写出哪些鸟儿的名称? 把你喜欢的鸟儿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把自己喜欢的一种鸟儿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种鸟。
3. 许多人都喜欢小鸟, 生活中鸟儿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读一读,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怎样的一种情感? 再读出这种情感来。读了这句话, 体会出浓浓的爱鸟之情, 你一定也产生了一个疑问, 那就是——为什么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鸟语》,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由学生的学习经验入手, 既积累了关于鸟儿的诗句, 又引起学生进一步了解鸟儿的兴趣。
方法二:游戏导入。
1. 游戏:上课前, 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 你能给这些鸟儿找到属于它们的声音吗?
布谷鸟:布谷 布谷 啄木鸟:咕嘟咕嘟
大雁:啊——啊—— 猫头鹰:咕咕 咕咕
喜鹊:喳喳喳喳
海鸥:哦喔——哦喔
2. 真是厉害, 没想到你还能读懂鸟语啊!
3.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关于鸟语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呢!
[设计意图] 游戏导入深得学生的喜欢, 在这里撇开课文的内容, 将拟声词的积累作为本课的板书, 也是对课文的导入。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 使学生积累一些和动物叫声有关的拟声词, 一方面也为后面的读写结合设置坡度, 让学生在语言表达中克服困难, 迎难而上。
一、检查初读, 推进感知内容。
1. 识字学词。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指名认读, 读准生字。
公冶长 勤劳 无拘无束 傻话 怠慢 喜鹊 嗓音 应验 安慰
预设:“冶”的读音, 与“治”比较, 组词区别字义。
“拘”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读读这个词语所在的句子, 说说这个词语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上这个词语造句吗?
怎样记住“怠”这个字形?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 还能组成什么词?
(2)读课文时, 你还留心积累了哪些词语? 在学习小组内相互交流, 读一读。
2. 指名接读自己喜欢的课文段落。
(1)课文写得富有生趣, 很生动, 你喜欢哪部分内容? 读给大家听。要注意读正确、流利, 并尝试读出自己的理解, 读后向大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话。先自己练读, 做好展示的准备。
(2)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注意相机纠正读错的地方; 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 推进学生进一步读懂课文内容, 并关注语言运用。
[设计意图] 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一方面推进读懂文本, 另一方面启发学生从文本内容、语言运用、表达方法等多角度感知文本, 初步关注、欣赏文本。
3.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根据学生发言, 引导梳理:写了“我”从小就爱鸟; 听了公冶长的故事, “我”渴望能通晓鸟语; “我”从布谷、喜鹊等鸟儿丰富的语言中获得许多感悟。
(2)文中表达了“我”对鸟儿的一种怎样的情感? 哪一句话集中抒发了作者的这种情感?
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读一读, 体会这一句话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3)默读课文, 作者为了表现自己对鸟儿的喜爱, 详细写了哪些内容?(详细写了“公冶长的故事及自己听后对通晓鸟语的渴望”“与布谷的对话感悟”“对喜鹊的喜爱”。)
(4)引发疑问:为什么作者选择把这些内容写得翔实生动呢? 他又是怎样来表达自己对鸟儿的喜爱的呢?(以此疑问推进学生再读课文。)
二、抓情感主线, 细读文本内容, 品赏语言表达。
1. 作者在文中最后发出这样的感叹(齐读) 。
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作者对鸟儿的情感这样浓厚, 也是有着发展变化的过程的。默读课文, 找找每一处能够表达作者对鸟儿情感的语句, 画一画, 读一读, 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 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写写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学生默读学习,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2. 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读读找出表达作者对鸟儿的深厚情感的语句, 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变化。
3. 交流。指名读读表达作者对鸟儿的情感的语句, 感知情感变化。
我们按照课文记叙的顺序来读。
(1)第一处句子, 谁来读?(是课文第一自然段) 这段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再来读一读, 注意三个“爱”字怎样读好。
我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 从小就爱鸟, 爱看鸟儿那美丽矫健的身姿, 爱听它们的歌声和软语。
①在作者眼中, 鸟儿的身姿是(美丽矫健的); “矫健”怎样理解? 在你的心目中身姿美丽的要数什么鸟儿? 身姿矫健的要数什么鸟儿?(推进词语形象化理解, 链接学生的形象感知。)
②作者把鸟儿的叫声在这里说成是——(歌声、软语) 说成“歌声”很常见, 你能用这种说法说个句子吗?(黄莺的歌声婉转动听。)
“软语”怎样理解? 用这个词语来描述鸟儿的叫声, 突出了什么特点?(温柔、婉转、动听等。)
你还积累了哪些描述鸟儿叫声的词语?(叽叽喳喳、莺歌燕舞、婉转动听、呢喃软语等。)
③透过“美丽矫健”“歌声、软语”, 是不是仿佛鸟儿就出现在你的眼前? 我们再来读这句话, 注意读好三个“爱”字。
(2)第二处表达作者对鸟儿情感的语句, 说的是什么? 谁来读一读, 你觉得要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要读好哪几个词语?(引导感知“多想、即使、也是、快意”表达的情感, 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我多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 即使得不到大肥羊的犒赏, 能跟鸟儿谈谈心, 聊聊天, 结为好友, 听它们讲讲鸟类王国的趣事, 也是很快意的。
①读了这两句话, 我们心中一定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为什么想做一个通晓鸟语的“公冶长”啊? 谁来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②谁来讲述公冶长的故事, 要求能生动地讲述, 看看是不是让听的同学也能产生想做“公冶长”的想法。
练习生动讲述故事, 指导说好“鸟语”。
展开想象, 为什么公冶长能够通晓鸟语, 而燕子会把这样好的消息告诉公冶长呢?(调动想象, 感受公冶长的不寻常, 感受故事的传说、神话色彩; 注意说的训练, 也能促进语言积累。)
③连起来读读2、3自然段, 能生动地朗读吗?(调动感情朗读。)
无拘无束的人鸟对话, 创造了一个美好世界, 难怪作者说: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完成教材85页课后练习第3题。
1. 学习场景描述的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 感受作者与鸟儿物我相融的情景, 自然流露的爱鸟之情。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鸟, 抓住特点, 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体现喜爱之情。
2. 懂得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 要爱护鸟类及其他有益动物, 热爱大自然。
学习场景描述的方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语言, 感受作者与鸟儿物我相融的情景, 自然流露的爱鸟之情。
仔细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鸟, 抓住特点, 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体现喜爱之情。
1. 朗读词语, 你能选用其中的几个说一段话吗?
美丽矫健 呢喃软语 翩翩飞翔 无拘无束
勤劳刻苦 疏忽怠慢 报喜之鸟 增添乐趣
终日忙碌 勤劳可贵 飞行整齐 纪律重要
搏击风雨 勇敢顽强 通晓鸟语 倍感亲切
2. 听写“勤劳、傻话、安慰、疏忽、怠慢、嗓音、公冶长”, 集体讲评, 改错。(对于别字错误, 要结合理解词语的意思引导学生明确错误的原因。)
3. 运用“疏忽”“倍感亲切”造句。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上节课的知识, 巩固基础知识, 便于引出本堂课所学习的内容。
一、抓情感主线, 细读文本内容, 品赏语言表达。
1. 我想做一个“公冶长”, 经常试探着和鸟儿接近, 跟它们交谈。我又不由发出这样的慨叹: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齐读)
这句话除了包含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你还读出来什么?(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 你还可以提出怎样的疑问呢?(为什么说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呢?)
带着问题, 我们默读课文“春天,,,,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这部分课文, 看学习提示: PPT 出示:
1. 默读课文, 思考:作者与鸟儿的交流, 从鸟儿那里得到了什么?
2. 你喜欢这部分内容写的哪种鸟? 哪些生动的语言表现了这种鸟的特点?
3. 朗读你喜欢的语句, 表现出鸟儿的特点。
2. 交流“布谷鸟催工”部分课文, 感受启示, 品味语言。
(1)“我”与布谷鸟对话, 从它那里得到了什么? 哪句话写出了这一点?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 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2)结合这部分内容,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布谷鸟是怎样“声声催促”的? 区分一下, 哪是布谷鸟的“鸟语”? 男女生分别读一读。
种田织布。
你喜欢什么?
勤劳刻苦。
你了解布谷鸟的特点吗?(结合生活了解布谷鸟春季来到北方, 人们听到它的叫声, 就开始到田间劳作。)
你从“我”与布谷鸟的对话中听出布谷鸟催促什么?(种田织布、勤劳刻苦。)
为什么称这“声声催促”是“充满深情”的?(体会“我”或者说人们喜欢布谷鸟, 自然对于它的叫声也很喜欢, 对叫声中表达的意思也很喜欢。)
——再来读读这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
(3)同学们, 布谷鸟自古就是一种催人奋进的鸟儿。
清朝姚鼐《山行》:“布谷飞飞劝早耕, 春锄扑扑趁初晴。千层石树通行路, 一带水田放水声。”
宋代蔡襄诗云:“布谷声中雨满犁, 催耕不独野人知。荷锄莫道春耘早, 正是披蓑化犊时。”
陆游也有诗曰:“时令过清明, 朝朝布谷鸣。但令春促驾, 那为国催耕。红紫花枝尽, 青黄麦穗成。从今可无谓, 倾耳舜弦声。”
朗读古诗, 你感受到布谷鸟有什么特点?
(4)课文中自然流露了作者对布谷鸟的喜爱, 你喜欢这种鸟吗? 你愿意与它“对话”吗? 联系这部分内容思考, 你觉得“布谷布谷”在告诉你什么? 写出一组对话来。(调动展开想象, 一方面迁移语言形式, 另一方面推进对文本的深层理解; 选择一部分学生写的对话连起来接读。)
指名感情朗读课文, 大家展开想象, 一起来和布谷鸟对话。
(5)正因为如此, 作者“一想起(引读) ——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 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怠慢”。
小结:布谷鸟时刻催促“我”要勤劳刻苦, 它真是一种催人奋进的鸟,(板书:催人奋进) 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PPT 出示:
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3. 交流“喜鹊报喜”部分课文, 感受启示, 品尝语言。
(1)喜鹊的特点是什么? 哪句话写出了这个特点? 读一读。
据说喜鹊是报喜之鸟, 总是给人们预报喜讯, 乡里人都很喜欢它。所以, 尽管它的嗓音并不出众, 听到它的叫声, 人们仍倍感亲切。
人们喜欢喜鹊的什么?(叫声) 为什么喜欢它的叫声呢? 你能用“因为,,,,所以,,,,”把这两句话变成一句话吗?
第一句话中也含有因果之意, 你能用上“因为,,,,所以,,,,”把第一句话换个说法吗?
喜鹊被人们喜爱, 与此相反, 被人们所厌恶的一种鸟是什么?(乌鸦) 你知道为什么吗? 你能用上这两句话的形式, 写写乌鸦吗?(写句子, 读句子, 注意句式迁移运用。
(2)我们就来看看喜鹊是怎样报喜的。
“喳喳喳喳, 喳喳喳喳”, 那不是分明在说“喜事到家, 喜事到家”吗?
给这句话换个说法, 意思不变。对比两种说法, 说说表达的意思还有什么不同。(体会情感)
民间有这样一句话:喜鹊枝头叫, 家有喜事到。“喳喳喳喳, 喜事到家”。你能仿照“我”与布谷鸟对话的形式, 与喜鹊对话, 了解喜鹊报的是什么喜吗? 展开想象, 体会家乡人会有哪些喜事, 写一组对话。(交流。)
(3)这段话开头有一个词语“据说”, 是什么意思?(常常不能应验。) 这个词语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你从这段话中能找出依据吗?
不能应验为什么还喜欢, 这不是撒谎吗? 你是怎样理解的?
每当这时, 我心里便有说不出的高兴, 总是盼着喜事快快降临。虽然它的“话”常常不能应验, 但总能给人以希望和安慰, 给生活增添不少乐趣。
结合这段话, 再来谈谈为什么。(感受人们对于喜事的期盼, 对生活的希望; 板书“增添乐趣”。)
假如, 听到喜鹊叫, 喜事真来到, 人们会怎样说?
小结:喜鹊是报喜之鸟, 带给人希望和安慰。齐读这段话:
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4. 交流“获得启示”的部分课文, 感受启示, 品味语言。
(1)还有哪些可爱的鸟儿值得我们喜欢? 为什么? 自由交流。
(2)出示句子:
从终日忙碌的燕子那里, 我认识到勤劳的可贵;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 我懂得了纪律的重要; 从搏击风雨的苍鹰那里, 我学到了勇敢顽强的精神,,,,
朗读句子, 这段话写得好吗? 你觉得好在哪里?(从写的内容、写的形式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习品味句子。) 再次诵读, 你能抓住句式特点背诵这段话吗?
用“从××××那里, 我学到了×××××”的句式说说你对鸟儿特点的了解。
(交流学生的认识和表达, 连起来接读; 配乐接读, 推进对鸟儿的感受。)
(3)当你读到这些句子, 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交流)
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二、回归整体, 拓展练笔。
1. 鸟语让我们遐想, 鸟语让我们快乐。怎样才能通晓鸟语呢?(引导感知“知音”, 感受对鸟儿的爱。)
感谢大自然, 让我们得到许多启示, 获得成长的力量。最后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让我们爱护鸟儿吧, 爱护它们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就是爱护我们美好的家园!
2. 仿写练习。
还有画眉啦, 黄莺啦, 百灵啦,,,,它们的“语言”丰富极了! 一听到它们的叫声, 我便以“知音”自居, 作出各种各样的猜想, 编织出许多有趣的故事来。
(1)你喜欢什么鸟儿? 它的样子和叫声有什么特点?
(2)你也能成为鸟儿的知音吗? 展开联想和想象, 填一填。
①听, 这是黄莺灵巧轻盈的叫声, 它的歌声多么婉转、悠扬! 它好像在说:
②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也来了, 它在不停地忙碌, 听, 它“唧唧”的声音清脆极了! 好像在说:
③听, 这是天空翱翔的苍鹰, 天空就是它展示才华的舞台。它用那浑厚的声音, 好像在告诉我们:“
④看, 啄木鸟正不辞劳苦地为大树治病呢! 它的叫声多有个性呀, 它好像在对我们说:
(3)你能够仿照课文“布谷鸟对话”“喜鹊报喜”这两部分课文中的一部分写话吗? 注意抓住鸟儿的特点展开想象或者联想, 把自己对鸟儿的喜爱自然地表达出来。
学生写作, 教师巡视指导, 帮扶学困, 写后交流、评议。
不仅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 植物、其他的动物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它们有着各自的灵性, 让世界更加美好。这一单元还有几篇文章也会让我们有切身的感受和震撼。请大家自由阅读文章, 说说是什么最令你感动。同时搜集表现动物灵性、情意的文章读一读, 选择最令自己感动的一篇, 和大家交流。
一、看拼音, 写词语。
) x ǐ qu ?
) zh ī y īn
) y ù b ào
) w ú j ū w ú sh ù
二、用横线画出正确的字。
(搏 博) 击
(克 刻) 苦
(矫 娇) 健
(异 导) 常
(顽 玩) 强
(蔬 疏) 忽
(予 预) 习
(催 摧) 促
三、读句子, 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1. 一想起布谷鸟那充满深情的声声催促, 我在学习上还真不敢疏忽..
2. 尽管它的噪音并不出众, 听到它的叫声, 人们仍倍感亲切....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再仿写句子。
的燕子那里, 我认识到
的可贵; 从
的大雁那里, 我懂得了
的重要; 从
的苍鹰那里, 我学到了
那里, 我认识到 从
那里, 我懂得了
五、课外阅读。
大自然的语言(节选)
立春过后,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 草木萌发, 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 燕子翩然归来。不久, 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 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 果实成熟, 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 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 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 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 年年如是, 周而复始。
1. 联系上下文, 解释下列词语。
2. 从文中找出表示时令推移的词语,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 “风雪载途”中的“载”应读
, 它的另一个读音是
, 可以组成词语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参考答案】
一、喜鹊 猜想 忙碌 知音 怠慢 预报 经验 无拘无束
二、搏 刻 矫 异 顽 疏 预 催
三、示例:1.做作业时要认真, 不能疏忽大意。 2. 老师温馨的话语让我倍感亲切。
四、终日忙碌 勤劳 飞行整齐 纪律 搏击风雨 勇敢顽强 反哺 乌鸦 孝敬长辈的品质 传递书信 信鸽 坚韧不拔的精神
五、1. 形容动作轻快地回来。 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2. 立春过后 过两个月 不久 转入夏季 到了秋天 寒冬 3.zài zǎi 记载 4. 立春过后, 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大地”人格化, 显得亲切动人。
1. 走进文本,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体会浓浓的人鸟情。我在教学中抓住感叹句“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这句话为主线展开教学。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与布谷对话, 感悟鸟语的催人奋进; 与喜鹊对话, 体会鸟语可以为生活增添乐趣; 再与群鸟对话, 明白从鸟儿身上可以获得的启示。最后, 反复朗读“鸟儿的确是我们的好朋友哇! ”, 在读中升华情感。
2.注重情感体验和感悟。我引领学生融入作者的角色, 一起进入文本, 真正和自己喜欢的鸟类聊天、对话。在教学与布谷鸟、喜鹊对话的自然段中, 我通过抓住重点词语, 把对词语的理解引入到和布谷鸟及喜鹊谈话的内容中去。与布谷鸟的对话, 让学生想象小作者和布谷鸟还会聊些什么; 与喜鹊对话,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报喜, 感受浓浓的爱鸟之情。而在教学“从鸟儿身上得到了许多启示”一句时, 我主要让学生进行句式的训练:“从××××那里, 我学到了×××××”, 让孩子们展开想象, 把对文本的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 并把感受真实地表达出来, 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又提高了语言的表达能力。
3. 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通过理解感受语言的生动, 朗读背诵积累; 通过语言句式的变化、迁移运用, 结合学生的生活感知, 强化应用中的积累内化。不仅有句式的积累运用, 也有段式的积累运用, 最为亮点的是最后的仿写训练。
学生对于生活的体验不足, 对于鸟儿的观察、感受还不够, 在创作表达中, 想象部分个性化不够, 还应该加强生活积累。
1. 理解文本要服务于语言的品赏, 把学习作者生动的富有情感的表达作为教学第一要务。因此朗读、展开想象、体悟情感要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2. 加强语言的训练。链接学生的生活认知, 利用学生也非常喜欢鸟儿的优势, 加强语言的迁移运用, 从而在练习写话、说话中内化掌握生动的语言, 规范的句式、段式。
3. 读一读, 再抄写, 并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名师来指导〕 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先要找到原文中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反复朗读, 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进一步理解两个词的意思。“疏忽”是“粗心大意, 忽略”的意思; “倍感亲切”中的“倍感”是“更加感到, 格外感到”的意思。弄懂了词语的意思后, 再联系生活实际口头造句, 最后形成文字写下来。
〔答案大家找〕 疏忽: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疏忽大意。
倍感亲切:看到奶奶慈祥的笑容, 我倍感亲切。
4. 仔细观察一种你喜爱的鸟, 抓住特点, 写出它的样子和叫声。
〔答案大家找〕 小黄雀全身金灿灿的, 在闪闪的阳光下格外耀眼, 两只乌溜溜的小眼睛像黑宝石一样明亮, 身子小巧玲珑, 可爱极了。每当太阳升起的时候它就开始对着天空唱歌, 它仰起脖子, 叫声忽而婉转悠扬, 忽而短促清脆, 犹如小溪流水, 又似卵石相碰, 忽高忽低, 忽短忽长。
1. “中国鸟王”阎福兴的故事
被国人誉为“中国鸟王”的兴城市文联副主席阎福兴, 有一支用丹顶鹤遗骨制成的笛子, 这也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支用丹顶鹤遗骨制成的笛子。就是这支笛子让他演绎了长达8年的人鸟奇缘“不了情”。在全国
各地每次演出前, 他都会倾情讲述此笛的来历和为救那只丹顶鹤而献出生命的女大学生徐秀娟的真实故事, 这一讲就是8年。
阎福兴是兴城市三道沟乡人, 小学二年级辍学后就做了一名放羊娃。在放羊时与鸟儿结下了不解之缘, 到目前为止, 在30多年的时间里, 他懂得了70多种鸟类的语言。只要他在树林中模仿鸟鸣, 就会引来上百只甚至上千只鸟儿聚会歌唱。因此, 被人们称为“中国鸟王”。
为救丹顶鹤而献出生命的徐秀娟一直是他钦佩的人。为了弘扬徐秀娟的这种精神和宣传爱鸟护鸟知识, 他一边向养鹤专家虚心求教, 一边起早贪黑地观察丹顶鹤, 终于用笛子吹奏出了自创的“鹤歌”。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出于对阎福兴演奏技艺的敬意, 特意把珍藏的徐秀娟救出的那只丹顶鹤的遗骨赠送给了阎福兴, 国内著名的笛子制作大师常敦明精心为他打造了“鹤骨笛”。自从有了这支笛子, 阎福兴爱鸟护鸟的劲头更加足了。他经常参加国内外各种有关保护环境、爱鸟护鸟的公益活动。为此他还在国内率先开通了一个爱鸟热线, 宣传爱鸟护鸟知识。
2005年11月, 阎福兴来到中央电视台三套节目《想挑战吗》节目录制现场, 凭借一手“蒙眼听声辨鸟”的绝技和他的“鹤骨笛”吹奏, 轰动了全场。
阎福兴告诉记者:“爱鸟护鸟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和责任。这支鹤骨笛跟随了我8年,8年来, 我每到一处演出, 就宣传爱鸟护鸟知识, 宣传为救丹顶鹤而献出生命的徐秀娟。今后, 我还要继续为爱鸟护鸟多做贡献。”
2. 收集关于鸟儿的诗句
(1)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3)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5)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
(6)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7)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8)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9)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10)蝉噪林逾静, 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11)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12)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3)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16 天鹅的故事
《天鹅的故事》这篇课文, 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 描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 在一只老天鹅的感召下, 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表现了天鹅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全篇文字优美, 叙述清楚, 情节感人, 引人深思, 给人启迪。细细读来, 我们对这群天鹅的喜爱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这篇课文是“学会生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教育的好教材。
课文先写“我”在斯杰潘老人家做客, 接着写老人回忆起天鹅破冰的故事, 最后写老人被可爱的天鹅感动, 从此停猎。“天鹅破冰”是全文的重点, 这部分内容分为四层:1.早春, 寒潮突然降临, 湖面结冰, “我”发现天鹅并不像其他候鸟一样飞走;2. 老天鹅腾空而起, 用身体撞击冰面;3. 在老天鹅的感召下, 先是几只, 继而整群天鹅都投入了破冰工作;4. 破冰成功, 天鹅们发出胜利的欢呼声。
天鹅破冰的故事是由“我”到斯杰潘老人家做客, 看到墙上挂着一支猎枪, 于是产生了一个好奇的问题引起的。课文的结尾写道:“这支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 再也没有动过。”这样写前后照应, 突显了天鹅用身体破冰的顽强的生存意志对老猎人心灵的强烈震撼, 于无声处教育我们爱鸟、护鸟。
1.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规范书写生字, 重点书写“腾、缘、昂”等生字,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体验理解、积累“腾空而起、颤动”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天鹅破冰场面的语段, 抓住“像石头似的、镜子般的、这时、很快、终于”等关键词语复述破冰场面。
3. 联系上下文, 抓住天鹅的动作、神态、叫声感悟天鹅破冰的感人场面, 感受天鹅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以及人鸟之间的友情。
4. 学习由点到面, 抓住动作、神态、叫声(或语言) 等细节描写场面的表达方法, 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个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
联系上下文, 抓住天鹅的动作、神态、叫声体会“从此以后, 这支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 再也没有动过”的含义。感受天鹅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以及人鸟之间的友情。
学习由点到面, 抓住动作、神态、叫声(或语言) 等细节描写场面的表达方法, 并运用这种方法写一个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
第1、第2自然段:由一个好奇的问题“您老喜欢打猎? ”总起全文。
第3、第4自然段:写早春, 寒潮突然降临, 湖面结冰, “我”发现天鹅并不像其他候鸟一样飞走。作者先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环境。接着用“有些刚飞来的候鸟只好飞走”与“天鹅,,,,为什么没有走呢”作对比, 表现天鹅的与众不同, 暗示它们可能有惊人的表现。“沼泽地”“寒潮”“候鸟” 可由学生在课前查工具书解决, “湖畔”“转悠”“扫兴”“究竟”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第5~7自然段:写天鹅破冰的场面, 是教学重点。①作者抓住天鹅的动作、神态、叫声及冰面的变化展开描写;②特别是对老天鹅舍身破冰的壮举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语, 想象情境, 把握内容, 体会天鹅“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分享天鹅破冰成功的欢乐。
在教学第3~7自然段时, 如果学生对引号有疑问, 可相机讲解, 引用别人的话, 分作几段引, 则在每段开头用上前引号, 直到全部引完后再用后引号。对每段来说, 只有前引号, 没有后引号。这就是所谓的“半边引号”。
第8自然段:写斯杰潘老人被天鹅感动, 从此停猎。教师应启发学生根据斯杰潘老人的语言和行动, 想象一下他内心的强烈震撼, 并以“斯杰潘老人, 我想对您说”为开头谈谈自己的感受。
可以结合文意, 想象文中三次出现的天鹅的叫声, 第一次是清脆的啼叫声:“克噜——克哩! ”这是天鹅面临不能生存的困难在想办法:冰封湖面, 没有吃的, 怎么办? 可指导学生联系上文的“天鹅没有飞走”及下文天鹅破冰的壮举来理解第二次叫声是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克噜——克哩——克哩”, 表现天鹅们的齐心。第三次是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 表现了天鹅破冰成功的喜悦心情。
识字写字教学:提醒学生注意“潮”是翘舌音, 重点指导“昂”和“窿”的书写。
课后第1题:要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背诵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说出喜欢的原因。
课后第4题:旨在让学生了解前后照应的写法, 后面对前面进行了呼应, 使其显得完整。
自主积累:旨在给学生自主积累的空间, 激发其积累语言的兴趣。
【教师准备】
1. 设计预习单。
2. 制作教学课件。
3. 课前查看预习单, 了解学情, 调整教案。
【学生准备】
1. 完成预习单, 按照学过的预习方法提前预习好课文。
2. 熟读课文, 查阅天鹅的相关资料。
1. 正确认读本课生字, 规范书写生字, 重点书写“腾、缘、昂”等生字, 联系上下文或生活体验理解、积累“腾空而起、颤动”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天鹅破冰场面的语段, 抓住“像石头似的、镜子般的、这时、很快、终于”等关键词语, 复述破冰场面。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有感情地朗读描写天鹅破冰场面的语段。
抓住“像石头似的、镜子般的、这时、很快、终于”等关键词语复述破冰场面。
方法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
1.(多媒体播放天鹅活动的视频) 孩子们, 看了刚才的片段, 天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生自由交流。(美丽、高贵、可爱、优雅,,,,)
2. 天鹅正是以它的洁白、美丽、优雅高贵的姿态, 深受人们的喜爱。今天我们学的课文讲的就是关于天鹅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读了这篇课文, 我们会对天鹅有另外一番深刻的认识。(板书课题:16 天鹅的故事) 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简单的谈话直接引入课题。提示课题后, 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天鹅的印象, 让学生带着最初的疑问或感受, 走进文本、把握文本, 进而为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方法二:激发兴趣, 引入新课。
1. 出示天鹅的多媒体课件。看看这是什么? 你一定喜欢它吧? 谁来把你课前搜集的关于天鹅的资料向同学们作介绍?
2. 揭示课题。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 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 寒潮降临, 北风呼啸, 湖面又上冻了。怎么办呢? 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发生了。(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 借用课前预习时同学们搜集的描写天鹅的资料,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去感受天鹅的美,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检查预习, 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
(1)检查预习生字词。
出示预习单, 组织学生认读生字词。
第一组词语:
胸脯 塌陷 湖畔 颤动 窟窿 寒潮降临
边缘 继续 扩大 昂着 瞪着 腾空而起
(针对学生认读的情况, 相机引导正音, 切实让学生读准为止。重点指导“潮”“脯”“缘”“陷”“窿”的读音。)
(2)默读生字, 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 怎么记住的, 写的时候又该注意什么。教师针对预习单上的错字及写得不规范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错字和不满意的字。
重点指导“缘、潮、腾、续、扩”中撇的写法。
(“缘”字中三撇距离相等、由短到长依次排列; “续、扩、潮、腾”等字右半部分的撇要写得舒展, 与左边的部件相呼应。)
第二组词语:腾空而起 重重扑打 昂首挺胸
第三组词语:惊住 齐心 欢快
第四组词语:克噜——克哩——克哩
(3)说说读了第二、三、四组词语, 你发现了什么。
(学情预设:这三组词语分别写了天鹅的动作、神态和叫声。)
(4)教师总结:有发现就有收获, 在阅读描写动物的文章时我们要注意积累这类词语。
2. 检查朗读课文,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1)检查读课文, 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①夯实基础, 做到人人都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第5、6、7自然段是重点, 要在检查的基础上引导全班同学训练朗读。
②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双引号和单引号的使用方法。
(a.当人物的语言连续分为几段写时, 这几段开头加前引号, 段落后面不加后引号, 最后一段的结尾才加后引号。b. 当引用的资料中, 人物的语言中有需要加引号的, 可以用单引号。)
(2)自由读课文, 画出文中描写天鹅叫声的句子, 并思考:天鹅是在什么情况下是怎样鸣叫的?
①交流预设:
第一次:在寒潮降临、冰封湖面、找不到吃的时候出现了第一次叫声——“克噜——克哩”。
教师引导:抓住天鹅着急、失望的心情读好叫声。
第二次:在天鹅齐心协力破冰时出现了第二次叫声——“克噜——克哩——克哩”。
教师引导体会生活中劳动号子的强度、力度, 来读好这次叫声。
第三次:在天鹅破冰成功后出现了第三次叫声——“克噜——克哩——克哩”。
教师指导抓住“胜利的欢呼、昂着头、挺着胸”等词语, 配以表情、动作去体会读一读
②根据天鹅的叫声说说“天鹅破冰”这件事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寒潮突然来临, 冰封湖面, 找不到吃的。
经过:老天鹅用身体破冰, 紧接着众天鹅齐心协力破冰。
结果:破冰成功, 集体欢呼。
(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 运用“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 ”概括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访俄期间, 在莫斯科, 一位老人给“我”讲述一群天鹅齐心合力破冰的故事。)
小结:用心把厚书读薄, 把长文读短, 说明你把文章大体意思读懂了。刚才, 我们就是抓住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把长文读短, 概括出主要内容的, 这是一种阅读方法。
教师质疑:在这三次叫声中, 哪一次最令你难忘、最令你感动呢? 在这三次叫声中, 作者描写了哪几幅感人的画面?
(第二次, 老天鹅破冰和群鹅破冰。)
二、联系上下文, 感悟天鹅破冰的感人。
1. 现在, 咱们先学习第一个感人的画面——老天鹅破冰。默读描写老天鹅破冰的段落, 画出最让你感动的语句, 或者标点符号, 并说说你对这些语句的理解。
突然, 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 可是它并没有飞走, 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 像石头似的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1)从“腾空而起”“扑打”感受到老天鹅的坚强, 老天鹅的胸脯和翅膀是肉长的, 砸在这坚硬的冰面上, 肯定很痛, 也可能会受内伤。但是, 为了找到食物, 为了能够活下去, 老天鹅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往冰面上砸, 感受到老天鹅很坚强, 有一种奋不顾身的精神。这是多么伟大啊!
教师引导:这是抓住了老天鹅的动作描写突出了老天鹅的品格的。
(板书:一只老天鹅
(2)从“像石头似的”这个比喻句中体会老天鹅的奋不顾身, 所以作者称它为“破冰勇士”。
2. “石头似的”“镜子般的”, 都是运用了比喻, “似的”“般的”避免了词语的重复, 你也试着说几个不重样的比喻。
(学情预设:钢铁般的; 铜墙一样的。)
3. 一般地讲, 我们总是将静态的比喻成动态的、平凡的比喻成美丽的。这么美丽的天鹅, 却比喻成了一块没有生命的石头, 联系上下文, 谈谈你的感受。
(引导学生交流:老天鹅从空中笔直地扑下来, 就像石头一样; 像石头一样落下来, 表示力量大; “像石头似的”更突出了老天鹅的奋不顾身, 把生死置之度外。这样一比喻, 与后文的顽强的“破冰勇士”的形象相呼应。)
4. 指导朗读:这个比方打得真妥帖, 真形象! 强烈的求生欲望, 对天鹅群体的责任, 使它忘记了疼痛, 全力一击! 你能读出力量来吗?
交流预设:省略号
(1)我从省略号中体会出老天鹅不是一次扑打, 而是一次又一次地扑打, 不停止。
(2)一次, 两次, 三次,,,,一次又一次的扑打、撞击, 你们仿佛看见了什么?
(学情预设:我仿佛看见老天鹅脱落的片片羽毛, 老天鹅胸脯上的斑斑血迹,,,,翅膀折了, 腹部流出了鲜血,,,,)
(3)补充介绍:贝加尔湖冬天冰层一般有1米厚, 上面可以开坦克。即便是早春, 冰层起码也有30~40厘米厚, 老天鹅要破冰何等不易啊! 通过自己的朗读来深切感受一下老天鹅的勇敢、顽强, 齐读第五自然段。
几个动词、一个标点符号, 刻画出一只顽强的老天鹅的形象。面对这只以牺牲个人换取群体生存的老天鹅, 你对它有着一种怎样的感情?(学生交流预设:敬佩、钦佩、崇敬。)
怀有这些情感的同学请站起来(生起立), 让我们带着对老天鹅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第五自然段。(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
作者抓住了一只老天鹅的动作“腾空而起”“石头似的”“重重地扑打”等细节进行详细描写, 写出了老天鹅的勇敢、顽强。作者还写了哪些天鹅? 怎样写的? 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见教材90页课后练习第3、4题。
1. 凭借课文中的语言材料, 体会天鹅勇于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领悟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
2. 学习作者运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把场面描写得生动具体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并体会这样描写的表达效果, 运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描写一个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
体会天鹅勇于奉献、团结拼搏, 在困难面前奋不顾身的精神, 领悟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生动细致的语言把场面描写得生动具体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方法, 并体会这样描写的表达效果, 运用生动细致的语言写一个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
1. 听写词语, 重点指导“潮、腾、塌、缘”这几个字。
2. 指名读第五自然段, 回忆对破冰场面的描写。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对前一堂课学习的第一自然段的复习, 可以让同学们较快地入情入境, 有助于让他们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一、联系上下文, 继续感悟天鹅破冰的场面。
1. 作者抓住老天鹅的动作写出了一个“破冰勇士”的形象, 作者又是如何描写一群天鹅的? 默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用横线画出有关语句, 抓住关键词语谈体会。
重点词语预设:克噜——克哩——克哩
(学情预设:作者抓住了群鹅的叫声, 仿佛听到了激动人心的号子, 写出了群鹅的齐心和欢快。)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叫声。
2. 联系上下文, 补白填空: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 就
(学情预设:就像在说:“伙伴们, 加油, 我们要像老天鹅学习。”就像在说:“嘿唷、嘿唷, 加油干哪! 嘿唷、嘿唷, 为了我们的生活, 使劲干啊! ”)
3. 看到这样的场面, 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或者哪些词语?
(学情预设:齐心协力 同心协力 热火朝天 激动人心
汗流浃背 团结拼搏 万众一心 众志成城 人心齐, 泰山移 人多力量大,,,,)
4. 练习朗读, 读出体会。
5. 在天鹅群齐心协力的努力下, 齐读:
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就好像听了谁的命令似的, 所有的天鹅都同时结束了工作。它们昂着头, 挺着胸, 在水里游动着, 捕食着鱼虾, 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哩! ”
(1)找出描写天鹅动作的词语, 体会其高兴的心情。(昂着头、挺着胸、游动着、捕食着。)
(2)从“克噜——克哩——克哩”的欢呼声里, 你听出它们在欢呼着什么?
(“我们胜利了! 我们胜利了! ”“我们终于有食物吃了! ”“我们可以尽情地捕食鱼虾了! ”“我们是最棒的! ”)
6. 这样的场面, 这样的声音, 难怪老人深情地说:(齐读)
多么可爱的鸟儿啊! 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 双手端着上了子弹的猎枪, 可是, 我却把枪挂到肩头, 悄悄地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 这支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 再也没有动过。
7. 复述“破冰场面”, 说出“感人”之处。
(1)让我们再来回顾这个破冰的感人场面。师生分部分朗读(教师读老天鹅, 学生读群天鹅) 破冰的场面。
(2)抓住动作和声音, 同桌分部分复述。
(3)联系上下文, 说一说。
从此以后, 这支猎枪就一直挂在墙上, 再也没有动过。 老人在
二、总结写法, 学习场面描写。
1. 从一只老天鹅到一群天鹅, 写出了破冰的场面, 这种由一到群的写法就是“点面结合”。
2. 同学们通过学习, 学会了场面描写的方法, 看着板书, 说一说怎样才能把场面写精彩。
(1)描写场面时, 要把自己看到的(动作) 、听到的(声音) 、想象到的生动细腻地写出来,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这样才能写得感人; 要让我们的作文写得更出彩, 还要用上修辞方法, 甚至要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
(2)老天鹅破冰的场面是一个点, 群鹅破冰的场面是一个面, 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也是场面描写中经常采用的。(板书:点面结合)
3. 播放学生拔河的视频, 有一个学生奋力拔的镜头, 也有全班学生齐心协力的镜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的动作、神态, 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拔河的场面。也可以写一写在生活中, 或在电影、电视中, 看见过的齐心协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
4. 学生练习写话, 教师巡视, 个别辅导。
5. 读习作片段练笔, 师生共同评价。
评价要点:(1)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2)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表现人物性格。
第17课《生命的壮歌》中的两篇课文也有场面描写, 课下认真阅读, 学习这一课的场面描写, 下节课交流。
一、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多音字注音。
1. 一只老天鹅像石头似.(
) 的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 别的天鹅似.
) 乎被这一举动惊住了。 2. 我好.(
) 奇地问:“您老喜欢打猎? ”老人点了点头, 说:“是的, 我曾经是一个好.
) 猎手呢。” 3. 我很兴.(
) 奋地在湖边转悠了半天, 却一无所获, 觉得十分扫兴.
) 。 二、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 天鹅们在冰上互相呼唤着, 好像在讨论问题。
2. 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
3. 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叫声, 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
三、课文直通车。
1. 文中的“破冰勇士”是指
, 说它顽强是因为
2. “克噜——克哩——克哩”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每次发出的声音表示什么不同的含义
3. 老人为什么没有向天鹅开枪, 而是把枪挂到肩头, 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四、课外阅读。
别伤害鸟儿
别伤害鸟儿, 看这些美丽的小鸟们, 它们的歌唱得多么甜美! 就让它们快乐地唱吧, 我们不能剥夺它们唱歌的权利, 让它们快乐地生活吧。它们的生命是那么弱小, 不要企图夺走它们的生命, 那是你无法再给予的。
别伤害鸟儿, 它们天生就长得漂亮, 看它们在林间嬉戏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 这个世界如果没有它们的存在, 将是一个多么凄凉的世界。不要去打扰它们, 让它们自由地在天地间玩耍吧, 它们是上帝的孩子。让它们柔和婉转地歌唱, 直到寒冷的冬天来临。
别伤害鸟儿, 它们可以除去森林中的害虫, 在你早上上学的时候, 一路上为你唱歌。它们看起来是如此无辜, 我们要给它们的是爱而不是残害。
哪里有这些快乐的鸟儿, 哪里就有欢乐的歌声。无论你走到哪里,(
) 有鸟儿,(
) 会有欢乐存在。
1. 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 从所填关联词语的句子中, 我们可以看出
3. 短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 鸟儿是人类的朋友, 请你写出一句保护鸟儿的宣传语。
【参考答案】
一、1.shì sì 2.hào hǎo 3.xīng xìng
二、1.× 2. √ 3. √
三、1. 老天鹅 它不怕疼痛, 不怕牺牲, 用自己的身体和生命不断地扑打冰面 2. 在文中出现了三次。 第一次表示天鹅到来时发出的鸣叫声, 第二次表示天鹅们齐心协力破冰时的动员声, 第三次是天鹅们攻破坚冰后的欢呼声。 3. 老人亲眼看见天鹅为了生存, 英勇破冰的场景, 老人被深深地打动了。
四、1. 只要 就 2. 鸟儿对人类十分重要 3. 这三个自然段都用“别伤害鸟儿”这句话开头, 构成排比段。
作者用祈使句开头, 希望人们不要伤害鸟儿。 4. 示例:同在蓝天下, 人鸟共家园。
1. 定准目标, 扎实落实。
在教学这一课时, 我认真阅读课程纲要、单元目标, 并根据学生情况确立了本课的四个教学目标。目标定位以后, 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使每一项目标扎扎实实得到落实。
2. 语文基础, 扎实落实。
(1)字词学习是为了夯实语文基础, 课前我设置预习单, 让学生先在课本上描红, 然后把文中的生字在预习单上正确规范地写两遍, 为学习本课打下基础。课堂上先出示本课词语让学生认读, 在会读的基础上重点指导一些重点生字的书写, 再让学生对照自己的预习单, 把写错的字再写两遍, 不满意的字重写一遍; 然后让学
生读第二、三、四组词语, 引导学生积累词语的同时又为学习课文打下基础。这样的教学, 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课字词, 夯实语文基础, 使目标一一落到实处。
(2)内容把握。在教学过程中, 我引导运用“五要素”概括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从整体把握课文的内容, 为精读课文设下基础。
3. 读写结合, 训练表达。
本文是一篇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佳作, 我把重点放在文章的场面描写上, 由天鹅的几次叫声作为主线引领学生走近天鹅, 感悟天鹅, 品析文章。
首先, 我让学生找出对天鹅的叫声的描写, 并根据叫声让学生叙述“天鹅破冰”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进而结合课文的开头和结尾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在对天鹅的三次叫声的描写中, 让学生感受到:天鹅破冰时的叫声最令人感动, 自然引出这两处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首先学习老天鹅破冰场面(点的描写——走近一只老天鹅), 引导学生抓住老天鹅的动作(动词) 感悟老天鹅的勇敢, 通过比喻句、省略号, 感受老天鹅的奋不顾身与坚定执着, 并补充资料对比阅读, 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一只坚强、勇敢、乐于奉献的老天鹅; 然后学习一群天鹅破冰的场面(面的描写——走近一群天鹅), 让学生读课文、画句子, 抓住关键词“克噜——克哩——克哩”感悟这一群天鹅的齐心协力, 就这样一步步扎实有效地落实了目标三的教学。
然后, 回顾破冰场面, 师生分读两处场面描写, 引导学生抓住天鹅的叫声和动作复述课文, 完成目标二。在此基础上引领思考质疑“为什么这支猎枪一直挂在墙上, 再也没有动过”, 使整堂课浑然天成。
最后, 总结全文归纳写法: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在此我没有点到为止, 而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运用这种写法写一次拔河比赛或是你看到过的齐心协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 将目标四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感悟文本时, 教师引导的偏多, 使学生对文章所表达的主题领悟得不够深刻; 对于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处理不够, 学生的感悟语言过于书面化, 我没有及时引导, 激起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还需再提高。
应把引领作为一种教学艺术来探究, 做到无痕而留痕, 努力使学生的认识水平达到一定的高度, 思维活跃, 说得精彩, 读得精彩。使学生不单单是课堂上的“听客”, 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之主动参与学习, 使其个性在课堂上得到飞扬, 生命在课堂上得到成长。
1. 朗读课文, 复述描写天鹅破冰的几段课文。
〔名师来指导〕 课文第5~7自然段生动地再现了天鹅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复述前, 首先要反复读这三个自然段, 把握主要内容, 理清各节层次。其次要抓住关键词语。如第5自然段抓住“像石头似的”和“镜子般的”两个短语; 第6自然段先抓住“这时”“只听得”“接着”“终于”“慢慢地扩大”等词语, 体会冰面发生的变化, 然后抓住“迅速地扩大”和“劳动号子”理清群鹅破冰的描写顺序; 第7自然段抓住“昂着头, 挺着胸”和“欢呼声”等描写, 明确故事的结尾。最后, 把三个自然段的内容串联起来, 用自己的话复述下来。
4. 老人为什么没有向天鹅开枪, 却把枪挂到肩头, 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答案大家找〕 因为老人目睹了天鹅们为了生存, 齐心协力、团结一致, 以身体和生命为代价, 英勇破冰的战斗场面, 这场面打动了老人, 使他从心底喜爱和敬佩这些生灵, 不忍心开枪打它们。所以老人没有向天鹅开枪, 却把枪挂到肩头, 悄悄地离开了湖岸。
5. 你在生活中, 或在电影、电视中, 看见过齐心合力完成一项任务的场面吗? 先说一说, 再写下来。
〔名师来指导〕 所谓场面, 就是事件发生的场合, 人物表现的“舞台”。
那么, 怎样来描写一个场面呢?
第一, 要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场面描写是特定环境中人物活动的描写, 而且主要是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描写。 因此, 场面描写重点并不在于周围的环境, 而在于以人物的活动为中心, 展示人物彼此之间的关系, 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第二, 要分清主次, 理清头绪。场面不论大小, 往往都是人物众多, 事件繁杂。因此, 必须理清头绪, 要有主有次, 有详有略, 有层次、有条理地展开描写。第三, 要写出特定场合的气氛。任何场面都是在某种特定的气氛下展开的, 没有特定气氛的场面是不存在的。第四, 要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一个场面由许多人和事组成, 叙述的时候可以采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先对整个场面做概括的描述, 然后再写几个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这样, 既能给人完整的印象, 又有具体的感受。
〔答案大家找〕 “嘟、嘟、嘟。”三声清脆的哨音划破了整个山谷的沉寂, 也把我从梦中惊醒。是三声! 紧急集合! 我随手去拉灯绳。“别开灯! ”不知哪里来的声音提醒了我, 紧急集合是不允许开灯的。
此刻, 我们住的营房可“炸了锅”。“嘿, 我的衣服呢? ”“手电, 快给照照! ”“现在几点了, 还没睡好呢! ”“甭啰嗦, 只有三分钟! ”,,,,“喂, 回来, 你穿的是我的鞋! ”“哗啦! ”“床塌了? ”“嚷什么, 我把脸盆踹翻了! ”,,,,这时的我们, 用热锅上的蚂蚁来形容, 是一点儿也不过分, 好不容易胡乱套齐了衣服, 背包却怎么也打不上, 脑门上急出一层汗。打了拆, 拆了打, 折腾了两三次就是打不好。心里一慌连手指也给缠了进去。最后干脆一咬牙, 横七竖八地给被子来个“五花大绑”, 就往肩上一扛, 跳下地, 趿拉着鞋, 冲出门外,,,,
1. 关于团结的谚语
众人拾柴火焰高。
三个臭皮匠, 赛过诸葛亮。
人心齐, 泰山移。
稻多打出米来, 人多讲出理来。
滴水不成海, 独木难成林。
独脚难行, 孤掌难鸣。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 多一支蜡烛多一分光。
一个篱笆三个桩, 一个好汉三个帮。
鱼不能离水, 雁不能离群。
众人一条心, 黄土变成金。
众人种树树成林, 大家栽花花才香。
2. 关于天鹅的资料
天鹅是雁形目鸭科雁亚科中最大的水禽。有5种生活于北半球, 均为白色, 脚黑色。疣鼻天鹅有橙色的喙, 喙基有黑色疣状突, 颈弯曲, 翅向上隆起; 喇叭天鹅鸣声低沉, 传得很远, 喙全黑色; 高声天鹅叫声喧闹, 喙黑色, 喙基黄色; 比伊克氏天鹅与之相似, 体型较小, 比较安静; 扬科夫斯基氏天鹅可能是比伊克氏天鹅的东方类型; 哨天鹅发声如哨, 喙黑色, 眼周有小黄斑。有些鸟类学家只将疣鼻天鹅归为天鹅属。喇叭天鹅体长1.7米, 翅展达3米, 是最大的天鹅, 但体重较疣鼻天鹅轻。疣鼻天鹅体重可达23公斤, 是最重的能飞的鸟类。南半球有黑天鹅和黑颈天鹅。天鹅体形优美, 具有长颈, 体坚实, 脚大, 在水中滑行时神态庄重, 飞翔时长颈前伸, 徐缓地扇动双翅。越冬迁飞时在高空组成斜线或“人”字形队列前进。其他水禽无论在水中或空中的行动均不如天鹅快速。天鹅以头钻入(不是全身潜入) 浅水中觅食水生植物。游泳或站立时, 疣鼻天鹅和黑天鹅往往把一只脚放在背后。天鹅雌雄两性相似。它们能从气管发出不同的声音。除繁殖期外, 天鹅成群地生活。雌雄结成终生配偶。天鹅夫妇终生厮守, 对后代也十分负责。为了保卫自己的巢、卵和幼雏, 敢与狐狸等动物殊死搏斗。
3.贝加尔湖简介
贝加尔湖, 名称源于古肃慎语“贝海儿湖”, 汉代称为“北海”, 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 是世界上年代最久的湖泊, 为世界第七大湖。形状为新月形, 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主要活动地区, 汉代苏武牧羊之地, 湖中动植物资源丰富。该湖水质好, 透明度深达40.5米, 被誉为“西伯利亚的明眸”。2015年贝加尔湖水体总容积23.6万亿立方米, 最深处达1637米, 蕴藏着地球全部淡水量的约20%,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总和, 超过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 是世界上储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湖畔阳光充沛, 有300多处温泉, 是俄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胜地。1996年被列入世界人类文化和自然保护名录。
清朝前期属中国, 《中俄尼布楚条约》将该湖划归俄国。
17 生命的壮歌
《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组成的生命壮歌。虽然两篇文章的题材不同, 主题却相似, 都是用饱含深情的笔触, 像特写镜头一样再现了动物逃生的悲壮场面。讴歌了区区弱小在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精神。它们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和从容赴死的壮举, 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心灵。“生命桥”这篇文章真实地再现了羚羊顽强的品格和极好的群体精神。面对着强大的敌人, 它们常常谁也不愿独自逃生, 宁肯同归于尽, 以至于造成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的凄惨景象。课文以朴实、苍凉的笔调勾画出了一幅“生命的桥梁”图, 深深地揪痛着人们的心。
1.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在具体语境中理解重点词语表达的意思, 积累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从“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中选一则自己喜欢的背下来。
2. 读懂课文内容, 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用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进一步培养归纳和概括的能力。
3.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展开想象, 特别是体会课后第4题出示的两个重点句的含义, 通过自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 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描写, 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4. 了解作者通过故事表现动物品质的方法, 收集并阅读与动物相关的故事, 积累习作方法, 进行练笔, 并受到人文熏陶。
读懂课文内容, 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展开想象, 特别是体会课后第4题出示的两个重点句的含义, 通过自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 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 体会动物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明白题目蕴含的深层意思; 了解通过故事表现动物品质的方法, 积累习作方法, 进行练笔, 并受到人文熏陶。
1. 以读促讲, 读中感悟。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教学应该还学生以真正的“读者”地位, 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直接阅读。这样他们才有足够的时间主动积极地进行思维和情感活动, 才能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创造的情趣。
(1)以个性化的阅读取代烦琐的分析。“生命桥”是一个内涵极为丰富的词语, 是能让每个读者流泪滴血的题目。在学习活动开始的时候, 我就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 画出文章中最令人感动的句子, 并在空白处适当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以多样化的朗读渲染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这是学生直接抒发情感的最佳时机。老羚羊用生命的死亡架起一座座生命之桥, 年轻羚羊秩序井然地飞跃过悬崖以求得生存的悲壮场面出现在读者眼前的时候, 怎么能不为之动容呢? 老羚羊以生命的坠落换取了年轻羚羊的重生, 这是何等的从容、令人震惊呀! 在轻读、默读、齐读、引读、小组读、个人读以及听、评、想中, 学生的心与那些命运坎坷的羚羊连在了一起, 他们不禁为人类的残酷举动而感到鄙弃, 发出强烈的控诉。
(3)以课题为灵魂提高语感能力。课题是文章的灵魂所在。在课堂教学之始, 就设置了一个悬念:为什么说“蚁国英雄”和“生命桥”是一首生命的壮歌呢? 在学生阅读理解的基础上, 引领学生再回到整体把握课文和深刻体会课题的含义上。
2. 举一反三, 迁移延伸。
在学习“蚁国英雄”这个故事时, 学生就已经总结出了学习方法:初读感知文章内容, 精读深入理解感悟, 有感情地朗读, 表达情感。这时学习“生命桥”, 学生就能把已经掌握的学习方法进行迁移运用, 从而激活大脑中储存的已有经验, 为新知识的学习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 学生在课内习得的策略又将推动课外阅读学习活动的开展, 使语文教学走向生活, 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把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生活实践中, 不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准备】
1. 多媒体课件。
2. 根据预习单检查预习情况, 把握学情。
【学生准备】
根据预习提示独立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蚁国英雄”。
2.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展开想象, 特别是体会课后第4题出示的重点句的含义, 通过自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 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描写, 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3. 了解作者通过故事表现动物品质的方法, 收集、阅读与动物相关的故事, 积累习作方法, 进行练笔, 并受到人文熏陶。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 展开想象, 特别是体会课后第4题出示的重点句的含义, 通过自读、品悟、感受、体验、表达, 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表达, 体会动物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高尚品质。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理解题目蕴含的深层意思; 了解通过故事表现动物品质的方法, 积累习作方法, 进行练笔, 并受到人文熏陶。
(谈话导入, 揭示课题)
1. 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第17课《生命的壮歌》。
板书课题, 指导朗读课题。
2. 预习课文时,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一篇课文由两个故事组成, 说出故事的名字) 不管是“蚁国英雄”还是“生命桥”, 它们书写的是同一首歌, 这首歌叫——生命的壮歌。
3. 我们先来走进第一个小故事《“蚁国英雄”》。说起蚂蚁, 相信同学们并不陌生, 看到只有米粒般大小的蚂蚁, 你们会很自然地想起哪些词语?(渺小、脆弱、微不足道。)
是呀, 课文中有一个词语也这样形容它们, 这些小蚂蚁根本就是——区区弱者。但是作者却说它们是英雄, 你认为“英雄”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 寻找答案吧。
(相机板书:区区弱者
[设计意图] 通过对蚂蚁的卑微、弱小、微不足道的生活认知与“英雄”形象形成强烈反差, 使学生对故事产生强烈的兴趣, 同时引发思考, 有目的地读课文和学课文。
(一) 复习回顾
1.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天鹅的故事》, 回忆一下我们是如何品读课文的?
2. 指生交流
预设:围绕最感染人的破冰场面, 边读边想象画面。
抓住描写得生动细腻的感人词句品读, 写写自己的体会。
(二) 回忆课文主要内容
1.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7课, 这篇课文有两则故事, 分别是“蚁国英雄”“生命桥”。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故事“蚁国英雄”。
(板书:生命的壮歌 蚁国英雄)
2. 你能简要地说说这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吗?
指名交流。
一、识字学词, 初读感知。
1. 这区区弱者书写的是一首怎样的壮歌呢?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可反复多读几遍。
2. 借助预习单, 识字学词, 感知课文。
(1)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词的掌握, 要求学生读正确, 写规范。
项链 丘陵 可怜
束手待毙 肝胆俱裂
注意易错字音的强调和纠正, 初步了解词义。(预设:“肆”是平舌音; “虐”不要读成“l??”; “陵”的声调是二声; 结合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项链”“丘陵”“肝胆俱裂”等词的意思。)
(2)出示学生预习单上书写的生字, 同桌检查有无错字, 并说说你觉得哪些字写得不够规范。(发现共性问题, 集中指导。)
肆:笔画较多, 强调笔顺, 各笔画要写得紧凑。
臭:上下结构, 不要丢掉一点。
陵:左窄右宽, 右部最下边是折文。
学生观察教师范写, 对照预习单书写的生字, 把不正确或认为写得不规范的字再写一遍。教师组织再反馈, 及时表扬书写进步的学生, 让学生体验进步的快乐。
3. 交流课文主要内容, 积累概括课文的方法。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能不能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 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引导学生紧扣重点词语, 按照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进行简单的概括。)
(板书:起火被围 抱团突围 成功脱险)
[设计意图] 通过目的性学习任务的提出, 让学生在初读课文时就能有所感受。充分利用课件将本课需要掌握的生字、词语出示出来。通过学生汇报的方式将自己在学习生字词过程中的所得与同学分享, 感受并展示学习成果的喜悦。
二、读出“火势”, 感知蚂蚁的艰难处境。
师:接下来我们要细细地品读课文, 看看到底是什么样的“英雄”给了作者这样的震撼。
1. 学生默读课文, 找出描写火势的词语或句子, 一边读一边想象蚂蚁的处境。
2. 指名读文中的词语或句子, 读着读着, 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师相机出示文中的句子, 作者把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比作什么?
顺着风势走着的火舌活像一串红色的项链, 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
指名读, 想象这是一串令人恐惧的吞噬生命的项链。
3. 火海在蔓延, 火神在咆哮, 读了这句话, 你似乎又看到了什么呢?
火神肆虐的热浪已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焦臭气味。
指导读, 结合课件视频理解“火神肆虐”, 边读边想象火势的可怕。
4. 火舌在舐动, 火神在肆虐, 火海在蔓延, 面对强大的火势, 作者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这群可怜的蚂蚁也许..
要葬身火海了! ”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火海了! ”我心里惋惜地想着。
师生合作读。对比以上两句话, 提问:老师读的这句跟原句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这里用“肯定”而不用“也许”呢?
学生通过对比词语, 感受小小蚂蚁在火海里的无助与可怜, 体会作者当时惋惜、同情的心理, 再读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 通过集体读、个体读, 抓住学生重读的词语, 加深学生对蚂蚁所处险境的清晰认识, 帮助学生在感情上与文字产生共鸣, 能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 真正融情于课文, 体会蚂蚁所面临的形势万分危急。
三、交流批注, 感受蚂蚁的英雄壮举。
1. 自学指导:
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 画出描写它们英雄行为的句子, 把自己的体会标注在旁边。
2. 组织交流,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蚂蚁动作的句子和火势的衬托, 感受“英雄壮举”。
(1)结合交流课件出示插图及文字:
可万万没有想到, 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 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 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①理解“束手待毙”的意思 ,引导学生抓住“并没有束手待毙”“扭”“突围”等词, 体会蚂蚁的勇敢机智, 并练习朗读。
②引导学生抓住“万万没有想到”“竟”“突然”等词, 体会作者的意外与惊奇, 从侧面感受蚂蚁的行为不可思议。
(2)继续出示:
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 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 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引导学生抓住“火舌舐动”“不断发出”“爆裂的声响”等词体会火势的凶猛、形势的危急; 抓住“越来越迅速地滚动”“不见缩小”, 体会蚂蚁的勇敢、团结。
相机板书:团结合作
(3)你还画了哪些句子? 结合交流继续出示:
显然, 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 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肝胆俱裂”。对蚂蚁来说, “肝胆俱裂”意味着什么?
②在描写这紧张的场面时, 作者把镜头聚焦在了离火海最近的外层蚂蚁身上, 通过对外层蚂蚁的特写, 我们除了能感受到外层蚂蚁的团结和勇敢, 还能感受到什么?(相机板书:勇于献身)
③这里又一次出现了“蚁国英雄”, 为什么称外层的蚂蚁为“蚁国英雄”? 用上“因为,,,,所以,,,,”来说一说。
3.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创设情景引读:
同学们, 在浩大的火海里, 作者万万没想到:
这区区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 竟开始迅速地扭成一团, 突然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
在舐动的火舌间, 我们万万没想到:
蚁团在火舌舐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 并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烧焦后爆裂的声响, 但是蚁团却不见缩小。
在肆虐的火神前, 每个人都万万没想到:
显然, 这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分毫, 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4. 教师总结:同学们通过品词析句, 朗读感悟, 这区区弱者已经走进了我们的心, 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正是这区区弱者抱成团的智慧, 才拯救了整个蚂蚁家族, 那么, 我们就应该把最高的荣誉送给这群小生灵, 称颂它们为——蚁国英雄! (师板书)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精读、品读这些句子, 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和感受蚂蚁的惊人之处, 理解和感悟生命的渺小与强大、蚂蚁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诠释。
四、激情揭题, 体会蚂蚁的可贵精神。
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你从蚂蚁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 想对“蚁国英雄”说些什么?
学生结合本课板书回顾内容, 歌颂蚂蚁的高尚品质。
2. 师生探究学法: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蚁国英雄”,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学习的方法。依据板书总结:品读——析词句, 作批注; 再读——悟情感, 颂品质。
五、激情揭题, 升华感情。
1. 师述:这样的场景我们怎么能不感动, 我们怎么能不为之顿生钦佩之情?
2. 此时此刻, 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 现在就来说一说, 写一写吧。
[设计意图] 以小练笔的形式展开与学生心灵的对话, 透过学生的写作可以了解到学生学习课文后的真实感受, 加深学生对生命价值的理解, 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六、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
阅读《蚁国英雄》的原文——《蝼蚁壮歌》。
无论什么样的生命, 在绝境中往往总能创造出令人难以置信的奇迹! 这样的生命往往震撼我们的心灵。正是这一群“蚁国英雄”们用自己宝贵的生命和可贵的精神谱写了一曲悲壮的赞歌。(板书:生命的壮歌。) 齐读:生命的壮歌——“蚁国英雄”。
1. 抄写词语。
惋惜 悬崖 肆虐 束手待毙 肝胆俱裂
目瞪口呆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2. 《“生命桥”》第③段中“那情景是何等地神圣”指的是什么情景?
1.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想象羚羊飞渡场面的惊心动魄与壮美, 感受作者准确、生动的描写, 感悟其中蕴含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的精神。
2. 继续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把场面描写生动具体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感受羚羊飞渡的场面, 理解“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的含义。
继续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生动细腻的语言把场面描写生动具体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的。
(引入课题)
1. 板书:桥。对于桥大家一定不陌生吧! 都见过什么桥? 指名说。
2. 今天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座桥, 这座桥虽不是钢筋水泥造成的, 但这座桥无比神圣, 这座桥令人震撼, 它就是(板书:生命) 。
3. 齐读, 再读。 (“生命桥”)
4. 读了两遍后, 你心里一定有许多疑问吧? 指名说。
带着心中的疑问赶紧打开课本, 自由朗读课文。
这节课我们继续运用上节课学习的方法:品读——析词句, 作批注; 再读——悟情感, 颂品质。
[设计意图] 以“桥”导入, 告知学生课文中的这座桥非同寻常。反复读课题, 初步体会, 说疑问, 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
一、品词析句, 体会生动细腻的表达, 感悟精神。
过渡:这座桥虽不是钢筋水泥造成的, 但这座桥无比神圣, 令人震撼, 令“猎人们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你认为猎人们看到了什么情景才会被“惊得目瞪口呆”?
[设计意图] 重视学生的自我感受, 自己书写的东西更能令他们心灵震撼! 同时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对文本的整体感受。
让我们再读读这个故事, 想象那发生在老羚羊身上的一个个场景, 相信细品课文之后, 你们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PPT 出示(自学提示):
轻声读读课文, 一边读一边用心体会, 哪些画面惊得猎人们目瞪口呆, 并且深深地打动了你, 画出相关的词句。
抓住感受深的词句品读, 写写自己的体会, 并和小组同学分享你的读书体会和收获。
1.学生默读、思考、批注, 教师巡视指导。
2. 小组探究交流, 交流时抓住关键字词来谈。
3. 检查自学, 集体交流, 细读悟情。
4. 交流汇报:同学们交流得很投入, 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并说一说为什么让你感动。从哪些字词可以体会出?
[设计意图] 紧扣文章重点, 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与思考, 找出“那些令人感动的情景”, 思考它为什么令人感动。
交流预设:感动(一) 遇险:
几分钟以后, 羚羊群分成了两群:老羚羊为一群, 年轻羚羊为一群。一只老羚羊走出羊群, 朝年轻羚羊群叫了一声, 一只年轻羚羊应声跟老羚羊走到了悬崖边。年轻羚羊后退了几步, 突然奔跑着向悬崖对面跳过去, 随即老羚羊紧跟后面也飞跃出去, 只是老羚羊跃起的高度要低一些。
(1)羚羊们沉着机智。(重点词:几分钟、分成了两群等)
(2)羚羊们配合默契。(重点词:朝、叫、应声、随即、紧跟等)
(3)这一走, 就走出了不同的结局。然而在生死关头, 它们并没有太多的语言, 一个轻声一唤, 一个应声而出, 它们的精神多么令人钦佩! 带上你的感受(果敢、镇定、沉着冷静) 读读这段话。自读、指名读、齐读。
交流预设:感动(二) 试跳:
当年轻羚羊在空中向下坠时, 奇迹出现了:老羚羊的身子刚好出现在年轻羚羊的蹄下, 而年轻羚羊在老羚羊的背上猛蹬一下, 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而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 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1)教师范读第二自然段, 学生闭眼想象斑羚飞渡悬崖的惊险画面。
(2)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个“奇迹”?(重点从“刚好”“猛蹬”“下坠”等词语感受这是一个奇迹。)
(3)教师出示图画。(也可让学生抓住老羚羊和年轻羚羊的动作画简笔画。)
(4)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这一自然段, 重点关注作者对羚羊动作的描写。
同样的一次飞跃, 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命运产生。
年轻羚羊:下坠的身体又突然升高并轻巧地落在了对面的悬崖边。
老羚羊:老羚羊就像一只断翅的鸟, 笔直地坠入了山涧。
(5)播放课件:斑羚飞渡悬崖的惊险画面
这一“落”一“坠”, 对比是多么强烈, 一边是生命的继续绽放, 一边却是突然的粉身碎骨, 老羚羊原本可以跃得更高, 尽最大的力量也许可以落到对面的悬崖边, 但它没有这样做, 而是让年轻羚羊“猛蹬”一下, 用自己的死换来年轻羚羊的生! 透过语言我们看到了老羚羊身上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勇于献身的精神。)
(6)再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交流预设:感动(三) 飞跃:
紧接着, 一对对羚羊凌空腾起, 没有拥挤, 没有争夺, 秩序井然, 快速飞跃。顿时, 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那弧线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1)“秩序井然”是什么意思? 羚羊们是在什么样的处境下“秩序井然”的?(引导:联系上文“有一个狩猎队, 把一群羚羊赶到了悬崖边, 准备全部活捉”来回答。)
(2)面对猎人的追捕, 越在后面跳的羚羊越危险, 它们为什么还能做到没有拥挤, 没有争夺, 秩序井然呢?
(因为羚羊心中想着他人, 心中想着集体, 它们身上那勇于献身和团结合作的可贵精神, 令我们感动。)
(3)为什么把羚羊跳跃时所划出的一道道弧线比作“生命桥”? 为什么说这座桥是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呢?
交流:有一道弧线的划出, 就有——“一只年轻羚羊的成功飞跃”, 同时也就有—— 一只老羚羊的逝去”。老羚羊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年轻羚羊的新生命。多少年轻羚羊踩着这座桥获得了第二次生命, 又有多少老羚羊为了儿女们无私地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 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 而是“一座以老羚羊的死亡作桥墩的生命桥”。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想象画面、身临其境、换位思考。)
师小结:这情景是何等的神圣, 又是何等的揪心啊! 看到这震撼人心的一幕, 猎人也(齐读:“个个惊得目瞪口呆, 不由自主地放下了猎枪。”) 一只只老羚羊甘愿牺牲自己, 为年轻羚羊架起一座座生命的桥梁。让我们永远铭记这座——(齐读课题:生命桥。)
[设计意图] 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再次回到课文的引子, 紧扣猎人的反应, 反复诵读、体会, 并在反复的朗读中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 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学生的朗读, 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回顾课文, 理解课题“生命的壮歌”。
听着这蚁国和羚羊群里发生的真实故事, 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弱小的蚂蚁和羚羊谱写了这一曲曲——生命的壮歌!
现在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对课题的理解吗?
引导学生结合“蚂蚁挣脱火海的紧张场面、斑羚飞渡悬崖的悲壮场面”, 抓住重点词句谈谈对课题“生命的壮歌”的理解。
(一) 总结升华, 情景表达
亲眼目睹了羚羊飞渡那令人震撼的一幕, 如果你是老羚羊、年轻羚羊或是猎人, 你会说些什么? 或者对它们说些什么?
如果我是老羚羊, 我会说:
如果我是年轻羚羊, 我会说:
如果我是猎人, 我会说:
我想对(老羚羊、年轻羚羊、猎人伯伯) 说:
师小结:为别人活着的生命是最有价值的; 为别人牺牲自己是最为壮美的!
(二) 学习方法, 当堂练笔
1. 同学们, “生命桥”的故事之所以深深地感动着作者、感动着我们, 是因为作者运用了生动细腻的语言把场面描写得生动具体, 真实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这节课我们围绕最感人的斑羚飞渡的场面边读边想象画面, 抓住描写得生动细腻的精彩词句品读, 体会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发生一些小动物的感人故事? 请你运用本课习得的写作方法, 写一段发生在小动物身上的故事, 注意抓住动物的动作(行为) 。
2. 结合收集资料围绕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故事写一段话, 教师及时巡视指导, 评议修改。
三、课外延伸, 推荐阅读。
1. 读罢两个感人至深的故事, 我们掩卷深思:“生命的壮歌”还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
学生自由谈感受。
(1)从蚂蚁、羚羊的弱小联想到生命的伟大;(2)从它们的遭遇联想到要善待一切生命;(3)从它们的行为领悟到人生的道理,,,,
2. 推荐阅读。
《“生命桥”》原文——《斑羚飞渡》
沈石溪先生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 对照沈石溪的原文, 补充课文所省略的细节, 点拨和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比喻句更深刻地体会老羚羊的精神。
1. 我们在震撼与感动的同时, 还应该深深地思索——(老羚羊牺牲了, 这一切是谁造成的?) 让我们听听本文作者沈石溪写这篇文章时的真实想法吧! 齐读下面一段话。
我们人类应该尊重动物特有的生存方式, 并更多地关爱它们, 为它们创造自由的环境。可以这样说, 我是为生命而写作。
2.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 课后可以阅读沈石溪先生其他的动物情感小说, 老师向你们推荐一部电影《灰熊的故事》, 相信你们看了以后, 对生命会有更深的理解!
[设计意图] 这样的安排, 既是对课文教学的总结, 也是对本单元课文的总结, 并以“我们在震撼与感动的同时, 还应该有深深的思索”这样深刻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深层次地思考, 从而进一步升华本课。最后, 介绍学生阅读小说和看电影, 学生也会有大收获, 课堂延伸到了课外, 这就是语文!
读了《生命的壮歌》, 你有什么感受呢?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①来到;②靠近;③将要;④照着字画模仿。 2. 束.
)①捆, 系;②量词;③聚集成一条的东西;④约束, 控制。 3. 肆.
)①“四”的大写;②不顾一切, 任意妄为。 二、读句子, 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1. 火舌活像一串(xiàng liàn)
, 围向小小的(qiū líng)
。火神(sì n??)
的热浪夹杂着蚂蚁被焚烧而发出的(jiüo ch?u)
气味, 但蚁群并没有(shù shǒu dài bì)
, 它们扭成一团向着河岸的方向突围,(gün dǎn jù li?)
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2. 顿时, 山涧上空划出了一道道令人(yǎn huü liáo luàn)
的弧线, 猎人们个个惊得(mù d?ng kǒu düi)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并选词填空。
) 俱裂 束手(
) 井然 眼花(
1. 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
) 地进入学校的图书馆。
2. 他精彩的表演看得我们(
) 地鼓起掌来。
3. 我们决不能(
), 必须从沙漠中走出来。
四、课外阅读。
在非洲摩洛哥的肯地勒温地区, 有一种舍身救鼠的“闯鼠”。闯鼠小小的, 只有一个墨水瓶那么大。闯鼠个头虽小, 却非常勇敢。
闯鼠最大的敌人是蛇。蛇总是在闯鼠不注意的时候, 突然袭击它。闯鼠恨透了蛇, 它们想尽一切办法跟蛇斗。
每当蛇来袭, 闯鼠面对临近的危险总是yán zh?n yǐ dài(
) 。蛇吐着信子, 呼呼有声地向闯鼠扑来。关键时刻, 一只闯鼠猛地冲出来, 毫不w?i jù(
) 地向蛇冲去。可不等它碰到蛇, 蛇就张开大口, 把它吞了下去。
蛇继续向其他闯鼠逼近, 可奇怪的事突然发生了。刚才还张牙舞爪的蛇一下子变得chuí t?u sàng qì(
), 它软软地爬着, 爬着, 一会儿就爬不动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是刚才被蛇吞下肚的闯鼠在发挥威力。闯鼠能分泌出一种极强烈的麻醉剂, 在短短的几秒钟内, 它可以把对方麻醉成一摊烂泥。不过闯鼠要分泌出这种麻醉剂, 必须在还没被对方咬死之前。
) 刚才的闯鼠是主动冲向蛇的,(
) 蛇就中计了。
闯鼠这种舍己为鼠的举动, 使它们整个家族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危险!
1. 给文章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 根据文中给出的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3. 在第五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4. 闯鼠是用
的精神取得胜利的。
5. 读了短文,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参考答案】
一、1.② 2.① 3.②
二、1. 项链 丘陵 肆虐 焦臭 束手待毙 肝胆俱裂 2. 眼花缭乱 目瞪口呆
三、肝胆 待毙 秩序 缭乱 而起 瞪 呆 由 主 于职 恐后 1. 秩序井然 2. 目瞪口呆 不由自主 3. 束手待毙
四、1. 闯鼠∕舍己为人的闯鼠 2. 严阵以待 畏惧 垂头丧气 3. 因为 所以 4. 勇敢、团结、不畏牺牲
5. 示例:当危险来临的时候, 只有不惧危险、团结一致, 才可能有生的希望。
1. 教学中注重学法迁移, 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生命的壮歌》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篇短小的故事组成, 这两则故事题材不同, 主题却极为相似。作者以细腻的笔触为我们再现了自然界弱小生命的“崇高”——可贵的合作和献身精神。考虑到两篇故事主题接近, 所以, 教学中便以“蚁国英雄”为例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习方法, 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 用积累的方法自学“生命桥”, 注重阅读指导中的扶放结合, 在重点研读文本和品字析句时, 又强调突出方法的重要性, 逐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实践。从课堂检测的效果来看,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 参与面广, 目标达成度较高。
2. 积极鼓励学生与文本对话, 教学重难点突出。阅读教学中的对话, 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示对文本的独特感受、分享智慧的过程。教学中, 我引领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和重点语段, 品读文字, 想象画面, 交流感受, 并融进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并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多次朗读。在一次次朗读中, 学生将文本语言伴随着感性的形象扎根到心灵世界之中, 与作者的心灵进行碰撞, 从而深切感受到蚂蚁、羚羊的团结合作、勇于献身, 激发了学生对蚁国英雄和老羚羊们的敬佩、赞美之情。
因为课文是由两个故事组成, 所以本课的容量较大, 教学实践中考虑四年级学生的学情, 没有将两个故事放在一起对比学习, 受时间限制, 在教学环节的处理上个别地方“过急”, 没有引领学生细细地读, 慢慢地悟, 所以有的学生还不能完全地入情入境并深刻地体悟动物的品质。
《生命的壮歌》这篇课文在教学前要充分考虑学情, 尽可能地尊重每个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每个环节都应让学生主动参与, 尽可能地创设情境, 让学生在情境中学, 并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课堂体验, 珍视学生的个性感悟和独特体验, 引起学生与文本、作者的情感共鸣; 教学时宜以读为主, 在读中品味字词, 在读中赏析语句, 在读中揣摩情感。另外, 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要渗透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语文的阅读理解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能力, 并进行迁移运用, 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实践能力。
4. 读读想想, 回答问题。
〔答案大家找〕 (1)“肝胆俱裂”比喻竭尽忠心, 不怕牺牲。文中还指外层蚂蚁被烧焦而身体爆裂却仍不放弃自己的岗位。
外层的蚂蚁为了保证蚁团里边的蚂蚁的安全, 宁愿自己被烈火灼焦也不松动, 肝胆破裂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 把死亡留给自己, 表现出一种英勇献身、至死不渝的献身精神, 所以称它们为“蚁国英雄”。
(2)飞跃过程中, 当年轻羚羊的身子下坠时, 老羚羊用自己的身体做支点, 犹如在悬崖之间搭起了一座无形的桥, 使年轻羚羊跳跃成功。这桥是以老羚羊的生命为代价的。这一形象的比喻热情地颂扬了老羚羊牺牲自我的可贵精神。
桥墩是用来支撑桥身的。同样, 如果没有老羚羊坠入山涧前的那一刹那的支撑, 年轻羚羊哪能完成第二次飞跃而获得新生? 所以说老羚羊的死亡是桥墩, 架起了年轻羚羊的“生命桥”。
1. 关于动物的诗歌
青蛙的歌声真好听,
它只在夏天里唱,
它喜欢赞美漂流的小河,
青蛙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的鸟儿叫家巧喊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