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电砚机北京奥运会中国队入场衣服怎么是绿色

  楼主不怎么关注体育   奥运会都是有中国队参加才关注的   像楼主这样的人
平时不关注
临时看很欢的应该大有人在   所以楼主真的很害怕中国体育衰落
这样体育意识就更渺小了   这届奥运会楼主看的很憋屈
  最气就是我国那些体育官员的态度
运动员受欺负了
他们软趴趴的
都气成内伤了 换了是我 非得掀裁判桌子不可   所以为了不吐血
楼主索性把注意力转移到我们国家队的队服上面去了
  肯定不全
  欢迎大家补充^_^
楼主发言:247次 发图: | 更多
  首先是大家都有的领奖服
  先来一张正面照  
  其实红黄搭配并不丑
设计好了很精神的   设计不好就给麦当劳代言了   这次中国队的领奖服的领子终于不是软趴趴的了
还有china标志
  灰线也加深了服装的立体感
肤色白的人可以尝试
肤色黑的那个游泳队的徐嘉余就土了了
男人穿比女人穿好看
健硕的人传
比瘦小的人穿好看   
  这是衣服背面  玉那个点是一枚五角星
  但是吧
这个字体真的是太丑了
  就是醒目   
  这是侧面   龙符号
还挺可爱的
  我觉得中国的领奖服都挺好看的红红的 08那届最好看 这次背后的中国俩字莫名带感   
  先8女排   女排的衣服就真的是没什么好看的
  POLO衫是常态
  白色黑边的
  普普通通   
  楼主不明白女排为什么用阿迪   丑的
  还有一件全西瓜红的  一样是毫无亮点   
  接下来是女排姑娘们的比赛服   哎 真是不想说什么了   大家自己评断   一件西瓜红+黑色款
是想跟国旗靠近吗  
  这是反面   
  本届奥运会最令我感动的不是那些未得奖牌仍在努力的运动员们  而是那些双目失明仍坚守工作岗位的裁判们  
  一件是蛋炒番茄色 还是黄边
  可以近距离看下材质
  还有一件蓝色的
  还是那个黄边
设计师脑子里有屎
  加那个黄边就代表中国了吗
  这配色好看?  
  一件红色的外套   红色外套是最常见的
应该哪个项目的中国队都有   但是好像不都是一样的   
  张继科的好看嘿嘿,当然可能是颜值拉高了时尚  
  沙排楼主就看到两件比基尼
  一件是蓝色的   
  前排  
  话说沙排姑娘真的不容易啊
  肤色健康的
  还有一件红色的
  沙排就这么多
  欢迎大家随时补充
  赶上直播噢  
  接着女足
  话说女足肯定不止这一套   怎么楼主看来看去
他们就只穿这一套呢  女足的比女排的好看很多
  看着精神
  红色黄边的短袖   正面照  
  全身照
  袜子后推部是浅红色
  深红色长袖   看着还可以 颜色再浅一点就好了   
  来张背面
  材质不同 衣服看起来立体多了  
  守门员   一件白色的
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设计的条条纹  
  一件蓝色的
  这颜色...  
  还有一件红色外套   就连这件质感看着也比女排的那件好...  
  女足收尾
  欢迎大家补充
  射击队出现的类型就很多啦   首先是短袖Polo衫
  红色黄色五星条
  这件很好看
  这款还有黄色的
  够醒目
  没有软趴趴皱巴巴的质感   
  红色POLO衫短袖
  这件比女排的那件质量看起来好很多
  怎么女排的都那么皱巴巴的
  上面有一张图重传   不够醒目
  polo短袖还有一件蓝紫色的
  我也是,哈哈哈,但我奥运会或者有些感兴趣的锦标赛会关注一下~看了4届奥运了,小时候都是我妈带着我一块儿在电视机前喊加油  
  @北冥龙儿莫名被封
21:33:00  首先是大家都有的领奖服  先来一张正面照    —————————————————  当爸爸也不费劲,又不是当妈妈身体虚  
  中国红色的衣服都特别精神  
  @一颗菠菜_
21:51:41  本届奥运会最令我感动的不是那些未得奖牌仍在努力的运动员们   而是那些双目失明仍坚守工作岗位的裁判们  -----------------------------  太感人了 应该全部送上天与太阳肩并肩  
  乒乓球球队服,红的那件,马龙穿着可真精神,我都想搞一件同款的了  
  我最喜欢的是安踏的浅灰色超轻羽绒外套。。。女子体操穿过。。
  我觉得还是咱们中国品牌的设计的好看,用心设计,从小细节都能提现出来,AD.NK真的很丑……  
  体操女队的预赛服,红色      
  要说颜值拉高时尚。不能不提体操队啊
  决赛服,紫红色,和预赛服一个款式,颜色不一样      
  参加全能的运动员,蓝色      
  另一位运动员,此次体操队比赛服都是由安踏设计制作      
  @一颗菠菜_
21:51:41   本届奥运会最令我感动的不是那些未得奖牌仍在努力的运动员们   而是那些双目失明仍坚守工作岗位的裁判们   -----------------------------  @大螃蟹家的小亚亚
00:15:18   太感人了 应该全部送上天与太阳肩并肩  -----------------------------  被你俩笑岔气  
  乒乓球队衣服好看,特别是马龙那件  
  体操运动员看起来都是小学高年级的样子。。。。  
  体操的三款都不错  
  昨天蹦床的衣服好漂亮的  
  @北冥龙儿莫名被封
21:41:00  这是衣服背面  玉那个点是一枚五角星  但是吧 这个字体真的是太丑了  就是醒目    —————————————————  不丑  
  喜欢自行车赛的头盔!!
  @北冥龙儿莫名被封
22:20:48  这款还有黄色的   够醒目 也不错   没有软趴趴皱巴巴的质感     -----------------------------  女排好像也有黄色的  
  我觉得08年奥运国乒的黑金队服就超帅的  
  我觉得08年奥运国乒的黑金队服就超帅的  
  开始工作啦^_^
  射击队的还没扒完  有遗漏的欢迎补充   射击队polo长袖   这个很合体型 穿起来比同场比赛的别国那些松松垮垮的好太多了   我国国旗色布料和款式弄不好会很土
这件整个好评   一边国旗
一边品牌标志
清清爽爽 一目了然
  有个国家胸口一堆广告- - 哪像是代表国家出来比赛呢   
  这件衣服很配张梦雪学霸的身份^_^  小扣子 小领子
加上张梦雪的冷漠脸
  抬起手臂可以看到衣服侧身的设计
  射击队也有红外套   不知道和哪个队的一样   反正和女排的肯定不一样
  射击队还有一件印花外套
  我见日本队也有一件印花的
  不过日本队的配色比我们单一些  都还不错   来张正面的   
  特写  
  背面   
  总之中国队的服装就是无处不在的china标识  和心脏侧发光的国旗   这是标配
有很多国家没有国旗标或者没有英文国家名这些很多   但是我看中日韩三国好像都很一致
  来个赛艇队的   段静莉  正面  
  背面和举重队的一样   china+五星  
  我就觉得游泳队的队服最好看?((?▽?))?  
  最喜欢的就是中国队的龙服超级帅啊  
  等我乒乓队  
  龙滚滚  
  @槐米槐枝
13:26:42  喜欢自行车赛的头盔!!  -----------------------------  给你头盔   这次的头盔好像是姑娘们请人制的   一个花木兰 一个是穆桂英   真的超级鲜艳 尤其是配上我们国旗色的运动服
  找了半天微博那个像奥特曼的两位姑娘的图就是没找着 - -
  一个花木兰   一个穆桂英 楼主没看出来有什么太大差距 哈哈   场地自行车姑娘们上届其实就应该是金牌了   被罚犯规
  这次没罚
简直要烧高香了   
  好帖马克
  男子单人徐超的头盔是脸谱张飞   这个可以镇住敌人   我看他们低头骑车的时候这个脸谱就那么直勾勾的看着前面
  来张正面   这衣服一定和傅园慧的游泳衣一样紧  我看西班牙队的还有拉锁
  侧面   
  拉近  
  还有手套   
  我觉得体操的衣服很好看,还有自行车的头盔好评。游泳队的,我就光记得孙杨那条粉红色的泳裤了,一眼就能看到
  这个头盔可以镇住各路妖魔鬼怪,这次裁判没敢做手脚,搞不好没搞明白这图案是什么,估计害怕被诅咒吧,哈哈
  刚刚cctv说 应该给在场的裁判也印上包公脸谱 让裁判更公正 哈哈哈哈啊哈哈
  头盔好评
  polo短袖  
  来张射箭队的   欢迎补充   一件短袖  
  中国各个代表团的红色短袖真是各有各的红啊   还有一件长袖  注意袖子 应该是烈焰标志
  这个贴我喜欢,楼主继续  
  楼主真是有心人,我都没注意到
  我喜欢乒乓球队的衣服  
  射箭我就看见两套
  上面有筒子贴体操的队服啦
  比楼主的清晰   楼主就是看的时候截的图   这件红色的其实适合皮肤白的MM   这件全身好看  
  来个全身的   
  楼主喜欢灰色的这件   
  @一颗菠菜_
21:51:00  本届奥运会最令我感动的不是那些未得奖牌仍在努力的运动员们   而是那些双目失明仍坚守工作岗位的裁判们  —————————————————  何止双目失明仍坚持工作,他们还坚持钻研厚黑学,并且学以致用,把皮厚心黑的理论发挥出了特别高的水平  
  紫色的这件侧面  
  头花和体操服颜色一致  
  体操队的包包
  国旗色   
  这件Polo衫应该和自行车队出现的那件一样  
  可以看看别国的体操服对比下
  小小跟你们说
楼主觉得湾湾每个参赛项目的服装都是又土又没质感 问我为什么又提到湾湾 因为湾湾们中国队哪个项目的服装他们都看不顺眼
得罪楼主啦 (捂嘴笑)  你们一定要看看日本队的这件
  日本对这次开幕式红西装也就罢了
  比赛服处处是红色也就罢了   这个配色是怎么回事呢
使用“←”“→”快捷翻页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基本信息/砚
老坑洮砚砚,音序:Y拼音:yàn注音:ㄧㄢˋ总笔画:9五笔86&98:DMQN部首:石,部外笔画:4,仓颉:MRBHU郑码:GLR笔顺编号:四角号码:17612UniCode:CJK
汉字演变/砚
方言集汇/砚
◎ 粤语:jin6天下第一龙砚世界上最大、最昂贵、最神奇的一方龙砚,它是由一块极为珍贵的紫翠石雕刻而成,经历六年由二十多位雕砚大师精雕而成,代表中华雕砚技术的最高水平,现位于三亚南山南北财神殿。 该砚石原重60吨,雕刻后净重35吨,长十米,宽三米,高度1.5米,运用中国流传几千年的传统雕砚手 法,集平雕、浮雕、透雕于一体,巧妙地雕刻出56条神龙、三十二只长寿龟、9只金凤、组成三个砚池、左右为太阳和月亮形状,中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寓意中华56个民族,三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繁荣和与日同辉,故名:“日月同辉龙凤砚”该砚1997年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并经国家财政部估价为一亿零一百七十万人民币。简介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砚用于研墨,盛放磨好的墨汁和掭笔。因为磨墨,所以有一块平坦的地方;因为盛墨汁,所以有一个凹陷。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之濡也”。 最常见的砚台的制作材料是石材,有来自广东端溪的端砚,来自安徽歙县的歙砚,来自甘肃南部的洮砚,来自河南洛阳的澄泥砚等等,这四种砚台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端砚又称作端溪石砚,位列四大名砚之首。另有“南端北易”之说,“易”指河北易水砚。 此外唐开始使用铜雀台遗迹上的砖所做砖砚流行一时。 苏轼藏有唐代许敬宗砚,在黄州沙湖民家时得吕道人沉泥砚,苏轼说:“砚之美,止于滑而发墨,其他皆馀事也。”绍圣二年(1095年),苏轼写信给黄庭坚:“或谓居士:‘吾当往端溪,可为公购砚。’居士曰:‘吾两手,其一解写字,而有三砚,何以多为?’”苏轼有诗纪念亡友石昌言:“非人磨墨墨磨人!”经过很长时间的历史,砚台已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北宋末何蘧《春渚纪闻》记载宋徽宗召米芾写字,米芾看到皇帝桌上有名砚,一写完字,就抱上砚台跪请曰:“此砚经臣濡染,不可复以进御,取进止。”让皇帝把砚台赐给他,皇帝答应他,米芾舞蹈以谢,又恐皇上后悔,便急着把砚台抱回,连衣服都染黑了。徽宗叹气说:“颠名不虚得也。” 明末吕留良有嗜研之癖,自言“予幼嗜砚石,所蓄不下二三十枚。”,黄宗羲曾赠给他一方八角砚,这砚台是梅朗中从传教士手中得到的龙尾砚。康熙时林佶、馀甸皆嗜砚,馀甸题有〈中洞活眼砚铭〉:“莫精于中洞,粹然者其出水之芙蓉,莫良于眸子,然者晓星之当空。”。 明清时士子曾以燕子石制砚,所谓的燕子石其实是寒武纪时期的三叶虫化石,风韵别致,且易于发墨,深为书家所珍爱。王渔洋《池北偶谈》载:“邹平张尚书崇祯间游泰山,宿大汶口,偶行至汶水滨,水中得石,作多蝠(福)砚。”张延登死后,其砚落入浙抚张勄手中。孔尚任对多蝠砚咏赞不绝:“张家两中丞,得失如轮转;一砚供二贤,前后荷殊眷”。 台湾浊水溪所产之“螺溪石”,经琢磨而成的砚,称“螺溪砚”,由于色泽雅美,发墨佳良,而且严冬不冻,贮水不干,亦为稀世之宝。历史砚之起源甚早,大概在殷商初期,笔墨砚始以粗见雏形。刚开始时以笔直接蘸石墨写字,后来因为不方便,无法写大字,人类便想到了可先在坚硬东西上研磨成汁,如石玉、砖、铜、铁等。殷商时青铜器已十分发达,且陶石随手可得,砚乃随着墨的使用而遂渐成形,古时以石砚最普遍,直到现在经历多代考验仍以石质为最佳。可以作砚的石头极多,我国地大物博,到处是名山大川,自然有多种石头。产石之处,必然有石工,所以产砚的地方遍布全国各地。 七十年代末,在陕西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了一套绘画工具,其中有石砚、研棒及砚盖,距今约7000年左右。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战国墨砚,是用鹅卵石打磨制成。不过,那时的墨为天然矿石,因而砚还需用研棒辅助,才能将墨磨至细。砚这种附带磨杵或研石的形制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发生改变,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于现在的砚呢?目前所知,要直到两汉时期。汉代由于发明了人工制墨,墨可以直接在砚上研磨,故不需再借助磨杵或研石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来,磨杵或研石经过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长跋涉,才逐渐消隐,尽管今天已不为所用,但其为传播文化立下的功绩仍不可没。 我国传统有四大砚,即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著名的有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的歙砚、山东鲁砚、江西龙尾砚、山西澄泥砚。端砚产于广东端州(肇庆市)东郊端溪,唐代就极出名,李贺有诗日:“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赞石工攀登高处凿取紫色岩石来制砚。端砚有“群砚之首“的称誉,石质细腻、坚实、幼嫩、滋润,扪之若婴儿之肤,。温润如玉,磨之无声,发墨光润。石上且有鸲鹆眼等自然纹理,歙砚产于徽州,徽州是府治,歙县是县治,同在一地。所以歙砚与徽墨乃是“文房四宝”中同产一地的姐妹。歙砚的特点,据《洞天清禄集》说:“细润如玉,发墨如饥油,并无声,久用不退锋。或有隐隐白纹成山水、星斗、云月异象。”端砚资源缺乏,名贵者已不多;歙县地处黄山之阳,取材广泛,近年仍有镂刻工极细之艺术大砚出产。洮河砚之石材产于甘肃临洮大河深水之底,取之极难。澄泥砚产于山西绛州,不是石砚,而是用绢袋沉到汾河里,一年后取出,袋里装满细泥沙,用来制砚。另有鲁砚,产于山东;盘谷砚,产于河南;罗纹砚,产于江西。一般说,凡石质细密,能保持湿润,磨墨无声,发墨光润的,都是较好的砚台。种类石砚的品种很多,其中以端砚、歙砚最为名贵。端砚歙砚和端砚并称,而端砚又较歙砚更佳,据说历代皆采端溪,到南唐李主时端溪石已竭,不得已才采用次之的歙。 端砚为砚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它出产自广东高要城斧柯山,唐之前属端州,故得名。山下际潮水,距江滨三、四里处,逐渐升高分下巖、中巖、上巖、龙巖、蚌坑等采石之所;下巖洞在山底,终年浸水,而砚石贵润,所以下巖之品质最佳。 但浸在水里的下巖想开采可不容易,只有每年秋冬河水降低之时才可进入,潭水无出口,须七十个人排排座,一个个将装水的瓮往上传至巖口,如此做个月馀,潭水始得涸,才能进入取石。明年春天水涨,则又得重新来过了。 但若非如此,下巖之石所做的砚岂能如此发墨,“天欲降大事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嘛。但下巖到北宋时已开采净尽,明后另辟的新坑或中、上巖,品质就没有那好了。 端砚还有另一个特征,为“有眼”。如“鹦哥眼”、“了哥眼”等,据说是石嫩则眼多,石老则眼少,也有以眼来发品质优劣的,最上为活眼,再来是泪眼、死眼等。 其实所谓“眼”便是砚上石纹,倒不一定和品质相关了。写字时多个水灵灵的眼注视是不错,又可增加砚的可欣赏性,但若生的地方不好,影响磨墨,却不如不要的好。 另外端石的颜色也被视为和品质有关,有紫、青、白等颜色,而以白色最佳,紫色最下。 端砚的优点,一是下墨,二是发墨,三是不损亳。歙砚歙砚别名龙尾砚,用歙州婺源(今江西婺源)龙尾山歙石雕琢而成。在名目繁多的歙砚之中,罗纹砚最易发墨,最宜笔锋。罗纹砚中,以纹理细密的古犀罗纹、鱼子罗纹和暗细罗纹为最佳。歙砚因其石纹各异而拥有不少雅称,如金星砚,砚石中洒布金黄色点,黑地黄星,宛若夜幕繁星;罗纹砚,蓝黑细线似罗纹,细的如盘发,粗的似卷带,起波的灵动,像卵石见扁见圆;蛾眉砚,卧蚕、柳叶都似眉,长的长,短的短,有的还成双成对,恰似脸上挂双眉。另外还有鱼子纹、瓜子纹、枣心纹、算子纹、松纹、豆斑纹、角浪纹等,雕砚名家们一般都会因材琢砚,让纹彩尽量展现出自然纯朴的姿色,使得天工妙手合一,交相辉映。 尽管罗纹歇砚实用价值很高,但名气并不是最大,歙砚中名气最大的是金星砚。从唐代开采歇石以来,金星砚的名气一直高居首位,被人们认为是歙砚的代表。金星砚硬度高,坚润耐磨,且越磨越亮,冲洗容易,光亮如初,是砚中之上等佳品。 端砚之发实是巧合,在唐开元时,猎人叶氏追逐野兽至长城里,见那儿的石头莹洁可爱,便带了几块出来,琢磨成砚。数世之后,他的后人,将砚赠与州令,州令十分喜爱,找人再去开采,于是便传扬开来。至南唐元宗时,因圣上着意翰墨,歙守又献砚,皇上大喜,提拔他为官。 歙砚因为李主而扬名天下,名声甚至大过了端砚。歙砚的正式开采至南唐才开始,它的地点也是浸在水中,质地也因此而润泽。 歙砚有“纹”,如同其砚之眼,所谓的罗纹砚,即称其石纹如罗谷葫者。纹有粗细之分,而细纹为砚之奇才,粗粗罗纹亦为上品,皆足以和端溪下巖媲美。而眉子砚,则是石纹如人,画眉而得名,与罗纹砚无异。 歙砚之特性亦如端砚,而歙重于发墨,做大字,端重于细润停水,写小字。澄泥砚顾名思义,澄泥砚为泥所制,而且是烧制。产地却莫衷一是,有河南虢州说、山西绛州说、山东青州说,虽各有说法,但都没有离江河太远,古人说取河泥澄而制砚不假。只是这个制法却颇费周折,光是淘洗澄结便要一二年,出泥后“令其干,人黄丹团和搜如面,作二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其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阴干,然后以利刀刻削如法,曝过,间空垛于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而烧一伏时,”然后再用黑蜡、米醋相参蒸多次。如此繁复的工序,使砚台坚如铁石。今日所见古澄泥砚极为稀少,上品更是难求,其原因之一,恐怕就在于制作工艺繁复而产量甚低了。加上石砚中的佳砚理当比泥砚更胜一筹,流传久远者当然比泥砚更多。到清代,澄泥砚己经没落衰微,偶有较好的,也多是世俗之品。洮砚黄河上游有一条叫洮河的支流,源自甘肃、青海相邻的西倾山东麓,经岷县而北折,人临洮县去永靖县城左流入黄河。其上游洮州(今临潭县)附近河段产一种石头,呈绿蓝色,近似绿松石的颜色,多带回形、曲形纹,质地细腻但不坚,制砚极佳,当时人称其为洮砚。从唐代发现洮河石可制砚到明代洮砚衰减,极盛时期只在唐代,今日传世或出土的洮砚十分罕见。洮砚之石采自洮河深水处,洮砚中的鸭头绿、鹦哥绿二品均碧绿润泽,石理中有回曲纹的纹丝,或如波翻浪滚,或似云涌霞飞,雅丽自不必说,还柔嫩得令人怜爱。除这种最为清丽动人的绿洮石之外,还有一种红洮石,色彩有些浓艳,较为稀少,不如绿洮石常见。但绿色石砚并非洮砚一家,绿端砚、绿松花石砚、绿贺兰石砚、绿易县石砚等各有千秋,区别时要细审纹理,并看是否有绿洮石中常见的微量黑色墨筋或墨点。松花石砚松花石砚也是中国名砚之一,曾与端砚、歇砚、洮砚齐名。这种砚以松花石为原料制成,松花石又名 “松花玉”,因产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区混同江砥石山松花江的发源地而得名。砚石以绿色为主,与红色颜料可以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松花石砚在清代被视为国宝,专供御用。松花石的色彩有深绿和浅绿,而且杂有黄色相紫红色,紫绿相间,纹如刷丝,有如大海的波涛、流水般的旋涡、平行之纹理等。其申,以深绿色的刷丝为上品,刷丝纹中的精品又似孔雀石。常见的松花石砚大都简洁实用,以规矩造型为多,突出石质的美丽。这主要是因为松花石的硬度偏高,砚工在制砚时取砚材的断面,以显现石材的刷丝纹理。造型上依材定形,因形施艺,线条均匀,边缘齐整,主题鲜明,这是松花石砚独特的雕刻风格。松花石砚的雕刻内容极其丰富,有苍松翠柏、青竹红梅、行云流水、侮淮云月、山水花卉、龙凤、云鹤以及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等题材。红丝砚端砚、歙砚尚在悄然掘起时,唐代发现在青州(今临驹县)沂山北麓老崖固的红丝石已成为制砚良材,在宋代曾长时间独领风骚,被苏易简在《文房四谱》中列为天下名砚之首。红丝石砚之所以称为红丝砚,是因为石中见红丝多者达十多层,或紫地,或橘黄地,华丽和谐,十分悦人恨目。红丝砚不但美轮美奂,且质地优良,研墨液如油,蓄墨色似漆,匣藏不干涩,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红丝砚内蕴天然的纹埋和色彩,千姿百态,独具特色,或似山水云雾,或如阳光月晕,或类人物兽禽,有的像裂而不断的冰痕,有的则是旋转不绝但又层次分明的丝纹。其色泽品种也是多种多样,有紫红地中灰黄丝纹、黄丝纹、红丝纹等。制作工艺 砚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选料、设计、造坯、雕刻、磨光、配盒等工序。 ①选料:刻制石砚的石材必须质地坚实致密、细腻滋润、刚柔相宜,发墨好、下墨快,贮水不易干、盛墨不易臭,发墨而不损毫等特点。 ②设计:要从传统砚刻的因材施艺着眼,从整体的效果出发,在题材、形制、构图等方面进行创作设计,既要根据石材质地、形状、纹理、色彩等不同情况,因材施艺,又要注意美观、古雅,适于研墨。 ③造坯:从研墨实用和鉴赏角度出发,将石料的优质部分留作砚堂(墨堂,研墨处)和砚池(墨池,储墨处),要适于研墨、泚笔和储墨。如墨池过深,储墨就易滞留,积累难以洗涤;过浅,研墨时易外溢且储墨少,不便于书写使用。坯璞要求平整。 ④雕刻:砚石雕刻一般要求掩疵显美,不留刀痕。传统的砚刻技法一般采用深、浅浮雕(高、低浮雕)、细刻、线刻为主,必要时加以圆雕、镂空配合,使外观圆润、细腻、干净。有的优质高档砚材只要稍加雕琢甚至不加雕刻,稍事磨光便可成一块非常珍贵的砚──平板砚。 ⑤磨光:先用细砂将砚面及雕刻部分细磨,磨去刀痕和凿口,使砚面平滑,又不至影响所雕刻的图纹。然后再用滑石、水磨细砂纸反复匀磨至手触无铓,平滑溜手为止。再以油蜡涂抹全砚,使其更加晶莹光洁,纤维不染。 ⑥配盒:佳砚均需配盒,以保护砚石的纹饰、铭文,防止尘埃入砚,而且还可保持砚石的滋润。砚盒多以红木、楠木经刻制、磨光、打漆等过程制成。鉴别 一、看,看砚的质、工、品,铭,饰与新旧,是否经过修补等。如果砚已经修补过,其补过的地方颜色与砚的原色总会有些差别。 二、摸,拿到一方砚,可用手摸一模。如果摸起来感觉像小孩皮肤一样光滑细嫩,说明石质较好,如果摸上去有粗糙的感觉,则说明其石质较差。 三、敲,将砚面用五指托空,轻轻击打,鼓用手指弹砚,闻其声。若为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这三种不同的声音,分别体现出端砚质地的嫩与老。而歙砚敲击则以清脆的“铛、铛”金属声为最好,如果发出“噗、噗”的声音,就说明该歙砚多泥质,或石质有暗伤痕,为下品。 四,洗,砚最好要经过清洗再辨认。尤其是古砚因砚面上墨痕斑斑,遮掩了砚的自然美纹,也分辨不清砚的坑口年代,因此需要洗掉砚的墨痕,看砚石是否有伤痕和修补过的痕迹 五、掂,用手掂砚的分量。同样大小的石砚,一般来设砚石重的校结实,颗粒细,轻的说明胶结松。掂的方法尤其对歙砚比较适用。 六、刻,一方砚的好与差,首先寿虑的是石质的好坏。对砚石熟悉者只要在砚石上轻轻地刻上儿道,马上就会辨别出砚石的伏与劣。使用方法 平时储水: 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 使用须换清水: 可别偷懒直接以养砚研水磨墨,也别以为用茶、糖水磨出来的墨会「别有特色」,这些东西和墨相混会使墨色大减,也不能发墨。热水伤润损墨,切记避免。 用后刷洗: 砚石使用之后,必须将馀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干则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 洗的时侯可以用丝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坚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伤害光滑美丽可爱大方的砚面哦。如果须要带出场的话,最好阴干,不要用纸类擦拭,以免残屑留存,与墨相混。 新墨轻磨: 新墨棱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损伤砚面,使用时轻轻磨就可以了。 将墨取出: 研墨之后,即须将墨取出,不要放在泡中,否则墨与砚胶黏难脱,易损砚面。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别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润之,将墨在原处旋转,待其松脱后再取出。养护 一方古代名砚,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在国际古玩市场上,一方古代名砚的成交价高达数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真可谓“价胜金玉”。因此,砚的养护显得十分重要。根据砚的特点应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使用。砚的使用,主要是磨墨。明代杨升庸说,“新墨初用,有胶性并棱角,不可重磨,恐伤砚面。”使用新墨时,应在砚堂施水,轻轻地旋转墨锭,待墨浸泡稍软后再逐渐加力磨墨。 二、养护。首先是洗砚,砚使用后,应及时洗涤,不能留存蓄墨,以免因墨干燥龟裂而燥损砚面。古人云,“宁可三日不洗面,不可三日不洗砚”。用砚磨墨后必须用清水洗去砚上的积墨,将砚置于木盆内(不能用水泥盆、瓷盆洗涤,以免碰伤砚),用丝瓜瓤或莲房壳慢慢洗涤,洗去墨垢,又不伤砚,以皂角清水洗砚最佳。最后将洗涤干净的砚取出风干,放于砚匣内。在砚池中注入清水,每日一换,以滋养砚石,保持砚之莹润,砚堂不能有水,以防久漫不发墨。 三、收藏。将砚置于窗前、案头,应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砚质易干燥,日晒也易使砚匣干裂。在玩赏时,桌上宜铺毛毡,不可使砚接触金属或玻璃器物,更不可将砚重叠放置,以防碰伤。 四、配匣。古人云:“砚无床,不称王”,其意是说一方佳砚必须配制好匣,砚放于文房书斋,流传久远,砚匣具有美的观赏价值和坚固的实用性,起到对砚的保护映衬作用,使匣“与砚同寿”。藏砚大家 宋代的苏东坡是个藏砚大家,他的第一方石砚为12岁时所得。那年他在家中闲地上掘土洞玩耍,发现一块淡绿石头煞是可爱,有闪闪银“星”,温润凝莹,试以研墨,极好。其父苏洵也觉好奇,认为此石“是天砚也”,于是凿磨了砚池,交代儿子好好爱护。及至稍长,苏东坡对此砚更是关爱有加,并且在砚背铭“一受其成而不可更,或主于德,或全于形,均是二者,顾馀安取?仰唇俯足,世固多有”几语。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东坡被诬陷入囹梧,“天砚”不见踪迹。5年后偶在书笼中找到,苏东坡已年老力衰,交代儿子好好保存呵护,自己不久撒手人间。明代时,权倾朝野的奸相严嵩被世宗所杀,抄没家产时竟发现了苏东坡的“天砚”,以后不知所终。苏东坡藏砚很多,世人只知他赠人礼品为砚,唱诗赞颂多砚,究竟藏有多少,无人得知。
《康熙字典》《午集下》《石字部》·砚《唐韵》吾甸切《集韵》《韵会》《正韵》倪甸切音。《释名》砚,硏也,硏墨使和濡也。《说文》石滑也。《长笺》滑训利,利犹厉也,与硏摩同义。《文房四谱》黄帝得玉一纽,治为墨篆,曰帝鸿氏之砚。《周武王·砚铭》石墨相着而黑,邪心谗言无得污白。又姓。《元文类》国子监司业砚弥坚。又《字汇补》古典切,音蹇。濡石也。《正字通》说文硏砚音义俱分,今俗合为一。
简介砚国名珠——龙尾砚(歙砚)龙尾歙砚婺源县溪头乡龙尾山而得名。婺源古隶安徽歙州,当时产品习惯以州名物,故古时称“歙砚”。是我国四大传统名砚之一。早在南唐、北宋时期,龙尾砚就已着称于世。南唐后主李煜称赞“龙尾砚为天下冠”。宋代龙尾砚被列为朝廷贡品,文坛大家欧阳修、苏轼、苏辙、黄庭坚、蔡襄都曾为龙尾砚撰文、填词、写诗,更使其声名远播,身价百倍。苏轼赞龙尾砚“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彀理,金声而玉德”,还即兴题咏《龙尾砚歌》;苏轼夸龙尾砚“声如铜,色如铁,性滑坚,善凝墨”;欧阳修称赞龙尾砚“世所罕有”;黄庭坚奉旨到龙尾山取砚,写下了名诗《砚山行》;书法家蔡襄将龙尾砚比做价值连城的和氏壁,赋诗赞叹:“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龙尾砚砚品丰富,一般可分为五大类,一百多个品种。五大类分为:眉纹、金晕、金星、罗纹、鱼子:眉纹:又称眉子,即石材的纹理如美人之蛾眉金晕:砚史上称为驴坑石,色金青碧,上有金黄色晕块金星:素被推为上品金星,一般形如谷粒,融结于砚石之中,翌翌发光罗纹:纹似丝罗鱼子:形状分布均匀,如鱼卵状的细小黑点龙尾砚石质秀美,概之为涩、细、润、坚。涩:即石有锋芒,发墨如砥。细:则墨膏稠腻,且不损毫。润:石质紧密温润,故贮水难干,墨色不燥。坚:即坚劲耐磨,经久不乏。龙尾砚品质优良,具有“涩、细、润、坚”特色;品种繁多,有金星、眉子、罗纹等五类二十五种。今天,龙尾砚继承传统风格,在造型、纹饰、布局和雕琢技艺上,广泛吸取金石、汉魏石刻、中国画等的艺术特色,形成了“清新、淡雅、简洁、古朴”的艺术风格,推陈出新,精心设计,制作并生产出一批批优质新砚品,先后获得国家外经贸部、轻工部的优质产品荣誉证书和明星县市经济成果博览会金奖,多次被选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的珍贵礼品。当代著名画家刘海粟、吴作人、陈叔亮、李苦禅、李可染、李铎、程十发、黄永玉、启功都曾为龙尾砚泼墨作画、挥毫题词,盛赞龙尾砚“石冠群山”,是“砚国名珠”、“宝砚”。龙尾砚的生产,今天得到更大的发展。艺人们在继承“精细秀逸”传统文化风格的基础上,又广泛学习诗词,金石、汉魏石刻、中国画等艺术,并结合龙尾石特性,形成了清晰、淡雅、简素、古朴的独特风貌,深受人们赞赏,被当今画家誉为一颗璀璨的“砚国明珠”。天下第一龙砚南北财神殿龙砚世界上最大、最昂贵、最神奇的一方龙砚,它是由一块极为珍贵的紫翠石雕刻而成,经历六年由二十多位雕砚大师精雕而成,代表中华雕砚技术的最高水平,现位于三亚南山南北财神殿。该砚石原重60吨,雕刻后净重35吨,长十米,宽三米,高度1.5米,运用中国流传几千年的传统雕砚手法,集平雕、浮雕、透雕于一体,巧妙地雕刻出56条神龙、三十二只长寿龟、9只金凤、组成三个砚池、左右为太阳和月亮形状,中间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寓意中华56个民族,三十二个省市自治区的繁荣和与日同辉,故名:“日月同辉龙凤砚”该砚1997年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并经国家财政部估价为一亿零一百七十万人民币。
明代李杭之鳝鱼黄澄泥石螭凤纹淌池长方砚澄泥砚为以澄泥之法所制陶砚,最初是取以澄泥工艺制作的古砖瓦为砚,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载:“魏铜雀台遗址,人多发其古瓦,琢之为砚,甚工,而贮水数日不渗。世传云:昔人制此台,其瓦俾陶人澄泥以絺绤滤过,碎胡桃油方埏埴之,故与众瓦有异焉。”唐代,开始以直接以澄泥砚直接制作澄泥砚,唐代韩愈《瘗砚文》云:“(澄泥砚)土乎成质,陶乎成器,砚乎砚乎,与瓦砾异。”在“四大名砚”中的红丝砚无出产之后,澄泥砚补列为“四大名砚”之一。澄泥砚制作地域广泛,多集中在黄河沿岸,据记述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均有制作。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云:“柳公权常论砚,言青州石未为第一,绛州者次之。宋代欧阳修《砚谱》云:“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澄泥砚的制作名家有宋代绛州的吕道人,所制澄泥砚被世人称为“吕砚”,十分珍贵难得,历代砚谱着录中多有记述。澄泥砚制法复杂,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述:“作澄泥砚法:以墐泥令入于水中,挼之,贮于瓮器内。然后别以一瓮贮清水,以夹布囊盛其泥而摆之,俟其至细,去清水,令其干,入黄丹团和溲如面。作一模如造茶者,以物击之,令至坚。以竹刀刻作砚之状,大小随意,微荫干。然后以刺刀子刻削如法,曝过,间空垛于地,厚以稻糠并黄牛粪搅之,而烧一伏时。然后入墨蜡贮米醋而蒸之五七度,含津益墨,亦足亚于石者。”由于烧制温度不同,澄泥砚呈现出鳝鱼黄、虾头红、蟹壳青、玫瑰紫、绿豆沙等不同颜色。清代《砚小史》云:“澄泥之最上者为鳝鱼黄,黄质黑章名鳝鱼,黄者色若鳝鱼之背,又称鳝肚黄,较细腻发墨,用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窿之墨,盛暑不干。”
砚松花砚,虽不是四大名砚之一,但其为清代御用之品,在历次拍卖会中屡创新高,也是一名贵的砚种。松花砚,因产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区混同江砥石山松花江的发源地而得名。松花砚,始于清康熙年间。清康熙帝《圣祖仁皇帝御制砚说》:“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礧礧,质坚而温,色绿而莹,纹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朕见之以为良材也……”而以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虽则当时并无松花砚之称谓。松花砚石质坚润,清代帝王多以之研朱。松花石用于研墨,其发墨性能也颇优异,《西清砚谱》记载:“惟我朝发祥东土混同绿砥,德比玉,温琢砚,进御经。”称其“品埒端歙”。清圣祖康熙皇帝为松花砚作御铭曰:“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清乾隆帝更赞曰:“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清代张均辑《格致镜源》云:“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询足超轶千古。”可见,用松花研松烟墨,其发墨性能优异。松花砚石以绿色为主,常为立裁以取其刷丝纹理。另松花石亦有黄、白、紫、黑等色,黄色常用于配制石盒,紫色可制砚亦可用于配制砚盒。用于配制砚盒的松花石中,除用纯色石外,易挑选黄白、紫绿等色相间的石头,进行俏色处理,巧雕花纹,砚盒精美绝伦。松花石采石坑口绵延于吉林安图、通化和辽宁本溪一带的长白山脉,其清代老坑口位于安图两江镇。祁阳石砚祁阳石品种以产于祁阳境内的祁阳石雕琢制成的砚台,称为“祁阳石砚”或“祁阳砚”。祁阳石属粘土质板岩,该石质地细滑而沉,温润细腻,适于制砚,是我国砚中精品之一。祁阳石产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境内,储存于下奥世地层中。矿物成分有绢云母、石英、斜长石、绿泥石、氧化铁等;有浅绿、灰绿、朱紫、褐等色;显微纤维结构,层纹状构造。祁阳石有两大类,一类为浅绿色,因其彩色的质地,深色的纹路,如云烟状,又称“文石”,俗话叫“花石板”,用来镶嵌到各种器皿上,也很好看,很有品位。明清时颇多出产,曾经盛销一时。另一类,石头通体为紫色,中间夹有青绿石纹,称“紫袍玉带”。此外,还有黄褐、深褐、朱紫、橄榄绿、乳白色、黑色等,祁阳石雕琢成砚,是价值不菲的石砚精品。在祁阳石砚中,浅绿质地的纹理具有抽象美,似山水、云雾、日月、人物,很有特色。祁阳石砚质地细嫩幼滑,因与端砚的颜色、质地接近,过去曾经有人以祁阳石砚充端砚,不分伯仲,常人难辨,足见其品质与端砚之接近。由于历史原因,祁阳石在民国时期几乎开采殆尽,祁阳石资源奇缺,祁阳石砚存世不多,故有“祁阳石孰为难得,今已绝迹。”之说,祁阳石古砚在国内、国际文物拍卖中往往取得不俗的价位。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图书与情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28次
参与编辑人数:19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37:39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端砚绿色的那是什么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