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针疗法治疗颈椎病治疗的40块肌肉都是那些

浮针疗法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疗法,是传统和现代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宝贵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尤其是现代的成果,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对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
浮针疗法基本信息
浮针疗法操作同时常配合相关肌肉主动或者被动的收缩/舒张活动。这种相关肌肉的收缩/舒张活动在浮针疗法中被称为。再灌注活动形式多样,如弯腰/直腰、伸腿/曲腿、深呼吸、自主咳嗽等等。
浮针疗法具有痛苦极小、无副作用、见效快、适应症广等特点。
新近研究表明:传统针刺方面起作用的正是浅筋膜中的主要组织:皮下疏松结缔组织。浮针疗法不像传统针刺一样深入多层组织,仅仅作用在浅筋膜,力专效宏。浮针疗法仅仅刺激非病变部位的浅表皮下组织,所以非常安全,比传统针灸、推拿还要安全。
浮针疗法刺激皮下疏松的面积是传统针刺的20-30倍,所以其疗效也大大提高:(1)只要是适应症,每次都当场见效,需要针刺的穴位(进针点)大大减少;(2)每次只要一两个进针点,传统针灸需要10-20个穴位;(3)治疗的次数大为缩短,一般慢性病变3-4次即可,而传统针灸一个疗程就需7-10次。
关于其适应症,一般来说,只要是针灸的适应症,浮针疗法多能胜任,现在我们的临床还表明:中医内科的适应症,浮针疗法常有很好的疗效。具体来说,大体如下:慢性头痛、颈椎病、、网球肘、腱鞘炎、腕管综合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膝关节炎、踝关节陈旧性损伤、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痛(慢性胃炎胃溃疡)、泌尿道结石、慢性附件炎、宫颈炎、痛经、顽固性面瘫等等。
浮针疗法概论
浮针疗法(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疗法,在操作时,常配合再灌注活动(Repufusion Approach)。是由原第一军医大学符仲华老师发明。浮针疗法在英文中曾被称为Floating Acupuncture、Fu's Acupuncture,Fu Needling、Floating Needling、Fu's Subcutaneous needling。
浮针疗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快捷确切、操作方便、经济安全、无副作用等优点。适用于临床各科,特别是疼痛的治疗,有着较为广泛的作用。
浮针疗法发展
开始时,我们采用浮针疗法时,使用传统针灸针具———毫针,用"毫针"作为浮针疗法的工具,在治疗部位较小、病痛较轻的疾病时效果快捷,疗效也比较确切,但下列的一些因素促使了我们下决心改变针具:
(1)在病变部位大或深时,用毫针作工具的浮针疗法效果不明显,常常需要多个毫针,甚至多针效亦不彰。
(2)因为浮针疗法需要长时间留针,由金属制成的毫针留置于体内常常会因为移动等因素造成疼痛,或刺破血管等组织。
(3)金属针留置于体内,会在病人心理上造成强大负担。
(4)据我们观察,浮针疗法的疗效与针具的粗细有密切关系。
(5)在用毫针作为浮针疗法器具的时候,很多病人担心把金属针留置体内会造成自己在家里无法处理的后果,因此宁可浪费时间,等候医生下班前才取针。这样既耗费了医生的时间,也不利于科室空间的利用。
由于上述的各种情况促使我们发明浮针针具(简称浮针),也就是现在的软套管针。虽然,现在看起来浮针没有什么奇妙的,但当时却是花费了我们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经过了几个步骤才有了这个小发明:
(1)首先我们想到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目的。
(2)化学方法也可考虑。
(3)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内注射一定量的液体(如葡萄糖注射液)
最后,我们想到了复合的办法:主要结构为软套管和套于其中的不锈钢针芯,前者有较好的柔软度, 而后者有足够的刚性和硬度。在2002年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见图)。
浮针疗法开拓
第一阶段:主要治疗四肢部的软组织伤痛。
第二阶段:治疗躯干部非内脏病变引起的疼痛。
第三阶段:治疗内脏痛。
第四阶段:治疗头面部疼痛和非疼痛性疾病。
浮针疗法操作特点
浮针疗法与目前针灸临床常用的疗法比较,在操作方法上不同,有其特点
(1)针尖必须直对病灶
(2)针体在水平运动
(3)均匀柔和的扫散动作
(4)留针时间长
浮针疗法疗效特点
(1)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引起的痛症;同时对感觉麻木、胀满等感觉异常的病症也有较好的疗效
(2)取效快捷,治疗疼痛时,在进针完毕即可收效。
(3)留针时能保持这种疗效,留针达到一定的时间,起针后疗效也能维持;
(4)安全无副作用,不但没有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甚至因为是针体仅在皮下疏松结缔组织的原 因,传统针灸引起的断针、弯针、滞针现象不复存在,晕针现象也比传统针刺疗法更少发生。
(5)对软组织伤痛等疾病,有较好的远期疗效;但对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 (副癌综合症),远期疗效不是很理想,然而也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止痛万法;
(6)因为留针期间病人可以自由活动,可以回家,不需要象传统针灸疗法那样在治疗床或椅上留针,所以治疗场所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7)费用低,因为采用浮针疗法治疗次数较少,虽然一次的治疗费用耍比传统针灸疗法多,但总体上要节省费用。
(8)因为操作时间短,浮针疗法的操作对室内的温度要求较低,在寒冷的天气里比传统针灸有优势。
浮针疗法针前准备
浮针疗法选择体位
如体位选择不当,在施术过程中病人紧张,医生进针、行针不便,给病人造成痛苦。因此,治疗时必须根据治疗所选进针点的具体部位,选择适当的体位,便病人放松,同时便于施术操作。临床上常用的体位,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进针点和上下肢部分进针点。
(2)侧卧位:适宜于在身体侧面和上下肢部分部位治疗。
(3)俯卧位:适宜于在头、项、脊背、腰臀部和下肢背侧及上肢的一部分进针。
(4)俯伏坐位:适宜于项、背部的进针。
对初诊、精神紧张或年老、体弱、病重的患者,应尽量采取卧位。
浮针疗法明确疼痛点点
病痛点在软组织伤痛的临床上,指的是激痛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 MTrP)不仅仅是病痛的所在,多数情况下也是病痛的原因。这方面的问题常常为医生们忽视,他们更多地关注影象学的资料,而不去自己地检查病人。比如,腰椎间盘突出症,人们往往以为突出的椎间盘是罪魁祸首,其实,·很多时候这种认识都欠缺思考。有大量的资料表明,MTrP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直接原因。明确MTrP所在是浮针疗法不可或缺的重要万面。初学者要用心体会,认真把握规律。
浮针疗法确定进针点
进针点的选择关系到迸针顺利与否,关系到疗效的好坏。在选择进针点的过程中,要明确以下五点原则:
(1)小范围病痛进针点近,大范围、多痛点的远
(2)多数情况下,选择在病痛部位上、下、左、右处特殊的如在肋间,不必拘泥,可以斜取进针点
(3)避开皮肤上的斑痕、结节、破损、凹陷、突起等处,尽量避开浅表血管,以免针刺时出血,
(4)进针点与病痛处之间量虹不要有关节
(5)可以不必拘泥此原则。
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其中包括进针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
(1)进针部位消毒 在需要针刺的部位,用 75%酒精棉球拭搽即可。在拭搽时应由进针点的中心向四周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当进针点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
(2)医者手指消毒 术前,医者应先将双手刷洗干净,·待干后再用75%棉球擦拭即可。
浮针疗法针刺操作
浮针疗法进针 运针
操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针,第二步运针。
第一步 进针时局部皮肤要松紧适度。
现在多采用浮针专用进针器进针。
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申,右手感觉松软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运针深度一般掌握在25咖-35恤之间。对范围大,病程长的病痛,运针深度可长,反之,则短。
扫散动作: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便针尖作扇形运动。扫散动作是浮针疗法区别于以往所有疗法的重要特色。对临床疗效有着显而易见的影响。操作时以右手中指抵住患者皮肤,使针座 微微脱离皮肤,医者稍稍平抬浮针,使埋藏于皮下的针体微微隆起皮肤。操作时耍柔和,有节律,操作时间和次数视病痛的情况而定。也就是说,如果疼痛已经消失或不再减轻,则停止作此动作。扫散是浮针疗法的核心,每一个动作都必须用心去完成; 另外一手一定要密切配合,使进针点和病痛处之间的范围内完全放松;扫散时间一般为2分钟,次数为200次左右。如果扫散后,疼痛依旧存在,可再选更靠近病痛点的迸针点,重新进针。
进针完毕,抽出针芯弃之安全处,务必放于人不易触摸的地方,防止刺伤。然后把贴附于针座,以固定留于皮下的软套管。在进针点处,用一个小干棉球盖住针孔,再用胶布贴附,以防感染。
浮针疗法针刺的方向
浮针疗法对针刺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偏差后效果不佳,如果由近而远地反方向对着病灶,效果更不理想。
浮针疗法留针和出针
留针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治疗效应。因为,临床上常常发现运针完毕疼痛即减或消失,也就是说,浮针疗法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但若随即起针,病痛常会复作。留针可维持即刻疗效。在留针时多用胶布贴敷,把软套管的针座固定于皮肤表面即可,为安全起见,迸针点处可用消毒干棉球覆盖一薄层后用胶布贴敷。有人对针座放置于皮肤上反应过敏,可以在其间薄层棉垫。留针时间的长短还要根据天气情况、病人的反应和病情的性质决定。若气候炎热,易出汗,或病人因为胶布过敏等因素造成针孔口或局部皮肤瘩痒,时间不宜过长。若气候凉爽,不易出汗,病人没有反映不适感,时间可长一些。
浮针疗法医嘱
a. 留针期间勿打湿针刺局部,防止感染;
b. 不要剧烈运动;
c. 局部有异常感觉时,不要紧张,大多为胶布过敏所致,医生可用其他类型的物件固定,如邦迪止血贴等;
d.若因为针体移动,引起局部刺痛·旁边没有医生,可自行起针;
e.告诉病人起针时可能出血。
浮针疗法常见并发症
针体仅入皮下,没有较长时间的酸胀麻等感觉,只是在透皮时很短时间的刺痛,所以浮针疗法比传统针刺疗法更为安全,一般不会出现滞针、弯针、断针等异常情况。但如果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针刺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也会出现一些不利于治疗的情况,常见者有皮下出血及晕针。
浮针疗法皮下出血
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只要告知病人,消除其顾虑情绪及恐惧心理即可,不必立即起针。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影响到功能活动时,可先起针,作冷敷止血,24'小时后,再作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淤血消散吸收。有人认为,针刺引起的皮下瘀血,不一定待24小时后才热敷,在1小时后即可热敷或按摩,这种提法可供参考。
浮针疗法晕针
是在针刺过程申病人发生晕撅现象。晕针时,患者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
相比传统针灸,浮针疗法的临床更少发生晕针。但也可发生于个别敏感者,以青年女性较多见,尤其是在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等情况下容易发生。对于晕针应着重预防。
浮针疗法注意事项
1.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时,不宜立即针刺。
2.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者,不宜针刺。
3.皮肤有感染、溃疡、疤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4.浮针疗法留针时间长,相对传统针刺疗法而言,较易感染。浮针器具只能一次性使用,同时要注意消毒。特别是对容易感染的病人,如糖尿病病人,当加倍小心,慎防感染。
5.留针期间,应注意针口密封和针体固定,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和洗澡,以免汗液和水进入机体引起感染。
6.当肢体浮肿时,效果不佳,改用治疗。例如,系统性红班狼疮、的治疗,大量的激素导致水肿,在这种情况下,浮针疗法镇痛效果差。
7.对软组织伤痛,如果浮针疗法治疗后只有近期效果,病情反复发作,要考虑免疫系统疾病所致。
8.没有明确痛点的位置性疼痛 (只有关节处于某一位置时,疼痛才显现出来)效果往往不佳。
浮针疗法版权信息
书 名: 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
作 者:符仲华
出版时间: 2011
定价: 80.00 元
浮针疗法内容简介
浮针疗法是一种针刺镇痛新疗法。使用专用针具治疗各种局限性疼痛,尤其是软组织伤痛,具有安全无痛、疗效快捷可靠、适应证广泛等特点,深受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欢迎。
《浮针疗法》共分三篇。上篇系统介绍了浮针疗法的概念、形成、特点、操作方法和作用机制等;中篇详细介绍了疼痛的生理、病理、诊断要点、预防等;下篇对各种临床常见病的浮针治疗方法进行了具体介绍,并加入了大量典型病例,可使初学者能快速学会和正确应用。
《浮针疗法》可供骨伤、针灸、理疗、中医、康复等多个专业医务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浮针疗法目录
浮针疗法第1章 浮针疗法概论
第1节 浮针疗法的概念和命名
一、浮针疗法的概念
二、浮针疗法的命名
第2节 浮针疗法的历程
一、浮针疗法的形成
二、浮针疗法的发展
第3节 浮针疗法的特点
一、操作特点
二、疗效特点
三、诊断特点
浮针疗法第2章 浮针疗法的操作方法
第1节 明确诊断
第2节 浮针针具的结构和规格
一、浮针的结构
二、浮针规格、外观及保存
第3节 针刺前的准备
一、选择体位
二、解释说明
三、明确病痛点
四、确定进针点
第4节 针刺方法
一、针刺的方向
二、进针、退针、运针和扫散
三、留管和出针
四、针刺间隔时?、次数和疗程
第5节 浮针疗法的辅助动作
第6节 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一、皮下瘀血
三、动脉出血
第7节 浮针疗法注意事项
浮针疗法第3章 MTrP
第1节 概念和历史
第2节 MTrP的特点和临床表现
一、MTrP的主要特点
二、临床表现
第3节 MTrP的分类
第4节 检查MTrP的意义和方法
第5节 针灸与MTrP
第6节 形成机理
一、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三、骨骼肌的收缩
四、能量危机学说
第7节 以往的治疗方法
一、局部喷洒与牵拉
二、物理治疗
三、药物治疗
四、注射治疗
五、干针治疗
第8节 复发因素
一、机械性因素
二、系统性因素
浮针疗法第4章 浮针疗法临床的一般规律
第1节 治疗前的疗效预测
一、不同的病痛感觉效果不同
二、不同的组织损伤效果不同
三、病变范围不同效果不同
四、不同病程效果也不同
五、不同的疼痛情状效果不同
六、不同身体状态效果不同
第2节 即时效果的影响因素
一、诊断不对
二、体位选择不适
三、进针点选择不佳
四、扫散动作不娴熟
五、左手配合不够
六、病人本身的身体状况
七、病人没有很好配合
第3节 针刺次数和疗效的关系
第4节 远期效果的影响因素
浮针疗法第5章 浮针疗法的机理
第1节 皮下层
第2节 结缔组织组成和结构
一、疏松结缔组织
二、致密结缔组织
三、脂肪组织
四、网状组织
第3节 结缔组织与针刺机械力的关系
一、针刺手法影响最大的组织是皮下组织
二、机械力可导致成纤维细胞发生形态学变化
三、机械力对成纤维细胞细胞骨架的影响
四、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在机械力作用下的生化改变
五、疏松结缔组织与针灸、浮针的关系
第4节 浮针疗法与液晶态理论
第5节 浮针疗法与引徕效应
一、循经感传和引徕效应
二、引徕效应与趋病性循行
三、顺力循行
四、回避效应
五、阻拦效应
浮针疗法第6节 浮针疗法与神经系统的关系
一、关于针刺镇痛的研究
二、关于闸门学说
第7节 浮针疗法的中医传统阐释
一、皮肤的中医学说
二、皮部理论
三、近治原理
四、“以痛为输”理论
五、《黄帝内经》刺法
第8节 我们的观点
一、关于机械力偶联和液晶态理论
二、关于神经的作用
三、关于引徕效应的作用
四、关于浮针治疗后其他症状也改变的道理
第9节 辅助动作的理由
第6章 浮针疗法治疗头面部病痛
第1节 紧张性头痛
第2节 颞颌关节痛
第3节 三又神经痛
第4节 牙痛
第5节 面神经炎
浮针疗法第7章 浮针疗法治疗颈项部病痛
第1节 落枕
第2节 挥鞭伤
第3节 颈椎病
第4节 高位颈椎病
浮针疗法第8章 浮针疗法治疗胸背部病痛
第1节 胸壁扭挫伤
第2节 肋问神经痛
第3节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浮针疗法第9章 浮针疗法治疗腰骶部病痛
第1节 急性腰扭伤
第2节 腰肌劳损
第3节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
第4节 强直性脊柱炎
第5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6节 骶髂关节炎
第7节 尾痛症
浮针疗法第10章 浮针疗法治疗上肢部病痛
第1节 肩关节周围炎
第2节 偏瘫后肩痛
第3节 网球肘
第4节 腕管综合征
第5节 类风湿关节炎
?6节 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第7节 扳机指
浮针疗法第11章 浮针疗法治疗常见下肢部软组织伤痛
第1节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第2节 膝内软组织伤痛
第3节 慢性膝侧软组织伤痛
第4节 急性踝关节扭伤
第5节 陈旧性踝关节损伤
第6节 跟痛症
第7节 痛风性关节炎
浮针疗法第12章 浮针疗法治疗内科病痛
第1节 慢性胃炎
第2节 胆石症
第3节 输尿管结石
第4节 痛经
第5节 慢性盆腔痛
第6节 癌痛
附 常用名词解释五消毒;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其中包括进针部位的消毒和;(1)进针部位消毒在需要针刺的部位,用75%酒精;(2)医者手指消毒施术前,医者应先将双手洗刷干净;第四节针刺方法;本节将介绍进针和运针,进针的方向,留针和出针;一进针和运针;操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针,第二步运针;在进针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紧密配合;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指、食指、
针刺前必须做好消毒工作,其中包括进针部位的消毒和医者手指的消毒。对于糖尿病等抵抗力弱的患者,尤其需要注意消毒。
(1) 进针部位消毒
在需要针刺的部位,用75%酒精棉球拭搽即可。在拭搽时应由进针点的中心向四周擦拭。或先用2.5%碘酒棉球拭擦,然后再用75%酒精棉球脱碘,当进针点消毒后,切忌接触污物,以免重新污染。也可用碘伏消毒。
(2) 医者手指消毒
施术前,医者应先将双手洗刷干净,待干后再用75%酒精棉球擦拭即可。
第四节 针刺方法
本节将介绍进针和运针,进针的方向,留针和出针。
一 进针和运针
操作分两步进行,第一步进针,第二步运针。
在进针操作时,一般应双手协同,紧密配合。关于这个问题,古代学者这样认为,“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灵枢?九针十二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难经?七十八难》),《针经指南?标幽赋》更进一步阐述其义,它说:“左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这里“徐入”是指进皮后缓慢细致进针)。这几段话虽然都是针对毫针刺法而言,而且与浮针疗法的要求也不一样,这里引用这些话主要是为了强调左右手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临床上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以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挟持针柄,状如斜持毛笔(见图2-4-1),用左手拇指、食指挟持辅助针身(见图2-4-2),类似毫针刺法中的挟持进针法。 进针时针体与皮肤呈15?-35?角左右刺入(见图2-4-3),用力要适中,透皮速度要快,不要刺入太深,一般5mm,略达肌层即可。
然后松开左手,右手改变斜持毛笔样的姿势,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拿捏针座,仔细地轻轻提拉,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
浮针在不在皮下的标志有二:一是不扶持时,针身随即倾倒,若在肌层,不易倾倒;二是医生在提拉浮针的过程中有突然轻松的感觉。
确保浮针针尖在浅筋膜层,即可放倒针身,做好运针准备。
运针,是指针入皮下后到针刺完毕之间的一段操作过程。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使针尖勿深入。运针时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空松软滑易进,病人没有酸胀麻痛等感觉,不然就是针刺太深或太浅。
运针深度一般掌握在25mm-35mm之间。对范围大,病程长的病痛,运针深度可长,反之,则短。及达深度,作扫散动作。
扫散动作是浮针疗法的鲜明特色,是运针完毕到抽出针芯前的一个动作。操作方法是: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左右摇摆,使针体作扇形运动(见图2-4-4)。
扫散动作的操作要点:
动作要轻柔有节律、稳定,不或上或下,要圆中有方,方中带圆;
神情要专注,心无旁鹜,医者细心体会针下的感觉和病人的反应;
操作时间尽量长,一般在2-3分钟,直到病人的疼痛完全消失或不再减轻为止。 扫散动作和推拿手法一样,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并不容易,简单完成整个过程容易,做好每一个步骤不容易。初学者必须多练习细体会,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扫散完毕,抽出针芯(见图2-4-5),弃之安全处,务必放于人不易触摸的地方,防止刺伤。最好把针芯重新放回保护套管,再放置于医疗垃圾筒内。然后把胶布贴附于针座,以固定留 206
于皮下的软套管。在进针点处,可用一个小干棉球盖住针孔,再用胶布贴附,以防感染。
二 针刺的方向
浮针疗法对针刺的方向要求较为严格。针尖必须由远而近地直对病痛部位,偏差后效果不佳,一般来说,如果针刺方向偏离进针点与痛点的连线超过20b,疗效即大受影响。如果由近而远地反方向对着病灶,成180b,效果更不理想。
浮针疗法的方向问题,无疑是值得研究的焦点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不仅对浮针疗法的机理阐释清楚很多,而且对几乎所有外治疗法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思路。
关于这个问题,日本针灸家赤羽幸兵卫氏 、 、 关于皮内针的研究工作可作参考。因为皮内针和浮针疗法都是与皮肤紧密相关的两种疗法,关于皮内针的论述有助于帮助理解。他在皮内针的远隔治疗的问题上做了这样的临床实验:为避免将实验用针针尖刺深,改用2mm长的环形皮内针,针尖刺入皮内达表皮与真皮之间。结果见到,在同一经脉上用皮内针治疗有效,而且顺向患病部位刺入比逆向患病部位刺入效果更显著。避开经脉的问题不谈,就顺向还是逆向患病部位的问题,赤羽幸兵卫氏的结论与我们在临床上关于浮针疗法的结果一致。赤羽幸兵卫氏是日本针灸史上的大人物,作过很多贡献,但他的这个研究并没有引起针灸研究界和临床学家的重视,希望今后的研究者们不要忽视这个问题,我们认为,这个问题不仅仅是一种治疗方法的操作方法,而且也是生理学家和病理学家一个有较大前景的课题。
三 留针和出针
将针刺入皮下运针后,使针留置于皮下称为留针。它是针刺治疗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留针的目的是为了保持镇痛效应。因为,临床上常常发现运针完毕疼痛即减或消失,也就是说,浮针疗法有较好的即刻疗效,但若随即起针,病痛会复作。留针可维持即刻疗效。
临床上,一般来说,如果即时疗效不行,留针后疗效也不会提高。如果即时疗效有,但不是很好,比如说疼痛减轻60%,留针后很少会更好,不会到70%,只能变得略差一些,可以是60%,也可以是50%,或更差。
为什么留针可以维持疗效?这与扫散动作的道理是一样的。我们人体的肌肉、表皮无时不刻不在相对运动,一个外来的软套管也在和这些组织作相对运动,就相当于不断地在作微型扫散动作。
在留针时多用胶布贴敷,把软套管的针座固定于皮肤表面即可(见图2-4-6),为安全起见,进针点处可用消毒干棉球覆盖一薄层后用胶布贴敷。
传统的布胶布粘性较大,价格便宜,但往往容易引起过敏,可改用创口贴或纸胶布,创口贴价格相对高,纸胶布透气又防水,粘贴时间越久越牢固,价格也不高,可多用。现在市场上有防水胶布,使得即使在留针期间也可洗澡冲凉,但密不透气,胶布下的水汽不能释放出去,时间长了并不舒服,因此,各种胶布请选择使用。在有条件的单位,尽量使用纸胶布,或专用胶贴。
传统针灸留针时间有较大的盲目性 ,甚或如《针灸大成?医统?附辩》云,“或问:有医置针于穴,略不加意,或谈笑,或饮酒。半晌之间,又将针拈几拈,另呼几呼,仍复登筵以饮,然后起针,果能愈病否乎?”为了消除这种盲目性,我们曾以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为治疗对象 ,应用正交设计法,以体重、溃疡面积、血浆SOD、LPO为指标,观察比较了针刺时间间隔、留针时间、操作方法、针具大小等四个针刺因素在针刺中的作用,在留针时间方面,5分钟、10分钟、15分钟三个留针时间以10分钟为最佳。但这仅仅是关于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留针时间所得出的结论,而对于其他疾病留针时间还有待于大量的工作,而目前临床上用传统针刺疗法治疗时一般留针10-30分钟,但浮针疗法留针时间要长得多。
关于留针时间的临床实践,虽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详细完整的统计资料,但据初步观察,我们认为可长达24小时,甚至48小时、72小时,这得到了动物实验 的支持,实验表明,留针24小时针刺效果较好,而留针48小时后针刺效果更为明显。这些实验数只能作为参考,因为浮针对于大鼠就相当于用一棍子捅人体。我们临床体会,对于慢性疾病,一般留针24小时即可,留48小时或72小时,意义并不显著。因此考虑到临床实际情况,我们主张留针时间以一天为宜。当然,这里所说的24小时,并非绝对不能变通,大概在那个时间段即可。
另外,留针时间的长短还要根据天气情况、病人的反应和病情的性质决定。若气候炎热,易出汗,或病人因为胶布过敏等因素造成针口或局部皮肤瘙痒,时间不宜过长。若气候凉爽,不易出汗,病人没有反映不适感,时间可长一些。至于病情的性质与留针时间长短的关系,一般而言,病情复杂缠绵难愈的病症,如癌性疼痛,留针时间要长;而病情轻浅,病程较短的病,留针时间可短一些。
治疗时需叮嘱患者:
留针期间勿打湿针刺局部,防止感染;
可适当活动,但局部活动范围不要过大,以免胶布松散,影响软套管的固定; ③
活动的程度也不能过于强烈,避免汗出太多,影响疗效;
少数情况下,留置于皮下的软套管移动后触及血管,导致疼痛,可嘱患者自行起针或家人帮助,也可到附近的医疗机构取出;
局部有异常感觉时,不要紧张,大多为胶布过敏所致,医生可改用其他类型的物件固定,如邦迪止血贴等。
在留针达到既定的时间后出针。出针时一般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针孔周围皮肤,右手拇、食两指拿捏浮针针座,不要捻转提插,慢慢将软管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防止出血(见图2-4-7)。出针后病人休息片刻即可离开。
出针也可由患者自己或家人完成,如果这样,医生必须告知患者:
出针是安全的,因为仅仅是一软套管在皮下,几乎是绝对可靠的;
进针点处的针孔痕迹一般在一两天内消失,不必处理;
少数情况下,出针时可能出血,用消毒干棉球按压2-3分钟即可,如果是皮下出血,一般不需处理,严重者24小时后用热敷;
出针10分钟后即可洗澡冲凉。
四 针刺间隔时间、次数和疗程
这里的间隔时间,指的并不是相邻两次针刺之间的时间。和传统针刺方法不同,在浮针疗法中,指从上次起针到下次进针的时间。
从理论上讲,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气候等都应该影响到间隔时间,间隔时间的研究是个复杂的工程,因而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取得实验室的数据来说明间隔时间以多少为宜。现在我们只能谈谈我们的临床大略观察和经验体会。
浮针疗法所需要的治疗次数要比传统针灸少很多,但也不是所有的病例都可以一劳永逸。多数病例需要两次以上的治疗,特别是慢性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间隔时间以一天为最佳,也就是说,如果今天针刺,明天起针,后天即需针刺。
如果间隔时间太长,将会影响疗效。就象打一场攻坚战,只有一拨紧接一拨地往上冲,不让敌人有喘息休整的机会,才能胜利。
是不是间隔时间再短一些更好?这个问题还没有深入研究。因为在南方,留针期间的不冲凉已经让人勉为其难,起针当天一定要洗澡冲凉,第二天再行浮针疗法,这样病人容易接受。所以,我们一直把间隔时间定在一天。
针刺次数的多寡取决于病痛的进展情况。一般以病人症状消失为原则,甚至,在症状消失后,依旧可以续针一两次,以巩固疗效。
到现在为止,我们没有发现浮针疗法有耐受性,适应性,不会因为针刺次数多了而疗效下降。因此,在浮针疗法的临床中,一般不讲疗程,只需一鼓作气,连续作战。
第五节 异常情况的处理和预防
因为针体仅入皮下,没有较长时间的酸胀麻等感觉,只是在透皮有瞬间的刺痛,所以浮针疗法比传统针刺疗法更为安全,一般不会出现滞针、弯针、断针等异常情况。但如果操作不慎,疏忽大意,或针刺手法不当,或对人体解剖部位缺乏全面的了解,也会出现一些不利于治疗的情况,常见者有皮下瘀血及晕针。
一 皮下瘀血
在疏松结缔组织中,富含小血管,皮下脂肪组织少的地方或偏瘦的病人,较粗的血管尚可区分,在针刺时可注意避开,但皮下脂肪较厚处,虽较粗的血管也不易辨认,以致难免被刺破而出现皮下出血。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只要告知病人,消除其顾虑情绪及恐惧心理即可,不必立即起针。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影响到功能活动时,可先起针,作冷敷止血,24小时后,再作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有人认为,针刺引起的皮下瘀血,不一定待24小时后才热敷,在1小时后即可热敷或按摩,这种提法可供参考。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晕厥现象。晕针时,患者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
相比传统针灸,浮针疗法的临床更少发生晕针。但也可发生于个别敏感者,以青年女性较多见,尤其是在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疲劳、饥饿等情况下容易发生。
对于晕针应着重预防。如初次接受浮针疗法的治疗或精神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适合的体位,手法要轻。若饥饿、疲劳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医生在针刺治疗过程中,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晕针的处理方法: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的基础上,可刺人中、素s、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血压下降,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第六节 浮针疗法注意事项
浮针疗法安全可靠,疗效快捷确切,但由于人的生理状态和生活环境条件不同等因素,在运用浮针疗法等治疗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才能达到事半功倍安全有效的目的。
有传染病、恶性病的患者,或发高烧,有急性炎症患者,不要采用浮针疗法。
患者在过于饥饿、疲劳、精神紧张、过饱、刚刚睡醒时,不宜立即针刺。
妇女怀孕三月者,不宜在小腹部针刺。若怀孕三月以上者,腹部、腰骶部也不宜针刺。妇女行经时,若非为了治疗痛经,亦不应针刺。
小儿囟门未闭,头顶部勿针刺。
常有自发性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导致损伤后出血不止者,如血友病患者,不宜针刺。
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
浮针疗法留针时间长,相对传统针刺疗法而言,理论上讲,较易感染。浮针器具只能一次性使用,同时要注意消毒。特别是对容易感染的病人,如糖尿病病人,当加倍小心,慎防感染。
留针期间,应注意针口密封和针体固定,嘱患者避免剧烈活动和洗澡,以免汗液和水进入机体引起感染。
针刺的部位一般应选在对日常生活影响较小的部位。关节活动度较大,一般不宜选用,可在关节附近进针。另外也不要太靠近腰带的部位,因为腰带的活动或紧束常影响针体的固定。
根据情况,进针点可以选择在离病灶较远的地方,但浮针进针点和病痛部位之间尽量不能有关节。否则,疗效相对地差。尤其是外侧(伸面),不要跨关节浮针治疗为佳。
治疗消化道疾病,由于腹部皮肤松弛,留针时刺入的针具活动范围较大,方向容易偏差,影响治疗效果,故除了加强固定外,还要嘱患者少活动。同时注意观察,一旦发现针体歪斜,及时予以调整。
当肢体浮肿时,效果不佳,改用它法治疗。例如,系统性红班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大量的激素导致水肿,在这种情况下,浮针疗法镇痛效果差。
在涂抹过红花油等刺激性外用药的局部,在短时间内不宜针刺。
短期内局部用过封闭疗法,也不宜用浮针疗法。
外观红肿或发热的病痛,如痛风急性期,效果不如外观没有变化的,如网球肘。
留针过程中要嘱咐病人控制运动量,不能出汗。
《灵枢?终结》云:“凡刺之法,??????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气至乃休。”这是对毫针刺法针刺前的要求,即将自身之精、气、神贯注于针上。对于这种要求,在《黄帝内经》中有多篇论述。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凡刺之针,必先治神。??????深浅在志,远近若一,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在浮针疗法的临床上,操作过程中,也要讲究“治神”,持针时如握虎一般,精神意志高度集中,不可左右顾盼分散精力,甚至要达到“毋闻人声”之入静状态。因为浮针疗法仅仅作用在皮下,方向要求准确无误,深浅掌握得要好,所以更要强调“治神”。
第三章 浮针疗法的组织学基础
浮针疗法操作时主要涉及皮肤和浅筋膜。了解它们的结构有助于对浮针疗法机理的理解,下面分别介绍。
第一节 皮肤的组织学基础
皮肤的面积为1.2?2m2,约占体重的8%,是个面积广大的器官。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相连(图3-1-1)。皮肤内有毛、指(趾)甲、皮脂腺和汗腺,它们是由表皮衍生的皮肤附属器。皮肤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对人体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能阻挡异物和病原体侵入,并能防止体内组织液丢失。皮肤内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多种刺激。此外,皮肤对调节体温也起重要作用。
表皮是皮肤的浅层,由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构成。人体各部位的表皮厚薄不等,一般厚0.07?0.12mm,手掌和足最厚,约0.8?1.5mm。表皮由两类细胞组成:一类是角蛋白形成细胞,占表皮细胞的绝大多数,它们在分化中合成大量角蛋白,细胞角化并脱落;另一类细 210
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各类资格考试、生活休闲娱乐、中学教育、专业论文、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浮针讲义03等内容。 
 浮针治疗记录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浮针治疗记录操作名称:浮针治疗 操作者: 操作时间: 年月日时分 操作步骤及结果:患者取 位,标定 压痛点, 局部碘伏消毒...  《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笔记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笔记 (注:一些特殊治疗点值得关注分析) 确定进针点: 1.距痛点 6-10cm。 ...  浮针技术+修正氨糖疗法---患者的福音 医生的福利符仲华:浮针疗法发明创始人,南京军区总医院博士后,南京大学生理与疼痛医学博士,南京浮针医学研究所主任, 中国浮针学术...  浮针疗法操作规程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浮针疗法操作规程【目的】 浮针疗法是用一次性的浮针等针具在局限性病痛的周围皮下浅 筋膜进行扫散等针刺活动的针刺...  浮针疗法针刺方法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浮针疗法针刺方法 第四节针刺方法 本节将介绍进针和运针,进针的方向,留针和出针。 一进针和运针 操作分两步...  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_中医中药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浮针疗法治疗疼痛手册》笔记 (注:一些特殊治疗点值得关注分析) 确定进针点: 1.距痛 点 6-10cm。 2.进...  浮针疗法治疗 90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杨永光 摘要:浮针疗法(Fu's Subcutanous Needling, FSN)的简称,是传统针 灸的现代...  浮针治疗肩周炎的即刻疗效及安全性_临床医学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浮针治疗肩周炎的即刻疗效及安全性 [摘要] 目的:科学评价使用一次性浮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  浮针疗法治疗疼痛特色技术培训班_专业资料。浮针疗法治疗疼痛特色技术培训班 回执表 经研究,我单位选派下列同志参加学习: 单位名称 联系人 电子邮箱 姓名 性别 部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浮针治疗颈椎病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