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足球 橄榄球和橄榄球的区别?

九月份是无数美国橄榄球迷们“小宇宙”大爆发的定点时间。从年初二月的“超级碗”橄榄球总决赛一直到现在,苦等了半年的很多铁杆球迷会告诉你:“赛季终于开始了!人生总算又有意义了!”这虽然听起来似乎有点夸张,但美国橄榄球迷的热情确实远远超越了“疯狂”二字。在球赛现场,几乎所有观众都穿着钟爱的球队球衣。不仅到处可见涂满全脸的“助战妆”,各式各样的滑稽道具和自制“战服”更是令人捧腹。在美国看橄榄球有非常多的传统,最典型的是“后车门派对”(tailgate party)。季赛的比赛时间大多在周日下午和晚上,到现场看球的人们会在周日一大早就聚集在球场外的停车场里,打开后车门、搭起烧烤炉、撑开折叠椅、拿出成箱的冰镇啤酒,边吃边喝等着比赛开始。还有些更夸张的连门票都没买到的球迷,干脆在汽车后备箱里搭起一台电视机,在场外看比赛直播,听着球场里雷声般的呐喊,要的就是气氛。在家看球的人也各自有招,精灵古怪的各式观战传统不乏迷信色彩。有些人相信在为期17周的赛季里,不洗球衣能够保证连胜,所以每周都穿着汗臭味的球衣看比赛。也有人整个赛季内不刮胡子。有些观众认为在球队不断得分的时候,自己一旦从沙发上站起来走动的话就会打破好运气,所以整场比赛三个钟头不敢动弹,眼球不离电视机。大家仿佛都认为自己的小小行为能够左右比赛的战势。(谁说只有中国人迷信!)美式橄榄球,也称美式足球仅仅流行于美国国境之内。很多美国以外的体育爱好者对其规则不熟悉,第一印象是一群身穿护甲头戴圆盔的美国大汉疯牛似地瞎冲乱撞,不要命地抢夺一个形状怪异的皮球。但是当能看懂了橄榄球之后,就能发现这个运动其实充满了博弈般的战略部署和超常人的技术要求,并不是单纯的蛮力厮杀。快、准、狠 & 橄榄球赛出奥运会金牌得主看似是一项拼肌肉的比赛,其实橄榄球对运动员的技术要求不但标准高,而且项目多。要成为一个职业球员,一定要达到力量、速度和准度的完美结合。防守方不乏体重300多斤的大汉,他们唯一的任务就是把你撞翻。在这种情况下,四分卫(quarterback)要快速做出判断,成功把球扔传给队友;负责接球的队员也要躲开敌方的纠缠,快速准确地接到球,被撞倒了也要拼死抱球不放。传球涉及到包括球速、角度、风速、落点等众多物理原理,是对身体机能、技术、智慧、反映力以及自信心的综合挑战。怪不得各个球队花数千万美元供养明星球员们。很多职业橄榄球员可以说是全能的运动员。自1932年至今,共有35名职业橄榄球运动员代表美国参加奥运会比赛。比赛项目包括田径十项全能、长短跑、跳高、摔跤、铁饼、滑雪和雪橇。共夺得金牌23枚、银牌9枚、铜牌3枚。美国职业橄榄球联盟曾经制作了一组宣传短片,展示联盟中技术最醇熟球员令人咋舌的训练画面:边锋单手击穿木门,接住从门后发出的传球;跑位员纵身跳起,从两扇车窗中横穿小汽车;踢球员从街上连踢三球三次敲响四十米高塔楼里的铜钟;四分卫连续往一个五十米远的垃圾桶里准确无误地投球;外接员蒙上眼睛或是跳上悬空的麻绳也能接球;在沙滩上被沙子埋到下巴的跑位员爆炸性地一跃而起,毫不费力地双脚着地。(想象一下,是不是有我中华功夫的风范!)每场对阵4秒钟& 3个小时的比赛中只有11分钟的竞技美式橄榄球拥有独特的比赛规则,紧张的比赛环节非常能够煽动热情、激发观众的肾上腺素。和其他团队性球类运动的一个典型的区别是,橄榄球并不是像足球和篮球一样的流畅性比赛,比赛计时在不断的走走停停中进行。可以简单地把橄榄球赛看作是一场战争,战争分为很多场战役,双方短暂交火后即停战,重新部署军队准备下一场进攻。整场球赛是以无数个独立的“攻守对垒”所组成的。而这些进攻和防守的抗争维时仅仅几秒钟,小战役的胜负即刻见分晓,很多时候在观众的眨眼之际,一不留神,就错过了一个关键性的胜利。球赛真正的竞技时间只占全场比赛的一小部分。总长60分钟的比赛分四节。加上节间和中场休息、球队喊暂停、裁判下罚令、拉受伤球员下场、裁判员视频回放、电视广告插播、以及偶尔的球员斗殴调停等等,橄榄球的平均比赛时间是3小时12分钟。《华尔街日报》的一项统计结果震惊了所有球迷,3个多小时的比赛中真正的竞技时间全部加在一起平均只有11分钟,而每场对阵平均只持续4秒钟,相信这是全美的“集体眨眼率”最低的4秒钟了。橄榄球的紧张气氛和振奋效力可想而知。“烤肉架”拉锯式争斗& 拼的是战略部署虽然竞技时间短暂,但在球赛的其他时间里,球员和观众并非是无所事事。这是球队摆阵的时间,也是非常有看头的。球队教练在这时通过无线通讯设备和场上的一位核心球员直接通话,根据赛势进展状况,在比赛中不断地调整阵型,对比赛的胜负有非常大的影响。篮球和足球比赛上,每个球员攻守各有分工,但都多多少少肩负双职。橄榄球则完全不同。每只球队分进攻和防守两组人马,每组11人。当一支球队控球位于攻势时,包括负责掷球的四分卫在内的进攻组11人上场比赛。一旦进攻未成,球落在了对方手中,进攻组的11人全部下场,换上11人的防守组迎战对方的进攻阵。橄榄球赛的核心说到底就是“攻”和“挡”,目标是把球带到对方的球场底线,触地得分,也叫做达阵(touchdown)。那么防守一方的任务就是抵制攻方前进。不管是推、拉,还是拽、撞,总之只要能把对手放倒在地,就是胜利。带球前进的球员只要膝盖着地,球就算落地了,此次进攻告终,下一场进攻就从这个落地点开始。橄榄球场俗称“烤肉架”(gridiron),源自场上23条平行线的形状。球场长120码(109.7米)宽53.33码(48.76米)。两条长边界叫边线(side line),两条短边界叫底线(end line)。两头底线向场中心方向10码之内是得分区(end zone)。两个得分区之间是100码的距离,每5码画一条码线。控球方有四次进攻机会(down),目标是向敌方推进10码的距离。如果成功夺取了10码,则可以重新洗牌,获得新的四次进攻机会再入帐10码,直到推进敌方大本营,皮球触地得分。这种规则让人联想到美国的一大社会观念——“二次机会”。所谓“二次机会”(second chance),就是当一个人办事不力,或者犯错误之后,获得一次纠错立功的机会。运用到橄榄球里,一个球队表现很烂,四次进攻机会黄掉了前三次,但是只要振作发威,抓住最后一次机会成功近10码,那么就能获得新一轮的四次进攻机会。但是机会也不是随便就有的,用一句美国的俗话说就是“机会不是当糖一样乱给的”。想打胜仗仅靠几次超凡表现是远远不够的,拼的是长远的硬实力。一个球队可能连续数次首攻达标,但由于气盛疏忽或运气不佳,没能维持胜势,眼看到了底线跟前却丢掉了进攻机会,也就功亏一篑了。一场攻势下来,控球方的进攻次数少则三次,多则达十五次,每次进攻双方都调整攻守的摆阵。这期间的战略技巧含量非常之高。在这个环节上,看球人的层次也就自然地出现区分了。不怎么懂的人看的只是那短短几秒钟的热闹。最有经验的老球迷们则知道每个球员的名字、明白他们的优缺点、对他们的战绩倒背如流。这些球迷都有自己的一套摆阵看法,有时会不同意教练的策略以及四分卫传球的选择,输了球时责骂教练和四分卫头头是道。这种观众的参与性是橄榄球的一大特色。由此而生的一些俗语也非常有趣,例如“扶手椅四分卫”(armchair quarterback),说的就是坐在椅子里看球赛,张口闭口给球队出主意和下指令的球迷们。运气和巧合也可定胜负任何一项体育比赛都包含运气的因素。橄榄球中运气决定比分的特征尤其突出,少有其他运动可以比拟。场上的22个球员,每个人的小小动作都有可能对全盘赛事产生影响。在控球方进攻过程中,一旦皮球被防守方抢走,防守方立即成为了可以得分的攻球方,整个赛事急剧逆转。很多时候,导致败北的情况往往是一个小拇指没握紧皮球被对手抠出来了、差四分之一秒没跑到接球点、跳得差一公分没有对手跳得高、或者膝盖落地时球差一厘米没进得分线。所以说有实力的球队并不一定保准能赢。充满信心的球迷们也都未必能欢喜而归。橄榄球场上有无限变数,胜负非常难测。再加上球打得迅速,难怪美国的球迷们这般如坐针毡、激情投入。在美国看橄榄球,只要搞清楚了该看些什么,就是一件乐趣无穷的消遣。(本文图片来源网络)乒乓球跟橄榄球真有那么大差别吗?
来源:财经综合报道
  由于政治、历史和文化等种种因素,我们看到中美关系似乎总是对抗多过友好。4月10日是中美乒乓外交43周年的纪念日,那次交流是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乒乓球是我们的国球,美国第一大运动是橄榄球,乍看起来迥异的运动。差别真有那么大吗?
1971年的“乒乓外交”到2013年的“橄榄球周末”,两国交流早已实现历史性跨越
快乐的小橄榄球手
  乒乓外交
  100多年来,中美关系风云际会,美国从一个不光彩的侵略者,到现在与中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满清时期,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侵略中国,那时候的美国还不是最强大的,只是跟着来分一杯羹,不是最凶恶的那匹狼。到了抗日时期,应该说关系还不错,美国对蒋政府在经济和军事上进行援助,留下了“飞虎队”这段友好的佳话。从内战直至乒乓外交前,由于西方一致性的意识形态偏见,美国对我们实行的是孤立和封锁的政策,老死不相往来,互相叫板。
  1971年,是一个对中美两国来说都不太好过的年份。美国深陷越战泥潭,美国国内反战浪潮已不可控制,在与苏联的冷战对抗中,美国处于劣势。而中国正处于文革的高潮,经济和社会发展基本停滞,与苏联关系早已破裂,中国处于极其困难和被孤立的状态。这时候,中国从共产阵营的铁板一块中脱离了出来,需要寻找国际空间和伙伴,而美国需要更多国家尤其是大国的支持,于是,两国开始尝试接触。
  乒乓球成了一个契机。4月10日,美国乒乓球员来到了中国,比赛本身并不好看,实力相差悬殊,主要是象征意义。这个在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还有描述,乒乓外交让美国社会,包括军营里都掀起了一股乒乓热潮。由此可见,在我们看来,高大强壮的美国人并不排斥这项小球运动。
  其实,美国人打乒乓球比中国人还要早,而且有相当的群众基础。到了20世纪初,美国就有20多万人打乒乓球,是美国第一大持拍运动。
  乒乓球是英国人发明的。由于欧洲人喜欢打网球(Tennis),但是由于天气和场地限制,1890年,几个英国驻印度士兵很偶然地想出了在室内的桌子上打网球的方法,这才有了桌上网球(Table Tennis),乒乓球这个称呼是中国人发明的。
  乒乓球是20世纪初从日本传入中国的。由于国家长期处于危难的境地,体育难以发展。直到上世纪50年代,才慢慢开始发展,60年代,中国的乒乓球水平便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准。中国的打法是近台快攻,快准狠,反而是欧美人打法“软弱”无力。
《老人与海》中提到了棒球,传递了一种文化的交流
海明威与卡斯特罗会面,可见当年海明威在古巴的受重视程度
  海明威与棒球
  美国人高大魁梧,肌肉发达,在美国最流行的运动是橄榄球(注:除特别表明,均指美式) ,其次是棒球、篮球和冰球。美国这四大运动,可以看到,除了棒球跟乒乓球少有直接肢体对抗,而其他三项是身体碰撞极为激烈的,尤其是橄榄球。但是,这四项运动当中,最早在美国流行,称之为美国“国球”的是棒球。所以,我们在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知道有个乔丹(Michael Jordan),有个NBA。而在此前的半个世纪之前,棒球已经随着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诺贝尔奖作品《老人与海》被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
  说到这里,不得不讲一个插曲。海明威与古巴的渊源。海明威一生有1/3的时间(62年中的22年)是在古巴度过,1/2的时间与古巴保持密切联系,这就意味着他2/3的创作时间都与古巴有关。所以,他的多部小说,包括最负盛名的《老人与海》,就是在哈瓦那写成的。海明威深深地热爱着古巴,古巴人也深深地爱他,亲切地称他为“爸爸海明威”。海明威在古巴的声望甚至远远超过在美国。除了是个大文豪,海明威还是个棒球迷,喜欢打棒球,他会带着孩子们组建棒球队,使得棒球在古巴极为流行,并延续至今。
  喜欢或了解棒球的朋友都知道,古巴的棒球水平极高,在世界大赛上屡屡战胜美国队,创下过29次参加棒球世界杯25次夺冠,5次奥运会摘3金2银的恐怖战绩。
  在美国与古巴交恶大半个世纪以来,尽管经济封锁,但棒球是一个重要纽带,古巴向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输送了大量优秀球员,这才使得两国没有断了往来。很多古巴人或者已归化为美国人的古巴人在美国赚了钱寄回古巴,带动古巴发展,也保持着古巴的开放和活力。
  如果说棒球体现的智慧与力量,与乒乓球还算较为接近的话,那么橄榄球看起来就非常地不一样了,这是一项把暴力美学推向极限的疯狂的运动,对抗性极强。现在的美国人最爱就是它,是不是这就意味着中国与美国的差异很大,而且难以相通呢?
NFL史上最伟大四分卫乔?蒙塔纳在中国与孩子们一起享受橄榄球带来的快乐
2013年大学生橄榄球决赛场边聚集大量球迷,中国也有人会迷上橄榄球(Steve Toloken 摄)
  谁说中国人玩不了橄榄球
  我们来看一下。橄榄球在美国发展已有百年的历史,而对于多数中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其实它在中国也发展了20年,而NFL(美国橄榄球联盟)进驻中国也有近10年。去年,广州天河体育中心承办了全国大学生腰旗橄榄球(注:不穿护具,不戴头盔,打法与美式基本一致)总决赛,赛会还请来NFL史上最伟大的四分卫乔?蒙塔纳(Joe Montana)助阵,笔者到现场观赛也采访了蒙塔纳。蒙塔纳强调,中国人绝对不会不适宜玩橄榄球,而且橄榄球最重要的是智慧,其次训练和团队精神,身体放在第三位。他还用足球在美国的发展来类比,对橄榄球在中国的接受度和发展前景表示了乐观的态度。他认为,只要有更多比赛转播,更多孩子参与,更多职业和业余比赛,成功只是时间问题。
  对于中国人在文化差异上的担忧,他更是断然否定,“含蓄或者害羞,这不是问题,你在球场上和在场外是不一样的,一旦踏入球场,你就会投入其中,释放自己。所以,尽管去尝试吧,你会发现其中的乐趣。”
  笔者很老套地让蒙塔纳预测超级碗得主,现在看来他真是太准了,西雅图海鹰或者丹佛野马,会师超级碗的正是这两队,而捧回奖杯的果真是他支持的海鹰,因为这里有他最欣赏的现役四分卫――威尔逊(Russell Wilson),一个身高只有180公分,身体条件并不出色的小伙子。
  而且,已经有中国人(华裔球员王凯)进入了NFL。但是,好像还没有美国人在乒乓球方面有任何成绩的。说起来,咱们还超前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人无论在全民体质或是职业运动发展方面都会进步。乒乓外交,初衷是政治目的,而文化的交流让两国获益匪浅,今天这方面的推动已不仅限于官方,而是各个领域的。随着“新型大国关系”的推进,中国与美国对对方的刻板印象,或者说误解会越来越少。而从现实政治和经济利益的角度来看,两国作为利益攸关方发生冲突的话,只会两败俱伤。乒乓球跟橄榄球,应该像43年前一样,君子之争,握手言欢。
(责任编辑:UF049)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旅游目的地
签证移民大全
美国很多人对橄榄球很疯狂
本期嘉宾:碧桃就读学校:[]专业:金融学历:本科在校时间:2010-9 - 至今邮箱:.cn
你好网:请问你就读的什么专业?这个专业在美国怎么样?压力大吗?
碧桃:金融;还蛮不错的,压力肯定是有的。学习来讲,一般中国学生都还是很努力的;就业压力比较大,而且因为工作签证的问题,不是那么好找工作的。
你好网:初到学校,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想象中的差距大吗?
碧桃:我觉得差距不算太大,不过交通似乎没有想象中方便。
你好网:你们一般采用什么交通工具?有买车的必要吗?
碧桃:最好还是买车,这里没有地铁,学校附近公交比较方便,远了就不方便了。自行车的话,冬天下雪就不方便了。
你好网:这所学校的教学设备和研究设备怎么样?
碧桃:就我们学院来说,有专门的计算机房是自习室,还是挺不错的。图书馆也有好多公用电脑和打印机,程序都是最新的,我觉得设备还是比较先进的。
你好网:一般上课学生或教授都采用什么设备呢?
碧桃:ppt和讲义,有时候也用投影仪,也有用白板,黑板的。
你好网:你觉得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氛围怎么样?
碧桃:要看老师的要求,有的课就要求绝对不能迟到,有的课来不来无所谓。一般都会有作业,考试什么的,课程安排也蛮紧的。看自己选课的情况,课多肯定会比较累。
你好网:你刚去那边有什么不习惯的吗?
碧桃:饮食不习惯,这边美国人都喝冰水。冬天也是的,女生生理期也是。吃的东西能量大,我觉得容易上火。美国人喜欢吃甜食,还是很甜,很甜的那种。我刚来的时候就长了好多痘。
你好网:你刚去语言方面有障碍吗?有什么克服语言障碍或者学习语言的方法吗?
碧桃:肯定有,慢慢适应吧。自己要多学习,多交流。语言就是要多练习的。
你好网:留学生毕业时导师或者学校会提供一些就业方向吗?
碧桃:有一些招聘会。有这边聘用的,好像也有推荐回国的。一般招聘会都只是了解情况,基本没有直接聘用的。
你好网:你们平时课外活动多吗?周末或者节假日通常干什么呢?
碧桃:课外活动一般般吧。周末有作业,有时候去超市,一起去吃饭,有时候和老美玩。一般假期会出去旅游。
你好网:这所学校对留学生有什么奖励政策吗?
碧桃:申请的时候可以申奖学金,也有其它的一些奖学金,可以申请。好像SAT达到多少分,可以在申请学校的时候申请。其它的一些奖学金不太了解,有些是美国学生才可以申的。因为我是转学生,所以入学的时候是没有奖学金的。
你好网:可以谈谈这个学校或者城市给你最深的印象吗?
碧桃:美国很多人对橄榄球很疯狂,冬天漫长多雪,比较干燥。环境嘛,我觉得一般般。冬天还是有点冷的,不过室内暖气很充足。
你好网:如果有朋友想来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读书,你会建议做哪些准备呢?
碧桃:其实大的方面没什么特别的,细节的话,说起来就多啦。冬天的厚外套要带的,毛衣嘛,倒不是特别需要。可以带点中国特色的小礼物,方便和老美交流感情。学习,英语水平还是比较重要的,现在还是quarter制,比较紧,明年就变成semester了。
你好网:非常感谢你与你好网友分享留学的亲身经历!
本文由你好网原创整理,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标签:&&&&&&责编:马静
120000000000001000000
[]所在省份:俄亥俄州所在城市:Columbus学校性质:公立建校年代:1870学校人数:55014中国教育部是否认证:认证俄亥俄州立大学是美国一所顶尖的公立大学,在美国所有注重研究的大学里,综合排名第15位。俄亥俄州立大学于1870年成立,位于俄亥俄州首府哥伦布,当地有许多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业,丰富的…
逃课,挂科的都有,不过不是因为上课不去的原因,是考试…详细>>
嘉宾:Mr.J
除了专业必修课之外,选修课很灵活和自由,可以选自己想…详细>>
嘉宾:天蝎宝宝
上课气氛很好,学生发言自由,经常是小组讨论。我现在读…详细>>
嘉宾:漫步纽约
Android手机
扫码下载APP  我的天涯首贴显摆在新西兰买二手货的,被八卦的版主大人以不符合本版宗旨为由给删啦T_T T_T T_T T_T  这次我讲个关于体育的,不知道安全吗。。。俗话说文体不分家的哈。。。  其实我在两个礼拜之前,都没有看过哪怕一场英式橄榄球(洋文就是rugby,跟美式橄榄球有区别,运动员们都不带壳的!)。  但就是那个周六晚上,我一不小心从Eden Park(新西兰最大的体育场)路过,只见场内烟火夹杂着欢呼,附近酒吧人声鼎沸,街道两旁站满警察停满警车。一问才知道,原来当晚是新西兰橄榄球国家队(即著名的全黑队,All Blacks)迎战澳洲国家队(又被称作袋鼠队,Wallabies)。  我对橄榄球,除了知道他们撞得凶之外,其他嘛也不懂,所以当时也没想到要关注。直到第二天中午才在一家餐厅里看到那场比赛的转播——“怎么之前没人告诉我橄榄球这么欢乐?!”   如果你不太了解这一新西兰的国民运动(对,你就是我的目标读者),那就请听我慢慢言说。
楼主发言:23次 发图: | 更多
  所谓新西兰的橄榄球故事,其实基本上也就是他们的国家队——全黑队的故事。  如今全黑队只要参加比赛,必定先来一段毛利人战舞HAKA。其主要元素包括:蹲马步、咆哮、吐舌头、拍胸脯等。不多说,大家图片感受一下:      
  娘子军也不例外!信仰高于形象!!    
  面对全黑队如此豁的出去的阵势,对方该如何是好呢?  如果对方是汤加队或者斐济队(话说这俩队可跟全黑队不是一个档次……)那就不怕,你有战舞咱也有啊,对跳!  下图为2011年世界杯时,新西兰队迎战汤加队,开场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可别的队就尴尬了,耐心等着这帮毛利(以及伪毛利)大哥表演完毕吧。  下图也是2011年世界杯,袋鼠队的大哥们能转个身来给个表情么?  
  不过也有不信邪的。  1989年跟Willie Anderson 带领的爱尔兰队对战,在全场5万名观众面前,全黑队站得整整齐齐跳得正带劲呢,不曾想绿衫军手挽着手就冲了进来……  
  还有更愣的二愣子,是英格兰队的Richard Cokerill。  在1997年那场著名的比赛开头,他朝着自己跟前吼得正欢的全黑队员Norm Hewitt喊了声:“你TMD到底在干嘛!”并且还推了对方一把!  这下把毛利大哥们惹急了,那场比赛最后25比8。
  全黑队到底有多牛呢?   自全黑队征战国际赛场以来,胜率为75%;它的Facebook主页目前的关注人数为2846842,虽然比不上咱大中华区稍微排得上号的一个网络名人的微博粉丝数,但在新西兰已经算是一枝独秀啦。
  全黑队到底有多牛呢?   自全黑队征战国际赛场以来,胜率为75%;它的Facebook主页目前的关注人数为2846842,虽然比不上咱大中华区稍微排得上号的一个网络名人的微博粉丝数,但在新西兰已经算是一枝独秀啦。
  不过就算它在橄榄球界受万众敬仰,但却从来没有拿过奥运会冠军。  这事儿再郁闷也没脾气——迄今为止总共只有在1900年巴黎奥运会、1908年伦敦奥运会、1920年安特卫普奥运会和1924年的巴黎奥运会上举办过橄榄球比赛。美国得了两次冠军,法国和澳大利亚各一次。  全黑队想在这件事情上扳回一城,或许得等到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不过到时候也是7人制比赛,跟目前英式橄榄球的15人制,我猜可能也不是一个玩儿法。。。。。
  看到图情不自禁笑了好久,哈哈哈哈哈!!!!!!!
  英式橄榄球虽然看上去生猛,但最根本技能不过4种(借用前全黑队员,现新西兰青少年橄榄球教练Buck Anderson的说法):“追、传、跑、躲。”  按照规则,对持球队员可以采用抓、抱、摔等方法阻碍其前进,并可进行以肩撞肩的合理冲撞,但严禁踢打抓挠以及使绊子等下三滥招数;并且对于不持球队员,一律不得动粗。  大家可以再次参考图片感受一下。        
  要说到各种翘楚,当然非全黑队现任队长Richie Mccaw莫属。  
  还是队长,我觉得这张看上去有点像罗伯特·巴乔呢!  
  这位日出生于新西兰南岛的小伙儿,他太太爷爷是19世纪末从苏格兰来的移民,他妈咪是位老师,他爸比是个农场主。他除了从20岁起就代表全黑队站在国际赛场上,担纲7号位(橄榄球队主心骨)十余年,并且带领球队在2011年夺回阔别24年之久的世界杯冠军之外,轶事也数不胜数。  比如:  威廉王子大婚请他赴宴,他说我忙着训练和比赛呢,等你下次结婚我再去吧(后半句我编的);  2011年智利火山喷发,新西兰航空航班取消,为了不耽误比赛,身为狂热飞行爱好者并且有执照的他,仗着自己是DC3 Southern Trust的赞助人,硬是借出一架古董DC3飞机载着队友奔赴惠灵顿;  也是2011年,全黑队世界杯夺冠,英女王把他列入授勋名单,但是哥们儿竟然婉拒了,说自己的事业还没达到峰顶呢。连新西兰总理John Key都替他遗憾得跳脚。  
  对于这样一位妙人儿,新西兰人民到底有多热爱他呢?新西兰著名广播主持人Martin Devlin有一个同样妙的答案:“我的两个小儿子认为他是圣诞老人、鲁尼、尤赛恩(博尔特)、零花钱、学校假期,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糖果袋!”  (这个比喻让我相当感动!)
  哈哈,橄榄球真的很欢乐啊。。。我当年在袋鼠国时差,纯粹是看电视慢慢喜欢上橄榄球的。。。以至于我看美式橄榄球觉得好不过瘾啊,都是护具什么的太没意思了。。。
  楼主好孤单哦 同在AKL的来露个脸  
  除了仰慕英雄助战比赛,新西兰人民对橄榄球的热情亦激发出创意无限。  比如,一年一度在南岛但尼丁举行的躶体橄榄球比赛(The Nude Blacks)!  这个从2002年开始的疯狂,原本是当地的爱尔兰移民为了表达自己对全黑队赤裸裸的爱,十几年过去,已经毫无悬念地发展成为一个观者如云的国际关注事件。  对于“躶体”这件事,主办方坚决否认炒作,并一再强调:“是为了告诉人们,玩得开心最重要,任何身外物都不能阻碍!”  听上去好像有点道理呢,请大家看图自行判断。(版主大人我已经尽量找很文明的图片啦,不会又给我删了吧。。。)      
  我以最快的速度言简意赅地八完了。  谢谢大家观赏。  也欢迎有更懂球更八卦的高手补充!  碎觉去啦,古耐!
  我天 他们也太拼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看到毛利舞我就笑喷了  
  @littlehan 10楼
20:03:58  看到图情不自禁笑了好久,哈哈哈哈哈!!!!!!!  -----------------------------  艾玛!有人看耶!  谢谢亲耐滴哈哈哈哈~
  @苏楚同萌 16楼
20:08:15  哈哈,橄榄球真的很欢乐啊。。。我当年在袋鼠国时差,纯粹是看电视慢慢喜欢上橄榄球的。。。以至于我看美式橄榄球觉得好不过瘾啊,都是护具什么的太没意思了。。。  -----------------------------  我已经变成英式橄榄球的脑残粉儿了,看一次笑傻一次,yeah!
  不过你这样就八完了吗楼主。。。。。。  
  @南半球的星光 17楼
20:09:46  楼主好孤单哦 同在AKL的来露个脸  -----------------------------  嘻嘻,好人,赶紧早点睡觉觉吧!
  @小tiao儿 23楼
20:16:26  不过你这样就八完了吗楼主。。。。。。  -----------------------------  楼主只是一个初级粉儿,晓得橄榄球是嘛回事才俩礼拜。  请大家原谅楼主。。。
  @独孤求buy在NZ
20:16:48.0  嘻嘻,好人,赶紧早点睡觉觉吧!  —————————————  睡了睡了 明天还要上课~~加油八!晚安  
  挺好看的帖子
  lz截图神技术啊哈哈,其实动态haka是很有气势的啊充满雄性的赶脚,我不太看体育的人都被吸引了,相比之下wallabies逊爆了,就连名字都那么弱。。。
  @文艺的小马甲
20:45:28  lz截图神技术啊哈哈,其实动态haka是很有气势的啊充满雄性的赶脚,我不太看体育的人都被吸引了,相比之下wallabies逊爆了,就连名字都那么弱。。。  -----------------------------  亲,多谢你夸奖!但懒惰的楼主没有截视频,是直接找的图……  
  好多精壮的男人  
  @明明是小白啊
21:18:54  好多精壮的男人     -----------------------------  一语中的!  
  已笑抽,哈哈哈哈和喝,截图太搞笑  
  可惜啊楼主,好喜欢你之前的帖子  
  全新西兰所有大球国家队开场前都跳这个,前段足球世界杯,这段篮球  
  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是这个星球上最男人的运动
  @独孤求buy在NZ ??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美式足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