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工学部图书馆别了

别了---珞珈山(2011我的毕业纪念,告别武汉大学)【人人网 - 分享】
别了---珞珈山(2011我的毕业纪念,告别武汉大学)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喜欢
分享这个视频的人也爱看
回家的路很暖
偷偷播会…
我要做正能量小天使
新主播,求关注
热门视频推荐
热门日志推荐
同类视频推荐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别了,武汉大学——我的毕业感言
日,终于盖完了离校手续单上的所有空白,领到了学位证和毕业证,手续差不多都办完了,接下来就要收拾行囊准备离开了。
一个月前的今天,是我硕士论文答辩的日子,论文答辩之后就没有多少事情了,一个月以来,基本无所事事,静静地等着毕业的那天。每天都在找个方式打发时间,上网、看电影、打扑克、熬夜看球,无非是这些而已。
武汉大学这是一个曾经代表了我的一个人生理想的地方和名字,从高中时就向往到这里来读大学,能力有限,时运不济,复读一年,终于还是错过了。考研是另一次的机会,所以我义无反顾的选择了武汉大学,几个月的复习,虽然不够用功,还是通过了笔试,正在郑州找工作的我得知笔试成绩之后很快收拾东西回学校准备复试,仍然是漫不经心,磕磕绊绊终于还是来到了梦寐以求的武大。
理想与现实总是有些差距,向往时想的很好,现实却总是有些缺憾。从武汉的气候到弘博的饭菜,甚至是对专业和老师,抱怨总是难免。岂能尽如人意,但抱怨总还是因为有期待,希望能够更好。
两年来自己也是玩多学少,不过毕竟是两年的青春浸泡在这里,总还是有些成就感。收拾东西时从纸堆里翻出来做导师布置的任务的时候找的材料,想想那些东西是这两年最用心的成绩了,在图书馆查陈年的报纸和国务院公报,一条条的查法律法规,归类总结做的虽然匆忙简单,但是确实是自己努力过的。可惜的是,东西太多了,这些材料都准备当废纸卖掉了。
两年间,还是庆幸自己选择了一位很好的导师,督促过我们学习,关心过我们生活和工作。真的要感谢陈老师,过去的十几年的求学中,从来只把老师当作老师看,上课听讲,下课作业,小时候是害怕,不是因为自己顽劣经常遭受批评和棍棒,内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恐惧,不知道这种恐惧感是什么时候消失的,可是对于老师总还是敬而远之的态度。到了研究生的时候,跟导师接触的更多,慢慢地觉得陈老师不仅是自己的专业导师,更是自己的一个朋友,所以才以性格和价值观的困惑宣泄于他。不必多言了,在此仅道一声,陈老师,谢谢!
武大绚丽的风景、宁静的树荫和典雅的老建筑会让我以后留恋的,虽然风景最好时我不曾专程观看,虽然树荫下只看过一个小时的书,只坐过不长的时间,虽然每次到学校只是匆匆走过那些老建筑,未曾仔细的体会。在这里的两年始终是无法抹去的,很多美好的东西还是在这里或者是因为这里而发生,我想我会记住武大的山水的,我会怀念在这里读书的日子的。
两年的青春付诸于此,甚至还有四万RMB掷于此,不管得到什么,失去什么,在这里完成了自己的一个人生理想,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从这里走出去要去闯荡一片新的天地,产生的将是与之前截然不同的生活,留在这里的回忆是二十五年来的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我想我会铭记于心的。
别了,珞珈山水。别了,武汉大学。我会怀念这里的生活的。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1948年荆楚高校毕业季旧事
作者:汤 群
来源:中国档案报
关于毕业季,似乎每个经历过的人都有话说。翻开湖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寻找档案里有关毕业的故事,查找沉淀在岁月里的毕业仪式,让档案述说与毕业季的邂逅。
江汉公学:毕业生奔赴解放区
江汉公学创建于1948年2月,是刘邓大军挥师西进,重建江汉解放区后创立的。由于当地国民党反动派的不断“围剿”,江汉公学一直没有固定的校舍。
1948年6月,江汉公学第二期招生广告。
1948年7月,江汉公学第一期学员的毕业典礼在湖北省钟祥县双河镇举行,阵阵歌声响起,“别了母校,你的双手培育着我们……今天我们还同窗共砚,明天我们要受工作考验,到实际中学习,在岗位上共勉,不要留恋,听吧,江汉人民在向我们呼唤……”。虽然,没有隆重的仪式,但是校长郑绍文朴实的讲话表达了对学员们的深切厚望。典礼结束后,学员们心里装着满满的责任和不舍,交换了自制的纪念册,并在上面留下赠言,互相鼓励。第二天,学员们陆续离校,奔赴工作岗位。
第一期毕业的学员有原洪山分区青训班学员、中原突围后归队的干部以及附近各区县推荐来的知识青年和基层干部。他们在江汉公学学习期间,一边握着笔杆子学习理论提升思想,一边握紧枪杆子随时准备参加战斗。他们戏称每一次参加反“围剿”行动都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培训”。参加反“围剿”作战时,学员们与敌军周旋,经常要日夜兼程。在最紧张的日子里,他们除了要忍受饥饿、疲劳和病痛的折磨外,还要面临随时被俘、受伤和死亡的威胁。在反“围剿”的过程中,学员们看到当地百姓生活非常贫苦,住的是茅草屋,吃的是玉米糊,晚上照明用的是松明子(松树枯死腐朽后形成的一种木质物)。他们流下了同情的眼泪,并从内心深处发出了“中国非革命不可”的呼唤。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员们接受了一次最直观、最深刻的关于阶级斗争的教育。在反“围剿”中逐渐磨炼成长起来的第一期学员经受住了严峻的生死考验。艰苦环境的历练使他们更加成熟,更加坚强地走向社会。
虽然条件艰苦、学习资料匮乏,但学员们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他们对偶尔得到的一些学习资料十分珍惜。在反“围剿”中,为了便于行动,学校领导动员学员们要轻装,要求他们把暂时不用的东西留下来,待反“围剿”结束后再派人取回,并规定男同志每人的行装(包括棉被、垫单、衣服、鞋、书籍等生活和学习用具)不得超过8斤,女同志每人的行装不得超过6斤。即使处于这样险恶的环境中,学员们宁可留下自己的生活用品,也绝不丢掉珍贵的学习资料。
日,江汉公学的领导传达中共湖北省委决定:江汉公学与鄂豫公学合并成立“湖北人民革命大学”,江汉公学干部调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工作,毕业的学员向新解放区进军参加工作。未毕业的学员转入湖北人民革命大学继续学习。江汉公学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第一期毕业的学员大部分成为湖北解放初期各条战线的骨干。
国立武汉大学:毕业生报国无门
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武汉大学是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奏请清政府创办的自强学堂,1928年定名为国立武汉大学,1949年学校更名为武汉大学。
国立武汉大学的第十七届毕业生是命运最坎坷的学生。他们从1944年入学到1948年毕业,经历了国家内忧外患,战火纷飞,物价飞涨的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迁至四川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
第十七届毕业生近半数为四川籍,湖北籍学生仅占10%。这一状况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息息相关。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面对朝不保夕的领土,国立武汉大学校务会派人寻找适合继续办校的地方,最终将地点定在了四川乐山。1938年2月,学校校务会决定迁校,全校师生带着图书、仪器设备等物资,从武汉出发,走水路经宜昌、巴东、万州、重庆,抵达乐山。受战争影响,加之巴蜀交通闭塞,致使国立武汉大学第十七届学生是入学率最低的一届。1944年秋,学校招生305人,报到时仅有255人,入学率80%。虽然这届入学的学生比往年少,但学校并没有扩招,而是对报考者进行更严格的考核。
由于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使当时很多学生都无法正常毕业。日寇入侵黔桂时,西南震荡,从军运动风起云涌,国立武汉大学的很多学生也投笔请缨。留下来的学生们有的中途择业,有的迫于经济压力离开学校。据不完全统计,这一时期的失学率达40%,是国立武汉大学建校以来从未有过的。
国立武汉大学第十七届中国文学系毕业生校友录(部分)
1945年8月,日寇投降,国立武汉大学全体师生迫不及待迁校,再也不愿遭受流离迁徙之苦。第二年夏,国立武汉大学举校迁回,涉三峡,跋荆沙,重返珞珈山。学生们回校后创作演出了《西望乐山》话剧,来纪念国立武汉大学西迁乐山。
国立武汉大学设有职业绍介部,专门为应届毕业生联系工作。每年学生毕业后,学校就会给各个用人单位发函,介绍学校整体毕业生的情况以及毕业生的专业、特长等。这些精心的准备为各用人单位选人用人提供了便利。如果有被选中的学生,用人单位会将录用学生的姓名、拟担任职务、待遇等一一填明,附在通知单内寄回学校,再由学校通知学生到单位候命。第十七届毕业生是面对就业最迷茫的一届。1948年秋,湖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官员纷纷贪污腐败、中饱私囊。面对入不敷出的财政状况,政府和公司都纷纷裁员,没有单位愿意再录用毕业生。这届毕业生空有学识,却苦于报国无门。
文中所示档案为湖北省档案馆藏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日 总第3116期 第三版
责任编辑:王亚楠(实习)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所待过的空间:这一学年中有8个月在深圳清华度过,2个多月在太原中北度过,近1个月在北京度过,1个月在老家里。收获: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运动的乐趣,数学的乐趣,创业的乐趣主要经历:来深圳清华做本科毕设从中北大学毕业跟着本科学校老师创业来到清华深研院开始研究生第一个学期学习在制造学部仪器科学团队的实验室中做一些项目在深圳的创业公司实习不足:在第一学期没有把自己的学业和工科做好,虽然成绩的好坏并不重要,但是自己的学习态度有问题是事实,后面需要端正自己的态度,严格要求自己。自己总是想的太多,但是做的却太少,曾经有一段时间自己完全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嘴上谈着情怀和理想,实际心里却想着自己如何暴富,同时又心中又在嘲笑别人没有情怀,到头来自己反而更加迷茫。目前我只能穷则独善其身,定一个小目标,最好自我,达则兼济天下也许是我想多了。眼光要长远,不要为了眼前的小利益而违背自己当初真实的想法,要想成大事,必须拥有大智慧。曾经有一段时间认为读书不重要,理论不重要,导致自己迷茫了一段时间,在选课题和实验上遇到了很多挫折,这些和自己有很大关系,在学校里学习成绩不好的一般主要是两类人:学习方法没有掌握好的人和学习态度不端正的人。作为一个学渣兼伪学霸的自我反省,之后需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和工作态度,肩负其自己应有的责任。2018学年小目标:每天按时到实验室,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和研究,按时完成导师的任务,多和导师沟通交流学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把数学基础学好每周末早晨从清华跑步到深圳湾看100本书从深圳到天津沿海旅行回家英语学习找一个女朋友学一门乐器将自己的创意实现并获得大量生产
访问:92次
排名:千里之外武汉大学工学部的食堂很垃圾,怎么办?_百度知道
武汉大学工学部的食堂很垃圾,怎么办?
但是又吃不好,如何是好。每天花了很多钱在吃饭上,人是铁,民以食为天,一顿不吃饿得慌,饭是钢,在工学部这边,但是这里的食堂太垃圾了,让人难以忍受。大家都知道,后勤集团只顾挣钱,根本不管学生死活我是一名武大学子
工学部离校门口比较远,东湖这边没什么吃的,所以出去吃比较远……
我有更好的答案
作为武大学长,我也是身有感触本部的食堂更垃圾!听说水院的已经不错了可以出去吃啊当然,还是习惯就好~~~~~
采纳率:50%
你到医学部来吧,吃几天就会发现自己原来身在福中不知福。
去外面吃啊!这么简单!!
就是...在外面吃点撒...
想当年,说的是“吃在武水”啊……我在工学部待了三年,感觉这边起码比本部的伙食要好,你就知足吧……而且,貌似也没有你说的那么不堪啊,那么多人都那样子过的……实在不行,去小观园吃吧,或者叫外卖……要不干脆搬出来
其他2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武汉大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汉大学工程管理硕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