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这个硬盘是固态机械双硬盘装系统的还是机械的?

固态硬盘跟机械硬盘哪个寿命长些?_图拉丁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83,733贴子:
固态硬盘跟机械硬盘哪个寿命长些?收藏
RT,每天疯狂P2P,谁先挂?
机械,固态出名短命,容量越小命越短
固态硬盘和SD卡寿命差不多
没有垂直记录技术的机械硬盘是最长寿的..一块02年的IDE
一块05年的IDE 西数80G没红没黄 .. 慢速扫没坏道..电脑一直在换 他们一直都是P2P下载介质的主力...
依照现在机械硬盘的质量水平,绝对跪的比固态硬盘早...HDD受制于震动、温湿度、电源质量等等因素太多太多,现在单盘数据容量大了以后稳定性也不如以前,容易出现逻辑坏道甚至屋里坏道...而SSD的主流大厂三星、浦科特以及镁光等等基本都能做到正常读写下理论寿命10年以上(原来看过一次对840P的256G版本的暴力持续读写测试,换算出来正常使用可以到16年好像...),只要主控等等没什么明显BUG存储颗粒是很安全的,受环境影响极小,所以寿命完全不是问题。
HDD下载得时候啪一踢机箱 好了坏道。。
前阵子一直用SSD下蓝光的路过。。。我觉得现在的HDD比SSD脆弱
SSD下刻光盘靠谱。。。。HDD刻了总有3-4个错误怎么办?80M大缓存区是指哪里的?
SSD理论寿命短啊 你见过多少人用SSD做下载?HDD感觉80G以前的最耐用 家里老迈拓20G到现在一点事没有
踢过好多次了新的大容量的反而容易挂
HDD修了又修
然后修了又修还能活。。。 你懂得。。
现在的HDD和以前的不一样了,从单碟500g时代开始,各种固件门。
疯狂挂载,买个2小硬盘,百八十的
现在HDD密度太大了,轻轻一划,几十GB的数据都挂了~
小容量机械硬盘还是很长寿的
我刚刚买的固态,暂时还没有发言权。过5年告诉你结果
是固态先挂,因为固态擦写次数就算1W次,但是容量是一个2T硬盘的1/10甚至1/20,假设一天24小时下载2T资料,硬盘就只是写了1次,而固态硬盘写了10~20次。至此:硬盘无故障工作时间算 5W小时,约为 5.7年
固态盘擦写次数完用时 1.3年~2.7年
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人怀疑SSD的寿命,我真的很无力。 你要说SSD的容价比低,那无可否认,你要说SSD跌价快不保值。从最近2,3年的趋势来看,确实如此。不过最近半年几家内存寡头限产后,价格还是很比较坚挺的。但怀疑SSD寿命的同学,可以细细睡了。别人云亦云,自己简单的那个计算器算算就知道这个结论有多么荒谬了。
到现在还有这么多人怀疑SSD的寿命,我真的很无力。 你要说SSD的容价比低,那无可否认,你要说SSD跌价快不保值。从最近2,3年的趋势来看,确实如此。不过最近半年几家内存寡头限产后,价格还是很比较坚挺的。但怀疑SSD寿命的同学,可以细细睡了。别人云亦云,自己简单的那个计算器算算就知道这个结论有多么荒谬了。840 TLC 120G暴力写入 最后3000多PE挂了
用固态下东西的是得有多恨固态
----  Inye tye-méla Náriël Faelivrin
建议:每天几百G上下就用机械硬盘——廉价。没什么数据交换就用SSD——快速。
p2p的话hdd先挂,因为要在写的时候不断读取,磁头不停在动,而ssd只有写入才会影响寿命,读取不消耗的。。。。
p2p 一个大点仓库盘足够了。
bt的话上SCSI啊,24小时挂都没问题,做好散热就可以
还是以前2g的耐用,这是谁挖的坟
虽然是坟,我想问slc的正牌固态还怕和机械硬盘比吗?
这个贴当时ssd的价格是多少呢?现在又降了多少呢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比较和SQLSERVER在两种硬盘上的性能差异
在看这篇文章之前可以先看一下下面的文章:
听说固态硬盘是高富帅的必备神器,本人为了提升工作效率和提高工作速度
这个月节衣缩食,终于也决定买了一块三星固态硬盘120G容量
这个固态硬盘拿在手里轻飘飘的, 好像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似的
废话少说,先上图
开机速度20秒左右
测试环境:Windows7,SQLSERVER2005个人开发者版 SP4
我这里用旧的硬盘希捷硬盘和新买的固态硬盘三星硬盘来比较
这次测试用到的测试软件:
ASSSDBenchmark_1.7_XiaZaiBa
HDTune 5.0
ATTO DiskBenchmark:
由于这篇文章:说首次安装不能用GHOST版Windows7来安装
那我只能上网下载装机版镜像,并刻录成光碟,经过一番折腾终于安装好操作系统和SQLSERVER了
网上有很多4KB对齐的文章,例如下面所说:
GHOST11.5版本之前的 Ghost 装 Win7 会导致已有对齐的分区不对齐
Ghost 能用吗?
能用,只是 Ghost 11.5 之前的版本会导致即使原有分区是对齐的,Ghost 后不对齐
11.5 及之后版本 只要镜像创建于对齐的分区,恢复后也是对齐的。如果你不清楚你所使用 Ghost 的版本请最好不要使用。
-------------------------------------------------------------------------------------------------
用鲁大师显示一下硬盘信息
关于性能问题:
由于是Windows7的系统,那么我的笔记本电脑瓶颈就在SATA2.0接口上
AHCI模式、TRIM指令、4KB对齐这些条件都没有问题
至于4KB这个对齐参数是不是可以达到性能最佳这个要看您的固态硬盘的闪存颗粒用的是哪一种
最好咨询一下卖家或者硬盘厂商,由于本人是固态硬盘的小白,为了装好系统尽快上班工作就不研究
这个参数了,直接设置为4KB
说明一下:这篇文章的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IOPS (Input/Output Operations Per Second),即每秒进行读写(I/O)操作的次数,多用于数据库等场合,衡量随机访问的性能。
存储端(例如硬盘,磁盘阵列)的IOPS性能和主机端的IO是不同的,IOPS是指存储每秒可接受多少次主机发出的访问,
主机的一次IO需要多次访问存储才可以完成。
例如,主机写入一个最小的数据块,也要经过&发送写入请求、写入数据、收到写入确认&等三个步骤,也就是3个存储端访问。
百度百科:
4KB对齐是什么?
大家知道Windows是以扇区为读写单位的,一个扇区默认就是4096BYTE(4KB),8个512字节
您们可以看到下面的测试软件,多数以4KB为单位
而固态硬盘是以页为读写单位的,为了兼容机械硬盘,硬盘厂商做了一些设置使兼容机械硬盘,而这个设置就是4KB对齐
但是不同的固态硬盘内存颗粒,不一定就是4KB大小就可以对齐的
因为本人对固态硬盘还是小白,不过原理应该就是这个o(&_&)o
HDTune 5.0
HDTUNE只测试了读取忘记了测试写入,不好意思啊各位!
ATTO Disk Benchmark
AS SSD Benchmark
由于希捷硬盘测试到中途突然停止了,没有办法继续测试,AS SSD Benchmark这部分我们只测试三星硬盘
而且在下面文章中也提到:机械硬盘在AS SSD和CDM软件下测试意义不大。
参考文章:
Seq:持续测试,AS SSD会先以16MB的尺寸为单位,持续向受测分区写入生成1个达到1GB大小的文件,
然后再以同样的单位尺寸读取这个,最后计算平均成绩而给出结果。测试一完毕,测试文件会立刻删除。
4K:随机单队列深度测试,测试软件会以512KB的单位尺寸生成1GB大小的测试文件,
然后在其地址范围(LBA)内进行随机4KB单位尺寸进行写入及读取测试,直到跑遍这个范围为止,最后同样计算平均成绩给出结果。
由于有生成步骤,本测试对硬盘会产生一共2GB的数据写入量。本测试完毕后,测试文件会暂时保留。
4K-64Thrd(64Thrd 64线程):随机64队列深度测试,软件则会生成64个16MB大小的测试文件(共计1GB),
然后同时以4KB的单位尺寸,同时在这64个文件中进行写入和读取测试,最后依然以平均成绩为结果。
本步骤也同样产生2GB的数据写入量。本测试一完毕,测试文件会立刻删除。
Acc.time(accurate精确的):数据存取时间测试,软件会以4KB为单位尺寸,随机读取全盘地址范围(LBA),
写入则以512B为单位尺寸,随机写入保留的1GB地址范围内,最后以平均成绩给出结果。
数据库读写比较
先创建数据库和表,使用下面脚本,我们随便建立一个堆表
1 --测试脚本
2 USE master
4 CREATE DATABASE testdisk
6 USE testdisk
8 --建立堆表
9 CREATE TABLE testdisktable(id INT ,NAME VARCHAR(5000))
测试插入数据(10000条记录)
1 --测试插入
2 DBCC DROPCLEANBUFFERS
3 DBCC FREEPROCCACHE
4 DBCC freesystemcache('ALL')
8 DECLARE @i INT
9 SET @i = 1
10 WHILE ( @i & 10000 )
INTO [dbo].[testdisktable] ( [id], [name] )
( @i, REPLICATE('s', 3000) )
SET @i = @i + 1
16 CHECKPOINT
(22:44:35.540)& -& (22:44:17.583)=大概18秒
两个时刻相减大概18秒
测试读取数据(10000条记录)
1 --测试读取
2 DBCC DROPCLEANBUFFERS
3 DBCC FREEPROCCACHE
4 DBCC freesystemcache('ALL')
6 SET STATISTICS IO ON
7 SET STATISTICS TIME ON
testdisktable
11 SET STATISTICS IO OFF
12 SET STATISTICS TIME OFF
1 DBCC 执行完毕。如果 DBCC 输出了错误信息,请与系统管理员联系。
2 DBCC 执行完毕。如果 DBCC 输出了错误信息,请与系统管理员联系。
3 DBCC 执行完毕。如果 DBCC 输出了错误信息,请与系统管理员联系。
4 SQL Server 分析和编译时间:
CPU 时间 = 0 毫秒,占用时间 = 102 毫秒。
7 (9999 行受影响)
8 表 'testdisktable'。扫描计数 1,逻辑读取 5004 次,物理读取 0 次,预读 5004 次,lob 逻辑读取 0 次,lob 物理读取 0 次,lob 预读 0 次。
10 SQL Server 执行时间:
CPU 时间 = 78 毫秒,占用时间 = 1108 毫秒。
13 SQL Server 执行时间:
CPU 时间 = 0 毫秒,占用时间 = 0 毫秒。
Logical reads:包含该语句从内存数据缓冲区中访问的页数和从物理磁盘读取的页数
---------------------------------------------------------------------------------------------------------
测试插入数据(10000条记录)
1 --测试插入
2 DBCC DROPCLEANBUFFERS
3 DBCC FREEPROCCACHE
4 DBCC freesystemcache('ALL')
8 DECLARE @i INT
9 SET @i = 1
10 WHILE ( @i & 10000 )
INTO [dbo].[testdisktable] ( [id], [name] )
( @i, REPLICATE('s', 3000) )
SET @i = @i + 1
16 CHECKPOINT
&(12:50:04.847) - (12:50:02.150)& =2秒多一点
两个时刻相减大概2秒多一点
测试读取数据(10000条记录)
1 --测试读取
2 DBCC DROPCLEANBUFFERS
3 DBCC FREEPROCCACHE
4 DBCC freesystemcache('ALL')
6 SET STATISTICS IO ON
7 SET STATISTICS TIME ON
testdisktable
11 SET STATISTICS IO OFF
12 SET STATISTICS TIME OFF
1 DBCC 执行完毕。如果 DBCC 输出了错误信息,请与系统管理员联系。
2 DBCC 执行完毕。如果 DBCC 输出了错误信息,请与系统管理员联系。
3 DBCC 执行完毕。如果 DBCC 输出了错误信息,请与系统管理员联系。
4 SQL Server 分析和编译时间:
CPU 时间 = 0 毫秒,占用时间 = 5 毫秒。
7 (9999 行受影响)
8 表 'testdisktable'。扫描计数 1,逻辑读取 5004 次,物理读取 0 次,预读 5028 次,lob 逻辑读取 0 次,lob 物理读取 0 次,lob 预读 0 次。
10 SQL Server 执行时间:
CPU 时间 = 125 毫秒,占用时间 = 651 毫秒。
13 SQL Server 执行时间:
CPU 时间 = 0 毫秒,占用时间 = 0 毫秒。
这两个硬盘的时间差异比较就是执行时间的差异比较和分析编译时间的差异比较
因为IO(读取数据页)无论是固态硬盘还是机械硬盘都是需要做的
但是分析编译时间和执行时间不一样
分析编译期间SQLSERVER需要编译中间代码,这个过程也是需要读取磁盘文件的
执行时间里包括从磁盘里读取数据,因为机械硬盘有寻道时间而固态硬盘没有
详细的大家可以看一下我这篇文章:
上面的测试结果有积极的参考意义,如果本人的笔记本电脑接口是原生SATA3.0的速度肯定会更快
打开网页的时候也很快,因为浏览器需要将cookies、缓存文件、图片下载到本地然后显示
自从换了SSD之后多年的老问题解决了,健步如飞了~
小贴士:三星固态硬盘在淘宝天猫买的不用600块,还包邮,卖家对我这种小白的态度也很好
&&&&&&&&&&& 有很多地方不明白也耐心教导o(&_&)o
如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拍砖o(&_&)o
阅读(...) 评论()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机械硬盘与固态硬盘谁更安全?
  要讨论机械硬盘(简称” HDD”)和(简称””)谁更安全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各自的原理。
    首先机械硬盘是采用磁介质进行数据存储的。在硬盘的盘片表面都涂有磁性介质,这些磁性介质被划分成磁道,在每个磁道上就好像有无数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铁,它们分别代表着0和1的状态。当这些小磁铁受到来自磁头的磁力影响时,其排列的方向会随之改变。利用磁头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铁的方向,使每个小磁铁用来存储数据。
    而固态硬盘SSD中,在存储单元晶体管的栅(Gate)中,注入不同数量的电子,通过改变栅的导电性能,来改变晶体管的导通效果,从而实现对不同状态的记录和识别。在SLC架构中,栅中的电子数目多与少,带来的只有两种导通状态,对应读出的数据就只有0/1;MLC架构中,栅中电子数目不同时,可以读出多种状态,能够对应出00/01/10/11等不同数据。
    从各自的存储原理上我们不难看出两者的差别。然而硬盘的数据安全的决定因素又是什么呢?
    首先在硬盘损坏方面。SDD由于没有传统的磁头之类的机械结构,使其不会发生机械故障,虽然固态硬盘不惧机械故障,但是固态硬盘却害怕高压电流。因为电流损坏电路可能直接让数据无法挽回。而HDD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机械故障概率会逐渐增加。此外SDD由于其结构原因导致对震动、磁场、碰撞不敏感。而大的震动、磁场、碰撞都有可能对机械硬盘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威胁其存储的数据安全。但是,机械硬盘损坏后修复其数据的概率是远大于固态硬盘的。
    然后是其寿命。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是有写入寿命限制,且一旦损坏,整个SSD的数据都将丢失。而机械硬盘原则上是没有写入寿命限制。因此从结构上来看,SSD更安全。
    存储安全方面。硬盘读写过程中NAND闪存的存储块不能被直接覆盖重写,只能重新写入先前被擦除的块中。如果一个软件加密程序对已经存在于SSD上的数据进行加密,那些原始的、看上去已经被覆盖掉的原始数据实际上并没有被覆盖,它们依然可以被读取,从而造成信息泄漏。而HDD可以直接覆盖掉指定的扇区,因而不存在这个问题。
    与传统的硬盘驱动器相比,驱动器可能会提供更好的数据安全性。但也不是绝对的,因为一般固态硬盘不容易出现故障,但是一旦发生故障数据就很容易不安全,而且很难恢复。我们应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和需要来做出选择。同时在日常使用过程中,如果硬盘存有重要数据,就可以通过效率源数据安全中心(注:效率源科技开发的一款专门针对保障数据安全的软件。)来时时检测硬盘健康状况来预防数据丢失,保障数据安全。
    硬盘自带的S.M.A.R.T表就是对时时检测的工具,其全称为“Self-Monitoring Analysis and Reporting Technology”,即“自我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支持S.M.A.R.T技术的硬盘可以通过硬盘上的监测指令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磁头、盘片、马达、电路的运行情况、历史记录及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安全值范围以外的情况时,就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
相关文章:
[ 责任编辑:杨瑗嘉 ]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级SaaS的创…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用最简单的方法让你电脑提速
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混合硬盘”使用注意
用最简单的方法让你电脑提速
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混合硬盘”使用注意
开机提速篇随着安装的软件越来越多,开机启动项也随之越来越多,开机速度也越来越慢。不想白白耗费那么多等待时间?来加快电脑的开机速度吧!&1.优化开机启动项加载系统后直到成功加载桌面开始使用电脑,这其中影响开机速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自启动项,因此要提高开机速度,我们就要根据自己需要对开机项目进行优化。同上进入系统后启动配置实用程序,切换到“启动”标签(Windows 8用户该组件转移到任务管理器中),然后按自己需要勾选不需要启动的项目即可。使用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取消不必要的开机加载项不过使用系统配置实用程序只能对常规的启动项进行调整,除了这些外系统里还隐藏了很多启动项,比如不必要的驱动、系统右键菜单插件、通过系统任务计划运行的程序等。如果经过上述优化后电脑的启动速度仍然很慢,我们可以使用Autoruns(下载地址:)对系统所有启动项进行优化。启动程序后单击“选项→过滤选项”,勾选“隐藏微软项目”,接着单击“刷新”,待程序扫描完系统所有自启动项后,依次对“IE浏览器”、“边栏工具”、“资源管理器”下所有启动项目进行检查,删除所有不必要的启动项一般即可大大加快系统启动速度。使用Autoruns对系统所有启动项目进行全面优化&2.简化自检和菜单加载电脑从按下电源直到开始加载系统,这之前涉及到了电脑自检、开机菜单加载,因此要加快进入系统的速度,我们就要对上述两个项目进行优化。提高电脑自检速度主要是对BIOS里的各项硬件设置进行优化。比如现在很多品牌机开机都会出现LOGO;使用默认BIOS设置,则通电后都会对内存、硬盘进行检测(一些电脑在死机后也会动调用默认设置,从而导致对软驱的检测,需要按F1才能跳过)。如果你的电脑在自检后出现上述现象,我们就可以进入BIOS设置进行优化,具体设置参考自己主板说明进入设置即可。以技嘉主板UEFI设置为例,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后切换到“BIOS功能”,然后将“显示开机画面”选项设置为“关闭”即可屏蔽开机LOGO的出现,其他设置类似。在BIOS中关闭开机画面以提高自检速度开机菜单加载优化则主要针对双系统的多启动菜单进行优化,比如对于Windows 7+Windows 8用户,双系统等待时间是30S,并且默认使用Windows8图形化启动菜单,而且如果默认启动是Windows 8,那么选择Windows 7后需要重启一次才能进入系统引导。现在我们可以缩短等待时间,并且使用传统字符画面以提高启动速度。进入任意一个系统点击“运行”,输入“Msconfig”启动配置实用程序,切换到“引导”标签,按提示将超时时间改为5秒,并将自己最常用的系统设置为默认启动即可。使用系统配置实用程序更改默认等待时间继续以管理员身份启动命令提示符,按提示输入启动命令提示符后输入“BCDEDIT /SET {Current} BootMenuPolicy Legacy”( 如果要恢复原来图形化界面,则输入“BCDEDIT /SET {Current} BootMenuPolicy Standard”),重启后即可使用黑底白字字符样式,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启动速度,而且无论设置哪个系统是默认系统都可以在选择后立刻开始加载。&3.优化固态硬盘工作模式前面提到了各种系统优化以提高开机速度,要加快开机速度的终极大招,那就非升级SSD莫属了。只是不少用户反映,平台上安装了SSD,但是开机速度的提升并不明显啊。其实平台升级SSD之后,也是需要优化的。加装了SSD开机速度还是不快,首先应该查看SSD的连接是否正确,别是是连接的接口这很重要。现在主流的SSD采用的都是SATA6Gbps接口,不排除部分较老的主板上SATA3Gbps和SATA 6Gbps并存的情况。我们知道SATA 3Gbps的最大理论传输速度是300MB/s,必然会成为瓶颈,造成SSD性能极大的浪费,开机速度自然也快不了。对于只有SATA 3Gbps接口的老主板,要想发挥出SSD的全部性能,只有升级平台一个途径了。即便是Z77这样主板上,依然是SATA 3Gbps和SATA 6Gbps接口并存,一不小心插错了,SSD的性能可就难以发挥出来了&其次,硬盘的工作模式对于SSD性能的发挥也起到很大的作用。老旧的IDE模式已经无法满足SSD的强劲性能需求。因此在SSD上安装系统之前,一定要现在BIOS的SATA设置中将磁盘读写模式修改为AHCI即可。如果你已经在IDE模式下安装了系统,要切换成AHCI模式之前要提前安装AHCI驱动,否则电脑重启时百分之百会蓝屏的哦。最后,如果要保证在一个较长时间之内开机速度不变慢,除了做好系统优化之外,最关键的还是让SSD性能不出现显著地降低。除了前面提到的设置为AHCI模式之外,还要开启NCQ(Native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功能,也能延长SSD寿命。一般来说,SATA接口SSD都支持NCQ功能,可以安装IntelRapid Storage Technology(简称RST)驱动,然后通过驱动附带的工具来开启NCQ或者检查是否已经开启了NCQ功能。接下来还可以使用各SSD品牌的优化工具,例如在闪迪的SSD Dashboard软件中,不仅能对SSD的健康进行监控,还可以进行自动Trim等操作,轻松实现对SSD的性能优化。&系统提速篇除了开机速度,系统速度变慢同样令人抓狂。是时候给“龟速”的系统减轻包袱,轻松奔跑了。&1.清理系统垃圾大家知道如果分区(特别是系统分区)可用空间充足,这样可以为系统读取和加载提速。但是电脑使用长了以后,系统会留下大量的垃圾文件,它们的存在不仅拖慢系统运行速度,而且占用我们宝贵的硬盘空间。垃圾文件的清理可以借助Cclean(下载地址:http://suo.im/29rgz)进行清理。启动程序后切换到“清洁器”,然后按提示勾选组要检测垃圾文件的组件,点击“分析”,这样Cclean会将本机所有垃圾文件全部分析出来,只要点击“运行清洁器”即可将这些垃圾文件全部删除。使用Cclean分析并清除垃圾文件&2.优化硬盘读写速度硬盘是存储整个操作系统的载体,它的性能和读写速度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因此我们需要对硬盘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以提高读写速度。首先需要定期对磁盘进行整理,使用系统自带的组件即可。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系统工具→磁盘碎片整理程序”,打开程序后点击“配置计划”,然后按自己的需要设置整理的计划(一般每月1次即可)。设置定时整理磁盘碎片其次可以对硬盘进行4KB对齐以提高读写速度。可以到http://suo.im/cy170下载“AlignmentTool”。程序运行可以看到左侧是你的硬盘,而右侧,则是说明,如果显示绿色,则是已经对齐4K,而显示黄色,则是可以对齐4K,但未对齐,而粉红色的,则是不支持高级格式化。点击下面的“AlignPartitons”会弹出一个简短的对齐进程窗口,完成后点击“Restart Align”,电脑会自动重启。重启后会跳转到DOS下进行对齐,对齐完成后自动重启。进入系统以看到,分区的图标已经变成了绿色,而后面有一个Succeeded成功的标识,则表明硬盘的4K就对齐了。使用Alignment Tool对硬盘进行4K无损对齐&3.精简系统服务系统服务是在后台运行的各种进程,一些不必要的服务会占用大量的系统资源,从而拖慢系统运行速度。因为Windows只是针对大部分用户进行系统服务配置,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对其进行优化。服务的优化可以借助“Windows系统服务优化和终结者”(下载地址),它使用向导的方式对服务进行优化,我们只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即可。比如很多家庭用户都没有使用打印机,那么就可以在向导中选择“否”,这样系统Print Spooler服务会被终止,其他服务优化类似。使用向导方式对系统服务进行优化&&上网提速篇上网久了,速度一样会变慢。给浏览器做个大扫除吧!&1.清理浏览器插件IE是很多朋友使用的浏览器,但是现在很多软件安装后都会在其中添加插件,插件多了以后会严重拖慢IE的浏览速度。对于浏览器插件的管理可以借助前面介绍的Autoruns进行管理。启动Autoruns后单击“选项”,勾选“验证数字签名”和“隐藏已签证的微软自启动项目”,单击“刷新”,待程序扫描完系统所有自启动项后单击“IE浏览器”,可以看到IE所有的自启动项,在Autoruns窗口依次右击然后选择“删除”,同时根据映像路径的提示删除所有不需要的流氓插件即可。使用Autoruns清除不必要的浏览器插件&2.换用更快的浏览器IE浏览器运行效率一直让人诟病,如果想要提高上网速度,我们还可以使用其他核心的浏览器。比如可以使用360极速浏览器,它使用的是Chrome37内核,它拥有比IE内核浏览器更快的浏览速度。经过测试,我们发现网页打开速度提高67%。360极速浏览器有更快的浏览速度&3.屏蔽网页小广告网页广告也是影响上网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家可以使用专业屏蔽工具加快浏览速度。比如搜狗浏览器用户可以使用ABP屏蔽大部分网页广告,其他浏览器用户则可以使用Adsafe,它可以有效拦截各种网页广告。Adsafe可以有效拦截各类广告&&4.自定义网卡IP地址对于ADSL用户都知道,每次我们进入系统桌面都会假死一会。其中的原因是由于本机网卡没有指定IP地址,这样每次进入桌面后系统会自动为网卡分配一个IP地址,导致桌面暂时假死。对于大部分开机就要上网的用户,我们可以手动为网卡指定一个IP地址即可。打开任务托盘本地连接图标,然后点击“详细信息”,在打开的窗口记住当前系统的IPV4地址、子网掩码和默认网关、DNS服务器等信息。接着打开“本地连接”,在打开的窗口点击“属性”,接着继续在打开的窗口选择“Internet协议版本4”,然后在“此连接使用下面项目”下双击“Internet协议(TCP/IP)版本4”。最后在弹出的属性窗口中选择“使用下面的IP地址”,依次在IP地址栏、子网掩码、默认网关、DNS服务器输入上图获得的地址信息即可。手动为网卡分配IP地址、网关等信息以加快上网速度小提示:每个ISP服务商都有默认的DNS服务器,访问DNS服务器的快慢,直接影响网址的解析速度。我们可以到下载“彗星DNS优化器”,启动程序后,单击“操作→一键完成(推荐)”。这样程序会自动将测试最快的DNS写入网络连接里的设置。“混合”玩另类:固态硬盘+机械硬盘套装推荐 14:34:30类型:原创来源:电脑报报纸编辑:作者:【电脑报在线】固态硬盘以其出色的读写性能征服了很多用户,不少追求系统高速响应和游戏快速加载的用户都用上了固态硬盘。不过,固态硬盘快是快了,但大容量固态硬盘实在太昂贵,买一块2TB机械硬盘的钱只够买一块128GB的固态硬盘,为了平衡系统读写性能和系统的存储容量,很多用户都选择了一块固态硬盘加一块机械硬盘的搭配。  固态硬盘以其出色的读写性能征服了很多用户,不少追求系统高速响应和游戏快速加载的用户都用上了固态硬盘。不过,固态硬盘快是快了,但大容量固态硬盘实在太昂贵,买一块2TB机械硬盘的钱只够买一块128GB的固态硬盘,为了平衡系统读写性能和系统的存储容量,很多用户都选择了一块固态硬盘加一块机械硬盘的搭配。“混合硬盘”使用注意  同时选择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的用户越来越多,但这种由用户自行拼凑的“混合硬盘”应该如何搭配呢。笔者的建议是固态硬盘不分区,安装操作系统的大型应用软件或游戏,机械硬盘存储文本、视频等相对重要的资料和数据,这样既保证了电脑启动和大型软件、游戏的快速响应,又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从读写性能上来说,固态硬盘确实高出机械硬盘一大截,尤其是现在日渐主流的120GB(128GB)以上的固态硬盘。不过从使用上来说,固态硬盘确实有很多和机械硬盘不同的地方,比如关闭系统恢复、关闭磁盘索引、关闭磁盘整理计划、开启Trim等等,这些应用大家需要在使用前进行了解。  除此之外,“混合硬盘”中的固态硬盘还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如果操作系统安装在固态硬盘上,那么系统会频繁往临时文件夹写入大量零碎文件,长此以往必将导致固态硬盘性能下降,因此最好将临时文件夹设定在机械硬盘上;由于固态硬盘存放数据的原理和机械硬盘不同,因此一旦固态硬盘损坏,就很难像机械硬盘那样通过更换电路板或取出盘片的方式挽救数据,所以最好不要将重要数据存放在固态硬盘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还有开启Trim后,删除文件后,系统会自动将原来存放文件的数据块清除掉,也就导致固态硬盘上被删除的文件很难恢复,所以尽可能不要误删除有用的文件,或者准备删除时先移动到机械硬盘上。闪迪至尊高速128GB+希捷2TB ST参考价格:599元+579元适合人群:游戏玩家和发烧级用户  闪迪至尊高速系列固态硬盘的性能一向不错,这款128GB的当然也不例外,顺序读写最高速度超过280MB/s,确实能让系统的磁盘性能有一个飞跃。用于搭配这款固态硬盘的是7200转/分的希捷2TB ST,性能主流,容量也够大,存放其他程序和资料既不会明显拖慢系统的运行速度,又同时提高了数据的安全性。这种搭配整体磁盘性能足够出色,适合游戏玩家和发烧级用户。  威刚SP600 128G+西部数据绿盘 2TB参考价格:499元+569元适合人群:普通游戏玩家和长时间下载的用户  威刚SP600 128G是一款面向入门级市场的固态硬盘,价格相对便宜,但性能并不差,顺序读取最高速度超过400MB/s,不过顺序写入速度稍差,只有150MB/s,但也算是相当不错的了。用于搭配这款固态硬盘的是西部数据绿盘2TB,绿盘的转速为5400转/分,虽然性能没那么出色,但更节能、更静音、发热量更低,故障几率也会更低一些。这种搭配,系统性能同样出色,磁盘更适合长时间工作,适合普通游戏玩家和长时间下载的用户。
发表评论: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态硬盘 机械硬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