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地理位置信息科学属于哪个系

贺缠生_百度百科
贺缠生,兰州大学教授、博导。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兼特聘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和环境生态研究中心国际团队队员。任《》, 《》, 《寒旱地区科学》, 《》等杂志编委:。 列入世界名人榜 , 科学与工程名人榜。
贺缠生简介
贺缠生,男, 1958年12月生,博士,兰州大学教授、博导。
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获资源管理博士学位,“”特聘教授,兼特聘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和环境生态研究中心国际团队队员。
贺缠生研究方向
(1)流域(区域)尺度水文过程与规律研究、水文与水资源模型研制, 时空分布、演化及可持续发展;
(2)非点源模型开发与应用;
(3)农业灌溉及保护;
(4)中美水资源政策比较分析。
贺缠生学习教育经历
1985年获西北农业大学和自然资源管理硕士学位
1992年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获资源管理博士学位,辅修系统科学.
4.8任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客座助理教授(Visiting Asst. Prof),
5.7,任美国圣客劳德州立大学(St. Cloud State University)地理系助理教授,
1995年起,在美国西密西根大学(Western Michigan University)地理系任助理教授和副教授,
2005年起为美国地理系教授。
2011年始,以“”特聘教授引进到兰州大学,组建和成立“旱区流域科学与研究中心”。兼特聘研究员, 上海交通大学客座教授,和环境生态研究中心国际团队队员。
曾任兰州大学翠英讲席教授,美国环境保护署研究项目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水资源专业委员会主任()、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司库 (),美国地理学家协会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International Geographical Union Commission for Water Sustainability)、美国水资源协会委员(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美国科学发展协会会员(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国际科学技术工程委员会成员(World Academ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中美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海外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理事 () 等.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NSF)、、美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办公室、、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委,以及比利时、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科技机构评委。
获富布莱特高级专家奖 (2009), 中国科学院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国际合作研究成就奖 (2009),文理学院研究创造学术成就奖(2007); Phi Kappa Phi荣誉学会会员(2004);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国家海洋气象管理局高级研究员奖(NOAA)高级研究员();中国海外学者回国研究奖学金(1997); 密西根州立大学国际领袖计划奖 (1992), 美国协会最佳学生论文竞赛奖(1991)[2]
任以下杂志编委: 《》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English edition,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English edition,, China, Springer, SCI 收录刊物), 《寒旱地区科学》(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glish editio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Resources Science,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为20多个国际杂志审稿.
2005年被中国科学院聘为”海外知名”学者。 列入世界名人榜 (Marquis Who‘s Who 55th-58th edition), 科学与工程名人榜(Who’s Who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贺缠生兼职状况
任《》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English edition,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English edition,, China, Springer, SCI 收录刊物), 《寒旱地区科学》(Sciences in Cold and Arid Regions (English edition,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 (Resources Science,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为20多个国际杂志审稿.
贺缠生科研状况
贺缠生发表论文概况
在国际主流期刊Journal of Hydrology, Environmental Modeling & Software, Journal of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Geographical Analysis,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等发表论文80多篇。
贺缠生研究成果
长期以来致力于流域(区域)尺度水文过程与规律研究、时空分布、演化及可持续发展、水文与水资源模型研制、非点源模型开发与应用、农业灌溉及保护、中美水资源政策比较分析等。力求回答的科学问题包括:1)在背景下有限的水资源能否满足一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2)所导致的土地利用变化如何影响水资源的时空分布?3)如何把遥感、GIS、计算机模拟、和水资源管理相结合以支持?
主要学术贡献包括:
(1)提出了流域尺度水资源分析的新概念、新方法和和管理模式:于20世纪九十年代早期在国际上提出了综合利用遥感、GIS、作物生长模型和就土地利用/植被变化对区域和景观尺度生态水文过程的分析途径与方法,对地表环境(包括地面温度、净辐射、)、地表径流、、养分传输等过程、机制和迁移规律作了深入研究;建立了以流域为基础的集自然、生态和于一体的管理模式;2008年在国际水文界与同事首次提出“水文资源域”的概念与研究方法,在国际水文界产生积极影响。利用模拟、遥感和实时分析模拟、预测和流域过程以及水资源及污染物的传播与时空分布,并将这一新理念与方法成功应用于美国地区水文水资源预测与管理。
(2)提出了流域尺度点源和的系统分析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流域是水文水资源分析的基本系统和单元,必须采用系统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点源和非点源污染物在流域系统中的产生、传输和沉积过程和规律的重要学术观点; 开发了基于ArcView 界面的农业模型(AVNPSM)与技术,已在12个国家46个部门得到应用与好评;与美国海洋气象管理局(NOAA)环境研究实验室合作研究、开发出大流域分布式水文水质模型(DLBRM),已经在40多个流域,中国西北黑河流域和其它国家得到成功应用;于九十年代将国际前沿理论和方法最先系统地介绍到中国,1998年发表的《非点源污染的管理与控制》被引用370多次,在学术界产生较大影响。
(3)提出了兼顾生态保护及粮食生产的农业灌溉理论与分析模式:于九十年代提出了农业灌溉需首先满足流域河流,且将此方法应用于美国五大湖农业灌溉研究与管理中;将运筹学等系统科学分析方法应用于流域农业灌溉,提出了满足兼顾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和生态保护协调发展的管理政策与模式;2004年以来,与中国科学院和兰州大学合作,应用系统科学分析方法和,就干旱内陆流域生态水文过程和旱区利用等关键问题开展研究,将DLBRM模型成功应用到黑河流域,构建了山区-绿洲-荒漠的自然-人工-水资源量化体系,为促进严重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复合体系的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科学数据支撑。
贺缠生在研项目
(1) 合作研究, 科技部973 项目“对西北干旱区影响机理与水资源安全研究” 子课题 “气候变化对西北干旱区水循环过程的影响”(),2.8.
(2)美方主持人,“中美生态系统服务区域集成方法合作研究计划”,
1.12,中科院国际合作重点项目;
(3)主持人,“通过流域内水资源分配与解决问题”,9.12,西密西根大学地理系Milton E. & Ruth M. Scherer基金会;
(4)主持人,“以点源和面源为基础建立美国流域分布式水文水质模型”,8.8,NOAA大湖预测;
(5)合作主持人,发展应对管理模式-揭示多重海岸生态系统影响, 2.6,NOAA海岸海洋研究中心;
(6)主持人,“美国五大湖流域空间分布式水文水质模型开发”, 7.8,NOAA五大湖生态系统预测;
(7)合作主持人,“缺氧原因、结果及潜在解决方案预测”, 1.7,NOAA海岸海洋计划 ;
(8)中国科学院寒旱所国际团队队员,“黑河流域地表过程基础研究”,8.12,中国科学院。
贺缠生代表性论文
He, C. and T.E. Croley. 2010. Hydrological Resource Sheds and the U.S. Great Lakes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 1(1):25-30.
DeMarchi, Carlo, Fei Xing, Thomas E. Croley II, Chansheng He, Yaping Wang. 2011. Application of a Distributed Large Basin Runoff Model to Lake Erie: Model Calibration and Analysis of Parameter Spatial Variation. J.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SCI), 16((3):193-202 (DOI: 10.1061/(ASCE) HE.00304).
Liu, Lei, Y. Luo, C. He, J. Lai, and X. Li. 2010. Role of the Dual Functional Canals in Improving Water Use Efficiency in the Irrigation Districts along the Lower Yellow River, China. Journal of Hydrology (SCI) Vol. 391( 1-2):157-174) .
He, C., X. He, and L. Fu. 2010. China’s South-to-North Water Transfer Project: Is It Needed? Geography Compass 4/9: , 10.1111/j.10.00375.x.
Wang, Xili, L. Fu, and C. He. 2010. Applying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to Water Quality Modeling by Remote Sensing Dat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mote Sensing (SCI) (in press).
He, C. and C. DeMarchi. 2010. Modeling Spatial Distributions of Point and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ings in the Great Lakes Watershed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1):24-30.
Fu, B., Yafeng Wang, Yihe Lu, C. He, Liding Chen, and Chenjun Song. 2009. The effects of land-use combinations on soil erosion: a case study in the Loess. Plateau of China . Progress in Physical Geography (SCI) 33 (6): 793-804.
He, C., C. DeMarchi, T. E. Croley, Q. Feng, and T. Hunter. 2009. Modeling the Hydrology of the Heihe Watershed in Northwestern China. Journal of Glaciology and Geocryology, Vol.31 (3):410-421.
贺晓英, 贺缠生. 2008. 北美五大湖保护管理对发展之启示. 生态学报. 28(12):.
Luo,Y., C. He,
M. Sophocleous, Z. Yin, and H. Ren. 2008. Assessment of Crop Growth and Soil Water Modules in SWAT2000 Using Extensive Field Experiment Data in the Irrigation Distric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Journal of Hydrology (SCI) (352):139-156.
Croley, T. E., II, D. F. Raikow, C. He, and J. F. Atkinson, 2008. Hydrological Resource Sheds.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SCI) Vol.13 (9):873-885.
He, C. and T.E. Croley II. 2007. Application of a Distributed Large Basin Runoff Model in the Great Lakes Basin. Control Engineering Practice (SCI)Vol. 15 (8): .
Croley, T.E. II. and C. He, 2006. Watershed Surface and Subsurface Spatial Intraflows.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SCI) Vol.11 (1):12-20.
贺缠生, , . 2005. 美国西部发展对中国西部大开发的启示. 资源科学. 27 (6): 188-193.
He, C. S. Cheng, and Y. Luo. 2005. Desiccation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South Water Northward Diversion Project. Water International (SCI) Vol. 30 (2):261-268.
Croley, T.E.II.and C.He. 2005. Distributed-Parameter Large Basin Runoff Model I: Mode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SCI) Vol. 10 (3):173-181.
Croley, T.E. II., C. He, and D.H. Lee. 2005. Distributed-Parameter Large Basin Runoff Model II: Application. 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 (SCI) Vol. 10 (3):182-191.
贺缠生专著专辑
Bao, S., H. Lin, Q. Zhang, P. Gong, W. Ji, J. Qi, C. He, B. Xu, R. Yi, C. Chen, F. Kung, H. Qi, and Y. Liu. 2008.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Lakes. Final Report of the Greater Poyang Lake Eco-Economic District Key Project to Jiangxi Provincial Government (in Chinese), 216 p.
Croley, T. E., II, C. He, J. F. Atkinson, and D. F. Raikow, 2007. Resource Shed Definitions and
Computations. NOAA Technical Memorandum GLERL-141, Great Lake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aboratory, Ann Arbor, Michigan, 43pp.
贺缠生书中章节
He, C., C. DeMarchi, W. Tao, and T.H. Johengen. 2011. Modeling Distribution of Point and Nonpoint Sources Pollution Loadings in The Saginaw Bay Watersheds, Michigan. In: Lawrence, P. edited book: Urban GIS and Water Resources. Wiley and Son Co.
Croley II, T.E. and C. He. 2008. Ch.9. Spatially Distributed Watershed Model of Water and
Materials Runoff. In: Ji, W. (ed). Wetland and Water Resource Modeling and Assessment: A Watershed Perspective. CRC Press, New York, p.99-112.
He, C. and T.E. Croley II. 2008. Ch.10. Estimat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Loadings in the Great Lakes Watersheds. In: Ji, W. (ed). Wetland and Water Resource Modeling and Assessment: A Watershed Perspective. CRC Press, New York, p.115-127.
He, C., S. Cheng, and Y. Luo. 2007. Water Diversions and China’s Water Shortage Crisis. In Robinson, P.J., T. Jones and M-K Woo (eds). Managing Water Resources in a Changing Physic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IGU Home of Geography Publication Series, Società Geografica Italiana, Rome. Pp. 89-102 .
He, C. and T.E. Croley II. 2007. Integration of GIS and Visualization for Distributed Large Basin Runoff Modeling of the Great Lakes Watersheds. In: Scarpati and Jones (eds). Environmental Change and Rational Water Use. Orientación Gráfica Editora S.R.L., Buenos Aires, Argentina, pp. 247-260.&&各县(区)科技局、工业信息化和科技局,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公益机构,有关单位:
&|_根栏目&|_通知公告&|_科技动态&|_县市区动态&|_政务频道&|_信息公开&|&|_年度工作总结&|&|_规划计划&|&|_行政执法&|&|_财政预决算&|&|_应急管理&|&|_人事任免&|&|_其他服务事项&|&|_办事服务&|_联系方式&|_相关下载&|_科技要闻(已关闭)&|_制度建设&|_知识产权&|_精神文明
商丘科技动态
主办:商丘市科学技术局
版权所有:www. 联系方式:
地址:河南省商丘市市政府院内10楼 网站备案号:豫ICP备号谁有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新生交流_商丘师范学院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38,348贴子:
谁有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新生交流收藏
谁有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新生交流群吗?
CGWANG原画培训 「零基础全额退费保障」,原画名企委托培训,高薪工作不是梦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专业介绍
当前位置: >>
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专业介绍 (1)
18:41:29&&来源:&&浏览次数:2&&文字大小:【】【】【】
赞助商链接
& 环境与规划学院 环境与规划学院现有专兼职教师42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4人,博士、硕士39人。多名教师荣获“河南省优秀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百名一线技术英杰”、“商丘市拔尖人才”、“商丘师范学院教学名师”等称号。该院设有4个学系,15个实验、实训室。地理科学专业为河南省特色专业、河南省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人文地理学为河南省重点学科,环境与规划实验教学中心为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遥感与地理空间信息工程中心、自然灾害预警与防控研究中心为校级科研平台。 测绘工程(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测绘基础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事国家基础测绘建设、城市和工程建设、矿产资源勘察与开发、国土资源调查与管理等测量工程、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实施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测量学、工程测量学、控制测量学、摄影测量学、GPS原理与应用、数字测土原理、测量平差、矿山测量、海洋测量等。主要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和专业集中实习等。 城乡规划(非师范类,五年制本科)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城市规划、城市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管理、决策咨询、房地产开发等部门从事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生态规划、景观规划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城市规划原理、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中外城市建设史、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生态与城市环境、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等。主要实践环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以及专业集中实习等。 地理信息科学(非师范类,四年制本科)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地理学基础知识,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能在科研、教学、企事业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的研究、教学、开发和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科技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地理信息系统理论与应用、遥感科学与技术、地理学、地图学、空间数据库、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 招生咨询电话:
了解更多商丘师范学院环境与规划学院高考招生最新信息 请点击:
  更多内容请继续关注
本文引用地址:&
     
学校每日介绍——
注:由于相关情况不断变化,本网站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请以官方机构发布为准!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
赞助商链接
赞助商链接
&版权所有&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理科学属于哪个学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