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一中录取分数线到新体育场多远

安徽省太和一中 安徽太和一中_安徽太和一中
安徽太和一中教学楼2003年,太和一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高中验收。在上级领导的经常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体一中人齐心协力,继往开来,先后多次获得荣誉:阜阳市文明单位,阜阳市教育系统综合评比先进单位,阜阳市花园式学校,阜阳市平安校园(太和县唯一);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五四红旗团委”,省“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省电化教育一类达标学校,省“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教育部团中央组织的“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组织奖,学校“春蕾读书俱乐部”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先进读书俱乐部”,全国中学科学教育理事会常务理事学校。 大沙河畔,细阳古城,美丽的太和一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耀立在绿树红花丛中。55年的风霜雨雪,55年的辛勤努力,55年的磨砺洗礼,经过几代一中人心血汗水的浇铸,她勃勃生机,毅然崛起,跨越式发展,已有皖西北名校成长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新星,冉冉升起。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这里有平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里有忠诚感恩的为人准则,这里有众志成城的团队凝聚力,这里萌发了1个又1个感人的故事,这里创造了1个又1个骄人的奇迹!2003年,太和一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高中验收。在上级领导的经常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体一中人齐心协力,继往开来,先后多次获得荣誉:省文明单位,省绿色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五四红旗团委”,省电化教育1类达标学校,省“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教育部团中央组织的“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组织奖,学校“春蕾读书俱乐部”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先进读书俱乐部”,全国中学科学教育理事会常务理事学校。2004年11月,太和一中因教科研成绩突出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2006年又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校本培训”基地,安徽省绿色学校,2008年底被评为安徽省中学食堂b级单位(阜阳市唯一)。多年来太和一中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及获奖人数稳居阜阳市第一,高考成绩喜传佳音:2008年王晓涛摘取安徽省文科状元桂冠,张毅飞获得阜阳市理科状元,徐超强考取中科大少年班安徽省第一名;2010年王容、付丹阳分别获得阜阳市文理科状元,朱睿智考取香港大学,获奖金48万;2011年高考再创辉煌:我校学生贾迪荣获阜阳市理科状元,太和一中本科达线1677人,一本达线647人,全县文理科600分以上总共207人,太和一中占133人,全县理科前10名,我校9人;文科前10名,我校占6人;我校高二学生孙旸、史明阳、段文川分别以全省第三、第四、第八名的成绩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全省9人,阜阳市3人)贾迪、马金侠、李旭、宫大汉、李亚飞被清华大学录取,李洪涛被北京大学录取,丁颖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近年来,太和一中有52名学生分别考取清华北大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连续多年获取省市县文理科状元,有21名学生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春风得意马蹄疾,不用扬鞭自奋起,种下孜孜不倦,收获心旷神怡,在奋斗中寻求生存,在拼搏中讲究奉献,在创新中提高质量,勤恳智慧的太和一中人,在平凡的耕耘里彰显了价值的卓越,在人生的极限中描绘了亮丽的轨迹。一.确立先进办学理念,实施科学管理模式太和一中始建于1956年,1986年被命名为阜阳市重点中学,1997年高初中分离。学校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区相对独立。现有9八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810人,这里风和日丽,花香鸟语,青松翠柏掩映如画,亭台轩榭相依成趣,红墙碧瓦,飞甍高起,这里有阜阳市最大的天文馆,生态馆,校史馆,投资近200万的塑胶体育场上,学生们生龙活虎,洋溢着昂扬的斗志;近4000平米的绿化广场,幽雅.宁静.温馨,为师生提供了休闲学习的栖身之地,三幢教学楼拔地而起;实验中心,信息中心,学生服务中心,行政中心,教研中心错落有致,相对独立;学校投资500多万元装备了全省一流的校园网,闭路电视监控转播系统,远程教学网络。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教师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微机操作室,为师生提供了1个良好的汲取知识展示才华的平台太和一中以“每位学生都是希望”为校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特色,德能并举,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尊循“求真、崇善、唯美”的校风,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走进来,增长知识与才干;跨出去,报效祖国和人民。”太和一中有一支干练高效求实的干部队伍,建立学习型领导集体,增强服务意识,深入教学实际,掌握教学规律。在这里,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班子成员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教师服务,一切为教育教学服务,日常工作人文化,常规教学精细化,宏观管理科学化。近年来,太和一中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学校本着以法治校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和建全了各项常规管理制度,使班子建设,教学教研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科学管理,规范操作。从而强化了目标,规范了行为,明确了奖惩,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其次是集团化管理,集约式发展。为了使学校的每一项举措都能从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公正合理,避免因个人思路的局限而出现偏颇,我校实行比较细化的集体决策制度,中层班子例会上回顾本周得失,提出下周计划,行政领导集体论证,决定后分头实施,全体职工会传达,班主任会,班会上层层落实,使学校工作扎扎实实,稳定有序。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分3个年级部,强化二级管理,年级部职责分明,任务具体,权力明确,独立开展工作,初步形成以年级为单位的教育教学管理实体。3个年级互帮互比,促进了学校整体集约化发展。第三是分层次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明确“平行分班,分层施教,分类推进,共同提高”的策略,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已经形成了“区别对待差异,多元分层推进,以达到统一教学要求和个体优势发展为教学目标”的分层次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近几年的学科竞赛和高考成绩就是有力地证明。二.弘扬拼搏奉献精神,精心打造名师工程太和一中拥有一支素质强,业务精,师德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53名,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99人,一级教师141人,全国劳模3人,省劳模6人,省市县教坛新星36人,为我校成为高质量,有特色,超一流名校夯实了坚固的基础。在打造名师工程中,我们首先让广大教师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建立共同奋斗的目标,“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呵护每1个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注重每1个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给学生创设1个相对愉悦宽松的成长环境,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教育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其次是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发挥集体的力量,坚持“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办学理念,禁止对本校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尊重每一位学生,禁止一切伤害学生身心的行为;尊重每一位家长,禁止一切有损于教师,学校形象的言行,在学生评价老师的问卷调查中,满意度普遍很高。在实施师表工程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以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目的的“成才工程”,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按照具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求青年教师做到:一年基本规范,二年站稳讲台,三年教有特色。精心组织好各种展示课,汇报课,研讨课的开课评课工作,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的“青蓝工程”,创造条件让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主要以扶持新人为主,同时也格外加强对部分缺乏一定教学经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新教师帮扶工作,使1大批青年教师尽快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艺术,促使他们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在评比中尽快成长。校领导下班听课,新老教师互相听课在我校已蔚然成风,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大面积提高。我们每学期都要举办特色课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风格上形成鲜明特色,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持有向心力和辐射力的名师,仅20008年的一次教学能手大赛中,我校就有11位青年教师获得市级参赛资格,语文教师刘磊荣获省教学大赛二等奖。学校还设立了特殊贡献奖,重大贡献奖,评选功勋教师,激励广大教师成为教学名家。形成了1种人人求发展,个个争上游的校园氛围。我们还实施了教学理论学习和现代教育科研探讨战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2006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到衡水中学,洋思中学参观学习;2007年组织全体高三教师赴江苏启东中学学习;2008年又组织全体高三教师上江西临川一中学习。学校先后请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主任毕诚,江苏南通教科院朱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殷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姚本先教授,疯狂英语李阳等教育名家到校讲学.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让广大教师接受了全国名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三.积极推进教科研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生存是以学生的质量为前提,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办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广泛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强调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使每一位教师十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的:减轻课业负担要合理的控制和处理好;实施素质教育,更能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弘扬个性,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享受创新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从2006年起,每到暑假期间,我校分别组织全体高一教师分批参加各级各类新课改培训会,举办新课改研讨会,要求广大教师积极撰写课改论文,认真组织课改示范课,让各年级的教师都参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学校利用每星期三下午34节课进行集体备课,细化集体备课制度,强化教师突破备课新观念,要求把备课重点放在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上。指导教师在把握重点的前提下,抓住备课的着力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写出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案,教法改革,学法指导及教学反思。领导班子有分工,有督促,有指导;每次活动有计划,有内涵,有记录。经过两年的尝试,加快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完善和提高。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课改意识,逐步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技能和方法。启发学生将研究学习方法,探索学习途径变为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学校在部分班级实行试点,让有准备的拔尖学生上台讲课,研讨,自发组织学习兴趣小组,拓宽课堂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感知体悟的能力,学校强化教师用教材为范例和引发点,引导学生自主理解,通过学习,研究,吸收,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思维,加工构建成新的活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实验中心,图书馆等载体,多渠道地让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升华为自主学习的动力加强校本教研,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根据校本教研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我校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即根据教师自我所面对的问题,鼓励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主动探索,教科处辅以专业引领。学校积极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第一时间扑捉最先进的现代科技信息,确保校本教研大面积取得实效。围绕新课程改革,学校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广大教师都能通过参与课题活动,提高科研能力,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以研促教。近几年来,太和一中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18篇,另有331篇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目前太和一中承担国家课题五个,省级课题两个,市级课题七个。体育组全国级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发展实践性研究]顺利结题,并荣获国家级2等奖。物理组课题[中学物理实践活动研究]已通过省级验收。政治组课题[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不同特点和规律]已通过市级验收。四.学科竞赛结硕果,素质教育开新花多年以来,太和一中十分注重竞赛辅导,从高一就开始重视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学课竞赛成绩一直居阜阳市第一。2007年理化生学科竞赛共获省奖11人,市奖126人;2008年数理化竞赛全校有39人参加复赛,其中物理获省2等奖5人,省3等奖8人,市1等奖53人,占全市获奖人数的40。7%;数学竞赛获省奖10人;生物获国家奖2等奖1人3等奖3人,市1等奖15人。2009年5月生物竞赛中,我校有56人参加复赛(全县56人),获省级奖21人。2010年学科竞赛物理获省二等奖5人、三等奖13人、市奖44人;化学获省二等奖3人、三等奖9人、市奖31人;生物竞赛获安徽赛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省三等奖12人、市奖55人。数学获省二等奖4人、三等奖1人,市奖57人。同时我校有9人荣获县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称号;获省优质课2等奖1人、市奖4人;论文获省奖15人、市奖58人;论文发表国家级10人、省级13人。确立太和一中的品牌地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的赞誉。我们特别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使他们在愉悦中全面发展,在快乐里健康成长。2000年获阜阳市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团体第一名,2001年获阜阳市篮球赛中学组第二名,2006年获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高中组第一名;第6届全国中小学生美术大赛中,获国家3等奖2人,优秀奖7人;第7届全国世纪之星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中,获金奖5人、银奖3人、铜奖3人,的两届安徽省中小学师生书画文艺作品大赛中,获1等奖12人,2等奖18人,3等奖5人;第12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演讲大赛中,太和一中学生张晶晶代表安徽省参加比赛,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绝美的风景,常在壮丽的山颠,绝美的人生,常在无私的奉献。目前,我校校园氛围积极向上,师生员工斗志昂扬,教育教学步步深入,教育空间更加开放,社区、管理层、师生之间取得了极大的和谐,新引进的cls战略对校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构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科学管理高水平,教师队伍高素质,育人环境高标准,教育产品高质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太和一中人将更加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昂首阔步地走向辉煌!
安徽省太和一中相关阅读: &
& 相关推荐安徽太和一中 安徽太和一中_牛bb阅读网
安徽太和一中教学楼2003年,太和一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高中验收。在上级领导的经常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体一中人齐心协力,继往开来,先后多次获得荣誉:阜阳市文明单位,阜阳市教育系统综合评比先进单位,阜阳市花园式学校,阜阳市平安校园(太和县唯一);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五四红旗团委”,省“双拥工作先进单位”,省电化教育一类达标学校,省“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教育部团中央组织的“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组织奖,学校“春蕾读书俱乐部”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先进读书俱乐部”,全国中学科学教育理事会常务理事学校。 大沙河畔,细阳古城,美丽的太和一中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耀立在绿树红花丛中。55年的风霜雨雪,55年的辛勤努力,55年的磨砺洗礼,经过几代一中人心血汗水的浇铸,她勃勃生机,毅然崛起,跨越式发展,已有皖西北名校成长为省内一流全国知名的新星,冉冉升起。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里有拼搏向上的进取精神,这里有平素和谐的人际关系,这里有忠诚感恩的为人准则,这里有众志成城的团队凝聚力,这里萌发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这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骄人的奇迹!2003年,太和一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高中验收。在上级领导的经常关心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体一中人齐心协力,继往开来,先后多次获得荣誉:省文明单位,省绿色学校,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省“五四红旗团委”,省电化教育一类达标学校,省“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教育部团中央组织的“全国青少年读书活动”组织奖,学校“春蕾读书俱乐部”被团中央命名为“全国先进读书俱乐部”,全国中学科学教育理事会常务理事学校。2004年11月,太和一中因教科研成绩突出被教育部命名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2006年又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校本培训”基地,安徽省绿色学校,2008年底被评为安徽省中学食堂b级单位(阜阳市唯一)。多年来太和一中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成绩及获奖人数稳居阜阳市第一,高考成绩喜传佳音:2008年王晓涛摘取安徽省文科状元桂冠,张毅飞获得阜阳市理科状元,徐超强考取中科大少年班安徽省第一名;2010年王容、付丹阳分别获得阜阳市文理科状元,朱睿智考取香港大学,获奖金48万;2011年高考再创辉煌:我校学生贾迪荣获阜阳市理科状元,太和一中本科达线1677人,一本达线647人,全县文理科600分以上总共207人,太和一中占133人,全县理科前10名,我校9人;文科前10名,我校占6人;我校高二学生孙旸、史明阳、段文川分别以全省第三、第四、第八名的成绩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全省9人,阜阳市3人)贾迪、马金侠、李旭、宫大汉、李亚飞被清华大学录取,李洪涛被北京大学录取,丁颖被香港中文大学录取。近年来,太和一中有52名学生分别考取清华北大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连续多年获取省市县文理科状元,有21名学生被中科大少年班录取。春风得意马蹄疾,不用扬鞭自奋起,种下孜孜不倦,收获心旷神怡,在奋斗中寻求生存,在拼搏中讲究奉献,在创新中提高质量,勤恳智慧的太和一中人,在平凡的耕耘里彰显了价值的卓越,在人生的极限中描绘了亮丽的轨迹。一.确立先进办学理念,实施科学管理模式太和一中始建于1956年,1986年被命名为阜阳市重点中学,1997年高初中分离。学校占地面积65亩,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教学区,生活区,休闲区相对独立。现有9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810人,这里风和日丽,花香鸟语,青松翠柏掩映如画,亭台轩榭相依成趣,红墙碧瓦,飞甍高起,这里有阜阳市最大的天文馆,生态馆,校史馆,投资近200万的塑胶体育场上,学生们生龙活虎,洋溢着昂扬的斗志;近4000平米的绿化广场,幽雅.宁静.温馨,为师生提供了休闲学习的栖身之地,三幢教学楼拔地而起;实验中心,信息中心,学生服务中心,行政中心,教研中心错落有致,相对独立;学校投资500多万元装备了全省一流的校园网,闭路电视监控转播系统,远程教学网络。图书馆藏书近20万册,教师阅览室,电子备课室,微机操作室,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汲取知识展示才华的平台太和一中以“每位学生都是希望”为校魂,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特色,德能并举,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尊循“求真、崇善、唯美”的校风,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走进来,增长知识与才干;跨出去,报效祖国和人民。”太和一中有一支干练高效求实的干部队伍,建立学习型领导集体,增强服务意识,深入教学实际,掌握教学规律。在这里,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班子成员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倾听广大师生的意见和建议,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教师服务,一切为教育教学服务,日常工作人文化,常规教学精细化,宏观管理科学化。近年来,太和一中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精细化管理,学校本着以法治校的原则,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和建全了各项常规管理制度,使班子建设,教学教研活动,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科学管理,规范操作。从而强化了目标,规范了行为,明确了奖惩,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其次是集团化管理,集约式发展。为了使学校的每一项举措都能从实际出发,适时适当,公正合理,避免因个人思路的局限而出现偏颇,我校实行比较细化的集体决策制度,中层班子例会上回顾本周得失,提出下周计划,行政领导集体论证,决定后分头实施,全体职工会传达,班主任会,班会上层层落实,使学校工作扎扎实实,稳定有序。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我校分三个年级部,强化二级管理,年级部职责分明,任务具体,权力明确,独立开展工作,初步形成以年级为单位的教育教学管理实体。三个年级互帮互比,促进了学校整体集约化发展。第三是分层次教学,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明确“平行分班,分层施教,分类推进,共同提高”的策略,面向全体学生,分层次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长,已经形成了“区别对待差异,多元分层推进,以达到统一教学要求和个体优势发展为教学目标”的分层次教学模式,走出了一条稳步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之路,近几年的学科竞赛和高考成绩就是有力地证明。二.弘扬拼搏奉献精神,精心打造名师工程太和一中拥有一支素质强,业务精,师德高的教师队伍,现有专职教师353名,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99人,一级教师141人,全国劳模3人,省劳模6人,省市县教坛新星36人,为我校成为高质量,有特色,超一流名校夯实了坚固的基础。在打造名师工程中,我们首先让广大教师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建立共同奋斗的目标,“不当教书匠,要做教育家”,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使命感,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关心呵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尤其是注重每一个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给学生创设一个相对愉悦宽松的成长环境,理解,关注,帮助,支持,赏识他们,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进行教育沟通,形成教育合力;其次是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在教学研究活动中发挥集体的力量,坚持“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的办学理念,禁止对本校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尊重每一位学生,禁止一切伤害学生身心的行为;尊重每一位家长,禁止一切有损于教师,学校形象的言行,在学生评价老师的问卷调查中,满意度普遍很高。在实施师表工程的基础上,我们又开展了以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目的的“成才工程”,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按照具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求青年教师做到:一年基本规范,二年站稳讲台,三年教有特色。精心组织好各种展示课,汇报课,研讨课的开课评课工作,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的“青蓝工程”,创造条件让优秀教师与青年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充分发挥名师的传帮带作用,主要以扶持新人为主,同时也格外加强对部分缺乏一定教学经验,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的新教师帮扶工作,使一大批青年教师尽快掌握驾驭课堂教学的艺术,促使他们在交流中不断提高,在评比中尽快成长。校领导下班听课,新老教师互相听课在我校已蔚然成风,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水平的大面积提高。我们每学期都要举办特色课评比活动,鼓励教师在教育教学风格上形成鲜明特色,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成为持有向心力和辐射力的名师,仅20008年的一次教学能手大赛中,我校就有11位青年教师获得市级参赛资格,语文教师刘磊荣获省教学大赛二等奖。学校还设立了特殊贡献奖,重大贡献奖,评选功勋教师,激励广大教师成为教学名家。形成了一种人人求发展,个个争上游的校园氛围。我们还实施了教学理论学习和现代教育科研探讨战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提高教师参与教科研,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2006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到衡水中学,洋思中学参观学习;2007年组织全体高三教师赴江苏启东中学学习;2008年又组织全体高三教师上江西临川一中学习。学校先后请中央教科所培训中心主任毕诚,江苏南通教科院朱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殷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姚本先教授,疯狂英语李阳等教育名家到校讲学.通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措施,让广大教师接受了全国名校的先进教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三.积极推进教科研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学校的生存是以学生的质量为前提,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办学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和广泛实施,给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我们强调教师角色的定位,教学行为的转变,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关键。使每一位教师十分明确课程改革的目的:减轻课业负担要合理的控制和处理好;实施素质教育,更能提高教学质量,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弘扬个性,培养广泛的学习兴趣,享受创新的快乐,品尝成功的喜悦。从2006年起,每到暑假期间,我校分别组织全体高一教师分批参加各级各类新课改培训会,举办新课改研讨会,要求广大教师积极撰写课改论文,认真组织课改示范课,让各年级的教师都参与,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学校利用每周三下午3\4节课进行集体备课,细化集体备课制度,强化教师突破备课新观念,要求把备课重点放在如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最终让学生学会学习上。指导教师在把握重点的前提下,抓住备课的着力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写出适应不同学生发展需求的教案,教法改革,学法指导及教学反思。领导班子有分工,有督促,有指导;每次活动有计划,有内涵,有记录。经过两年的尝试,加快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促进了教师自身的完善和提高。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课改意识,逐步掌握行之有效的学习技能和方法。启发学生将研究学习方法,探索学习途径变为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学校在部分班级实行试点,让有准备的拔尖学生上台讲课,研讨,自发组织学习兴趣小组,拓宽课堂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感知体悟的能力,学校强化教师用教材为范例和引发点,引导学生自主理解,通过学习,研究,吸收,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头脑中的思维,加工构建成新的活的知识体系。并通过校园网,电子阅览室,实验中心,图书馆等载体,多渠道地让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升华为自主学习的动力加强校本教研,扎扎实实地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根据校本教研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我校校本教研的指导思想,即根据教师自我所面对的问题,鼓励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主动探索,教科处辅以专业引领。学校积极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第一时间扑捉最先进的现代科技信息,确保校本教研大面积取得实效。围绕新课程改革,学校努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广大教师都能通过参与课题活动,提高科研能力,真正做到了教学相长,以研促教。近几年来,太和一中教师在国家级省级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118篇,另有331篇论文在省市论文评比中获奖;目前太和一中承担国家课题5个,省级课题2个,市级课题7个。体育组全国级课题[21世纪中国学校发展实践性研究]顺利结题,并荣获国家级2等奖。物理组课题[中学物理实践活动研究]已通过省级验收。政治组课题[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不同特点和规律]已通过市级验收。四.学科竞赛结硕果,素质教育开新花多年以来,太和一中十分注重竞赛辅导,从高一就开始重视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学课竞赛成绩一直居阜阳市第一。2007年理化生学科竞赛共获省奖11人,市奖126人;2008年数理化竞赛全校有39人参加复赛,其中物理获省2等奖5人,省3等奖8人,市1等奖53人,占全市获奖人数的40。7%;数学竞赛获省奖10人;生物获国家奖2等奖1人3等奖3人,市1等奖15人。2009年5月生物竞赛中,我校有56人参加复赛(全县56人),获省级奖21人。2010年学科竞赛物理获省二等奖5人、三等奖13人、市奖44人;化学获省二等奖3人、三等奖9人、市奖31人;生物竞赛获安徽赛区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省三等奖12人、市奖55人。数学获省二等奖4人、三等奖1人,市奖57人。同时我校有9人荣获县优秀教师、师德标兵称号;获省优质课2等奖1人、市奖4人;论文获省奖15人、市奖58人;论文发表国家级10人、省级13人。确立太和一中的品牌地位,赢得了社会的广泛的赞誉。我们特别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劳动技能和身心素质,使他们在愉悦中全面发展,在快乐里健康成长。2000年获阜阳市田径运动会高中组团体第一名,2001年获阜阳市篮球赛中学组第二名,2006年获市中学生健美操比赛高中组第一名;第6届全国中小学生美术大赛中,获国家3等奖2人,优秀奖7人;第7届全国世纪之星青少年书法美术大赛中,获金奖5人、银奖3人、铜奖3人,的两届安徽省中小学师生书画文艺作品大赛中,获1等奖12人,2等奖18人,3等奖5人;第12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活动演讲大赛中,太和一中学生张晶晶代表安徽省参加比赛,获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绝美的风景,常在壮丽的山颠,绝美的人生,常在无私的奉献。目前,我校校园氛围积极向上,师生员工斗志昂扬,教育教学步步深入,教育空间更加开放,社区、管理层、师生之间取得了极大的和谐,新引进的cls战略对校进行全方位的设计和构想,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科学管理高水平,教师队伍高素质,育人环境高标准,教育产品高质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太和一中人将更加积极主动、勇于探索、全面发展、追求卓越,昂首阔步地走向辉煌!欢迎您转载分享:
请用一段简单的话描述该词条,马上添加摘要
智利(Chile)国土面积756626平方公里。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安第斯山脉西麓
在美国虽然老总是爷,但在雇佣员工上还不敢太为所欲为,特别是员工的隐私,老总最好少问,这问多了就变成不是招人,而可能变成招祸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
澳柯玛集团,是一家以家电产业为基础、以高科技产业为方向、以金融投资产业为推动、以房地产业为补充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辖属高科技上市企业——澳柯玛股份有限公司
尹北琛,湖南长沙人,国家一级演员
魔兽世界知名玩家,霹雳布袋戏爱好者
本片讲述发生芝加哥谷克医院急症室故事这里每天收治都需要急救病人健康与病痛相连、生命与死亡并存。这是与《成长烦恼》、《X档案》齐名美国电视连续剧
洛·史都华(全名:Roderick David Stewart/洛德·戴维德·斯蒂沃特),出生及成长于英国伦敦,是一名苏格兰/英格兰著名歌手,是美国乐坛六十年代中期英国入侵浪潮之后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中国标准化协会成立于1978年,是由全国从事标准化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自愿参与组成,经国家民政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和一中2016高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