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bernate的一级缓存一级缓存和二级缓存的区别 csdn

本帖子已过去太久远了,不再提供回复功能。hibernate(6)
1.什么是缓存? 缓存是介于物理数据源与应用程序之间,是对数据库中的数据复制一份临时放在内存中的容器,其作用是为了减少应用程序对物理数据源访问的次数,从而提高了应用程序的运行性能。Hibernate在进行读取数据的时候,根据缓存机制在相应的缓存中查询,如果在缓存中找到了需要的数据(我们把这称做“缓存命 中&),则就直接把命中的数据作为结果加以利用,避免了大量发送SQL语句到数据库查询的性能损耗。
缓存策略提供商:
提供了HashTable缓存,EHCache,OSCache,SwarmCache,jBoss Cathe2,这些缓存机制,其中EHCache,OSCache是不能用于集群环境(Cluster Safe)的,而SwarmCache,jBoss Cathe2是可以的。HashTable缓存主要是用来测试的,只能把对象放在内存中,EHCache,OSCache可以把对象放在内存(memory)中,也可以把对象放在硬盘(disk)上(为什么放到硬盘上?上面解释了)。
Hibernate缓存分类:
一、Session缓存(又称作事务缓存):Hibernate内置的,不能卸除。
缓存范围:缓存只能被当前Session对象访问。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Session的生命周期,当Session被关闭后,缓存也就结束生命周期。
二、SessionFactory缓存(又称作应用缓存):使用第三方插件,可插拔。
缓存范围:缓存被应用范围内的所有session共享,不同的Session可以共享。这些session有可能是并发访问缓存,因此必须对缓存进行更新。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应用的生命周期,应用结束时,缓存也就结束了生命周期,二级缓存存在于应用程序范围。
一级缓存:Hibernate一些与一级缓存相关的操作(时间点):
数据放入缓存:
1. save()。当session对象调用save()方法保存一个对象后,该对象会被放入到session的缓存中。
2. get()和load()。当session对象调用get()或load()方法从数据库取出一个对象后,该对象也会被放入到session的缓存中。
3. 使用HQL和QBC等从数据库中查询数据。
例如:数据库有一张表如下:
使用get()或load()证明缓存的存在:
public class Clien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 & Session session = HibernateUtil.getSessionFactory().openSession();
& & & & Transaction tx =
& & & & try
& & & & & & /*开启一个事务*/
& & & & & & tx = session.beginTransaction();
& & & & & & /*从数据库中获取id=&fa5aa&的Customer对象*/
& & & & & & Customer customer1 = (Customer)session.get(Customer.class, &fa5aa&);
& & & & & & System.out.println(&customer.getUsername is&+customer1.getUsername());
& & & & & & /*事务提交*/
& & & & & & tx.commit();
& & & & & &
& & & & & & System.out.println(&-------------------------------------&);
& & & & & &
& & & & & & /*开启一个新事务*/
& & & & & & tx = session.beginTransaction();
& & & & & & /*从数据库中获取id=&fa5aa&的Customer对象*/
& & & & & & Customer customer2 = (Customer)session.get(Customer.class, &fa5aa&);
& & & & & & System.out.println(&customer2.getUsername is&+customer2.getUsername());
& & & & & & /*事务提交*/
& & & & & & tx.commit();
& & & & & &
& & & & & & System.out.println(&-------------------------------------&);
& & & & & &
& & & & & & /*比较两个get()方法获取的对象是否是同一个对象*/
& & & & & & System.out.println(&customer1 == customer2 result is &+(customer1==customer2));
& & & & catch (Exception e)
& & & & & & if(tx!=null)
& & & & & & {
& & & & & & & & tx.rollback();
& & & & & & }
& & & & finally
& & & & & & session.close();
程序控制台输出结果:
Hibernate:
& & select
& & & & customer0_.id as id0_0_,
& & & & customer0_.username as username0_0_,
& & & & customer0_.balance as balance0_0_
& & & & customer customer0_
& & & & customer0_.id=?
customer.getUsername islisi
-------------------------------------
customer2.getUsername islisi
-------------------------------------
customer1 == customer2 result is true
其原理是:在同一个Session里面,第一次调用get()方法, Hibernate先检索缓存中是否有该查找对象,发现没有,Hibernate发送SELECT语句到数据库中取出相应的对象,然后将该对象放入缓存中,以便下次使用,第二次调用get()方法,Hibernate先检索缓存中是否有该查找对象,发现正好有该查找对象,就从缓存中取出来,不再去数据库中检索,没有再次发送select语句。
数据从缓存中清除:
1. evit()将指定的持久化对象从缓存中清除,释放对象所占用的内存资源,指定对象从持久化状态变为脱管状态,从而成为游离对象。&
2. clear()将缓存中的所有持久化对象清除,释放其占用的内存资源。
其他缓存操作:
1. contains()判断指定的对象是否存在于缓存中。
2. flush()刷新缓存区的内容,使之与数据库数据保持同步。
二级缓存:@Test
public void testCache2() {
Session session1 = sf.openSession();//获得Session1
session1.beginTransaction();
Category c = (Category)session1.load(Category.class, 1);
System.out.println(c.getName());
session1.getTransaction().commit();
session1.close();
Session session2 = sf.openSession();//获得Session2
session2.beginTransaction();
Category c2 = (Category)session2.load(Category.class, 1);
System.out.println(c2.getName());
session2.getTransaction().commit();
session2.close();
当我们重启一个Session,第二次调用load或者get方法检索同一个对象的时候会重新查找数据库,会发select语句信息。
原因:一个session不能取另一个session中的缓存。
性能上的问题:假如是多线程同时去取Category这个对象,load一个对象,这个对像本来可以放到内存中的,可是由于是多线程,是分布在不同的session当中的,所以每次都要从数据库中取,这样会带来查询性能较低的问题。
解决方案:使用二级缓存。
1.什么是二级缓存?
SessionFactory级别的缓存,可以跨越Session存在,可以被多个Session所共享。
2.适合放到二级缓存中:
(1)经常被访问
(2)改动不大
(3)数量有限
(4)不是很重要的数据,允许出现偶尔并发的数据。&
这样的数据非常适合放到二级缓存中的。
用户的权限:用户的数量不大,权限不多,不会经常被改动,经常被访问。
例如组织机构。
思考:什么样的类,里面的对象才适合放到二级缓存中?
改动频繁,类里面对象特别多,BBS好多帖子,这些帖子20000多条,哪些放到缓存中,不能确定。除非你确定有一些经常被访问的,数据量并不大,改动非常少,这样的数据非常适合放到二级缓存中的。
3.二级缓存实现原理:
& Hibernate如何将数据库中的数据放入到二级缓存中?注意,你可以把缓存看做是一个Map对象,它的Key用于存储对象OID,Value用于存储POJO。首先,当我们使用Hibernate从数据库中查询出数据,获取检索的数据后,Hibernate将检索出来的对象的OID放入缓存中key 中,然后将具体的POJO放入value中,等待下一次再次向数据查询数据时,Hibernate根据你提供的OID先检索一级缓存,若有且配置了二级缓存,则检索二级缓存,如果还没有则才向数据库发送SQL语句,然后将查询出来的对象放入缓存中。
4使用二级缓存
(1)打开二级缓存:
为Hibernate配置二级缓存:
在主配置文件中hibernate.cfg.xml :
&&!-- 使用二级缓存 --&
&property name=&cache.use_second_level_cache&&true&/property&
&&!--设置缓存的类型,设置缓存的提供商--&
&property & &
& name=&cache.provider_class&&org.hibernate.cache.EhCacheProvider
&/property&
(2)配置ehcache.xml
& & & & 缓存到硬盘的路径
& & &diskStore path=&d:/ehcache&/&
& & &defaultCache
& & & & maxElementsInMemory=&200&&!-- 最多缓存多少个对象 --&
& & & & eternal=&false&&!-- 内存中的对象是否永远不变 --&
& & & & timeToIdleSeconds=&50&&!--发呆了多长时间,没有人访问它,这么长时间清除 --&
& & & & timeToLiveSeconds=&60&&!--活了多长时间,活了1200秒后就可以拿走,一般Live要比Idle设置的时间长 --&
& & & & overflowToDisk=&true&&!--内存中溢出就放到硬盘上 --&
& & & & /&
& & & & 指定缓存的对象,缓存哪一个实体类
& & & & 下面出现的的属性覆盖上面出现的,没出现的继承上面的。
& & &cache name=&com.suxiaolei.hibernate.pojos.Order&
& & & & maxElementsInMemory=&200&
& & & & eternal=&true&
& & & & timeToIdleSeconds=&0&
& & & & timeToLiveSeconds=&0&
& & & & overflowToDisk=&false&
& & & & /&&
&/ehcache&
(3)使用二级缓存需要在实体类中加入注解:
需要ehcache-1.2.jar包:
还需要 commons_loging1.1.1.jar包
@Cache(usage = CacheConcurrencyStrategy.READ_WRITE)
Load默认使用二级缓存,就是当查一个对象的时候,它先会去二级缓存里面去找,如果找到了就不去数据库中查了。
Iterator默认的也会使用二级缓存,有的话就不去数据库里面查了,不发送select语句了。
List默认的往二级缓存中加数据,假如有一个query,把数据拿出来之后会放到二级缓存,但是执行查询的时候不会到二级缓存中查,会在数据库中查。原因每个query中查询条件不一样。
(4)也可以在需要被缓存的对象中hbm文件中的&class&标签下添加一个&cache&子标签:
&hibernate-mapping&
& & & & &class name=&com.suxiaolei.hibernate.pojos.Order& table=&orders&&
& & & & & & &cache usage=&read-only&/&
& & & & & & &id name=&id& type=&string&&
& & & & & & & & &column name=&id&&&/column&
& & & & & & & & &generator class=&uuid&&&/generator&
& & & & & & &/id&
& & & & & &
& & & & & & &property name=&orderNumber& column=&orderNumber& type=&string&&&/property&
& & & & & & &property name=&cost& column=&cost& type=&integer&&&/property&
& & & & & &
& & & & & & &many-to-one name=&customer& class=&com.suxiaolei.hibernate.pojos.Customer&&
& & & & & & & & & & & & &column=&customer_id& cascade=&save-update&&
& & & & & & &/many-to-one& & & &&
& & & & &/class&
& & &/hibernate-mapping&
存在一对多的关系,想要在在获取一方的时候将关联的多方缓存起来,需要再集合属性下添加&cache&子标签,这里需要将关联的对象的 hbm文件中必须在存在&class&标签下也添加&cache&标签,不然Hibernate只会缓存OID。
&&hibernate-mapping&
& & & & &class name=&com.suxiaolei.hibernate.pojos.Customer& table=&customer&&
& & & & & & &!-- 主键设置 --&
& & & & & & &id name=&id& type=&string&&
& & & & & & & & &column name=&id&&&/column&
& & & & & & & & &generator class=&uuid&&&/generator&
& & & & & & &/id&
& & & & & &
& & & & & & &!-- 属性设置 --&
& & & & & & &property name=&username& column=&username& type=&string&&&/property&
& & & & & & &property name=&balance& column=&balance& type=&integer&&&/property&
& & & & & &
& & & & & & &set name=&orders& inverse=&true& cascade=&all& lazy=&false& fetch=&join&&
& & & & & & & & &cache usage=&read-only&/&
& & & & & & & & &key column=&customer_id& &&/key&
& & & & & & & & &one-to-many class=&com.suxiaolei.hibernate.pojos.Order&/&
& & & & & & &/set&
& & & & &/class&
& & &/hibernate-mapping&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87950次
积分:2533
积分:2533
排名:第13167名
原创:87篇
转载:66篇
评论:15条
(1)(2)(1)(3)(35)(96)(1)(1)(1)(2)(2)(6)(2)hibernate(8)
转载地址:http://blog.csdn.net/defonds/article/details/2308972&
& & & &缓存是介于应用程序和物理数据源之间,其作用是为了降低应用程序对物理数据源访问的频次,从而提高了应用的运行性能。缓存内的数据是对物理数据源中的数据的复制,应用程序在运行时从缓存读写数据,在特定的时刻或事件会同步缓存和物理数据源的数据。
  缓存的介质一般是内存,所以读写速度很快。但如果缓存中存放的数据量非常大时,也会用硬盘作为缓存介质。缓存的实现不仅仅要考虑存储的介质,还要考虑到管理缓存的并发访问和缓存数据的生命周期。
  的缓存包括Session的缓存和SessionFactory的缓存,其中SessionFactory的缓存又可以分为两类:内置缓存和外置缓存。Session的缓存是内置的,不能被卸载,也被称为Hibernate的第一级缓存。SessionFactory的内置缓存和Session的缓存在实现方式上比较相似,前者是SessionFactory对象的一些集合属性包含的数据,后者是指Session的一些集合属性包含的数据。SessionFactory的内置缓存中存放了映射元数据和预定义SQL语句,映射元数据是映射文件中数据的拷贝,而预定义SQL语句是在Hibernate初始化阶段根据映射元数据推导出来,SessionFactory的内置缓存是只读的,应用程序不能修改缓存中的映射元数据和预定义SQL语句,因此SessionFactory不需要进行内置缓存与映射文件的同步。SessionFactory的外置缓存是一个可配置的插件。在默认情况下,SessionFactory不会启用这个插件。外置缓存的数据是数据的拷贝,外置缓存的介质可以是内存或者硬盘。SessionFactory的外置缓存也被称为Hibernate的第二级缓存。
  Hibernate的这两级缓存都位于持久化层,存放的都是数据库数据的拷贝,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为了理解二者的区别,需要深入理解持久化层的缓存的两个特性:缓存的范围和缓存的并发访问策略。
  持久化层的缓存的范围
  缓存的范围决定了缓存的生命周期以及可以被谁访问。缓存的范围分为三类。
  1 事务范围:缓存只能被当前事务访问。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事务的生命周期,当事务结束时,缓存也就结束生命周期。在此范围下,缓存的介质是内存。事务可以是数据库事务或者应用事务,每个事务都有独自的缓存,缓存内的数据通常采用相互关联的的对象形式。
  2 进程范围:缓存被进程内的所有事务共享。这些事务有可能是并发访问缓存,因此必须对缓存采取必要的事务隔离机制。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进程的生命周期,进程结束时,缓存也就结束了生命周期。进程范围的缓存可能会存放大量的数据,所以存放的介质可以是内存或硬盘。缓存内的数据既可以是相互关联的对象形式也可以是对象的松散数据形式。松散的对象数据形式有点类似于对象的序列化数据,但是对象分解为松散的比对象序列化的算法要求更快。
  3 集群范围:在集群环境中,缓存被一个机器或者多个机器的进程共享。缓存中的数据被复制到集群环境中的每个进程节点,进程间通过远程通信来保证缓存中的数据的一致性,缓存中的数据通常采用对象的松散数据形式。
  对大多数应用来说,应该慎重地考虑是否需要使用集群范围的缓存,因为访问的速度不一定会比直接访问数据库数据的速度快多少。
  持久化层可以提供多种范围的缓存。如果在事务范围的缓存中没有查到相应的数据,还可以到进程范围或集群范围的缓存内查询,如果还是没有查到,那么只有到数据库中查询。事务范围的缓存是持久化层的第一级缓存,通常它是必需的;进程范围或集群范围的缓存是持久化层的第二级缓存,通常是可选的。
  持久化层的缓存的并发访问策略
  当多个并发的事务同时访问持久化层的缓存的相同数据时,会引起并发问题,必须采用必要的事务隔离措施。
  在进程范围或集群范围的缓存,即第二级缓存,会出现并发问题。因此可以设定以下四种类型的并发访问策略,每一种策略对应一种事务隔离级别。
  事务型:仅仅在受管理环境中适用。它提供了Repeatable Read事务隔离级别。对于经常被读但很少修改的数据,可以采用这种隔离类型,因为它可以防止脏读和不可重复读这类的并发问题。
  读写型:提供了Read Committed事务隔离级别。仅仅在非集群的环境中适用。对于经常被读但很少修改的数据,可以采用这种隔离类型,因为它可以防止脏读这类的并发问题。
  非严格读写型:不保证缓存与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如果存在两个事务同时访问缓存中相同数据的可能,必须为该数据配置一个很短的数据过期时间,从而尽量避免脏读。对于极少被修改,并且允许偶尔脏读的数据,可以采用这种并发访问策略。   只读型:对于从来不会修改的数据,如参考数据,可以使用这种并发访问策略。
  事务型并发访问策略是事务隔离级别最高,只读型的隔离级别最低。事务隔离级别越高,并发性能就越低。
  什么样的数据适合存放到第二级缓存中?
  1、很少被修改的数据
  2、不是很重要的数据,允许出现偶尔并发的数据
  3、不会被并发访问的数据
  4、参考数据
  不适合存放到第二级缓存的数据?
  1、经常被修改的数据
  2、财务数据,绝对不允许出现并发
  3、与其他应用共享的数据。
  Hibernate的二级缓存
  如前所述,Hibernate提供了两级缓存,第一级是Session的缓存。由于Session对象的生命周期通常对应一个数据库事务或者一个应用事务,因此它的缓存是事务范围的缓存。第一级缓存是必需的,不允许而且事实上也无法比卸除。在第一级缓存中,持久化类的每个实例都具有唯一的OID。
  第二级缓存是一个可插拔的的缓存插件,它是由SessionFactory负责管理。由于SessionFactory对象的生命周期和应用程序的整个过程对应,因此第二级缓存是进程范围或者集群范围的缓存。这个缓存中存放的对象的松散数据。第二级对象有可能出现并发问题,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并发访问策略,该策略为被缓存的数据提供了事务隔离级别。缓存适配器用于把具体的缓存实现软件与Hibernate集成。第二级缓存是可选的,可以在每个类或每个集合的粒度上配置第二级缓存。
  Hibernate的二级缓存策略的一般过程如下:
  1) 条件查询的时候,总是发出一条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 (选择所有字段)这样的SQL语句查询数据库,一次获得所有的数据对象。
  2) 把获得的所有数据对象根据ID放入到第二级缓存中。
  3) 当Hibernate根据ID访问数据对象的时候,首先从Session一级缓存中查;查不到,如果配置了二级缓存,那么从二级缓存中查;查不到,再查询数据库,把结果按照ID放入到缓存。
  4) 删除、更新、增加数据的时候,同时更新缓存。
  Hibernate的二级缓存策略,是针对于ID查询的缓存策略,对于条件查询则毫无作用。为此,Hibernate提供了针对条件查询的Query缓存。
  Hibernate的Query缓存策略的过程如下:
  1) Hibernate首先根据这些信息组成一个Query Key,Query Key包括条件查询的请求一般信息:SQL, SQL需要的参数,记录范围(起始位置rowStart,最大记录个数maxRows),等。
  2) Hibernate根据这个Query Key到Query缓存中查找对应的结果列表。如果存在,那么返回这个结果列表;如果不存在,查询数据库,获取结果列表,把整个结果列表根据Query Key放入到Query缓存中。
  3) Query Key中的SQL涉及到一些表名,如果这些表的任何数据发生修改、删除、增加等操作,这些相关的Query Key都要从缓存中清空。
&&相关文章推荐
参考知识库
* 以上用户言论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CSDN网站的观点或立场
访问:10458次
排名:千里之外
原创:27篇
转载:71篇
(3)(21)(29)(3)(21)(22)> 博客详情
缓存可以简单的看成一个&&,通过&&在缓存里面找&&。
一、缓存简介&&中的&&有两级&
一级是在&&范围内的&&&即每个&&有自己的一个&&当前操作的对象都会被保留在&&中&&但是&&关闭后这个&也就没有&&可见这级&&的生命期是很短的&&(使用&&进行关键字存储:缓存的&&就是&&,&&是&&)&&缓存的是实体对象&
另一级&&是在&&范围的&&可以被来自同一个&&的&&共享&&在&&的文档中称其为&&显然后者的优势较明显&&也比较复合当前的使用环境&&它可以使用不同的缓存实现,如&&、&&、&&等&(二级缓存是缓存实体对象的)&
还有一个类型的&&就是&&它的作用就是缓存一个&&以及&&返回对象的&&以及对象的类型&&有了&&后就可以高效的使用&
&查询缓存&&默认是关闭的&查询缓存是针对普通属性结果集的缓存&对实体对象的结果集只缓存&查询缓存的生命周期,当前关联的表发生修改,那么查询缓存生命周期结束&查询缓存的配置和使用:&&启用查询缓存:在&&.cfg.xml&中加入:&
&property&name=”hibernate.cache.use_query_cache”&true&/property&
&在程序中必须手动启用查询缓存,如:&
&用来缓存查询语句&&及查询结果集中对象的&&与&&当再次使用已缓存的&&时&&就可以通过对象的&&与&&在&中查找实际的对象&
对于查询缓存来说,缓存的&&是根据&&生成的&&,再加上参数,分页等信息(可以通过日志输出看到,不过它的输出不是很可读,最好改一下它的代码)。
注:一级缓存也叫&&级的缓存或事务缓存。&&二级缓存也称为进程级的缓存或&&级的缓存。二级缓存是全局缓存,它可以被所有的&&共享。二级缓存的生命周期和&&的生命周期一致,&&可以管理二级缓存。
二、缓存的范围
缓存的范围分为&&类&&事务范围&&事务范围的缓存只能被当前事务访问&&每个事务都有各自的缓存&&缓存内的数据通常采用相互关联的对象形式&&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事务的生命周期&只有当事务结束时&&缓存的生命周期才会结束&&事务范围的缓存使用内存作为存储介质&&一级缓存就属于事务范围&&应用范围&&应用程序的缓存可以被应用范围内的所有事务共享访问&&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应用的生命周期&&只有当应用结束时&&缓存的生命周期才会结束&&应用范围的缓存可以使用内存或硬盘作为存储介质&&二级缓存就属于应用范围&&集群范围&&在集群环境中&&缓存被一个机器或多个机器的进程共享&&缓存中的数据被复制到集群环境中的每个进程节点&&进程间通过远程通信来保证缓存中的数据的一致&&缓存中的数据通常采用对象的松散数据形式&
三、缓存的方式
有四种,分别为:
  &&,只读模式,在此模式下,如果对数据进行更新操作,会有异常;
  &&,读写模式在更新缓存的时候会把缓存里面的数据换成一个锁,其它事务如果去取相应的缓存数据,发现被锁了,直接就去数据库查询;
  &&,不严格的读写模式则不会的缓存数据加锁;
  &&,事务模式指缓存支持事务,当事务回滚时,缓存也能回滚,只支持&&环境。
缓存的注释写法如下,加在&&的&&类上:
  &@Cache(usage&=&CacheConcurrencyStrategy.NONSTRICT_READ_WRITE)
人打赏支持
码字总数 9508
支付宝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打赏金额: ¥
已支付成功
打赏金额: ¥文章来源:http://blog.csdn.net/defonds/article/details/2308972 & &&
缓存是介于应用程序和物理数据源之间,其作用是为了降低应用程序对物理数据源访问的频次,从而提高了应用的运行性能。缓存内的数据是对物理数据源中的数据的复制,应用程序在运行时从缓存读写数据,在特定的时刻或事件会同步缓存和物理数据源的数据。
  缓存的介质一般是内存,所以读写速度很快。但如果缓存中存放的数据量非常大时,也会用硬盘作为缓存介质。缓存的实现不仅仅要考虑存储的介质,还要考虑到管理缓存的并发访问和缓存数据的生命周期。
  的缓存包括Session的缓存和SessionFactory的缓存,其中SessionFactory的缓存又可以分为两类:内置缓存和外置缓存。Session的缓存是内置的,不能被卸载,也被称为Hibernate的第一级缓存。SessionFactory的内置缓存和Session的缓存在实现方式上比较相似,前者是SessionFactory对象的一些集合属性包含的数据,后者是指Session的一些集合属性包含的数据。SessionFactory的内置缓存中存放了映射元数据和预定义SQL语句,映射元数据是映射文件中数据的拷贝,而预定义SQL语句是在Hibernate初始化阶段根据映射元数据推导出来,SessionFactory的内置缓存是只读的,应用程序不能修改缓存中的映射元数据和预定义SQL语句,因此SessionFactory不需要进行内置缓存与映射文件的同步。SessionFactory的外置缓存是一个可配置的插件。在默认情况下,SessionFactory不会启用这个插件。外置缓存的数据是数据的拷贝,外置缓存的介质可以是内存或者硬盘。SessionFactory的外置缓存也被称为Hibernate的第二级缓存。
  Hibernate的这两级缓存都位于持久化层,存放的都是数据库数据的拷贝,那么它们之间的区别是什么呢?为了理解二者的区别,需要深入理解持久化层的缓存的两个特性:缓存的范围和缓存的并发访问策略。
  持久化层的缓存的范围
  缓存的范围决定了缓存的生命周期以及可以被谁访问。缓存的范围分为三类。
  1 事务范围:缓存只能被当前事务访问。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事务的生命周期,当事务结束时,缓存也就结束生命周期。在此范围下,缓存的介质是内存。事务可以是数据库事务或者应用事务,每个事务都有独自的缓存,缓存内的数据通常采用相互关联的的对象形式。
  2 进程范围:缓存被进程内的所有事务共享。这些事务有可能是并发访问缓存,因此必须对缓存采取必要的事务隔离机制。缓存的生命周期依赖于进程的生命周期,进程结束时,缓存也就结束了生命周期。进程范围的缓存可能会存放大量的数据,所以存放的介质可以是内存或硬盘。缓存内的数据既可以是相互关联的对象形式也可以是对象的松散数据形式。松散的对象数据形式有点类似于对象的序列化数据,但是对象分解为松散的比对象序列化的算法要求更快。
  3 集群范围:在集群环境中,缓存被一个机器或者多个机器的进程共享。缓存中的数据被复制到集群环境中的每个进程节点,进程间通过远程通信来保证缓存中的数据的一致性,缓存中的数据通常采用对象的松散数据形式。
  对大多数应用来说,应该慎重地考虑是否需要使用集群范围的缓存,因为访问的速度不一定会比直接访问数据库数据的速度快多少。
  持久化层可以提供多种范围的缓存。如果在事务范围的缓存中没有查到相应的数据,还可以到进程范围或集群范围的缓存内查询,如果还是没有查到,那么只有到数据库中查询。事务范围的缓存是持久化层的第一级缓存,通常它是必需的;进程范围或集群范围的缓存是持久化层的第二级缓存,通常是可选的。
  持久化层的缓存的并发访问策略
  当多个并发的事务同时访问持久化层的缓存的相同数据时,会引起并发问题,必须采用必要的事务隔离措施。
  在进程范围或集群范围的缓存,即第二级缓存,会出现并发问题。因此可以设定以下四种类型的并发访问策略,每一种策略对应一种事务隔离级别。
  事务型:仅仅在受管理环境中适用。它提供了Repeatable Read事务隔离级别。对于经常被读但很少修改的数据,可以采用这种隔离类型,因为它可以防止脏读和不可重复读这类的并发问题。
  读写型:提供了Read Committed事务隔离级别。仅仅在非集群的环境中适用。对于经常被读但很少修改的数据,可以采用这种隔离类型,因为它可以防止脏读这类的并发问题。
  非严格读写型:不保证缓存与数据库中数据的一致性。如果存在两个事务同时访问缓存中相同数据的可能,必须为该数据配置一个很短的数据过期时间,从而尽量避免脏读。对于极少被修改,并且允许偶尔脏读的数据,可以采用这种并发访问策略。   只读型:对于从来不会修改的数据,如参考数据,可以使用这种并发访问策略。
  事务型并发访问策略是事务隔离级别最高,只读型的隔离级别最低。事务隔离级别越高,并发性能就越低。
  什么样的数据适合存放到第二级缓存中?
  1、很少被修改的数据
  2、不是很重要的数据,允许出现偶尔并发的数据
  3、不会被并发访问的数据
  4、参考数据
  不适合存放到第二级缓存的数据?
  1、经常被修改的数据
  2、财务数据,绝对不允许出现并发
  3、与其他应用共享的数据。
  Hibernate的二级缓存
  如前所述,Hibernate提供了两级缓存,第一级是Session的缓存。由于Session对象的生命周期通常对应一个数据库事务或者一个应用事务,因此它的缓存是事务范围的缓存。第一级缓存是必需的,不允许而且事实上也无法比卸除。在第一级缓存中,持久化类的每个实例都具有唯一的OID。
  第二级缓存是一个可插拔的的缓存插件,它是由SessionFactory负责管理。由于SessionFactory对象的生命周期和应用程序的整个过程对应,因此第二级缓存是进程范围或者集群范围的缓存。这个缓存中存放的对象的松散数据。第二级对象有可能出现并发问题,因此需要采用适当的并发访问策略,该策略为被缓存的数据提供了事务隔离级别。缓存适配器用于把具体的缓存实现软件与Hibernate集成。第二级缓存是可选的,可以在每个类或每个集合的粒度上配置第二级缓存。
  Hibernate的二级缓存策略的一般过程如下:
  1) 条件查询的时候,总是发出一条select * from table_name where …. (选择所有字段)这样的SQL语句查询数据库,一次获得所有的数据对象。
  2) 把获得的所有数据对象根据ID放入到第二级缓存中。
  3) 当Hibernate根据ID访问数据对象的时候,首先从Session一级缓存中查;查不到,如果配置了二级缓存,那么从二级缓存中查;查不到,再查询数据库,把结果按照ID放入到缓存。
  4) 删除、更新、增加数据的时候,同时更新缓存。
  Hibernate的二级缓存策略,是针对于ID查询的缓存策略,对于条件查询则毫无作用。为此,Hibernate提供了针对条件查询的Query缓存。
  Hibernate的Query缓存策略的过程如下:
  1) Hibernate首先根据这些信息组成一个Query Key,Query Key包括条件查询的请求一般信息:SQL, SQL需要的参数,记录范围(起始位置rowStart,最大记录个数maxRows),等。
  2) Hibernate根据这个Query Key到Query缓存中查找对应的结果列表。如果存在,那么返回这个结果列表;如果不存在,查询数据库,获取结果列表,把整个结果列表根据Query Key放入到Query缓存中。
  3) Query Key中的SQL涉及到一些表名,如果这些表的任何数据发生修改、删除、增加等操作,这些相关的Query Key都要从缓存中清空。
阅读(...) 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级缓存与二级缓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