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箭有铁箭头,有没有青铜箭头市场价格,

404页面 - 携景财富网
出生日期:
失踪时间:
失踪地点:
失踪人特征描述:古代弓箭铁箭头有收藏价值吗_百度知道
古代弓箭铁箭头有收藏价值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没有多少价值。
采纳率:20%
北京哪有收购三国时期的弓箭?大概值多少钱?
没有价值,收藏留个纪念吧
不是一般的有。唐代杜牧捡了段折戟都当宝贝。自将磨洗认前朝......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古代的箭由什么制成?一般有多重_百度知道
古代的箭由什么制成?一般有多重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就是把一根木棍儿用一种挤压工具把它挤压直,然后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加上抛光打磨等一些美化工序,接着在箭尾刻出两道小槽,然后大多用禽类或者飞鸟的羽毛卡在箭尾的小槽上增加准确度保证箭射出去不会发飘,接着大多用铁铸的箭头(有一种模子的,把炼红的铁水浇注在上面等它冷了凝固再取下来)插在木棍儿的头部,也有的是用细的兽皮拧成细绳绑在木棍儿上,然后根据需要可以用其他模子做出更有杀伤力的箭头(比如带有倒钩的箭头,射入人体后如果强行拔出会造成二次受伤大量出血并且带出肉来;或者锥子箭,就是LS说的三菱的箭头,可以增加破甲力度,更容易穿透古时候的皮甲或者铜片甲等等)就是这么简单,没上面的那么复杂
箭由箭头(青铜)、箭杆(木头)、箭羽(羽毛)三部分组成。箭头,又名箭镞,多为铁制,头锐而底丰。式样主要有三菱形,三角形,圆锥形等。其刃薄而锋利,旁有槽。但古人制作时非常讲究各部分的尺寸、形状、比例、选材等。单就箭镞来看,殷墟出土的铜镞有四种:一是薄匕式,类似匕首的锋部,镞中有脊,两侧分叶,外缘带刃,两刃向前聚成锋并向后形成倒刺,中脊向下伸出,形成连接箭杆的铤。二是三棱式,这种镞呈长条形,有三刃棱,上有尖锋,下出铤。三是圆锥式,镞头短而体轻,上锐下圆,形似圆锥。四是平头式,形如圆柱,镞头平而无锋,仅可撞击不能射杀,是专门用做习射时的“志矢”。在实践中证明“三棱式镞”最适用,其优点是:制作简便,镞体坚固,镞锋锐利,穿透力强。还因镞体近似流线型,故箭飞行时阻力小,方向性好,保证了箭射出后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又具有较强的杀伤性能。所以,到战国末年,三棱铜镞以其优势逐步取代了各式铜镞,成为箭镞的主要形制。陕西秦俑坑出土的铜镞数以万计,三棱铜镞占99.85%,足以说明先秦时期已由多种镞型趋于单一形式的三棱镞。箭杆古代称“梃干”,一般用竹或木两种材料制做,嵌于箭头之下。箭杆为圆柱形,用箭端制作而成。古时候,人们把用竹制做的箭杆称为箭;把木制的称为“矢”。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古代的弓箭和弩箭箭头有几种各有什么用_百度知道
古代的弓箭和弩箭箭头有几种各有什么用
我有更好的答案
箭头,通称矢锋,汉时叫做镞或镝。在早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们捕猎时已采用已采用投射方式,最早的箭头已距今28000多年。到了新时器时代,石镞、骨镞和蚌镞都有发现。镞的形制趋向多样化,有双翼、三棱、四棱、扁叶、圆棒形等。到商代,箭头已由青铜制作,除狩猎外,多用于战场,成为远射武器。到战国、秦、汉箭头有了更大的发展。其形状呈三翼形、双翼形、三棱形、四棱形、双翼双尾形、三翼三尾形。别外还有毒箭,即在箭头上铸有毒槽,把毒粉涂在槽内,加大杀伤力。还有一种“响尾箭”即“鸣镝”,传说是匈奴杰出的首领冒顿发明的,鸣镝前端有锋刃,后面有铤,铤部上端带有葫芦形物,上有4个或3个小孔,借助强弓远射,飞行时发出声响,以发信号或警报,鸣镝有铁制、骨制和竹制。古箭类别(1)矢: 箭的别名,〈广雅·释器〉:“矢,箭也。”“矢,指也。官其有所指向,迅疾也。”(2)八矢: ①箭类的总称。②中国古代的八种箭:《周礼·夏官·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灋……凡矢,枉矢、絜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杀矢、鍭矢,用诸近射田猎;矰矢、茀矢,用诸弋射;恒矢、庳矢,用诸散射。”郑玄注:“此八矢者,弓弩各有四焉,枉矢、杀矢、矰矢、恒矢,弓所用也,絜矢、鍭矢、茀矢、庳矢,弩所用也。”(3)匕: 古时箭头的别名。《左传·昭·二六年》:“谢之中盾瓦……匕人者三寸。”(4)一枪三剑箭: 箭的一种箭头为扁平锐三角形,箭杆以木或铁制,供弓弩发射用,因其一次可发射三枚,故名。(5)三叉箭: 箭的一种。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似,惟箭头为本叉形,中有尖刃,两侧各有向外突出的小刀,整个箭头呈扁平状。(6)大羽箭:箭的一种。箭习与箭杆比普通箭为长。唐·杜甫《丹青引》诗:“良相头上进贤冠 ,猛将腰间大羽箭。(7)小凿头箭: 箭的一种。箭头形状如凿头,箭杆较细,以木或制成。供子弩发射。(8)飞凫: 箭的一种,《六韬·虎韬·军用》:“飞凫雷影自副。“《注》:”飞凫。赤茎白习,以铁为首。”(9)飞虻: 箭的一种。汉·扬雄《方言》:“箭……其三镰(棱)长尺六者,谓之飞虻。”《东观汉纪》:“光武作飞虻箭,以攻赤眉,”(10)无扣箭: 箭的一种。箭头为扁平锐三角形,顶角细小如针。箭杆以木或竹制。为明代弓射箭。(11)无羽箭: 箭的一种。又名“没羽”。《宋史·兵志》:“湖北享西造纳无羽箭。上曰:“箭不用羽,可谓精巧。”(12)木羽: 弩箭的一种。据《宋史·兵志》载:“宋真宗咸平元年,石归宋献木羽弩箭,能致远,入铠甲。”(13)木箭: 箭的一种。以木制之。(14)木朴头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似,惟箭头以硬木制成,头大尾小成滴水状。(15)木兔叉箭: 全长二尺九寸,箭头为三棱椎形,后面有两个月牙铲形尖齿朝前突出,植于箭杆,杆以杨木制,箭羽为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16)水箭: 全长二尺九寸,箭头为铁制,形状如铲。长五分,宽七分,以与箭杆相连,【骨交】以梨木制,箭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17)乌龙铁脊箭: 铁制。箭头呈扁平蛇矛状。用弓发射。(18)月牙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前头为月牙状,有朝前突出之两尖刃。整个箭头呈扁平状。(19)月牙鈚箭: 全长二尺九寸。箭头为铁制,呈月牙铲形,长一寸五分,宽一寸二分,头部锋利,箭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20)凤羽: 弩箭的一种。元《东南记闻》载:“赵执中制木干箭,能射三百步外,名凤羽。”(21)半边扣箭: 箭头为扁平锐三角形,顶端尖细如针,后部有二个倒钩,非常锋利,箭杆以木或竹制成。为明代弓射箭。(22)平题: 箭的一种。汉·扬雄《方言》:“箭明镞…… 者谓平题”。(23)艾叶头箭: 箭的一种。箭头为艾叶状,尖刃之下有前斜出之若于尖刺,整个箭头呈扁平状。(24)号箭: 传递信号的响箭。《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搭上那一枝响箭,向对港败芦折苇里面射去,林冲道:“此是何意?”朱贵道:“此是山寨里的号箭,少刻便有船来。”(25)四扣马箭: 箭为扁平圆锥形,箭杆为木制,杆末端扣弦处为交叉成十字的两个月牙形,此箭多用于射马。为明代弓射箭。(26)四髯箭: 弩箭的一种。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后有四须,两旁刻有深槽,能穿甲而过。此箭体过程,不能远射,常用腰开弩发射。(27)白羽: 以白羽作箭羽,故名。张守节《正义》引文颖曰:“引弓尽箭镝为满,以白羽羽箭,故云白羽也。”(28)皮顶角顶小朴头箭: 箭头为皮革裹棉花而成,箭头用绳缚于箭杆之上,杆以木或竹制,此箭专为演习、对抗射击之用。明代弓射箭。(29)羊头: 箭的一种。汉·扬雄《方言》:“凡箭镞……三镰(棱)者谓之羊头。”(30)齐鈚箭: 全长二尺九寸,箭头铁制,呈平头铲形,长一寸七分,宽七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清代弓射箭。(31)杆头箭: 箭为扁平形双棱状,箭杆较短,供木弩发射用。(32)夹骨包箭: 长二尺九寸,箭头为铁制五棱状,与骨【骨包】相连,长三寸三分,骨【骨包】以兽角制,环穿十个圆孔,杆以杨木制,羽为雕羽制。清代弓射箭。(33)竹箭: 以竹制。见《唐六典·武库令》。(34)杀矢: 箭的一种。因杀伤力强而得名。《周礼·夏官·司弓矢》:“杀矢、疾矢,用诸近射、田猎。”郑玄注:“杀矢,言中则死。”(35)合包哨箭: 全长二尺九寸,箭头长二寸一分,为扁平方铲状,头部薄而锋利,阔一寸五分,以骨【骨交】五箭杆衔接,骨【骨交】以兽骨制成,长一寸,呈圆锥形,上有四孔,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清代弓射用箭。(36)快箭: 角镞长一寸一分,阔四分,状如凿子箭而小。见《清会典图·武备·快箭图说》。(37)凿子箭: 头阔如铲形。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驾登里津楼诸军呈百戏》:“又双柳枝插于地,数骑以凿子箭,或弓或弩射之。”(38)两开肩箭: 头为扁平锐三角形,后有一只三角形倒钩,杆为木制,为明代戚继光所制之弓射箭。(39)连珠箭: 可供连发。《秦并六国评话》:“李信不用长枪,抬弓取箭,射三只连珠箭,张吉落马。”(40)兵箭: 为步兵所用。见《唐六典·武库令》。(41)角头箭: 全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形状为枚针,长四寸二分,杆为杨木制,羽为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42)枉矢: 古箭名。《周礼·夏官·司弓矢》:“凡矢、枉矢、杀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郑玄注:“枉矢者,取名变星,飞行有光,今之飞矛是也。”(43)枪头箭: 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形状如长枪头,长三寸,宽四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清代弓射用箭。(44)抹角鈚箭: 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形状如梳脊鈚箭头,只是在后角处切去一块,长二寸,宽二寸一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用箭。(45)鸣镝: 响箭。箭在空中急速飞行时能发出鸣响。《史记·匈奴列传》:“冒顿巧作为鸣镝,习勒其骑射。”《集解》:“矢镝飞则鸣。”(46)鸣铃飞号箭: 响箭的一种。矢为圆锥形枪头状,杆以竹制,上有六至八只凹凸方孔,以箭以弓发射,时会发出哨声。(47)金仆姑:箭的一种。《左传·鲁庄公十一年》:“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杨伯峻注:“朴姑,矢名,矢之名仆始……其义不可强求。”(48)金箭: 以金为镞而得名,《旧唐书叱蕃传》:“其举兵以七寸金箭为契”,亦名“金镞箭。”(49)弩箭: 为弩射之箭。《汉书·霍光传》:“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50)兔叉箭: 箭头为扁平椭圆形,刃口锋利,后有十字交叉,铁钩分向前后,杆多又木制,明代弓射用箭。(61)鱼叉箭: 长二尺九寸,头如钯形,宽一寸四分,长一寸九分,分为5个铁齿,每个齿均带有倒钩,齿尖,杆为杨木制,羽以大雁羽制,漆成黑色。清代弓射为箭。(62)柳叶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形似柳叶。整个箭头呈扁平状。(63)荞麦棱箭: 头为扁平铲形,头部平,当中略向后凹,后部有月牙形倒钩,杆以木制或竹制。明代弓射用箭。(64)点钢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小而尖,其后有两个倒钩小刃。整个箭头为纯钢打制而成,呈扁平状。(65)鈚箭: 杆长而头薄。《集韵》:“鈚木依矢。”汉·扬雄《方言》:“箭镞广长而薄镰谓之鈚。”(66)眉针箭: 箭矢前部为针状,中部三角形,后部为倒月牙铲形,杆以木或竹制。为明代弓射箭。(67)皇帝大礼随侍箭: 全长三尺一寸,头为三角形,中有脊阔,一寸六分,头长二寸九分,杆以杨木制, 羽以雕羽制,漆成朱红色。为清代弓射箭。(68)皇帝大阔【骨包】箭: 全长三尺一寸,呈三棱形状,下部圆柱形,上有8个小孔,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漆成绿色。为清代弓射箭。(69)皇帝吉礼随待哨箭: 全长三尺一寸,箭头为中棱形,平头而锐利,箭头安装于角【骨包】上,骨【骨包】以兽角制成,为圆形,上有8个小孔,箭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成。为清代弓射用箭。(70)皇帝行围哨箭: 全长二尺八寸,箭头为枪头形,中有脊,下部以兽角做成【骨交】,扁平状,长二寸,四周有8个孔,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用箭。(71)皇帝随侍鈚箭: 式样用皇帝大礼随侍鈚箭。为清代弓射用箭。(72)皇帝随待兔叉箭: 全长二尺九寸,头为六棱锐角形,后有4个前曲尖钩装于【骨包】上,【骨包】以兽角制,前锐后圆,长一寸六分,四周有5个孔,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用箭。(73)恒矢: 箭的一种。为礼射用。《周礼·夏官·司弓矢》:“恒矢、痹矢,用诸散射。”郑玄注:“恒矢,安居之矢之。”(74)索伦箭: 全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呈三棱锥形,长二寸八分,宽五分,杆以杨木制。为清代弓射箭。(75)哨箭: 箭镞上加骨角哨子,发则哨响。古称“呜镝”。清代称哨箭。(76)鸭嘴哨箭: 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扁平形,薄而锋利,以【骨交】与杆相连,梨木制,前微扁衔箭头,四面有环,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77)铁箭: 弩箭的一种。箭头以铁或铜铸成。中脊线高起,两旁各有凹槽,槽内可贮毒药。箭头下装有细箭杆,装配不求太紧,以插住为限。一旦铁箭射入人体。箭杆一拨即出,而箭头则嵌入人体而不能自拔。(78)铁朴头箭: 箭头扁平锐角形,后倒月牙铲状铁钩,头中有小孔,杆以木制,为打猎或传号之用,发射时有“唿唿”声。为明代弓射箭。(79)铁兔叉箭: 长二尺九寸,头由枚铁片组成锐三角形,长二寸五分。下有四个向前突出倒钩,钩尖锋利,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80)铁骨利锥箭: 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狭小而特别尖锐,能穿透一般盔甲。亦称“铁骨丽锥箭”。(81)铁羽大凿头箭: 头尺寸较大,形状如大凿头箭头,杆较粗,以竹或木制,羽为铁片制,供大合蝉弩发射用。(82)狼舌人箭: 头为扁平状,两只相连,纯圆,杆以木制。专供射马用。(83)射虎鈚箭: 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呈三棱形,长一寸五分,宽九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84)透甲锥箭: 头为圆锥形,前尖中粗后略细,杆以竹或木制,明代弓射箭。(85)【豆斗】子箭: 箭的一种。头为锐三角形,中有脊,两只后角锐利而朝后突出,杆为木或竹制,供三弓【豆斗】子弩发射。(86)梅针箭: 全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与角头箭箭头相似,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清代弓射箭。(87)菠菜头箭: 头如菠菜状,扁平钝圆形,后有两排倒钩,均很锋利,杆以木或竹制。明代弓射箭。(88)铲子箭: 头前部扁平尖针状,中部如倒月牙铲形,后部为锐三角形,杆以木或竹制,专为射马,明代弓射箭。(89)凿子头箭: 头扁平如月牙铲状,杆以木制,其多用于射马。明代弓射箭。(90)筒子箭: 用竹制成箭囊,内装15-20枝,囊上缚带可背或束于腰际,头为扁平枪头形,杆为竹制,长尺半,杆尾端以雀毛作羽。明代手掷箭。(91)雹箭: 以骨为镞的箭。《南史·齐本纪上》:“苍梧王渐行凶暴,屡欲害帝……及取雹箭,一发乃中帝脐。”(92)綦卫: 古时用綦竹制的羽箭。《列子·仲尼》:“引乌号之弓,綦卫之箭。”张湛注:“乌号,黄帝弓。綦,地名,出美箭;卫,羽也。”(93)踏橛箭: 箭头为锐三角形,中有脊,两只后角锐利而朝后突出,杆以木制,呈方棱形。供手射弩发射用。(94)篇矢:竹箭。《吕氏春秋·贵卒》高诱注:“小曰镞矢,大曰篇矢。”近人陈奇猷注:“‘篇’为竹名。则篇矢以竹为,不以金为锋。”(95)燕尾鈚箭: 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呈扁平燕尾状,燕尾剪尖略向外翘,长二寸,尾尖宽一寸五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清代弓射箭。(96)矰①古代系生丝以射鸟雀箭。《史记·老子传》:“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矰。”②短箭《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矰、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97)鞭箭: 短小,头为扁平,锐三角形,头部细针状,杆以木或竹制。明代用铜溜子发射的箭。(98)攒竹箭: 头为3个上连的棱形,中有脊,杆以竹制,较一般箭长。明代弓射箭。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箭由箭头、箭杆、箭羽三部分组成。 青铜弩箭箭镞箭头,又名箭镞,多为铁制,头锐而底丰。式样主要有三菱形,,圆锥形等。其刃薄而锋利,旁有槽。但古人制作时非常讲究各部分的、、、等。单就箭镞来看,殷墟出土的铜镞有四种:一是薄匕式,类似匕首的锋部,镞中有脊,两侧分叶,外缘带刃,两刃向前聚成锋并向后形成倒刺,中脊向下伸出,形成连接箭杆的铤。二是三棱式,这种镞呈长条形,有三刃棱,上有尖锋,下出铤。三是圆锥式,镞头短而体轻,上锐下圆,形似圆锥。四是平头式,形如圆柱,镞头平而无锋,仅可撞击不能射杀,是专门用做习射时的“志矢”。在实践中证明“三棱式镞”最适用,其优点是:制作简便,镞体坚固,镞锋锐利,穿透力强。还因镞体近似流线型,故箭飞行时阻力小,方向性好,保证了箭射出后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又具有较强的杀伤性能。所以,到战国末年,三棱铜镞以其优势逐步取代了各式铜镞,成为箭镞的主要形制。坑出土的铜镞数以万计,三棱铜镞占99.85%,足以说明时期已由多种镞型趋于单一形式的三棱镞。箭杆古代称“梃干”,一般用竹或木两种材料制做,嵌于箭头之下。箭杆为圆柱形,用箭端制作而成。古时候,人们把用竹制做的箭杆称为箭;把木制的称为“矢”。箭羽常以鹏鹘等巨禽翅制成,夹于箭杆尾端,使箭在飞行中平稳地命中目标。另外还有用硬纸做的纸羽箭,或短小的无翎箭。大弩上使用的长箭则是铁片制成的铁羽箭。
元-古格金紋皮箭筒箭端:制造箭杆的。为方形所制,箭端中有并一圆槽,略比箭杆为大,圆槽贯两端。一端敞开,一端装有钢板上有一圆孔。圆孔呈薄刃形,圆孔大小如箭杆而平直,此器因使箭杆斜而更正,曲而复直,故取名为端。箭制:指箭的规定编制,中国古代军队从广泛用箭,各朝各代对箭的式们都有规定。《·武库令》载:“箭之制有四:一日箭、二日木箭、三日兵箭、四日弩箭。”各的箭制大抵相同。徒:箭镞的别称。《·释兵》:“镞,关西日徒。铰也,言有也,”镞:指箭头。《·西都赋》:、“尔乃期门齐飞,列刃攒。”箭名。《·大雅·行苇》:“‘既坚,四既钧。”《·释器》:“金箭谓之。”“以金为镞,齐者名镞”。镝:箭镞的别称。〈历记·秦楚之际月表〉:“销锋镝。”:古代射箭用器具。抉指扳指,载右指上,用以钩弦。拾零。着以左臂,用以护肩,抉用棘或骨制成,拾以革制成。现代箭(上),仿中世纪箭(下)步叉:箭袋。〈释名·释兵〉:“步叉,人所带,以箭叉于其中也。”〈·兴服志〉:“箭袋谓之步叉。” 箭筒:装箭器具,亦作箭袋。以制,外饰,长短与箭之尺寸为标准。盛箭器具。用木或兽皮制成。〈周礼·夏官·司弓夭〉:“中秋献。” :弓箭手腰带上挂的毛纱悬垂物,用以擦箭。
(1)矢:箭的别名,〈·释器〉:“矢,箭也。”“矢,指也。官其有所指向,迅疾也。”   (2):①箭类的总称。②中国古代的八种箭:《·夏官·司弓矢》:“掌六弓八矢之灋……凡矢,枉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杀矢、,用诸近射田猎;、,用诸弋射;、,用诸散射。”郑玄注:“此八矢者,弓弩各有四焉,枉矢、杀矢、矰矢、恒矢,弓所用也,絜矢、鍭矢、茀矢、庳矢,弩所用也。”   (3)匕:古时箭头的别名。《·昭·二六年》:“谢之中盾瓦……匕人者三寸。”   (4)一枪三剑箭:箭的一种箭头为扁平锐三角形,箭杆以木或铁制,供弓弩发射用,因其一次可发射三枚,故名。(5)三叉箭:箭的一种。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似,惟箭头为本叉形,中有尖刃,两侧各有向外突出的小刀,整个箭头呈扁平状。  (6)大习箭:箭的一种。箭习与箭杆比普通箭为长。唐·诗:“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太习箭。  (7)小凿头箭:箭的一种。箭头形状如凿头,箭杆较细,以木或制成。供子弩发射。  (8)飞凫:箭的一种,《·虎韬·军用》:“飞凫雷影自副。“《注》:”飞凫。赤茎白习,以铁为首。” (9)飞虻:箭的一种。汉·《》:“箭……其三镰(棱)长尺六者,谓之飞虻。”《东观汉纪》:“光武作飞虻箭,以攻赤眉,”   (10)无扣箭:箭的一种。箭头为扁平锐三角形,顶角细小如针。箭杆以木或竹制。为明代弓射箭。  (11):箭的一种。又名“没羽”。《·兵志》:“湖北享西造纳无羽箭。上曰:“箭不用羽,可谓精巧。” 传统木箭(12)木羽:弩箭的一种。据《宋史·兵志》载:“宋真宗咸平元年,石归宋献,能致远,入铠甲。” (13)木箭:箭的一种。以木制之。  (14)木朴头箭: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似,惟箭头以硬木制成,头大尾小成滴水状。  (15)木兔叉箭:全长二尺九寸,箭头为三棱椎形,后面有两个月牙铲形尖齿朝前突出,植于箭杆,杆以制,箭羽为雕羽制。为弓射箭。  (16)水箭:全长二尺九寸,箭头为铁制,形状如铲。长五分,宽七分,以与箭杆相连,“骨交”以梨木制,箭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  (17)乌龙铁脊箭:铁制。箭头呈扁平蛇矛状。用弓发射。  (18)月牙箭: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前头为月牙状,有朝前突出之两尖刃。整个箭头呈扁平状。  (19)月牙鈚箭:全长二尺九寸。箭头为铁制,呈月牙铲形,长一寸五分,宽一寸二分,头部锋利,箭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  (20)凤羽:弩箭的一种。《东南记闻》载:“制木干箭,能射三百步外,名凤羽。”   (21)半边扣箭:箭头为扁平锐三角形,顶端尖细如针,后部有二个倒钩,非常锋利,箭杆以木或竹制成。为明代弓射箭。
&艾叶头箭、木朴头箭、月牙箭、点钢箭、头部点火的箭。(22)平题:箭的一种。汉·扬雄《方言》:“箭明镞……者谓平题”。  (23)艾叶头箭:箭的一种。箭头为艾叶状,尖刃之下有前斜出之若于尖刺,整个箭头呈扁平状。  (24)号箭:传递信号的响箭,第十一回:()搭上那一枝响箭,向对港败芦折苇里面射去,道:“此是何意?”朱贵道:“此是山寨里的号箭,少刻便有船来。”   (25)四扣马箭:箭为扁平圆锥形,箭杆为木制,杆末端扣弦处为交叉成十字的两个月牙形,此箭多用于射马。为弓射箭。  (26)四髯箭:弩箭的一种。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后有四须,两旁刻有深槽,能穿甲而过。此箭体过程,不能远射,常用发射。  (27)白羽:以白羽作箭羽,故名。《正义》颖曰:“引弓尽箭镝为满,以白羽羽箭,故云白羽也。”   (28)皮顶角顶小朴头箭:箭头为皮革裹而成,箭头用绳缚于箭杆之上,杆以木或竹制,此箭专为、之用。明代弓射箭。  (29)羊头:箭的一种。汉·扬雄《方言》:“凡箭镞……三镰(棱)者谓之羊头。”   (30)齐鈚箭:全长二尺九寸,箭头铁制,呈平头铲形,长一寸七分,宽七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弓射箭。  (31)杆头箭:箭为扁平形双棱状,箭杆较短,供木弩发射用。  (32)夹骨包箭:长二尺九寸,箭头为铁制五棱状,与骨“骨包”相连,长三寸三分,骨“骨包”以兽角制,环穿十个圆孔,杆以杨木制,羽为雕羽制。清代弓射箭。  (33)竹箭:以竹制。见《·武库令》。  (34)杀矢:箭的一种。因杀伤力强而得名。《·夏官·司弓矢》:“杀矢、疾矢,用诸近射、田猎。”注:“杀矢,言中则死。”   (35)合包:全长二尺九寸,箭头长二寸一分,为扁平方铲状,头部薄而锋利,阔一寸五分,以骨“骨交”五箭杆衔接,骨“骨交”以兽骨制成,长一寸,呈圆锥形,上有四孔,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清代弓射用箭。  (36)快箭:角镞长一寸一分,阔四分,状如而小。见《清会典图·武备·快箭图说》。  (37)凿子箭:头阔如铲形。·《·驾登里津楼诸军呈百戏》:“又双柳枝插于地,数骑以凿子箭,或弓或弩射之。”   (38)两开肩箭:头为扁平锐三角形,后有一只三角形倒钩,杆为木制,为明代所制之弓射箭。  (39)连珠箭:可供连发。《秦并六国评话》:“不用长枪,抬弓取箭,射三只连珠箭,落马。”   (40)兵箭:为所用。见《唐六典·武库令》。  (41)角头箭:全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形状为枚针,长四寸二分,杆为杨木制,羽为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42)枉矢:古箭名。《周礼·夏官·司弓矢》:“凡矢、枉矢、杀矢、利火射,用诸守城车战”。郑玄注:“枉矢者,取名变星,飞行有光,今之飞矛是也。”   (43)枪头箭: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形状如长枪头,长三寸,宽四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清代弓射用箭。  (44)抹角鈚箭: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形状如梳脊鈚箭头,只是在后角处切去一块,长二寸,宽二寸一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用箭。  (45)鸣镝:响箭。箭在空中急速飞行时能发出鸣响。《·列传》:“冒顿巧作为鸣镝,其骑射。”《》:“飞则鸣。”   (46)鸣铃飞号箭:响箭的一种。矢为圆锥形枪头状,杆以竹制,上有六至八只凹凸方孔,以箭以弓发射,时会发出哨声。  (47)金仆姑:箭的一种。《左传·鲁庄公十一年》:“乘丘之役,公以金仆姑射南宫长万。”注:“朴姑,矢名,矢之名仆始……其义不可强求。”   (48)金箭:以金为镞而得名,《旧唐书叱蕃传》:“其举兵以七寸金箭为契”,亦名“。”   (49)弩箭:为弩射之箭。《·传》:“河东太守郊迎,负弩矢先驱。”   (50)兔叉箭:箭头为扁平椭圆形,刃口锋利,后有十字交叉,铁钩分向前后,杆多又木制,明代弓射用箭。 (51)鱼叉箭:长二尺九寸,头如钯形,宽一寸四分,长一寸九分,分为5个铁齿,每个齿均带有倒钩,齿尖,杆为杨木制,羽以大雁羽制,漆成黑色。清代弓射为箭。  (52)柳叶箭: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形似。整个箭头呈扁平状。  (53)棱箭:头为扁平铲形,头部平,当中略向后凹,后部有月牙形倒钩,杆以木制或竹制。明代弓射用箭。  (54)点钢箭: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小而尖,其后有两个倒钩小刃。整个箭头为纯钢打制而成,呈扁平状。  (55)鈚箭:杆长而头薄。《集韵》:“鈚木依矢。”汉·扬雄《方言》:“箭镞广长而薄镰谓之鈚。”   (56)眉针箭:箭矢前部为针状,中部三角形,后部为倒月牙铲形,杆以木或竹制。为明代弓射箭。  (57)皇帝大礼随侍箭:全长三尺一寸,头为三角形,中有脊阔,一寸六分,头长二寸九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漆成朱红色。为清代弓射箭。  (58)大阔“骨包”箭:全长三尺一寸,呈三棱形状,下部圆柱形,上有8个小孔,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漆成。为清代弓射箭。  (59)皇帝吉礼随待哨箭:全长三尺一寸,箭头为中棱形,平头而锐利,箭头安装于角“骨包”上,骨“骨包”以制成,为圆形,上有8个小孔,箭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成。为清代弓射用箭。  (60)皇帝行围哨箭:全长二尺八寸,箭头为枪头形,中有脊,下部以兽角做成“骨交”,扁平状,长二寸,四周有8个孔,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用箭。  (61)皇帝随侍鈚箭:式样用皇帝大礼随侍鈚箭。为清代弓射用箭。  (62)皇帝随待兔叉箭:全长二尺九寸,头为六棱锐角形,后有4个前曲尖钩装于“骨包”上,“骨包”以兽角制,前锐后圆,长一寸六分,四周有5个孔,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用箭。  (63)恒矢:箭的一种。为礼射用。《周礼·夏官·司弓矢》:“恒矢、痹矢,用诸散射。”郑玄注:“恒矢,安居之矢之。”   (64)索伦箭:全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呈三棱锥形,长二寸八分,宽五分,杆以杨木制。为清代弓射箭。 (65)哨箭:箭镞上加骨角哨子,发则哨响。古称“呜镝”。清代称哨箭。  (66)鸭嘴哨箭: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扁平形,薄而锋利,以“骨交”与杆相连,梨木制,前微扁头,四面有环,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  (67)铁箭:弩箭的一种。箭头以铁或铜铸成。中脊线高起,两旁各有凹槽,槽内可贮毒药。箭头下装有细箭杆,装配不求太紧,以插住为限。一旦铁箭射入人体。箭杆一拨即出,而箭头则嵌入人体而不能自拔。  (68)铁朴头箭:箭头扁平锐角形,后倒月牙铲状铁钩,头中有小孔,杆以木制,为或之用,发射时有“”声。为明代弓射箭。  (69)铁兔叉箭:长二尺九寸,头由枚铁片组成锐三角形,长二寸五分。下有四个向前突出倒钩,钩尖锋利,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  (70)铁骨利锥箭:其式样与普通之箭相同,惟箭头狭小而特别尖锐,能穿透一般盔甲。亦称“铁骨丽锥箭”。(71)铁羽大凿头箭:头尺寸较大,形状如大凿头箭头,杆较粗,以竹或木制,羽为铁片制,供大弩发射用。  (72)狼舌人箭:头为扁平状,两只相连,纯圆,杆以木制。专供射马用。  (73)射虎鈚箭: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呈三棱形,长一寸五分,宽九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为清代弓射箭。  (74)透甲锥箭:头为圆锥形,前尖中粗后略细,杆以竹或木制,明代弓射箭。  (75)“豆斗”子箭:箭的一种。头为锐三角形,中有脊,两只后角锐利而朝后突出,杆为木或竹制,供三弓“豆斗”子弩发射。  (76)针箭:全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与角头箭箭头相似,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清代弓射箭。  (77)头箭:头如菠菜状,扁平钝圆形,后有两排倒钩,均很锋利,杆以木或竹制。明代弓射箭。  (78)铲子箭:头前部扁平尖针状,中部如倒月牙铲形,后部为锐三角形,杆以木或竹制,专为射马,明代弓射箭。(79)凿子头箭:头扁平如月牙铲状,杆以木制,其多用于射马。明代弓射箭。  (80):用竹制成箭囊,内装15-20枝,囊上缚带可背或束于腰际,头为扁平枪头形,杆为竹制,长尺半,杆尾端以雀毛作羽。明代手掷箭。  (81)雹箭:以骨为镞的箭。《南史·齐本纪上》:“苍梧王渐行凶暴,屡欲害帝……及取雹箭,一发乃中帝脐。”   (82):古时用綦竹制的羽箭。《列子·仲尼》:“引乌号之弓,綦卫之箭。”张湛注:“乌号,弓。綦,地名,出美箭;卫,羽也。”   (83)踏橛箭:箭头为锐三角形,中有脊,两只后角锐利而朝后突出,杆以木制,呈方棱形。供手射弩发射用。(84)篇矢:竹箭。《·贵卒》高诱注:“小曰,大曰篇矢。”近人陈奇猷注:“‘篇 ’为竹名。则篇矢以竹为,不以金为锋。”   (85)燕尾鈚箭:长二尺九寸,头为铁制,呈扁平燕尾状,燕尾剪尖略向外翘,长二寸,尾尖宽一寸五分,杆以杨木制,羽以雕羽制。清代弓射箭。  (86)矰①古代系生丝以射鸟雀箭。《史记·传》:“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矰。”②短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矰、素甲、白羽之矰,望之如荼。”   (87):短小,头为扁平,锐三角形,头部细针状,杆以木或竹制。明代用铜溜子发射的箭。  (88)攒竹箭:头为3个上连的棱形,中有脊,杆以竹制,较一般箭长。明代弓射箭。
箭的历史伴随着弓的产生,远在就作为人们的工具。传说战于,纯用弓矢以制胜,此为有弓矢之最早者;惟当时之弓矢,都以竹木为之,虽能及远,终未能完善,迨后推阐其理,互相发明,加以精密之改造,于是乎弓矢逐成为战争之利器。青铜箭簇箭的制作在有了较大的进步,表现为:第一,制作上趋于科学、规范化:如箭簇、箭杆、间的比例及箭杆的长与、杆的前后部的等,都有了一定的比例规定。从出土的春秋时箭簇实物标本看来,《·矢入》中所规定的、、比例关系,与实际基本相符。第二,箭骸虽多为质,但形制有了较大的改革,即逐渐抛弃了从到的传统的双翼扁体型,而改为三翼三棱锥体型,即由两翼的侧刃前聚成锋改为三棱的三条凸起的棱刃前聚成锋,簇锋小而锐,大大提高了箭簇的穿透力和杀伤力。即使是仍然保持着扁体双翼型的箭簇,也加长了脊部,缩窄了双翼,且使两翼角下垂,以增强穿透的能力。在春秋前期,三棱锥型的箭矢仍是少数,但到了春秋晚期,它却迅速增多,被大量使用。如浏城桥一号楚墓出土的46枚铜簇中,三棱锥体型的箭骸多达29枚,就是明证。 箭历经迄今约有三万能年的演化。古代军队把箭列为作战的武器随着火器的出现,至十九世纪中叶,战争中已基本上不用弓箭。近代以后,射箭从军事上分离出来,成为习武强身的项日,射箭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之一。
三棱式镞远在3万年以前的晚期,在中国境内的人类就开始使用弓箭了。最早的箭很简单,用一根树棍或,截成一定长度的箭杆,在一端削尖就是箭。而矢的真正起源应是石器时代,人们把、或磨制成尖利的形状,安装在矢杆一端,这就制成了有石镞、骨镞或贝镞的矢了,比起单用木棍竹竿削的箭可算进了一大步。由于远古的箭杆难以保存至今,所以出土实物中往往仅留下箭镞。的石、骨、蚌镞,有棒形、叶形、三角形等多种,有些已有镞茎和逆刺。二里头遗址中最先出土了商朝早期的青铜镞。商周时期,青铜镞的主要式样是有脊双翼式。春秋战国时,三棱式镞盛行,战国时此类镞多装铁铤,以节省铜材。汉以后铜镞开始向铁镞过渡,这个过程经历了约200年。河北省满城县出土的西汉前期的三翼式或四棱式铁镞,仍系模铸成型,锋利程度不及铜镞;而四川省新繁县牧马山出土的东汉铁镞呈扁平的锐角三角形,既适合锻造,又有较强的杀伤力。这种形制遂为后代长期使用的点钢镞所承袭。箭杆多用竹制,也有木制的。先秦时期,在南方的和肃慎族聚居的东北地区,均产制矢之楛。直至明、清,制箭还用竹杆,用萑柳,、多用杆。为了较准确地命中目标,必须把握住箭在飞行中的方向,于是人们在箭杆的尾部装上羽毛,使箭的形制趋于完善。箭的飞行速度和准确性与尾羽的关系密切。箭羽太多,飞行速度慢;太少,稳定性差。为了使之有恰当的比例,在《考工记》中载有将箭浮沉部分的长短,以求出装尾羽之比例的方法。箭羽以?翎为最上,角鹰羽次之,鸱枭羽又次之。装雁鹅羽的箭遇风易斜窜,质量就更差了。在宋朝,当优质羽供应不足时,曾发明风羽箭。据《o兵志》记载,四年(1044),宋廷“赐鄜延路总管风羽子弩箭三十万”,可见风羽箭也是一种实战兵器。这种箭将箭尾安羽处剔空两边,利用向内凹进的空槽产生涡流阻力使箭保持飞行稳定,其设计思想是相当科学的。为增大箭的杀伤效力,后汉时耿恭发明了“箭”。三国时,攻打,遭到500名弓弩手的乱箭阻击,右臂中一弩箭,箭头有毒,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遂请医治。神医华伦曰:“此乃弩箭所伤,其中有之药,直透入骨,若不早治,此臂无用矣。”乌头是一种药用植物,中草药名叫“”,其、、均有毒。那时少数民族习用的弓弩箭头多带剧毒,中箭者,皮肉烂,烂到五脏而死。可见毒箭的致残、致死率是很高的。随着金铠铁甲的出现,要求箭更具穿透力。多用钢铁箭镞。箭分为竹箭、木箭、兵箭、弩箭四种,前两种用于狩猎,后两种用于战斗。用于战斗的箭镞用钢制成,刃部较长,能穿透坚甲。除了毒箭以外,还有在箭杆上缚有纵火物(油脂或火药)的火箭(中国古代火箭),在战争中广泛应用。时代,出现了一种飞行中带响的箭叫“鸣镝”。据描述,这种箭出自国太子之手。冒顿为争王位,欲收服民心,以便为所欲为,便发明了一种骨箭,上面穿孔,发射时有声,称为“鸣镝”,由他专用。遂传令部众:“汝等看我鸣镝所射,便当一齐射箭,不得有违,违者立斩!”此后,冒顿常率部众外出狩猎,只要他鸣镝一发,部众万矢,稍有延迟,立毙刀下。众人甚是畏惧,不敢怠慢。一日,冒顿牵出自己心爱的好马,用鸣镝射马,部下亦争相竞射,冒顿见状喜笑颜开,遍加奖赏。然而冒顿并不因此而满意,又先后用鸣镝射杀自己的爱妻,射杀了国王的好马,部众闻声急射,稍有迟疑者,立即丧命。从此,只要呜镝一响,众箭飞至,无一敢违。冒顿认为时机已成熟,这一日,请国王一同出猎,自己随在马后,用鸣镝对准头曼射去,部众随声同射,匈奴国王头曼毙于乱箭之下,冒顿弑父自立为王。明清时的“鸣镝”是在箭镞上加了一个用骨或兽角制成的小哨。箭的发展,是随弓弩的不断改进而发展的,强弓大弩的出现,要求箭具有良好的贯穿力,所以对箭镞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现存最早的箭/箭
箭中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箭,是在居延甲渠侯官遗址出土的,系始元六年(公元前81)所制。此箭全长67厘米,装三棱铜镞,竹杆,有三条尾羽,镞和羽均缠丝涂漆用以与箭杆相固联。
射箭运动/箭
射箭运动现代射箭运动最早出现在,自1673年起举行的方斯科顿银箭赛,延续至今。1787年英国成立皇家协会,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射箭组织。18世纪初,射箭传入,1828年成立射箭联合会。1844年举办第1届全英射箭锦标赛。1861年英国射箭协会成立,统一竞赛规程。1879年成立全美射箭协会,同年在举行第1届全美射箭比赛。1931年,以英国和为主,成立了国际射箭联合会,同年在的里沃夫举行了第1届。在世界射箭运动中占优势的国家有美国,,。射箭运动要求有平衡,注意力集中,协调和时间感觉等和能力。射箭运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现代射箭运动却开展较晚。成立前,射箭作为武术项目中的表演项目,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以前射箭仍然为表演项目,1956年开始列为比赛项目,1959年才开始按照国际规则举办比赛。&&&&
矢,箭也。――矢又谓之箭。――箭,矢竹也。——疾如。――《·齐策》嗑得金矢,解得。――《·噬》掌六弓、四弩、八矢法。――《·司弓矢》 其利金锡竹箭。——《周礼·职方氏》  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释地》  如竹箭之有筠也。——《礼记·礼器》则。――《礼记·少仪》八十。——《·乡射礼记》既挟我矢。――《诗··吉日》矢以柘若棘。――《·投壶》  自关而东谓之矢,关西曰箭。——《方言九》  吾奈无箭何?——《·十过》  急湍甚箭。——行人弓箭各在腰。——唐·《兵车行》  船往如箭。——寒更传晓箭,清衰颜。——《冬晚对雪忆家》秦无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入于太亩,还矢先王。――宋·《·伶官传·序》
使用技巧/箭
搭箭的手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中海式,主要流行于西方使用单体弓的区域。这种方式,是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勾住弓弦,右手勾弦,则箭杆在弓弣左侧。第二种是蒙古式,主要流行于普遍使用复合弓的东方世界。这种方式,是以拇指勾弦,用食指和中指压住拇指,右手勾弦,则箭杆在弓弣右侧。使用蒙古式拉弦法,则必须在拇指上套上指环,中国古称“抉”,后世称为“扳指”。抉一般用玉、骨或皮革制成。
拉弓搭箭,弓部中央与视线平行。左手握弓,右手扶&箭,沿水平方向朝后拉满弦,然后释放--箭会自由急速&飞出,射向目标。多多练习。弓套里多装几枚箭,可以快速连发。
防止被箭磨伤
许多射手发现,箭在飞离弓弦时,常会磨伤脸颊和手&部的皮肤。脸颊部可用头巾或其他布料遮挡,部带上护套。
相关词条/箭
参考资料/箭
[1] 古今兵械·射远兵械·箭 &http://www.cnwushu.com/bingqi/sheyuanbq/[2] 《什么是箭》 http://www.shenmeshi.com/Sports/Sports_08.html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1次
参与编辑人数:10位
最近更新时间: 09:12:33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铜箭头市场价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