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电商平台有前途吗?

当前位置:&&
生鲜电商已哀鸿遍野 前景虽好奈何盈利无期
曾几何时,生鲜电商如同当下的VR,是炙手可热的投资风口。但康庄大道上却哀鸿遍野,全国4000多家生鲜电商企业中,95%处于亏损状态,只有1%实现盈利,行业惨况可见一斑。
面对如此惨况,不禁要问生鲜电商是否有着足够的市场空间?答案是肯定。生鲜电商在我国渗透率不足3%,但市场规模就已经由2012年的40.5亿元飙涨至2015年的542亿元,增长强劲。预计到2018年,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
显然,生鲜电商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利润空间。从资本、巨头的扎堆布局,就足以证明生鲜电商风口成立。只不过,当前生鲜电商处于发展初期,未能形成适应市场的发展体系,如标准化差、供应链薄弱、仓储配送条件苛刻等。
烧钱补贴的模式也让一大批生鲜电商因资金链断裂而倒下,如8月停业的果食帮,靠巨头输血的易果生鲜、每日优鲜等。一时间,生鲜电商从风口变刀口,屠戮了一批又一批企业。
在发展的过程中,生鲜电商明显触碰了两大误区。一是忽略了消费者真实需求,盲目地提高客单价。但成本下不来,平台只好牺牲产品品质,致使口碑急速下滑,消费者怨声载道。
二是同一时间内产品同质严重,这是由于生鲜的季节性决定的。为此,生鲜电商展开营销、补贴手段,来抢夺客源,加剧了行业恶性竞争。在资本寒冬下,烧钱模式难以为继,倒闭几乎是必然。
因此,生鲜电商未来发展需要走出误区。首先,是要更加注重于重于供给侧、中间端、需求侧的平衡,不断改善产品品质,提高平台运营效率,方能逐步壮大整个体系。
其次,要避开同质化竞争,多从细分市场中寻求机会,如专注于水果、蔬菜、海鲜等细分领域,将覆盖的人群不断细化,减少恶性竞争的发生。
另外,在选择发展方向时,应当侧重于中高端生鲜产品。原因是中高端生鲜产品能够有效区别于传统渠道,并形成价格、商品的差异化,而且在供应链渠道上更具优势。
生鲜电商发展至今,已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变为群雄割据、兼并整合的阶段。乐观预计,未来三至五年内将逐步进入盈利时代,如今的生鲜电商企业,只能且行且珍惜了。
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转载请注明来源!(图片来源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已有人评论 相关内容阅读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有什么感想,您也来说说吧!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我国在线旅游市场如今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在线旅游的存在,...创业成功是小概率事件。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勇于拥抱失败,选择从头再来。这让人想起曾经在硅谷流传的一个段子:由于硅谷没有高楼,如果创业失败者真想跳楼,可以选择从二楼的办公室跳下去,然后揉一揉扭伤的脚踝,准备第二天重新创业。峰瑞资本关注这些创业路上的跋涉者。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勇气、反思力、以及对行业深刻的洞见。为此,我们开启了《跋涉之路》专题,讲述他们的故事。今天的讲述者是崔晓琦,北京人,38 岁,11 年电商行业经验,经历了电商公司在中国混战的战国时代和三足鼎立时期,然后进入平稳发展期。多年来,崔晓琦一直是大公司里的创新业务带头人,他主导的内部创业项目包括凡客V+商城、顺丰优选、佳沃市集,担任 COO、总裁、CEO 等职位。2013 年是生鲜电商元年。崔晓琦闯入生鲜行业,花了两年多的时间,他换了两家公司。现在,他决定暂时不再碰生鲜电商了。下面是他的故事。卖电器的再去卖水果是个很大的门槛做了这么多内部创业,也换了几个工作,我最大的感触是要顺应时势。所谓时势,不是说哪个最热做哪个,而是说去做比较有潜力的行业。我觉得电商现在其实已经到了中后期,发展相对平稳。中国的电商经历了最初的战国时期,当当、亚马逊、京东&&按下葫芦起了瓢,后来是三国时期&&京东、天猫,苏宁或者一号店。现在已经不太可能再出现一个电商巨头来瓜分市场,做小众垂直细分,可能还会有些机会,但也只可能小而美。2013 年我做顺丰优选之前,特别好奇为啥之前敢碰生鲜电商的人不多。所以顺丰找到我时,我觉得挺好的,刚好去生鲜电商领域看一看。做起来才发现,没这么容易。图书、3C 这些电商品类,很快就都起来了,首先是因为都很标准。我做电器卖卖图书其实手到擒来,但是我做电器转而卖箱水果就不一样了,这是很大的一个门槛。所以,整个生鲜农产品的几万亿的市场,通过网络渠道流通的比例只占 1%,2% 是有理由的。整个生鲜农产品市场因为行业天然属性导致网络流通率很低。有家公司 2012 年做生鲜电商时,还自建配送公司。后来我意识到:它自己做也是迫不得已,因为当时没人把生鲜配送这事儿做好。但冷链物流成本非常高,有些公司的投入早就超过一个亿。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个投入大,我用第三方的,但第三方的问题是服务把控难,毕竟它能同时服务多家企业,而每家的标准都不太一样,所以在服务把控这块需要管得更细、更严。生鲜电商的产品毛利率 20%、30% 到头了,但仓储运营的成本能占到 1/3,物流成本可能又占 1/3。目前客单价能有 100 多块钱已经算不错了,但还是太低了。只有把客单价提起来,才能把成本占比降下来。我曾经觉得生鲜电商能够卖出高溢价来,但它真的能做到盈利吗?我觉得不太可能。说实话,现在中产阶级或者白领愿意花 168 买 10 斤橙子的人也不是很多。生鲜电商能够卖出高溢价来,但它真的能做到盈利吗?至少现在这个阶段,我觉得做生鲜电商不是一个特别好的选择,巨头现在去做生鲜,去投资生鲜,不排除是为了卡位。对巨头们来讲,一年亏几个亿不算什么,但是对于一家初创企业来讲,如果一年做几个亿亏几个亿,就不是一个特别好的生意了。生鲜电商困局:到处都是坑,运营最难在网上购买生鲜这种形式已经被大家认可,但实际上生鲜电商蛮难支撑的,基本都是在烧钱。生鲜电商最主要的问题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到位,导致它的成本偏高。它最大的一块成本是冷链的仓储和物流,这块的成本比传统电商要高得多。因为沾到冷链就没有什么更易储存,更易流通的品类。好的冷库里面有 6 个温区,水果、冻品、巧克力、红酒,需要存放在不同的温区,即使这样,还是会有不小的损耗,损耗如果你能做到 2% 或 3%,就算很低了。生鲜冷链物流的损耗约为2、3%都是水果,运营也有很多讲究,比如草莓的挑拣和苹果不一样,需要戴手套,一碰就会坏掉。在仓储里,工作人员需要比照色卡(我们招聘时会特别注意检查视力),来挑选可以入库的水果。比如,香蕉要稍微青黄一点的,否则可能放到库里不到一天就烂掉了。这个青黄是什么标准,不是说你运营其他品类能运营出来的。还有一个比对是成熟度,你不能说九成熟放到仓库里,可能要七分熟,预计在两周之内全都卖完,在卖的时候可能会九十分熟,这个也很复杂。有些特别难处理的品类我宁肯直接放弃,比如每个季度品质浮动会很大的榴莲。榴莲运营起来跟赌博似的,果肉在里头,成熟的状态不容易把握。这种很难标准化的品类我宁可不做,也不愿意看到我们卖出去多少就进来多少投诉。投诉多了,渠道品牌不就砸了吗?很难标准化的品类很容易导致投诉变多第二个是生鲜产品的流通性相对而言比较差,即使有冷链物流,它的流通也不可能是全国范围内的流通,尤其像蔬菜、水果,甚至说冷冻的产品,不太可能大规模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流通。它有很强的区域性,玩家们盘踞在东南西北各方,各自去覆盖自己能覆盖的范围。比如,有人在南方做水果,覆盖几个南方大省,有人在青岛做海鲜,覆盖青岛周边甚至整个北方。一旦它们要分别往北往南扩展,就要建冷链了。此外,生鲜电商很难挑个品类单点突破。苹果就比草莓好做?首先苹果这个品类你不可能垄断,你能做出一个什么样的规模,是可以想象出来的。而且,生鲜产品是非标准化的。同样一棵树,果实的口味今年跟去年可能不一样,容易受天气影响,这就是一个不确定性。你可能觉得今年它很好卖,明年把这块地全包了,要是明年出来的产品不符合大众的口味,你就赔惨了。还有一点,即便只做苹果一个品类,你并没有省掉很多中间环节,比如质检、运输,你的仓储一样需要用到温控。如果一定要拿苹果和草莓比,苹果还有个劣势,卖不起价钱,溢价低。生鲜电商很难挑个品类单点突破相比冷链基础设施的建设,非标准化是一道更难解的题,除非它们全部都按照统一的技术,在大棚里生产。我去日本考察过,很多蔬菜和水果都种在大棚里面,比如小西红柿、水果玉米。统一的技术,标准的阳光、温度。很长一段时间内,在中国不可能达到日本这样的水平。况且日本这种种植法成本其实蛮高的,最后的产品价格必然不低。虽然现在大家愿意吃得好一些,但终究还要看性价比。采购供应链端需要考虑成本占售价的比例是怎样。生鲜产品要支撑高议价,就要像褚橙那样有品牌。生鲜电商的未来:线上线下联动,冷链宅配有机会落到生鲜电商,未来可能会出现一个垂直行业巨头,到底是京东还是天猫,或者是另外一家,还说不好。这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大量的资本去支撑。生鲜电商未来最大的出路可能是 O2O生鲜电商未来最大的出路可能是 O2O,网络渠道和线下的零售网点结合,货整批地发到社区网点和写字楼,再通过这些站点散给客户。由站点来承载最后一公里或者叫最后100米的销售、物流分发,这种模式能有效地降低仓储、物流和包装的成本。不这么做,我觉得生鲜电商完全没出路。你可以自建物流,或者跟第三方的物流、配送合作,甚至把社区周边的洗衣店、小卖部全都利用起来,他们帮你发一单,你付给他们两三块钱,毕竟他们在那儿闲着也是闲着。但是,即使这样,也不太可能说在现阶段去盈利。现在已经开始有不少企业开始铺基础设施,在北京有家专门做冷链宅配的公司叫黑狗,它的冷链车类似于移动的冰箱,把冷链的产品放进去送到用户家里。在上海,有一家同类公司叫黑猫。之后可能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会看到,冷链物流是一个大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大的巨头,我觉得切入这个市场有机会。冷链物流是一个大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大的巨头2013 年是生鲜电商的元年,但是为什么这一两年才有专做冷链的公司出来?我觉得逻辑是先出产品再出服务。这就像前几年物流行业发展起来,四通一达(申通快递、圆通速递、中通快递、百世汇通、韵达快递的合称)去做快递,以及外卖行业起来之后,有那么多公司专门做配送服务一个道理。至于冷链宅配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几年,这取决于有多少企业参与进来。但是,即便发展很快,也需要三五年时间。生鲜是各个阶层都需要接触到的品类,它在网上的增长速度其实很快。同比增长 200% 多也很正常,这不是其他电商能够追上的增长速度。生鲜每年同比增长 200%,超过其他电商如果还是打算进入生鲜电商领域,要看这几个方面:你能否抓到最好的供应链?价格能不能做到最好?再就是运营服务的能力强不强?运营能力不是指你自建服务的能力,而是整合服务的能力。比如说,你与第三方的合作是否能够通过规模优势去降低成本。在我看来,生鲜电商的总体竞争态势,不是说我单纯追求低价,不是靠烧钱去卖产品,要跳出纯粹用投资人的钱去烧规模这样的状态,真正地把生鲜的品质做好,靠性价比来良性竞争。价格往细了说,需要考虑成本和卖价的对比。鉴于生鲜产品的流通不是那么广,它的覆盖范围不像做服装一样可以发全国,它只能发到 24 小时内冷链能覆盖的范围。说实话,中国的消费者已经被惯坏了,都想在 24 小时就收到货,恨不得上午下单,下午就收到。这个我觉得可能是一个误区,所以,现阶段你怎么保证你的物流服务时间到位,同时,送过去的产品到用户手里品质还是有保证的。当然,消费者心理预期跟商品本身也有关系,本来生鲜它就要尽快吃、尽快用。因此,假设我在北上广有 3 个冷链部,为了辐射更广的地区同时确保生鲜送达的时效,我必须在北上广以外的城市建冷库,这就涉及到成本的问题。生鲜冷链要求全国铺点,成本居高不下从消费者的指标看,我首先关注复购率。生鲜电商的复购率一定是很高的,不高,说明没做好。客单价,是所有电商品类都关注的指标,只有把客单价提上去,成本才可能往下降。放弃生鲜电商,不是个太难的选择我做电商这么多年,成就感一直很强烈。特别是在亚马逊的时候,产品一上线瞬间就能影响到成千上万用户,那种成就感有点难以形容。后来做生鲜电商也有类似的体验。你推出一个好的产品品类,很快周边的人吃到了就会给你反馈。做互联网的产品的好处,就是你每天都能拿到不同的数据,甚至可以接触到第一手客户的反馈,这些能够让你迅速调整策略。传统的线下商业则不同,以卖手机为例,产品分发到渠道,渠道再分发到各省市县,然后通过数据收集上来最后拿到一个数据。现在,我不太想再碰生鲜电商这块了。运营经验再丰富,我自己的企业不太可能去铺基础设施,这主要靠社会化,但社会化不由我控制。我把现有资金给第三方来铺基础设施,成本又不受我控制。我费尽心思细致地去运营,可能能多抠出一两个点,甚至三五个点的利润,但是其他方面依然不可控。现在生鲜电商的整体状况可能是 40% 的亏损,我利润率比别人好一点,亏损 35%,其实也没什么大的区别,没什么意思。你会发现,绝大多数电商公司是不挣钱的,要铺大量运营人员,企业规模和企业员工成正比,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电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投入极高现在,我心中理想的公司是轻模式的,不靠堆人来做规模,而是靠创意或者营销理念来为公司创造高价值。就是这样的例子,虽然一开始它也会雇很多人去地铁站、火车站做地推,但是等它把(稀缺资源)司机都黏上来之后,就不那么容易被其他公司抢走,壁垒就形成了。用户发现用滴滴打车比较容易打到车,用户就黏上来了。然后,司机说用滴滴招到的客户比较多,司机就不容易走了。它把两边都黏上了,比较巧妙。现在,我也不是说一定要创业,还是看事情。现在有很多传统企业做互联网+,不排除我去掌管这块的全局,但做这事有两个前提:传统企业的老板对互联网+有认知,并且,他对这块业务完全放权。要是他还是每天指手划脚说你应该怎么怎么做,我觉得就没有什么太大意义了。创不创业,我的心态没有太大的变化,不管是在顺丰优选,还是佳沃市集,我都没把自己当职业经理人,还是希望把事做成。现在决定不做生鲜电商,倒也不是个艰难的决定。不排除将来有好的机会和趋势,资源积累也够好的时候,再用新的模式去做。Dos and Dont's很难标准化的生鲜品类我宁可不做,也不愿意看到我们卖出去多少就进来多少投诉。生鲜不太可能大规模从南到北、从西到东流通,需要在各地建冷链。生鲜电商很难像三只松鼠做坚果一样单点突破。生鲜产品要支撑高议价,就要像褚橙那样有品牌。生鲜电商未来最大的出路可能是 O2O,网络渠道和线下的零售网点结合,货整批地发到社区网点,通过社区网点再散给客户。冷链物流是一个大市场,目前还没有一个特别大的巨头,我觉得切入这个市场有机会。要跳出纯粹用投资人的钱去烧规模这样的状态。生鲜电商创业,要关注供应链、运营服务能力、成本结构等因素。本文不代表峰瑞资本(freesvc)观点。
24小时报不停
腾讯金山将猎豹放手交给傅盛,后者不得参与同业竞争
蓝港影业首次向外界发布自制网剧《我与你的光年距离》,正式进军影视业
厉害了!“朝阳群众”能用APP进行线上云报案了
供应链配送服务商云鸟科技宣布完成1亿美元D轮融资
余承东自曝华为Watch2,将在MWC2017上正式发布
越来越贵,传闻称iPhone 8无线充电器要另购
外媒:Twitter市值被中国对手新浪微博超越
美图公司入选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成份股
传万达电商CEO李进领离职
最快年中动工,富士康与夏普70亿美元在美国建厂
亚马逊不再允许最早两款Kindle电纸书注册
继手机QQ后,QQ浏览器也开通了在线问诊
刘强东视宿迁尚有苏宁店为耻,苏宁怼回去称"好好活着"
老干妈”陶华碧悄然退出,不再持股老干妈
东芝业务增长乏力,前三季度亏损35.2亿美元
比尔·盖茨开通微信公众号,发布30秒视频用中文问好
“小冰之父”升任微软资深副总裁互联网+国家战略智库
? ? ? ? ? ?
当前位置: &
& 分析:生鲜电商恐怕不是一门好生意
分析:生鲜电商恐怕不是一门好生意
&&日15:28&&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 什么样的生意算是好生意?​  有四个衡量标准,这四把尺子量下来,普天下的生意都能分出个环肥燕瘦。​  我们用四把尺子衡量一下生鲜电商是不是块肥肉:  第一、能不能赚到钱?​  ​这一点看起来实在太废话,有谁做生意不为赚钱的吗?哎,你还别说,电商就是,战略性亏损的口号不是叫的呱呱响?​  &有很多人觉得先把规模做上去,到时我只要控制1%的成本,巨额的利润就出来了。但他们忽略了一个问题,这1%的成本恰恰是客户对你依赖程度最高的,剪掉这1%,客户就跑掉了。而剪掉其他的,都不能帮你产生利润。这是很微妙的。&沱沱公社总经理杜非说,&很多电商做规模就是被这个故事绑架了。&曾是商城总经理,经历过盲目扩张阶段的他,对此深有体会。​  生鲜电商业内普遍承认,目前没人赚到钱。有业内人士劝那些想进来的人:&想赚钱的,真别碰生鲜大类。&​  优菜网创始人丁景涛回忆,开始想得很好,信誓旦旦只做蔬菜水果,优菜网最初只有40个品种。甫田网刚上线时,只提供三种产品:牛奶、草莓和芝麻菜。但渐渐的,大家都走上了扩品类的道路。​  现在,生鲜电商大部分演变成了综合购物网站,普遍有3000左右的SKU,包含复杂品类:蔬菜,水果,肉类,海鲜,蛋奶,酒水零食,甚至还有日用杂货等普通商品。​  扩品类的逻辑很容易理解: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提高客单价。但生鲜商品是非标准化的,品类扩张带来的运营管理难度不是同等增幅,而是几何级的增幅:采购量小、品质不稳定,成本高,保鲜难题,对库存的精确把控,最后一公里配送&&哪个环节出问题,结果都是灾难性的。​  生鲜是何等娇贵,容不得一点怠慢和闪失,否则它就坏给你看!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生鲜电商都提到了一句&生鲜必须要鲜&,为了抢&鲜&,生鲜电商在与普通电商相同的操作环节上,就要耗费更多人力和物力。​  由于订单构成复杂(一单可能同时包括海鲜、冻肉、蔬果和米面,而这些商品是要分温区保存的),包装费、冷链运输费居高不下。​  仅北京六环内的配送距离,冷链配送每单的成本在40元以上。所以,除非是毛利在50%以上的海鲜或肉类,100元以下的订单是赔钱的。那些没有条件自建冷链的小电商,通常采用泡沫箱加冰袋的方式外包,配送成本可压缩至10元每单。​  但第三方物流的不可控因素多,往往让客户体验大扣,很容易发生退单、投诉,客户流失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被业界认为做的很不错的沱沱工社,客单价在270元左右,每日800-1200单,但杜非表示,目前仅有阶段性盈利,还没实现持续性盈利。甫田网客单价则达到业界望尘莫及的400元,日销售额十几万,几乎是唯一被认为真正赚钱了的综合型生鲜电商。​  据丁景涛分析,目前北京做得不错的生鲜电商的&天花板&是客单价200,每日800单。现在大家都在想办法突破,因为订单量在1000以下实现盈利不大可能,除非有集团用户。​​  第二、有没有比较优势?​  ​上一个问题,考量的是脱离了母体或投资人的&输血&,能否独立生存下去。接下来,就要考虑行业的竞争格局。​  2012年被业内称为&生鲜电商元年&,以优选、淘宝、、本来生活为代表的一大批企业进入生鲜电商领域,今年、亦加入战场,算上2011年即开始运作生鲜的我买网和遍地开花的地域性生鲜电商,市场早已从蓝海变成了大红海。​  对于生鲜电商的&大热&,杜非并不紧张,&外界可能认为生鲜都是在一条线上竞争,其实不是。我们是看商品,通过不同的品类判断竞争在哪里。沱沱是餐桌产品,核心是肉和农产品,本来生活的优势在水果,优选是卖进口食品,与我买网、是竞争对手。所以我们没有觉得有太大压力。&​  做生鲜,一定要有自己的特点,差异化就是竞争力。你是能像沱沱工社一样自建农场,以&有机&产品为差异点;还是像优菜网转做线下门店,去做社区拦截;亦或像甫田网,针对外国人和华裔需求,深入饮食文化,做到独特稀缺?​  值得思考的是,你所选择的比较优势,不仅决定了你短期内的竞争力,也决定了你长期的发展空间和&天花板&。比如基地直供限制了产品种类和产量;线下门店提高了供应商组织和管理难度;走高端注定面对有限小众市场等。​  目前现有的生鲜电商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它们也各自有不同的比较优势。​  1.平台型电商:仗着流量来的​  如京东、淘宝、当当这样的全局型电商,他们进入生鲜领域是为了做平台,​补品类,真正的玩家还是农业型电商和信息化服务电商(也就是后两大类)。对平台型电商来说,引入生鲜卖家,可以变现自己的剩余流量,实际上是一种&商业地产模式&。​  业内人士&等待海鲜&也指出,&在、POP、户外广告这些引流费用高昂的情况下,用生鲜这种必需品引流是个非常廉价的办法。消费者在网站上买了白菜猪肉,再顺手买点零食和日用品,这是很多平台都梦寐以求的事。&​  &再往深一层讲,为什么那么多大佬和资本会介入生鲜电商?其实这是个资金流的问题。诸如3C、服装等行业,产业链拉得长,周期就很长。而生鲜就简单得多了,&货-钱-货&,就是资金流在滚动。一个2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果所有人每顿饭在你平台上消费1块钱,一天就是6000万的资金流。这钱还压根不,实实在在进账户。而且手机可以不用,衣服可以不买,饭却是大家每天都要吃的。对资本而言,能找到这样一个大规模且安全保值的地方,就是很成功的了。&​  2.农业型电商:深刻农业基因​  如我买网、沱沱工社、多利农庄这样掌握了产品源头的电商,有着深刻的农业基因。杜非的话很能代表他们的心声,&其实我一直跟别人强调我是有机农业电商,我是做农产品的,我从来没有超过农业圈。&​  我买网背靠中粮集团的全产业链模式,尽享内部供应的优质资源,其他生鲜电商头疼的稳定优质货源、议价权,在它面前完全不是问题。沱沱工社在北京平谷区拥有占地1050亩的有机认证农场,自产蔬果,自养肉禽。多利农庄也来头不小,投资方包括美国著名风险投资凯鹏华盈资本,在上海坐拥占地3370亩的两个有机农庄,预计2014年产能达10亿元。​农业型电商有深厚的农业背景,对那些让普通人傻眼的农业知识如数家珍,比如水土种子对果实的影响,不同果蔬的最适保鲜温度,肉类的屠宰排酸技术等;这让他们对产品有远胜于竞争对手的理解和把握。​  而生鲜电商共同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体验障碍&&&不能手摸口尝的网上生鲜,如何超越菜场、超市的购物体验?农业型电商靠着优质稳定的货源和丰富专业的产品知识,就能在此环节胜出。​  3.信息化服务电商:整合信息是强项。​  既没有流量优势,也不是农业专家,是不是就没的玩了?非也。天下不懂网络的传统农人何其多,真正要推动生鲜电商占比从1%到10%,还是要靠为这些传统农人提供信息化解决方案&&在线市场可以用更低的成本实现集合商家议价,生鲜电商的价值就在这里。​  本来生活便是其中非常有特色的一个,2012年创立,多位创始人来自网易和南方报业,既无流量优势也无农业背景,但它说要帮农民做电商。它的迅速成名,源自它找到了全中国最传奇的一位农民&&褚时健。2012年10月,本来生活与褚时健种植的冰糖橙&褚橙&签约,并利用在传媒界的影响对&褚橙进京&进行事件营销,大获成功。今年10月底,本来生活开通22城生鲜配送,大有追赶沱沱工社(沱沱于10月17日开通32城生鲜配送)之意。​相比前两类,信息化电商是&轻资产&模式,门槛较低,中小创业者众多。但因规模小,没有议价权,多数处于&被动挨打,两面受敌&的状态。为了以差异化赢得生存空间,厨易菜开始研究新派半成品菜,农味网则主推特色干货,并尝试在微信上卖土鸡蛋,半月卖出近5万枚。​  资深业内人士表示,生鲜起手做零售难度太大,建议从批发做起。批发并不是简单做差价,它真正的意义在于让你有议价权。中间商做好的基本都是圈子里的热门人物。​  三、大家对生鲜电商的误区​  ​中国电商业走过了群雄逐鹿的阶段,基本已尘埃落定、三分天下了。为什么生鲜电商直到2012年才迎来发展&元年&?丁景涛在接受采访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容易做的品类都做完了,必然会盯到生鲜这块&。无怪乎有人把生鲜称为&线上最后一块&硬骨头&&。​  ​创始于2010年的优菜网,是国内首个提出&像送牛奶一样送菜&的生鲜电商,在用户家门口安装菜箱,实现无需见面的定时送货。前期小区试点情况理想,很快获得了200万天使投资,模式一度十分被看好。然而,2013年1月,优菜网开价150万寻求转让,随即丁景涛在网络发文:&一个生鲜电商失败者的经验分享&。他在文中将优菜网的失败归结为五个因素:没有稳定货源,不能保证客户体验,管理环节太多,货车进城难和信息不对称。​  如今,优菜网再次获得投资,起死回生,但优菜网曾经的困境,正是生鲜电商操作难度之大的最好例证。这事到底难在哪呢?​  ​1.选品难度。​  丁景涛讲了一个故事,一家开在某大学内的小水果店,只卖五种水果,老板已经做了19年,但他每天花在进货上的时间都在3-4个小时&&即使有19年的经验,照样要去看去尝。​  ​生鲜电商要想做好体验,采买人员必须像《寿司之神》的主角小野二郎一样,终其一生,超过55年,都在重复同一件事:做寿司。他从最好的鱼贩子那里买鱼,从最好的虾贩子那里买虾,从最好的米贩子那里买米。从醋米的温度,到腌鱼的时间长短,再到按摩章鱼的力度,亲自监督。​ ​  为什么要做到这么极致?因为人们从菜场超市挑买到不满意的生鲜,会自己认了;送到家的生鲜,如果出现问题,会引起极大不满。做不到百分百满意,这个客户就不会再来了。​  ​优菜网最初从某有机供应商进货,发现他们以次充好;后来蹲守新发地,每天采买最新鲜优质的蔬果;发展到现在直接与基地合作;却发现,即使追溯到田间地头,同样难以控制稳定品质。同一个基地,今年的雨水、阳光、温度、空气、种子稍有变化,就会让它种出来的东西不一样:荔枝在采收之前的那几天,如果连续晴天就会发苦;西瓜则如果连续下雨就不甜。​  ​对此,沱沱工社的解决办法是让自己成为&产品大师&,&我们知道1500亩地的农场无法满足所有消费需求,之所以要坚持自己做,是因为要深入了解现代有机农业,知道怎么管控,怎么经营。&  ​&&& 2.体验的众口难调。​  因为生鲜自古以来就难挑,消费者通过&家传&、&分享&,也掌握了一套自己的&采买经&&&以黄瓜为例,有人喜欢又直又长,顶花带刺的;有人觉得这不自然,就喜欢弯曲不好看的。至于口感,更是各有偏好,有人爱吃脆苹果,有人爱吃面的。​ ​  为了掌握销售的主动权,现在很多生鲜电商都在搞&预售&,以量向基地议价。但这样的销售方式,你无法知道客户到底喜欢什么样的东西,可能量做上去了,客户体验却很不好。​  ​丁景涛认为,最理想的办法是让消费者能在网上实现&所见即所得&,保证商品与描述的&一致性&(丁景涛强调,农产品不可能标准化,只能用准确描述保证&一致性&)。比如苹果分八个品种,酸甜脆面各种需求都能精确匹配。​  ​但要实现这个构想,必须在大量的基础上,筛选出具有&一致性&的商品。在目前网上量起不来的情况下,优菜网最终转为线上线下结合,从开拓社区店积累销量,预想在此基础上重建可以保证货源和体验的线上商城。​  ​3.冷链物流。​  生鲜电商的&物流难&,主要是指全国范围的配送。但生鲜作为一个本地性非常强的产业,涉及全国配送的并不多。目前只有我买网、沱沱工社、本来生活等少数商家在尝试通过第三方物流进行全国配送。​  ​在本地配送上,稍有实力的生鲜电商都花大价钱建立了自己的物流团队以保证客户体验。但无论是&飞机大炮&还是&加步枪&,大家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调动一切资源完成最后一个销售环节,还没有谁形成一个成熟高效的流程体系。​  ​对于有人说冷链配送是生鲜电商难以逾越的&珠穆朗玛峰&,杜非并不认同,&物流成本其实一直在那里,只能通过做规模,优化管理流程来摊薄。在正确定位的前提下,所有企业都必须精耕细作,利润就来源于精耕细作。生鲜电商也不例外。&丁景涛也表示,&物流不是问题,最终问题是体验。过去优菜网用&金杯加三轮&的方式送货,由于配送密度高,安装菜箱也不用见面,一单配送成本大概在3元钱(优菜网主做普菜,未采用冷链配送)。&​  ​业内相信,两年后大家将不再讨论物流问题&&&大头&们都在重点发展冷链物流,价格会一拼到底。就在今年10月底,2013中国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与冷链物流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包括快行线、顺丰优选物流等业界大佬齐聚一堂交流合作解决方案。中国邮政最近也正在做一个全城5元的物流,据称要把同城全部干掉。分析认为,等的菜鸟网络建好后,物流成本会真正大幅下降。​​  四、前景出路​  ​俗话说,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生鲜电商的发展趋势和前景是什么?​  ​丁景涛判断,未来垂直电商要么选择平台,要么被淘汰。而现有的平台包括淘宝、京东等都不适合做生鲜,因为都是全局电商,没有&本地化基因&。即使你解决了仓储物流问题,能把货卖到全国,但全国统一价的做法会让你在该挣钱的地方没挣到,有些地方又卖不出去&&最后看销量还是区域性的。在他的设计中,未来优菜网会在北京拥有几百家线下实体店,而每个实体店都有对应的社区线上商城,在标准管理下实现差别定价,最终实现&大量的个性化&。​  ​&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才会催生新的产业。现在生鲜电商还称不上产业,只能说,我们这些人在做一些事儿。&丁景涛表示,&如何通过简单管理实现这么复杂的生鲜电商操作,就是优菜网目前探索的重点。&而信息化解决方案,本就是丁景涛的老本行。​  ​另一些人,则在待价而沽,他们相信,自己最好的出路是&卖身&。今年10月,经营了4年的上海农信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菜管家&网站)被光明食品集团旗下海博物流收购51%股份,交易价格为2980万元。​  ​根据电商三年一个发展周期的规律,生鲜电商热潮始于2012年年初,本轮周期已过2/3,业内预计2014年会有一轮洗牌,倒掉一批。丁景涛也认为,目前生鲜电商已经到本周期的顶峰了,预测下一步会有一个下跌遇冷,然后再回暖。需要两年左右的时间,让生鲜真正进入百姓生活,那时候生鲜电商这个行业才算真正成熟。​ (来源:赢电商& 编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近日,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独家策划100位电商大佬系列访谈第四期之三农电商系列,包括农村电商、农产品电商、农业互联网、生鲜电商等平台与品牌。目前受访企业有京东、本来生活、一亩田、有种网、农商1号、链农、小鸡啄米、云之鲜生、食得鲜、双安智农等。《2016年度中国三农电商市场研究报告》编写正式启动。此外,我们编著的国内首部《互联网+农业》著作即将截稿。欢迎合作联系:。
【】【】【】【】【】
「关键字」
& &(1)凡本中心注明“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或带有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水印LOGO的所有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及其他任何形式的作品 ,其版权均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中心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与本中心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违者本中心将依法追究责任。
& &(2)转载或引用本中心内容必须是以新闻性或资料性公共免费信息为使用目的的合理、善意引用,不得对本中心内容原意进行曲解、修改,同时必须保留本中心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中心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中心不承担责任。
& &(4)凡本中心注明“来源:xxx(非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的文/图等稿件,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网站与机构,其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中心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5)关于本中心发布的用户投诉稿件,信息均由用户通过本中心投诉通道提供,本中心不对其真实性负责,若内容真实性有误,请与本中心联系,本中心将在核实后进行处理。& &(6)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中心内容者,本中心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7)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中心联系的请发送相关内容至邮箱:)& &此版权声明解释权归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所有。
  当支付宝还追着QQ玩AR红包、集五福玩2亿元大项目的时候,微信早早就说不再参与春节红包大战。但马云口中微信红包的&珍珠港偷袭&事件再次上演,之前是红包,现在则是黄金红包。  这句白话君说烂了...
生态型企业:
行业热点:
曝光专区: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有以下事宜,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企业,请联系:
以下人士,请联系:
行业/频道:
产品/服务:
数据/研究:
导航/平台: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生鲜电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