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左侧旋发球下旋发球挥拍方向

谈正手前冲弧圈球拉下旋球时的两种拉法(转)_乒乓球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可签7级以上的吧50个
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41,972贴子:
谈正手前冲弧圈球拉下旋球时的两种拉法(转)
最近根据自己的学习跟不断总结,已经领悟了下面转载的这篇关于前冲弧圈的精髓,下面分享给大家。
,做为乒乓球的高级技术之一,会与不会冲拉下旋是区分乒乓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志性技术之一。任何乒乓球选手,或是业余爱好者,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基本技术训练后,都会追求正手有一板非常过硬的弧圈技术,以丰富自己的进攻体系。
弧圈技术一般自不转球起开始训练,然后是侧旋球拉冲,上旋球拉冲,下旋球拉冲,结束于最后的对冲对拉(有的教练不一定这样安排,因人而宜啊~~~)。对拉对冲虽然是最尖端的技术,但是,下旋球的拉冲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环节,本文试图从中间最为关键的环节入手,以纯文字方式来解释下旋球如何前冲的技术要领。
基本站位:与球台距离约45厘米左右,(根据个人习惯和身体比例自调,可以更远些~~~)两腿张开与肩同宽或稍宽于肩,身体微前倾,含胸,收腹,重心放在前脚掌上,左脚在前,右脚在后,两脚中心点的直线与球台底线夹角约成30-40度角(角度越大,越便于发力,越小越便于连续,可根据自己需要调节)。
基本动作:
拉球时,身体向右后方转动(以右手持横拍为例),重心放在右脚上,在转腰的过程中,身体重心随之向右下方下沉,右腿稍弯曲,用腰控制大臂,右肩稍低,小臂自然下垂,用手腕控制板型,将球板引至右大腿膝盖稍偏后一点,板型前倾(手指、小臂、大臂,身体放松),板型前倾的角度因来球的旋转强弱不同而有所调整。
击球时,腿首先发力,向左,身体重心从右脚向左脚开始转换(这个转换是逐渐完成的,不是一下子完成,转换速度最快的时候就是击打的时候),交换重心,身体前迎,身体前迎的方向和击球方向相同,然后腰也发力,用腰带动大臂,并传到小臂。击球时,急速收缩并辅以手腕发力,前臂收缩的速度越快,发出的力量就越大,摩擦也就越重,击打力量也就越大。要把腿、腰、大臂、小臂、手腕的发力协调起来,学会由轻渐重,由慢到快,由快到突然加速的拉球动作,学会将力集中使用,瞬间爆发的发力方法,这些都至关重要。,首先要会发力,会发力后再找到发力时机与撞球时机,弧圈球技术就有了基本的基础了!
在练习正手拉球时,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收与手腕
在正手拉球时一定要注意在充分发挥大臂挥动速度的基础上再加上收与挥手腕的力量,前臂的收臂方向和手腕的内收方向一定要与挥拍路线相同,以防止力量分散。但要注意一点,收前臂一定要用腰来控制;身体的高度用腿来控制,不可将重心高低起伏太大,应根据来球旋转强弱,适度调整身体重心的起降幅度,换言之,强烈下旋需要一些腿部的蹬地力量,以加强挥拍力量。
乒乓球是圆周运动,击球时手是用腰来控制的,球拍的后引不是用手或用臂往后引拍,而是用转腰来完成,用腰固定大臂,转腰的速度要远远快于挥手。击球前的挥臂是先转腰而不是先挥手。
3、击球时机与击球点:
击球时机:是指球与球拍相撞时球所处的位置(可分为上升前期、中期、后期、高点期、下降前期、中期、后期);随着世界乒乓球技术的发展,击球时机是越来越早,当然,如果在脚步和力量及位置不太到位的情况下,应当选取合适的击球时机为宜。
击球点有二个:一个是击球时,也就是球拍与球相撞时,该点与身体的位置关系;一般情况下,击球点应该在离身体一个手臂远且在身体的右前方,原因是这个位置便于身体发出最大的力量。另一个是球拍与球撞击时,相接触的点在乒乓球上的位置点。这个点因球而异,下旋来球,一般应击打在中上部或者说是顶部稍偏后一点点的位置。越是旋转,此点越是下移,但最多不能移到中后部稍偏上,因为,这个击球点,已经不是前冲,而是加转弧圈的范畴了!
一楼给你们看美女,在...
这个能不能吹一下,而且...
这几天一直在学习拉弧圈...
为毛我拉出去的球都不够...
丁宁反手胶皮的弹性可...
迷上横打,正手又废了,...
所谓吃球,就是指球从接触球拍到离开球拍的比较长,这个比较长是与比较短相比而言。何为比较短?形象点说就是当球拍以一个较快的速度匀速击球时,球与球拍一经接触,立即脱离,此谓短。何为长?当球与拍接触时,球拍以一个较大的撞击球后,由于力量很大,引起了拍面(胶皮与海棉)、底板和球本身产生了形变,在形变恢复过程中,力量仍然持续给予球以向前的力量和加转的摩擦后形成的吞吐感,我们称之为吃住球了!一般而言,小臂的加速与手腕的甩打都是形成摩擦的主要力量来源。小臂收缩越快,手腕甩打越急,则球的旋转越强,弧线就越好。反之,摩擦力会减小,但击打速度会提高。针对不对性质的来球,两种方法相机而用,各有所用。旋转弱,落点靠近底线的球,一般可以少摩擦,多击打;相反,旋转强,落点接近中台的半出,则应该加强摩擦,减少撞击成份,以形成相对好的弧线,保证回球过网。
5、不要抬肘关节
初练弧圈的人,容易犯一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为了制造向上的弧线,抬肘向上发力。中向上的力量,靠抬肘关节是远远不够的,其所产生的向上的力量应主要来自向上挥拍力量的分力。抬肘而产生的力量虽然大,但由于产生不了摩擦力且与挥拍力的方向不一致,会造成力量分散、摩擦力不足而产生一种托球击打的后果,极容易造成不是下网就是出界的不良结果。
6、身体不要下蹲过度
现代,讲究的是连续击打能力,身体下蹲过度会导致发力后还原太慢,从而造成连续拉球时失误。适度的弯曲腿部,保持重心相对较高一些,形成连续进攻的能力,这一点,非常重要,必须要高度重视。
7、身体不要后仰
练习拉球,容易后仰的主要原因是不会摩擦球,因而不敢向球上发力,怕球飞出界外,故而躲着球,以求避开球的锋芒。原因找到了,采取措施就好了,板型再前倾些,挥拍时不要迎面击球,形成一定的夹角去迎击来球,快速收前臂和手腕儿,只要你学会摩擦了,你有多大的力量就可以使多大的力量,再不会担心球会飞出界外时,你的技术就基本成型了。
接下来,有的可能会问了,你题目是两种拉法,两种拉法在哪儿啊?!
前面主要讲了前冲的一般规律,现在就着重讲讲,两种不同方法的拉球。
一种是撞摩式。一种是摩撞式。
从字面上看不难看出,前者以撞击为主,摩擦为辅;
后者是以摩擦为主,撞击为辅。
那么,两者的区别在哪里呢?!
关键有二点不同:一是击球时机不同;二是挥拍路线不同。
1.击球时机不同:撞摩式拉法,号称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弧圈式拉法。要求击球时机一定是在上升期,通常在上升中后期为佳,个别球可以拉上升前期,一般情况下,上升前期的球是指球落在球台端线附近时,因为线路比较长,加上挥拍空间大,可以击打这个时机。如果是在台中间,球的高度又不太高,则球拍没有挥入角,无法拉上升前期,只能拉上升中后期。摩撞式,则是拉高点期和下降前期,甚至下降后期。
2.挥拍路线不同。撞摩式是挥拍路线接近于直线。摩撞式的挥拍路线是一条弧线。其曲率大小由来球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还有其他六点不同:
1、击球时的板型不同。撞摩式和摩撞式的板型在开始时基本相同,但在挥拍的过程中,撞摩式板型角度保持不变,摩撞式的板型由于挥拍路线是一条弧线,所以板的角度也会有一个角度渐渐前倾的变化。
2、引拍位置不同。撞摩式的引拍比摩撞式稍高。
3、发力方向不同。撞摩式的发力是一条直线,击球时的发力方向要比摩撞式稍高一些。收拍位置高于摩撞式。
4、效果不同。撞摩式力量巨大,一速快,过网弧线低,落台后弧线更低,伴以强烈的旋转,前冲力量足,防守难度大,世人称之为暴冲弧圈。
摩撞式,一速较撞摩式稍慢,弧线较撞摩式稍高,二速较一速感觉会突然加快,落台后弧线比撞摩式稍高,但旋转比撞摩式更加强烈。
5、上台难度不同。撞摩式上台难度大,威胁大,容易一板过;摩撞式,上台相对容易,容错率高,易形成相持。
6、应用不同。对于判断不明的来球、没有绝对把握的来球、弧线短的来球、烈旋转的来球、没有移动到位的来球,一般以摩撞式为主回击,以确保上台。对于旋转不强,明显出台,位置较好的来球,则以撞摩式前冲回击,追求一板过的效果。
注:此文章为本人与省体校教练学习弧圈后的心得,此次学习,颠复了我以前对的部分认识,当然,目前的认识也可能并不是最终的认识,但偶愿意将体会现于面前,以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目的在于交流,在于学习,欢迎大家拍砖!~~~~~
每次都好快
刚才还有人说弧圈不需要把球吃进海绵,光摩擦就行了
那个也不能说不正确,只是那是二三十年前的弧圈技术吧,现在的都是撞击弧圈了。
那种时代的技术,早就跟不上现在的步伐了。那种光有旋转没速度没力量的弧圈,随便一板就爆死了。除非你是波尔那种极度强烈的旋转
恩 顶 弧线低的高调也不错 对方不容易借力
看打就看出来了。。。
偶准备把自己在晚上总结的好帖子都拿出来了
贴吧夺宝,1元成就梦想
关于击球点如何定位问题
乒乓球如何对击球点定位乒乓球, 定位, 如何, 左右在与乒乓球友交流的过程中,常提到漏球的问题。在实战中往往是步伐到位了但是出现漏球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击球点定位不准确造成的,如何对击球点进行定位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击球点的位置,下面以横板为例。  横拍比较常用的反手拨球,击球点大部分在左腹部前方击球,击球点离身体一扎半,大约30厘米左右,击球高度大致比球网略低一点。在击球时可能因为步伐等原因,击球位置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进行前后左右的小范围调整。  正手攻球拉,击球点在身体右前方大概两扎半,大概50厘米左右,攻球击球高度大致和网同高,弧圈击球高度大致与台同高。在击球过程中根据来球性质的不同应选择相应的发力方式。  当我们掌握击球点后,我们如何定位正确的击球点呢。击球点的定位往往是通过平时的长期练习积累起来的感觉,但有没有好的定位方法呢?
首先,注重左手的位置。在乒乓球运动中非持球拍手并非是多余的,一是可以用来协调身体的平衡,另一方面可以对来球进行定位。持球拍手在引拍时,另一只手可以有意识的在前方进行简单定位,此种方法因人而异,乒乓球友们可以尝试一下。
其次,注意肩部的轴心作用。拉或是快攻球时,主要以腿蹬地腰发力为主,胳膊自然的以肩为中心画弧,这种画弧应该是自然地,以收小臂为主,尽量不要改变大臂与身体的夹角,击球点大概位置为拉球垂直于身体前方50厘米偏右大腿处。
最后,注意身体的位置。来球较低时应尽量将两腿岔开降低重心。来球较高时则相反,必要时需要增加压手腕裹球的动作。
总之,球在三维的空间中运行必须考虑上下、左右、前后的位置,只有掌握好位置用正确的击球方式回击才能回出高质量的回球,当然还有一个步伐及时到位的大前提条件。
关于直板横打〔也称直板反打〕的知识
国防大学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的论文集《论军队文化工作科学化》
乒乓球直拍反打技术研究 ――如何较快学会直拍反打
直拍反打作为我国乒乓球运动中的奇葩已越开越美,引起了诸多国球爱好者对直拍反打技术的关注和兴趣。
由于笔者曾撰写论文《直拍反打的几点思考》在《乒乓世界》上发表(1999年第二期)。不少球友函电询问直拍反打有关技术问题,有的问:“能否较快学会直拍反打技术?”我的回答是肯定的:掌握直拍反打技术并不难,直拍反打有规律可循,只要掌握了要领,不论是业余爱好者还是专业队员,都可以较快的学会这一技术。下面笔者将实践中对直拍反打技术有关要领的探讨奉献给各位读者。
  一、直拍反打的最佳握拍方式
乒乓球技术与握拍方法关系密切。直拍反打技术对握拍的方法也有要求,而且在诸多的直拍握拍方式中,最有利于直拍反打技术发挥的只有一种。
目前常见的直拍握拍方式有五种:一是大钳握法。即拇指与钳住拍柄.拇指的第一指节压住球拍的左肩;食指的第二指节紧贴着拍柄右肩.第一指节按住拍面,因而钳形较大。球拍背面中指、无名扬和小指伸开分指托拍。二是中钳握法。拇指同大钳握法,食指则是第三节紧贴拍柄右肩,第一二节按住拍面,因而钳形适中,拇指与食指间距离约2-3厘米。球拍背面三指半伸半曲排指托拍。三是小钳握法。拇指与食指钳住拍柄,且距离很近,不到1厘米(俗称“吊拍”)。球拍背面三指弯曲叠指托拍。四是食指勾柄(日本式)握法。即拇指紧贴拍柄,食指扣住拍柄,形成环状套住拍柄。球拍背面中指伸直顶住球拍的中部,无名指、小指也伸直连叠在中指旁。五是削球握法。即拇指贴住拍柄左侧,第一指节用力下压,虎口顶住拍柄与左拍肩的弯曲部位,使球拍固定。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伸开,托位球拍背面,食指用第一、二节贴住拍背外侧。
以上五种握拍法都可以进行直拍反打,但比较起来最佳方式是中钳握拍法。原因在于大钳提法、食指勾柄握法、削球握法球拍背面手指占据的面积较大,使背面击球的面积相对减少,不利于技术发挥。而小钳握法虽然背面击球面积较大,但其“吊拍”的特点却不利于控制拍形,影响技术发挥的稳定性,只有中钳握法,既有利于控制拍形,背面又有较充分的击球拍面,因而我国直拍反打技术领先的一些运动员,如、、等都是这种握拍方式。
二、击球准备动作的基本要领
初学直拍反打者,往往击球不是下网就是漏球。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击球准备动作的基本要领,特别是没抓住由正面击球转变为反面击球后的主要矛盾—一拍形控制问题。所以击球准备动作的基本要领应围绕解决拍形控制来探索。笔者归纳为三条:(一)拇指压拍;(二)屈腕支肘;(三)重心下降。可以说把握了这三条,运用各种反打技术就有了良好基础,就能流畅准确地把球击到对方台面。什么道理呢?我们逐条分析一下:
&一&拇指压拍。直拍反手正面击球时为了控制拍形,达到一定的前倾角度。要求食指压拍、拇指放松;而用反面击球,拍面的自然形态是过于前倾甚至与台面平引,这就难免造成击球下网甚至漏球。所以必须加重拇指对球拍左肩的压力,同时食指略放松,中指托顶住球拍,依托面与台面形成不小于30的夹角,这样才便于击球。
&二&屈腕支肘。屈腕主要是为了调整拍面方向,因为直拍反面击球拍面方向易于右偏过度。屈腕后不仅可以打出更准确更有力的右向斜线球,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打出左向的直线球。如果不屈腕,只能击出清一色的右向斜线球,而且很难打出“爆发力”。屈腕的同时还要注意略作内旋,以配合拇指压拍控制好拍形。
支肘是为了发挥肘部的杠杆作用,这一动作是从横拍反手攻球动作借鉴而来。先支肘,击球时收肘,借以增加前臂的挥摆力量,提高直拍反打的威力。由于直拍反手正面击球,不论是推挡还是反手攻球,是不能支肘的,所以在直拍反打时尤其要注意体会这一动作要领。支肘与屈腕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十分协调。屈腕同时支肘,击球时展腕收肘,而后又还原为屈腕支肘。
 &三&重心下降。这一动作有两个作用:一是能辅助控制调整拍形前倾度。因为直拍反手正面击球时,拍面难于前倾,须在扭转手腕的同时辅之以提高重心,才便于发力和保持拍形。而直拍反面击球正好相反,拍面是过于前倾,所以要在拇指压拍、手腕内旋的同时辅之以降低身体重心,拍形才能恰到好处。
 二是有利于反面拉弧圈球。直拍反手正面击球主要技术是推挡和快攻,而直拍反面击球的主要技术之一是利用拍形便于前倾,前臂便于前伸的特点,拉出强烈的弧圈球,重心下降有利于保证这一技术的更好发挥。 三、直拍反打技术的主要内容
 直拍反打尽管主要站在反手位进行,但其技术内容还是十分丰富。  笔者认为有如下九项:  &一&反面快拨。  相当于正面推挡,但可以比推挡更快,打得更突然更具隐蔽性。
 可以拨接对方的推挡球.不太转的下旋球,还可快拨弧圈球。在相持中可与正面推挡、攻球结合适用,起到变化节奏、争得主动的作用。  &二&反面“快点”
 由于反手正面击球时手腕扭转程度有限,很难打出“快点”球,而反手击球却很容易打出“快点”球,甚至比正手“快点”还易于上手。
这就可改变直拍选手对于反手位近网小球主要靠搓球来过渡的被动局面。
&三&反面抽杀
 在反手位出现大角度半高球时,用反面抽杀比用反手正面抽杀要便利得多,抬臂就可打,而不必像反手正面攻球那样,要迅速做出沉肩举臂扭腕的系列动作。&四&反面拉弧圈当对方发下旋长球或劈搓长球至我左大角时,用直拍正面不好对付,而用反面拉弧圈是正中下怀。既可拉高吊弧圈,也可拉前冲弧圈,还可利用板面自然右向的条件,拿出别具一格的右侧旋。
 &五&反面搓球
配合正面搓球,突然用反面搓上两板,可起到出其不意扰乱对方的效果,特别是球拍两面胶皮性能不同的选手,用反面控球时效果更佳,对方常会回球下网或回出高球,陷于被动。反面搓球既可慢搓也可快搓。
&六&反面削球
直极反面削球技术出现很早,在六七十年代,直板反打技术还未成形之前,有的直板选手在回击反手位角度大的急球时,在来不及推挡或反手攻的情况下,往往下意识地向左后大撤一步,顺势用球拍反面来个“海底捞月”,将球救起,姿势优美,效果不错。这一招也成了后来一些研究直拍反面击球技术的兴趣点。那时直拍反面一般是光板,削不出什么旋转变化来。今天我们的直拍反面专门贴上了海绵胶皮,更能运用和发展反面削球这一技术。
&七&反面盖挡
当对方拉出强烈旋转的高吊弧圈球到反手位时,用反面盖挡比较省力。因为很容易将拍形前倾到盖住来球的角度。盖档时还可据情减力或向下向左右略作摩擦。
&八&反面发球
在不倒拍的情况下,用反面发球比较新奇,可造成对方回接犹豫,回出机会球,主要有反手位发转与不转球,正手位发左侧下旋球三种。
&九&反面接发球
在正确判断对方发到反手位来球情况的前提下,选择运用点、拨。抽、拉、搓、削等反面击球技术还击,这是直拍反打中不可忽视的一项技术,它加强了直拍选手反手接发球的手段和能力,有利于提高前三板前四板的战斗力。
四、各项直拍反打技术的要领为了便于读者对各项反打技术的比较和把握,现以右手执拍为例,将九项技术的有关要领列表如下:
各项反打技术要领一览表技术名称 站位 击球动作要领 击球时间 击球部位 触拍部位 反面快拨 近台。左脚稍前,右脚稍后 发力为主,向前撞球,手腕辅助控制方向,并顺势前甩。重心由右移左。 上升期 中上部 区 反面快点 近台。右脚或左脚向前移半步。 手臂伸入台内,手腕发力为主,根据来球的旋转确定手腕向前向上用力的主次。 高点期 中部或中下部 中远区 反面抽杀 近台或中台。左脚稍后,右脚稍前。 近台前臂发力为主,中台上臂发力为主,加强腰髋力量,重心由左移右。 高点期 中上部或上中部 中远区 反面弧圈(高吊) 近台或中台。两角基本平站。 手腕微垂,重心下落,腰略左转,利用脚蹬地、伸膝、转腰的力量,前臂手腕向前迎球,先撞后摩,向上猛然甩出。重心由左移右。 下降前期 中部 左侧中远区 反面弧圈(右侧旋) 同上 基本同上。不过发力方向是向右上为主。 下降前期 左侧面中部 左侧中远区 反面弧圈(前冲) 近台、中台或远台。左脚可稍后 基本同上。不过发力方向是向前为主。 高点期或下降前期 中上部或中部 左侧中远区 反面搓球(慢搓) 近台。左脚或右脚稍前。 手腕控制拍形,较平仰。前臂向前下用力为主,手腕辅助发力。 下降前期 中上部 右侧中远区 技术名称 站位 击球动作要领 击球时间 击球部位 触拍部位 反面搓球(快搓) 同上 基本同上,但拍形略竖,出手较快 上升期 中下部 右侧中远区、左侧中区(搓不转球) 反面削球(加转) 中台或远台.左脚后,右脚前 前臂带动上臂向左上伸出,而后手臂向下向右前用力挥动,手腕控制拍形向下转动. 下降期 中下部或下中部 右侧中远区 反面削球(不转) 同上 基本同上,但手腕控制拍形触球时不向下转动,而向前“碰出”。 下降期 中部 左侧中区 反面盖挡 近台.两脚平站 小臂略举,用腕控制拍形盖挡住来球。不发力,甚至减力(触球后,球拍立即回缩)。 上升期 上部或上中部 中区 反面发球(反手位下旋) 近台.两脚基本平站 小臂、手腕向右下摩擦球,触球时手腕要有“爆发力” 抛球后下落期 中下部 右侧中远区 反面发球(反手位不转) 同上 小臂手腕向右前下方挥动,触球时手腕不转动,将球“碰出”。 抛球后下落期 中部 左侧中区 反面发球(正手位侧下旋) 近台,左脚在前,右脚在后 上臂放松,小臂上举,手腕上扬外展,中指顶住球拍,小臂发力,手腕辅助用力向前下方“砍”球,可偏左亦可偏右 抛球后下落期 右侧中部或中下部 左侧中远区 反面接发球 正确判断对方发球的旋转、落点、力量、速度,选择应用某种反面击球技术回接,要多用快拨,快点和拉弧圈技术。
五、学习直拍反打技术需注意的几个问题&一&重视借鉴移植自己原有特长技术。如自己本来正手技术不错,在练习反手反面弧圈球技术时,因为动作正好有对称性,那么原来的技术动作,如发力动作、触球动作等都可以借鉴运用。这也就是一些受过专业训练或乒乓技术基础好的同志学习直拍反打技术为什么更能速成的原因。&二&重视借鉴移植横拍反手技术动作。直拍反打本来是学习借鉴横拍打法而形成的,以至他的别名称为“直拍横打”。实践中可向一些横拍反手技术好的球友取经,交流体会感觉。这也是一条加快提高直拍反打技术的途径。&三&重视对一些直拍反打优秀运动员技术动作的模仿。如的反面快拨,、的反面弧圈,的反面抽杀,王皓、的反面拉右侧旋弧圈,王飞的反面发球等等。可通过观看电视台播放的比赛或录像资料(如《中国乒乓球战例精选四十春》第十碟),反复观摩学习模仿。&四&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乒乓球爱好者学习直拍反打技术,要注意循序渐进。首先重点学习反面快拨,这一技术实践中使用价值大,而且易于学会,只要掌握了技术准备动作的三个要领,挥臂就可打上。从反面快拨学起既可为学习其他反打技术打下基础,又能提高对直拍反打的兴趣。&五&要从不同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技术动作。如球拍反面胶皮海绵性能不同,技术动作应有所区别。同样是反面快拨,如反面覆盖物是或而不是反胶,那么击球动作中要多一点摩擦;如果是长胶的话,那还得有一点“拱”的动作,才能将球拨过网。又譬如,同样的技术动作在来球的旋转强度、力度、速度略有差别的情况下,动作幅度也是要区别的,这样才能在运用直拍反打时,得心应手。总之,法无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只要勇于实践、潜心探索,你就一定能收获直拍反打技术之硕果。
正手攻球引拍练习(转腰的重要性)引拍击球前的引拍过程非常重要。很多业余爱好者习惯用手臂打球,而忽视了身体的协调用力。正确的击球方法应该为:以腰带手,完成引拍即腰部顺时针小幅度转动通过腰部带动整个手臂向后完成引拍,将身体重心压向右腿。引拍时,以肘部为轴,顺时针向外展开,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腋下部位应保证大概6、7公分的距离,避免手臂夹的过紧。导致肌肉僵硬。击球当来球落台刚刚跳起时,逆时针向回转腰,同时收缩击球,击球时,球拍与球台的夹角稍大,只要略微压住即可,然后向前上方发力,这样可以更好的 撞击来球,击球时需要注意,右腿蹬地,同时转腰、收臂,将身体重心转移至两腿间,用球拍正面迎球,接触球体中部偏上的部位,尽量在来球的 最高点触球。腹部转至于球台端线平行,前臂收缩至身体中轴现附近。还原击球完毕后,要迅速降低身体重心,将右肩稍稍下沉,使身体与球台保持一定的夹角,搜比自然放松,身体重心转移至右腿,保持身体放松。
练习正手拉球发力的方法
张晓蓬:正手拉球(弧圈) 12:41  正手拉球的发力方法 作 者:张晓蓬   站位   正手拉球前的基本战位姿势是左脚稍前,右脚稍后(以右手为例),一般情况下球拍   置于腹前,重心在两脚之间,稍向前倾以利于起动。收腹、含胸,膝关节略有弯曲,但不   要蹲下去,以保持较高的重心。   重心移动   当来球接近球网时,伴随着手臂的移动,开始进行重心移动。在重心移动时,腰部略   有转动,但不要转动过大,身体有一定的倾斜,只要感到身体的重心在右脚上就可以了。   在重心移到右脚后,右肩略有下沉。支撑腿略弯曲,但不能弯曲过大,以免造成重心过低   发不上力。在这一环节上,业余选手容易犯的错误是过大的转动髋部,使身体重心在垂直   轴上运动过多,造成拉球时的力量分散,不能有效的发挥向前的力量。比较好的做法是,   重心在垂直轴上略有移动的同时,在矢状轴上要有一定的运动,使得重心有足够向后运动   的距离,这有利于在发力时向前移动。如果重心移动有投的感觉那就错了。在重心移   动过程中,腰部和腹部要收住,保持一定的紧张状态。重心在脚上的位置是全脚掌略靠前   外侧,这样可充分发挥向左前上方蹬地的效果。   引拍   在重心移动的同时,球拍经腹前向右斜后下方移动。在这一动作中,任何多于动作都   是没有用的。要在最短的内,经最经济的路线把球拍放在合适的位置。并且要自然。   正手拉球一般的引拍位置,是在身体右侧腰部下方,大腿中段的后方一点。肩部要保持适   当的紧张。不能把肩部完全打开,这样会影响拉球时的动量转递。手臂放松,和上臂   不要在一条线上,也就是说手臂不能完全伸直,这样容易造成僵硬。这时的夹角一   般在150°~170°之间即可。   在引拍过程中,对于学习拉的人来说,令一个致命的问题是向后拉肘,或向上   抬肘,这样极大的影响拉球发力。如果有这样的毛病,必须坚决改掉。在整个引拍过程中   ,几乎始终与手在一条直线上。如果在前后方向上超过手的位置,那说明引拍就有   问题了,其前后顺序是,带动移动,不能是肘关节拉着前臂做前后运动。上臂   在引拍过程中,与身体的距离要自然打开,不要夹臂,大约有一拳的距离即可。   发力   总体上说,拉球的发力是一个动量传递的过程。其传递的基本原则是,由大肌肉群向   小肌肉群传递,由身体的下方向上方传递,由身体的近端向远端传递。在具体操作过程中   ,以右脚的外前侧向前上方蹬地开始,重心逐渐向上抬,由小腿、大腿、髋关节、腰、肩   、肘、手腕、手指,最后作用于球拍击球的一瞬间。在这个过程中,髋关节要适当前顶,   腰部和腹部收紧,控制住力量,使其集中。和手腕在击球的一瞬间要有内收动作,手   指在击球一瞬间抓紧球板。直板拉球时,要在抓紧球板的同时,注意中指顶板的动作,使   力量集中作用到球板上。   板形与击球部位   现代乒乓球的拉球更讲究“打摩”结合,所以拉球的板形不必过于前倾,这样容易造   成摩擦过多,球的前进力不够。常用的板形是在拉球的起始阶段。板面保持与地面垂直即   可。在击球的一瞬间,伴随着手腕内收,板面略有前倾,给球一定的摩擦。摩擦与撞击同   时进行。在拉加转弧圈时,摩擦多一些;拉前冲弧圈,只要能保证有适当的弧线,使球过   网上台,要增加撞击的比重,使球产生足够的向前冲力;当在第一点拉时,可增加摩擦的
  比重;反拉时摩擦要多一些,自己发力拉时,撞击要多一些。   在击球部位上,拉下旋和一般旋转的上旋球,接触球的后中部向中上部摩擦;为了增   加拉球的准确性,接触点可稍向左侧面一点,但千万不要侧面过多,形成拉侧旋球的情况   。   击球点与击球   过去我们常强调拉球的击球点在腹前,现在看来,在实践中还有些出入,做到这一点   相当困难。现在的击球点,一般在身体侧面就比较合适,但不要超过身体后方的最远点,   稍前一点。从目前情况看,在这一点击球,可能更容易发挥手臂挥动的,因为此时   力臂最长,容易发力。   拉前冲的击球在下降初期,因为高点期很难把握,时间太短,并且借力也   有一定的问题。拉加转的击球在下降期。这时有较长的时间摩擦,制造弧线。   再说说用力方向。总体上讲,拉球的用力方向是向前上方发力。但只记住右后下向前   上发力是不够全面的。从拍摄的连续图片的运作轨迹投影来看,拉球的手臂运动   轨迹是向内倾斜的半弧线。实际上是由右后下方向左前上方用力的过程。这一点从实践中   优秀运动员肘部运动轨迹就可看出,它是一个由内向外再向内的小半圆形。所以在学习拉   球时,切记肘部不要前后移动,影响日后提高阶段的拉球质量。   随势挥拍与还原   球离开拍后,手臂还要继续挥动一段距离,我们把这一段叫做随势挥拍。其作用是缓   解手臂发力运动的惯性作用,对增加球的力量没有什么太大作用,但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   环节,否则动作将不够连贯和自然,影响协调性。   有关还原的位置,要根据下一板球的击球情况来选择。如果采取单面连续拉,那么还   原时的就要偏向右侧,以节省下一板进攻的;如果准备采用两面进攻,重心则宜   偏向中间,可随时向两边移动。球拍置于开始时的位置——腹前。   首页&&   提高正手拉球力量的几点注意事项 作 者:张晓蓬   九运会乒乓球比赛,在技术上所表现出的最大特点是,随着人们对大球竞技认识的   深入和实践中适应性的不断增强,大球对击球速度和旋转影响的特点也表现得更加明显。   由此带来的结果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由击球力量所产生的球速状态变成了致胜的更加重要   的因素,而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正手进攻的杀伤力,往往会成为衡量顶尖高手实力水平的决   定性因素。本次比赛的统计结果表明,王励勤正手连续拉球平均1.4板可以决出胜负,而   孔令辉要用1.6板才行。很明显,因为主动拉板数的增加,自己失误和对手反攻的概率也   在随之增加,使主动性的威胁下降。由此可见,进一步提高进攻技术的质量,将是今后一   段时期内各级运动队训练的最为关键的环节。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就影响正手拉球质量的   几点注意事项略加说明,供训练中参考。   1、拉手适当放开。在打小球时,由于球速较快,一般不提倡较大的拉手,认为把前   臂和上臂的角度打开即可。而今天,只做到这样是不够的,要把肩关节适当打开,以增加   拉球的动作幅度。同时,手尽可能抬高,为向前发力创造条件,使球产生较大的向前冲力   。   2、摩擦球不宜过薄。旋转能够提高拉球的准确性,但会影响球向前的平动速度。在   同一板击球中,旋转和速度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为防止摩擦过薄,击球部位不要太靠上,   可以中部为主,板形竖直,前倾不要过大,同时避免接触球的侧面太多。这样会使摩擦厚   一些。   3、腰部收紧。腰部是完成上、下肢动量传递的枢纽。合理的腰部动作会使动作协调   ,发力集中。在拉球的全过程中,腰部要绷住,在垂直轴上的转动不宜过大,以防分散向
  前的用力。为更好发挥腰部的功能,在拉球过程中,要收腹、含胸。   4、肘部做外侧半圆形运动。抬肘和夹臂是拉球中常犯的错误。拉球时,肘部随同手   臂一起做外侧的小弧形运动,有利于击球中的发力,使力量更集中。   5、高重心。有许多人在正手拉球过程中,为了充分发挥腰腿的力量,总是试图通过   较大幅度的预蹲,来拉长股四头肌,为最后发力创造条件。但是,乒乓球拉球的发力毕竟   不同于推铅球,它是一种速度非常快的发力方式。如果蹲得过低,在很多时候,还没等抬   起来,拉球已经结束了,最后造成坐着拉球,使球只往上走,而缺少向前的动力,影响拉   球的速度质量。   6、击球瞬间手腕内收。手腕在击球前,应该相对放松,但击球瞬间,要有力量非常   集中、但动作不是很大的内收动作,这样容易使力量更为集中,动量传递的效果发挥得更   好,真正体现出鞭打的效果。同时,在接触球的一瞬间,手指要突然抓紧球拍,使发力有   一个牢固的支点。直板运动员要体会中指顶住球板的感觉,这样才能使发力最后作用在球   板上。   7、多练小负重的快速力量。要想提高拉球的力量,除了花大功夫熟练掌握拉球的发   力技巧、使技术更合理外,适当进行一般力量训练也是有必要的。因为专项力量与一般力   量虽然不会有线性关系,但一般力量总归是一个基础。在进行力量训练时,负重不要过大   ,以多次数,短时间,多组数的联系为宜。对年龄较小的青少年运动员最好选择克服自身   体重的方法进行练习,如、、纵跳等。有时也可与专项训练结合在一起,   如持重拍进行拉球徒手动作的练习,拉橡皮筋等。这样,既可以练习一般力量,又练到了   专项。   8、练习步骤先上后下。在体会拉球发力的开始阶段,先用拉上旋球或不转球来练习   。因为拉上旋球不必过多的考虑摩擦效果,多一点击打对准确性的影响要小于下旋球,这   样更容易体会向前发力。而拉下旋球时,必须要有很好的摩擦效果,才能保证球过网上台   ,所以不容易体会击打和向前发力的感觉。在击球时间上,先练定点的上旋高点期拉球,   待体会到拉球能发上力了,在练习各种时间的调整拉球。为了保证联系的密度,先练习用   多球拉,在过渡到多球单练和单球拉。   附带说上一句,在一个队中,有一定数量的削球运动员,对全队拉球质量的提高是非   常有好处的。因为拉削球更能体会拉球时往前走的距离感。反过来说,削拉球的感觉是检   验拉球质量最好的“试金石”。
正手前冲视频
6楼请不要乱说,不要抓住别人一点小失误老裹!
请6楼这位把荒唐妹说的理解透了在裹。
你能语文学学好再出来说话吗??
希望能帮助大家,反正这些帖子是我最近半年在网上精挑细选出来的,之前三年多没打球了,然后被高中的同学赶超了,最近半年才刚拾起来,希望能与大家共同进步!!!
好贴,已收藏
乒乓球技术入门简介
排班看得很吃力
技术贴必须顶
贴吧热议榜
使用签名档&&
保存至快速回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乒乓球正手挥拍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